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洞庭湖的诗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洞庭湖的诗句范文1
教学目标:
1、听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精读悟境,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
作者情感。
重难点:
分小组合作交流诗意。背诵古诗,描绘诗中美景。
一、
听音乐,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音乐吗?(喜欢)放音乐《八百里洞庭美如画》,导入,谁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对)洞庭湖的景色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湖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诗呢?
板书:《望洞庭》
评:在《八百里洞庭美如画》的刘一祯歌声的烘托下,开篇给人一种震撼力。
二、自主学习,分小组讨论诗意。
1、自由读全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检查自学。(出示小黑板上的诗句)学生边读边画节奏。
师评:同学们一个个是学习的能手,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火眼金睛。
2、
明确目标,合作交流。
师:接下来,分小组议一议:你读懂了哪些字词?交流诗句的意思,以及诗句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师评:同学们交流得很充分,合作学习快乐多。展示小组风采的时刻到了哪一组先来?汇报交流诗意。
评:安排同学合作学习,旨在唤醒其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合作学习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同桌交流:你读懂了什么?展示实物。
4、
这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吟诵并背诵出来?a、指名吟诵、齐诵、背诵,说意境。
b、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读,你能想象出诗中描绘的意境吗?
评:这个环节设计得很好。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既培养了观察能力,又训练了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既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又相机激起了学生饱览秀丽风光的欲望。老师放飞了学生被禁锢的心灵,让他们成为对话的主体,用鼓励和信任让学生学会独立而富有个性的学习。
三、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就是诗的魅力,因此才能够千古流传,根据古诗意思画一画美丽的洞庭湖吧!会跳舞的跟着节奏自编自舞吧!
评:这一环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并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中的“精读悟境”这一要点。
四、
洞庭湖的诗句范文2
从君山岛上遥望洞庭,我不禁被它折服,她那包容天下的雄伟气势使我觉得自己是如此渺小和微不足道。我静静的望着湖水,仿佛被她轻轻托起。她温柔的拍打着我的身体,娓娓讲述着当年各路商船的蜂拥而至、庞大战船的浴血搏杀、赛龙舟时的激烈场面……
湖水一般是很平静的,可雨一下,就别样了。雨滴打在湖面上,仿佛在向洞庭湖挑战。她哪在乎这点雨水,只见它猛然“起身”,一个波浪接着一个波浪不断打向岸边,伴着震耳欲聋的咆哮,向世人展示着它的波澜壮阔。
湖面终于安静后,忽然,锣鼓喧天、战旗飘扬、百舸争流。原来,是鲁肃正站在岳阳楼上训练水军呢。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登临岳阳楼后留下的豪迈的诗句。岳阳楼,历史悠久,早在三国时期就已建成,与黄鹤楼、滕王阁、蓬莱阁并称为四大名楼,引无数文人墨客前来驻足,鲁肃也曾经在这里操练水军。我登上楼顶,轻轻抚摸着墙壁,仿佛看见吴国的大旗插满四周,鲁肃正站在这里,神情凝重地发出指令,果敢坚定,容不得半点马虎,因为他的身后是整个国家,他重任在肩。他的身影不正印证了湖南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精神吗?
洞庭湖的诗句范文3
关键词:电教媒体 优化教学 激发兴趣 强化朗读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代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千年文明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久传不衰的诗词名篇。这些优秀的古代诗词,集中反映了诗人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是我国民族语言运用的典范。小学生学习一些古代优秀诗词精品,有利于丰富语言、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的课堂中,尤其是在古诗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优化古诗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古诗不是儿歌,学生不能一读即懂。因此有的学生对古诗望而生畏,还没学就有了畏惧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变畏学为乐学。
如我在教《望洞庭》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洞庭湖风景图”,然后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洞庭湖的秀美风光。最后,我把“洞庭秋月图”来了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同学们,秋天的夜晚,晴明无风,诗人远眺洞庭湖,平静的湖面在月光的辉映下,明亮而迷蒙,就像未经打磨的铜镜。美丽的君山点缀在湖中,就像白银盘中的一枚青螺。从古到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刘禹锡看了洞庭湖后写下的诗歌?”到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古诗,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使用电教手段,帮助理解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古诗中的一些字词都应讲古义,而用今义讲是不恰当的。如“儿童急走追黄蝶”的“走”当“跑”的意思,而不是“走路”;有一些字词的解释又是很特殊的,如“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是“因为”的意思,而不是“坐下”;更有一些字、词和诗句结合具体的语境帮助学生理解,否则,教师机械传授,学生生搬硬套,不能真正、牢固掌握诗句的意思。
如我在教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讲到,老朋友在黄鹤楼同“我”辞别,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顺流而下到扬州去。他坐的小船越走越远,最后怎么样了呢?(投影出示:滔滔江水图。图上一叶孤舟顺流而下,渐渐远去,直到消失在天际。只看见滚滚的长江水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电教媒体帮助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 “尽”就是消失的意思,还扎扎实实地掌握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解释。只要我们恰当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就能让学生轻松学习古诗,这样何乐而不为呢?
