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少年爱种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少年爱种子范文1
1参与性方法的定义和理念
参与性方法(participatory method)是一种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全面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方法。它强调以参与者为中心,教师由讲授者转变为协助者,促进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在教学或活动中,应用各种有趣的教学形式,促使参与者动手、动口、动脑,相互学习和交流;促进和组织大家参与教学活动的评估,并不断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改善教学活动的效果[5]。
参与性方法基本的理念是倾听、分享、非评判和多种思维。
1.1倾听
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听取他人的发言,注意听取他人对事物的看法、经验、意见和建议。在倾听过程中,还需有语言和非语言的关注,其中还可以体现倾听者的态度、尊重、修养等个人素质。倾听是参与性方法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也是充分体现个人交际技巧的重要保障。
1.2分享
从参与性的观点出发,认为团队中每一个成员都会对集体有所贡献的,不管是正向还是反向的意见或观点,每个人都乐于去听取并有义务向大家谈出自己的看法、本小组的观点、本部门的意见等。目的是让他人能够明白自己的看法。
1.3非评判
参与性方法在促使人们充分交流的同时,还认为每一个人的观点、看法都有他的道理或相对正确性,差别仅在于认识的不同。那么,我们的任务不是过多地去评判他人的观点或看法的正误,更多的应当是去转变、提高他们的认识,在转变过程中非评判的理念就显得非常必要。如果在收集学生对某事物的看法时,学生讲一条,老师评判一条,批评一条,那么最后收集到的这些观点并不是学生的观点,而是老师想要得到的观点。非评判并不等于不评判,由上述观点可以得出,非评判实际上要做的是,在充分收集学生的观点和看法后,去落实如何转变和提高它们的认识,关键是做好引导工作。
1.4多种思维
在参与性教学、培训和活动中,极力推崇的是多种思维的理念。人脑中存在多种思维,如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收敛思维、发散思维等,成功的创新需要善于运用多种思维。变换思维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变换看待事物的视角。这种理念有利于改变人们思想和行为的禁锢,建立起评判性学习的习惯,不盲目崇拜权威和传统。
2参与性方法的具体形式
2.1创造性活动
有作画、写作、即兴表演、演讲、辩论等形式。目的是调动参与者的参与积极性;充分挖掘参与者的想象、推理、逻辑思维等能力;利用学生的这些能力,为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服务。
2.2游戏法
游戏法是健康教育中常用的参与性教学方法之一。其特点是寓教于乐、引发兴趣、促进参与。根据教学需要游戏可设计为两类,一类是与主题有关的游戏,如拼图游戏,可用来提高兴趣、促进思考、引入正题、开展讨论;另一类是无关游戏,可用来打破僵局、激发兴趣、消除疲劳,通常安排在正式活动开始前或者课间休息后进行。
2.3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参与性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目的是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和氛围,激发学员们参与的积极性。可促进学员之间和学员与教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促使态度的改变;也可提高学员人际交往的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4快速反应法
也可理解为“快速联想”、“即兴发言”。可分组进行或全体参与。一般用开放式的问题提问,并立即征求学员们的意见,对大家的回答如实记录,不进行评判,不讨论,最后一起进行归纳和总结。
2.5案例分析
又称个案分析、情景分析。通常用一个真实的故事或虚构的情景为事例,提出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求学员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
2.6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参与性教学的一种特殊教学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学员们可亲身体验在实际工作或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情景和问题;改变学员们的态度、观念和行为;培养学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3同伴教育的定义和理论背景
世界各国经验表明,在尚无有效治愈药物和疫苗的情况下,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主要措施。同伴教育作为一种健康教育模式,已广泛地应用于公共卫生的许多领域,包括劝阻吸烟、戒毒、预防犯罪、计划生育、性教育和营养学教育等。1988年,澳大利亚专家首先将同伴教育方法运用于医学生预防艾滋病、性传播疾病及安全行为教育[6]。之后,世界各国相继开展了这一研究,现在,它已被广泛应用于艾滋病预防和性健康教育领域[7]。并将其推广到了青少年、妇女及许多特定人群[3]。
