我的野蛮格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我的野蛮格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我的野蛮格格范文1

——读〈〈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有感

昨天下午15点35分,我在福泰隆电影院看爆笑新春、风雨同舟、笑口常开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

有一天,因为青青草原上的羊村的蜗牛伯伯得了一百年前的瘟疫,所以喜羊羊、美羊羊、沸羊羊、懒羊羊一起到蜗牛伯伯的身体里不畏牺牲、勇敢坚强地去掺除细菌。还有灰太狼是为了让红太狼和小灰灰来抓狼的。进去了,而灰太狼却以发明家的身份帮助黑牛国,喜羊羊他们却以勇士帮助白牛国。当白牛国打败黑牛国时,黄牛国却发出进攻,把白牛国的人和黑牛国的人给控制了。又把喜羊羊他们和咚咚锵加慢羊羊和红太狼、小灰灰给关起来。最后,喜羊羊却消失在黄水之中,又把软绵绵老村长给救出来。黄牛、黑牛、白牛国也就此友好起来。过了几天,喜羊羊却出现在美羊羊他们面前闪亮登场。

我的野蛮格格范文2

刘志太:平凡的邻家男孩

刘志太的魅力在哪儿呢?好多人对于他的成名抱着怀疑的态度,也有许多人怀疑他对观众的吸引力能持续多久。不过,也许他那看起来很和蔼可亲的双眸和一笑就会露出的洁白的牙齿就是他的魅力所在。修长的腿和匀称的身材,也都是新生代年轻人所喜欢的明星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平凡得像一个邻家大男孩的刘志太,给人一种很亲切的感觉。

高中的时候,刘志太在教堂里参加了一些“圣剧”的演出,由此引发了他要学戏剧的梦想,于是他进入了大学的戏剧班。但在大学里,由于他的“海拔”达到一米八七,所以很少有合适他的角色演出。主要都是负责灯光、照明等幕后工作。不过他并不介意,仍然认真地学习,这一阶段也让他打下了扎实地表演功底。

从学校毕业后,他在影片《加油反斗四条友》中扮演了勇敢地和社会、家庭斗争的少年“比因特”。然而让观众真正认识他还是通过影片《同感》,他真情的演绎,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

继《同感》之后,他在一年之内连续拍了《烈火雄心》、《剪刀》、《雅加达》3部影片,同时还接拍了许多广告片,几乎所有的广告商都看中了他所具有的“亲和力”。牛仔裤、饮料、电子通信、手机……拍广告的邀请络绎不绝。

许多人认为一个演员如果只追求影片的数量而不讲究质量的话,他的艺术生命是不会长久的。但是,刘志太有他自己的想法:“我觉得每拍一部影片都能使我成长。我希望能够多拍一些影片,积累一些经验。虽然在这些影片中我的表现也许不够出色,但我却为表现得更出色做了准备。而且这些影片的题材也都是我所喜欢的类型。”至于广告,他的回答更坦白:“我无法拒绝这种宣传自己的方式。”当然,刘志太也不会一条路走到底。因为一开始是为了积累经验,从现在开始他要努力创作好他的每一部作品,努力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演员”,做到既能够真正表现出剧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又发挥演员自身的创造性。

果然,经过漫长的准备期后,去年刘志太以《春逝》挑战自我,与李英爱在片中扮演一对因偶遇而陷入情网的恋人。他把爱情受创的悲痛感觉表达得自然贴切,让观众为他的遭遇感动落泪。就连导演都赞不绝口地说:“他将角色内心的痛苦真实地表现了出来。”这次,刘志太终于以实际行动宣布自己跨入了优秀演员的行列。除了主演以外,刘志太还演唱了该片的插曲《那年春天》,以中低音的美妙旋律展示了自己的演唱魅力。

“春天逝去”后,刘志太又在动作片《自然都市》中大展拳脚,眼下又在新片《扳机》里饰演了一个爱上穿越时空的美丽幽灵的年轻士兵。现在的刘志太身上已经贴上了“当红明星”的标签,可他认为自己在演艺界只不过是一只初生牛犊,每走一步,都希望能够脚踏实地,也希望舆论界不要给他过多的吹捧。“就把我当成一个刚出道的电影演员吧,不要把我当成是一个大明星,我以后在演艺方面要走的路还很长。为了观众不把我的形象固定在一个模式里,我还希望今后能够尝试许多不同的角色。”

春天会逝去,可刘志太对电影的热爱永远不会消失。完成《扳机》的拍摄后,他打算去日本留学充电,以走出一条更为广阔的“光明大道”。

刘志太个人档案

出生日期:1976年4月13日

血型:AB型

身高:187

体重:63公斤

爱好:听音乐、摄影

裴斗娜:美丽独特的星星

乍看裴斗娜,就好像是一个打工妹。在韩国影视圈,她绝对不算是一位美女,但最吸引人之处恰恰也是她独特的外貌――171厘米的细高挑个头、细长的胳膊、一张清丽的脸以及纯净的双眼,都给人奇妙的感觉。可以说她拥有的是一种不加修饰的美丽。23岁的裴斗娜,在影视剧方面有着不俗的表现,毫不做作的活泼开朗正是她跟其他女艺人最大的不同点,顽皮的个性加上中性的外表以及出色的演技让很多观众对她萌生了好感。

自从三年前在街上被服装公司的制作人发现后,裴斗娜便实现了从平面模特到拍摄广告再到影视片明星的“三级跳”。她自成一格的表现,令保守的韩国民众眼前一亮,引起了一股追逐裴斗娜的“风潮”。“斗娜发型”、“斗娜服装”、“斗娜妆”,成为韩国年轻一代效仿流行的风向标!在韩国大受欢迎的香港片《重庆森林》里的王菲形象让观众不由联想到裴斗娜,于是凭着特立独行的风格以及言语不多的个性,打破了韩国明星传统形象的裴斗娜被称为“韩国的王菲”。早在裴斗娜出道初期,她就被王家卫看中,力邀她到香港发展,但她以时机不成熟为由婉拒了。不过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这位人气颇旺的女星,也许有机会和王家卫合作呢!

