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工作职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辅导员工作职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辅导员工作职责

辅导员工作职责范文1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工作职责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受到广泛关注,高校辅导员必须要重视自身思想政治教育职责,保证能够根据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制定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在优化大学生思想体系的同时,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工作职责重要性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是较为重要的,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而言,高校辅导员必须要重视自身思想政治教育职责,确保能够更好的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中要想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在高校辅导员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主要因为高校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能够及时发现大学生在人生观与价值观中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大学生积极学习思想政治知识,使得大学生能够根据自身不足之处全面反思,进而形成健康的发展体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其次,高校辅导员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为大学生讲解道德知识,使其受到道德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同时,高校辅导员还会准确的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逐步对其进行精神指导,使得大学生在思想素质提升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正确的指引,进而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学机制。

再次,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向着敬业化的方向发展。主要因为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就会面临就业问题,辅导员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敬业理念,使其在日后工作中尽职尽责,进而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1]。

最后,高校辅导员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后,可以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制定良好的指导方案,主要因为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较为独特,并且性格上存在显著差异,高校辅导员在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规避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高校辅导员还会培养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生活或是学习中遇到问题的时候,都会以积极心态面对问题,不会出现影响其实际发展的后果,进而优化大学生的发展体系,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2]。

由上述可知,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职责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而言产生直接影响,高校辅导员教师必须要重视自身思想政治教育职责,确保能够利用科学的教育方式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3]。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职责分析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辅导员职责分析是辅导员正视自身工作的依托,只有全面认识自身职责,才能切实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效率,进而增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职责包括以下几点:

(一)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观念

当前,多数大学生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心理问题较为明显,主要因为大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观念,不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其发展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职责中必须要包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一方面,高校辅导员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辅导员必须要对大学生讲解不正当感情交流平台的危害,并且为学生阐述一些积极的恋爱故事,使得学生在教师熏染之下,形成良好的恋爱观念,避免受到现代化网络环境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辅导员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确保大学生能够正视自身能力,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明确就业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效率,避免因为学生的错误观念影响其就业情况,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4]。

(一)辅导员工作职责的时效性

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很多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外,还兼顾着其他高校工作,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无法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思想政治方案,导致辅导员无法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职责,对其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基于此,高校辅导员必须要重视自身思想政治教育职责,确保能够全面分析自身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采取有效措施弥补不足,投入一定的精力与时间,确保能够根据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发展需求设置教学方案,进而提高自身工作职责的时效性,进而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5]。

(三)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造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的职责就是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造性,保证能够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局限性,将自身原来的管理角色改变为服务角色,在培养学生思想素养的基础上,与学生平等交流,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期间,还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提高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程度,并且及时解决大学生在生活以及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造性,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四)合理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高校辅导员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全面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确保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而履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职责。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工具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必须要结合学校的要求实施思想教育工作,使得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五)优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最为重要的工作职责就是优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体系,基于此,高校辅导员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大学生的专业素养,仅为提高大学生的发展效率。

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工作职责就是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其进行有效的教育,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必须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素养以及专业品质,使其在日后发展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工作体系,进而提高其发展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林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南风,2016(5):177-177.

[2]黎伯刚."四心"视域下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懈怠及其应对策略--以重庆市某所独立学院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183.

[3]张程."80后"辅导员对"90后"新生开展入学教育新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4):82-84.

辅导员工作职责范文2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075-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学生工作已成为高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站在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必须思考的问题,这其中必然对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工作能力以及知识储备提出更高的要求。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意见》,本文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基础上,提出可行性对策,以此不断加强和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学生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一、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生活上的指导者,是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是高校学生工作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依靠力量。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身份定位模糊,工作职责不清。高校辅导员自设立以来,就存在身份定位模糊的问题。从全国高校的范围来看,有些高校将辅导员定位为教师系列,有些高校将辅导员定位为管理者系列,还有些高校两者兼而有之,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身份定位模糊的问题严重困扰着辅导员个人,阻碍其未来的发展。

此外,辅导员工作上到学生的思想,下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只要与学生有关的工作各部门人员首先想到的就是辅导员,无论是教学、安保还是后勤,绝大部分工作都可以安排给辅导员,这就使得辅导员工作量成倍增长,工作压力大。工作职责不清严重影响辅导员日常的工作效率,降低个人工作积极性。