同伴教育是具有相似年龄、背景或生理、经历、体会、社会经济地位及相同性别等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教育者唤起同伴的心灵共鸣,以实现教育目标[8]。艾滋病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同伴比成年人更容易接近青少年,谈论敏感话题更自由。在青少年中开展同伴教育通常是首先对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青少年作为同伴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然后再由他们向其周围的青少年传播知识和技能,甚至向更广泛的范围传播,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同伴教育的最大优势就是同伴教育者与目标人群有着相同经历、相同背景,更了解他们的特点和兴趣。因此,同伴教育者在开展同伴教育活动过程中,可以以自身或周围同伴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烦恼、困惑以及解决办法以同龄人所能接受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出来,缩短了教育者与目标人群的心理距离,容易引起共鸣,使他们在愉快的交流中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9]。目前,面向青少年的同伴教育已在许多国家得到推广,我国也在北京、四川、云南和上海开展了预防艾滋病青年同伴教育。各项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教育,目标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得到显著提高,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0~18]。
同伴教育模式运用了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以社会学的观点来看,同伴榜样是儿童社会化的基本过程。由同伴构成的社会网络在青少年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伴间相互交流的平等、对称、互惠的特点给成长中的青少年提供了特殊的学习机会,他们的行为受到同伴这个团体的行为准则的影响。同伴教育的本质特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相互融洽、有信任感的同龄伙伴关系,而非师生关系,因而便于通过人际交流与反馈,相互分享生活中有用的经验和信息[19]。
4同伴教育的形式
同伴教育的形式多样,常见的有:① 从某一群体中选择一部分人加以培养,然后回到目标人群中进行教育。国内外多采用这种形式,因其能保证同伴教育者的培训;② 目标人群自由讨论;③ 两人或多人间交流信息、观念和技能。一些项目采取正规教学的方式,如面向全班同学讲授或进行小组讨论;另一些则在非正规的环境里采取非正规的教学方式,如一对一的讨论和咨询[20]。
同伴教育形式的选择取决于项目的目的,一些同伴教育项目同时采用多种形式,而有些则只采用一种形式。如云南省减少需求和预防艾滋病的同伴教育,利用了小组讨论、示教、游戏、辩论等多种形式[21];王克利等人在上海市徐汇区初中生性教育中采用了小组活动的形式[22];施榕等人在上海市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项目中则采用了由医学生向其他大、中学校学生授课的形式[23]。
5参与性方法在青少年同伴教育中的应用
5.1应用于同伴教育者的培训中
同伴教育者的培训是一项同伴教育项目最终效果的决定因素之一。培训不仅影响到同伴教育者传授知识和观念的精确性、全面性和技巧性,还影响到受教育者对他们的信任和对知识观念的吸纳、内化。由于在青少年中直接选出的同伴教育者普遍缺乏专业知识基础,很难在短期内全面、深入掌握艾滋病基础知识、防护技能、拒绝诱惑等大量内容,因此,在同伴教育者的培训方法上大量应用了参与性方法。如李晓亮等在云南开展的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项目中,采用参与性教学方法,认为“这样的方式很有趣,一点儿也不枯燥”,认为这一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特别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24];施路华等人在云南省艾滋病预防青年同伴教育项目中,对青年主持人的培训采用了讲课、游戏、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参与式的教学方法,使学员在轻松、和谐、幽默的气氛中既懂得了相关的艾滋病知识,又掌握了各项相关的生活技能[25]。
5.2应用于同伴教育活动的开展中
同伴教育者开展活动的目的是与同伴们交流和分享信息、观念和行为技能。在青少年这个年龄层,轻松、快乐的教学方式最受欢迎,参与性教学方法由于改变了单纯“教”与“学”的关系,使教育者和每个学员都能平等地相互学习和提高;使每个学员都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参与、共同分享、自我学习和自我发现的过程,来提高学员对艾滋病的认识,使预防艾滋病成为自觉行动,从而改变行为。澳大利亚红十字会在云南开展的校外青年同伴教育项目中,通过培训后的9 166名同伴教育者采用适合青年人的参与式方法向20余万人传播艾滋病知识和相关技能,实现了通过行为干预提高青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目的[26];仇玉兰等人在上海开展的大学生同伴教育中,由医学生担任同伴教育者在培训中运用了大量的游戏、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参与性教育方法向目标人群传授艾滋病相关知识,受到了师生们的欢迎,这些参与性方法在同伴教育实施过程中应用非常广泛[13,22,27,28]。
5.3应用于同伴教育项目的评价中
小组讨论是参与性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同伴教育项目的评价中,它往往作为一种定性研究方法对项目开展的过程及效果进行评价。由于小组讨论使用开放性问题,可较深入地、广泛地收集每个人的观点,弥补定量分析评价的不足。如李晓亮等在云南开展的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项目中,采用参与性教学方法中的小组讨论对各个项目学校的同伴教育者、普通同学和学校老师、领导进行了访谈,了解他们对同伴教育模式的看法[24]。Wolf 等人在加纳开展的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健康促进项目中使用了多人半结构式的访谈来收集信息,对同伴教育者及受教育者的相似性进行评价[2]。
6参考文献
[1]UNAIDS. AIDS epidemic update-Special Report on HIV Prevention[R]. WHO,2005.
