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课文二年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黄山奇石课文二年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黄山奇石课文二年级

黄山奇石课文二年级范文1

一、释文题,突出风景美

画人要把眼睛画得栩栩如生,写文章要巧妙拟题目,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本中描写秀丽风光的题目是作者实地旅游观察,经过深思熟虑,巧妙构思,琢磨、推敲而成的。有描写江山美丽的题目,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七月的天山》《桂林山水》《黄山奇石》;有描写河湖秀丽的题目,如《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日月潭》;有描写鸟和海岛美丽的题目,如《鸟的天堂》《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古代历史遗产的题目,如《长城》《秦兵马俑》《颐和园》《赵州桥》;有描写乡村美丽的题目,如《乡下人家》《牧场之国》《流水人家》。如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日月潭》一文,作者在文中生动地描绘了祖国宝岛台湾“日月潭”的美丽风光。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阅读课文,文题结合让学生深入领悟“日月潭”的“四美”:一是“日月潭”四周环境美。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苍翠的树木围绕着碧绿的湖水,绿树倒映水中成为美丽的绿色世界。二是清晨景色美。早晨,太阳刚刚升起,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晨星”和“灯光”,“隐隐约约”“倒映”在湖水中,湖光山色显得格外美。三是晴、雨天的景色美。晴天,日月潭的美景和建筑清晰可见;雨天,它“像披上轻纱”,景物一片“朦胧”“像童话中的‘仙境’”。它的风光多姿多彩,非常诱人。四是首尾照应美。开头介绍“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和许多“名胜古迹”总起描绘风景美丽;结尾用“风光秀丽”“许许多多”画龙点睛来照应开头,突出风景美如画。并引导学生以题析文,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巧妙拟题的习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二、观神奇,凸显奇石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大自然的景观神奇有趣的文章。有介绍美丽的张家界索溪峪的“四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的文章;有描写黄山的怪石多,神奇有趣的文章;有突出小兴安岭连绵不断的绿色森林的美丽的文章;有展示一碧千里美丽的大草原的文章……如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一文,开头点明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在“安徽省黄山南部”,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总写了黄山风景区的怪石多,神奇有趣。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在观看课件插图的过程中品读、欣赏课文内容,在交流互动中解决问题(如:1.黄山奇石到底“奇”在何处?2.课文重点写了哪几个奇石?还点明写了哪几个奇石?3.“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有趣在什么地方?4.按照课文顺序填一填奇石:_____,_____,_____,_____。5.讲一讲为什么有取名叫“金鸡叫天都”的奇石?6.“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_____’‘_____’‘_____’”,并用“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_____地写了黄山的奇石多得“数不胜数”,真是神奇有趣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渗透爱家乡的教育。

三、串美景,畅游山河美

语文教材中,描写祖国地大物博,秀美山河,物产丰富,景色秀丽迷人的文章有许多。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串联文本,畅游祖国秀美山川”的活动,让学生把学过的课文题目、内容和旅游线路有机地串联起来进行品读与欣赏,如同带领学生开展一次畅游祖国秀美山川的旅游活动。一是按地点旅游。1.旅游秀美山河(按顺序)。从北到南:《美丽的小兴安岭》――《记金华的双龙洞》――《鸟的天堂》――《富饶的西沙群岛》;从东到西:《观潮》――《黄山奇石》――《雅鲁藏布大峡谷》――《七月的天山》。2.旅游名胜古迹。从东到西:《长城》――《颐和园》――《赵州桥》――《秦兵马俑》。3.旅游丝绸之路。从东到西:西安《秦兵马俑》――新疆《葡萄沟》――新疆《七月的天山》――荷兰《牧场之国》――威尼斯《威尼斯小艇》。4.旅游草原、乡村,从北到南:《草原》――《乡下人家》――《小桥流水人家》。二是抓“三特色”旅游。(抓住课文最有特色的内容)。1.旅游物产丰富的地方。从北向南:丰富森林资源《美丽的小兴安岭》――各种各样的鸟《鸟的天堂》――物产丰富的海岛《富饶的西沙群岛》。2.旅游景物美丽的地方。从东到西,找出课文题目畅游填一填:潮涨潮落《 》――山洞奇形怪状《 》――怪石嶙峋《 》――花卉美丽《 》。3.名胜古迹中有什么特色的风景。按西到东:秦朝西安《秦兵马俑》――河北赵县的古桥《 》――清朝大公园《 》――北京八达岭城墙《 》。三是开展乘坐交通工具“三线”旅游的活动。通过同桌、小组议一议,交流互动进行畅游。1.乘坐高速铁路客车,从福州――合肥――北京的路线可以旅游些什么地方,请写出来?(如福州的“三坊七巷、白塔”――武夷山观看( )――安徽黄山观看( )――北京观看( )――北京八达岭游览( ))2.乘坐飞机从北到南怎么游?3.乘坐汽车走高速公路,你从家乡到浙江金华的双龙洞怎么游?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品读课文,欣赏美景,按照一定的旅游顺序归类,进行小练笔,既加深学生对文本作者巧妙拟题和文章内容的深入分析、理解,又让学生在畅游祖国秀美山川的同时,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的教育。

