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关桥的诗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关桥的诗句范文1
一、推敲“炼字”之传神
一首诗词当中,常常有一个或几个耐人寻味的关键词,这些往往就是“诗眼”和“词眼”,它既与语言有关,又与内容有关,有“一字递情,千古传诵”的美赞。对这些字词的理解,往往会影响到对整首诗的理解和感悟,所以命题者通常喜欢考查对关键词的理解,简称“炼字”题。常考的“炼字”对象有: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叠词、拟声词等等。此类字词,各有传神之处。
如动词,多常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能使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赋予画面动态感,使意境特点更加鲜明。比如2012年湖北卷:“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形容词的妙处在于能够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如2012年安徽卷:“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其中“软”的妙处为: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又如2012年四川卷:“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参考答案:“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形容词当中的颜色词也是考查的重点,常常能表现诗人的心情,增强画面感,渲染气氛。例: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叠词的妙处为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拟声词妙处为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例: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李煜《浪淘沙》)数词的精妙之处准确传神,突出强调内容。例:“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炼字”题一般的答题模式:1.找出该字。(已经给出就直接分析)2.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如果字表意义浅显,可以省略此步骤)3.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情状。4.点出该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达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例:王维《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问: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参考答案:① “诗眼”分别是“咽”、“冷”。②山中的岩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③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二、品读“炼句”之精妙
诗歌的语句具有跳跃性、含蓄性的特点,所以要欣赏诗,首先必须要了解“诗家语”的特点,发挥联想和想象,读懂难以理解的诗句。省略句和倒装句就是难句中的常见典型。
1.省略句
诗句中的省略,可以留给读者大量可供联想、想象的空白。古人喜用实词表达意象,并省略虚词在彼此间的连缀。如“洛城一别四千里”(杜甫《恨别》)省略了介词 “自、在、之外”,可翻译为“自洛阳一别我已在四千里之外”。“浮云游子意” (李白《送友人》)省略了比喻关联词“如”,可翻译成“游子如浮云”。有时动词也会省略,如“风”“雨”“日”“月”后面常常省略“吹”“下”“晒”“落”,翻译时译成什么动词则要视上下诗句内容而定。表示人与景、人与物的关系或行为的动词也往往省略,如“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足迹”与 “板桥、霜”之间就省略了动词“踏”和“印”。省略还有互文省略,即在上下文中两个事物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一是词的省略,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上句省略了“皎皎”,下句省略了“迢迢”。二是句子的省略,如“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上句省略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去了“开我西阁门”。在意象并置的诗句中省略往往最多,如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全联大多由名词构成,省去了表方位、处所、关系的虚词和人物活动的动词,做到没有一个“闲”字。
