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话亭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话亭设计范文1
1、在iPhone主屏上找到“设置”图标,点击并进入;
2、在设置列表中找到“声音”选项,点击进入;
3、在“声音”设置列表中找到“按键声”选项;
4、将其“按键声”关闭,并重新打开;
电话亭设计范文2
【关键词】Visual Basic;听诊器;诊断;快速傅里叶变换;可视化界面
1.引言
传统听诊器没有放大作用,声音微弱,塞在耳朵里很不舒服,不能隔离环境噪声,频率响应也不可调。新型电子听诊器能获得清晰无比的听诊效果,降低耳部疲劳,听筒柔软有度,长时间使用不伤耳部,听诊时无需接触病人肌肤,病人避免冰凉之感.采用防冻膜片,因此,病人无赤冷的感觉,操作简便,携带方便,超前的完美设计,使用更舒适,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电子听诊器不但能够听诊患者的心跳,而且能够将心脏跳动的信息传到心脏扫描软件上,以便查明异常情况 。医师能以原来一半的速度回放声音来更加明确地诊断疾病,还能将这一文件保存到患者的病历资料中,也能将它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心脏病专家那里明确诊断。即使是医术再高明的内科医师,在鉴别第一心音及第二心音后出现的由于心脏内血液不规则流动导致的杂音方面同样面临很多困难。比如心脏杂音,如果发生在心音之前,一般为良性的,然而,如果发生在心音之后,通常提示有疾病存在的可能,例如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心脏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等疾病影响了血液的正常流动。
本文主要是可视化界面的编程。 即利用Visual Basic软件实现电子可视听诊器的编程,制作出可视化软件界面,实现对心音信号的采集和提取,放大,以及噪声的滤除,利用信号处理技术,最后将其以波形显示出来。
2.软件设计和实现
2.1 程序设计流程
本设计利用Visual Basic的可视化编程技术,主要是为了实现心音信号的播放和频谱分析,亦可和其他信号分析系统的课题相联系,对信号进一步处理,虽然在设计中加入了心音信号的采集过程,并对其进行了编程,但没有与硬件连接进行测试,所得到的心音信号为离线数据。
图1 可视化的电子听诊器程序设计流程图
数据采集:利用Visual Basic部件MSComm进行串口数据采集,当串口未打开时对话框显示:“串口未打开字样”。
心音信号播放:利用Visual Basic部件 CommonDialog打开“.WAV”格式的心音信号,利用MMcontrol播放心音,Timer对时间进行控制。
波形显示:利用Visual Basic部件PictureBox显示波形。
频谱分析:利用Visual Basic部件PictureBox显示频谱分析结果,频谱分析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即FFT)
信息存储:该界面设计中的存储功能便于对个人信息的管理和查询,方便远距离传输,多方会诊,改进了传统听诊器中无放大作用,声音微弱,塞在耳朵里不舒服,不能隔离环境噪声等缺点。
2.2 功能设计
(1)串口采集程序:此程序段主要是为了采集从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并将其波形在软件界面上显示出来,显示对话框提示串口是否能用。
(2)心音播放程序:此段程序用于打开心音信号并播放,且静态显示波形图,局限性在于只能播放WAV格式的文件,具体的格式转换有待做进一步处理。
(3)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对心音信号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处理。
3.结果分析
Visual Basic中只能播放WAV格式的音乐,该设计中主要面向的是心音信号,设计出一个关于心音信号播放的可视化界面,并实现了播放过程中的功能。实验结果如图2、图3所示。
图2 心音信号的选择
本文还设计了频谱分析及脉率的算法,通过频谱的分析,可以看出心音信号的微小波动,具有一定的意义。在Visual Basic的编程函数中利用FFT算法的函数,满足了频谱分析及脉率显示的需要。结果如图4所示。
最后,完成了数据的存储与调用,电子可视听诊器系统不但要实时显示采集的心音信号的波形,而且也要能够对心音信号的相关数据进行存储,以备在后来的查询调用。
图3 心音信号的播放
图4 频谱分析
4.结论
本设计主要是对心音信号处理和Visual Basic数据采集设计出一个可视化界面。实现了心音播放,实时显示、频谱分析,波形回放,文件读写等功能。为医生诊断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检查依据。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由于受不同年龄、性别、不同健康状态人群的心音信号不同等因素影响,所测试得到的结果基本符合,误差也在允许的范围内。此设计只是一个简单的系统,后期还可与传感器,计算机,网络等联系起来,提高测试的精确度,以及便于远程传输数据,为多方会诊提供方便。
参考文献
[1]曾昭耆.听诊的重要性[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10(10):
766-768.