四、细观察,描绘景观美

史迈尔说过:“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科学及生命各方面的成功秘诀。”由此可见,“观察是习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积累丰富写作素材的做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收集整理素材的能力。1.前后呼应,突出中心。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长城》一文,作者先用“远望长城,它像一条长龙……有一万三千多里”与“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后不见万里长城”相呼应,用“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用“前不到头,后不到尾”突出长城之长,与开头“一万三千多里”及结尾“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遥相呼应,起了突出中心的作用。2.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索溪峪的“野”》一文,作者在描写索溪峪时,行文衔接紧密,过渡自然。从远处落笔,先写山具有一种“天然的美,野性的美”;然后写水是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充满着野孩子的灵性;用“当然”一词引用小动物那十足的野性;行文至最后,就连行走的人们也变野了。并用“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了”这三段开头语言,让读者充分领略到索溪峪的“野”。3.描写颜色,突出色彩。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珍珠泉》中,描写了珍珠泉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这句话巧用了“红、黄、绿、紫”等多种颜色,生动地描写出珍珠泉水的色彩美。4.描写响声,突出逼真。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山雨》中,“雨,悄悄地停了……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这段话,作者通过对鸟儿啼啭、雨珠滴落的“丁――冬――丁――冬”声响描写,突出了雨后山林的幽静美。5.热情好客,抒感。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一文,用“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立刻拨转马头”“欢呼声”“车声”“马蹄声”等词语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的人们像过盛大节日那样来迎接客人的场面。抒发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情感美。6.巧用修辞,再现神采。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一文,作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作者巧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1)借代。作者不仅题目巧用借代《山中访友》,而且文章中巧用“借代”拜访了众多老朋友,如古桥、树木、山泉、溪流、瀑布、悬崖……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2)比喻。如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3)拟人。如巧用拟人的手法写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4)排比。巧用五个“你好”排比的手法,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打招呼,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浓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巧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撰写描写田野或乡村美景的短文,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巧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黄山奇石课文二年级范文2

[策略一]以关键词语为结合点

关键词语我认为可以简单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指从文章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或体现教学目的)的字词;一类是指在理解上有困难,解决后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整个句子和段落的词语;一类是指可以通过这个词语让学生联想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景,便于学生进入文本创设的情境。

例如,在教二年级《“这条小鱼在乎”》一文时,我抓住关键词“近在咫尺”,通过在课文语境中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学生一下子就能体会鱼儿们无可奈何的心情。我让学生假设自己是那条被暴风雨卷上岸的小鱼,试着写上一两句话,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很多学生都写道:“多么希望有个人能帮助我回到大海中啊!”经过这样的练笔,学生对后文中说到的小男孩的举动也更加理解了,他们仿佛也是这个小男孩,希望鱼儿们快快游回家,这才会“不停地……弯下腰……用力……”,对于中心句“这条小鱼在乎!”的理解也迎刃而解。