裴斗娜刚出道就以电影《绑架门前狗》获得了“青龙电影节”的“最佳新人女演员奖”,她以自己独特的表演完美地演绎了剧中人。与站在摄影机前容易出错的其他新人不同,她那毫不夸张的真实表现受到了观众和评论界的双重青睐。裴斗娜并没有骄傲,而是在一部又一部的影片中磨练着自己的演技。

去年底,裴斗娜碰到了一部好戏,在描述“新新人类”生活的影片《拜托小猫》中饰演一个和周围人格格不入的可爱的梦想家。她把自己全部的生命都融入到角色中,基于对角色的独特分析,裴斗娜表演得十分扎实,得到了如潮的好评。她的努力也为她带来了更大的惊喜,在“21届韩国影评人协会大奖”中,她以《拜》片中的杰出演技赢得了“影后”称号。紧接着,该片又连续入围鹿特丹和柏林国际电影节。同时角逐欧洲有名的两个国际电影节是一件极不寻常的事情,尤其柏林电影节更打破了不邀请在欧洲其他电影节上映过的作品的惯例。这充分显示了该片的分量,让裴斗娜兴奋不已。最近,裴斗娜又拍了两部新片:在《复仇是我的天职》中,她饰演一个迫于极端的困境而伤害自己恋人的女孩;而在另一部《地下通道》中,她则扮演一个在地铁站以扒窃为生的小偷。这两个角色都很有难度,但相信凭着裴斗娜的演技,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

在裴斗娜出演的大多数作品里,她扮演的角色性格都是具有反叛性和追求自由的特性。自9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消费文化,出现了一批十几岁的“叛逆一族”。可以说裴斗娜扮演的角色,从一定程度上诱导了他们。有人表示裴斗娜那无情的眼神和彷徨不定的青春气息,是她受到青少年观众喜欢的原因。听听影迷的话:“斗娜姐姐可真了不起,虽然长相平凡,可是对自己很有自信心。在看惯了漂亮面孔的今天,我们更喜欢像她那样的演员,因为我们讨厌那些只为了漂亮而刻意去修饰的演员。”

裴斗娜,其名字意为“美丽的星星”,这颗星星是转瞬即逝,还是永远璀璨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呢?

惟一的答案就是:不断努力。

裴斗娜个人档案:

出生日期:1979年10月11日

血型:O型

身高:171公分

体重:49公斤

爱好:听音乐

张赫:这个男人有魅力

孤独硬挺的背影、暗褐色眼眸、紧闭的双唇和冰冷视线,这就是寂寞高手――张赫。张赫曾经是个不谙世事的无知少年,但岁月让他成长,也让他更加孤独。

张赫21岁那年凭着电视剧《模特儿的故事》公开招演员的机会出道。之后又演出了《我爱你》《学校》《沐浴阳光》等电视剧。从他演第一部电影《Zzang》开始,外形上的优点就为他带来了众多的喝彩。温柔多情、强健而令人可信就是他的魅力所在。这种魅力充分反映在他所扮演过的每一部影片中的形象的身上。

早在上大学一年级时张赫就和朋友自组过乐队,他还曾是主唱兼吉他手。在音乐方面可以说是很有天赋的张赫,去年曾出版了一张以说唱乐为主的个人专辑。为了回报歌迷,他还打破了韩国很多歌手的记录,破天荒地拍摄了9首MTV。

在演员和歌手之间,张赫觉得并没有一个明显的界限,在音乐中也完全可以用演技将歌曲的意境体现出来。

不过张赫一直希望自己能够做一名真正的演员,深入到剧中人的内心世界去真切将自己融合到戏剧当中去,所以对于唱歌他只打算出这一张专辑,今后还是以演戏为主。他主演的《火山高中》就成为去年最卖座的电影之一,而目前在韩国创下收视率新高的电视剧《明朗少女成功记》中,张赫出演爱上明朗少女车阳顺的男主角韩基泰,角色身份是一个大财团总裁之子。为了适应角色平时也穿上了西服。他透彻地谈到了他对角色的理解。“在身边的朋友中没有‘财阀的儿子’这种人,所以我只能自己研究。《桃色交易》中的罗伯特・雷德福或《漂亮女人》中的理查德・吉尔,都是属于很有余力的财阀。他们对女人温柔体贴,要什么给什么。但是,我的角色可不是这样。基泰渴望感情而脾气不好,通过爱情才慢慢成熟。”

《明》剧的成功也令主角付出了不少代价,张赫表示在拍摄后期,他们基本上在外景地生活,一周几乎有一半的时间在车里睡觉,忙的时候有时5天不能回家,更不要说睡觉了,就连洗漱也成问题。因此剧中的几位演员经常发生晕倒现象,不过张赫因为身体状况好,而且演出经验丰富,所以并没有太过劳累。

今年以来,张赫与车太贤、元斌、申河钧、刘志太被传媒誉为“韩国影坛最受看好的新天王”,目前,张赫又拍完了新片《热带果汁》,并且有大胆的镜头,以挑战超高票房。接下来他还将出演香港的陈果导演执导的影片《公共卫生间》,扮演男主角。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在韩国的釜山和香港、北京、东京、纽约等世界各城市公共卫生间里发生的千奇百怪、光怪陆离的故事。在釜山拍摄的故事中,张赫扮演一个同身患不治之症的少女坠入爱河的青年。据悉,陈果导演是在观看张赫的音乐电视《日月之爱》后,为其崭新的外表和超凡的魅力所吸引,而拍板由张赫来演出的。

张赫个人档案:

出生日期:1976年12月20日

血型:B型

身高:177公斤

我的野蛮格格范文3

一、导语:剧领

中国是世界第一电视剧大国――既是第一生产大国,也是第一播出大国,还是第一观众大国。电视剧不仅是中国电视的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中国互联网和新媒体最追逐的创意内容之一。2010年,电视剧继续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核心部分,不仅拥有最大规模的观众群,而且也强有力地推动了内容产业的活跃。本年度,中国生产约15000部集电视剧,平均每天生产新剧40集,是世界任何国家都很难想象的;全国1974个在册的电视频道中,播放电视剧频道达1764个,占总数的89.4%,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中国全年在电视频道上首播和重播的电视剧总量超过500万集,占电视总播出时间近四分之一;中国观众看电视剧的平均时间每天超过1小时,占整个电视收视时间约三分之一;中国互联网视频网站点击规模最高的也是电视剧,单剧点播累计超过千万次已经不是个例;中国现有获得电视剧生产甲级许可证机构132个和乙级许可证机构近3000家,电视剧生产能力和投资规模都在逐年上涨;在媒介热点、文化热点、日常生活中,电视剧常常成为重要话题,“媳妇热”(《媳妇的美好时代》)、“幸福热”(《老大的幸福生活》)、“三国热”(《三国演义》)、“红楼热”(《红楼梦》)等等,都是电视剧引起的社会焦点,新《红楼梦》的热播,甚至带动大观园入园人数大增,旅游收入比往年同期提高30%到50%。电视剧在中国已然成为时代风雨表,文化里程碑,社会折射镜。