[2]吴延军,徐泾平,赵艳.心音的产生与传导机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96,13(3):280-288.
[3]童英华,陈学煌,冯忠岭.心音脉搏信号采集、调理电路的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1,34(8):193-196.
电话亭设计范文3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多种多样的公共设施有力地支持着人们的室外生活,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已显得相当迫切。
【关键词】信息时代公共设施城市
城市公共设施,通常是指候车亭、座椅、垃圾桶、路灯、各式商亭、公共厕所、地图指引牌、电话亭等为人们提供生活方便的固定设施,是在城市中使用最多,分布最广,且与人群接触最为密切的公共设施,它以其特有的功能特点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
人类社会在21世纪到来前开始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中国城市建设正以史无前例的规模和速度向前发展,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文化和形象的标志,不应该单单成为城市的装饰品,创造舒适的环境;在功能上应该多样化,满足现代人的多种需求,引导城市的发展。所以,必须充分考虑公共设施的设计问题。事实上,发展公共设施领域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城市开发项目的设计原则,并且也被认为是当代建筑师应该承担的社会和政治责任。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计算机智能化和信息综合化的程度得到了很大发展,人的许多最高明的知识和本领都可以编成程序输入机器之内,并可以根据指令毫无差错地将其重现出来时机器变成了人的辅导者。人们所进行的设计是从"信息"着手,将人们通过感觉和知觉而获得的对事物的认知作用及其效果作用作为设计的基本价值,促进了产品的智能化和人的亲和力。
从工业设计的角度上看,设计实质上是一种人工造物的创造行为,是“创造一种更为合理的生存(使用)方式”。现在社会对于可参与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表现在公共设施上就是人们尽可能多地利用这些公共设施,享受这些公共设施带来的乐趣。可参与性好的公共设施,用户体验品质高,使人难以忘怀,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使用的乐趣。“体验时代”的来临使人
现代公共设施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有机概念。人们过去常常把它们简单的分解为实用或装饰等两大类,实际上城市公共设施的功能有四个特性:基本性,环境性,装饰性,复合性。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资源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通过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几个方面来谈谈信息时代下城市公共设施的发展趋势。
一、城市指示系统设计
指示系统属于城市公共设施领域的公益性视觉传导系统,具有帮助人们对于具体目标对象,空间位置及环境特性等进行有效的指引和识别作用,同时也提供给人们对活动于其间的环境形态及功能作用的直接认知和帮助。成功而有效"城市设施"的视觉传导设计必然构成城市环境中不同时期的公共设计和公共性文化理念的复合体。它们在为市民提供方便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把艺术和文化最为生活化地融入到任何一个社区、公园、剧场、博物馆、医院、商厦、学校、公司、车站。
在现代信息社会高度发达的技术支持下,每天生活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的我们,对于出行的要求,更多时候已经不可能再像过去一样,完成仅仅依靠记忆来到达目的地的过程。而且交通工具技术的进步,实现了人类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在很短的时间内跨越大洋到达不同的国家或地域。换而言之,将来的社会在随着经济,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开展,与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交流也将不断的扩大。同时我们出行的时候,对于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如何简单地获得急需行动支援信息也是出行之前必须检讨的一个问题。所以,仅仅凭借传统上以形象传达为目的的VI系统,将很难完成对于来自不同地域的人的行动支持的功能。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考虑在城市街道上设计一些定位导航设施,现代城市虽然在一些公交站牌上配置了地图和车站线路,但是许多方面指示并不是明确,而且对于国外旅游者来说,语言文字不同,信息也无法识别,拆除不合理的标识牌,设计电子定位导航设施是发展的趋势,其应用软件方便、高效。设置不同语言版面,满足不同地域人们的需求,触摸式屏幕使出行者更快知道自己所处位置,以及怎么到达目的地,不仅满足了城市人们的生活需求而且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味,给世界人们留下美好的印象。