[2]Wolf RC, Bond KC. Exploring similarity between peer educators and their contacts and AIDS-protective behaviours in reproductive health programmes for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in Ghana[J]. AIDS-Care. 2002, 14(3): 361-371.
[3]明中强. 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的成功经验[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99,26(5):15-18.
[4]张涛. 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J].现代预防医学, 2005,32(8):1015-1018.
[5]韩云涛. 参与性方法在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中国学校卫生, 2005,26(5):438-439.
[6]吕姿之,高源. 艾滋病/性病/安全同伴教育项目评价设计[J]. 中国健康教育, 1999,14(11):5-8.
[7]Tumer G, Shepherd J. A method in search of a theory: peer educa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J].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 1999,14(2):235-247.
[8]Bond KC, Wolf RC. Social network and peer promotion programs: method logical advances[M].American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 Conference, 1998.
[9]Strange Vicki, Forrest Simon, Oakley Ann. Peer-led sex education--characteristics of peer educators and their perceptions of the impact on them of participation in a peer education programme[J].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 2002, 17(3): 327-337.
[10]张涛. 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8):1015-1018.
[11]Campbell S. Using peer education projects to prevent HIV/AIDS in young people[J].Nursing Standard, 2005, 20(10): 50-55.
[12]Ergene Tuncay, Cok Figen, Tumer Aygen, et al. A controlled-study of preventive effects of peer education and single-session lectures on HIV/AIDS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urkey[J].AIDS Education and Prevention,2005, 17(3): 268-278.
[13]Borgia Piero, Marinacci Chiara, Schifano Patrizia, et al. Is peer education the best approach for HIV prevention in schools? Findings from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The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2005, 36(6):508-516.
[14]Sloan Nicola M, Myers Jonathan E. Evaluation of an HIV/AIDS peereducation programme in South African workplace[J].South African Medical Journal, 2005, 95(4): 261-264.
[15]Parwej Saroj, Kumar Rajesh, Walia Indarjeet, et al. Reproductive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trial[J].Indian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05,72(4): 287-291.
[16]Ozcebe Hilal, Akin Levent, Aslan Dilek. A peer education example on HIV/AIDS at a high school in Ankara[J]. The TurkishJournal of Pediatrics, 2004, 46(1): 54-59.
[17]Caron F, Godin G, Otis J, et al. Evaluation of a theoretically based AIDS/STD peer education program on postponing sexual intercourse and on condom use among adolescents attending high school[J].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 2004, 19(2): 185-197.
[18]Tsurugi Yoko, Yamamoto Mieko, Matsuda Shinya. Peer education by medical students in a public health course[J].Japan Journal of USEH, 2002, 24(3):
257-269.
[19]詹永红. 以学校为基础的青少年艾滋病同伴教育[J].中国健康教育, 2003,19(10):773-775
[20]王作振,闫宝华,王克利. 同伴教育及其研究状况[J].中国健康教育, 2004,20(5):429-430.
[21]黄红. 在青少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J].中国儿童保健,2004,12(4):324-326.
[22]王克利,王作振,钱序. 性与生殖健康同伴教育实施的方法学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 2005,21(2):129-131.
[23]施榕,朱静芬,蔡泳,等. 大学生艾滋病/性病/安全同伴教育过程评价[J].上海预防医学,2001,13(1):18-19.
[24]李晓亮,李建华. 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探索[J].昆明医学院学报, 1999,20(3):96-99.