二年级《芭蕉花》一文中有一个词语“照实”,课文讲的是作者和二哥出于孝心,给犯了头晕病的妈妈偷摘芭蕉花的故事,被妈妈发现后,“我便照实说了”。如果能讲清楚“照实”的内容,学生对课文中“我”和二哥怎么摘花的过程便读懂了。我是这样设计的:如果是你,此时你要怎么对妈妈说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摘花过程进行了梳理,也更形象理解了动词“翻、托、摘、捧”,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孝顺。

教三年级《童年的朋友》一文时,我紧抓“形影不离”这个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刚开始学课文,我就问学生:“你们童年的朋友是谁?你和他(它)是怎么相处的?”很多学生的回答里,都包含了“形影不x”这个词的意思。在学习了第3自然段后,再让学生说说作者和小熊又是怎么相处的;结合自己的生活,说说平时和谁也是形影不离的。这样一来“形影不离”这个词就具体化了,文中的情境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情境交织在一起,词语做到了活学活用。文中“吃饭时……睡觉时……”等具体例子也成了模板,教会学生如何写。

[策略二]以规范句式为结合点

句式训练在语文课堂上不为少见,许多老师也都能抓住文中出现的关联词让学生模仿着说说看。我仔细翻阅了最近教的二、三年级的三册语文教材,发现二年级上半学期出现了多次“有的……有的……”的句式,这些看似相同的句式在同一册教材中反复出现,在反复接触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有的……有的……”不仅可以描述人的行为动作,还可以描写景物,可以讲述用途等等,内容不局限。其实,教材选文中有许多关联词都是反复出现,在课堂上,我们可以一次次教学生,如何用上这些词语来提高写作的逻辑性,让文字更为连贯、有序。

基本句式除了以上所说的关联词,其实还有许多连接词和一些优美的可模仿的语句、段落。例如《小毛虫》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各种昆虫轻歌曼舞,飞的飞,跑的跑,又是唱,又是跳……到处生机勃勃。”这样带有省略号的句式也特别有代表性,学生仿写道:“公园里的花朵五颜六色,红的艳丽,黄的耀眼,绿的清新,紫的特别……到处春意盎然。”

[策略三]以文章内容为结合点

读写结合就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如何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表达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需要老师多关注文本内容,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从低年级的阅读课上就要用心做好铺垫。

教二年级《新型电影》一文时,我说:“假如现在你们就是这种新型电影了,请你们为自己做个广告吧,看看谁最会夸自己,说清楚自己的特点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采用“自述”这样新颖的方式,让同学们有兴趣写,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

三年级《动物的休眠》一文,是通过四个方面把蝙蝠和海参如何休眠写清楚的。初读课文,学生不知道像这样的说明文是通过不同的方面来介绍的。在学习完课文后,结合板书,同学们就能很轻松地说出:“____________ ,这就是蝙蝠的休眠。”大部分同学都知道要把蝙蝠休眠的四个方面说清楚才算表达完整。课后,我又让他们写一写其他休眠的动物,大部分同学也都是从这四个方面入手来写的,条理清晰,表述准确。

[策略四]以情节延伸为结合点

通过一些片段的续写,学生在阅读完文章后所积累的好词好句能迁移转化,情感得以表达和释放,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

例如,《雾》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每一自然段内容相似,是让学生续写的好材料。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想象一下,雾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在续写的过程中会用到“于是、同时、连同、甚至”等词语,有的学生说雾把学校藏起来了,同学们都开怀大笑,这样的表达既符合生活实际,又生动形象。

再如,《黄山奇石》一课,详细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和“金鸡叫天都”,对“天狗望月”等奇石则很简单地一笔带过。在教这篇课文时,我出示了“天狗望月”的图片,让学生看着图片,根据文中“仙桃石”“猴子观海”和“金鸡叫天都”的写法,试着自己也来当个小作家,写一段话介绍“天狗望月”。学生能从外形着手,用上“似乎、仿佛、好像”等词语,把句子写生动。

