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教育范文1

关键词: 环保教育 环境意识 渗透

人类以其科学技术改造自然,推动社会进步,但同时却给自身带来环境污染的不幸。近代屡屡发生的公害事件终于使人们承认这一事实,并发现化学品造成的环境污染最为严重。治理已发生的污染固然重要,而根本大计还在于防患于未然,要使人们在建设的同时考虑到环境的影响,树立环境意识。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我国广大农村这块净土带来新的环境污染和劳动保护问题。2011年12月,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副总理指出:保护环境是关系到当前与长远、国计与民生、和谐与稳定的大事,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环境保护是涉及人人的事业,要深入开展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行动计划,广泛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引导全社会以实际行动关心环境、珍惜环境、保护环境。

要对全民族进行环境、生态知识的宣传,孩子在这一过程中则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是未来的主人,更是当前自发的、最有效的宣传员、监督员。在其融入社会时会自发地宣传环境保护,用实际行动去感化影响周围的人群,使全社会的人都能自觉地加入到保护环境队伍中来。只要孩子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民众的整体环境保护意识就会得到增强。因此,环境教育要从小抓起,从小朋友抓起,从小事抓起,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到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就要求中小学教师加强环境教育,在中小学开设环境教育课程。目前环境教育还没有作为独立的学科出现,因此在现有的各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与环境关系密切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一责任。

初中化学教学理应与时俱进地担负起环保教育的重任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教育。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层次、多方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从小事抓起,以小见大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环境意识,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使学生明白为了自身生存,为了我们的家园,一定要保护环境。

一、利用课堂教学中小的知识点

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教育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可以把相关知识科学地、巧妙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空气组成的教学中联系空气污染的问题,向学生介绍臭氧空洞的形成原因、二氧化硫的排放情况;学氧化碳时给学生讲讲温室效应,介绍厄尔尼诺现象的破坏力;学习水时向学生讲讲中国水资源的贫乏与分布不均的严重性,告诉大家要节水;在学习化学肥料时与学生谈谈尽管化肥农药可以提高粮食的产量,但过度使用也会造成水华等严重后果。这样我们在进行学科知识教学的同时就可以加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从实验中的小处入手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试验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尽管初中化学试验中有毒有害的物质接触不多,但是或多或少地总会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首先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以身作则,实验中有毒有害的气体尽量不要外溢,以保护教室内的环境,每次实验都要准备好废弃药品的回收仪器。学生实验虽然危险性不大,但一定要按照要求进行,尽量做微型实验,努力做到用最少的药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以减少有废弃物的产生。还可以引导学生改良实验装置,比如:在做测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时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许碱液来吸收产物,做用浓氨水验证分子运动实验时可以再密闭的环境中进行。

三、从身边的小事进行

教育的最终目的要落实到行动上来,如果我们都能把环境保护的意识落实到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上,那么,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日子就不远了。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引导学生注意环境保护,比如做作业时纸使用双面的,买东西尽量少用塑料袋;上学放学自己骑自行车;及时熄灭教室里的电灯,及时关掉关紧水龙头。我们还可以给学生布置环保作业让学生计算一下熄灭一盏长明灯可以节约多少电,少烧多少煤,少排多少碳;计算一下我们每人节约一张纸可以少伐多少树,每天多放出多少氧气,多吸收多少二氧化碳。

环境教育范文2

1环境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我国的环境状况并不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已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灾害性影响曾经风景如画的南京十里秦淮,如今已是垃圾充溢臭气熏天的龙须沟,淮河水无法饮用,大运河鱼虾绝迹,九七年的黄河断流,九八年的长江洪水,2007年的沙尘暴,日益横行的病毒疫情,个个都触目惊心。甚至于日前关于2012的种种猜测也并非危言耸听。这些都反射出人类不合理的索取行为所带来的恶果。至于城市的酸雨、近海的赤潮、湖水的干涸等,早已不再是新闻。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摆上了国民教育的重要议事日程而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环保意识一旦形成,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乃至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无疑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一件事关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情。

