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业统计工作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事业统计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计划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计划范文1

一年来,教务处全体工作人员在校长的领导下,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认真落实课程计划,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较好地完成了学期初制定的各项工作计划。特就本学期具体工作情况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小结:

1、提前拟定计划。开学初,根据学校的总体工作部署,结合教学实际,集思广益,制定了教务处工作计划,计划的制定做到有内容、有时间、有专人负责,有措施要求等,实现了计划的层层细化,提高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保证了各类教学、备课组活动的有序进行。

2、期初,进行事业报表统计,国家学生体制健康标准测试达标标准,学校基本情况录入,班级,学生,教师培训,办学情况等录入,及时做好今年的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提高教育系统统计数据质量,确保基础教育统计年报工作顺利进行。

3、高中综合素质录入,是由省教育厅组织开发了“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一般在开学第二周组织高中两个年级进行综合素质录入。

4、学籍管理,对学生的转入,转出,休学,复学等学籍情况进行统一管理。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计划范文2

2011年我处根据局年度工作计划与重点工作安排,结合处室工作思路及上级各部门要求,在领导的正确指示下,全体工作人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较好地完成各项任务,现将年度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度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以制度引领行动,以制度规范管理

根据局领导工作要求,结合省市文件精神,组织学校总务主任和财务人员认真学习教育局出台的基本建设、校舍维修、食堂管理、教职工奖金福利分配、中小学公用经费使用管理等五方面的管理制度,并在2011年全面实施,相关工作有规可依,学校后勤工作进一步规范。

二、稳妥落实建设资金,确保相应工程如期开工建设

全年贷款落实资金6000万,相应满足了年度内工程建设所需资金和部分学校正常运作所需资金,同时根据相关规定,加强了对建设资金的监控力度,通过资金环节进一步规范了学校的建设行为。

三、校舍安全工作按计划推进

根据省、市校舍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联系市政府各相关部门,指导督促县区校安工作,配合国家、省职能部门做好工程的审计、检查工作。目前,全市校安工程新扩建项目均在抓紧实施中,第一批加固改造项目均已完工,市本级消防、防雷改造工程已完成。全市校安工作完成工程量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目标要求。圆满完成省校安办下达的2011年我市校安工程工作任务。

四、规划、计划编报及时,较有成效

根据市政府和局领导的工作要求,按规定及时编订、申报相应的项目计划,为项目的立项、建设、资金争取等恪尽职守。除完成了2012年度市属教育系统政府投资项目年度计划和完成2012年市属教育系统政府举债计划外,年内还完成了全市职业教育2011到2015年五年建设规划和相应的中央资金项目申报计划,尽管该类工作时间要求紧,项目情况复杂,政策性强,我们均能根据领导的指示,同时结合具体工作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从规划和计划上对事业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五、绩效工资工作配合有力

配合完成了市属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核定和发放方案,为该项工作的确定和落实多次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多方协商,多次修改,为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教师利益的保障作出了一定成绩。

六、财务检查工作扎实有效

根据政府部门的工作布置,完成市属教育系统各社团“小金库”的清理整顿工作,同时对各单位食堂的经营和财务核算等进行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查究,规范了学校的食堂经营行为,

七、合理编制招生计划,履行计划管理职能

根据学生生源实际,根据普职比与目标升学率等要求,合理编制招生计划,以计划引领事业,保障教育事业良性发展。

八、加强民办学校管理,促进民办教育发展

为加强市本级民办教育管理,规范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在年初召开了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校长工作会议,交流了各校的工作情况,理清工作思路。组织各业务处室对市本级民办学校和培训机构进行了年检。完成了年检的总体报告并拟定《市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审批管理办法》。对年检不合格的民办学校责令整改,整改完成方同意换发办学许可证。年内注销一所民办教育机构,民办教育的整体工作思路更加明晰,民办教育的整体办学要求有所提高,民办教育的办学行为得以进一步规范。

九、规范全市中职学生资助工作,落实党的惠民政策

联合劳动局组织全市范围内的中职学生资助工作专项检查,并通过检查了解基层情况及做法,指出问题,逐一整改,同时形成报告,提出合理化建议。上述做法受到上级部门和基层学校的好评。同时成功承接了全省中职学生资助系统升级培训工作,受到上级领导称赞。