三、运用电教媒体,强化朗读训练
朗读可以感受语言的优美,具有感悟、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中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在电教媒体教学中可以使朗读的语言变成可感的声音,让古诗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优美的古诗虽然短小精悍,但意境深远,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回味无穷,可以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再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对诗的含义会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和意会。而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则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
如我在教完《登鹳雀楼》后,播放了一段滔滔黄河水的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了黄河的雄伟气势,令人振奋,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听配乐的课文录音,跟着录音练读。这样,学生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最后,我把学生的朗读录下来,再放给他们听,让他们跟课文录音比一比,自己评一评。学生找到了差距,练得更欢了。而学生对这首诗的气势和内涵也在诵读中得到了更深刻的领会。
四、巧用电教媒体,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在古诗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古诗中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容易理解的内容,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受知识,从而增强古诗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我在教《题西林壁》一文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话比较抽象,是教学难点,如果应用电教媒体的动画功能对庐山的各个不同角度进行翻转、定格,让学生设身处地从不同角度反复观察,这样,改变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静止平面的教学方式,使平常的教学跳出时空的界限,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从而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同时,教学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五、妙用电教手段,进行说话训练
在古诗中字字高度凝练,其中省略的成分也是相当多的。教师要在学习古诗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诗句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的言外之意叙述出来,不仅能加深对诗的理解,对学生说话也是一个极好的训练。运用电教手段展现古诗描绘的意境,为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创设情境。
如我在讲授完《所见》时,就出示了事先制作的显出诗歌内容的投影片,然后让学生边听着舒缓的乐曲,边看图,并展开想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把图上的内容具体地说出来。在美的氛围中,学生启动了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描绘出了这样优美的意境:一个清幽的林间小道上,路旁树木茂盛,树下长着嫩绿的草,开着鲜艳的花。有一个放牛的孩子骑在牛背上,唱着优美动听的歌,歌声在树林里回荡。他突然听见有知了在鸣叫,他想要捕捉正在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静地站在树下盯住那只知了一动不动的神态……美的情怀、美的形象跃然而出,学生在训练说话的同时,也受到了美的陶冶。
洞庭湖的诗句范文4
生:没有。
师:如果有兴趣,今天就试它一回,给世界旅游名胜――岳阳楼拍摄一部专题片,好吗?
生(哗然):可是我们没到过岳阳楼?
师:没关系。岳阳楼位于现在的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畔。早在唐代,此处就已成为旅游名胜。北宋时期,被降职远调的滕子京曾在这儿做过太守,对岳阳楼进行了全面的修复,完工后的岳阳楼上,景色更加迷人。传说,滕让画师画了张图送交好友范仲淹,要求为其作记,范没到过岳阳,却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岳阳楼记》,就这样,“滕子京因为岳阳楼而不朽,而岳阳楼又因为范仲淹的一记而驰名海外”。今天,《岳阳楼记》就在我们面前,我们何不根据此文进行拍摄,说不定也能成为一部“杰作”。
生(信心不足):试试看吧!
师:大家,是不是先熟悉一下课文,考虑一下,镜头该从何地开拍?
(学生利用工具书,疏通文义,教师四周巡视,帮助疏通。)
生1:从长江三峡开拍,顺流而下,直奔洞庭!