2.倒装句
有不少的诗句为讲究押韵和平仄,使语言精妙、耐人寻味,其词语排列常颠倒了现代汉语的顺序。在理解的时候,重新调整一下语序,句意的理解会轻松很多。常见的倒装句有:主语后置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崔颢《黄鹤楼》)意为“晴川汉阳树历历,鹦鹉洲芳草凄凄。” 宾语前置如“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应为“清辉寒玉臂”。主宾换位如“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叶梦得《水调歌头》)应为“黄花报霜信” 。定语后置 如“一夜飞渡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应为“一月夜飞渡镜湖” 。状语后置如“双燕归来细雨中”(欧阳修 《采桑子》)应为“双燕细雨中归来”。因果倒装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是因为平野辽阔,所以才感受到星星显得格外低垂;是因为大江奔流,才觉得月亮也随江流在涌动,所以应该是“平野阔星垂,大江流月涌”。
只有读懂诗句,方能品读出“炼句”的精妙之处。“炼句”主要考查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描写精彩的语句以及上述的特殊句式。
“炼句”题常见的答题模式: 1、描述诗句描绘的意境2、抓住最突出的一点(或诗眼或写法)简析。3、分析该句的效果作用、表达的情感主旨。
例:2012江苏卷温庭筠《梦江南》“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问: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参考答案:碧云在空中飘忽不定,最终消沉在天边,结句利用象征的手法,用“碧云斜”象征人的心情消沉;用碧云的飘忽不定象征人的心神不宁。以景结词,委婉含蓄,蕴味悠长,而又情景交融。
三、赏析风格之神韵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每个诗人在写诗过程中形成了自己韵味独特的语言风格,有的朴实无华,有的华美绚丽,命题者通过考查考生对诗歌语言特色的把握,也同时考查了考生对作家语言风格的了解。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析整首诗表现出来的整体语言风格。而一首诗的语言风格往往和诗人的总体语言风格相一致,因此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诗人的语言风格,如陶渊明的诗清新自然,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王昌龄的诗雄健高昂,李商隐的诗朦胧隐晦,温庭筠的诗绮丽香艳,李清照的词缠绵婉约,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李白的诗豪迈飘逸,杜牧的诗清健俊爽,王维的诗诗画一体,高适的诗悲壮苍凉,陆游的诗悲壮沉郁等等。同时还要牢记不同类型的诗的常见风格。如宫廷诗:缠绵婉转,山水诗:清新优美,田园诗:恬淡温馨,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怀古诗:幽深绵长,送别诗:意蕴深远。当然诗歌的语言风格也远不是这些词语所能全部概括的,平时要多积累。
解答这类题目一般要考虑以下三个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有关桥的诗句范文2
一、有“诗意”的课竭力渲染之
如学《荷塘月色》,用情意缱绻的诵读,用激情饱满的引领,用默默无声的感悟,用旁征博引的诗词佳句。渲染和分享荷塘与月光之美。如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等诗句,让学生领会以朦胧写朦胧的手法:用“踏花归去马蹄香”的趣话和“变调忽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的诗句,点化学生对通妙处的向往;用“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扭英雄泪”来映衬、烘托为何朱自清“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
二、“诗意”微漠或“诗意”毫无的课,应设法挖掘之
