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月亮的神话传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月亮的神话传说范文1
中秋节的起源,与先民对月的崇拜有关。古人视“日、月、星、江、海、岱”为“六宗(神)”,由此产生了祭月、拜月之俗。月球是距离人类最近的天体,每当农历十五日。人们仰望天空一轮明月,不免产生许多遐想。古代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非常丰富,“嫦娥奔月”最为有名。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偷服了后羿向西王母讨来的不死之药,飞升而去,登上了月宫。嫦娥在月宫很寂寞,于是又来了捣药的玉兔和蟾蜍。到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更演绎出吴刚学仙有过,被罚到月宫中砍桂树而树砍过随即愈合永无止息的故事。这些神话传说包含着人类对月亮的种种美丽遐想,反映出人们对自然奥秘的探求。
赏月,在唐代也叫玩月。传说唐明皇八月十五到御花园游玩赏月,在道人罗公远陪奉下梦游月宫,见到广寒宫门口有高大的桂花树,树下有一只白兔在捣药;宫城里到处是奇花异草,一片琼楼玉宇,大厅内还有数百位仙女翩翩起舞,并有美妙动人的音乐伴奏。在民间,拜月、赏月的风俗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唐代诗人赏月、玩月的诗作也特别多。“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李白的《把酒问月》更是脍炙人口,流传千古。
到宋代,赏月、拜月蔚然成风。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宋都东京(今开封)在中秋节前所有酒店都要卖新酒。所有酒楼都要重新结彩、装饰一新。据《梦粱录》记载,到了中秋夜赏月之时,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楼临轩玩月。更多的小康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人们不肯虚度好时光,至深夜仍不愿散去。用家宴团圆的形式共度佳节,是中秋节进一步普及的标志。中秋佳节,金桂飘香,南方还有赏桂折桂、望月观潮的风尚。“寄语重门休上锁。夜潮留向月中看”,形象地描写了月下观潮的佳趣。
月的雅号、别称、喻指,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大多来自诗文典籍或神话传说,如“月亮”,通常指月球明亮的部分,出自唐代李益《奉酬崔员外副使携琴宿使院见示》:“庭木已衰空月亮,城砧自急对霜繁。”“月轮”,圆月,语出北周庾信《象戏赋》:“月轮新满,日晕重圆。”“月桂”,神话传说中的月中桂树,亦借指月亮,语出南朝梁元帝《刻漏铭》:“宫槐晚合,月桂宵晖。”“素蟾”,古代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称,见唐代黄滔《卷帘》诗:“绿鬟侍女手纤纤,新捧嫦娥出素蟾。”“玉盘”,喻圆月,见唐人李白《古朗月行》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冰兔”,神话传说谓月中有白兔,故以“冰兔”代称月亮,见唐代李绅《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诗:“冰兔半升魄,铜壶微滴长。”此外还有“月规”、“月婆”、“月灵”、“望舒”、“圆舒”、“瑶月”、“玉镜”、“金镜”、“银盆”、“银蟾”、“素月”、“素璧”、“冰壶”等,不胜枚举。
月亮的神话传说范文2
玉兔捣药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
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月亮的神话传说范文3
