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古代爱情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古代爱情诗范文1
[关键词] 《画皮》 爱情 人性 美
《画皮》的故事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聊斋志异》的记载使其广为流传。故事大意是有一个姓王的书生非常好色,有天将披着美女人皮的厉鬼领回家,终被其所害。后厉鬼被道士击杀。在道士的指点和妻子的帮助下,王生又被救活。故事结尾,蒲松龄借异史氏的口气感叹,人往往被好色等欲望所迷惑,分不清对错忠奸。原著以王生贪图美色而被害的故事,来教导人们洁身自好,不要觊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否则就会招来灾祸。应该说,原著《画皮》具有一定的禅理性。而近日公映的电影《画皮》无论是情节还是寓意,都和原著大相径庭。
电影《画皮》中人物众多,故事情节也较复杂:披着美女人皮的狐妖小唯爱上将军王生,为了得到他不择手段地迫害其妻子佩容:狐妖的追求者蜥蜴妖小易为了讨狐妖欢心,每日挖人心献给它;佩容求助于游侠庞勇、夏冰等人,众人经过努力,斩除了蜥蜴妖,使狐妖悔悟。该片通过对错综复杂的爱情的演绎,力图引起人们对爱情、人性和真善美的深层次思考。
一、庞勇与佩容的爱情
影片对庞勇和佩容的爱情未作详细交待,但是根据庞勇的表现(一是孤身杀入匪阵,二是弃军流浪江湖三是仍对佩容一往情深)、王生的话(你还那么在乎佩容选择了我)和其他角色的反应,可以推测出以下故事:身为将军的庞勇,武功超群,作战勇敢,为属下所爱戴。但是有一天,和他两情相悦的心上人忽然告诉他,她选择了别人,而这个人就是自己最得力的部下王生。伤心欲绝的庞勇单枪匹马冲入敌阵,本欲寻死,但是他武艺太过高强,反而把敌人杀的落花流水。寻死不能的他心灰意冷,选择了浪迹江湖,本来不想再回来,但由于赛神仙和佩容的邀请,又回到本地捉妖。庞勇的回归和古龙名著《多情剑客无情剑》(又名《风云第一刀》)中李寻欢的塞外回归,应该是有本质区别的。李寻欢的回归是因为他心里仍放不下林诗音。十年后,他仍每天用小刀雕刻她的画像。而以庞勇宁折不弯的性格推断,如果不是为了保护佩容和黎民百姓,他应该一辈子都不会再回到这个伤心地。所以从对感情的态度来说,庞勇尊重佩容的选择,以她的幸福为幸福,为了不打扰佩容和王生,他不惜浪迹江湖穷困潦倒。当佩容有危险时,他义无反顾地回来保护她,对身为人妇的佩容始终不离不弃。当身中妖毒、面容狰狞可怖的佩容亲口告诉他“我才是妖”时,他只是淡淡地说一句“你别乱说”,无论如何也不肯相信佩容就是妖魔;当全城军民对佩容以死相胁时,他竟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与全城军民为敌,大声⒌馈八敢乱动我就杀谁!”此等豪情和胸怀,真乃大丈夫也!
庞勇对佩容的爱是痛苦的,明明近在粘撸却天涯般遥远:但他的爱是这么高尚、无私和伟大。他对爱情有着极强的信仰,因为他对佩容的话总是深信不疑。庞勇虽然最终也没有得到佩容的爱,但他无疑也是幸福的,因为他不仅得到了璞玉般纯洁的降魔者夏冰的爱,而且作为男二号的他,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几乎是完美的,远远比第一号王生要高大得多,甚至有观众说:“比王生强一千倍!”这应该是导演的真正目的所在,以高尚的人而演绎高尚的爱,以高尚的爱塑造高尚的人,使观众明白,真正的爱是一种奉献,是对爱人的祝福和奉献,而不是不择手段地占有。
而佩容对庞勇的感情是一个迷,外人无法知晓的迷。从佩容的勇敢坚定来看,在这个荒凉偏僻、妖匪横行的小镇,她应该见到过许多生离死别,她的父亲或许就是这个边镇原来的都尉。从庞勇总对佩容的话总是深信不疑来看,他们彼此是最熟悉的,他们应该相恋过很长时间,或者两个人本就是青梅竹马。小唯是妖的事实她不告诉自己丈夫王生,反而告诉庞勇。这不仅是因为王生当局者迷,而且可以断定,她非常了解庞勇,相信庞勇的果敢坚毅和值得信赖。以观众的眼光来看,庞勇确实要比王生优秀得多。武功高强,果敢坚毅,并且有着对爱情的信仰和专一,肯为爱牺牲一切。佩容曾对夏冰说,“他是个好男人”,但爱情是盲目的,佩容当时偏偏选择了王生。期间或许有许多复杂的故事,或许是被王生的忧郁和优雅吸引,或许庞勇曾因战争失踪几载等等,我们无法从影片中得到更多的信息。那么佩容对庞勇还有爱吗?或许曾经的爱已经风流云散:或许在心底仍忘记不了庞勇,但已无法回头。而表现出来的爱,却只能是一种无奈的亲情,一种妹妹对兄长的敬仰和依赖。
二、王生与佩容的爱情
表面上看,王生与佩容是一对让人羡慕的模范夫妻。当佩容被认作妖魔,即将被处死时,王生的一句“她是妖,我一定会杀了她;但作为丈夫,我怎么能放弃”让许多观众感动不已。影片塑造的佩容更是一个完美的女性,温柔贤淑、有德有行、有情有义。临死前含泪的一句“我永远爱你”足以说明她深爱着王生。并且,为了不使军民再受挖心之害,宁愿承认自己是妖而被处死。她的身上闪动着人性中最美的光辉。这样优秀的女子是纯真而伟大的,是无数男人梦寐以求的。佩容和王生的感情至死不渝,也是观众们希望看到的。但是王生在临死前对小唯说的一句“我爱你,可是我已经有佩容了”,一下子击碎了人们的良好祝愿。应该说,王生的心已经背叛了佩容,剩下的仅仅是道义和责任。心都背叛了,还空守着道义有何用?这个美丽的爱情童话的破灭是绝大部分观众所不愿意看到的。对爱情的背叛,尤其是丈夫对贤良妻子的背叛,是现实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认真分析一下王生背叛的原因,会发现小唯美丽的外表是极其重要的因素,是王生变心的必要条件。试想,如果小唯开始就以可怖的真身相对,王生还会爱上她吗?还会对佩容变心吗?答案不言而喻。在现实社会中,变心的丈夫们难道不也是因为第三者漂亮的外表,而弃贤良甚至是患难过的妻子吗?
