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烘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烘托范文1
在古代诗歌中,以侧面烘托取胜的作品很多。这里略谈几例,以品味其中的妙处。
一、侧面烘托状乐音之美。白居易《琵琶行》经典名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显示出侧面烘托的魅力。它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琵琶声的优美动人。一轮明月高悬空中,周围一片沉寂,琵琶女已停止了弹奏,但“大珠小珠落玉盘”声音似乎还在听众耳边萦绕。“江心秋月白”的侧面描写,与上句细腻的正面描写结合在一起,互为补充,形象地描绘了动听的乐音和琵琶女高超的技艺,给人以美好的遐想。与《琵琶行》异曲同工的还有李白《听蜀僧睿弹琴》一诗:“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听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此诗末两句写由于专心听琴,不知不觉间,碧山已为暮色笼罩,秋云也重重地暗下来。它也通过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了蜀僧琴声的美妙和琴艺的高超。
在《李凭箜篌引》中,为了表现李凭高超的艺术,李贺更把侧面烘托发挥到了极致。除了“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直接描写箜篌乐音外,其余全为侧面描写。以“女娲炼石补天处”的石破天惊表现乐声的高亢,以“梦入神山教神妪”表现乐师技艺的高超,又通过“空山凝云”、“老鱼”、“瘦蛟”、“吴质”、“寒兔”听箜篌的神态极力烘托音乐之美。上天入地,人、鬼、仙无不进入诗人笔端,通过多角度的侧面烘托,极力渲染李凭箜篌之音的高妙神奇。苏轼名篇《赤壁赋》描绘客吹洞萧声之美:“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实为借鉴该诗“鲤鱼跳波瘦蛟舞”而成,可见该诗侧面烘托的影响之大。
二、侧面烘托刻画人物。古代对美女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形容,这是典型的侧面烘托。在古代诗词歌赋中,这种手法也常用在对人物的刻画上。《陌上桑》便是侧面烘托写人的经典之作。为了表现罗敷之美,作者采取了一系列侧面烘托的技巧。“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以器物的精致华美,衬托人物的姣好。“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更通过行者、少年、耕者和锄者的动作和神态,以异性间的吸引及人类爱美的天性表现其不可描摹的完美。当然,太守“五马立踟蹰”的垂涎三尺的神态及千方百计想据为已有的心理也更衬托罗敷的美丽。这里,侧面烘托起到了正面描写达不到的效果。
环境烘托范文2
关键词:渲染;烘托;诗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69-01
在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学习中,学生对渲染和烘托手法总是辨析不清。
其实,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例如元代白 《余杭四月》: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山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诗的颔联就用了渲染手法。描写绿树上挂着红樱桃,红艳欲滴,青豆配美酒爽口宜人,村头田外,满眼的绿草铺成垫子一般,白鹅在上面嬉戏。诗人用丰富的色彩去描写初夏的水果菜蔬(朱樱、青豆),悦目怡情的青草和白鹅,渲染了生命勃发的气息,一幅余杭四月乡间清新独特的风景画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表现了诗人的愉悦之情。再如贺铸《青玉案》结尾两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诗人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风絮,满天的梅雨渲染闲愁之浓之深。
烘托也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画色彩在物象的轮廓 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比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描写了周围环境的寂静,说明听众完全沉浸在动人的艺术境界中,从侧面写出了音乐的美妙动人,从而烘托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
那么,如何区分渲染和烘托手法呢?如前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最便宜的方法就是,看它对事物的描写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比如杜甫《登高》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是诗人登高所见:天高气爽,风声呼呼,江渚清水环绕。在山青沙白的背景上,群鸟飞翔。诗人通过6个镜头写秋天的肃杀苍凉,风急天高,猿啸,诸清沙白……这些描写对肃杀苍凉的秋天来说,都是正面描写。所以这两句所用的表现手法,主要是渲染。再看关汉卿《双调•碧玉箫》: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
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篇。
正清樽斟泼醅 ,有白衣劝酒杯。
官品极,到底成可济!归,学取他渊明醉。
