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谷雨诗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谷雨诗句范文1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
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和子由寒食》 苏轼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
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
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途中寒食》 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上冢》杨万里
谷雨诗句范文2
2、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葩堆雪。——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3、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4、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5、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韦应物《调笑令·胡马》
6、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赵嘏《喜张沨及第》
7、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8、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9、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二》
谷雨诗句范文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3、(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谷雨诗句范文4
[关键词]估值理念;价差;净资产;会计盈余;折让率
作者简介:吴战篪(1975―),男,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州,510632)。研究方向:公司理财、证券估价。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A股市场是一个处于转型期的股票市场,转型期市场股票的定价机制激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已有文献的研究视角基于两个方面:一是中国A股市场是否存在高估;二是中国这样一个新型股票市场的估值理念是否异于成熟的证券市场。长期以来,A+H股公司①的A 股价格相对于同类H 股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溢价,即使在A股市场最低迷的时期平均溢价率也达到了35%,因此A股估值水平高于H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得出A股股价相对于基本价值(即内在价值, intrinsic value)高估,从而A股股价一定要向H股的股价回归的结论,因为存在H股市场投资者低估中国大陆上市公司的基本价值的可能性。本土市场的定价和国际市场对中国大陆上市公司的定价究竟谁更为合理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并形成了三种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国际市场的投资者过分夸大国企股的风险,低估H股价值,因而A股定价更为合理;[1](3-8)第二种观点认为H股市场投资者较A股市场投资者理性,H股价格更贴近公司基本面,因而A股高估;[2](55-61)第三种观点则以信息不对称、流动性差异、无风险收益率差异等因素来解释H股相对于A股的折让,[3](37-42)认为H股投资者获取信息较A股投资者困难,H股市场股票流动性低于A股而利率高于A股,因此H股折让交易。上述第一、二种观点认为A股与H股中有一个市场的估值比另一个市场更合理,而第三种观点则隐含了两个市场的估值都是合理的假设。
本文认为信息不对称、流动性差异、无风险收益率差异仅能解释部分的A股与H股价差, 因为有效程度不同,A股市场与H股市场在估值理念上存在很大差异,而理念差异是价格差异的重要成因,因此存在估值合理性问题。
在此前提下,本文试图以估值模型来检验A股市场与H股市场之间的估值理念差异,考察A股与H股何者的估值更为合理,并进一步研究估值理念差异是否对A+H股公司的两地股价差异造成了显著影响。
二、制度背景与研究假设