十、严格教育经费管理,切实落实预算管理的宗旨

完成全系统、局机关并指导学校完成2012年度经费预算;完成义务教育阶段课本费、作业本费减免补助工作;参与、配合做好全省教育经费使用专项检查工作;配合市物价局基本落实民办高中2011收费政策,确保学校平稳运作;充分运用教育结算中心工作平台,加强对全系统各单位的经费监控,及时收集财务信息,为预算的切实执行和领导的决策参考提供依据。局机关工作经费保障有力,同时根据法规和财政政策有力地规范了机关的经济行为,预算执行和监督有力。

十一、认真稳妥地做好全市教育经费和事业统计工作

重视对具体业务人员的业务培训,重视对相关考核指标的事先把握,重视与相关部门和省厅、县区的事前和事后联系,统计数据的真实妥帖以及统计工作组织和开展的有序有效受到上级领导好评,相关的数据分析为各项工作的考核和领导参考决策起到重要作用。

2012年工作思路:

一、加强对全市校舍安全工作的督促管理工作,努力完成规定的目标任务,做好校安工程的扫尾工作。做好市属教育系统校舍建设改造工作,争取并合理安排校舍维修资金,并配合做好资金监管工作。及时联系、督促、配合各县区做好本地的相关工作,下好全市一盘棋。

二、督促国债资金项目的如期实施并按实完成,落实该类工程的过程数据汇总上报工作同时全面把握市本级教育系统各项基建维修工作,规范过程,及时落实资金,通过财务监管规范其财务行为。

三、严格按照财政等部门的相关规定做好各单位的预算收支监管工作,同时重点在公用经费、食堂经营等方面按照2009年市教育局出台的管理制度要求做好落实工作,针对2011年的工作实际,进行一次相应的工作检查,查找问题,督促整改,积累经验,逐步修正,完善政策,做好工作。积极配合办公室做好局机关的公务后勤保障工作,做到既厉行节约,加强监控,又合理保障,确保运作。

四、充分运用投资发展公司这一担保平台,有效解决市属教育系统2012年的建设负债问题。确保资金链不断,并尽可能降低资金成本。

五、加强对人民教育基金会的管理工作,规范人民教育基金会捐赠资金的收支行为,根据捐赠法和人民教育基金会的章程规定,结合上级部门有关经费安排使用的规定,配合做好资金管理使用工作。

六、加强教育会计结算中心的工作,对市属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做好事中和事前的审核把关工作,充分利用这一工作平台,根据市财政及市教育局的工作要求,进一步规范学校的财务收支行为,同时做好数据采集和分析工作,为教育经费安排使用提供依据。也为下一步的教育改革行为提供经费上的参考。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计划范文3

美术班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担任高三文科美术班班主任。针对文科班的实际情况,在本班中上生少、后进生多;学习主动钻研的少,被动接受的多;全面发展的少,偏科的多。面对这种现实,为了迎接2017年的高考,并提前作好准备,使尖子生更上一层楼,中下生有新的突破,使他们在高考中考名牌,上档次,特制订如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领导下,以突出体现学生主体为中心,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责任教育、理想教育,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自主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健全人格,具有拼搏进取精神,争创高考理想成绩。

二、德育工作

1、尽快熟悉学生,做学生的知音。本班学生来自高三文科多个班级,我对他们也不熟悉,因此双方加强沟通,加强情感交流尤其重要,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2、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指导学生从思想、知识、心理、身体、考技等方面做好准备,稳定情绪,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去迎接到三学习。

3、不断鼓励,树立学习信心。我班是文科班,从摸底考试看,数学成绩尤为糟糕,因此必须以鼓励和激励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信心,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4、加强学习方法指导。进入高三,多数学生有较强的学习动机,但是想要提高成绩,方法很重要。本学期,请学习优秀的学生总结经验,谈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进行班内交流,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5、加强纪律约束,严格遵守行为规范。纪律约束是学习的保障,即使是高三学生也应严格遵守学校行为规范。对迟到、旷课的学生,因其不能保证正常的上课秩序,予以严肃批评。

6、保证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中才能认真学习思考。本班由班长到值周班长到普通学生,及时反馈班级纪律情况,保证日常学习的正常进行。

7、保证提供一个清洁整齐的生活环境。高三的生活不应该在灰蒙蒙的教室中进行,清洁整齐的环境能让每一人神清气爽,身心愉快。由值周班长,带领本组值日生,责任到人进行一周值日工作。

8、继续推行“朋友式”谈话。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

9、积极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校外学习、生活的情况。深入挖掘、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10、完成学校和年级布置的相关工作和活动。

三、教学工作:

1、经常与任课教师联系,交流学生行为规范,学习情况(每周至少一次)。重视每月(月考后)由年级召集召开的教学质量分析、研究会,并积极与任课老师研究商讨,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2、学习老高三的成功经验,不断改进工工作,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做好“培优补缺”工作,特别要重视做好“托底”工作。由学生自愿报名,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4、认真做好“一模”“二模”、“三模”的成绩统计工作。研究分析个学科的教学情况,及时进行评估分析。

5、做好高三毕业班的其他各项工作。

美术班班主任工作计划今年我担任高一三班的班主任,我们班是个美术班,开学近一年来,我们班的各项工作都开展地井然有序,得到领导、老师们的好评,被评为校“文明班级”。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在工作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严格要求

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但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意味着班主任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严厉会使孩子产生惧怕、退缩心理。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严要有范围、分寸。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严但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严要有分寸。

严中有爱,班主任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尤其对后进生,爱之深切,才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但光爱不严,师生关系极其融洽,像朋友一样打打闹闹,嘻嘻笑笑,丧失了班主任最基本的尊严,将会造成学生对班主任的要求不执行或执行不力,因为学生认为反正我和班主任关系好,我不做、不听,班主任又不会怎样,这样,良好的班风无法形成。

反之,班主任对学生一味地严格,不给学生以关怀、体谅,表面上看,学生非常听话,甚至做得很好,学生也能遵守各项制度,在一般人眼中,有良好的班风,是一个不错的班级,但时间长了,学生见了班主任就像老鼠见了老猫一样,害怕之极。学生长时间处于这样一种被动压抑之中,将对学生的身心产生一种不良影响,从而导致厌学、退学、逃学、辍学等。

因此,班主任对学生不仅要给予关心、帮助、鼓励、引导,使师生关系融洽、自由、和睦,而且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加管教,使师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唯有做到宽严适度,严爱统一,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行为习惯。

二、培养优秀学生干部,树立良好班风

在班干部的产生过程中,我认为教师的包办代替,必定会使班干部失去群众基础,给日后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困难,是不可取的!但是,单纯的所谓“民主”让学生完全自决,一些学生会倾向选举自己的好朋友以便在日后的班级管理中得到“照顾”,同样有不足。比较好的方法是先民主后集中,即先让学生进行投票选举,再由教师权衡。实践证明,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经过班主任的集中而产生的班委会,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拥护,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增强班级凝聚力,组织互帮互学活动。学习上好生带差生,在纪律上互相提醒、劳动生活上互相帮助。通过活动扩大班干部在同学中的积极影响,通过活动加强同学之间的协作精神和团体意识。这样既能在班级纪律及常规管理上起到明显的效果,又能使同学之间也能因此养成团结友爱的习惯,在班级中形成团结友爱的风气,使班级成为一个大家庭。

三、与各科教师协作,掌握学生动态。

平时多与学生接触,多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心理,以便于更好地教书育人,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同时与各科教师积极配合,全方位地教育学生。有位同学因平时不用心,几次考试英语都不及格,经向这位学生和英语老师了解情况后,知道是英语老师在英语课上批评他不认真听课,这位同学不服气,并且赌气不听英语老师的课,才引起这个结果。我知道后,找来这位同学谈心,通过谈心后,指出他的这样做的错误是误自己的前途,教师的批评实际是关心自己的一种表现。这个学生经过批评后,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英语老师说现在这个学生上英语课很认真,成绩提高很快。在平时的工作中,我经常向各科老师了解学生课上纪律、学习情况,争取获得各科老师的帮助。做到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四、注重培养学生个人良好的思想行为

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长期受熏陶而成。首先,我根据班里的情况,采取轮流值日的方法让学生对班级进行管理,管理内容为:纪律检查、清洁卫生检查、出勤情况检查、仪表检查等,使学生在“处事”的过程中锻炼自己,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其次,在交友方面,我十分注意学生平常生活中的一些所谓“朋友”,在班会上给学生讲清什么样的人才算是朋友,怎样的人是拉帮结派,是团伙,让学生进行对照,明确自己的”朋友”是不是值得交往,把品德行为好的同学和社会上的一些优秀人物介绍给学生,并创造机会让他们成为好朋友。

五、及时与家长沟通

架设好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桥梁,及时协调沟通,使两方面通力合作,齐抓共管,使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都处于老师和家长的共同监督之下,从而及时发现和纠正他们的错误。我经常与家长保持电话联系,当发现学生有什么异样情况及时向其家长通报,并了解学生在家生活、学习的情况。这样,能起到协调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增强对学生教育的效果。