[25]施路华,Audrey Swift,李玲,等.艾滋病预防青少年同伴教育项目[J]. 卫生软科学, 2002,16(5):21-23.[26]施路华. 在青年同伴教育表彰大会上的讲话[EB/OL]. 省略.cn/articles.php?id=149.htm. 2000-12-01.
少年爱种子范文2
空中飘着雪花,
白袍覆盖着山崖,
小河关上玻璃门,
大地展出银色图画.
请听,
种子和泥土谈话;
多亏厚厚的雪被,
冻死了害虫.细菌,
温暖了种子娃娃.
若没有冬妈妈的慈爱,
哪里有明年
蒙蒙春水
嫩嫩春芽......
至于冬妈妈
是不是色调单白,
只要抬眼望去,
会看见她的秀发;
苍苍的青松,
亭亭的翠竹,
青翠间点点红艳
是傲雪的梅花......
噢,对了!
冬天的新年,
我们的笑声啊,
赛过鞭炮的爆炸,
少年的冬天,
冬天的少年,
如火如茶,
如歌如画......
啊!
少年爱种子范文3
书中的《宽容境界》里,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在意大利境内的高速公路上,一对美国夫妇带着七岁的孩子驾车前进着。突然一辆轿车超过他们,车窗内伸出几支枪管,一阵射击后,他们的孩子中弹身亡。悲伤过后,他们作出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把孩子健康的器官见献给意大利人!后来,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接受了他的心,一个十九岁的少年接受了他的肝,一个三十岁的妇女换上了他的肾,另外两个孩子分别得到他的两个肾。
这对夫妻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有一颗很好的种子——宽容。“宽容如水。宽容,及原谅他人的过错,不耿耿于怀,不锱铢必较,和和气气,做一个大方的人。宽容如水般的温柔,在遇到矛盾时,往往比过激的报复更有效。它似一泓清泉,款款抹去彼此一时的敌视,使人冷静、清醒。
正因为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宽容,是一朵花,有着温暖的灌溉;宽容,是一片海,有着责任的依赖;宽容,是一种爱,有着理解的情怀。
少年爱种子范文4
梁伟红在《故事对儿童成长的道德意义》一文中指出:“故事通过情节营造情境,经由若干问题的呈现带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倡导某种价值导向,对青少年儿童的道德认知、情感体认、价值判断和行为践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的确,小学生生活经验较少,认知和思维能力很低,他们主要是通过一些感性材料来认识社会,树立某种道德观念。所以,在《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我尝试用故事点亮他们的心灵,用故事开启他们爱的闸门,让他们在各种各样的故事中去发现、去感悟、去修正、去积淀,将爱化作风、化作雨,无声地滋润心灵的沃土。
一、走近经典的故事,聆听爱的声音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故事,我校根据《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内容,精心挑选了一些贴近每个年级孩子们生活的故事,编成小册子,开辟“亲子阅读时光”。在亲子共读中,孩子们终于明白:爸爸妈妈的鼓励是爱,许多“不许”是爱,甚至责骂也是爱。在交流中,孩子们幡然醒悟:原来爸爸妈妈也有很多愿望、爱好、烦恼,自己应该少给家人添麻烦。除此之外,每节课前,我都会带给孩子们一个小故事。从“二十四孝”的故事中,他们懂得了孝顺父母;从《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民间故事中,他们读懂了坚持的力量;从身残志坚的霍金、张海迪等名人的故事中,他们读懂了生命的可贵……都说“润物细无声”“身教胜言教”,用故事浸润孩子们,使孩子们心中“不设防”,教师和家长也不是“进攻”态势,孩子们就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真知,感悟真情。
二、留心身边的故事,触摸爱的温度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能留心身边的故事,就能触摸到爱的温度。
1.采访中学会爱家人。生活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采访不妨就从采访自己的妈妈开始。于是,我借“母亲节”,让孩子们采访妈妈十月怀胎时的故事,听妈妈讲自己小时候的趣事,感受父母养育的艰辛与喜悦。在这泪与爱堆积的故事里,只有感动,只有幸福。这样的采访来源于生活,真实、真切、真情,是最能直接打动孩子们的。在采访中,孩子们读懂了有一种爱叫朴实与温馨,从而学会理解与珍惜。有时候,道理说得极多,不如某一瞬间的心灵触动,这就是采访的魅力,故事的魅力。