黄山奇石课文二年级范文3

笔者任教二年级语文,分析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二年级学生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刚入学时相比是一个质的飞跃,学习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语文学习方面普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初步掌握了一些自主识字方法,比如“加减笔画”、“形声字”等方法来识字,也了解了汉字的书写规律,学会了工具书的使用等;对于课文的阅读,二年级的学生能够借助拼音并逐步脱离拼音读完课文,对课文的情节能大致了解,但是还不具备概括能力。如果说一年级是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的话,我想二年级应该列入另一阶段了。同时就学习内容而言,无论是识字还是阅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习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提高学习质量,掌握学生方法上,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笔者认为,预习不能让学生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对于刚刚开始起步的低年级学生,要有细致的、操作性强的流程,在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指导和干预,有针对性的评价措施,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所需要遵守的规范,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最终为高年级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打好基础。

一、授之于渔,教给学生预习五部曲

二年级的学生,虽然专注程度比一年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有意注意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随意性大。如果完全放手,预习的目标达成率就会下降。预习的起始阶段,我手把手地交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把预习引进课内,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二年级的学习重点,我为学生制定了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操作的预习五部曲――一读二标三画四查五写。

预习第一步:读一读。就是把课文读两遍,第一遍,放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难读的地方多练几遍,把句子读完整,把课文读通顺;第二遍,轻声读课文,大致知道课文的内容,对课文有一个初步感知,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预习第二步:标一标。就是让学生用数字给自然段标出序号。不要小看这一步,二年级学生对篇章的认识刚刚起步,自然段的标注能建构学生篇的总体印象,这种印象对之后的读写会有较好的促进,使学生知道自己作文时也可以这样安排段落。此外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便于操作,如学生可直接向教师点明第几自然段的哪个地方有疑问,教师也能方便地向学生点明第几自然段需要注意什么等。

预习第三步:画一画。对照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在课文中用横线画出带生字的词语,并且给生字标上音节。识字始终是二年级的重中之重,这样既便于对生字的认读,也做到了“字不离词”,加深对生字的理解,同时学生在读课文时会对自己画出的字有所重视,印象也比较深刻,识记生字效果较好。

预习第四步:查一查。二年级已经学会了字典的使用,通过音序查字法,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声韵母的印象,通过部首查字法,让学生对生字的字形构成、笔顺笔画、书写规律有更明晰的了解,同时慢慢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一生来说都是受益匪浅的。

预习第五步:写一写。浙教版的教材每课后面都有“写一写”的练习,每个生字后面有两个田字格,在做好前面几步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积累的写字规律和方法正确书写课文中要写的生字,能记下难认、难写、易错字以备交流。

教师要严格督促学生按照预习要求和步骤进行预习,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例如我在教孩子预年级上册课文《黄山奇石》时,首先将课文投影在大屏幕上,对照预习五部曲,带着学生读课文两遍达到基本读通读顺的程度,然后带着大家一段一段地标好小节,再用横线画好带生字的词语,逐一标上音节。然后给生字查一查字典,写上每个生字的部首和在字典中的页码。最后带着学生一笔一画地完成“写一写”中的生字,一边写一边记记每个字的字形。在学生基本掌握预习方法后,老师慢慢放开手,逐步把预习活动放到课外进行。

尽管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意识的形成需要时间,但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能够一步一步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预习,已经是很大的进步。有了这样的预习,课堂教学时,生字词的掌握就轻松多了,同时也没有了对文本的陌生感,有利于学习的有效开展。

二、有效评价,落实预习五部曲

随着学生预习方法的熟练,我们慢慢把预习五部曲放到了课外,但是学生完成预习五部曲后,如果没有反馈和评价,那么预习的作用就不能得到落实。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检查,使预习活动得到落实,养成习惯。在课堂教学中一旦发现学生在预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就要在平时进行相应的指导,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小组交流