六、潜移默化,为人师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一举一动势必都将落入学生眼中,都将成为学生的仿效榜样。因此,我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为学生作表率。

七、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任务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育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遵守学习纪律,指导学生制定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

八、尊重学生人格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计划范文4

一、目前的教育督导评估存在的问题

目前对教育评估发展在两个层面上具有较大影响,一是制定层面,一是实施层面。制定层面主要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下发给各个中小学的督导评估指标。实施层面是指在评价实施的过程中如何实现督导评估与学校自我评估的有机结合,使评估在执行的过程中体现出学校的“声音”。

1.评价指标的政策化、形式化不利于评估活动的开展。

目前大多数学校都已经开展了与教育督导评估相对应的自我评估,但是一般学校在进行自我评估时都没有自我设立的量化的指标,而是沿用教育督导部门统一制定的评估指标。这样做的好处是:能统一量化指标,有利于日后统计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学校之间评比的公平性。缺点是:每所学校都具有不同的特色,单一性容易抹杀学校的个性;而且为了评价指标的统一性,评价指标相对比较笼统和模糊;有些评价指标具有政策性,非学校能力所能为,这样评价指标难免与每所学校的实际工作相脱离,存在上级制定的评价指标和现实的实际工作存在着差距。例如办学经费一项,评估指标要求每年的经费投入要达到一定的量和比例,教师培训、设施投入等都需要在比例的前提下进行,如果达不到标准,在督导评估的时候就要扣分。而且经常以“操场人均占有面积”等学校不能自行控制的硬指标为判定的标准。

2.在督导评估中缺乏学校的“声音”。

系统理论告诉我们,教育督导活动是一个系统,并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所谓系统就是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中的各要素对系统整体的作用是不同的,每一部分都是不可缺少的。在开放性的系统中,系统的“中心”是会随着内部条件的变化而发生转移的。教育督导活动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学校自评活动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子系统之一。随着评价活动的开展,系统的“中心”不会凝固不变的仅聚焦于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活动,而是会发生转移,更多的会转移到被评价者一边。而往往我们的教育督导评价活动忽视了学校这一“中心”的地位。我国《教育督导暂行规定》第二条规定,教育督导的任务是:对下级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保证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目标的实现。从教育督导职能的角度理解,教育督导评估是其中的一项主要任务。以现代教育行政管理的观点和发展趋势来看,积极开展教育评估,发挥整个系统内部各要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注重对学校及学校中人的潜在的积极性的启发诱导,注重学校领导及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实现其参谋职能,对于提高教育管理质量、贯彻教育方针政策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

教育督导评估不能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视察、考核活动,要改善上下级间评估与被评估的从属关系,代之以平等合作的关系,改善硬性的评价指标,代之以协商的方式。从而实现整个评估活动的参与性、开放性与合作性。

二、学校应成为教育督导评估的主体

1.处理好“一把尺”与“多把尺”的关系。

由于历史、制度、政策等方面的原因,我国中小学同类学校办学条件差异极大。在此基础上用传统的“一表评天下”、一个标准来衡量各学校是评不出所有中小学的发展现状,评不出所有中小学的真实办学水平的。当然,也调动不了广大小学的办学积极性。教育督导部门使用“一把尺”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水平的学校进行督导评估,是一种带有奖惩色彩的鉴定性督导评估。显然,这样的教育督导评估已不能适应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和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不利于促进每一所学校的主动发展。为了打破这一局面,保证学校自主发展的切实进行,应对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逐步采用“一把尺”与“多把尺”相结合的思想。

“一把尺”督导评估,实质上就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中基础性指标的达成度,这对于任何一所中小学都是勿庸置疑的,因为它往往是带有法规性质的硬性指标或者是反映学校办学基本质量的部分。在单一执行“一把尺”督导评估时,往往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形式而确定出学校发展的状态,即学校处于常规阶段发展状态,还是个性化发展状态。

所谓“多把尺”是由学校自身的发展状态所规定的,而不是从学校外部赋予其统一标准.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将更注重学校自身发展的历时比较,而不注重对学校进行共时的群体比较。

“多把尺”评估学校.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将学校视作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实体.依据学校所处的发展阶段提出“改进目标”。这种形式的评估,是因校制宜的,是注重对学校发展过程的评估.而非注重结果的评估。这样用“多把尺”评价学校,鼓励学校追求自己的发展目标,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教育特色和学校文化,打破了“千校一面”的尴尬局面。