2.分享中学会爱他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个懂得爱他人的人,心胸是宽广的,乐观的。我总是频繁使用“分享”这个词语,和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快乐,自己的思考,于是,孩子们也常常与我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因为分享,我们走得更近;因为分享,孩子们在细微小事中学会心中有他人。我校的郑彩云老师是福建省义工俱乐部的成员。2010年,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她利用暑假时间,参加了玉树孤儿学校支教活动。此后,她还经常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如,募捐、看望孤寡老人、慰问病残儿童等,而且,每年暑假都会到青海玉树、朗县等地支教。这样生动的例子,让孩子们感受极深。郑老师用自己一次次的经历告诉孩子们,人生的意义。告诉孩子们,虽然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如果每个人都伸出爱的手,点滴之水终将汇聚成爱的海洋。让孩子们明白,有一种爱是这样平凡而深沉。
3.体验中学会爱家乡。“体验”的“体”,意为设身处地、亲身经历;“验”,意为察看感受、验证查考。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体验就是“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它将学校里获得的知识与生活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使得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感兴趣的活动中学习,从而有助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在教学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时,我组织孩子们走进苏维埃革命根据地――柏柱洋,聆听革命先烈的故事;走进廉村,了解乡村的名人。教学《家乡的食文化》时,我们组织孩子走进穆阳苏堤,感受线面制作的神奇;走进街头巷尾,寻访光饼、麦芽糖的制作工艺等。在体验中,让孩子们感受到,有一种爱是这样生动,令人自豪。
三、演绎自己的故事,书写爱的印迹
美国教育家克伯屈说:“教育属于生活,教育为了生活,而且,教育要依靠并借助于生活。”教师引导孩子们用心演绎自己的故事,就会书写爱的奇迹。
1.放手课堂,成就精彩。将家长请进课堂,课堂因此变得更精彩。每学年,我校都有一个“家长开放日”,通过让家长走进课堂,和孩子们一起开展活动,让孩子们自己寻找表达爱的机会。为了准备这堂课,孩子们自己策划、排练节目。准备节目的同时,就是孩子们内心积淀的爱尽情释放的过程。我们一起倾听母子情深的故事,一起表演手语歌《感恩的心》。孩子们深情地拥抱……活动中,每一次这样的瞬间,都让人热泪盈眶。这样的成长故事,让人感觉,爱像香浓的巧克力,令人回味无穷……
2.融入生活,沉淀感悟。《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我会带着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和孩子们一起认识大自然,给大自然做清洁,宣传让更多的人来保护我们的环境。我还会带着孩子们走进敬老院,给老人们讲故事、表演节目、送上节日的祝福。在敬老院听老人们讲故事,让孩子们成为故事的主角。爱,也在这一次次体验中丰满,在这一次次活动中丰盈。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以生活为师,我们的《品德与社会》才有坚实的土壤。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少年教育中产生困难的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教育行为以裸的方式出现在他们面前,而人在这种年龄段从本性上就不愿意被他人教育。”所以,我们将课程中的要点转化成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用生动的故事彰显教育的无痕,用生动的故事让爱的种子埋得更深些。只要有了爱,孩子们就会懂得分享,懂得珍惜,懂得自尊,懂得自强。
少年爱种子范文5
有的人因为爱而快乐幸福一生,有的人因为爱后悔遗憾一生,有的人因为爱而理解了生命的意义,也有的一辈子寻找爱却抱憾终生------