二、电视剧生产:生产数量、投资成本、销售价格全面是上扬

(一)电视剧产量回升,部集数达历史新高

中国电视剧行业,仅仅从电视剧生产的数量来说,似乎是供大于求。15000部集电视剧中,有三分之一很难进入播出频道;但从质量上来说,似乎又求大于供,优质电视剧满足不了电视台播出需要,大量电视剧在不同频道甚至同一频道反复重播。这种现象,最近几年对电视剧产量带来了下降趋势。但2010年,由于各电视台,特别是卫视频道加大了电视剧购买投入,提升了电视剧生产单位的盈利预期;加上各种行业外资金(包括各级党政部门、各行业外企业和个人、各种金融资金等等)进入电视剧生产环节,扩大了电视剧生产的投资总量,还有宏观的文化产业热的兴起,释放了电视剧的生产能力,使2010年的电视剧产量再次出现回升态势。2010年,全国取得发行许可证剧目共计436部、14685集,分别比前一年增加8.5%和13.7%;电视剧生产集数达历史新高。

(二)电视剧生产成本明显提升,电视剧生产进入亿元投资的大片时代

由于电视剧生产数量提升,加上大量行业外资金进入电视剧生产行业,特别是各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加上广告投资等等的介入,导致电视剧生产过程中部分稀缺资源价格迅速上涨,如一线演员、著名导演和编剧的报酬成倍增长,客观上推高了整个电视剧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也由于一些非商业投资的赞助、资助资金的进入,从前端降低了投入风险,使电视剧成本控制力下降,导致电视剧整体成本普遍提升。特别是2010年出现了一些单部成本超过5000万的大制作电视剧,更是成为电视剧生产的标杆,牵引整个电视剧投资水平的上扬。2009年度全国电视剧年度投入制作资金总量超过50亿元,2010年相比2009年在电视剧投入资金上会有更加显著的增长。2009年,《我的团长我的团》以单集成本达百万、单集销售价超百万成为业界标杆,但在2010年它迅速被新四大名著超越,新《三国》、《西游记》、《红楼梦》和《水浒》的投资额都已经超过亿元,分别达到1.5亿、1.3亿、1.18亿和1亿左右,成为大陆电视史上首批投资过亿的大剧。

(三)电视剧生产方式发生变化,电视台重返电视剧生产环节的步伐加快

随着电视台产业化改革的深入和对电视剧资源竞争的加剧,曾经完全制播分离的电视剧生产环节开始发生变化,电视台重新返回电视剧生产的上游,通过自制、定制、预购、合作等方式,介入电视剧生产,不同程度地获得电视剧内容的控制权。湖南、浙江、上海、江苏等主流电视台都力推自制剧,湖南卫视先后推出《一起来看流星雨2》、《新还珠格格》、《丑女无敌4》、《麻辣女主播》、《丝丝心动》、《爱情果冻》、《传闻中的七公主》、《小时代》,浙江卫视推出《爱上女主播》、《歌舞青春》、《我的野蛮女友》(电影版日剧版)、《我爱记歌词》,东方卫视推出《加油,优雅!2》、《杜拉拉升职记》、《网球王子3》等,江苏卫视推出《永不暝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等续集,安徽卫视推出《幸福一定强》、《就想爱着你》等。电视剧在制播分离基础上开始新一轮制播整合。即便是社会机构生产的电视剧,也越来越多地与电视台合作,以期减少交易成本,提升产品效益,达成资源共享。在民营电视剧生产机构中,刚刚上市的华谊兄弟规模有比较明显的增加,而海润、华录、小马奔腾等民营公司以及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等仍然是电视剧生产主力。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由于刚刚完成改制完成,2010年还没有显示出生产活力。

(四)电视剧销售渠道增加,销售回报明显提升

2010年,一方面电视剧的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另一方面电视剧的销售渠道也有所扩大,销售价格有明显提高。近两年,我国电视剧的版权销售价格一路飙升。一部中上档次的首轮剧单集价格一般每集30-50万元。在2010年,随着四大名著的翻拍,版权销售价也攀上高峰:四大名著的电视台首播和重播版权销售单集甚至超过300万元。与此同时,被称为视频网站上市元年的2010年,互联网等新媒体播出渠道迅速成为电视剧销售收入的第二大来源。在2010年春季首都电视节目推介会上,25家视频网站争购电视剧,价格从过去的每集几千元、几万元直到最高价超出每集20万,大大高于传统音像版权的销售收入。网络版权价格全年呈现不断上涨的态势。由于网络视频的发展,电视台播映的许多剧目都在网络上播出,再加之盗版的影响,电视剧正版音像市场日渐萎缩,而网络电视剧观众群体正在形成。此外,近年来中国电视剧的出口额也超过2000万美元(约等于1.4亿人民币左右)。销售价格与生产成本的同步上涨,导致整个电视剧行业经济规模提升。

(五)每部电视剧的集数有增加趋势,投入产出效益诉求更趋明显

尽管中央电视台提出单部电视剧不超过30集的播出限制,但在降低成本、提升效益、规模效应的驱动下,2010年电视剧集数的增加明显高于部数的增加。2009年每部电视剧平均集数为21集,而2010年每部电视剧平均集数则达到37集。《金婚风雨情》50集、《红楼梦》50集、《西游记》60集,《水浒》达到80集,而《三国》则以95集

的容量冲击百集大关。每部电视剧的集数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电视剧的生产效益,同时,也带来人为加长、注水等现象,引起观众的不满。