二、手机的街头归宿——新式电话亭
随着手机的普及,曾经备受宠爱的街头IC公用电话正渐渐地被人冷落和遗忘,甚至被恶意破坏。
据统计,2004年至今,在一些大城市每天平均有2部半公用电话遭破坏,被盗设施的价值累计达500多万元。同时,大部分电话亭都陈旧破烂。亭子污迹斑斑,电话卡插口处已大块地掉色生锈,亭盖里贴着各式各样的广告——办理车牌、办理证件、招聘电话等。亭盖上原有使用方法的说明介绍被“牛皮癣”遮盖。这样的电话亭没有起到应起的作用还影响城市面貌的。一部分市民认为应该取消电话亭的设置,但是我国毕竟还没有达到“手机人手一部”的发达程度,电信部门还得为外来工和异地求学的学子们多加考虑,他们需要IC电话亭。
因此电话亭摆放位置以及功能全面化问题是设计者应该考虑的重点。手机使用率远远高于电话亭,但是考虑到一部分群体的需求,电话亭不能取消,因此可以考虑电话亭功能多样话,在有电话亭的地方设置手机街头充电设施和销售手机充值卡的自动贩卖机,设计者要考虑到安全性,在手机充电的时候,可以设置密码箱存放手机,以免机器丢失。设计新式电话亭可解决人们在外通讯的问题,保证信息的准确快速传送。
电话亭设计范文4
论文摘要: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普遍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不可缺少的元素,在设计上应该突破传统的“城市街道摆设”概念,引入互联网技术,使之具有更多功能,做到以人为本,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高效。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多种多样的公共设施有力地支持着人们的室外生活,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已显得相当迫切。
二、城市公共设施现状
城市公共设施,通常是指候车亭、座椅、垃圾桶、路灯、各式商亭、公共厕所、公共布告牌、地图指引牌、电话亭等为人们提供生活方便的固定设施,是在城市中使用最多,分布最广,且与人群接触最为密切的公共设施,它以其特有的功能特点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
人类社会在21世纪到来前开始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中国城市建设正以史无前例的规模和速度向前发展,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文化和形象的标志,不应该单单成为城市的装饰品,创造舒适的环境;在功能上应该多样化,满足现代人的多种需求,引导城市的发展。所以,必须充分考虑公共设施的设计问题。事实上,发展公共设施领域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城市开发项目的设计原则,并且也被认为是当代建筑师应该承担的社会和政治责任。
三、信息时代对设计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计算机智能化和信息综合化的程度得到了很大发展,人的许多最高明的知识和本领都可以编成程序输入机器之内,并可以根据指令毫无差错地将其重现出来时机器变成了人的辅导者。人们所进行的设计是从“信息”着手,将人们通过感觉和知觉而获得的对事物的认知作用及其效果作用作为设计的基本价值,促进了产品的智能化和人的亲和力。
从工业设计的角度上看,设计实质上是一种人工造物的创造行为,是“创造一种更为合理的生存(使用)方式”。现在社会对于可参与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表现在公共设施上就是人们尽可能多地利用这些公共设施,享受这些公共设施带来的乐趣。可参与性好的公共设施,用户体验品质高,使人难以忘怀,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使用的乐趣。“体验时代”的来临使人们对产品使用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用户体验功能就成为未来产品的必要功能。
四、信息时代下公共设施发展趋势
现代公共设施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有机概念。人们过去常常把它们简单的分解为实用或装饰等两大类,实际上城市公共设施的功能有四个特性:基本性,环境性,装饰性,复合性。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资源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仅仅把公共设施作为城市必备的“硬件”来处理是远远不够的,在未来的设计中应该更多注重“软件”的应用。下面通过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几个方面来谈谈信息时代下城市公共设施的发展趋势。