在预习开始阶段,每篇新课前的十分钟,是我们作为交流预习的时间,以小组内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根据预习的五部曲,在操作上我们也有规定的流程:小组成员每人朗读课文一段―校对自然段标注情况―齐读生字词语―说说每个生字的部首―生字书写情况大比拼。预习交流要安排好小组长,组织交流活动有效开展。交流完后,小组对每个成员的预习情况进行粗略评价,分五星、四星、三星三个等次。

例如在《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预习交流中,我记录了一个小组的预习交流情况。这个小组中,小啸组织能力比较强,担任组长。

交流片段如下:

课文朗读:

小啸:现在我们来读课文,我读第一段……(小组内逐个轮流读课文,只有小金因为基础不太好,识字有困难,读得疙疙瘩瘩,其他同学基本通畅。)

生字交流:

小啸:(拿出生字卡片)我们先来交流一下生字情况,在写生字的时候,你们有什么发现?

小容:“已经”的“已”出头,不能写成“自己”的“己”,“娃”和“洼”长得很像,只是偏旁不同,都是形声字。

小齐:我发现这儿有三个女字旁的字:“好、如、娃”,“女”字做偏旁的时候横不能出头。

……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因为有了预习五部曲,预习交流也有步骤可循,一步一步地落实。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自主性还不是很强的实际情况下,这么做很有效果:每个学生获得了多次交流的机会,甚至远远超出了全部交流的发言次数。组内交流也迫使每个学生开口,就算很差的同学,也能在同伴的提示下表达自己的看法。

学生在交流时完全呈现了自己预习作业的完成程度。由于一定要交流,所以预习作业再也不能随随便便应付了,并且又要受到同学的评价,同学之间形成了相互监督的关系。

而更重要的是,交流可以实现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成果的共同享有。例如上面案例中“女”字当偏旁时学生对一横不出头的发现,这样的交流有效激活了学生原有的静态学习结果,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因自己的发现欣喜不已。使组员之间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小组内的预习交流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促进。五部曲的预习过程和相应的汇报过程,条理性很强,通过训练,学生对于怎样交流自己的意见,怎样提出自己的问题等一些交流、合作时所应具备的语言和思维方面的能力加强了,久而久之,对于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形成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师生交流

小组交流时,教师巡回指导,可以着重参与一个组的活动,适当点拨,确保这个小组各交流环节的顺利进行,并帮助形成相对稳定的程式,提高交流的效率。

同时,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非常重要,教师在预习检查后也要给予及时的评价。教师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能按要求基本完成预习任务的学生都要给予肯定,增加学生预习的成就感。同时,通过评选“预习小明星”等形式,让学生感受预习成功的喜悦,诱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黄山奇石课文二年级范文4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语言文字 积累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写话刚入门,这是一个难点。关于写话教学,我在教学中认真摸索,认为写话教学首先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这是重点;其次是重视阅读、说话,加强积累;再次是加强指导与训练。

一、做细课堂教学

1、适当的说话指导

从学生入学开始,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词句训练,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达到从词语到短语,从短语到句子,从句子到段的运用。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的示范是必不可少的。

2、重视课文朗读

朗读是一种眼、耳、口、脑同时并用思维和语言的综合活动,它有其他学习手段不可比拟的作用,它能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语言,记忆语言,积累语言。在初读、精读的过程中,老师可用有声有色的范读来引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还可以运用同桌读、小组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增加学生接触语言的机会,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有所获,读有所乐。

3、加强背诵

丹麦语言学家斯培森曾经说过:“学习语言需要背诵,常常背诵才能使所学的词语、句子在记忆里生根。”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黄金时代。趁着小学生的记忆好,在他们的小脑袋里装点诗文佳作,并为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做好一定的铺垫,尤其是对于学生“不会表达”的缺憾是一种很好的补偿。低年级的语文课尽量做到精讲多练,挤出时间指导学生背诵。要求学生会背的课文,作为教师,必须做到先会背,与生同背,与之同乐。