如教学《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课,一般情况是比较枯燥的,没有什么诗意的。但亦可借题发挥,讲出些诗的意趣的。如除了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思想情感,掌握讲演稿的特点之外,可适时穿插一些东西。如围绕“读书的目的”的话题,(课文中针对当时读书为“升官发财”的腐败思想,提出“在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的上大学宗旨。)说出一些诗句妙联,有说出“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的,有说出“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的,有说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还可模仿老师的语文趣话作出“有木也是材,无木也是才,去掉材边木,加贝便是财。人生贵在志和才,低级庸俗光为财”等诗。这样,对文章内蕴起丰富深化的作用,同时增添了课堂的诗意诗趣。
三、小小点缀出“诗意”
如我在讲写文章“宜含蓄”时,讲了一个北宋宫廷翰林图画院招考画家的故事:有一年考题为“竹锁桥边卖酒家”。在众多面幅中,惟独有一幅没画出酒家,画面上清溪流淌,小桥横卧,岸边竹丛中,有一竹杆斜挑起一面酒旗,暗示了酒家。宋微宗看后满意地说:“此正合‘锁’字之意”。于是亲笔圈点列为第一。在讲有关“词牌”时,亮出一副词牌集联:“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这样的轻点漫缀会使课堂妙趣横生,诗意辉映。
四、“诗意”使语言增添魅力
语文教师讲话既要注意语言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又要使语言包含感情,具有表演品质,充满音乐之美,将学生引入所要求的意境中去――或如翠竹临风。或如海浪澎湃,或如溪清沙白,或如天风浩荡,或如闲云出岫,或如旭日熔霞,给人以审美愉悦。正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说的:“只有学会在十五种至二十种声调来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做出二十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就变成一个真正技巧的人了。”
五、呵护学生的“诗意”眼光
如一次两个女生上课迟到,我半开玩笑说能根据你俩的衣着,说出诗词一句,方可坐下,不然……,她俩互相看看,同声说:“红装素裹”,同学们会意地笑了。还有一次,进行说话训练,主题是“平常中发现美”,学生的发现,出人意料的有质量,真是千姿百态,其中有一个学生说的是“凳子”:“凳子,他总比桌子矮半截,但他却从不因自己矮小而自卑。他知道,在他弯腰的隐忍中,会有许多发明创造诞生”。
六、老师须蓄养自己的诗人气质
如一次早上上课,因头天下午开始下雪,景新人亦变,我情激兴浓,本来是不上有关“诗”的课的,但我的想法变了,便给同学们诵读自己“昨夜”写的三首咏雪短诗,其一是:“想你的清雅美丽,我张开双臂。没想到,你在我的掌心。化作几滴眼泪。我不再惆怅和失望――不是你无情无义,原来爱也要保持距离。”没想到读后赢来一阵掌声,同时看到他们欣喜的眼神。然后联系课文中的诗,与学生探究总结诗的特点与写法。当天下午,也不有少学生送来咏雪的诗叫我看,虽写得稚嫩天真,却也不乏诗意。通过这堂课。使我尝到“信手拈来得妙趣”的甜头。
有关桥的诗句范文3
绍兴十五年(1145),20岁的陆游与聪慧、温柔的表妹唐琬结婚,情投意合,鱼水相得,相处得幸福和谐。有的文字记载,是陆游的母亲见儿子沉溺在温柔乡中,担心因此荒疏学业而失去世代簪缨的功名,加上又厌见唐琬过分地活泼开朗,三年未生儿育女,便棒打鸳鸯,刀斫连理,要儿子休了唐琬。小两口苦苦哀求,亲朋们再三解劝,无奈陆母执拗不从,使这一对燕尔情侣终于分手。两年后,陆游在母亲的安排下与王氏成婚,唐琬也改嫁赵士程。青春中美好的姻缘不可多得,世间多少男女反复寻觅,一辈子也与美满婚姻无缘。陆游之母,为什么就这样的不明白呢?
陆游30岁那年,去绍兴城南的沈园散心,碰巧遇上了赵士程、唐琬夫妇,“唐以语赵,遣致酒肴”,饮酒归饮酒,表面上也许还强颜欢笑,而陆、唐之彼此伤心,却不言而喻。分手之后,陆游难以自抑,将一首字字血泪的词作《钗头凤》题于墙壁。佳作有翼,传扬迅疾。嗣后,唐琬听到此词,肝肠寸断,也和了一首《钗头凤》。“怕人寻问,咽泪装欢”,“讳道相思,自惊遥夜”,这种在灵魂里燃烧不已的爱的火焰,在女性身上分明更容易形成致命的暗伤(女性被不幸爱情伤及生命者,显然较男性为多)。沈园会面后不久,“病魂长恨秋千索”的唐琬即忧思成疾,缠绵不起,九年后撒手人寰(唐琬的和作《钗头凤》,足可证明唐琬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才女)。
唐琬辞世之时,陆游39岁。将近70岁那年,陆游已入老境,几近沈园,心中仍隐隐作痛,他写了一首诗,题为“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40年前,尝题小词一阕于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易主,刻小阕于石,读之怅然。”
诗中有这么四句: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生死异路,感伤不尽。
75岁时,陆游再至沈园,吟下这样的诗句: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81岁时,行将谢世的陆游还梦见过沈园,唐琬已经过世40多年了,他仍吟下了“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的诗句,凄凉至此,钟情曷极!