这首小令的前四句写景就是正面描写:金风玉露的秋季,漫山遍野的枫叶绚丽多彩。泉水清澈,苍松荫道,金菊绕园盛开。渲染了一幅多么美丽的秋景,不仅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也为后面的抒情作了有力的支撑。
而汉乐府《陌上桑》中对秦罗敷的描写,则是从侧面把秦罗敷的美烘托得淋漓尽致 。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见了美丽的罗敷 ,行者下担,少年脱帽,耕者停下手里的农活。这里作者通过行者、少年、耕者的反应,把罗敷烘托的美丽非凡。
白居易《夜雪》同样用了烘托的手法。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环境烘托范文3
《丰碑》表现的是一种恪尽职守的牺牲精神,构思的独特之处在于:第一,没有一笔直接写军需处长如何舍己为人,只是抓住并突出了人物的一个瞬间。第二,运用了多种烘托渲染的方法,多角度地表现人物。
让我们来看看穿插于文中的点评与分析。
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这里是文章的“起”,用直接切入的方法,展现出一个长长的风雪镜头,表现的是严寒的、可置人于死地的行军环境,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这一笔来得很实在,它告诉我们:自然环境的设置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在“冰天雪地”、“狂风呼啸”、“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的云中山,在“装备很差”的队伍中,出现的可能是有关牺牲的故事。如果我们写此时的云中山“春光融融”,“桃红柳绿”,表现的只能是另外一个故事、另外的一个人或者另外的一群人。)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这里是文章的“承”,镜头由环境移向“将军”。这上百字的文段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主要从军事环境的角度继续表现队伍行军环境的严酷,继续表现行军途中的艰困。这是巧妙的“复笔”,起着“渲染”的作用。二是引出了“将军”,下面的人物,下面的故事,主要通过“将军的眼睛”表现出来。这告诉我们,其他人物的安排,是为表现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服务的。如果此时作者“安排”的不是“将军”而是几位战士,那么本文的故事情节一定会与此完全不同。)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上面几段是文章的“转”,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文章的关键内容。作者笔锋一转,镜头巧妙地移向了文中的主要人物――军需处长。这里的描写简洁而又精彩。似乎是一笔一个镜头,一笔一个情节。第一,表现“军需处长”的精彩瞬间出现了:他冻死在树干之下。作者对他单薄破旧的穿着、镇定自然的表情进行了雕塑般的刻画。第二,巧妙的设置出现了:军需处长既没有姓名,也让人看不清容貌,他表现出的是一种默默的牺牲精神。第三,“误会”出现了:将军大怒,批评军需处长没有尽到职责,而牺牲在将军面前的恰恰就是军需处长。第四,有力的烘托出现了:有将军那久久站在雪地里的身影,还有那庄严的军礼。这告诉我们:在故事的精彩瞬间,要有对主要人物细腻的描写,还要有其他人物或环境的充分的渲染与足够的烘托。)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这里是文章的“合”,是全文的收束。“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一句,既与前面将军的“思索”遥相呼应,又巧妙地点题。这告诉我们,用描写人物的精彩瞬间来展现一个故事,其实是为表现一定的主题或一定的思想感情服务的。)
小结一下:《丰碑》在学写作文上给我们借鉴意义是:写记叙文时,可选择一个精彩瞬间构成文章主体,围绕精彩瞬间多角度进行烘托渲染,通过一个精彩瞬间展示故事、表现人物、突出主题。
环境烘托范文4
关键词:舞台灯光;朦胧美;烘托环境;延伸意境
舞台灯光也叫“舞台照明”,是演出空间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舞台灯光设备和技术手段根据情节的发展对人物以及所需的特定场景进行全方位的视觉环境的灯光设计。主要表达视觉雕塑感、音乐感和舞台空间中的运动与节奏感。
美是人的内心对外在事物的一种直观感受。在美学里的美有两种境界,第一个叫“错彩镂金”,讲的是那种很绚烂很富贵的美;第二个境界是“初发芙蓉”,讲的是绚烂到极致而归于平淡的美。虽然生活中到处都是美,但是美的境界还是有所不同的。艺术一直都是心灵感受的表达方式,有人写文字,有人画画、音乐、舞蹈, 甚至现在的摄影,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表达自己。舞台戏曲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表现戏曲的魅力,它的美无处不在:美的音乐可以让人陶醉其中,美的化妆可以深入人心,美的布景可以让人赏心悦目,美的灯光可以引起内心的共鸣等。但论灯光的舞台表现美就有好多种,例如:五彩的艳丽,单色的高贵,亮的耀眼,暗的神秘等。而舞台戏曲灯光的朦胧就是其中的一种美。
朦胧是一种弱有若无、若隐若现、若即若离的戏曲舞台灯光美。它吸引着观众的感官,拨动着观众的神经,它拉近了戏曲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使观众更能感受到戏曲的魅力。
朦胧美在戏曲中表现环境最为常见,有黎明前的黑暗、月光下的迷人、夜色中的挣扎等。河北梆子《钟馗嫁妹》是一部神话剧,它塑造了一个正气凛然、嫉恶如仇的捉鬼大神的形象,弘扬了正义,鞭策了歪风邪气。本剧在第二场“鬼窟毁容”中用朦胧的蓝光塑造了一个阴森、恐怖的环境。幽暗的灯光在烟雾的衬托下显得神秘、空灵,加上洞窟景的点缀,虚实结合,尤如把观众带进了一个众鬼环绕的山洞,既新奇又心惊。既点明了时间、地点,又不失艺术观赏性,也为下面的众鬼出场烘托了气氛。河北梆子《李惠娘》是河北梆子的一部优秀的传统剧目。在剧中追杀一场,其幽暗的蓝光体现着夜晚的环境,烘托着若隐若现的主人公那种焦急、无奈和挣扎的心情,也为演出过程中吐火的艺术表现做了很好的铺垫。