有人说,背叛是缘于对美的追求。那什么才是真正的美?这应该也是影片想探讨的问题之一。在世人的眼中,小唯是美的,她有着漂亮的外表。但她只不过是披着一张漂亮的人皮而已。当人皮除掉,她的身体是那样的丑陋,如同她丑恶的灵魂。为了保持外在的美,不惜食人心;为了占有王生不择手段,不惜伤害善良的佩容等人。内心丑恶而外表漂亮,是真的美吗?外表漂亮的小唯和伟大的佩容究竟谁更美,一想即知。但是,偏偏是有着蛇蝎心肠的小唯,占据着王生的心,让他发出“我爱你,但是我已经有佩容了”的感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现实社会中不也一样吗?那些背叛家庭和妻子的丈夫们,不正是往往忽略第三者丑恶的灵魂,仅仅被她们漂亮的面孔所迷惑,忘记勤劳贤惠、真正美丽的妻子吗?舍美而逐丑,作为当 代社会流行色,是现实社会的悲哀。影片中军中将士们也是如此,大都因为小唯外表漂亮而喜欢她,甚至许诺可以为她做任何事:而当熟悉的佩容中了妖毒后,再熟悉她的温柔贤淑,也要四处惊散。电影的这个情节安排,既是对美丑标准的探讨,也是对世俗的挑战。世俗的标准往往是错误的,往往是对真理的颠覆和伤害。
“不管你是人是妖,我都爱你,永远爱你”。在佩容被处死前,王生深情的话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爱情的信仰。听到这句话,大部分观众最初的感觉是感动,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王生对佩容的信任哪里去了?“她是妖,我一定会杀了她”,由此推断,他相信佩容是妖。从庞勇离军浪迹江湖的时间来推算,王生和佩容结婚应有两年之久。两年相伴,尚不能使王生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人而非妖,王生对妻子的信任哪里去了?王生对爱情的信仰哪里去了?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个王生因猜忌而使爱情和家庭支离破碎?
三、王生与小唯的爱情
王生是善良的,同时性格是柔弱的,所以注定了悲剧的发生。王生对小唯产生爱情,不外乎四个原因:最初是因为怜爱。他从沙匪手中“救”出了小唯,在他看来,小唯是孤苦伶仃的,是需要人照顾的,因此把小唯留在了自己的家。这种怜爱来自人类潜意识中保护弱者的欲望,这种欲望本身是美好的,却被小唯所利用。其次是受到了小唯的欺骗。小唯不断在他面前做出展示自己“贤惠温柔、善解人意”一面,在王生心目的形象是那么的美好。第三是出于对美丽的追求和幻想。出于人类对美的追求,王生潜意识中希望小唯是美好的,也不希望童话就此破灭,所以善良的他根本不愿意相信小唯是妖。第四,肯定自我的需要。王生虽然也是一身武功,但他的性格不能不说是柔弱的。因为过去的经历,或许他一直生活在庞勇的阴影中,庞勇确实比他优秀。同样,在刚强独立的佩容面前,他仍无法找到作为男人的那种自信。而“柔弱”的小唯恰恰给他提供了一个肯定自我的平台,更能让他找回自信。慢慢的,在潜意识中他离佩容越来越远,离小唯越来越近。
小唯对王生的感情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占有阶段。从遇到王生开始,小唯便对他一见钟情,于是想得到王生的爱,并为此不择手段地陷害王生的妻子佩容,不惜毁掉王生现有的家庭和一切。在这个阶段,她对王生的感情只有占有欲。她对小易大声斥责,“你这个整天吃苍蝇的家伙,知道什么是爱吗?!”其实,她又何尝不是呢?正如佩容所言,“你(小唯)根本不懂什么叫”。第二阶段,善良而愧疚的王生在她面前自尽,想要换回佩容和其他人的生命。应该说,这对她是一个巨大的震撼,或者说是醍醐灌顶,让她忽然明白了什么是爱情。她也确实得到了王生的爱,但是王生已经死了。此时的她万念俱灰而又幡然悔悟,于是选择了舍弃千年修行复活了自己的爱人和其他人,而后悄然归隐。在此之前她做错的一切,不过只因她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还没有弄懂什么是爱。这样的结局对观众而言,是可以接受的;而这样的故事放在现实生活中,却未必有这么好的结局。当家庭陷入婚外情中,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多败俱伤。这个结局是影片对“什么是爱”的探讨的深化,也是基于人们的审美观所能做的唯一选择,也只有这样才能寄托导演和观众们的良好祝愿。
四、夏冰与庞勇的爱情
天真无邪的夏冰像璞玉一般完美无瑕。在捉妖的过程中,她和庞勇成了真正的患难之交。这个朴实的姑娘逐渐被庞勇的痴情、勇敢和无私所感动,庞勇也因夏冰的朴实无华而喜欢上了她,英雄的感情有个完美的归宿,“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与美人携手而归,这是让我们都希望看到的。
五、小易对小唯的爱情
古代爱情诗范文2
[关键词] 《东邪西毒》 借古讽今 都市 情感 孤独
引言
这部影片在18年前上映,不变的是《东邪西毒》,变的是看《东邪西毒》的人。而14年后的终极版变的是《东邪西毒》,不变的是看《东邪西毒》的人。14年的时间会改变很多,它可以把爱恨烧成灰烬,也可以把红颜摧成白头。年龄大一点的人说我看不懂《东邪西毒》,年轻点的人说我看不懂《东邪西毒》,只是那些在14年中从拥有到失去了的人才能熟悉旁白,能深切感受到其中的凄凉、寂寞与感动。我们在此想起的瞬间,会再次想起某段回忆,这也是我们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看它的原因吧。回味在这十年中自己亲身的经历和《东邪西毒》有哪种相似。影片可以重新出现在眼前,而流逝的事情呢?人呢?这也是我们内心对此片有种无法形容的共鸣的原因之一吧,体会有种无法挽回的惆怅。
这么一部被世人视为经典的作品,再一次重返银幕。不仅为了让我们重找回当年的感觉,也让一些80后、90后所谓没看懂的人去了解它的经典意义。
一、经典文本的“经典性”
之前看1994年版的《东邪西毒》,没怎么看懂。觉得这个文艺片有点过于文艺。说是金庸原著的武侠电影,但看完之后给我的第一印象这是一部爱情电影,一部讲述了这些武侠英雄失败的感情故事。这些武功超群的武林人物的感情原来也是这么脆弱与痛苦。在这里面,武侠只是包装而已,里面的所有人都被情所困。这部影片很考验观众,观众需要对金庸的小说有一定的了解,对武侠有一定的认知才能看懂。原版和终极版都标有“金庸原著”。看到“东邪”、“西毒”的名字大家都会直接想起金庸。但仔细想想,在影片中,东邪、西毒、盲侠、贫女、桃花、慕容燕、慕容嫣、西毒嫂子这些人物的性格,都与金庸小说中的角色没有太多共同之处。和1994年版本相比,《东邪西毒》终极版中的一些设计也有所改动,而片中人物的魅力却没有丝毫衰减。演员的表演很到位,把影片精髓演绎的淋漓尽致。