中国有许多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而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中秋节。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我最期待的日子,因为那是我最喜爱的中秋节。中秋节前,街上早已有好多卖月饼与灯笼的摊子,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所以人们总会提前买几盒月饼送给亲朋好友,并送上深深的中秋祝福。为了迎接中秋节的到来,街上早已有好多店铺门前都挂有几个红灯笼。尤其是卖灯笼的店铺,更是吸引大家的眼球。满街的灯笼就是孩子们的最爱,放眼望去,成千上万的灯笼形成一片五彩缤纷的海洋,像是街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灯笼有很多种,形状不一,有圆的,有方的,有卡通类型的;灯笼表面有各式各样有关于中秋节的图案:嫦娥奔月、月亮上的桂花树、月饼等等,各具特色。按下电钮,灯笼还会发光,并传出悦耳动听的曲子,小孩子们在中秋节晚上就爱提着灯笼到处走,无不体现出浓浓的中秋韵味。
中秋节当晚,每家每户都要敬月光。吃过晚饭后,大伙儿都到自家楼顶上去,在对着月亮的地方,摆一个大圆桌,桌子上放满了月饼、水果、芋头等供品,这是用来祭月的。月亮出来后,人们便一边赏月一边品尝月饼,月饼的种类也很多,有正方形的,有圆形的,有大的,有小的;此外,馅也不同,有五仁、豆沙、蛋黄、莲蓉等,大人小孩都爱吃,月饼在中秋节也特别受欢迎。中秋节的月亮是一年之中最圆的,看,洁白的月亮悬挂在漆黑的夜空中,仿佛一个大银盆,又如一块通透的翡翠,皎洁的月光如丝绸一般洒落人间,显得是那样的柔和、宁静。我凝望着皎洁的明月,一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不禁想起自己远在他乡的亲人:他们过得好吗?在这个美好的中秋夜晚,他们是否也像我一样正在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呢?我在心底默默地祝福亲人们能像月亮一样,过得团团圆圆。月亮上隐隐约约的一些黑影,使我想到了传说中的桂花树,让我不禁联想到一个个有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这些故事都家喻户晓,尤其孩子们最爱听。这时,一层层薄云从远处飘来,将月亮遮住了,朦朦胧胧、若隐若现,给人以幻觉般的想象,这让我不禁想起李商隐的一首诗: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夜深了,我还在凝望着天上的明月,心中思潮起伏——这是个多么难忘的夜晚啊!
中秋节的月亮令我想到唯美的神话传说,让我想起亲人们,朋友,在这个美好的夜晚,我们一起赏月吧!
月亮的神话传说范文4
关键词:苗族古歌 苗族神话 婚姻
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广东、湖北等省,其中以贵州为最多。苗族有着自己的色彩鲜明的民族节日,如苗年、四月八、爬坡、吃新节、吃姊妹饭等等。在这些节日中,有的是带庆祝生产大事和生产活动性质的,有的是纪念民族英雄的、有的是以谈情说爱为目的的社交活动。在一般的节日里,男女进行社交活动时虽有一定的地点,但也不一定,凡草坡、桥头、村外、树下都可以。集会的人数也不一定,多则几千上万、少则几人。这种社会交往没有任何拘束,青年男女可以尽情歌舞,进行私恋。从上述情况来看,苗族青年男女的婚姻似乎很自由,其实不然。我们可以从苗族文学中的古歌和神话故事中看出在苗族部落社会中存在着一些母权制,到阶级社会产生后,母权制的遗留――舅权制也还束缚着青年男女。所以我们说,苗族青年男女们虽然接触的机会多,谈情说爱的活动比较公开和广泛,但是,自由缔结的婚姻关系的权利并不大。
一、反映苗族远古时期的文学