[学生是在理解了“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等句之后,才有此感想。]
生2:还应该来个特写,拍一下奔流的江水,突出它的“浩浩汤汤”之势。
生3:对洞庭湖面也该来个特写,突出它的无边无际,以及它的远山近水。
生4:最终镜头直对岳阳楼。
师:这样拍摄是不是太乱了,没有顺序?
生:不,可以乘飞机,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面到点地进行拍摄。
师(笑):你们想象很丰富,我这儿有下载的几幅图画,可惜不是动态的,不太理想。
(教师点击鼠标,连续展示几幅图画)
师:就这些图画,观众是不是感觉太枯燥了?
生1:加音乐。
生2:还要加解说词。
师:我这儿有《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萨克斯《月河》等,大家看看选什么?
(教师播放各乐曲的片断供学生选择。)
生:《二泉映月》太悲伤了,《月河》是西洋乐,我看还是选民族的吧,毕竟长江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
师:好。我们就选《春江花月夜》,可是我这儿没有这部分内容的解说词,我看还是你们分组完成吧!
(学生每四人一组,一人执笔,其他三人帮助查找资料)
师:你们在写作过程中如遇到难以查找的资料,我可以帮助查找。
生1:老师,文章只说滕子京“乃重修岳阳楼”,那么修建岳阳楼的是谁?
生2:文中“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又说“前人之述备矣”,你能帮我找找除了此篇文章之外的其他诗文吗?我想写两句在解说词中。
师:岳阳楼最初是唐代中书令张说所建。描绘岳阳景的诗有: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李白的“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以上诗句教师板书,学生选用。教师随时关注学生书写情况并作出指导。)
师:哪位同学读读看?
生:“滚滚长江东逝水”,浩瀚的江水融入洞庭湖,另加湘水、潇水的汇入,这无疑增加了洞庭水的气势。洞庭美景,自古就为诗人所青睐,唐人有“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坐落在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更是世界名胜。据记载岳阳楼最初是唐人张说所建,宋庆历五年,滕子京在此做太守时,曾对岳阳楼作过重大修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观赏修复后的岳阳楼图时,曾感慨地写道:“予观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正是岳阳楼的胜景与它特殊的文化内涵,才招来了古往今来的游客,难道您就没有亲临观光的雅兴?
师:请教一下,你怎么知道滕子京是庆历五年修建的岳阳楼?
[放下师者的尊严,是建立师生共同活动的基础。]
生:书上写“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乃重修岳阳楼”那自然是庆历五年的事了。
师:你研究得很认真噢,请酝酿一下感情,我们把图、文、乐结合一下好吗?
(教师播放音乐,展示图片,学生有感情地解说。)
[这是一个综合审美能力的培养,听、说、读、写在短短的课堂上得到综合性的训练。]
师:其实巴陵的美景我们并未拍完。
生:是的,还有阴、晴景象没有表现。
师: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能安排在下节课来完成,不过下面的解说词可不容易写,你们在课后必须揣摩出作者写文章的本意才好。
下课。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本节课上,教师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的呢?
首先,教师因材取法,根据本课教学材料的特点,精心设计,师生共拍《岳阳楼》专题片。从拍摄到配乐,从配乐到解说词的撰写,依次进行了想象、审美、写作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其次,教师始终坚持的是以学生为本位,没有为师者的“尊严”。“你们在写作过程中,如遇到难以查找的资料,我可以帮助查找”“请教一下”等语言平易近人、没有凌驾于学生的语气。正是这种师生平等的地位,才有了师生研讨的基础,才有了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学生才敢说,不怕说错。
洞庭湖的诗句范文5
一、让学生领略各地美妙的自然风光
诵读山水诗能培养学生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多挑一些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山水诗歌给学生欣赏,让他们去品味、感受自然的美丽,进而热爱自然的美景。刘禹锡的《望洞庭湖》“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如银盘、君山似青螺,诗人的描写极尽洞庭湖光山色的风情;白居易写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可以想象,那些从未到过江南的学生们读了这样的情景并茂的诗句会有何等的心醉与神往。
情态各异的山水能开阔学生的胸襟。中华大地无山不秀,无水不美。“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读杜甫的《望岳》,我们见证了巍峨泰山的高峻;“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读他的《登高》《秋兴》我们感慨于浩渺长江的辽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轮台九月风乱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多读山水诗歌,我们的胸襟和气度也会如同群山般的壮阔、秋水般的深沉。
二、让优雅的田园丰润学生的心灵
田园诗歌带给人浓郁的生活气息。读一些田园诗感受浓浓的乡土风情,能给他们带来诗意的生活情趣,能给他们明快的生活积淀。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青山隐隐、绿树环合的乡村情调,谈农事、叙故情,还相约共赏秋菊的生活乐趣,令人愉悦。杜甫的《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读到这样的诗句,品味这样的风土人情,学生的生活体验怎能不增加,他们的心灵怎能不丰润?