(二)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学生工作是高校工作的核心,除教学工作外,涉及到学生的有关工作,如评奖评优工作、困难资助工作、征兵入伍工作、党团建设工作、学生组织建设工作等都与辅导员息息相关。只要与学生有关,不管属不属于辅导员职责范围之内的工作,必然离不开辅导员。因此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加之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独生子女居多,在父母的庇护下,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生活上都极不成熟,做事易冲动,不考虑后果。一旦出现问题,第一责任人就是辅导员,这就大大增加了辅导员工作的责任,从而要求辅导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确保校园的安全与稳定。

(三)学习研究时间有限、提升空间受限。辅导员平日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生工作当中,特别是从事“双肩挑”的辅导员,更要一头兼顾学生工作,一头兼顾行政工作,用于提升自己能力水平的学习研究时间少之又少。即使有部分时间研究理论,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培训和指导,效果并非十分理想。时间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使得辅导员个人的提升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严重影响个人积极性。

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

通过上述分析看以看到,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诸多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势必会影响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的顺利开展。因此,多措并举,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已刻不容缓。

(一)明确辅导员职业定位,理清工作职责。在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明确了辅导员职业定位,即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同时,高校管理者要切实采取措施,推动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道路迈进。此外,要理清工作职责,对于不属于辅导员职责范围的工作不能强加给辅导员,及时改变所有工作都推给辅导员的现状。

(二)完善高校辅导员选拔机制,合理分配工作量。要科学合理选拨人才,着重选聘从事思想政治等相关专业且具有辅导员工作经验的人才。严格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标准和要求,将优秀人才补充到辅导员队伍中。同时要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分工,严格按照1:200的比例配置辅导员,推动学生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逐渐减少辅导员工作量。

(三)加强辅导员理论和业务学习,优化激励机制。高校管理者要通过多种形式,如集中学习、培训、素质拓展实践等方式,为辅导员个人发展创造有利空间。鼓励辅导员积极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深入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此外,要不断改进和优化现有激励机制,对于理论研究深入、工作业绩突出的辅导员,学校要给予奖励并广泛宣传,提高个人积极性。

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只有通过多种方式,经过系统的培养和培训,才能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从而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振华.完善体制机制着力建设优质高效的辅导员队伍[J].中国高等教育,2012,(10).

[2]高德毅.关于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内涵发展的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12,(09).

[3]杨延红,左红梅.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四个重心[J].江苏高教,2012,(01).

辅导员工作职责范文3

关键词:辅导员 队伍建设 存在的问题 对策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师和知心朋友。他们工作在大学生教育的第一线,与学生朝夕相处,他们的政治素质、认知能力、管理水平、服务意识、职业道德等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高校要提高管理规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出特色,真正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离不开一支优秀的辅导员队伍。目前,整个辅导员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很难优质完成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因此,分析目前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建设一支优秀辅导员队伍的对策已显得非常重要。

一、 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对辅导员能力的要求

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规定,主要职责就是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坚定信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优良的个性心理,提高精神境界;随时了解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维护校园安全和稳定;利用好相关资助政策积极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指导好党支部和班委建设工作,利用骨干的力量组织开展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的工作已从原来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到了日常的事务性管理工作、服务性的指导工作和心理疏导工作等,工作内容更丰富,任务更艰巨,对辅导员的能力要求也更高。

作为新时期的高校辅导员,要能胜任当前的辅导员工作,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能力。一个优秀的辅导员应该具备正确的思想意识和科学的思想方法;较强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具备解读、疏导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具有相应的认知能力和工作能力(如过硬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及分析思维、沟通表达、统筹协调、时间管理、收集和处理信息、集体建设、宣传动员、危机处理、就业指导、理论研究等能力)。要提高辅导员的整体素质,必须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二、 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辅导员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大,辅导员的社会地位低,收入与付出不平衡,工作压力大,晋升困难,很多辅导员都不同程度的有职业倦怠。整个辅导员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很多问题。