2化学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可行性

联邦德国各州文化部长会议于1982年的声明中关于学校环境教育的基本任务和目标为:“学校应努力通过环境教育培养人们的环境意识,有了环境意识,人们才会负责任地利用自然资源并避免威胁生存基础。对学生进行环保和环境意识的教育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同情和这些待解决的问题,应该向学生指出,为了保护生存空间,个人发展的要求应该和人类共同的利益相协调”。

在《21世纪议程》中明确指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能力的关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生态环境保护、而环境保护大计,环境教育为本。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客观上要求环境教育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因为环境教育系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全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并不只是“拓展了教育的功能”也不只是“找到重视学习教育的强有力的理由”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观,也是世界各国共同选择的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生态环境保护,而环境保护大计,教育为本。环境教育要发挥好应有的作用,从内容到方式都能引起受教育者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和分析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还为将来继续学习和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变一次性环境教育为终身教育。

环境教育不拘泥于环境科学教育体系的需要,它可以多反映一些新知识和新技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容易与 各学科之间进行融会贯通和相互应用。

3在化学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独特性

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同物理、生物等都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学科。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化学教育应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4化学教育如何结合环境教育

在化学教育中,化学教师应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4.1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包含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如在气体有关的教学,可从大气层结构特点,空气的成分,气候现象到空气污染,有害气体物质的监测分析,从地理、天文、气象到物理、化学、生物全面的传授知识,这样既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则介绍了几种金属。人类发展到现在,金属的贡献功不可没,然而重金属对环境和人体的伤害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在讲解时就应该面面俱到,在肯定它们的作用时,也应该强调重金属的污染性,如铅冶炼厂排气和汽车排气中的铅对大气的污染,从皮革加工、染色、电镀等工厂排放出来的含铬废水造成水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汞、铜、铅和类金属砷等,它们在环境中难以降解,能在动物和植物体内积累,通过食物链逐步富集,浓度成千成万甚至成百万倍地增加,人食用了受重金属污染的食物后,会造成神经与器官的损害和生殖畸形。

4.2在化学试验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

化学试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职责,并且较之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一方面,教师可以以环境污染物为试验样品,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另一方面,化学教师在自己做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也可以切身实地的进行环境教育。例如在做有有毒性气体(如S〇2、CO等)放出的试验时,可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有毒气体排放对实验结束后的试验废液废物应放入指定地点,这样既可减少污染物污染,也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4.3在化学课外活动中,加强环境教育

可以通过开展环境保护活动,例如组织学生测定大气污染物浓度测定附近河湖水的酸碱度,到附近工厂进行污水排放观察及污水处理参观,利用节假日到野外收集废电池等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增强环保观念。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时刻牢记环保使命,充分利用节约能源,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努力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5环境教育的原则

5.1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

将历史上的环境变迁、重大环境事件与当前的环境状况结合起来,起到以古鉴今的作用。进而揭示环境科学变化的实质和规律的辩证关系,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对立统一观念,“量变质变”规律,“内因外因”关系等,树立和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5.2整体性原则

一方面应从整体上考虑环境教育,即环境教育的跨学科性,另一方面环境教育应从整个世界、整个人类的全局出发,以一种全面的观点来认识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之间的密切依赖性,既要重视自然环境教育,也要重视人文社会环境教育。

6小结

环境教育虽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数年提出及开展,但却是由于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及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施而蓬勃发展起来的,而且,环境教育所实施的内容,也正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可持续发展教育所关注的中心内容。因此,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是由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同步协调发展,并最终开创出一个今世与后世都能公平享受的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健康而美好的理想社会这样一个宏伟目标紧密地贯穿在一起的。可以说,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与推进,必须依靠可持续发展教育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来推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这种重要功能的凸显及重要力量的效用发挥;而环境教育则是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行及目标达成的必由之路。因此,环境教育的实施与成效,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成功,乃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达成。进一步加强环境教育,形成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公众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自然与社会的和平共处及可持续发展,必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重心所在。

环境教育范文3

人人都知道地球是我们共有的家园,几乎在公共场所的水龙头旁边都有“节约用水”的标识,可是我们的做法呢?地球仍旧遭受着我们的破坏,水龙头仍旧不情愿的唱着哀歌!我们这些生存在地球上的人类什么时候才能醒悟呢?我们的地理教学应该担负着怎么样的责任呢?