运用这种评估体系,使那些以前由于种种原因处于劣势的学校变被动为主动,由消极变为积极,能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2.处理好学校的自我评估和教育行政部门督导评估的关系。

教育评估分为内部的学校自我评估和外部的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评估两个有机组成部分。自我评估是经常的主要的活动,也是督导评估必备的基础。无论是综合督导,专项督导,还是经常性督导,停留在一所学校的时间,多则几天,少则几小时,只能蜻蜓点水,来去匆匆。虽然采用了听课、问卷、访问、座谈、观察、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去获取信息,但毕竟深度与广度还是有相当大的局限性,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不容易了解清楚。教育督导工作要真正取得实效,如果没有学校的积极参与和认真自评,不管督导评估的目的多么明确,评估方案多么完善,都难以获得有效的结果和达到预期的目标。督导评估则主要带有复查、核实认定的性质。

三、学校如何开展自评工作

1.建立学校自评工作组织。

建立相对稳定的学校自评工作组织机构,成立学校自评工作领导小组和若干个自评工作小组(或称专题小组),形成一支学校自评工作队伍。

自评工作领导小组以学校党政领导为主,部门领导和教师代表参与,其主要职责是:(1)组织评估工作的宣传动员,拟定评估工作计划;(2)领导并组织评估工作的全过程,及时检查、指导、协调各工作小组的工作;(3)审定各工作小组的评估结果;(4)撰写学校自评工作报告。自评工作领导小组把学校自评工作纳入到学期和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实施。

自评工作小组,由各方面的教师代表组成。依据《评估方案》A级指标分为“普及程度、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教育管理、教育质量”等若干个自评工作小组。其主要职责是:(1)收集评价信息;(2)对每一评价指标进行价值判断,即量化;(3)写出自评专题评语。

2.深入学习全面领会评估指标和标准。

要搞好学校自评,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吃透评估方案,领会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的内涵、外延,掌握评价的一般程序、方法步骤等内容。 学校要转变观念,从“验证”、“分等”转变为注重“改进”和“推动”学校的发展。在评价学校的标准上,从“单一”转变为“多元”,即由规范性评价指标和发展性评价指标两部分组成。规范性评价指标着眼于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发展性评价指标着眼于改革、创新,形成特色。在评价学校的指标体系上,加强“导向性”和“可行性”,即加强对学校依法治校的监督,即尽可能减少指标设置,抓大放小,化繁为简,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加强。

3.发动群众,广泛征集评价意见。

一是因为学校的任何决策,贯彻下去,其效果如何须由群众作鉴定,由群众来认可,离开了广大教职工的认同,仅有学校领导的判断,会有失偏颇。

二是因为自评归根到底是要凝聚人心,推进工作,主动让教职工参与学校自评,发扬其主人翁民主意识,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因为办好一所学校必须赢得社会八方支持,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为此,在自评时可以适度吸引家长或相关单位参与学校自评。学校可以通过资料分析、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向教职工、学生、家长、社会各方征集评价意见。

4.综合分析,集体做出评价结论。

学校自评不是个人行为,而是集体行为。当各部门完成自评小结后,校长应当负责综合分析,对各方面材料进行整理,提炼出精辟的意见,然后召开校务会议集体审议通过。校务会议是学校的决策层,学校自评的综合评价应当由校务会做出。自评结果必须经教代会讨论通过。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计划范文5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北京市教育规划纲要,依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暂行办法》和《北京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等文件要求和北京市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实际需要,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建立和完善了学前教育督导和监测制度,正式启动学前教育专项督导工作。

2012年5月,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北京市教委,依据《北京市区县学前教育工作督导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对东城区学前教育工作进行了专项督导试点。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在实践中验证督导思想、内容、方法设计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二是试点先行,为全市各区县学前教育督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开好头,起好步。督导组主要通过深入东城区听取汇报、召开区政府相关部门、教委相关科室、不同类型幼儿园园长代表参加的三个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实地考察街道和不同类型的幼儿园、个别访谈、问卷调查、查看文档资料等方法,全面了解东城区学前教育工作发展情况。结合《北京市东城区学前教育发展状况监测统计表》和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工作满意度入户调查的数据资料,对东城区学前教育工作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撰写专项督导反馈报告,最终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反馈给东城区政府,圆满完成了试点工作任务,取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有效地服务和促进了东城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督导室对东城区学前教育的督导工作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实效。