(一)城市指示系统设计
指示系统属于城市公共设施领域的公益性视觉传导系统,具有帮助人们对于具体目标对象,空间位置及环境特性等进行有效的指引和识别作用,同时也提供给人们对活动于其间的环境形态及功能作用的直接认知和帮助。成功而有效“城市设施”的视觉传导设计必然构成城市环境中不同时期的公共设计和公共性文化理念的复合体。它们在为市民提供方便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把艺术和文化最为生活化地融入到任何一个社区、公园、剧场、博物馆、医院、商厦、学校、公司、车站。
在现代信息社会高度发达的技术支持下,每天生活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的我们,对于出行的要求,更多时候已经不可能再像过去一样,完成仅仅依靠记忆来到达目的地的过程。而且交通工具技术的进步,实现了人类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在很短的时间内跨越大洋到达不同的国家或地域。换而言之,将来的社会在随着经济,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开展,与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交流也将不断的扩大。同时我们出行的时候,对于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如何简单地获得急需行动支援信息也是出行之前必须检讨的一个问题。所以,仅仅凭借传统上以形象传达为目的的VI系统,将很难完成对于来自不同地域的人的行动支持的功能。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考虑在城市街道上设计一些定位导航设施,现代城市虽然在一些公交站牌上配置了地图和车站线路,但是许多方面指示并不是明确,而且对于国外旅游者来说,语言文字不同,信息也无法识别,拆除不合理的标识牌,设计电子定位导航设施是发展的趋势,其应用软件方便、高效。设置不同语言版面,满足不同地域人们的需求,触摸式屏幕使出行者更快知道自己所处位置,以及怎么到达目的地,不仅满足了城市人们的生活需求而且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味,给世界人们留下美好的印象。
(二)手机的街头归宿——新式电话亭
随着手机的普及,曾经备受宠爱的街头IC公用电话正渐渐地被人冷落和遗忘,甚至被恶意破坏。
据统计,2004年至今,在中国一些大城市每天平均有2部半公用电话遭破坏,被盗设施的价值累计达500多万元。同时,大部分电话亭都陈旧破烂。亭子污迹斑斑,电话卡插口处已大块地掉色生锈,亭盖里贴着各式各样的广告——办理车牌、办理证件、招聘电话等。亭盖上原有使用方法的说明介绍被“牛皮癣”遮盖。这样的电话亭没有起到应起的作用还影响城市面貌的。一部分市民认为应该取消电话亭的设置,但是我国毕竟还没有达到“手机人手一部”的发达程度,电信部门还得为外来工和异地求学的学子们多加考虑,他们需要IC电话亭。
因此电话亭摆放位置以及功能全面化问题是设计者应该考虑的重点。手机使用率远远高于电话亭,但是考虑到一部分群体的需求,电话亭不能取消,因此可以考虑电话亭功能多样话,在有电话亭的地方设置手机街头充电设施和销售手机充值卡的自动贩卖机,设计者要考虑到安全性,在手机充电的时候,可以设置密码箱存放手机,以免机器丢失。设计新式电话亭可解决人们在外通讯的问题,保证信息的准确快速传送。
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在日本,人们可以看广告免费打公用电话,两家公司计划用三年时间在日本全国设置10万部免费公用电话。据了解,在拨打这种免费公用电话时,用户首先拿下话筒拨打电话号码,之后液晶画面上会出现约15秒钟声像并茂的广告,广告结束后电话就会接通。如果你拨打的是固定电话,你可以免费通话9分钟;如果你拨打的是手机,则至多只能免费通话1分钟。这种理念无疑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值得借鉴。
五、结束语
在21世纪,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将会发生很大变化,公共设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人们对于体验与互动的要求逐渐增强,设计的趋势要满足人们的要求,做到以“人”为核心,创造有序、和谐、合理、人性化的公共设施,并且在设计中应用高科技元素,方便城市居民的使用,使公共设施脱离摆设的定义,真正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来,同时体现出城市的特色,对城市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昀,王菁菁.城市环境设施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电话亭设计范文5
关键字:残障人士;社区街道;包容性设计
残障人士已经是全球普遍存在的问题,各界人士都在关注。据有关部门统计,美国2005年残疾人数达到5440万,占总人数的18.7%[1], 我国是世界上残疾人总量最大的国家,截止到2006年4月,全国共有各类残疾人8296万,占总人数的6.34%[2],由于现在街道的设计很少考虑到残障人士的需求,所以他们很少在街道上出现。但近些年由于残障人士进入社会的呼声越来越高,综合考虑他们的各个方面,设计出具有包容性的街道显得极其重要。