一、培养青少年的环境意识刻不容缓

中国科学院环境小组对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做出的基本评价是:先天不足,并非优越,后天失调,治理艰巨,退化污染,兼而有之;局部在改善,整体在退化,治理能力赶不上破坏速度,全民生态意识有待大力提高,在今后的几十年里,生态环境问题将会严重威胁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将会不断损失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的能力,将会削弱我们工业化的成果,如此严重的生态势态,令我们心里沉甸甸的。

1、唤起学生的生态意识

我们生存的环境正遭受着人类自身的破坏,环境如此的恶化是因为环境保护没有成为全社会每一个成员的自觉行动,其根本原因是人们缺乏生态环境意识,对环境恶化带来的后果没有充分认识,因而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以课本知识为主线,结合社会现象,激发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使之产生强烈的危机感和责任感。例如在学习土地资源一节时,应既讲优势又讲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土地资源遭到惊人的破坏,我国的土地沙化以每年667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大,使我国已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遭受不同程度的沙化。

2、建立合理利用自然,科学改造自然的观念

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来源于自然,是自然环境的一员,人类与自然环境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一方面人类必须依赖生存环境,必须遵守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人类在自然界面前不能消极被动。要科学合理的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环境,发挥人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讲到森林资源一节时,向学生介绍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的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减少三北的风沙侵害,干热风的危害,使过去产量不稳定的低产田实现了丛网化保护,粮食增产10%到20%。

二: 可持续发展成为地理教育的重要内容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人类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三、可持续发展意识是21世纪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对自身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种种资源,环境问题的困扰和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而引起的环境问题,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为此国务院通过了中国二十一世纪工程,-----中国二十一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明确的指出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战略,用于指导我国制定今后的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发展中长期计划。这就是要求中学地理教学转变思想,适时的渗透可持续发展理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环境教育范文4

一、地位、任务

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中明确规定:“小学自然、社会,初中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应重视进行环境教育”。这就决定小学自然课是必须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

《自然教学大纲》教学要求的第一项就是“指导学生认识周围自然界常见的事物及其相互间的联系,了解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改造、保护和探索,从而对大自然的概貌和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课程计划》和《自然教学大纲》的要求中不难看出,自然学科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是落实《课程计划》的规定和体现《自然教学大纲》的需要,决不是穿靴戴帽,另搞一套。

根据课程计划和自然教学大纲的要求,自然课要完成的任务中也包括向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的教育。在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应获得一些浅显的环境科学基础知识,增加环保意识,在他们幼小、单纯的心灵上烙下保护生态环境的印记,让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影响他们一生,以致他们将来长大了走向社会后,不做对生态环境有损害的事。

二、内容、要求、方法

在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时《教学大纲》规定“教学内容应正确反映自然事物以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因此,教师必须深钻教材,挖掘教材中有关的环境内容,找好结合渗透点,应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有机地将环境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之中。为了在教学中准确地把握渗透的尺度,我们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统编教材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按其渗透和结合的程度,分为典型环境教育课和渗透环境教育课(简称典型课和渗透课)。1~6年级典型课共14节,渗透课共38节,针对各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已有的知识能力,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基本要求:

低年级:指导学生认识周围自然环境的显著特征,知道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培养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的行为习惯。

中年级:指导学生认识周围自然环境的共同特征,知道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和保护,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行为习惯。

高年级:指导学生认识自然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它们的运动变化规律,以及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保护、改造和探索的一些情况,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习惯。

基本方法:

环境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认识环境及环境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践活动,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有讲授、观察、考察、实验、讨论等方法。