4、重视语言的转化和内化

语文课本中有好多好词好句,名家名篇,在语文教学中,要设计运用课文词语,运用课文句子,运用课文句群,运用表达方法和调动以往积累的练习。这种表达练习可以模仿课文的语言说一段话或者写一段话,可以创设新的情境,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说话和写话,还可以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说话写话。比如二年级的课文中像《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看雪》等文中,都有很多的好句段,可以让学生来模仿着说一说,练一练。比如《黄山奇石》一课,可让学生模仿文中对“金鸡叫天都”这块石头的想象的写法,说说“天狗望月”这块奇石的样子。总的一句话,就是学生每学完一课,就有一些新的词语,句子,读写经验等“进帐”。

二、做足课外积累

1、培养课外积累的兴趣 拓展课外积累的空间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当然就“爱之”,爱读是多读的必要前提,多读则是爱读的必然结果。从学完汉语拼音以后,教师就应该要求学生能进行课外阅读。但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不是要让孩子读多少多少书,重要的是让孩子喜欢上书,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最直接的方法,采用家校结合的方法。在校内,教师根据低年级的学生大都爱听故事,表现欲强的特点,可以借着给学生讲故事的机会,向学生推荐好书,并引导他们自己讲故事。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的奖励。

同时,把读书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家庭作业,要求每位学生天天要读书半个小时以上。再在每天课前的三分钟进行汇报,以赠送“智慧早餐”的形式,来反馈看故事的情况。讲得好的可以成为班级里的“智慧娃娃”。

2、教给学生课外积累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低年级小朋友语言积累不强,词汇不丰富,对于词语的感觉也就相对迟钝,往往是囫囵吞枣,良莠不分,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教给方法。

在学生看故事的时候,教师应该有目的有意识地指出一些好词语,使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词语,加强他们词语的敏感性。比如读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刻意地把一些好词归纳出来。“这篇故事里,描写天气的词语用得多好啊,有……”“这里有好多描写颜色的词语”“这篇文章有个特点,AABB式的词语用得特别多”“你瞧,这个句子多美”等诸如此类的导语,就能很自然地把学生导向积累,使他们知道该积累什么。

背背讲讲演演:“背诵是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材料的好方法”(《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所以不管是课外的积累,还是课内的积累,都应把背重视起来。但是,课外的背诵应区别于课内的背诵,不能要求的太死,学生对于所看过的故事,能够大致复述或者表演出来就可以了。

三、内化课外积累

语言文字的积累,应该服务于学生的运用。学生课内外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文字,组词的时候,说话指导的时候,教师都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语言文字积累,不应满足于基本的课内的词语。

1、每天抽一点时间,对学生进行句子的训练,让学生用上自己积累的词语说上一句话或者两句话,指导用词的准确,检验学生对词汇的内化程度。教师也该主动的运用学生积累的语言文字跟学生进行交流,达到“共振”效果。

2、新课标课文,每篇都富有童趣,教师应该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留白,为学生提供说话写话、再创造的情境。比如想象《坐井观天》一文中青蛙跳出洞口以后的故事。《纸船和风筝》中,小松鼠把一只只纸船放到了小溪里,那么,每放一个纸船,它都会说些什么呢?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运用积累的机会。

3、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写日记,既能积累写作素材,又能锻炼学生运用积累的本领,可以是自己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也可以是看过的有意义的画片、糖果纸、门票、小照片等剪贴而成的剪贴式日记,在日记本上,根据自己贴、画的内容用上自己的积累写几句或一段话。

黄山奇石课文二年级范文5

一、利用插图培养学生识记拼音、生字的能力

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图都是围绕这一课的主题内容创作设计的,其最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事物,认识社会,认识生活、认识自然,在为学生提供感官享受的同时又寓教育意义于其中。

1.利用插图学拼音。汉语拼音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人教版教材在降低难度和要求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汉语拼音”这部分教材,实现了音、形与插图的统一结合。在教学中,我既充分利用教材又大胆地设计改造,做到活学活用。把63个拼音零件的识记与每一幅插图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观察插图中模仿发音,巩固发音,利用插图的反复再现很快就熟练掌握了63个汉语拼音零件。