陆游题于沈园壁上的词里有“错!错!错!”三个字,这“错”字铸成了陆游刻骨铭心的恨,永久难消的悔,他悔恨自己懦弱地依从于封建道德,顺从了母亲之命,铸成了终身悔恨的爱情大错,写下了自己生命里的一大败笔。
男与女在天地间从形成的那一天起,就是通过爱情来互相塑造、互为补充的,致使人类的文明进程,也是由二者共同推进的。在艺术与文学上,这两首《钗头凤》长歌当哭,是男女执著感情在词坛上所留下的最动情的交叠着二重性的悲歌与绝唱。镌刻于沈园,直是压斜了中华东南所有的关于爱情的墓志铭。
有关桥的诗句范文4
本诗围绕主题,在“眠”字上做文章,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本次教学老师紧紧抓住“钟声”这一中介,引出了一系列与钟声有关的诗句,最后导出了本诗,引题可谓新颖。
接着光辉老师引导学生进入诗中,让学生感悟此时浪迹天涯的张继、无法入眠的张继最喜爱谁来陪伴。老师紧紧围绕“眠”让学生感悟张继的无奈,进而把握古诗的基调,最后通过学生的练习,感受到只有钟声是张继的唯一伴侣,光辉老师执教的这节课结尾具有一种超越作者的意旨和情意的张力,让学生在陶醉中回
味,在震撼中彻悟。总之把张继的愁表现的一览无余,使学生能够入情入境的朗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凤艳老师这堂课的主题是让学生“走进送别诗、感受送别诗”,因此,在教学中整节课紧紧围绕“送别”这一主题展开,创设送别的情境;在学诗时引导学生感悟送别时的情谊;朗读和写话都围绕送别,主题突出,结构完整。
为了在教学中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地去感
悟诗情,张凤艳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课前、课上阅读补充资料,为学生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作铺垫。
在这首古诗的教学中,张教师引导学生走进送别的场面,用有效的朗读让学生感悟作者的心声,通过对古诗的学习方法的复习指导,来加强古诗的自学和理解。整节课的教学,学生都处在积极主动的地位上。
这节课的另一个亮点是引导学生感悟、理解送别诗中“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通过品读、想象初步感知景物描写在情感表达中的作用。从而烘托出诗人的心情,接着一个小练笔,把学生从忧愁的境地拉了出来,也奠定了此时诗人对董大的勉励,从而使文章的诗风一扫以前的忧伤,变得乐观自信,这正是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情感,接着一个小游戏,通过对送别诗的对比阅读,让学生比较不同送别诗所表达的情感,深化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落实本节课的内容。张凤艳老师的讲课日趋成熟,给了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总而言之,古诗作为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被吟唱千古,相信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感受古诗的节奏韵律,将会激起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
有关桥的诗句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体会
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应当说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新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
一、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
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
(1)介绍作者背景。每一首古诗的作者都有他特定的生活背景和个人阅历,学生了解了这些以后,就能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诗去想象。
(2)联系现实生活。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拉近距离,搭起入境桥梁。
(3)运用直观形象。在古诗教学中往往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实景实物进行观赏,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音乐等辅助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就容易理解诗意。
(4)丰富情感想象。教学时指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节、场面。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再现能力、想象能力,又帮助学生弄懂了诗意,感受古诗意境之美。
二、古诗教学必须注重课题操作策略
(1)自主感悟,读准诗句。古诗语言精练、含蓄、优美,首先要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读准字音,了解字义,让学生大声朗读,“不求甚解”地读,读通,读好,读到朗朗上口,在读中自悟。
(2)自主理解,画诗意图。激发学生进入诗句所描述的景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诗句的描写,充分发挥想象,画诗意图。古诗把诗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熔铸造在短短的几十字中,以少胜多,以大见小,给古诗教学鉴赏者留下充分的再创造的余地。
(3)画演古诗,探究诗意。古诗意境深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扩展,想象的空间。诗意图形成了,学生对古诗的感悟又深了一层,在教学中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结合自己画出的诗意图,对照诗句说说或演演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4)讨论交流,体悟情理,品味语言美。进一步启示和激发学生深入地体验和审视感受,领悟诗句中蕴涵的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事理。讲中有导,导中有练,启发学生悟法用法,引导学生放宽思维,说自己想说的,不要盲从于书本。