三、课堂教学

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境教育,首先必须依据《自然教学大纲》和《武汉市小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指导意见》确立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做到全面、明确、具体、适当,然后围绕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的教学都必须指向目标这个核心,使每项目标都能在教学过程中得以落实。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必须符合教学内容和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1.典型课

这类课涉及的环境教育的内容比较多,集中突出地反映了环境和环境问题的一个方面的内容,一课就是一个具体的环保内容。

低年级以环境保护启蒙教学为目标,结合实际,诱导他们对环境的感性认识。例如《美丽的大自然》,可以用图片、录像、幻灯等直观教具,展现大自然的旖旎风光、鱼虫鸟兽、神秘太空、珍稀动植物等,也可带学生游览校园,让他们用眼睛看大自然,用语言描述大自然,使之通过感官的感知和语言的加工,将感知到的一个个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关于大自然美丽的具体表象。以此实现本课环境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中、高年级则是小学环境教育的关键年级,此时的学生对环境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自然事物的个体、事物的表面现象和事物的外部联系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此阶段环境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同学们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以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为主,使学生认识自然规律,知道环境与人类的生存、发展的关系,知道人类在利用、保护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做过的探索。例如《水的污染与保护》、《空气的污染与保护》、《保护大自然》等课,要带领同学们实地考察,或借助录像资料,让他们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事例,深切地感受到当人们的活动违反自然规律时,就会破坏大自然,甚至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使同学们从小就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不做或少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

2.渗透课

此类课涉及的环境和环境问题方面的内容不突出,或是间接的反映,这一类课教师授课时,环境教育的知识不必展开,只是结合教材内容找到自然知识和环境教育的结合点,点到即可。例如《声音》一课,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了声音有悦耳和嘈杂之分,知道了悦耳的声音对健康有利,嘈杂的声音则损坏人体健康后,告诉同学们:“嘈杂的声音就是噪声,噪声也是一种污染。”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在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时,还要注意教材前后有关知识的衔接。例如《溶解》可为《水域的污染和保护》以及《雨和雪》作铺垫,空气中如二氧化硫的含量过高,溶解于雨雪,就可能形成酸雨,对动植物生长及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破坏作用。

总之自然课中渗透环境教育,无论是典型课,还是渗透课,都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可能接受的能力,在不同的层次上进行渗透教育,切忌不分教育对象和教学实际用同一模式进行,在渗透的深度上,也要把握好。环境教育作为普及性教育,不能上成某一学科的知识拓宽课和环境专业课。喧宾夺主、牵强附会,为渗透而渗透,只会影响教学效果,造成学生厌烦心理。

四、课外活动

要真正地将环境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仅靠课堂的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借助其它媒体,利用课外时间共同辅助完成。例如学校与环保部门挂钩,组织学生开展环境科学实验,开展社会环境调查,参与社会各种环保宣传活动,创办校园教育园地,举办知识讲座、演讲征文竞赛、学习动植物的养殖等。

环境教育范文5

一、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环境教育因素

由于小学生无论在生理或心理方面都处在逐步发展阶段,他们的思维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的认识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具体直观。所以新编小学数学教材图文并茂,有80%以上的插图都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准确地把握插图中环境教育因素,能使学生更易理解、接受。如:一年级小朋友从进学校第一天第一堂数学课,就要受到良好的环境教育。在“准备课”第2页上就看到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1座大桥、2只蝴蝶、3幢楼房、4只彩球、5位小朋友、6朵白云、7棵松树、8个字(请您爱护花草树木)、9只小鸟、10朵鲜花……在学生练习数数的同时教育学生要爱护我们周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爱护公共设施,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杂物等,使我们生活的环境多姿多彩,生气勃勃。第一册第10页和第17页的“校园一角”插图,让学生知道美好的校园环境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营造,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校舍、操场、游泳池……是我们每个小朋友义不容辞的责任。结合熊猫、羚羊、松鼠、企鹅、白鹭、猴子等动物的插图,使学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地球上不能只有人类,野生动物灭绝之时,就是我们人类灭亡之日,所以我们要爱护身边的动物,特别是野生动物,同时知道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东北虎、亚洲象、中华鲟等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它们濒临绝迹。