苗族远古时期是传疑时代,在这我所指的是氏族社会或氏族社会末期,总之,是能够产生神话传说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内容与之相应的神话传说,如开天辟地、补天撑天、造日射日、人类起源以及反映较原始的生产活动的神话传说等等。这些神话都是远古人类经过不自觉的艺术加工,对于天高地厚、日月盘旋、风雨雷电等等自然现象所作的朴素解释饱和着他们的生活经验与斗争经验,反映了他们征服自然的理想与愿望。高尔基说:“神话乃是自然现象,与自然的斗争以及社会生活在广大的艺术概括中的反映。”①
苗族古歌里的婚姻神话,最早要追溯到有关开天辟地的作品。黔东南地区流传的《开天辟地》歌,在所有苗族地区同内容的诗歌里是较突出的也是较有代表性的。全歌长达二百五十多行,约有二十段。以轮回问答的形式追溯天地的起源。在这组古歌中说云雾经过千变万化,生下了科啼和乐啼,科啼与乐啼方生下白色泥的天和黑色泥的地,才有了那种钻山涉水游走于天下的奇异动物,才有了府方的父母,才有了第一个聪明而充满神力的人――府方,才有了剖帕、修狃、火耐和姜央。显然,远古的人类还不知道两性的结果会产生后代,也不懂得万物形成的起因,因而把天地的产生归功于变化莫测的风云。又根据动物能够生育的现象,离奇地想象了一批拟人化的神物,最后归根结底到云雾来生育宇宙和供人类以及万物休养生息的大地。
在众多兄弟民族的古老神话化中,有关缔结婚姻的叙述也是不少的,最早的追溯到“兄妹结婚”的血缘婚姻阶段,如汉族的“伏羲兄妹”、布依族的“赛伏细妹”、侗族的“葫兄芦妹”等。然而苗族的婚姻神话,却追溯到最早的云雾生出天地万物,昆虫与水泡产卵生育(妹榜妹留神话)。苗族中关于婚姻神话我们可以通过苗族古歌中的“相两和相芒”来看,苗族古歌中说道:姜央出生以后,为了谋生而与同在宇卵翼下孵化出来的雷公,发生了争夺耕牛犁田的矛盾,姜央虽然用智戏弄了雷公,把雷公关在铁仓里。雷公解脱后驾回天上去,又用呼风唤雨之术,发洪水淹没大地,企图淹死姜央。因解救雷公,得到雷公的庇护赐坐在葫芦瓜顺水漂流而幸存下来的一对兄妹――相两和相芒,在水消后回大地一看:“坡岭绝树木,园里绝青菜,山中绝鸟兽,寨上绝人烟。”于是,兄妹俩在这荒芜的大地上寻踪迹,希望找到配偶。因兄妹决不能交媾,古歌中神以各种借口令兄妹为婚。在这种压力下两兄妹最后在天神的安排下含羞地结成了夫妻。
在这则神话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古代苗族社会中存在过血缘婚制,但古歌中提到“兄妹绝对不能交媾”,是天神的特允两兄妹才结为夫妻。说明在这时候苗族社会是不允许在氏族内部通婚的,表明这个神话产生的时候社会已发展到族外婚的状态。
二、反映母权制社会的文学
在苗族神话中不乏描写女性的,关于女性的神话我们可以从流传于黔东南地区的《打柱擎天》及流传于黔西北的《谷佛补天》的神话中获取,但是反映母权制的应要数《妹榜妹留》神话。
《打柱擎天》的主要意思是开天辟地后,天地虽然形成,但还是飘飘浮浮,不是很稳定,全靠一个叫妞香的英雄母亲和她的丈夫用手把天撑拄。她们一手撑天,一手种庄稼,后来才换成蒿杆和五倍子木柱。但日子久了柱子不稳固,因此弄得天地时常摇动。于是宝公、雄公、且公、当公四个老人才商量运来金银打柱擎天。最后由一位叫羽约的女人刨光,才立起来撑住天地。而流传于黔西北的《谷佛补天》神话与汉民族中《女娲补天》神话大致相似,《谷佛补天》是黔西北流传的一首酒令歌,短小明朗,保存了较原始的诗歌特色。歌词为:古老古代主宰天的是宏效,他移动天地相去一庹远,天从此昏昏沉沉,地从此不明不暗,谷佛才用青石来补天,日月从此放光明,天地从此才分开。上述两则神话的主角都是以女性身份出现,表明这一时期女性的地位是比较高的。《妹榜妹留》神话更加凸显了这一女性的地位,《妹榜妹留》中说:妹榜妹留为了繁衍后代,于是“妈妈妹榜留,心爱小水泡,会说也会唱,长得又漂亮,同他去游方,配对结成双”。妹榜没留与水泡游方(谈情)后,生下十二个蛋。这十二个蛋经过宇鸟十二个年头的呕心沥血的劳作方才生出水龙、水牛、老虎、雷公、老蛇、蜈蚣等虫兽,以及代表人类祖先的姜央。摩尔根说,神话等口头文化,在这方面“对人类产生了强大的刺激作用”。②