一是辅导员队伍的管理机制存在问题,缺乏科学、系统的队伍规划。首先是辅导员队伍的结构不容乐观:入口不严,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知识结构单一,大多没经过专业的、系统的训练,缺乏相关的学生管理工作的理论、技能和经验;知识储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对解答学生的疑惑不能站在理论的高度进行深入分析;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整体偏年轻,经验不足,流动性大。其次缺乏相应的辅导员培训机构,有培训也是专业性和针对性不强,意义不大;再有就是考核评估机制不健全,重结果,轻过程,不透明,不能真正把对辅导员的工作评估与评聘、评奖挂钩,有种吃大锅饭的感觉,使得付出与收获失衡,严重打击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另外,晋升空间太窄,职称困难,感觉到在辅导员岗位上前途渺茫,满足不了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是整个辅导员队伍在高校处于一种劣势地位。社会认可度不高,约有80%的辅导员认为“不受人尊敬,工作在最底层,谁都可以使唤”[1],在工作对象面前的信任度不高;工作职责范围不明确,工作时间长,压力大。近年来,学生事务性工作不仅没有因改革而减少,反而不断增加,辅导员的工作面越来越广,工作量越来越大[2]。常感身心疲惫,甚至产生职业倦怠;待遇低、职称难评。

三是辅导员队伍自身的素质不高。一些辅导员政治素养不高,理论性不强,进入辅导员队伍的动机不纯,从思想上很难起到表率作用。辅导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背景与所从事的工作差距大,辅导员应具有较全面的综合知识结构,宽基础的理论知识是辅导员知识的根基[3]。

三、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要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优秀的辅导员队伍,就必须加大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找出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是建立严格的辅导员准入制度,制定相应的辅导员职业标准,使辅导员职业专业化。通过严格的人才选聘制度,保证了辅导员的入口质量;通过辅导员职业的专业化,使只有拥有相关的知识和专业背景的人员才有资格入选,让人明白辅导员不是人人都能担任的,从而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声望。

二是为辅导员的自我成长提供机会。成立专门的辅导员培训学校和开设相应的辅导员专业课程,让年轻的辅导员能够通过培训而迅速成长起来;还可选派优秀的辅导员到高一级学校进行深造;让辅导员承担相应的科研任务,为辅导员向专家型方向发展提供条件;设立独立的辅导员职务晋升机制,拓宽辅导员的晋升空间。通过这些措施,让他们对自己未来的发展看到希望,激发其工作热情和工作的成就感,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稳定辅导员队伍。

三是明确其工作职责和角色定位,严格考评,增加激励措施。对每位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规定,对他们的角色进行明确定位,保证辅导员有更多的精力来教育和引导学生,有时间来继续学习和提升业务。加大考评力度,对辅导员的绩效考核做到公平、公正、透明,针对辅导员工作的特点,不但要考评结果,更要考评过程,把考核结果与辅导员的工资待遇和评聘、晋级挂钩,实现优劳多得,打破平均。

总之,通过完善相应的辅导员管理机制,采取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为辅导员提供发展的条件和机会,让更多优秀的辅导员脱颖而出,确保整个辅导员队伍的稳定、优质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文静.上海市民办高校青年辅导员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文教材料(上旬刊).2009

辅导员工作职责范文4

关键词: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3-0006-01

1.当前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办学机制和运行机制的特殊性,加上独立学院办学时间较短,其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既与母体院校有相似之处,又因自身体制带有差异:

1.1 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独立学院成立时间不长,由于体制原因,招聘的辅导员队伍基本上是应往届大学本科生或选聘本校优秀毕业生,研究生较少,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学历层次参差不齐,整体呈现学历低、职称低、工作经验匮乏现象。另外,部分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人数偏少,在人员配备上没有严格按照1:200的比例来配备辅导员,很难保证辅导员与学生有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再加上辅导员流动性大,很多大学生四年大学要更换好几个辅导员,独立学院中熟悉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少之又少。再加上独立学院特殊的体制,新辅导员上岗后学习进修的机会非常少,整体素质提升很困难。