一是帮助东城区全面总结了学前教育建设和发展的主要成绩和经验,在服务发展上有实效。首先,区政府将“缓解入园难问题”列入政府折子工程和实事项目,并将落实学前教育发展职责的情况列入相关部门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及年度考核范围,转变管理理念,强化过程管理,保障学前教育发展。第二,区政府在园所建设、资源配置上立足调动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第三,东城区在学前教育发展上注重提高保教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监管体系、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体系,家长对学前教育工作满意度逐年上升。

二是帮助东城区客观分析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在建言献策上有实效。针对园所建设还不能完全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建议区政府要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加强资源配置与需求的前瞻性研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调动各方力量,积极推进园所建设年度目标任务的落实,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针对有些类型幼儿园的办园条件相对薄弱等方面情况,建议区政府继续深化经费投入机制的研究,进一步加大对街道幼儿园经费投入的力度,促进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协调发展;针对《行动计划》落实过程中出现的园所建设未能全面完成预期目标任务的情况,建议区政府要加强《行动计划》落实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及时调整、完善,保障《行动计划》有效落实。

三是促进东城区建立边查边改,以评促建、以评促发展的工作机制,在加强薄弱环节上有实效。在落实《行动计划》过程中,东城区建立了由区政府办牵头、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体,其他相关部门(街道办事处)相互配合,教育督导部门发挥督促、协调、指导和服务作用的自查、自评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了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促进学前教育建设和发展的合力,有效推动东城区学前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通过试点,探索积累了适应学前教育的督导策略和方法

在市区两级政府制定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过程中,开展学前教育专项督导,跟踪督导区县政府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这种过程性督导中,我们探索积累了适应学前教育的督导策略和方法:注重督前沟通,形成市区两级督导思想、理念共识,为区县自查、自评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服务;注重发挥区县主体作用,着眼于调动区县在自评和督评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督导过程中调研,着力在帮助区县总结发现经验,提出有效建议;注重督后及时交流反馈,着力在与区县平等合作,深入研讨,共同谋划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准确定位,牢固树立为促进区县学前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服务的教育督导宗旨,把服务发展和合作督导的理念贯彻于督导工作始终。督导对象定位为各区县政府,督导形式定位为专项督导。在设计专项督导的指导思想时,突出以引导区县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为出发点,以督促、指导区县政府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职责和任务为重点,着力关注发展学前教育布局规划的有效实施,着力关注学前教育“入园难”问题的有效缓解,着力关注学前教育发展体制、机制的建立与落实。在专项督导过程中,探索运用发展性督导评价思想、合作性督导评价模式,突出区县政府在专项督导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双方的平等合作,共同研究、分析、寻找区县学前教育新的发展点,为促进区县政府加快学前教育建设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

二是科学监测,把握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在学前教育专项督导过程中,我们制发了《关于做好北京市区县学前教育发展状况监测统计工作的通知》(京教督【2012】3号)和《北京市区县学前教育发展状况监测统计表》(京统函(【2012】73号),通过建立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年度监测台帐,持续统计分析体现学前教育发展状况的相关数据、信息,跟踪监测学前教育发展状况,为学前教育决策提供有效支撑信息。同时,运用好社会评价机制,通过北京市区县教育工作满意度入户调查,增设学前教育工作的调查指标,及时掌握社会对学前教育发展状况的反馈信息,在区县学前教育专项督导过程中,充分运用各区县学前教育满意度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全面把握学前教育发展状况。

三是聚焦重点,准确把握学前教育专项督导的内容和导向。在设计专项督导内容时,突出学前教育外延式发展的基本要求,兼顾内涵发展的重点要求。专项督导内容涉及组织领导、园所建设、经费投入、队伍建设、规范管理和发展水平六大方面,并细化为32个二级指标。突出重点,结构简明清晰,整个指标体系力求突出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工作要求,督促、指导区县政府有效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在专项督导过程中,重点关注以下五个方面的导向:①北京市制定的学前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在区县的落实情况;②区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阶段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③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扩大和发展的情况;④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和教育资源综合利用的情况;⑤来京务工人员子女入园、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无证幼儿园的分类治理和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培训等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情况。