随着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知识的拓宽,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也逐步抽象、充实,从居住环境到校园环境,从自然环境到人工环境,从水、大气、土地到动、植物,从资源、人口到地球、宇宙,教材中有50%以上的应用题都作了一定的反映。如:

1.每个窗台放2盆花,5个窗台一共放多少盆花?(第三册)

2.同学们采集标本,捕到9只蜻蜓,捕到蝴蝶的只数是蜻蜓的3倍,捕到蝴蝶多少只?(第四册)

3.一条蚕吐丝1500米,5条蚕大约吐丝多少米?(第五册)

4.大林有55张风景邮票,动物邮票比风景邮票少29张,两种邮票一共有多少张?(第六册)

5.沿海堤有一条防风林带,宽是48米,东港村境内的防风林带占地8640平方米,这段防风林带的长是多少米?(第七册)

6.一个自然保护区天鹅的只数是丹顶鹤的3倍,已知天鹅和丹顶鹤共96只,天鹅和丹顶鹤各有多少只?(第八册)

7.1996年江苏省海水产品量达79.5万吨,淡水产品大约是海水产品产量的2.09倍,1996年江苏省水产品产量大约有多少万吨?(第九册)

8.园林工人铺草坪,第一组6人铺了37平方米,第二组7人铺了43平方米,哪个小组铺得多?(第十册)

7

9.织女星每秒运行14千米,是牛郎星运行速度的─,牛郎星每秒运

13行多少千米?(第十一册)

10.在比例尺是1:25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4.21厘米,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第十二册)

类似以上题目,虽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没有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要求,但它们已内在显示了环境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解答好这样的题目,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二、要善于搜集环境教育的统计数据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信息量和信息传递的速度是按指数规律增长的,但教科书由于编写时间和容量的限制,一些对儿童有影响的信息不可能都反映出来,因此,要在数学教学中自觉地、有目的地进行有效的环境教育,善于搜取当代社会与数学紧密联系的新颖信息,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广泛阅读书报,时时留心有关数据,以便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提供环境教育的数据。如:

环境与生活:

1.一个人平均每天呼吸14千克空气,是一天食物重量的10倍或饮水重量的4倍。

1

2.血液里绝大部分是水,肌肉里有一半以上是水,骨头里─是水,

4人体是个“大水桶”。

3.一公顷生长旺盛的草坪,每天可以吸收900千克的二氧化碳,放出600千克氧气。一个人平均每天要消耗250克氧气,呼出900克二氧化碳。照这样计算,一个人必须拥有一个教室大小的草坪,才能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求。

1

4.世界上一半以上的药物模仿天然植物合成,─的药物直接从植物

4中提取或以植物为原料。

环境与社会的经济发展:

1.我国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居世界第三位,但我国“地大人更多,物博人均少”,占世界陆地─的土地却要养活超过世界─的人口。

11

105

2.一只燕子在6个月里可以吃掉50万只害虫,一头猫头鹰一年中会吃掉1000只田鼠,而1000只田鼠一年要吃掉2吨粮食,一只灰喜鹊可以保护1300平方米的松林免遭松毛虫的侵害。

3.最近,新疆罗布泊地区打出了第一口淡水井,井深465米,日出水量达452立方米,为当地矿产、旅游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1997年,宁波市共接待境外游客10.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7%,旅游创汇6.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4%。

环境污染的危害:

1.1997年12月中旬,急剧排放的烟尘和有毒气体使沈阳4天内有2000多人急性中毒。

2.1支烟产生的烟雾需一个房间的空气来混合,人才不会受伤害。

3.去年北京市洗车用水就洗掉了13个昆明湖,造成首都饮用水紧张。

4.目前太空有2000个废弃卫星,1400个用过的火简助推器和1100个游弋的小型物体,这些太空垃圾随时会撞坏卫星。

如此等等,教者向学生提供这些数据信息时,要正确处理好智育与环境教育的关系;要有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要将有意识的教育寓于无意识的受教育之中,做到自然、贴切、力求渗透,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切忌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三、要善于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适时、适量地渗透环境教育内容