1.2 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明,工作职责过重。辅导员队伍本应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大学生人生导师的职责,但是当前多数独立学院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并不明晰。辅导员更多忙于琐碎的日常事务性工作,扮演着"万金油"、"勤杂工"、"保姆"的角色,身兼多职,职责宽泛无边界,临时性和突发性工作内容繁多,只要是与学生有关的就必然是辅导员的工作。这样就使得辅导员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业意识淡薄,不能积极主动地履行工作职责。

1.3 缺乏合理考评体系,辅导员职业倦怠心理形成。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情感丰富的大学生,工作难度大,内容庞杂,但工作效果很难显现出来,这样就使得考评内容难以量化。往往就会出现考评主体单一,凭主观印象给分,忽略了工作业绩、工作态度等,致使考评流于形式,出现"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局面,造成辅导员对工作缺乏热情与动力,形成职业倦怠心理。

1.4 待遇偏低,流动过快,辅导员队伍不稳定。"工作辛苦,生活清苦。"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独立学院仍然认为辅导员工作具有非职业性和非专业性的特点,在待遇上,辅导员经济收入明显低于专职教师,难以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使得辅导员心灵容易受到伤害,职业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很多辅导员只是把工作作为暂时的过渡性职业,队伍更换频繁,人员流动大,人才流失严重,队伍发展缺乏可持续性。

2.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

2.1 经费投入有限。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型办学实体,国家没有任何投资,收支几乎全靠学费,办学资源特别是经费的严重短缺是制约独立学院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当前独立学院处于办学初级阶段,经费支出大多数投到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日常公办开支上,为了节约成本,对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经费投入少之又少,能省则省。这样就使得辅导员待遇无法改善,更谈不上整体辅导员队伍素质的提升。

2.2 管理和制度上的原因。独立学院自身的性质决定了独立学院的辅导员缺乏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和母体院校相比,独立学院的辅导员在人事制度、管理使用、培养考核、职称评定方面都有差异。尤其是在职称评定等事关辅导员切身利益和个人发展的重大问题上,许多独立学院目前尚无明确的制度规定。另外现有的职称评定条件和政策都向一线教学人员倾斜,辅导员要在做好繁琐的学生工作同时完成同等的教学科研工作量是很困难的,这本身就增加了辅导员在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的难度。

3.加强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3.1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完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确保辅导员队伍的质量。坚持专兼职辅导员相结合建设高校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学生德育工作几十年的实践经验。学习和借鉴这一成功经验无疑是独立学院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条捷径。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加强对辅导员进行相关专业的技能培训,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心理健康咨询等等,同时在教师队伍中选拔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另外,可返聘在其他高校有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离退休干部从事辅导员工作,以老带新,帮助新辅导员尽快成长。采取多种有力措施,优化配置辅导员资源,提升辅导员整体素质结构。

3.2 明确职责,提升辅导员专业化程度。独立学院要想真正发挥辅导员的教育管理职能,必须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尽可能创造条件,将辅导员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以确保每一位辅导员都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

3.3 建立健全辅导员培训机制。要加强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培养,增加辅导员专业化培训,要充分利用母体院校的师资优势,创造条件组织辅导员到母体院校向优秀辅导员老师学习,同时,也可经常性地邀请母体院校或兄弟院校优秀辅导员到校培训、讲座。以人为本,提高待遇,稳定辅导员队伍。

独立学院应充分利用体制和机制的灵活性,建立岗位责任制,实行奖惩分明的激励制度,将辅导员的薪酬与工作业绩挂钩。同时,创造良好的发展预期和晋升机制,在职称评定上,要区别对待一线教学科研人员与辅导员,适当降低辅导员教学与科研要求。同时,对于那些政治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辅导员提供有限晋升和进修的机会,消除职业倦怠,变压力为动力,增强归属感和使命感。这样,才能建设一支专兼结合、面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辅导员队伍。

参考文献:

辅导员工作职责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

1.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1辅导员比例配置不足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学校连年扩招,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而辅导员队伍却没有得到壮大。按照教育育部1:200的辅导员与学生人数配备标准,许多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配备不足。还有个别高职院校仍在采用班主任制度,没有专职辅导员。