幸福的人,有爱的秘诀,不幸的人,总在寻找秘诀,我曾经面对许多朋友的疑问,而用自己对爱的感悟,来回答这个问题,爱,到底是什么。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这么一个幸福的家庭,老婆漂亮儿子聪明,他们两个人深深的相爱,男人做企业女人守家,在一般人看来,比较危险,因为,男人事业有成,魅力十足,追寻他的女孩子肯定不少,而男人始终保持那份真爱,女人也非常坦然,从没怀疑男人会真的放弃这个家,这份爱,不理解的朋友去问男人,面对繁华的世界,还有无数的诱惑,为何能够信守这份爱的承诺?你心中的爱到底是什么?男人给我讲了关于自己和老婆之间一个苹果的故事------
他们的相爱在一个苦涩的季节,学生时代的爱恋,被大多说人说成玩笑,因为,没有弄明白人生下一站在那里却启动了爱的列车,他们相爱了,爱的那样纯洁,那样无所顾忌,男孩家里学校很远,女孩家就在镇上,靠学校非常近,那个贫穷的年代,连温饱都不敢设想,更不敢想象啥美味佳肴了,而这样幼稚单纯的爱恋,在大人们的眼里是多么可笑,可悲,就像过家家的孩子们做的一个游戏。
也是在一个中秋的深夜,下晚自习后女孩和男孩相约在学校后面的田野边聊天,这时,女孩从包里面拿出一个红红的苹果,这是母亲偷偷为她留下的一个苹果,就这样,男孩一口,女孩一口,一起吃完了这个苹果,在男孩的全部记忆力,哪天的苹果,是一生当中最好吃的东西,而这颗爱的种子,就像一棵苹果树,在他们的心里生根发芽。
后来历经许多的磨难,高考,工作,生活,然而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他们依然相爱,并深深地爱着对方,也许是这份真挚的情感感动了上苍,他们终于在相恋8年后走进婚姻幸福的殿堂,就这样他们从一无所有,共筑爱巢,有了儿子,有了富裕幸福的生活,多少年以来,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相聚还是相望,他们就这样幸福地爱着对方,一直走到今天。
听到这样的故事,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会豁然开朗,爱不是虚无缥缈的承诺,也不是名利财富的结晶,每一个幸福的爱情故事都有一段幸福的里程,其实,爱真的很单纯,也很简单,爱是一句话,爱是一段情,爱是一份牵挂,爱是心与心的相望。
少年爱种子范文6
但是,乾坤有序,否泰两端。事物都有其两面,光彩照人的背后是痛苦,如胶似漆的背后是别离,精彩美丽的背后是眼泪。你喜欢芭蕾舞吗,小天鹅优美的身姿让你迷醉;你喜欢小提琴吗,《梁祝》动听的音乐让你倾倒,可是,你想到过芭蕾演员伤痕累累的脚趾吗?你想到过盛中国满是老茧的手指吗?
是的,花五元钱买一束花并不难,爱慕一个青春的姑娘并不难,欣赏一张年轻的容颜也并不难,因为,你爱的是她们“一生中最华美最精彩的时光”。而难得的则是一种执著,一种坚守,一种不变。作者在文中说:“一个真正的爱花的人,绝对不会满足于买一束花,而是会爱花的一生的。即从一颗种子开始,浇灌,注视,等待,呵护,牵挂,疼惜……”是啊,这世界上如“我”一般的“伪爱花者”实如过江之鲫,“能陪你一起枯萎也无悔”的誓言写满了沙滩,少的却是“能听到花儿的呼吸和心跳”的“老爸”,是多少年后依然“相看两不厌”的满是沟壑的老脸……
耳边响起了一首歌:有多少花可以重开?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听着听着,似乎明白了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说的一句话:“与你年轻时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颜。”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中学)
附原文:
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
蔚蓝
四季园菜场门口,有位卖花姑娘摆个摊位专卖鲜花,五元至拾元钱一束。我每次经过那里都会买一束带回家插在水晶玻璃花瓶里。于是来我家的朋友们都知道我爱花。
只有我自己最清楚,我其实是个伪爱花者。就像我弟笑我是个伪球迷一样。为什么?因为,一个真正的爱花的人,绝对不会满足于买一束花,而是会爱花的一生的。即从一颗种子开始,浇灌,注视,等待,呵护,牵挂,疼惜……
咱老爸就是这样的人。咱家的小院里一年四季总有花草蓬蓬勃勃地生长着,虽然那些都是普通的花,但也可以使满园芬芳。老爸像看护小孩子一样地看护着它们。偶有顽童踢球踢坏了花枝,老爸往往会心疼好几天。老爸说,他能听到花儿的呼吸和心跳。可惜咱家的小院因为拆迁已从地球上消失了。
说实话,我每次买回那些青春被拦腰折断的花儿,心都会隐隐地有些痛。每换一次水就看她们老一回,直到她们老得全都凋谢了被我扔进垃圾箱。真的,那种无声的痛楚让我一直心存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