环境教育范文6

【关键词】高中物理;环境教育;渗透

为达到环境教育的目标,必须将环境作为重要的学习资源实施教学,在学生教育中通过调查研究,获得直接的经验来源,通过实地调查获得学习技能,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调查:搜集素材,调查讨论不同生活环境物理型生活素材对人们产生的影响。

一、理论研究基础

1.STSE理论。在物理教学中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已经进行了比较科学的讨论,涉及环境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开展STS教育,使其迎合时展,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对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具有重要意义。2.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的经济社会,要求人类增强环境效益观念,正确对待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发展关系,重新审视自身对环境的态度和行为,建立人和自然互利共生的发展模式,促使民众不断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全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3.环境物理学理论。环境物理学理论主要研究声、光、热、磁场等物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根据研究对象可将环境分为环境空气动力学、环境光学等。在高中物理学进行环境教育过程中,必然涉及相关环境物理学知识,对环境物理学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对环境问题进行科学认识,从而培养正确的环境意识,接受科学的环境教育。环境物理学位高中物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依据。

二、高中物理教学进行环境教育的原则

环境教育的原则之处区域到全球、自然和社会的多维度的认识关系,环境教育面向多个年龄段,在发展学习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技术上,高中物理教育注重一定的教育原则,针对高中物理教育中环境教育,提出以下原则:1.适度性原则。物理教学进行环境教育,必须明确物理课程教学的中心,适当融入环境教育,注重物理教学和环境教学之间的关系,不能偏离物理学的中心,始终围绕物理学展开环境教育。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具体实践使学生亲身感受环境教学的过程,正确认识环境问题。环境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人们的环境素质,提高人们认识环境的意识。环境教育应当坚持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坚持这一原则,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学,可以适当增加环境条件下的实践活动,例如土壤中测定特殊离子。3.参与性原则。环境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环境教育中,不仅仅是学习环境知识,而是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环境认识问题,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念,具有环境问题的认识,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学生会接触到环境污染的案例,从而带动学生从个人兴趣出发发现问题,探究根源,让学生参与其中,获得实际经验。直接参与环境问题的解决,可以提高学生认识物理知识,物理学进行环境教育的参与,可以发挥学生的理论知识,通过亲身体验,巩固知识,保护环境。

三、高中物理教学进行环境教育的策略

通过高中物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理论认识,可以发现环境教育的内容保证了环境教育的有效开展,充分发挥了环境教学的实际意义,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方法对提高环境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1.结合教学形式,融入环保知识。课堂讲解成为传授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根据课程内容,以教材为主导,以物理知识和环境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物理课堂的作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可以讲解新能源对环境的影响,可根据光伏项目开展讨论,讲解科技和经济、环境的关系,提高传统知识的运用;通过手机查询天气状况,采取防护措施。2.注重实验,提高环保技能。比较课堂教学,物理实验更加具有直观性,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教科书中实验内容较多,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演示环境知识,比如静电现象、避雷针等,这些内容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可以改善环境状况,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从中体会物理对环境改善的积极作用,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物理实验,比如塑料杯进行膨胀、失重等实验,使实验展现直观。3.开展实践活动,增强环保意识。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倡导学生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实践,丰富学生体验,通过学生实践按,发挥综合运用能力。研究潮汐活动、氟利昂的产生、建筑材料对环境的影响等实践课题,有利于学生对环境保护产生意识。

四、物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研究的必要性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前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突出的问题,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对环境问题有了一定认识,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从物理知识中学到的声、光、电、力等知识不仅使学生更加了解环境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对环境的责任感,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探讨物理课程开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开展高中物理教学提供教育依据,文章通过高中物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讨论,丰富了理论知识,深化环境教育的理论意义,为实践提供指导。

作者:杜娟 单位:遵义航天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