环境烘托范文5
一、让学生储备知识点
1、教师要让学生弄清景物描写的对象。
学生弄清景物描写的对象,是能答题,可能得分前提。景物描写的对象,概括地说,凡环绕人的但不是对人的描写,都可以说是景物的描写。具体地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风景描写、风俗描写和风物描写。如果用绘画用语来表达,那就是:风景画、风俗画和风物画。
风景画的主要内容是自然风景。广义的风景画,包括人工景物,如宫殿、寺庙、园林等。狭义的风景画,主要是指自然风景,如日、月、星、云,高山、大漠、潮汐、雷电等。我这里采用广义的概念。风物画的范围,似乎更小一些,主要指人工制造的具有特点的景物与器物。较大的如园林,较小的如金石风物描写,应该有独具的特点。风俗画,也可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风俗画,指能反映某一时代、某一地区、某一民族或社会集团的社会生活所特有的风俗人情、社会风貌、生活方式的文学作品。例如,《红楼梦》是17世纪中国上层贵族的风俗画。狭义的风俗画,指作品中有关地区的独特的风俗人情、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描写。我们这里所说的风俗画,主要指后者。
2、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景物描写会在哪些文学作品中出现。
其实,任何一部(篇)文学作品均有可能出现景物描写。散文、诗歌、小说、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的作品中均有可能出现景物描写。只不过我们应该明确地告诉学生,诗歌中,景物又叫意象。
3、教师要让学生熟记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我归纳为以这样的四种:一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三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四是突出主题。学生熟记了这四点,加上他会辨别景物,等于有“米”可做“粥”了。
二、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答题的方法
1、关于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的答题技巧。
在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有时也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例如《故乡》开头的景物描写:“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作者活画出一幅萧条荒寂的故乡冬景图,也是当时中国农村的缩影,这是闰土生活的典型环境。《孔乙己》开头写道:“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这里的环境描写为孔乙己的活动提供了场所,同时文中的“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的酒店格局,盐煮笋、茴香豆、等“下酒物”,在不经意间已展示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交代了文化背景。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环境描写”“交代”是关键词,因此答题格式应为:这里用了……描写,写出了……,交代了……。
2、关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答题技巧。
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在这方面,鲁迅可谓是行家里手。《社戏》中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如“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课文是从视觉、听觉、嗅觉等三个方面来表现大自然的美。视觉方面写了碧绿的豆麦田地,淡黑的连山,皎洁的月光;听觉方面写了歌吹了;嗅觉方面写了豆麦和河底水草的清香;写得有声有色,勾画出一幅情景交融的江南水乡美景图。在景物描写中,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比拟等修辞手法,烘托气氛,表现“我”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渲染了我去看戏途中高兴的心情。再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出游之前有一段轻快明丽的景色,烘托了菲利普一家人欢快的心情;而见到落魄的于勒后,景色变得阴郁浓重,这就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再如《孤独之旅》中写道:“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这里的景物描写就渲染了暴风雨来临前令人压抑的气氛,烘托了杜小康内心的孤独苦闷之情。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给学生的答题技巧就是:此处运用了……描写,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了……的心情。