从妹榜妹留的神话故事中我们看出,那个“小水泡”是男性,男人就像水泡一样,在女人面前时隐时现。因此,代表女性的妹榜妹留与代表男性的小水泡相恋而怀孕所生下来的子女,自能知其母,不知其父。这是典型的母系社会,正如恩格斯所说:“由此又造成人们只知道孩子的母亲,而不知道孩子的父亲,这就是母权制。”③
三、 反映父权制社会的文学
从有关史料和民间文学作品中反映的情况来看,在苗族古代时候,束缚青年男女婚姻自由的,最初是禁止氏族内部通婚加舅权制。当氏族内部禁止通婚的制度被打破后,舅权制仍然残存着,这种制度实则是氏族外通婚的另一种表现,是母权社会的残存。苗族的神话古歌中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关母系制向父系制过度的珍贵史料。
《换嫁歌》说的是在古老的深山僻野里,居住着一对老伴――娥榜和搞贡,膝下养着一对儿女――格和皎。按照“蝌蚪围着谷桩转,转去转来也成亲;男人围着女人转,转去转来也成亲”的古老规章,两老把男孩皎嫁出去了,留下女孩格开田拓土养双亲。皎嫁出去后,格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拓荒开田,无力搬动巨大的石头;二是外部落来入侵,无力使用武器进行抵御。于是差使神燕,飞越崇山峻岭,去把阿哥皎招回来清除两大障碍。力大如虎的皎来到后,立即搬走巨石,又驾起五彩云,使用千钧之力,把侵入的敌人打退了。于是寨老们敲响了理片,重新商议,由于皎能搬动巨石,战胜敌人,于是将皎和格改换了嫁娶。
男人取代女人长期主宰一切的地位后,权利便很快强大起来,并转化到父权制上,因而男性对女性的奴役与压迫的出现,阶级、地位差别也渐渐产生了。许多舅权与反舅权、压迫与反压迫的神话叙事和故事也在这时期产生,如《娥娇与金丹》、《贞芙与秀尤》、《姆依果外》。
《娥娇与金丹》的内容大意是:娥娇与金丹虽为同一氏族,但由于时间长久,血缘已经疏远。他们经过“游方”产生了爱情,于是遭到旧势力的反对,在加上舅权的压力,就被活活拆散。后来娥虽然被迫嫁到了远地的舅家,但她并不屈服,继续和舅家展开斗争,弄得舅家无法,只好刻竹筒让她回家。娥娇回家后,重新和金丹相爱,又一次遭到旧势力的反对。但是他们的爱情符合青年男女们的愿望,大家群起支持,旧势力才被迫让步,提出买白牛祭祖,分支开亲。为了冲破旧制度的枷锁,娥娇和金丹经过种种困难,最终找到白牛,才结为夫妻。传说禁止族内通婚的旧制度就是被他们打破的。
这一作品反映出在婚姻问题上十分尖锐的舅权压迫与阶级矛盾。通过神话我们看出,苗族在母系社会崩溃,父系社会出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后,婚姻问题上的阶级矛盾尖锐,许多的青年男女成为了这场矛盾的牺牲品。到了后来出现的如《娘阿莎》反映的是古代人民追求婚姻自由和幸福的理想,也表现了追求这个理想的斗争的神话故事。
《娘阿莎》大致内容为:娘阿莎从井里生出来后,长得十分美丽,各种鸟兽都非常倾慕她,一一赶来和她唱歌跳舞,和她谈情说爱,追求她。后来天上的太阳看中了娘阿莎,指使乌云给他做媒。乌云在她面前尽夸太阳,并且采取明撮合暗逼迫的手段,使娘阿莎嫁给了太阳。然而太阳并没有把美丽的妻子放在心上,为了名利,整年在外奔走,一连六年不归家。娘阿莎就这样在冷淡寂寞的境地里生活了六年,最初她还满怀希望地期待太阳回到身边,但太阳出了把她当做私人财产外,并不满足她什么东西,于是娘阿莎失望了。在太阳家里,唯一和他相处的人是月亮。月亮虽然说是太阳的弟弟,过的日子却似长工,他勤劳而且诚朴,同情娘阿莎,事事帮助她。娘阿莎不但在月亮那里得到了她不曾得过的温暖,而且从月亮的身上看到了她所幻想的东西。后来,她终于和月亮发生爱情,双双冲出太阳的权贵的门槛,逃到很远的地方结为夫妻。事后经理老评理,娘阿莎和月亮获得胜利,但月亮把江山赔给了太阳。传说在这以后,白天始终是属于太阳的,月亮只能在晚上出来。
如果我们把上述描述的苗族古歌中的《开天辟地》、《兄妹结婚》、《打柱擎天》、《妹榜妹留》到《换嫁歌》、《娥娇与金丹》以及《娘阿莎》等,看做是一条历史的纵向排列,再加上横向的比较研究,我们就发现,苗族在婚姻的缔结与家庭的结构上是十分错综复杂的、千变万化的,而且与历史紧密相连。
注释
① 高尔基.苏联的文学[M].