故事的叙事结构采用的是中国传统节气从惊蛰到夏至到白露到立春,从而把故事中的人物关系交代的清清楚楚,这是王家卫的一个叙事结构的创意,也是与第一部不同之处。在惊蛰时交代了黄药师、慕容燕、慕容嫣三者的关系,东邪为了体会被爱的感觉而无意中伤害了慕容嫣,导致慕容嫣人格分裂;夏至时,盲侠因为桃花爱上了自己的挚友黄药师而选择逃避去独自闯江湖,桃花直到最后才发现自己爱的是盲侠;一直信奉事在人为的洪七为了一个鸡蛋去冒险,在白露时遇到了村姑和欧阳锋,立春时讲述了欧阳锋忌妒洪七公的简单,而黄药师却忌妒欧阳锋有一位为他守候的爱人,也给出了欧阳锋、黄药师和西毒大嫂的爱恋关系。故事最后黄药师隐居桃花岛,绰号东邪;洪七接管丐帮号称北丐;慕容燕慕容嫣改头换面成为一代剑侠孤独求败;欧阳锋火烧了小店返回故乡,人称西毒。
台词的经典性也是两部电影的共同之处,如西毒:“任何人都可以变得狠毒,只要你尝试过什么叫嫉妒。我曾经听人说过,当你不能够再拥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
东邪:“不久前,我遇上一个人,送给我一坛酒,她说那叫‘醉生梦死’,喝了之后,可以叫你忘掉已做过的任何事。我很奇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酒。她说人最大的烦恼,就是记性太好,如果什么都可以忘掉,以后的每一天将会是一个新的开始,那你说这有多开心。”
盲侠:“你知道喝酒跟喝水的分别吗?酒,越喝越暖,水会越喝越寒。”
洪七:“我以前快是因为我直接,认为对就去做,从来不会想什么代价。”
“我不想跟你一样,因为我知道欧阳峰绝对不会为一个鸡蛋去冒险,这是我和你的分别。”
慕容燕/慕容嫣:“如果有一天我忍不住问你,你最喜欢的人是谁,请你一定要骗我,无论你心里有多么的不情愿,也请你一定要说,你最喜欢的人是我。”
孤女:“要是你嫌钱少,我会一直等下去,我想一定会有人肯帮我。”。
上面每个人物的台词都是对自己经历过人生的某一特定阶段的最精炼表达,也是成就经典的原因之一。终极版和1994版台词基本没有改变,对老版的回忆也主要停留在那份孤独悲凉的感觉和那些直入人心的对白、独白。
二、经典重写热的根源
王家卫的思维无疑是超前的,一方面是由于他所处的环境相对比大陆要超前一些,但更多的是他本人对事物发展的认知和直觉是超前的。第一次看1994版《东邪西毒》,印象是一组大牌明星,在沙漠中灰头土脸并有点脏脏的感觉,剧情没有怎么看懂,也许那个年龄还没有达到能理解爱情这个含义的能力。只觉得这是非传统意义上的金庸武侠小电影,不像其它武侠小说里的人物性格鲜明、事件清晰。其支离破碎的故事情节,它们之间仿佛没有联系,观众只有到最后才能明白影片中间的恩怨纠葛。这哪里是《射雕英雄传》里那些了不起的武林大侠,根本就是一部语意不详剧情含糊的电影。终极版是第二次欣赏《东邪西毒》,看到影片的第一感觉就是眼前一亮,内心也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与伤感,或许是因为再次看到熟悉的色调和字幕。但这次感觉不一样的是电影的画面和色调都变得更加明亮浓艳,许多旧版中无法显现的画面层次也在此得以显现。影像质量经过精心修复,毫无疑问有了明显提高。电影对白和画面都很后现代,也正是这依旧经典的对白让人在这独特的情境下感觉到一丝伤感与惆怅。现在看来王家卫只是借用金庸笔下大侠的名字表述了人们内心的寂寞和疏离。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终极版重新配乐,马友友的音乐配上没有华丽的大提琴给人的感觉耳目一新。用灵魂演奏出来的音乐更细腻、更和谐。看着花巨资修复的浓烈饱满如油画般的画面色彩,也许许多人心里念着的可能还是当初那般悲壮质朴的配乐以及那苍凉微微有些模糊的颗粒感和有些泛黄的色调。毕竟所谓经典给人的冲击力总是留在最初的感觉,那感觉也最难被忘掉。
叙事并不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更多的是讲述英雄的感情故事,痴男怨女的情爱纠缠。从叙事效果来说,这两个版本没有多大差别。那又重现银幕,刚上映就赢得3000万元的内地票房,又说明了什么?人们是怀念当年的经典还是仅对此片的本身经典所吸引?或许还是两者都有?这是一个并不明确的答案,但是笔者认为从以下分析来看或许能说得通:首先是王家卫内心的感触和对事物认识的超前性;其次当时的香港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所以他所处的环境和高节奏且事事快餐化的现在相似;加上对当时社会的真切体验和静心观察,让他意识到了高节奏的生活势必会让人的内心在各个方面均不能适应,这个时候或许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就会出现问题:不信任、自我保护、心理扭曲和孤独等都市疾病会出现;再加上导演本身对事物一种独特的认识,所以第一部作品的出现就引起了当时一部分人的共鸣,但是由于当时内陆尚处于较缓和的年代,爱情和一些相关的事情还比较保守,所以在那个时候未必会在内陆引起很大的共鸣,但时隔14年后就不同了。14年,五分之一个甲子时间间隔,让我们从一个节奏缓慢的生活方式进入到一个处处都是快餐式的节奏生活,也让我们这帮80后在感情方面有了足量的阅历。同样我们所处在触手可及的网络时代也给我们带来了影视欣赏的便利,这无疑印证了王家卫当年的超前意识的正确性,所以也就出现了刚上映就赢得3000万元的内地票房的局面。
三、由《东邪西毒》思考现代人的爱情观
看了《东邪西毒》的人都会不约而同的说出一句话:“台词太经典了!”这也是该影片吸引观众的原因之一。它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其每句每字都道出了观众的心声,使观众与之产生共鸣。从某种角度来看,该影片像是一部现代都市心理片,它探讨着都市人在现代生活中心态的变化。萧瑟的沙漠象征着冷漠的城市,而影片中的每个角色在最大程度上成为现代都市人的性格符号,也更像是诠释着都市中陷于感情中的每类人:西毒,知道每个人的内心想法却不能摆脱自己困扰的人;东邪,只因为想体验被人爱的感觉而成为了风流种子、负心汉的人;盲侠,在友情和爱情之间无法进行抉择最后选择了背井离乡选择逃避的人;洪七,简单直接认为对就去做,从来不会想什么代价的人;慕容燕/慕容嫣,遭受打击后变成性格分裂的人;桃花,到最后才发现自己是到底想要什么的人。孤女,一直坚信自己认为正确就会一直等下去的人。洪七却是最后的赢家。所以简单明了有时候却能达到最好的结果。但是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为生活忙碌着,而越来越多的人对于情感也已麻木。对感情的发泄也都已渐渐被埋藏到内心深处,因为不被理解,也没有人会耐心成为其忠实的听众。从而一个个都变成了西毒、东邪、慕容燕/慕容嫣等类似的人,却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还能像洪七那样。所以各类人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办法找到自己内心的归宿时,选择在影院安静地倾听演员诉说着自己内心一直想说却无从表达出的感受,仿佛找到了失散已久的知音。