(六)电视剧经营前置,植入广告越演越烈

一方面是因为电视剧影响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广告商的植入需求,一方面也是因为电视剧生产方试图通过植入广告降低生产风险,2010年的电视剧植入广告成为重要现象。大量现实题材电视剧都出现了植入广告。湖南卫视《一起来看流星雨》植入广告收入近千万元,创下了国产电视剧当时广告植入数量之最;《丑女无敌》大张旗鼓植入多芬、清扬等品牌广告,植入式广告收入突破1000万元。但是,2010年部分电视剧因为植入广告过于“突出”而受到观众批评,而有的电视剧则是因为植入广告过多影响到电视台的利益受到抵制,《乡村爱情》、《金婚风雨情》等电视剧都因此成为关注热点。植入广告本身,是电视生产降低风险策略和广告策略互动的结果,但是如何在恰当的题材、恰当的时间、恰当的位置和用恰当的方式植入广告,达成广告商、电视剧生产方、播出方和观众四方利益的平衡,是电视剧植入广告是否能够健康发展的基础,政府适当的行业监管则是这种平衡可能达成的前提。

三、电视剧播出:三国演义、寸土必争

(一)电视剧播出是电视台的立台之本

电视剧是中国电视的生力军。电视剧、新闻和综艺常常被称为电视播出的“三架马车”,

无论是播出量还是收视量都比较突出,资源使用效率较高。其中,电视剧更是独占鳌头。2010年电视剧的播出份额接近30%,超过其他任何类型节目而高居首位;其收视比重更是超过30%,远远高于排在第二位的新闻类节目。同时,不到30%的播出比重所带来的广告收入比重却接近50%,有将近四成的电视台全年70%~80%的广告收益依赖于电视剧,2010年播出的《三国》和《红楼梦》,分别拿下1000万和2200万冠名费。安徽卫视仅《水浒》就卖出1.5亿广告。所以,尽管从媒介意义上,常常说是新闻立台,但从经营角度上来说,电视剧才是电视台的立台之本。

(二)中央、省级卫视、地面频道三国演义,央视地位面临挑战

电视剧播出形成了中央电视台、省级卫视和地面频道的三足鼎立态势。过去,电视剧首播或者选择中央电视台面向全国市场,或者选择地面频道完成区隔性市的场累计,全国覆盖的省级卫视为了降低购剧成本,大多选择电视剧的二轮甚至三轮播出。随着近年来各省级卫视加入首播、独播和联播竞争,卫视成为电视剧播出的重要平台,不仅挤压着地面频道的电视剧播出空间,也抢夺着央视电视剧的优势地位。特别是湖南卫视、江苏卫视、北京卫视和浙江卫视等,都继安徽卫视之后,大大加大电视剧投入,形成电视剧播出全频道战略。三国台、红楼月、剧星坊、首播式、电视剧盛典等等各种不同形式的频道整合推广,创造了电视剧播出的一个又一个热点。中央电视台在全国电视剧收视排行榜中,虽然仍然占据着领先地位,有2部电视剧平均收视率超过5%,但央视电视剧总收视份额近年来却在逐年下滑,已界临到20%的关口。省级卫视电视剧的收视份额总和则从前几年的30左右,直逼40%的关口,其他数以千计的地面频道则面临更大收视压力。

(三)电视居4老少成宜、大众基础庞大

电视剧是中国最大众的艺术形式,其中女性观众占看电视剧总数的54.3%,45~54岁的中年人占看电视剧观众总数的22.2%,初高中学历者占电视剧观众总数65%左右,无工作的人数占38%左右,月收入在1200元以下的观众占近70%,“老少边穷”代表了更大规模的电视观众主体。电视剧成为最方便、最廉价、最没有门槛、最具有普及性的大众艺术形式,为大多数中国人提供了基本文化精神产品。

(四)现代都市情感生活和革命历史题材成为收视亮点

尽管本年度名著改编剧引起了很大轰动,但播出收视最好的剧则主要集中在现代都市情感生活题材和革命战争题材电视剧上。本年度央视播出的电视剧中,收视排名前10位作品,现代都市情感生活题材占4部(《老大的幸福》、《牵挂》、《张小五的春天》、《我的美丽人生》),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红色经典题材占4部(《洪湖赤卫队》、《解放海南岛》、《红色摇篮》、《》),反特谍战剧l部(《利剑》),赵本山主演的农村题材剧1部(《乡村爱情》)。在各省级卫视播出的电视剧收视排行榜前10名中,现代都市情感生活题材也占4部(《一起又看流星雨》湖南卫星频道、《爱上琉璃苣女孩》湖南卫星频道、《媳妇的美好时代》北京卫视、《丝丝心动》湖南卫星频道)、近代年代剧2部(《钻石豪门》江苏卫视、《铁梨花》北京卫视)、古装历史题材剧2部(《三国》江苏卫视、《杨贵妃秘史》湖南卫星频道)、古装神幻剧2部(《活佛济公》江苏卫视、《仙剑奇侠传第三部》江苏卫视)。现实生活,特别是感情生活成为现实题材关注的焦点,也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而战争、谍战、传奇类型的革命历史题材依然有较大的观众市场。中央电视台在主旋律电视剧方面拥有独特优势。

(五)电视剧播出平台强弱分明,逐渐分化

全国播出电视剧的45个卫视频道中,前10名频道以28.4%的总播出份额占有63.49%的总收视份额,剩余35个频道瓜分剩余不足40%的份额。在前10名卫视中,央视综合频道因为长期形成的优势,依然是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播出平台。中央台一套和中央台八套独占28.4%的收视份额。综合频道以3.12%的播出份额,创造了15,96%的收视份额,电视剧频道以4.73%的播出份额创造了11.11%的收视份额,都远远高出排名第一的省级卫视湖南卫视(播出份额1.92%,收视份额6%)。央视一套《乡村爱情》和《老大的幸福生活》超过5%的收视率,更为其他所有频道所望尘莫及。央视收视前10位的电视剧,综合频道独占其中9位。央视电视剧频道在前10中占据最后一位,其超过2%的收视率也略高于省级卫视排名第一的电视剧。尽管央视面临省级卫视的步步紧逼,但因为中央电视台的葡萄胎优势,依旧在全国观众中享有竞争优势。