中国大陆的股票市场设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对国有企业采取“拨改贷”的政策,财政不再直接提供资金给国有企业,使得国有企业面临非常严重的资本金不足和营运资本短缺。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希望通过设立股票市场为国有企业提供资金。在此背景下A股市场被定位为单纯的融资市场,国有企业过分关注市场的融资功能,而很少考虑以股利的形式给予投资者回报,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整个市场运作不规范、监管不力。在投资者的构成中,中小股东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投资者并不关心以股利形式提供的投资回报,②而是希望通过股票的巨幅波动来获取资本利得。尽管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与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但市场的完善程度,投资者的构成状况与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我国首家国有企业(青岛啤酒)赴香港联交所上市始于1993年7月15日,截止2004年3月,共有97家大陆企业在香港市场发行H股股票,其中,29家公司既在香港发行H股,也在内地发行A股。国有企业发行H股的目的和在大陆市场一样也是因为营运资本的短缺。但是大陆企业面临的是成熟市场的国际投资者,投资者主要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因面临较严格的市场监管,他们不可能像A股投资者一样片面投机。相反他们对中国国有企业的风险有充分的认识。虽然H股市场经过了1997年的红筹股劲升的热潮,但是仍然长期低迷,很多股票低于净资产,市盈率普遍低于十倍,直到2003年国有企业效益大幅好转,H股市场才迎来一次较长的牛市,但与同类A股相比依然有较大的折扣。事实上H股市场投资者对中国国有企业的投资是非常理性的,绩优公司的股票价格远高于绩差公司,长期分红稳定的公司定价要高于分红较少的公司。
由上述制度背景与投资者状况的描述可知,由于A股与H股市场的成熟度、规范化运作程度不同,以及两地投资者的构成不同,两地对待国企股的估值理念可能存在显著的不同。本文提出以下两个假设:
虽然A股市场已处于国际接轨的转型期,但是价值投资的理念仍未真正形成,因此H股的估值可能更为合理,为此提出假设1:与H股相比,A股股价与公司的基本面情况的关联度较低,也即A股的股价与其净资产、会计盈余等财务指标的关联度低于H股股价。
谷雨诗句范文5
八十年代专业作曲家使得民族乐器的创作在题材的多样、内容的丰富深刻上都较以往的创作更进一步。不同的音乐感受、审美情趣使作曲家在创作题材的选择、音乐形象的塑造及作品所体现的思想内容上是不同的。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气候对作曲家的冲击是深刻的。有的理论家把“新潮派”的美学观点归结于四个来源:他律论音乐美学观;自律论音乐美学观;老庄哲学;西方现代文艺思潮。受这些美学观点支配,伴随着作曲家所共同追求的反映我们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特质的目的,使得筝乐作品的题材各异,同时也与民族的生活风俗、传统文化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了。
这些创作筝曲中有以我国地方民歌为题材的,如《茉莉芬芳》;有以我国的地方戏曲音乐为题材的,如《湘音・湘情》,还有根据其他乐器的著名乐曲改编创作的,如《姐妹歌》、《春到湘江》等。
众多的创作题材中以少数民族题材的筝曲创作最具特色。这类作品的音乐主题都以少数民族特有的音调为基础,并以作品的需要,在古筝的定弦方面做出了新的尝试。如《黔中赋》,乐曲表现的是贵州山区苗族的风土人情,在“黔水唱”一段中,作者用匀速的三连音循环运动,环环相扣,贯穿全曲,表现的正是山峦起伏的云贵高原上,河流在山谷中流淌,水流湍急,奔腾不息的景象,在“琵琶咏”中运用有细微变化的装饰音和波音来表现旋律,这正是黔东南清水江一带苗族民歌典型的拖腔。其音乐主题以苗族广为传唱的飞歌的典型音调为基础,在D调的基础上,改变了某些八度音组中(小字组、小字二组)的一个音(E弦升高半音),将苗族的调式特色显现出来。在表现维族人民生活及情感的乐曲《木卡姆散序与舞曲》,直接取材于古老的木卡姆,采用木卡姆典型的调式音阶定弦,3/8、5/8、6/8等节拍的频繁转换,使其特点更为突出。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在演奏技法上也注入了不少新的元素,它以少数民族特有的节奏型和极具特色的调式音阶为基础,加上富有创意的演奏法,使得乐曲更加丰富。如采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的《西域随想》,演奏时以新疆少数民族特有的切分节奏为基础,通过左手有节奏地拍击琴弦来模仿手鼓的声音,给整个乐曲增色不少。