② 摩尔根.古代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539.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
参考文献
[1] 田兵,等.苗族文学史[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
[2] 潘定智,等.贵州神话史诗论文集[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8.
月亮的神话传说范文5
苏轼困惑着,我也困惑着,唐代诗人张若虚也是一个困惑者。他曾在长江边对着月亮发问:“江月何年初照人,江畔何人初见月?”
明月何时就已存在,为什么要存在?这些都不是重要的。张、苏的追问,绝不是科学意义上的探究,而是人文意义上的情感抒发,是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究。
我不知道外国人是如何看待月亮的,但我敢肯定的说:外国人心中的月亮,一定不如中国的“圆”!他们只知道第一个访问月球的是前苏联人,却不知道月亮的主人是中国的姑娘嫦娥。
在讲究“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传统里,月亮不是一个星球,不是一个物质的实体,而是一个理想的大气球,是情感的载体,是思念的寄托,是美好的象征,是落魄文人的慰藉,是少男少女恋爱的证人……。在懵懂未知的孩童时期,我们听的第一首儿歌是“月亮嬷嬷,照你照我……”;听的第一个神话故事(我以为这是中国最美的神话故事)是“嫦娥奔月”;听的第一个童话故事是“猴子捞月亮”。上学后学的第一首诗歌是“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恋爱了,在“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甜蜜里,月下老人用一根红线绳把一对幸福的男女捆绑的结结实实。如果恋人产生误会了,则会指月发誓:“月亮代表我的心!”;如果亲人分离了,则对月吟哦“但愿人长久,千里更婵娟”。……如果没有天上的这轮明月,我们的情感如何寄托呢?如果没有天上的这轮明月,我们的心灵该是多么的落寞啊!据说仅唐诗中咏月的诗作就有700余首。神话传说《嫦娥奔月》,李白的诗《静夜思》,张若虚的诗《春江花月夜》,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朱自请的散文《荷塘月色》;着名民族乐曲《春江花月夜》、《月光曲》、《二泉映月》……,这些文学、音乐艺术里的瑰宝,这些宝贵的精神食粮,不都是这轮明澄皎洁的月亮所馈赠的吗?
月亮,她和太阳一样重要,一样伟大,她是人们精神世界里的“太阳”。太阳的光辉和对植物的作用,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和食物,解决了人们生存的物质需要;而月亮不仅用她那柔和的清辉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精神的家园,解决了人们心灵上的需求,还以“月有阴晴圆缺”的变换,使人们懂得了“人有悲欢离合”、世事难全的科学认知和辨证思考。“日”和“月”共同组成了一个“明”字,日是人们头顶上的一盏“明灯”;月是人们心灵上的一盏“明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夜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月亮的依赖越来越少了,对月亮的情感越来越淡薄了。现在仰头赏月的少了,更难找到对月亮敞开心扉,伤感唏嘘,倾诉满腹惆怅的苏轼之流了。“一机在手,沟通全球”的现代化通讯设备,让人们对千里外亲人的思念和祝福,不用通过“举头望明月”、“千里共婵娟”来表达和传递了。如今小孩子们听的看的故事,也不再是《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猴子捞月亮》……,而是《白雪公主》、《圣斗士星矢》、《哈里波特》……。月亮也如同年老色衰的明星一样,渐渐淡出人们的文化视野,和她的主人嫦娥一样,开始寂寞了!
曾经照过汨罗江边徘徊彷徨的三闾大夫的月亮,曾经照过大漠雄关的月亮,曾经照过六朝繁华的秦淮河的月亮,曾经温暖过历代无数游子心头的月亮,曾经让张若虚因一首《春江花月夜》、让阿炳因一曲《二泉映月》而万古流芳的月亮,真的发生变化了吗?
月亮,是永久不变的;月亮,还是我们祖先喜欢的那个月亮!变化了的,是我们这些芸芸众生!