在省级卫视中,湖南卫视、安徽卫视、江苏卫视收视份额均超过5%,位于第一方阵;山东和浙江卫视收视份额超过4%,位于第二方阵;北京、天津和江西卫视凭借超过3%的份额位居第三方阵。湖南卫视的电视剧播出份额虽然排在安徽、山东、浙江、天津、江西之后,但收视份额却排名第一,显示了其资源效率利用最好,甚至接近了央视综合频道的资源利用率。在省级卫视电视剧收视排行榜上,排在前10位的剧中,湖南卫视占4部,其中的《一起又看流星雨》和《爱上琉璃苣女孩》分别占据第一、第二的位置;江苏卫视占4部;北京卫视占2部,表明这些卫视平台已经处在电视剧播出的有利地位。

(六)独播、首播剧具有一定的份额优势

中央台综合频道和电视剧频道播出电视剧大都为独

播或首播,其收视率竞争力往往强于其他卫视频道。而省级卫视频道也往往是独播剧或者首播剧成为收视主力。省级卫视电视剧收视排行榜前10位中,湖南卫视的4部剧、江苏卫视的《仙剑奇侠传第三部》和《钻石豪门》都是独播或首播剧。而《三国》和《铁梨花》则是在四台连播中脱颖而出,既显示了电视剧作品的影响力,也显示出江苏和北京卫视播出平台的优势。

(七)电视剧播出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由于电视剧制作成本提高,销售价格也相应大幅度提高,为购买到更多的优质电视剧播出,除湖南卫视因为自制剧较多、电视剧播出比重较低而基本采用独播方式以外,省级卫视纷纷采用“N+X”同期首播、二次重播、多轮次播出等方式,共享电视剧资源,常常也因而引起编播大战,成为年度引人关注的现象。为利用剧本身所具有的高关注度和收视能量,许多电视台以大剧为中心,以系列相关剧目为辅,簇拥大剧、映衬大剧,以大剧带小剧、带老剧,借大剧东风实现收视方面的促进。《三国》播出时,天津卫视、重庆卫视和中央台八套播出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新版《西游记》、《红楼梦》播出时,老版也被电视台翻出来播放。2010年1月初《铁齿铜牙纪晓岚第四部》播出前后,参与播出的大部分频道(浙江、天津、河南、上海等卫视)也都播出了该系列的前三部。《老大的幸福》热播时,相关探讨“幸福”或以幸福命名的电视剧也遍地开播,包括都市生活剧《幸福还有多远》(北京、广西和新疆卫视)、《幸福陷阱》(浙江卫视),悬疑剧《幸福花开》(江苏卫视),言情剧《幸福像花儿一样》(厦门卫视),以及新播的社会伦理剧《幸福》(贵州、广西、广东和江西卫视)。随着竞争的升级和深入,省级卫视电视剧联合播出方式日益创新、增多。林林总总的播出模式背后透出频道之间在电视剧资金和稀缺程度的博弈与合作。

(八)电视剧资源利用率有所下降

近年来,电视台大大增加了电视剧的购买投入,电视剧播出份额也在提高,但电视剧的收视份额却出现连续下降态势。中央电视台和省卫视的电视剧收视份额并没有因为多播剧而水涨船高。2006年以来,电视剧收视暴露疲软、萎缩之态,资源使用效率连年大幅下滑。2010年,电视剧的播出量增加为几年来最高值,但资源使用效率却为近年最低值。尽管从2001到2010年电视剧的使用效率始终处于“正值”临界点,但以2005年为分界线,以前的电视剧资源使用效率是在逐年提高,这之后却在逐年缓步下降。电视剧播出的竞争,在收视总量增量有限、存量竞争的你争我夺情况下,资源利用率下降已成必然趋势。中央台、省级卫视和地面频道实际上都因为这种竞争而降低了效益,只能通过广告提价和增加广告投放量等方式来弥补效益降低的损失。湖南卫视等也在通过自制剧来降低成本,通过打造更多的综艺节目来替代电视剧之间的恶性竞争。

(九)电视剧的网络和新媒体市场明显扩展

中国视频网民3年中增长超过170%,总数已接近3亿。据CNNIC提供的数据,中国网络视频用户最喜欢的视频类型排序前五位分别为电影、电视剧、搞笑广晾险/另类冒险、娱乐八卦/综艺节目、动漫。电视剧依然是网络视频用户最喜爱的内容类型之一。网民的年轻化及其收视倾向促进了互联网企业对电影电视剧占有量的争夺,同时促成了网络剧版权市场的形成。在风险投资、上市、新媒体整合的推动下,网络视频行业2010年高速发展,视频网民数量不断增长,网民和新媒体用户的视频观看习惯逐渐形成,电视剧在电视台、音像市场之外获得了新的传播渠道。所有电视剧的网络版权收入总数从2004年的几万元到2010年跨越式地增加到了几千万元。影视剧网络独播最早是由《大秦帝国》在搜狐视频开创的。《大秦帝国》的版权当时卖到25000元一集,成交价格大约60万元左右。而在2010年初,土豆网斥资百余万买断央视开年大戏《神话》的网络版权;其后,盛世骄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垄断了四大名著的网络版权,把非独家播放权提升到2万/集的天价;一些视频网站与影视剧制作机构开始深度战略合作;自制剧从“草根视频”转向精品电视剧创作。从视频网站影视剧存储量看,视频网站逐渐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以酷6网为代表,存储量超过4000部集;第二梯队以奇艺网、中国网络电视台、搜狐视频、土豆网、优酷网、乐视网为代表、存储量在600~1000部集不等;第三梯队以新浪视频为代表,存储量大致在300~400部集,但几乎都是热播剧。除去终端业务的附加收入外,网站主要通过广告收入、用户包月、版权营销以及依靠上市获得的资本层面收益来支撑内容版权的成本。随着电视台与网络播放顺序的重新调整,将会有一批电视剧选择网络与电视同步,甚至网络先于电视台播出。视频网站已经成为电视剧重要的播出渠道。

四、电视剧创作:热点频出、力作纷呈

(一)现实家庭情感剧:提供日常人生哲学

与激情澎湃的2008和2009年相比,2010年的中国电视剧题材上呈现出明显的分化、多元趋势,少了几分宏大历史叙事的热血与激情,而是用更平和更贴近更幽默的方式,展现对现时代和“小家庭”的关注。这既是对前一年由于建国60周年的历史节点而造成的宏大历史题材、革命题材的调整,又是对中国电视剧由来已久的日常叙事、家庭题材传统的延续。据央视索福瑞对2010年上半年电视剧市场题材的分析,都市生活(14.9%)、社会伦理(14.5%)、近代传奇(13.3%)三类电视剧收视率居播出市场前三甲,占据了电视剧收视的半壁江山。这种情况在下半年继续延续,《婚姻保卫战》、《新安家族》、《铁梨花》、《金婚风雨情》等一批电视剧,在获得高收视率的同时也获得了观众台下网上的追捧和讨论。以家庭情感为题材的电视剧是2010年最重要的创作收获。其中,《老大的幸福生活》、《媳妇的美好时代》和《金婚风雨情》都是年度的代表性作品。这批作品不仅表现了世俗人生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方式、一种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生活哲学。