四是着力建设,突出学前教育督导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完善学前教育督导工作。组建了以线联平主任为组长,关国珍副主任为执行组长,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综合处专兼职督学、市教委相关处室负责人、市教科院早期教育研究所研究人员、特约教育督导员和市人大、市教育学会、市教科院、北师大有关专家组成的专业化督导队伍。注重在督导调研、督导文件和工具的研制、专项督导过程中,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更新督导理念,创新督导方法,提升督导能力,促进督导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同时,通过督导试点来检验、完善《北京市区县学前教育工作专项督导的通知》和《北京市区县学前教育工作督导评价指标体系(试行)》是否科学合理、导向正确;检验测评工具是否科学合理、操作性强;检验评价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实效性强,不断完善学前教育督导工作。

督导与调研相结合,几个需要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第一,需要加强学前教育的法制建设,依法保障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尽快从国家层面建立健全学前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北京市学前教育条例》,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健全和完善学前教育管理和经费投入的体制与长效机制,为社会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稳定非教育部门举办的幼儿园,依法保障学前教育资源不再流失。

第二,需要市区两级政府进一步加强资源配置与需求的前瞻性研究。需要市区两级政府共同努力,系统做好适龄儿童人口现状调查和未来变化预测,尤其是外来适龄儿童人口数量和分布的现状和变化预测;进一步充分发挥市区两级政府主导作用,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调动各方力量,破解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难点问题,积极推进园所建设年度目标任务的落实;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关注解决办园条件的不均衡问题,促进区域、城乡、园所之间的均衡发展。

第三,需要市区两级政府继续加强《行动计划》落实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及时调整、完善,保障《行动计划》有效落实。

链接 区县学前教育动态

东城区:构建“覆盖全区、布局均衡、优质多样、特色鲜明”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

东城区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适龄人口分布、变化趋势,以扩大学前教育规模,缓解“入园难”问题为切入点,努力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公办园为基础、公办民办并举,各类型园所协调发展的办园格局;积极构建“覆盖全区、布局均衡、优质多样、特色鲜明”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

该区2011年设立1个亿学前教育专项资金,用于统筹各类型园所发展与建设。根据园所布局制定整体规划,对2011年度7所新建改扩建幼儿园的基建工程、设备购置、人员配备及招生工作进行统筹协调、同步推进。增加新生学位700个左右。同时,通过内部挖潜扩大学位300个左右,总计增加学位近1000个。2012年,正在继续推进5所改扩建幼儿园建设。

在扩大园所数量的同时,东城区积极探索名园办分园、小幼衔接园、品牌输出园及托管街道园的四元模式,开拓多种形式办园新途径,最大限度地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同时,充分调动各类园所的积极性,稳定非教育部门办园数量,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2011年相继开展了市立园年度综合质量评价、单位园自主发展评价及民办园年度考核工作,促进各类型园所均衡发展;市级立项课题《幼小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在部分小学和幼儿园中稳步推进;召开6次园本教研工作现场会和园本课程实践研讨会,深化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强化教育特色,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全面提升保教质量;深入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区教委与计生委合作,建构“跨部门联动、多资源整合”早教进社区的新模式。

搭建有利于人才成长的高位平台。选派干部赴东北师范大学参加首批国家级园长培训、赴新疆支教;开展市区两级幼儿教师“半日评优”活动及市级骨干教师现场教学展示交流活动。开展不同层级干部教师的专业培训及研修活动。

丰台区:多措并举,创新机制,

破解幼儿入园难题

第一,加大统筹力度,增加园所数量。根据统计,2011-2013年,丰台区年均达到入园年龄的本市户籍幼儿有8700名左右。区内每年可提供学位约1.2万余个,户籍儿童入园率基本能达到95%。但因外来人口因素,每年尚有部分学位缺口。为满足适龄幼儿入园需求,区政府力争未来三年新增25所幼儿园。主要做法:一是新建一批幼儿园。新建小区配套园原则上举办公办幼儿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鼓励各街道建设1所街道中心园,各乡镇建设1-2所乡镇中心园,力争全区公办园数量达到70%以上。二是改建一批幼儿园。在学前儿童密集地区,通过合并改造学校或改造学校闲置教室,开办优质幼儿园分园或小学附属幼儿园,缓解特殊地区入园难问题。三是鼓励建设一批优质民办幼儿园,落实北京市有关“小规模办园”政策。2011年以来,共审批3所民办园、3所小规模办园,4所民办幼儿园正在受理审核,积极破解入园难问题。2011年就新增了15所幼儿园。