田园生活能带给人诗意的享受。诗人笔下的田园多是理想生活的描写,虽然和真实的生活存在距离,但更能带给人美的享受,能唤起人们对纯朴、恬淡的乡村生活的渴望。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大片的水田、悠闲自得的白鹭,多么令人神往,让人俗虑尽消。刘禹锡的《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桃李烂漫、炊烟袅袅,繁忙的农作生活中带给人更多的却是劳动的幸福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三、让学生感受山水田园诗人脱俗的情怀
“草木含情,万物有态”,山水也有真性情。“孤峰不与众山俦,直入青天势未休。会得乾坤融结意,擎天一柱在南州。”张固的《独秀峰》,让人慨叹青山也有孤标凌云的傲态。在诗人的笔下,人和山水之间没有了界限,都具有生命的性情,因而可以相亲相游、相娱相乐。
诗人们归隐田园、沉浸山水的原因可能很多,但他们投身于自然,会心于山林泉石,优游于湖海风烟时,他们会超脱功利的羁绊,获得心灵的慰藉。(下转第69页)(上接第68页)他们的诗文都是空灵的,整个情怀都是超脱的。李白的《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作者率真开朗、逍遥自由、脱俗无羁的个性跃然纸上。王维的《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学生现在也许并不能完全理解诗人的情怀,但在他们今后的人生历程中,当挫折、失意、痛苦降临到他们身上时,这样恬淡的自然山水,这样浓郁的田园生活,这样潇洒超脱的情怀,必然会成为他们心中冉冉升起的一轮明月,让他们的人生不会太消沉。因为“美就是生活的最高准则”。
洞庭湖的诗句范文6
绿草如茵,丛丛簇簇;林荫蔽天,郁郁葱葱。在这草木繁茂的大好时光里,我来到了山清水秀的鹞鹰岩。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曾为洞庭湖题过“潭面无风镜未磨”的佳句,我觉得用这句诗来形容鹞鹰岩的水也异常合适。鹞鹰岩的水虽不及大海的无边无际,也不及雨湖的娇艳动人,可他却有自己别具一格的美丽——
鹞鹰岩的水真清啊,沉睡着的螺蛳、摆动着的水草历历在目,就连水中嬉戏玩耍的小鱼和水底灰褐色的泥沙,也能看的一清二楚;鹞鹰岩的水真静啊,岸上的绿树红花倒映在水中,清晰无比,水中的它们随着水波地晃动而摇曳,更加动人;鹞鹰岩的水真绿啊,绿得娇,绿得媚,恐怕无暇的翡翠见到它也不得不低头了。大自然的造化竟如此美妙绝伦!
鹞鹰岩的山也不同凡响。鹞鹰岩的山虽没有泰山之雄,也没有华山之险,更没有黄山之变化,可我却偏爱这里的山——
鹞鹰岩的山真秀啊,山间满是绿树,踏进山中,你便会被那数不清的绿色所折服,深绿,浅绿,浓绿,暗绿,这完全是个绿色的世界;鹞鹰岩的山真柔啊,它们的线条是那样自然,那样和谐,那样流畅,让你全然忘记了“险峻”这个词;鹞鹰岩的山真静啊,早晨,中午,夜间,任何时候都是那样静谧、可爱。如果你运气好的话,你还能领略“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情画意。好一份幽雅,好一份闲情,真可谓 “人在山峡里,宛在图画中”呀!
这样的山陪伴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山水相依相傍,令早已陶醉的我不禁轻轻吐出徐志摩的诗句:“此时可以忘却无数落蕊之残红,忘却我的翼与愿,忘却我的恩泽与惠感,忘却我的过去与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