2.利用插图识字。对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利用插图识字方法很有效。因为课文是以语言文字为表现手段的。而插图是以线条色彩为表现手段的;语言文字所表现的 事物是抽象间接的,而线条色彩所表现的事物是形象直观的。刚入学的孩子,认字较少,甚至有些字根本就不认识,要想通过抽象的语言表述和教师的描述来识字,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而借助形象直观的插图,则可以直接理解事物;借助插图来识字认知要比借助语言文字快得多,准确度也高得多。另外借助插图进行联想识字,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教版教材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年龄特点,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表述转变为流畅的线条色彩,用精美的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和识字的积极性。例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看起来非常简单的字对孩子来说并不是容易识记的。如果让孩子结合插图来识记生字就很容易学会了。充分利用插图既使教师运用教材得心应手,又使学生寓学于乐,学生在快乐的形象识记中完成学习任务。

二、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人教版教材中所编排的这些精美的插图,或表现文章的中心,或揭示课文的重点,或描绘人物形象,或展现故事情节,都能轻松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那些彩色的插图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以变幻多姿的线条和绚丽美妙的色彩呈现在学生面前,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学生在对插图欣赏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会对动植物的形态和特征产生注意;对人物形象外貌神情产生注意;对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产生注意 ;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各种现象和关系产生对比,产生联想和想象。这种产生注意、对比、想象和联想的过程就是观察过程。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挖掘教材中的精美插图,在给学生形象表述的同时让学生用眼睛观察、用心灵来感受,培养学生观察、体悟、思维的能力。

例如:在《山奇石》教学中,将配图的三个自然段采用看图学文的方法。我让学生先观察这三福插图,说说这三块石头像什么。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想象,再将所看所想表述出来。紧接下来再朗读相应的三段文字,在朗读中体会黄山石的奇。我并没有局限在这个层次,教学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时候,让学生去想象“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石头的样子给课文画插图,编故事。学生学有兴趣,画得开心,水到渠成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并且做到图文结合,整合课程,提高了学生用图画来表述语言的能力。

又如:二年级上册《酸的和甜的》一课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的。教学时我牢牢抓住学生对连环画插图的兴趣,课一开始就让学生看图听故事;再观察每一幅插图,用自己的话看图讲一讲这个故事;接下来图文对照,看图读故事;在学生完全理解课文后,让学生仔细看图,结合几个小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它们的语言,猜猜它们的心理,用自己的话语复述故事。通过这一课的教学,学生的观察水平,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三、利用插图充分想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

插图和课文的表现形式不同,所以他们强调的重点也各不相同。课文强调的是整体,插图强调的是对课文局部的再现。插图对一些课文来说,不仅仅是加强形象生动的感官享受,而且还可以达到对课文的延伸或删减的作用。插图能扩充课文的审美领域,特别是把课文没有表达出来的有意义且富有诗情画意的东西挖掘出来。引导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将文本与插图对比,找出异同,对课文中有,但插图中没有的内容,就用想象画在图上。对于图中有,但文本中没有的内容就用自己的语言试描述出来。这在无形中让学生对文本和插图进行了一次再创造。

例如教学《画风》一课时,插图上只有三个小朋友在画画,而没有表现风的插图。我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叙述,画一画陈丹、宋涛、赵小艺这三位小朋友所画的风,最后又让学生自己画风,并在所画的风旁边配上相应的文字。插图和文本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再创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言、绘画、写作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四、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情感体验

教材中的插图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有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鸟鱼虫,林海雪原,古今建筑,风土人情,人物故事,童话寓言等方面。所以,这些无一不是经过专家精心挑选和仔细斟酌的。这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和美妙神奇的童话世界以及绚丽多姿的现实生活,都会引起学生畅游其中而获得审美感知、审美欣赏、审美情趣等多方面的享受和熏陶。