(5)创设情境,感悟朗读,感受意境美、音乐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训练重点在朗读指导上,而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应引导学生感受情境,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自己的创见性去表现古诗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要求教师范读,学生领读,教师学生讲读,指名朗读和熟读成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受到美的教育。
(6)改写古诗,体验创新。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美感,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对古诗进行改写。
三、多元教学,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难点,因此这就要靠语文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古诗教学丰蕴起来。好的语文课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好的古诗教学同样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令学生回味无穷、余音绕梁。例如,教学中师生依靠诗意情境作画,教师的深情范读,相配的古典名画,师生诵读时配以古乐激情,欣赏现代作曲家演绎的古诗词等等,都能让学生体会到诗文中的诗情画意,激起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敬仰之情。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手段、媒体才能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古诗词讲究格律,字斟句酌,值得推敲,通过品评、诵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品质。如有表现诗人才情的“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那种一气呵成,畅快淋漓的美感,这和杜甫立志“语不惊人死不休”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分不开的。也有体现诗人字字推敲、锲而不舍的千古佳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教师引导学生赏析、品味的过程,也同时是向诗人学习习作的过程,这些隐性学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品评、鉴赏的能力,将使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受益匪浅。
四、拓展阅读,培养诗趣,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
有关桥的诗句范文6
一、比喻门
下面每句诗中都缺少一个比喻字,只有填对了,欢乐谷的大门才能敞开,让你进去游玩。
1.洞庭春尽水如( ) 柳宗元
2.清歌一曲月如( ) 高 适
3.子规声里雨如( ) 翁 卷
4.燕山雪花大如( ) 李 白
5.天街小雨润如( ) 韩 愈
6.自在飞花轻似( ) 秦 观
7.中原北望气如( ) 陆 游
8.二月春风似( ) 贺知章
9.明月如霜,好风如( ) 苏 轼
10.春来江水绿如( ) 白居易
二、名人亭
进了大门,我们来到“名人亭”,只见亭内贴着这样一则趣题:下面五组成语中各藏着一位诗人的名字,请你找出来写在括号内。
1.瓜田李下 颠倒黑白 ( )
2.朝秦暮楚 观言观色 ( )
3.光怪陆离 游手好闲 ( )
4.白璧无瑕 居高临下 移风易俗 ( )
5.称王称霸 安然无恙 石破天惊 ( )
三、鸟影廊
走出“名人亭”,我们又漫步在“鸟影廊”,只见走廊的左侧贴着许多描写“鸟”的诗句,别具风格。请你填一填。
1.月落( )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唐〕张继《枫桥夜泊》
2.千里( )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唐〕杜牧《江南春》
3.两个( )鸣翠柳,一行( )上青天。
〔唐〕杜甫《绝句》
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 )雪纷纷。
〔唐〕高适《别董大》
5.黄( )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唐〕崔颢《黄鹤楼》
6.关关( ),在河之洲。
《诗经・周南・关雎》
7.泥融飞( ),沙暖睡( )。
〔唐〕杜甫《绝句二首》
8.草枯( )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
四、“菜诗”食堂
走出“鸟影廊”,我们感觉肚子有点饿了,便走进“菜诗”食堂。不过,只有猜对了厨师做的这四道菜所表示的四句诗,才可以用餐噢!
有位厨师精通诗词,每做一道菜,都能对出一句优美的诗来。一位秀才故意出难题,给厨师两个鸡蛋,要他做几道菜,并且每道菜要表示一句古诗。厨师欣然接受,做了四道菜。第一道菜是两个纯蛋黄,几根青菜丝;第二道菜,把熟鸡蛋白切成小块,排成一字形,下面铺了一张青菜叶子;第三道菜是清炒蛋白一撮;第四道菜,一碗清汤,上面漂着两个蛋壳。秀才见了,深表佩服。
这四道菜所表示的四句诗是:
五、怪诗厅
在“菜诗”食堂用餐后,我们又来到“怪诗厅”休息,厅内张贴着许多怪诗句。其中有这样一题,请你观察这首诗的特别之处,然后根据这首怪诗,猜出一副对联来。
龙 湖湖湖湖湖
虎虎 海海海海
望 会
山山山 仙仙仙仙仙仙仙
一副对联:
六、叠字道
游玩了欢乐谷,我们准备回去,只见出口贴着一首叠字诗,别具风格。诗中的叠字空了出来,只有填对了答案,工作人员才能打开通道,让你回去哦。加油!
选择栏:
A.白白红红 B.来来往往 C.行行坐坐
D.世世生生 E.整整齐齐 F.飘飘拂拂
G.苍苍翠翠 H.渺渺茫茫
叠字诗:
墨泼天,雨如烟。
山遮寺,花满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