影片中的每个人最终都被寂寞折磨如此无助,或者相互嫉妒。从另外一方面讲这也是他们自己选择的结果。他们把爱情复杂化,明明在乎,却只因为自己的猜测去判定对方的态度。他们不够相信对方,不够相信自己而选择逃避。“我觉得那几个字原来并不是很难说出口”、“可能是因为他够简单”、“我明白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最好的”,由此看来片中的每个人都沉浸在往事中无法自拔,都有一段放不下的过去,也再拿不出最初的感觉去尝试开始一段新的感情。他们认为自己错过了生命中最宝贵的感情,从此也便开始了自闭自恋,不与外人沟通的孤独。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正是都市人心理矛盾的起源,人们受了伤就在心里筑一道墙,把别人挡在外面,也把自己关在里面。从此便开始了现代都市孤独的恶性循环。
结语
“每个人都会坚持自己的信念,在别人看来是浪费时间,但在她却觉得很重要。”《东邪西毒》里面这样说。于是里面所有的角色都在自己的角色里,都按照自己的行为模式选择着,所有人都没有办法真正意义上和其他人产生交集,每个人都只演绎自己的内心,好像每个人都那么深爱另一个人,爱的都那么痛苦,但结果就只能是错过再错过。这也是王家卫所有的电影中一直以来强烈的孤独感的由来。
现实生活中我们何尝又不是这样。对影片产正共鸣的原因不就是每个人都坚持着自己认为正确的选择,而结果往往和预期背道而驰。自己认为的是非对错的标准的建立,是由过往的经验决定。而过往生活中的种种选择判断的标准又是从何而来?谁又知道是对是错?究竟什么是对错的标准?好像越长越变得模糊。所以,基于自我产生的不管是理性还是感性的判断,是人跟人之间产生矛盾的根源,而真正放下自我的执行才能让我们看清世界的本来面目。在生活中,还是要打开自己的内心,不要因为自己当初的一个错误的执着而后悔一生。其实,我们要相信爱情只要心甘情愿,总是能够变得简单。
烫的咖啡已经凉了,自己慢慢品尝着其中的滋味,心中反复着:爱情是一种奇妙的东西……
参考文献
[1]陆邵阳.中国当代电影史:1997年以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崔艳蓉.王家卫电影独白语言微析[J].现代语文,2008.1.
[3]高晓雯,苏静编著.东邪西毒宝典[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2.
[4]戴丹.似曾相识——经典电影音乐合辑[J].音乐爱好者,2004(01).
[5]《春光映画王家卫》,姜鑫,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古代爱情诗范文3
一、歌颂古人的爱国情怀,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中文系学生必学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在整个中文课程里面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学好中国古代文学,对于古代文学知识、文学方法和鉴赏技巧的掌握的都有很大帮助,甚至于学好古代文学对于汉语语言的掌握也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因此在高校的中文教学中,都十分重视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包含了许多爱国忠诚的情怀思想,从先秦的屈原、汉朝的苏武,到唐朝的杜甫,再到宋朝的陆游、岳飞、辛弃疾、文天祥,他们都留下了关于爱国情怀的不朽作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就可以以这些文学作品为依托,介绍他们写作的背景,并通过朗诵、图片展示等多媒体形式,让学生切身体会古人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崇敬感,从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榜样,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赞美祖国壮丽山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爱国情怀不仅仅体现在对于祖国的忠诚热爱,同时也体现在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因为古人将国土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地,对祖国山河的赞美更加升华了人们祖国的保卫情感和眷恋情感。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就有许多讴歌中国壮丽山河的优秀篇章,这些都充分体现文人对于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例如陶渊明笔下描绘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农家闲适生活引来无数人的向往,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中描述了美丽的田园风光,令人心旷神怡。再有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让人领会到庐山瀑布的磅礴大气,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浑厚雄壮的大漠景象,让人心之神往,白居易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描写江南早春欣欣向荣的景象,让人陶醉其中。还有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将西湖在雨前雨后的美景都尽收眼底,“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更是将山的千姿百态都描写出来,使人读之跃然脑海。无论是山河湖海,还是野花小草,更甚是鸟虫飞蛾,文人志士们都将之细心描绘,并赋予这些死物与不一样的生机和感情,使他们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的物,更是人内心的一种情感的共鸣。教师通过教授学生古汉语文学中对山河赞美的文学作品,扩大学生对祖国山河地理的了解,并引发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豪。
三、陶冶学生性情,培养高贵品质