1.2辅导员专业化程度不高

辅导员工作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不仅是德育教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而且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1]。这就要求他们对思想教育观念有深刻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同时还应具备相应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但目前高职院校绝大多数辅导员是本科各专业毕业生,多数来自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缺乏科学管理理论、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以及实际管理经验。在日常工作中,主要依靠自身经验及一些浅显理论,缺少系统的专业培训,专业水平亟待提高。

1.3辅导员职责不清、定位不明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2]。”而大多数辅导员职责尚不明晰,角色定位模糊。辅导员既是任课教师,又是学生管理者,同时还要承担行政工作。一些学校形成了“只要是学生的事,都与辅导员有关”的观念,工作纷繁复杂,辅导员要应付不同部门的工作,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活动开展、各项评比等。过多的事务性工作,让辅导员难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辅导员自身来讲,往往工作成效不显著,欠缺自我满足感,缺乏职业认同感,也忽略自身理论的提升。

1.4辅导员队伍不稳定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有一支稳定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大都不稳定。由于大多数学校对辅导员的重视程度不够,致使辅导员队伍的发展方向不明确,缺乏长远的规划,职业前景不明晰。另外工作内容琐碎,难出成绩,辅导员的自我认同度低。加之目前没有专门的辅导员职称体系,辅导员在评定职称、科研成果、深造进修等方面面临很大的压力,导致在辅导员队伍把辅导员岗位当作“跳板”用以过渡的较多,有意愿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较少。这种情绪严重影响了辅导员队伍建设,更不利于思政工作的长远发展和稳步提高。

1.5辅导员管理机制不完善

完善的管理机制是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保证。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还未建立辅导员管理机制,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同时也缺乏科学、严格的业绩考评机制和完善的激励机制,难以实现绩效考核,导致辅导员在定位、评价、考核等方面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一定程度上还会出现“干与不干都一样、干多干少都一样、干好干坏都一样”的现象[3]。此外,在现有的模式下,辅导员往往与多个部门有工作联系,如:学工部、团委、教务处、招生处、就业处、财务处、后勤部等,工作中时常发生时间冲突、内容重叠等情况,增加了辅导员的压力,降低了工作效率。

2.新时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对策

2.1配备足够的辅导员

配备足够的辅导员,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高职院校应按照《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精神,建立人数充足的辅导员队伍。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专兼职相结合的聘用模式,在聘任专职辅导员的基础上,选聘一批责任心重、业务能力强的任课教师及行政人员担任兼职辅导员,以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

2.2科学定位,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高职院校应该对辅导员进行科学明确的定位,提高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辅导员的科学定位应是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4]。其工作职责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常管理及服务工作等,而不是纯粹的事务性工作。因此必须把辅导员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明确辅导员与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避免权责不清,受多方管理而导致的效率不高,定位不明而造成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状况,更好地发挥其思政育人的职能,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成效,促进辅导员队伍的良性发展。

2.3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程度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是学生工作稳步提升的关键。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以提高:①设立辅导员专业学科,培养一批既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能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职业规划、心理咨询等服务的专业人才;②加强对在岗辅导员的培训和专业强化,提高辅导员的专业认同感;③支持辅导员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使其能够按照辅导员专业方向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④鼓励辅导员积极参与“两课”教学,与时俱进,提升自身政治修养。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不但能够保持队伍的稳定,还能促进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增强队伍战斗力,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力军。

2.4实现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发展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是促进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重要保证,是提高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关键。为实现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一是制定、下发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文件,统领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增强从事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归属感。二是定期评选优秀辅导员、选拔辅导员名师和年度人物,对从事三十年辅导员工作的同志进行表彰奖励,增强从事辅导员工作的荣誉感和自豪感[5]。三是提供政策保障。鼓励辅导员参评教师职称,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专业职称评聘办法,充分考虑到辅导员队伍工作实践性、事务性工作多和任务繁重等工作特点和实际,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职称申报体系和评聘办法,将辅导员队伍的职称评聘单独作为一个系列,纳入学校职称的评聘制度[6]。以政策为导向,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四是组织开展讲座学习,加强交流,提高辅导员的业务水平。五是提供专项经费,用于辅导员团体培训、外出学习、观摩等,保障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六是每月发放辅导员专项补贴,为辅导员日常工作提供支持保障。从而提高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和满意度,把辅导员工作当成个人事业去发展,纳入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实现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发展。