1 我国社区街道存在的问题
1.1 人行、车行道未分离
很多街道人行道和车行道没分开,给残障人士行走带来不便,使他们很怕被自行车或机动车辆碰到,完全没有安全感。街道的部分路面残破不平,也是残障人士在街道上行走感觉不安全的因素之一。
1.2 配套及服务设施欠缺
目前我国很多街道的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还很欠缺,而且存在公共座椅、遮荫所、卫生间和候车厅等的提供不足的状况。残障人士并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一次行走很远的距离,很多社区的设施设计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超市设计、医院等设置的离居民楼太远,致使残障人士不能顺利到达。
2 包容性街道设计方法及策略
2.1 包容性街道设计的方法
2.1.1 以安全为根本。马斯洛提出的5种需求中其中一种就是安全的需求,也是比较低级的需求。因此,在包容性社区街道的设计中,第一条设计原则就是安全性,只有让残障人士在社区街道中感到自己是安全的、不被侵犯的,才能增加他们参与街道活动的可能性。
2.1.2 以舒适为原则。克利夫·芒福汀曾经说:街道不但是道路,同时也是活动场所。作为残障人士的活动场所,必须要以舒适性为基本原则。首先应该有比较开阔、开放的空间,狭隘的空间容易使残障人士感到恐惧和担忧。其次在街道两边应该设计适合残障人士适用的座椅、电话亭等小品设计,2002年,Oxley提出公共空间的座椅应设置420mm和470~480mm之间的2种座椅,并且提出每隔110m左右就应设置一处有靠背并且带扶手的座椅,以方便社会上所有人休息的需要。
2.1.3 以可达为基本要求。这里的可达性是指能够满足残障人士到达并进入、使用等基本要求。通过可达性设计使街道之间互相连通,使残障人士自己或在有人陪同的情况下能顺利到达。理想状态是125m以内有公用电话亭,500m以内有商店、医疗等必要性的基础设施。
2.1.4 以易读为手段。易读性就要求设计者在进行街道设计时,首先街道路线应明确可行;其次街道路线的节点要有标示性和易读性;最后要在道路交叉口和选择性的地段给予明确的路标。1999年Barker和Fraser二者联合出版了《标志系统指南》一书,较详细地说明了怎么样设计适合所有人的标识性系统。
2.1.5 以熟悉为目的。熟悉性是指残障人士对该社区的整体环境、每个街道的熟悉程度,这种熟悉性可以通过设计残障人士所熟悉的植物种类、标识样式和铺地材料等方式来营建。美国对老年人及残障人士进行1次关于电话亭小品的设计调查发现,传统的封闭式的K6电话亭的受喜欢程度远远超过极具现代感的电话亭。
2.2 包容性街道设计的策略
2.2.1 对于新建居住社区的策略。新建小区内公交车站应尽量采用封闭式设计,另外里面要有适合残障人士的座椅。道路设计要宽敞,路面要平整同时具备防滑功能,不要把车行道和人行道设计在一起。存在高差的街道,应尽量设置坡道和扶手,同时对高差变化给予明确的指示。
2.2.2 对于已有社区街道改造的策略。在特别复杂的社区街道交叉口,增设电话亭、标志物等具有增强记忆力的标志小品。对大小不一、形状不一会造成视觉混乱的的广告牌或标示物应予以拆除,进行统一设计。
3 社区街道“包容性”设计的导控机制
3.1 相关政府部门出台相应的法律制度
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极其重视残障人士的需求,美国早在1961年就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无障碍设计规范,给残障人士进入街道活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我国对残障人士的重视度并不亚于世界其它国家,1989年我们颁布了《方便残疾人适用的城市街道和建筑物设计规范》,2001年对此又进行了修订。
3.2 对设计者及管理人员加强教育培训
包容性社区街道设计应根据残障人士的自身特点和自身需求为设计依据,充分考虑他们的自身能力,在满足一般功能的同时,也要考虑残障人士自我实现等的基本需要。在保证规范的基础上,注重科学性、艺术性和功能性的有机结合。创造出具有安全性、舒适性、可达性、独特性、易读性和熟悉性的社区街道。相关设计者、施工者及其后期的管理者都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工作,美国的很多高校已设立了有关残障人士特殊需要的课程,这是值得我国有关设计学校和单位学习借鉴的。
4 结语
社区街道设计以健全人为目标,并不是合理的、人性化的设计,所谓“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就是要考虑社会所有人群的需要。为设计适合残障人士的包容性设计要考虑法律、管理和教育培训等多个方面,目前我国对残障人士的包容性街道设计的理论和实践都比较缺乏,笔者试着从安全性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残障人士的包容性街道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收稿:2012-05-20)
参考文献:
[1]章品,赵媛.美国信息无障碍法律法规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 33(5): 116-119.