例如:《北京亮起来了》一课,文中的插图充分展现夜晚北京的美丽辉煌。学生在对插图里建筑美景的欣赏中产生对首都的向往,对祖国的热爱,对文明的追求。

黄山奇石课文二年级范文6

【关键词】教材理解;教学设计;具体操作;检测评估

在教学识字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汉字概念和识字方法,利用汉字的形体特点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对于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朗读,要读通顺,读流利,进而做到熟读成诵。以下仅以义务教材新课标试验版小学语文三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体验作如下探讨,供大家参考。

一、对教材的理解

义教课标试验版三册语文第一单元由导语、识字(1课)课文(《秋天的图画》《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古诗(《山行》《赠刘文景》)和学习园地组成。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那就是“美丽的秋天”这一主题。教材搭建了开放而有活力的体系,呈现秋天的美景,秋天的特点,但又不局限于秋天的景色,而是要告诉学生,秋天是美好的,美好的生活是勤劳的人们创造的,大自然是美丽神奇的,是值得赞美的。

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这一单元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被赋予了十分丰富的内容。它承担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任,凸现了在获得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体系。有以下特点:注重整合,凸现特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时代感;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本单元属于二年级的初始阶段,学生刚升入二年级,识字、写字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仍是训练的重点。另外,课文图文并茂,为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根据以上分析,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55个生字,会写其中40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特别是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课文中对秋天的景、物和人的喜爱赞美之情。

4、积累描绘秋天的词汇。感受身边秋天的美丽。

其中,学习目标1、2、3是本单元的重点。而每课中难写、难记的的字和文中难理解的句子,特别是长句却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二、具体操作

教学识字,可将识字与朗读、观察插图有机结合起来,边读边识,以读促识。在这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汉字概念和识字方法,利用汉字的形体特点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发现汉字的象形性、形体美的特点以及形声字构字规律,将充分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使学生主动地欣赏、识别和记忆汉字,掌握汉字的书写。还可引导学生体会汉字的联想意义,拓展学习空间。当然,还可以利用猜谜语,读儿歌,编口诀,讲故事等方法教会儿童识字,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汉字的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毕竟他们才二年级。写字教学应该留给写字的时间,让学生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写汉字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这一点是不容忽略的。

对于阅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充分朗读,一要读通顺,二要读流利,进而做到熟读成诵。所以要留给学生阅读的空间,让学生多读,多想。教师要有示范性的朗读,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然后要用精心准备好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还要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如读一读,演一演,说一说,夸一夸,赛一赛等等方式,以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参与学习。总之,按这样的开展环节教学:初读解决字音,整体感知文章大意;细读读懂课文,品味文章感情;精读感悟文章思想,升华主题,积累语言。如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可以按这样的环节进行:

(一)整体感知

1、导读。教师示范读或利用多媒体示范读。

2、提示读。教师提出以下的问题:课文主要介绍了几位植物妈妈?她们各自用什么办法传播种子?在学生明确阅读要求的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朗读思考,然后在小组上交流。

(二)赏读悟趣

1、导学其中一节。(学生最喜欢哪一节就导学哪一节)你们最喜欢哪一位植物妈妈的办法?为什么呢?课文容易读懂,要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到植物的神奇有趣。可采用范读、指名读、分组读、挑战读、表演读等形式达到要求。

2、合作学习其余两节。先在小组内学习。(可按所喜欢小节的人来分组)然后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三)、拓展积累。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说来听听?教师还可以出示准备的图片或课件,拓展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四)、背诵积累。背诵是积累语言的主要方法,但应该在理解欣赏和反复吟诵中内化,自然成诵。

对于语文实践,一定要落到实处。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把课内外结合起来,把动手动脑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这就要教师开动脑筋,积极发掘生活中有用的课程教学资源,让学生学以致用。这样就把课内学习引向生活的大课堂,激发学生观察、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如学习完1课以后,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用自己学会并积累的词语描绘赞美秋天的景色,特别是校园秋景。还可以到野外去捡树叶制作书签,然后在班上进行书签展示。

上一篇值班制度

下一篇意大利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