爱国情感除了要对祖国忠诚,热爱祖国山河外,还要表现为关心国家正事,积极参与国家建设。中国古代文人大多在此教育下,心系国家和黎民百姓,采取积极入世态度,企图振兴图强,以达到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这种伟大的胸怀和坚强不屈的性格是值得我们歌颂的。例如范仲淹就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心系天下。杜甫同样深感百姓生活艰苦,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百姓发生,并立誓“穷则独善其生,达则兼济天下”。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也通过“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达了人民生活的深切同情。教师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教育中,将古代文人的治世热情和对人民同情的伟怀做深入剖析,让学生充分体会古人的政治理想,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在新形势下,由于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教师也要跟上时代步伐,积极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首先是采用单一的授课方式,可以借助多种教学工具,诸如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播放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加深学生的体会和理解。其次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相关的博物馆或者景点进行实地参观考察,让学生在具体的空间中体会古人的爱国情感。
五、结语
古代爱情诗范文4
关键词:汉乐府;爱情诗;爱情信仰
引言
两汉乐府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一个壮丽景观,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①的郊庙歌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和鼓吹曲辞中。《乐府诗选》②、《乐府诗名篇赏析》③收录的汉乐府诗共54首,内容涉及广泛,而以女子为代表的爱情诗共11首,占有较大比重。在这些爱情诗中 “描绘出了一系列美丽、善良、勤劳、勇敢,忠于爱情又富于斗争精神的光辉俊洁的女性形象。”④因而备受关注。纵观这些爱情诗,女主人公爱的热烈,恨得透彻,对待爱情坦率直白地表露自己的爱与恨,从不矫揉造作,表现出坚决、坚贞、坚定的爱情信仰。根据不同诗歌中体现的不同信仰,我们可以将11首汉乐府爱情诗进行如下分类:
对爱情的坦率与坚决
《上邪》
《有所思》
《白头吟》
对爱情的忠诚与坚贞
《陌上桑》
《羽林郎》
《焦仲卿妻》
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定
《塘上行》
《饮马长城窟行》
《怨歌行》
《伤歌行》
《艳歌何尝行》
一、对爱情的坦率与坚决
《上邪》、《有所思》、《白头吟》等作品中体现出的热烈透彻的爱恨令人记忆深刻。爱得热烈如《上邪》中写道:“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诗中举出了高山变成平地、江水枯竭、冬天响雷、夏天下雪、天地合并五种不会或根本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一方面表现出处于恋爱中的女子绝对化的心理,爱即是爱,无所谓是非对错,认定一个人便想着与其携手白头,永不分离;另一方面表现出女子的坚贞,无论天地万物怎么变换,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散,你的笑容,是我今生最大的眷恋。“从这首情歌中,我们感受到了封建社会中的女子对自由的无拘束的爱情的向往和期待,感受到了封建女子敢于表达真实自我、追求幸福未来的炽热之心。这首民歌语言朴实却道出了最纯真的爱情观――爱的彻底,爱的执着。”⑤而在爱情故事中,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深情,也有忘却初心,不得始终的背叛。面对爱情生活的种种,这些女性又会怎样表现呢?
这种情感变化导致的心理突变在《有所思》一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有所思》恨得透彻:这是一首描写女子在爱情中心理活动的诗歌,先写一个女子尽管所爱之人远在大海之南,但距离并不能阻隔内心牵挂,女子想送东西给男子表达爱意,但是送什么呢? “何用问遗君?双珠x瑁簪,用玉绍缭之。”那就送一枚光滑斑斓的玳瑁簪吧,可是玳瑁簪的光滑斑斓似乎还不足以表达女子的深情,于是又在簪子的两端用丝绳系上晶莹剔透的玉块。如此一枚珍贵的簪子,将女子对男子的爱表现的淋漓尽致。在甜蜜爱情中,女子处处为男子着想,尽己所能给他最温暖的爱,希望他过得更好。本是一段幸福甜蜜的恋情在此发生转折,突然的情变使女子愤然,当即把准备送给男子的玳瑁簪折碎烧毁,折碎烧毁还不足以平息女子心中的怒火,又把簪子烧成的灰随风扬弃,之后又陷入深深的矛盾痛苦之中:得知心爱之人有了“他心”,决心一刀两断却又难以割舍。因爱生恨,不是不爱,而是“爱之深恨之切”的真实体现。
纵观《上邪》和《有所思》:相爱时,无论什么也不能将你我分开,情变时,毫不掩饰的恨,坚决果断,但正因为是真爱,又有那么多彷徨与不舍。即使发生了一系列的情感变化,女子内心仍割舍不下真情发出感叹: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即使心上人变心,女子仍然相信真爱,始于心动,终于白首,这是一种多么令人羡慕的感情。但是在爱情里怎么可能不经历磨难?我们需要做的便是守护住内心最初的那份坚定,踏踏实实,勇敢的走下去。
二、对爱情的忠诚与坚贞
传统爱情故事中,女性多处于弱势,逆来顺受,而在汉乐府《陌上桑》、《焦仲卿妻》、《羽林郎》等爱情诗中,女主人公对待爱情忠贞不渝而又具有一定的斗争精神。当爱情与人格受到损害时捍卫爱情,表现出的忠诚与坚贞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赞赏。