对月亮的冷漠,其实是对传统文化的冷漠,是人们审美情趣缺失的反映,是人们内心浮躁不安所致,这也是当今人文精神流失的现象之一。我希望中国人有一天也能站在月球上,但我不希望这种科技的进步是以放逐嫦娥作为代价的!
月亮的神话传说范文6
甲: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红领巾广播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_____
乙:我是_____。
甲:再过6天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这里我们预祝全校师生中秋快乐,合家团圆,万事如意!
乙:中秋节一直以来被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人们常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时节对亲人的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当一轮明月高高挂起的时刻。
甲:考考你,你知道为什么要叫中秋节呢?
乙:这个可不难,在我国,农历的7、8、9三个月为秋季,农历8月15——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正好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甲:那为什么有人又称它团圆节呢?
乙:因为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人们仰望天空中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甲:还真难不倒你呀!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亮的圆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你知道哪些有关的诗词吗?
乙: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甲:你知道得可真多!那你知道有关中秋的传说故事吗?
乙: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
甲:哇!还有神话故事呀!那你给我们讲讲吧!
乙:好!我给大家讲一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吧!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一气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王母娘娘也赐给了他一包长生药,他把不死药交给了自己的妻子——嫦娥珍藏。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趁后羿不在家,他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在危急之时,嫦娥当机立断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成为月亮中的神仙。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甲:听完了如此凄美感人的故事,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国外中秋节趣话吧!。
乙:中秋节并非中华民族所独有,许多国家也有类似中国传统习俗的形形的中秋节,而且非常奇特有趣。泰国人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称为“祈月节”。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用甘蔗扎拱门,在拜月方桌上供奉观音菩萨和八仙的图像或塑像,八仙桌上的供品主要是寿桃而非月饼。
甲:日本人称中秋节为“月圆节”,而且这样的节日有两个,除农历八月十五日外,九月十三日也是。节日这天,成千上万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吟唱吆喝,扶老携幼,抬着神龛到庙里去进香。孩子们还到野外采集象征吉祥如意的野草装饰家门,迎来幸福;晚上全家聚集在院子里,摆上瓜果、米团子等供奉月神,然后分食、赏月,聆听老人讲述关于月亮的神话。
乙:朝鲜的中秋节称为“秋文节”,也叫“秋夕”、“嘉徘”。这一天,他们以松饼为节日食物,家家蒸食并互相馈送。松饼形如半月,用米粉制成,内馅是豆沙、枣泥等,因蒸时垫有松毛而得名。到了晚上,一边赏月,一边进行拔河比赛、摔跤比赛,或者表演歌舞。年轻的姑娘们穿上色彩缤纷的节日盛装,欢聚在大树下做“布伦河”游戏(即荡秋千)。
甲:伊朗称中秋为“麦赫尔干节”。这天是伊朗太阳历七月十六日。节日期间,人们都以品尝各种丰收果实为乐,隆重的庆祝活动持续6天方才结束。
乙:老挝称中秋节为“月福节”。每逢中秋节到来时,男女老少也有赏月的风俗。夜晚,青年男女翩翩起舞,通宵达旦。
甲:接下来我们再来谈谈中秋的习俗吧
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和爸爸妈妈一起赏月吃月饼呢!
乙:说到吃月饼,我口水都流出来了。那你知道我们如何在赏月、品尝月饼的同时注意健康吗?
甲:专家提示:月饼应与清茶搭配,清茶有助消化,又解油腻;若与汽水、可乐或果汁搭配,则不利健康。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即使是“无糖月饼”,仍然不能多吃。专家还指出,老年人和婴幼儿消化能力较差,过多食用月饼会加重脾胃负担,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等。而肥胖的人,一般都有潜在的糖、脂代谢异常和动脉硬化问题,也要像糖尿病人一样,少吃月饼为宜。
乙:哦!谢谢你给我们讲的的月饼健康吃法。相信大家会注意的。中秋佳节快来了,我们将要欣赏到皎洁的月光,品尝到香甜的月饼,最后,我们再为老师、同学们送出祝福,怎么样?
甲:好!请听我们的美好祝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