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皆着笔于风俗性场景的描绘,在不同音乐情绪转换中体现了人民的生活及思想感情,质朴、粗犷、优美、明朗、乐观、欢悦、喜庆、热情、奔放是这些作品的共同基调。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都具有明确的标题,对音乐表现的景物、环境、情绪大都有直接的提示,是演奏者进行艺术再创造的基础和依据,同时,在音乐意境的营造和对民族风格、艺术韵味的把握方面,又给了演奏者自由发挥和探索创造的天地。这些题材的筝曲表现了居住在边疆的藏、蒙、苗、侗、维吾尔等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生产劳动和思想感情,拓展了作为“中原文化”代表的古筝音乐的表现范围,并以它们独特的情调和斑斓的色彩,为古筝艺术生色增辉,丰富了古筝的艺术曲库。这种拓展、增辉和丰富,促进了古筝艺术传统在新的历史文化时期得以继续延伸,是各民族音乐文化在新的发展阶段相互影响和不断融汇的结晶。1
“新筝”即新型转调筝,这种筝的筝码位于面板的中央,左演奏区为七声音阶弦序排列,右演奏区为五声音阶弦序排列。新筝在弦序上虽与传统筝有所不同,但它仍能在不改变根本演奏法的条件下演奏原有传统筝曲,无需特殊训练。
由于新筝的形体结构和传统筝有一定的差别,这就使得它的音质品性和传统筝也有一定区别,相对于传统筝,新筝的音量更大,共鸣更好,低音更浑厚,中音更清亮。新筝在体积增加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从传统筝常用的二十一弦增至五十弦,音域从大字组的D到小字三组的b,且包括了其中所有的半音,解决了传统筝演奏变化音的困难,大大增加了筝的表现力。另外,新筝在筝码处加入了一个截弦装置,这个装置的滑轨上有标记,移动这个截弦装置,可以在一个大二度内调整音高,这就解决了传统筝转调移码的准确性问题,使古筝演奏质量大大提高。尤为可贵的是,这种十二平均律制的新型转调筝,琴码在中间,双手可在七声音阶的左侧和五声音阶的右侧(犹如钢琴的白键和黑键)同时演奏,从理论上、实践上让筝曲各种转调的可能变成了现实,使之成为民乐合奏中的重要一员而迈出了可喜可贺的一步。
新筝相对传统筝来说虽有不少优势,但随着古筝艺术的不断发展,新筝的一些缺点也逐渐显现出来。新筝七声音阶排列的左侧和五声音阶排列的右侧的弦距不一样,演奏者如没有经过特殊训练,就无法得心应手的演奏乐曲,在快速的乐曲中更是如此。此外,作为古筝区别于其他弹拨乐器而能细腻的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重要技法――左手的按弦,因为新筝琴码在中间,筝弦短了,张力加大,按弦难度也随之加大,表现出来的韵味就比传统古筝逊色多了。从和弦角度来看,如果右手在筝的右侧弹奏主旋律,左手在左侧弹和弦,左手要来回横跨过中间一寸多的琴码,那么和弦弹奏的流畅自如则无法保证。
在我看来,新筝的大胆创新值得我们提倡,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大胆的创新尝试对古筝艺术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创新不能脱离传统,新筝虽有很好的创新,能解决传统筝在演奏中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它忽视了传统筝曲演奏“以韵补声”的重要特点,这也是古筝区别于其他弹拨乐器的最大特点,是古筝的本色所在,脱离了本色的创新是毫无意义的。成功的创新应该是建立在保留优秀传统的基础之上的。新筝的创新虽改进了传统古筝的不足,但它同时也忽视了优秀的传统,所以,新筝形制的创新并不是完全成功的,它还有待后人的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此外,在现代作曲技法的影响下,一些作曲家将古筝传统的五声音阶定弦序列打破,创造了七声、以及多种特殊排列的定弦方式。这一时期的古筝定弦方式呈现如下特点:
(1)非传统的五声音阶定弦,即保持八度为周期的定弦的同时,改变传统五声音阶的排列结构,形成所需的音列或新的音阶。
(2)传统五声音阶的双调循环,即由两个不同的传统五声音阶交替组成。
(3)传统五声音阶与其变体的交替,既一组保留传统的关系,另一组则根据需要变化某音,形成两组之间色彩的变化与对比。
(4)模式化音组定弦,即以半音为一音数按一定的比例关系如2:3:2等有规律的成组上行,形成非八度的周期循环。
(5)自由混合定弦,此类定弦无固定的模式,根据乐曲需要而定,其中包含多种可能性,如五声与七声的交替、多调的衔接、调式特性音及变音的运用等。
以上是对这一时期筝曲定弦特点的大概归纳。在这些重新设计和精心排列的各种新的定弦之后,传统定弦所带来的局限和束缚便迎刃而解。古筝定弦的改变为筝乐在丰富的和声运用上,以及调性思维的扩展等方面奠定了可行性的基础,新的定弦关系产生的不再是单一的五声性综合音响,它根据不同的音乐表现需要创作出不受和弦形态、功能序进及调式功能制约的新形态,各种不同结构的和弦及连接皆成为可能。在调式和调性上,由于筝的定弦、音乐旋律的发展及和弦形态的构成都站在新的角度,这些都与筝曲在“调”方面的变异发展相辅相成,使之打破了单纯的民族调式和西洋调式的束缚。在调式音乐中,作曲家在设计时已事先将古筝定弦作出统筹规划,可以在作品中体现不同音区不同调的交替变化,各种调性适时转换,导致调性中心音的削弱,以至出现调性模糊进而产生一些泛调性作品。总之,古筝的创新促成了筝曲创作风格的多元化,为古筝艺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谷雨诗句范文6
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战国策·齐策三》
【释义】
比喻双方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