汉乐府爱情诗中一位忠贞的女性――罗敷,是古代美好女性的典范。《陌上桑》中描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罗敷的美,让众人惊叹。无论是行者还是少年,无论是耕者还是锄者,都倾慕她的美丽。诗中对罗敷之美不遗余力的刻画描写即是写她美丽外表下与之相对应的心灵之美,又是与使君想利用职权强占罗敷肮脏行径的对比。使君一见到罗敷,便对其美貌起了卑劣的念头,命令吏人上前去询问罗敷,面对强权的使君,罗敷并没有屈从,其美貌之下的美好德行在这一刻闪射出耀眼的火花,她上前毫不犹豫的斥责使君的顽劣,同时也巧妙的嘲讽了使君想利用权贵逼迫自己的可笑行为,而后对自己丈夫大加夸赞,直陈权利富贵对自己而言是没有任何诱惑性的。罗敷在面对权贵时不卑不亢的表现足以证明对她而言,在爱情里,钱财权势并不是全部,唯有真心真情才难能可贵,充分体现了罗敷对爱的忠诚与坚贞。爱便是爱,如若不爱,任你有再高的权利,再多的财富,也犹如粪土不值一提。
与罗敷婉拒太守相比,《焦仲卿妻》中的刘兰芝对于爱情的忠贞更是可歌可泣。“全诗情节紧紧围绕‘ 妇行’,分别从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方面对女主人公的品行展开描写, 从而突出了刘兰芝完美的女德操守, 是一曲感天动地的女德赞歌。”⑥女主人公刘兰芝作为一个相对完美的女性却不能讨婆婆的欢心,命运十分可悲。但她在爱情遭遇家长反对时,没有苛责自己的丈夫,也没有顶撞自己的婆婆,选择返家,留出时间和空间给自己的丈夫去处理,她相信自己的丈夫,爱自己的丈夫,所以两人相互承诺永不变心:“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兰芝说出的这番话包含了对丈夫的深情和忠贞。可焦仲卿与刘兰芝真挚感情并没有感动双方的家人,焦母一心给儿子介绍其他女孩,而兰芝的哥哥也想将妹妹嫁给他人。故事发展到最后,摆在两个人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屈从于封建礼教,服从家长的安排;要么以死捍卫自己的爱情。当面临这一抉择时,两个人选择了死亡,这一选择捍卫了人间的至情至爱,他们的爱是一场悲剧,但却是一场伟大的悲剧。
同样《羽林郎》中胡姬的形象也是如此忠贞。面对豪奴强势的调戏,胡姬不慕富贵,甘为平民,也不愿受欺凌,坚决抵抗。结尾两句“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话虽说的缓和,但却是对冯子都一类恶棍提出的严正警告。胡姬只是一个卖酒女子,但在她的心中仍然有一份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守,这一份坚定高过金钱,高贵权利,正是这份对爱的坚持,使她拥有了勇于直面强权不屈从的胆魄。为了捍卫纯真的爱情,不惜红罗裂,更不惜与权贵斗争到底,何论轻贱躯。
无论是《陌上桑》中罗敷的坚定勇敢,《焦仲卿妻》中兰芝的蒲草之情,还是《羽林郎》中胡姬的刚强坚贞。通过这些作品,我们不仅能体会到汉乐府爱情诗中女性的美貌与智慧,更能够体会到汉乐府爱情诗中体现的女情信仰:坚决、坚贞、坚定。
三、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定
“两汉期间,由于仕子的游学、游宦,再加上时代的动乱,出现了一大批游子思妇之词。古代的女子由于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她们生活的圈子很狭小。当她们独处闺房之时,闺房四周的景物以及闺房内部沉闷的空气很容易勾起她们对意中人的思念。”⑦然而即使相隔两地也不能减少女子对心上人的爱恋,距离不曾阻隔她们的爱情,因为在爱情里,她们有着无怨无悔的执着。
《饮马长城窟行》便是其中代表之一。细腻委婉的笔调,将思妇内心的苦楚和迫切的愿望缓缓道出。诗歌开篇直陈妇人绵绵不断的相思之情,深深的思念,以至于午夜梦回“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梦中自己心爱之人就在身旁,但倏忽又不见,又一次远走他乡,山回路转,再也追不到了。缠绵悱恻的思念之情又饱含着疼爱和埋怨,浓浓的思念和期盼终于换来了一封信,迫不及待地捧在手里读起来。“书中意如何?”急切地想知道信上的内容,女子寄思念于信、寄希望于信,多么希望能从信中得知心上人的归期,结束这种痛苦的思念,可无奈希望又落空,女子又陷入深深的哀愁之中。这是一首令人心碎的爱情诗,恋爱中的女子希望与心上人长相厮守,常伴身侧,可无奈聚少离多。诗歌通过一件件叙事,淋漓尽致地表现其委婉悱恻的感情:不相见不代表不想念。即使不能有你在身旁,我仍然无怨无悔地爱你,守护我们的感情。
让人如此动容的执着还有《伤歌行》中的女主人公。她时而悲,时而泣,时而吟,时而愤,时而诉,时而怨,表现出了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女子的思念如此真切,令人心碎。思念之时,皎洁的明月、轻柔的微风、欢乐的春鸟……这些美好的景物在她的眼中只是徒增孤苦。忧心忡忡的女主人公长夜难寐,忧愁涌上心头,她泣涕沾裳,伫立高吟,向上苍倾诉自己内心的思念与悲痛。对于这首爱情诗,我们在同情女主人公的同时也应当钦佩她的执着与坚定。只有爱得真切才能如此无怨无悔的坚守自己内心的执着,让人心疼却又心醉。
结语
在汉乐府爱情诗中,无论是描写女子敢爱敢恨的《上邪》、《有所思》、《白头吟》,还是描写女子矢志不渝的《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羽林郎》,亦或是描写女子执着相思的《饮马长城窟行》、《怨歌行》、《伤歌行》……都是汉代女子最真性情的写照。而她们对待爱情的态度也值得我们敬佩:“在这种环境中,女性的婚恋观各不相同,有的敢于冲破束缚、追求婚恋自由;有的敢爱敢恨、果断决绝;有的勇于抗争,坚贞不屈;也有的逆来顺受、悲悯哀怨。”⑧无论哪种,我们剖析她们的爱情都不难发现,在她们的感情世界里,唯有真心真情才是最高的信仰。这令我们赞叹也引起我们的反思:纯真少女、烈烈贞女、哀婉思妇……她们对待爱情选择从一而终,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愿我们都能在这纷繁芜杂的世界里,坚定自己对爱情的信仰,莫使爱情失去了本来的颜色!(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学院文学院)
指导老师:黄敏
项目名称:赣南师范学院文学院本科生创新科研基金项目(GSWX-14-11-11)
注解:
①郭茂倩.《乐府诗集》[M]. 北京:中华书局, 1979.
②余冠英.《乐府诗选》[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③许逸民 黄克 柴剑虹.《乐府诗名篇赏析》[M]. 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1988.
④刘英波.试论汉乐府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3):117-118.
⑤常聪.浅谈汉乐府中女性的爱情观[J].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2(07):58-59.
⑥魏鸿雁.《焦仲卿妻》与汉乐府诗女性形象辨析[J].美与时代,2005(07):72-74.