2.5完善辅导员队伍的制度化管理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直接影响到整个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同时也影响到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高职院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及时调整、规范各项管理制度,以保障辅导员队伍的良性发展,做到有章可循,管理规范。(1)建立选聘机制:选拔优秀毕业生充实辅导员队伍,严格聘用晋升标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 “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2)规范考评机制:制定符合工作实际、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考核标准,把考核结果作为辅导员的薪酬、福利、评优、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3)完善保障机制:完善辅导员的相关待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适当提高辅导员薪金比例,设立专项津贴等;(4)加强培训机制:积极创造条件,组织辅导员参加社会实践、观摩交流等,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保证辅导员队伍的制度化建设,充分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队伍的长期稳定。

【参考文献】

[1]刘筱彤.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200.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N].中国青年报,2006,08,01.

[3]苏钊,焦娇.浅谈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文化教育,2011(4):116.

[4]李岚.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障碍及对策思考[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7(4):96.

辅导员工作职责范文6

关键词:辅导员;队伍建设;高等学校;大学生

1.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

(1)缺乏职业认可,队伍不稳定。现阶段,不少辅导员认为自己是孩子王,是学生的高级保姆,整天跟学生打交道,没有发展机会,因此对辅导员工作的未来前景充满迷茫,缺乏对辅导员职业的认可。加之辅导员工作繁琐,工资待遇较低,造成自愿担任辅导员的人员不多;有的人从事辅导员工作, 完全是退而求其次的结果;部分辅导员把辅导员岗位当做阶段性、临时性、过渡性的工作,当做一个跳板,在辅导员岗位上干上1~2年后便纷纷离岗,造成辅导员队伍出现流动性大、不稳定的情况。

(2)队伍结构不合理,工作能力有所欠缺。相关调查显示,辅导员队伍基本由中青年教师构成,队伍趋于高度年轻化,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专业梯队。大部分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参加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不足,人生阅历浅,在大学生生活、学习、人际交网、职业规划和心理疏导等各方面指导经验不足,基本处于 “做中学”状态。另外,从专业结构看,思想政治教育或管理专业方面的人才不多,只有少部分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工作缺乏理论指导。

(3)工作职责不明确,存在兼职现象。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但是大学生管理事务相当繁杂,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是管思想还是管行为,还是对大学生的各项事务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这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另外,大部分学校辅导员存在兼职现象。大多数辅导员都是留校的本科生或部分研究生,他们中绝大部分人都不是专门从事思想德育或管理专业,不仅担任辅导员工作,并且要承担一部分授课任务,面临管理和教学的双重压力。

2.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1)加强宣传和教育,完善辅导员队伍长效机制建设。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使全社会对辅导员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明确辅导员是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要让每一位辅导员认识到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很崇高、神圣的工作,是了不起的事业,以强化自身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同感,从而吸引优秀人才全心全意投入到辅导员工作中来。

(2)优化队伍配置,改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在辅导员的配置上,应强调合理的队伍结构。首先是年龄结构要合理。在招聘辅导员时,充分考虑辅导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努力改善各年龄层次的占比,使得辅导员队伍建设得到长期可持续发展。其次,专业结构要合理,虽然不能要求所有的辅导员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但是每个学院、系部都应该配置一定数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辅导员,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最后,注重辅导员队伍的培训,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养。要采取多种形式对不同层次的辅导员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培训,把辅导员在岗培训工作纳入学校干部培训体系中,同时引导辅导员通过自学和网络学习培训等形式,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3)明确工作职责,努力打造专职辅导员队伍。高校应该用制度明确辅导员的具体工作职责,准确把握辅导员工作定位。把握辅导员的工作重点是在一线围绕学生安全稳定和成长成才,开展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避免在工作中随意扩大辅导员的工作范围,确保辅导员的工作效果。

辅导员队伍是目前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主力军,在高校人才培养和稳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在转型的过程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碰撞,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这可能导致大学生在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方面出现迷茫和模糊现象。因此,要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学生政治思想工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