在高度世俗化和高度物质化的今天,处在财富持续膨胀、欲望不断升级中的芸芸众生,无论其地位高低,也无论其成败荣辱,大都生活在过度紧张、亢奋、焦虑和急功近利的轨道中,被无穷无尽的欲望压迫得不停地在“追求”之途上狼奔豕突、昼夜兼程。《老大的幸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供了一种回归日常的生活方式。憨厚老实的足疗师“老大”,原本在东北小城过着多数平凡百姓一样的简单生活。而几个自以为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弟弟妹妹却帮大哥换一个活法。尽管在兄弟妹妹们的“忽悠”下,老大来到大城市北京,被亲人们安排到一种他们所认为的“幸福生活”中,但是忙碌而迷惘的大城市生活却让老大从心灵深处失去了“家园”的安宁和熟悉。他在目睹了房地产大亨二弟、官迷三弟、房奴四弟、“股疯”小五的生活后,身心俱疲、倍感茫然;与此同时,老大却在照顾着孤苦无

依的梅好和她的自闭症的儿子乐乐中,感受到自己生命的价值和得到幸福体验。老大最终放弃了这种为名利而忘记平凡人生快乐的生活方式。电视剧用“老大”的故事传达了简单的主题:幸福不来自于永无穷尽的欲望和物质,而是来自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付出和得到。由范伟扮演的“老大”,豁达开朗积极,更重要的是热心热情善良。一杯热水、一张笑脸、一点温存、一丝爱意,都能够成为他人生幸福的理由。电视剧中老大日常生活中最常说的一句口头禅“妥了”,所包含的担当、知足、单纯和豪气,成为了这部电视剧最内在的精神气质。而范伟扮演的这位“老大”,还是一个养生专家,他还有一句口头语就是“调调”,不仅调理生理更要调理心理,更是现代人生一付不苦口却养心的人生良药。

也许正是这些电视剧所表现出的人生价值观,以及“老大”、“媳妇”等人物对这种价值观的“逼真”演绎,使这些看起来并不华丽、也不刺激的故事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同。两年前,赵本山的春晚小品“不差钱”,一句“人死了钱还在”的调侃曾经流传一时,其实,与《老大的幸福》一样,都同样宣泄了观众对目前这种浮躁而迷失的忙碌生活的厌倦和焦虑。

在这些现实题材电视剧中,有时为了追求戏剧性还有些“编造”痕迹,特别是近期电视剧中受到观众较多非议的“植入广告”常常有“突出广告”的嫌疑,引起了一些观众的“出戏”和反感。但总体来说,这些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还是活灵活现的,使观众能够忘却过度“戏剧性”和某些“商业化”的干扰,对电视剧的人物充满牵挂和感情。许多网友甚至自发地讨论,自己最喜欢电视剧中的那个人物,最不喜欢那个人物;有的观众还在自己身边对号自己生活中的“老大”或者“媳妇”。范伟因为“老大”,海清因为“媳妇”,胡兵因为“耿直”、周韵因为“舒曼”而成为2010年中国观众的集体形象记忆。

(二)名著改编:在市场与艺术的夹缝中徘徊

名著改编无疑是2010年电视剧创作生产的热门现象。“红楼”、“三国”等四大名著你方唱罢我登场,将电视银屏搅合的沸沸扬扬;《四世同堂》、《茶馆》等新文学名著也纷纷被改写重现在电视屏幕;《林海雪原》、《青春之歌》、《敌后武工队》、《野火春风斗古城》等一批当代文学名著也陆续被改编重拍。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名著改编的第二次热潮。1980年代,与思想解放和思想启蒙运动大背景相一致,为了反思传统文化、继承新文化传统、吸收世界文化精华、倡导个性解放、人性回归,中国影视曾将大量古今优秀文学作品搬上电影银幕和电视剧银屏。《四世同堂》、《红楼梦》、《三国演义》、《围城》、《雷雨》都不仅轰动一时而且成为中国影视经典。这些名著改编作品不仅对于普及和传播文化居功至伟,而且也通过解读历史解读经典呈现了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和中国普通电视观众的心路历程。至今,这些名著改编作品都仍然是那个年代的过来人共同的情感体验,成为铭刻时代印迹的文化记忆。

任何时代都会用自己的方式重写历史,用自己的态度与历史对话,温故知新、推陈出新。在中国影视高度市场化的今天,这次名著改编热,无论是成因或是观众反应,与30年前都截然不同。大多数名著改编,也许首先都不是来自于当代的文化需要,而是经济需要和利益驱动。因为这些名著的跨时代影响和丰厚内容,为改编减少了经济风险,名著的重写重改,也为影视项目提供了引人关注的营销概念。“未成曲调先有情”,可以说是为名著改编、重编提供的得天独厚的商业保险。这在好莱坞重拍、翻拍、续集、系列化蔚然成风的影视创作和生产现象中也得到了印证。

以新版《红楼梦》为例,从一开始,对这部中国古典名著的改编就更多的出于经济考量和利益驱动,而非1987年借改编《红楼梦》来传播文化经典。“红楼梦中人”的海选,为影视项目提供了前期热身;不断出现的网上台下的讨论和评价,则为电视剧提供了市场推广。新版《红楼梦》在这方面“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海选换来了还未拍摄即已关注的眼球,同样也带来了演员生涩表演所形成的艺术“硬伤”。“我注六经”式的演绎方法,似乎表达了艺术家某种程度的艺术诚意,但终因忽视了电视剧的大众品质和未能达到预期水准而招来质疑。

当下的这次经典重拍和翻拍,引起观众反应与30年前的兴奋相比,似乎更多的是失望。无论是网络或是传统媒体在评头品脚、议论纷纷的同时,毁多誉少,甚至积毁销骨。这种反应,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当今社会文化价值观更加多元带来的众口难调,另一方面也可能反映了这些改编作品在创作和生产态度方面的确存在不同程度的迷失。