古代爱情诗范文5
摘 要:约翰·邓恩是英国玄学派诗歌的先锋代表,其爱情诗也因独特意象的运用受到追捧。爱情诗《歌》中邓恩巧用各种意象,产生陌生化效果,增强诗歌的艺术感。
关键词:《歌》;意象;陌生化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2-0000-01
1.引言
约翰·邓恩(1572-1631)是英国玄学派诗歌的先锋代表,他的作品主要包括诗歌、书简和布道文,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他的爱情诗歌。多恩的爱情诗歌独辟蹊径开创了诗歌先河,充满奇特的意象,给读者新奇的阅读体验。
诗歌意象以语言为载体,是诗歌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诗歌的灵魂和生命。而诗歌的创作就是诗人将客观事物转化为意象,使主观情感通过具体的意象生动地再现。在诗歌创作中,邓恩对诗歌的意象进行创新,摒弃了陈腐的比喻,运用新奇的意象,通过将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拉长了审美的时间,给诗歌带来了不可思议的效果,产生陌生化效果。
2.意象的陌生化效果
第一个对“陌生化”理论进行论述的是亚里士多德,他虽然没有正式提出“陌生化”,却使用了“惊奇”、“不平常”、“奇异”等说法。事实上,亚里士多德在这里所言的就是一种陌生化手法。正是因为通过这种陌生化手法,将平常熟悉的事物变得不寻常,变得奇异,从而使读者有惊奇的。同时,“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由什克洛夫斯基(VictorShklovsky)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最先提出。他认为:“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强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
17世纪诗人评论家约翰·德莱顿(JohnDryden)在1693年评论邓恩时写道:“喜用玄学,不仅在他的讽刺诗中如此,在爱情诗中也如此。爱情诗本应言情,他却用哲学的微妙的思辨,把女性们的头脑弄糊涂了。”在爱情诗《歌》中,邓恩借助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如奇特的意象和夸张等使行文达到一种妙不可言的效果。这与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达成某种契合,它们都侧重感觉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并强调艺术技巧在增强可感性上的重要地位。
《歌》是一首爱情诗,在这首诗中,邓恩对女性的朝三暮四和见异思迁进行了讽刺。这一主题在艺术创作上十分常见,但在《歌》中邓恩巧妙借助多种艺术手段让陈腐无趣的主题改头换面,赋予语言新奇感和惊奇感。邓恩主要借助奇特的意象进行创造性地破坏,将《歌》中熟悉的事物和情感陌生化,使该诗产生了独特的审美效果。
诗人在第一小节中将多种奇特的意象“陨星”、“人形草”、“魔鬼的脚”、“美人鱼歌唱”和“风”并创造性地将它们组合。这几种意象看似毫无关联,“陨星”属于现代科学的领域,“人形草”和“风”属于自然科学,而“魔鬼的脚”和“美人鱼歌唱”则为古代神话传说。这几种看似毫不相干的意象组合到一起,使人摸不到头脑。诗人为何要选取这几种相隔甚远的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恰恰是这几种奇特的意象和意象的奇妙组合体现了诗人的智慧所在。
实际上,邓恩巧妙运用这几种意象表述了一系列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将不可能具体化。就“陨星”而言,没有人可以抓住一颗陨落的流星。“人形草”指的是“蔓德拉草”,这种草的草根形状极像人体,下部劈开,像人的两条腿。因外形与人相似,诗人将“人形草”比喻成女人,但让一种植物孕育胚胎却是极度不可能的。一般认为,“魔鬼的脚”状如鸭掌,整个脚掌连在一起或者状如牛羊等的蹄子。世界上没有人有足够勇气接近魔鬼,将魔鬼的脚劈开。因此,该意象再次传达出一种不可能。“美人鱼歌唱”则指的是希腊罗马神话中半人半鸟的海上女妖塞壬(Siren)唱的歌声。塞壬可以发出美妙动听的歌声,航海者听到后会被歌声迷住,触礁遇难或者受到蛊惑,流连忘返,不思行进,最后饿死在海上。因此,没有人可以听到塞壬的歌声而不受蛊惑。“风”这一意象出现在很多诗歌中,但在这首诗中,“风”这一意象使用的目的却打破了常规和人们惯常的思维。这一意象表达了一种不可能。虽然风可以将散播种子,传播花粉,促进植物的生长,但却不可能让人的地位提升。
由以上可以看出,诗人抓住了这几种意象的共同点,即完成这几种事情的不可能性将科学领域的意象与神话中的意象巧妙结合。但同时这些由普通语言构成的意象所代表的含义却打破了常规。“陨星”是一种平常的自然现象,它代表着稍纵即逝的时间概念和人们许下的美好愿望,但在这首诗中却表达了一种不可能性含义。因此,该意象打破了常规,使整首诗变得独特而新颖。虽然国内读者对“人形草”不熟悉,但是对类似人形的植物,如人参等却很了解。人们惯常的理解是人参代表着长寿健康。但邓恩将这一意象的含义陌生化,让植物孕育生子。在很多读者看来,这种思维方式不可接受,这也是邓恩在新批评以前受到抨击的主要原因。但他对意象的奇妙运用,他“古怪”的思维,却正是他的过人之处,也正是他的诗歌吸引越来越多的注意力的原因。他打破常规,提出让植物孕育后代,这挑战了人们的传统惯常的思维,创造了奇特的艺术感觉。在表达不可能时,人们惯常思维是摘星星,摘月亮这样的行为。而邓恩却使用了神话中“魔鬼的脚”这一意象。这一意象首先让人感觉不可思议,因为人们会使用“魔鬼”这一意象来说明邪恶势力和黑暗。而具体到魔鬼的某一个部位,是非常人所能及的。因此,该意象就会让人产生一种陌生、分辨不清的感觉,造成陌生化的效果。“美人鱼歌唱”的意象取自希腊罗马神话,它常用来指蛊惑人心的事物。在《歌》中,这一意象却表明了一种不可能的情况,推翻了人们对该意象的惯常理解和常规认知。总之,这几种表达不可能的意象的选取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和感受,使人们产生新的审美体验。
与此同时,这几种意象的奇特组合,也增加了理解的难度,拉长了审美体验。现代科学中的“陨星”,自然科学中的“人形草”和神话中的“魔鬼的脚”和“美人鱼歌唱”被糅合在一起,现代的理性和古代的迷信思想进行碰撞。反常规的组合一开始让人感觉摸不到头脑,但随着认识的加深,却让人感受到了其中的艺术感觉和艺术之美。
诗歌中各种神奇意象的奇特组合打破了人们惯常的思维和认知方式,将诗歌语言与普通生活中的语言区分开来,赋予诗歌一种特殊的气氛,使读者产生新奇的、非同寻常的审美体验。
3.结语
约翰·邓恩的爱情诗《歌》能够与众不同、个性鲜明,一系列奇特意象的应用和组合是一个重要原因。《歌》中的意象不仅产生了陌生化的艺术效果,加深了审美难度和审美体验,而且意象为主题服务,烘托了诗人对不忠实于爱情的痛恨和怒斥。由此可见,运用意象含蓄地表达爱情比直白的表达方式更耐人回味,也更具艺术上的可读性和审关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刚.诗歌语言的陌生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2.
[2] 李正栓.奇想怪喻,雅致入理[J].北京大学学报(语言文学专刊),1997.
[3] 李正栓,吴晓梅.英美诗歌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 李正栓.玄学思维与陌生化艺术——约翰邓恩《跳蚤》赏析[J].名作欣赏,2005(8).