这是考试的重心所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多练。练的方法:学生口说,说完后笔写,写完后交给老师或小组内的优秀同学检查。也许你会认为,你这不是应试教育吗?是的,这的确是在应试,不应试,学生的分数从何而来?教书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教书的过程不是授给学生“鱼”,而是授给学生“渔”,有时我们也只有先给学生“鱼”,然后再让其在其中去摸“渔”。为了让学生答题时能更准确地写出答案的要点,我还特意为学生写了“好景好心情,坏景坏心情”的口决,旨在让学生知道怎样用形容词去形容它。
3、关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的答题技巧。
有时景物描写能够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例如《孤独之旅》中对暴风雨的描写,既渲染了气氛,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后文杜小康的成长以及变得坚强埋下了伏笔。又如《社戏》中“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交代了时间,地点的转换,说明是返回途中,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文后的“偷豆”吃这一小插曲。
答题技巧:此处的景物描写,交代了……,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4、关于突出主题的答题技巧。
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揭示主旨,这一作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结尾。例如《故乡》的结尾,作者再次描写了海边的景色:“我在蒙眬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这是“我”对故乡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表现出“我”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决心。
答题技巧:这里的景物描写,表现了……的主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三、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
我在上面也谈过,教书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要不教,你就得给学生“渔”。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就是获得了一条极大的“鱼”,终身受益。
环境烘托范文6
按照陈设艺术使用价值,通常可以将其归为下列两类内容,即装饰性陈设和功能性陈设。装饰性陈设,顾名思义是指以装饰功能为主的陈设。例如观赏性植物、工艺陈设物、悬挂陈设物等。较具代表性的装饰性陈设是观赏性植物,不同的季节,不同空间放置不同的观赏性植物,不仅可以分割空间,还能给沉闷的室内空间环境营造清新自然的环境。功能性陈设通常是指以实用功能为主,同时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的陈设。诸如手工织品、工艺灯饰、独特家具等。其中具有独特造型的家具是现代室内陈设艺术的重要装饰元素,它的第一性能是实用,如床、沙发等;其次才是装饰功能,如屏风、陈设展架等。工艺灯具在室内设计中主要起到照明的作用,但花样别致、造型独特的灯具品无疑会成为室内设计中装饰的重要衡量标志。
二、陈设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室内环境中如果没有陈设艺术的陪衬,将会显得冰冷生硬,缺乏活力,犹如骨骼内没有血肉的躯体一样,没有一点生机。可见陈设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的作用至关重要,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就陈设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作用总结出以下六点。
1.分割空间功能,丰富空间层次。
在传统的装修过程中,针对空间相对不足或空间过大的情况,经常会采用一些帐幔、屏风等来划分室内空间,起到充分利用空间和保护业主隐私的作用,我们通常将划分出来的可变空间叫作二次空间环境。通过利用陈设艺术划分二次空间环境可以有效地实现空间层次变化的目的,起到分割空间功能、丰富空间层次的作用。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利用陈设艺术品分割二次空间环境非常常见,它不仅可以使室内空间的使用功能更趋合理,更能为人所用,还能使室内空间环境更具层次感。譬如,新型大都市下的办公写字楼就是一个整体结构空间,在这个整体空间内我们用办公设备及屏风使其分割为无数个小型工作单元,再配置一些装饰性植物,这样既满足了不同的办公需求,又起到了丰富办公空间层次的作用。另外,在同一室内空间,选用不同的地毯、沙发颜色,也可以从视觉和心理上划分室内空间。如高档宾馆、酒店的大厅,经常会用不同的地毯颜色区分酒店或宾馆的服务层次及消费层次,用沙发分割休息或会客空间,这样不仅起到了分割空间的作用,还丰富了空间层次。
2.烘托室内气氛,营造环境意境。
陈设艺术在室内环境中的合理应用可以烘托室内气氛,营造环境意境,引人入胜,给人带来一种精神层面的享受。气氛通常是说事物的内部空间环境给人带来的总体印象,不同的陈设艺术装饰可以烘托不同的室内气氛。如吉祥纹样的家具可以营造欢快喜庆的气氛,简约风格的家装可以营造轻松随和的气氛,古典风格的陈设可以营造富丽繁缛的高雅气氛,等等。意境则是环境气氛的升华,当氛围达到一定程度便上升为意境,如不少公共空间常挂有浮雕或浅浮雕,不仅起到了装饰效果,也营造了古朴的文化环境意境。
3.增强语义内涵,美化空间效果。
陈设艺术在增强空间语义内涵、美化空间效果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强化装饰风格,改善室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