[2]许巧仙.残疾人事业发展和权益维护的保障[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9(3): 11-15
[3]孙祯祥,赵洋.澳大利亚信息无障碍法规政策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0(3): 114-118
[4]克莱尔·库珀·马库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汁导则[M].俞孔坚,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电话亭设计范文6
关键字:步行街公共设施;优化策略;南通市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1商业步行街公共设施界定
1.1商业步行街公共设施概念
商业步行街公共设施概念起源于英国,称为“街道的家具”,通常指候车亭、座椅、垃圾桶、路灯、各式商亭、公共厕所、公共布告牌、地图指引牌、城市信息牌、饮水处、标示牌、电话亭等为人们提供生活方便的固定设施[2],是营造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2商业步行街公共设施的分类
商业步行公共设施常分为照明设施、休息设施、卫生设施、信息设施、交通设施、服务设施和娱乐设施七大类[3]。结合南通市三元步行街实际情况,把南通市三元步行街公共设施分为五大类(表1)。
表1南通市三元步行街公共设施分类
公共设施类别 具体设施
休息设施 椅凳、休息廊
照明设施 街道照明、广告牌照明
卫生设施 垃圾箱、公共厕所
信息设施 广告牌、电话亭
交通设施 台阶、坡道、隔离设施
2南通市三元步行街公共设施现状
2.1总体现状
南通市三元步行街是南通老城区内一条传统的商业性街道,沿街建筑风格古典,街道西端建有仿古的小型牌坊,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步行街中心区域设施较为齐全,基本满足行人需求,但部分设施数量不足,损坏严重;东端入口处,交通设施布置合理,建有隔离带,保证人流安全,但规格不统一,布置零乱;三元街南面设施简陋,部分设施布置不合理,给行人使用带来不便;西面区域设施破旧、脏乱,影响整体环境的协调。
2.2分类现状
2.2.1公共休息设施
三元步行街公共休息设施主要有廊和椅凳。廊位于步行街中心区域,以红色为主,十分显眼;廊内布有可供休息的椅凳,椅凳的材质及颜色与廊一致,较为协调。
2.2.2公共照明设施
三元步行街的公共照明设施主要以街道照明为主。三元步行街路灯形式分为三类:一是单个圆形灯,位于南端入口处,每隔6m安置一盏,沿街两侧布置,照明效果较好,有一定的引导性;二是复古方形双灯,位于北端入口处,与周围建筑相统一,每隔6m安置一盏,沿街两侧布置,具有观赏性,照明效果不强;三是有六灯组成的花式灯具,位于中心广场,每隔8m安置一盏,沿广场四周布置,照明效果比较好。
2.2.3公共信息设施
三元步行街内公共信息设施有广告牌、电话亭。广告牌大多位于北端入口处灯柱上;在南端十字路口左侧设有电话亭,贴在电话亭上的广告由于长期风吹日晒破损严重。
2.2.4公共交通设施
三元步行街内公共交通设施主要包括隔离带、台阶。东端及北端入口处设有岗石球形路带,保证人流的安全;进入中心广场设有台阶,由于有层次感,休息娱乐时轻松快乐。
3南通市三元步行街公共设施存在问题
3.1数量问题
现状调查中,发现南通市三元步行街部分公共设施有所缺失。首先,休息设施欠缺,步行街沿街都没有设置休息设施,行人想要休息,必须要去中心广场休息,给行人带来了很大不便;其次,公共卫生设施太少,位置不明显,卫生条件较差。
3.2形式问题