名著改编源于经济驱动的动机本身未必不正当。但关键在于这种利益需要是否能够与当代观众的精神需要合拍,经济驱动所带来的创作元素和生产方式是否能够与经典艺术的风格和形式有机融合,利益驱动下的影视产品是否能够体现出足够的对经典的敬意和对观众的诚意。在某些作品中,为迎合当代观众而刻意设计的各种雷人台词,为迎合观众兴趣不选最合适只选最好卖的明星担当角色,为提升娱乐性而故意强加各种打斗、、嬉戏段落,为最大化经济利益而植入不恰当的广告,还有降低成本、减少投入后各种掩藏不住的粗制滥造或者急功近利等等,都破坏了观众对经典的期待,也破坏了经典美学内在的完整和精致。文化产品,不符合文化规律往往就难以成为真正被观众认可的合格的文化产品。尽管在名著改编中,一些导演、艺术家的确也不同程度地体现了自己的艺术诚意,但在金钱逻辑被放大的环境中,名著改编的书香气可能常常会被弥漫着的铜臭气所淹没。这是一种时代的文化症候,个人努力在生产方式和社会氛围中往往渺小而无助。

(三)类型电视剧:商业电视剧逐渐走向成熟

自从美剧在网络上风行,《越狱》、《24小时》、《兄弟连》等电视剧似乎就成为了中国商业类型剧的高不可及的标杆。2010年,战争和悬疑剧成为中国商业电视剧的代表性类型。

受制于播出和收视惯性,以及制作播出之问长达一年半左右的滞后期影响,前一年军旅生活、反特、谍战题材仍占据电视剧收视的一席之地,其中,谍战剧《黎明之前》是上乘之作,《桥隆飙》、《大西南剿匪记》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收视反应。

战争剧《桥隆飙》沿袭自《亮剑》开始,被《狼毒花》等推向极致的战争剧路线,通过对性格外化、动作主动、不拘一格的传奇人物的奇异生活和英雄壮举,唤起观众对超越束缚、敢爱敢恨的英雄境界的敬仰和关注。桥隆飙根据真实人物原型创作,与原型相比,桥隆飙更是一个豪气冲天的草莽英雄。对敌人除恶务尽,对亲人情深似海,对朋友义薄云天,对女人铁骨柔情,这种高度夸张同时又高度浪漫化的创作方式,为观众创造了正中有邪并逐渐改邪归正的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同时也是红色经典电视剧中从土匪到战士的人物形象的完整叙述。观众通过这一非凡人格和英雄行为,寄托跨越现实平庸和人生困境的理想,在不羁的英雄人格中感到民族主义精神。电视剧中,不仅

桥隆飙形象生动,剧中其他人物也大多定位明确、性格特征鲜明。马定军、沙贯舟两位侦察员,不仅外形一胖一瘦,而且一个幽默成熟,一个精明认真,两人之间的战友情谊更是感人至深。两位曾生离死别的男人最后的分手更是将战友之情演绎得含蓄中有爆发。电视剧中围绕在桥隆飙周围的4位女性形象,也各有风采。义妹小白龙的骁勇任性,童养媳玉凤的坚韧贤惠,彭雅涵的天真清纯,狄月清的内敛深情,既是桥隆飙形象的烘托和强化,也为电视剧创造了风味各异的爱情悬念。无论是桥隆飙的百发百中、所向无敌,或是小白龙的飒爽英姿、横刀立马,铁娘子的浩然正气,都颇有传奇英雄的味道。而桥隆飙与铁娘子的母子关系、桥隆飙三兄弟的恩爱情仇,狄月清父女的反目为仇,桥隆飙与4位女性的四角恋情,则为观众提供了“高于生活”的类型魅力。

这类电视剧不是真正的写实主义作品,而是带有英雄主义、浪漫主义气质的英雄传奇类型剧。《桥隆飙》基本没有一线大明星,在传奇性剧情设计上也有明显疏漏,人物因为类型化带来明显的概念性,战争场面调度的逼真性也不足,与前一年战争题材电视剧《我的名字叫顺溜》相比,其人物和情节的生活质感差距明显,即便如此,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电视剧制作和播出市场上,《桥隆飙》最终收视热点的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说明,对于电视剧来说最重要的是故事,而对于故事来说最重要的则是人物塑造。如果说电影是明星的娱乐,那么电视剧则更是人物的艺术。人立则剧立,是电视剧制作和播出的重要规律。

2010年的类型剧中,谍战剧《黎明之前》在如此众多的谍战跟风作品中,在《潜伏》、《暗算》等作品的阴影下,仍然独树一帜、脱颖而出,显示了中国悬疑类电视剧在艺术上越来越成熟。《黎明之前》的收视成功,说明电视剧题材有冷热,但冷热只对类型批量产品来讲有影响,而对艺术品质上乘的作品来说,冷热规律就非常有限。《潜伏》出现也是在谍战剧泛滥成灾的时候仍然成为收视热点。《黎明之前》也正是因为其创作水平较高,仍然能够在泛滥的谍战剧中受到观众关注。

与《潜伏》相比,《黎明之前》吸收了更多美剧的类型手法。《潜伏》虽然是谍战题材,但采用了家庭剧、爱情剧手段,帮助它弱化谍战情节类型的制约,它真正吸引观众的也不在于动作性,基本上还在于这一对奇怪的夫妻和办公室政治。而《黎明之前》却是按类型剧方式去构思和创作的。休眠的卧底被激活,一边要护卧底,一边要抓卧底,人物设置围着这一条主线来设置关系。电视剧把棋盘假定好以后,它的戏剧性便来自于剧中人物智慧的推动,一方想保住不被发现,另一方要挖出卧底,形成真正的斗智斗勇。情节发展因而具有了内在逻辑。当然,由于假定性设置仍然有一些漏洞,情节的展开有时会遇到绕不出去的死胡同,剧中只好假设条件推动游戏进行。这部剧制作精良,多数场面戏都引人入胜,特别得到了青年观众在网上的热捧。