第二,开展内部挖潜,扩大园所容量。全区现有各级各类独立幼儿园125所,其中公办园84所占67.2%,民办园41所占30.8%。在园幼儿3万多名,本市户籍幼儿占69.3%。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在籍人口、城区外迁人口和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入园压力较大。丰台区坚持整合优化资源,挖掘潜力增加学位,努力解决入园问题:一是采取一园多址方式,通过优质园举办分园,增加园所学位数量,如丰台一幼从一园三址发展到一园五址;二是采取小学办附属园方式,增设了丰台一小远洋分校、王佐学校、南宫中心小学等6所附属学校幼儿园,盘活闲置教育资源;三是通过扩大班级容量,在遵循幼儿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班级幼儿人数,扩大183个班级学位数量,满足幼儿入园需求。

第三,健全评价体系,提高总体质量。一是建立保教质量评价监管体系、学前教育指导网络体系,形成学前教育发展服务体系,推动园所优质、健康发展。二是加强质量管理。加强园所视导、管理,以考核、验收、培训、评比为手段,不断提高保育、教育质量。三是开展优质园创建。鼓励争创优质园,指导4-5所幼儿园所争创市级示范园,培育一级一类幼儿园15所,一级一类幼儿园比例突破50%,大力提高办园质量。四是建立奖励机制,扶持部门园、街乡园、企业园、民办园上级上类,逐步提高全区园所整体质量,实现区域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石景山区:改革创新,精细管理,

开辟区域特色发展之路

建立“高校—区域—幼儿园”合作模式。2010年区教委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共建“石景山区绿色教育发展实验区”,借力高校资源,发挥教育行政部门作用,组建“领导小组—专家团队—核心小组—行动小组”研究机构,33所幼儿园成为绿色教育项目实验园,形成“高校—区域—幼儿园”合作共建模式。在7位北师大学前教育专家引领下,形成5大领域学科研究共同体,通过调研现状、制定方案、组织培训、指导实践等途径,初步形成绿色活动课程框架,促成“品牌园引领—全区域跟进”的发展态势。

以精细化管理提升办园质量。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注重精细化的过程管理,不断提升办园质量,编写《石景山区幼儿园科学管理手册》。一是运用目标管理手段,引领园所建立明晰的目标体系,制定系统的长、中、短期工作计划。二是将管理智慧融入制度建设,要求幼儿园在建立17项重点制度外,结合自身实际形成促进自主发展的制度体系。三是注重常规管理的精细化,提高园长检查工作效益,实施5级24项档案管理。各园所加强过程性管理与指导,园长检查工作目的明确、分析深入、建议可行,以幼儿一日生活质量折射管理细节;发挥档案资料信息资源作用,提高收集、分类、目录建立等各环节的科学性,为教育教学提供服务。

大兴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保障

一是依法保障幼儿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根据《新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从2011年起,由区财政每学年投入约1800万元承担了公办园合同工的基本工资、保险费用和工资补助,实现了合同工工资及待遇问题的突破,为公办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幼儿园的发展解决了根本问题。严格落实幼儿园岗位设置工作、大兴区非义务教育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和大兴区非义务教育单位绩效考核工作,将教师的创新实践和工作成效纳入教师职务晋升、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逐步形成以师德为核心、绩效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教师考评机制,促进了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更好发展。

二是采用幼师与非幼师相结合的方法补充师资。2011年共招聘了152名幼儿教师(其中学前教育专业56人);2012年共招聘了129名幼儿教师(其中学前教育专业48人)。同时,该区根据公办园实际情况,制定幼儿园合同工招聘标准及流程,2011年和2012年分别完成全区900名和990余名公办园合同工的招聘,及时充实我区公办园保教队伍。

三是不断创新幼儿教师队伍补充与建设机制。该区在招聘指标向幼儿园大幅倾斜的基础上,2011年,与北京汇佳职业学院签订三年幼教师资培养协议,每年定向培养40名幼儿教师,为本区幼儿园输送专业化教师。

昌平区:典型引路,

促进学前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昌平区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条主线,按照“打造昌平教育品牌,创建一流城市教育”的要求,不断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辐射力度,促进整体办园水平提升。

一是参加市级示范园评选和上级工作。教工幼儿园、机关幼儿园、工业幼儿园先后以优异的成绩成为北京市示范幼儿园。2009至2011年,政法大学幼儿园等9所幼儿园先后被评为北京市一级一类幼儿园。加强镇中心园管理,已有91%的镇中心园纳入级类管理,提高了农村学前教育质量。

二是开展“昌平区示范幼儿园”评选活动。北海昌房等16所幼儿园先后被认定为昌平区示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