古代爱情诗范文6
【关键词】水意象 《诗经》 爱情诗
在《诗经》305篇中,爱情诗约有70余首,而以“水”作为审美意向的就有三十几篇。在这些诗歌中,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人与自然的相通和主客统一,作者通过水意象传达他们丰富的感情世界和心灵寄托。
一、《诗经》爱情诗中的水意象
(一)作为爱情产生的背景
在我国古代,先民有仲春之月、大会男女的民间习俗。阳春三月,世间万物开始焕发新的生机,人们耕种劳作,一切都开始萌芽,爱情也是如此。青年男女相邀会在河边,参加盛大而又丰富的聚会节日,寻找如意的人生伴侣、企盼爱情能长久甜美、祈求拥有美满幸福的婚姻。如《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方涣涣兮。”这两句奠定了通篇诗歌产生的背景,即水流盛大的溱水、洧水岸边。这首诗描绘了郑国的民俗风情,阳春三月,青年男女就相会在溱河、洧河岸旁郊游,趁此机会表达爱情。在春水泱泱的溱洧两河岸边,有一对青年男女相邀同游,嬉戏玩耍,并相互赠送了彼此芍药花。诗中描写了来自民间的歌者满怀爱心和激情,讴歌了这个春天的节日,记录下人们的欢愉,肯定和赞美了纯真的爱情,诗意明朗欢快、清新自然。
(二)抒发相思之情
《诗经》中的爱情诗还有以水表达相思之情的,如被誉为“诗之首”的《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d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是一首相思恋歌。写一个男子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姑娘,梦醒时分无法忘怀却又追求不到。他面对悠悠的河水,耳闻周边成对的雎鸠鸟欢快地歌唱,眼睛里迎着水流中摇动的荇菜,此时那个小姑娘采摘荇菜的姿影又在他的眼前闪现,这清晰的记忆更增加了他的痛苦,以致出现了幻觉,仿佛自己和她结成了情侣,共同享受着婚后欢快的生活。诗人即景言情,借助气氛的烘托,幻想境界的描述,生动地抒发了强烈的相思之情,真切感人。
(三)倾诉单恋之苦
俗话说,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在《诗经》爱情诗中,并不都是两情相悦的美好诗篇。相思虽然苦涩,而单恋也别有一番愁苦锁上眉头,困于心间。如《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这首诗是江边人民特有的情歌,抒发了男子的单恋痴情。首章连用四个比喻,说明意中人无法追求;第二、三章假想所爱的女子将嫁,自己喂饱马儿去迎亲。诗中情与景相互交融,男子神魂颠倒的情思与江汉浩渺、烟水茫茫的景色,浑然一体,在比喻和暗示中展现了这个痴心男子因记挂思念之深而产生的焦虑及无可奈何的心境。
(四)表现爱情受到阻隔
相恋过程中的矛盾与争吵,求之不得的失落与烦恼,经常因为水流的浩浩荡荡、恣意,造成了恋爱中的男男女女难以如愿,当恋人们望“水”兴叹时,往往一唱三叹、入木三分。如《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濉K蒌Т又,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b。
这是一首表现爱情受阻,心情惆怅至极的诗作。在一个深秋的清晨,大地铺着一层薄薄的霜花,诗人透过一片茂密浓郁的芦苇丛,久久地凝视着河水的对岸,那是意中人居住的地方。然而,这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因为,逆流而上道路崎岖遥远,顺流而下意中人又在水中央无法抵达。从诗人流露出的这种彷徨失望的情绪看,是爱情受到挫折和阻碍,让人感到无比丧魂失魄。这首诗把男女相恋的艰难放入河水阻隔的意象之中进行描写,再衬托以秋天的霜露茫茫和蒹葭苍苍,为我们创造出了一种扑朔迷离、冷漠感怀的艺术境界。在那秋水伊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画面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难以言传的中国文化情感和韵味,蒹葭、白露的苍茫意境、一水之隔的痛苦无望,令千百年后的读者们仍然为之唏嘘不已。
(五)表达婚恋生活的不顺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正是封建礼教盛行的时代,男女相恋受到现实生活中的多方面限制和约束,在《诗经》爱情诗中,作者往往把这一艰难的过程融入到水意象的描写之中。如《柏舟》:
彼柏舟,在彼中河。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彼柏舟,在彼河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诗中开篇写“彼柏舟,在彼中河。”这两句是以河中漂浮不定的船只起兴,引出自己恋爱婚姻不能自主的悲叹。这首诗是反映主人公婚姻爱情不能自主的不顺心情,诗中主人公已经有了意中人,可是她的母亲却强迫她嫁给别的男子。她痛苦至极,并声称誓死不会改变初衷,表现出坚贞的爱情和强烈的反抗性。全诗情感忧郁深沉,主人公渴望恋爱自由,使之感人至深。
二、“水”意象在后世文学作品中的继承与发展
《诗经》之后,中国古典诗歌中,水的意象无处不在:春水、江水、雨雪、霜露、大浪拍岸的水、倾泻千里的水、九曲迂回的水、无声无息的水……水在诗词中呈现出形态万千的模样,引起丰富多样的联想意蕴。汉末的《古诗十九首》之十:“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诗中不写河汉之水的宽阔无边,而是强调它“清且浅”,两人相距并不遥远,却只能隔着水流“脉脉不得语”,无法互吐相思之情。仅仅一弯既清且浅的河水,就让人饱尝别离相思之苦,一水之隔,便让人体会刻骨铭心的遗憾。北宋词人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这首诗写有情人被长长的江水阻隔,却又以共饮一江之水而感到知足幸运,江水对于他们而言,既是痛苦的来源又是精神的慰藉。两地情、一水牵,寄情于水,水的特征便是纤柔、绵长,无尽相思之情犹如那流动着江水,缠绵悠长。可见水意象的确适合用来暗示思念的情感和爱情的缠绵悱恻。唐代诗人温庭筠所作《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O洲。”悠悠的流水映着无声的斜阳西下,不正是思妇眺望归舟的寂寞与哀怨之情吗?
《诗经》是中国古典诗词以水为意象表现爱情的艺术源头。《诗经》爱情诗中的“水”意象,影响着后辈诗人词人的创作,历经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水意象逐渐成为诗人们用来书写爱情的情感符号,逐渐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用以表达爱情的常用诗歌意象。
参考文献:
[1]蒋立甫.诗经选注[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
[2]袁琳.《诗经》中的情爱诗与水意象关系探微[J].高等函数报,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