2010年,《喜气洋洋猪八戒》、《一起又看流星雨》、《泡沫之夏》、《和空姐一起的日子里》等青春偶像剧、古装历史剧、神话剧、农村题材电视剧、热门文学作品或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也都“各领”,以不同面貌丰富着荧屏。这一年的电视剧现象,一方面反映出我国电视剧在题材多元化、类型化和观众分众化上的探索,另一方面也不同程度地显示出雷同题材集中,山寨剧、改编剧较多的事实;一方面,中国的电视剧力图以现实题材、百姓生活、普世价值来纾解大众在现实生活中的焦虑和困境,另一方面,这种对现实的关注却更多的停留在社会生活的表层,真正反映现实生活困境、关注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的电视剧很少;一方面,中国的电视剧过度开发着中国的文化符号和历史资源,但另一方面,却没有出现太多彰显民族本土文化魅力、塑造积极正面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的电视剧。这种种复杂而多变的现象,如棱镜般反射出身处转型社会,中国电视剧在国家文化、制度管理、民族传统、核心价值、大众诉求、商业利益种种“冲突”之中复杂的镜像,反映出中国电视剧在用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弥合这这种对立所带来的鸿沟的同时,也被这种逻辑所左右。

五、电视剧走向:剧争天下、分久必合

(一)电视剧正在进入卖方市场

2010年电视剧单集销售价格超过百万已经不是新闻。电视剧购买价格将越来越高,尽管仍然有大量低质电视剧无人问津,但对于优质电视剧来说,已进入卖方市场是不争的事实。在购剧预算上,江苏卫视2010年号称投入6亿,2011年预计增加到8―10亿;安徽、湖南、浙江、东方和北京五家卫视也调高购剧预算,各台均达3―5亿;中央电视台甚至提出上不封顶的购片价格。电视剧价格提升,将带来电视剧市场资源争夺更加激烈。优质电视剧资源(优秀编剧、导演、演员)由于供不应求必然导致电视成本持续上升,电视剧市场恶性竞争局面会逐渐明显,而优质电视剧将有更大议价权。

(二)电视剧走向整合播出

受制于电视剧资源的匮乏和《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关于进一步规范卫视综合频道电视剧编排管理的通知》对电视剧播出时长、集数等各方面做出的具体而详细的规定,省级卫视开始从以往播出环节的独播、首播、联播、反复播出、循环播出、抢时播出等竞争方式转向编排效益,通过编排和营销吸引最大规模的观众。宣传推广、资源共享、剩余价值延伸等等,成为电视台播出重点电视剧的常规手段。有的卫视频道开始以一部剧命名,有的卫视提前三个月宣传推广大剧,有的电视台开发系列栏目或节目配合热点电视剧播出。安徽卫视,先是播出100分钟的《三国》首映礼,在《三国》播出期问,除安徽新闻联播、天气预报和转播中央台新闻联播外,所有节目都和电视剧《三国》有关,有开播前的《三国》开播倒计时特别节目,播出两集后无缝链接播出10分钟的“《三国》三人行”特别节目,以至于有人戏言“安徽卫视变身三国台”。这些手段,在开发电视剧衍生价值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考验了各电视台的电视剧编排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促进了电视剧播出效益的最大化。

(三)电视剧资源正在成为电视频道影响力的分水岭

由于各电视台的经济实力不同、经营体制不同、运行观念不同,导致各频道在电视剧选择购买方面很有差异。湖南依靠自己多年来形成的品牌优势,江苏、浙江依赖自己的区域经济实力,北京卫视依靠其首都影响力,安徽依靠其“剧行天下”的品牌积累成为卫视电视剧资源最有优势的竞争者。电视剧资源的购买能力和播出效果,使电视市场的两极分化更加明显,东西贫富悬殊大于南北。从收视份额上看,2010年1~4月份,前三家卫视集体收视份额从2009年的7.14%跃进至7.74%,在省级卫视整个收视份额中占据27.7%,省级卫视在竞争中形成的马太效应在新的一年会愈加明显。

(四)中国电视剧已进入多媒体传播时代

不仅全国四级电视频道对电视剧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而且随着正版化要求,各视频网站也加入了电视剧

版权争抢中。2010年有多部电视剧的视频网络点播量都突破1亿大关,电视剧单集价格从过去的几乎免费或者最多不过几千元上涨到几万元、几十万元。据CNNIC统计,2010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超过4亿,视频用户规模则高达2.9亿,其中超过4000万人是所谓“网络视频独占群体”,他们只使用网络视频而不收看传统电视。视频网站逐渐成为电视剧资源的主要需求方。最近,视频网站乐视网消息称,已买下清宫大剧《后宫》(全称《后宫甄嫘传》)的网络版权,将与电视台同步播出,版权价格高达每集30多万元,整部剧价格超2000万元,高于国内一线卫视的购买价格。对于电视台而言,渠道多元化消费的终端化不仅意味着对优秀电视剧资源的竞争会更加的白热化,造成电视剧交易价格连年上涨,更意味着电视剧在省级卫视的播出比重逐渐上升的同时,资源使用效率却在逐年递减。电视剧市场将从过去单一的电视频道扩展为多媒体市场。

(五)中国电视剧开始进入大片时代

由于电视剧销售价格提升和市场的多媒体化,加大了电视剧生产机构投资信心,也由于在电视剧市场上人们往往只买最热最大的作品,使电视剧投资生产者更加热衷于大投资大制作,电视剧进入了大片时代。《三国》、《红楼》等艺术品质评价不一,但制作规模却使其成为市场追捧的热点,这种现象,必将刺激中国电视剧投资规模的提升和制作水平的提高。尽管由于电视剧生产要素资源价格必然会随之上涨,将抵消投资增加的制作成本,但从总体来看,部分中国电视剧的制作规模和艺术品质将有所提升。

(六)电视台将越来越深入地介入电视剧生产

随着电视剧资源的竞争越演越烈,电视剧购买价格水涨船高,各电视台都在寻找用不同模式重新整合制播资源,强化对优质资源的吸引和控制。许多电视台通过各种方式与名导演、名编剧、名演员建立松散和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论坛、评奖、盛宴等各种形式,提升对优秀创作资源的吸引力,几家有实力的电视台开始了前期投资、预购、订购、定制等方式,获得资源主动权,而湖南电视台则更坚决地从电视剧购买的竞争红海中脱身而出,加大自制剧力度,争取用最低成本的制作、田忌赛马的方式,摆脱卖方市场要挟并通过植入广告和内容定制生产更符合频道定位的电视剧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