三元步行街公共设施设计形式单一;还有部分公共设施设计形式老旧、不美观,与周围环境不协调。如座椅:只有步行街中心区域长廊内有座椅,其他地方未设,座椅为木质长椅,缺乏变化。垃圾桶:整个步行街内的垃圾箱只有一种形式(图3),而且垃圾箱破旧、脏乱,设计没有特色,影响美观。公共厕所:设计较为陈旧,在入口上方贴有“公共厕所”四字,入口狭小,不明显。
3.3布局问题
三元步行街公共设施中,垃圾桶、公共厕所等设施存在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没有考虑到步行街现状、人的心理活动以及生理需求。如大多设施的位置占用人行道、停车位等场所,阻碍行人步行以及活动,还有些设施没有考虑周围环境,忽略了人的心理活动,破坏了环境协调性。
3.4管理问题
缺乏必要的管理,维修不及时,会造成了城市商业步行街道的质量、美观等问题。调查中发现,三元步行街中的大多数公共设施存在损坏,脏乱以及乱贴广告等问题。这些公共设施不能及时维修、清理,不仅功能失效,而且严重影响美观。
4南通市三元步行街公共设施的优化策略
4.1设施增补
商业步行街不仅可以满足行人的各种需求,而且是塑造步行街个性形象重要的景观载体,完备的公共设施是步行街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6]。调查中发现南通市三元步行街目前设施还不完善,尤其休息、卫生设施存在缺失。需要根据相关规范,对三元步行街公共设施进行增补和完善。如(1)在三元步行街两侧设置双人椅,方便行人逗留;中心区域作为中心娱乐、休息区域,应适当添加单人椅、双人椅和3人椅。(2)垃圾桶沿街设置间距可在30—50m,如果中心人流较多,间距可以设置在20m。(3)公厕是一个特殊的公共设施,人们需求较大,却又潜意识的排斥其存在,必须在造型设计及使用管理上使之成为卫生、整洁的代表。目前三元步行街的公共厕所需要拆除,可按间距300—500m进行设置,因此三元步行街可以在南面和西面分别建设一个公厕,方便行人使用。
4.2多元化设计
商业步行街的设计不仅需要满足生理上的需求,还需要考虑精神上的感知[8]。单一化的设计容易让人产生视觉疲劳,可以根据不同路段,设计不同样式,与周围环境相统一,给人舒适感。设计的多元化可以从材料、颜色、形态综合设计来实现[9]。南通市三元步行街是一条传统的商业街,建筑风格仿古,公共设施的设计风格以古典为基础,可以适当加入现代简约风格,在环境协调的同时,又不过于单调。
4.3空间布局优化
一条街道的布局能够使人一目了然,或者街道所铭记下来的城市历史都展现在人们面前,那么这条街道乃至这座城市的文脉和环境就会给人以清晰优美的感觉。三元步行街公共设施中,垃圾桶、公共厕所等设施存在布局不合理的问题,需要通过对步行街整体现状去考虑,从人的心理和生理出发,合理布局公共设施。如(1)垃圾箱尽量设置在行人水平视觉的主要范围之外,设置位置尽量靠近行道树以及座椅旁边,可以有遮掩物,不占用人行道。
(2)公共厕所充分考虑其私密性,力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统一,并可考虑休息座椅、花坛、绿化等配套设施。
参考文献:
[1]白德懋.城市空间环境设计[M].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西班牙.瑟夫.马.萨拉,周荃译.城市元素[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3]赵继瑛.西安商业步行街公共设施的设计研究[D].设计艺术学院,2009
[4]张海林,钟蕾.城市街头公共设施形象设计[J].装饰,2003,(1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