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医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医改范文1
从农村到城市,从公立到民间,医疗改革的脚步正一步步朝着更实在、更民生的道路前进。
“看病难、看病贵”,一度让病人、医院乃至整个社会陷入了一场博弈的怪圈。
从2003年开始的医改之路已进行了十年,这十年里医改到底解决了哪些问题?因病返贫的悲剧是否还在继续,大医院看病是否仍旧那么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立是否能让普通病人得到有效地救治,医患矛盾是否依然紧张?在十精神的指引下,相关部门有哪些措施来确保做更好的医疗?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走访。
步行15分钟找到一家医院
黄成解患糖尿病已有两年,两年间她换了两家医院看病。“先前到一家大医院看病,花钱多、时间也耽误得长”,黄成解每次坐公交车要单程花费1个多小时的时间,看一次病要一天的时间。在大医院浪费时间又花费钱的情况让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了所在辖区的草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8年底建成的草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落于府南河边上,如今已成为该辖区许多居民就医的首选。
“最开始,其实我不确定社区医院能不能把我的病情控制下来。”黄成解说她和很多人一样还是更信任大医院,对于社区医院还是将信将疑。
来到社区医院,黄成解才发现这里的医疗环境很不错,医生的医术也不低,并且离家很近。
更重要的是,从家步行只需10分钟左右的时间,便可到达医院。这对于黄成解每半个月都要到社区医院看病拿药、每三个月查一次血糖,节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不知不觉,这里成为了黄成解的“定点”医院,医生也成了她的熟人。
让居民在步行15分钟内找到一家医院,是成都市建立社区医院的初衷,而这样的效果切切实实拉近了医生和病人的关系。
黄成解的主治医生熊熹说:“看病有时候一两句话是说不准确的,由于我们给病人不仅建立了健康档案,而且在情感上也和他们有了不少的共鸣,所以我们能更加准确和完整地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这样就能更加准确地给出医嘱和用药。”
一张医保卡解决后顾之忧
王利民是成都市一家出租车公司的出租司机。十年前他下了岗,紧接着他老婆也下了岗,如今家里的全部收入就是他开出租车挣的几千元钱。
由于职业原因,王利民患上了胃病,出于时间和金钱的考虑,很长一段时间靠自己在外面的药店买药来治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胃病越来越重。
“去大医院看病太贵了,看不起”,在王利民看来大医院一进去就要将自己好不容易挣的钱全部“扔进去”,他不愿意因为自己的病让家里雪上加霜。
在一次病痛难忍时王利民还是被家人送进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一进来就喊住院,我觉得肯定被医院坑了。”回忆当时的情景,王利民有点不好意思。
最终他在三医院住院7天,加上住院床位费、每天的输液用药,总共花费5000元。出院时最终结算下来,王利民本人花费了1000多元药费,他不停地感叹,有了社保卡,70%的费用都可以报销了。
2009年四川省开始启动的医改,其中建立基本医疗保障网是医改的重要环节。针对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城镇居民、大学生和农民工等重点目标人群,加快了职工医保、居民医疗保障和新农合制度扩面工作,做到“应保尽保”。
“分流”意在缓解看病难
如今不少社区医院的医生建议居民遇到常见疾病,先到社区医院就诊或者住院,如果病情难以控制,再由社区医院将病人转到大医院就诊。
“我们提倡这样的方法,其目的是分流。这样可以大大节约病人的看病时间,”青羊区草堂社区医生说道。
分流,如何才能做到?
由于对大医院医生水平的信任以及受其知名度的影响,“大医院”一直是病人看病的首选。记者在走访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时发现,一个上午一个内科医生的挂号人数可以达到40人以上,如果按照早晨8点到中午12点计算,那4个小时的时间里,医生每6分钟就需要为一个病人看病,还不包括上厕所、喝水的时间。
那么如何让一部分常见病病人能够到社区医院看病,这就需要专业医生的配备和二甲、三甲医院专家医生的指导。
记者了解到,成都市一些社区医院都聘请了三甲医院医生坐诊和指导社区年轻医生如何更准确地临床用药。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升了社区医院的医疗技术,也让更多的社区居民更加放心到社区医院看病。
价格因素也影响病人对医院的选择,我国医改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就是基本药物制度的改革。
当医院面向市场,在给医院发展带来新方向的同时,也给医院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一些不法药商利用手中的钱财买通一小部分不守医德的医生,通过药品提成的方式从中获利,这样的做法不仅损害了病人的利益也扰乱了医院的良性秩序。
针对这类情况,从2009年开始,四川省实现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这样做的效果很明显,实施当年,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平均销售价格下降27.19%,门诊次均费用、住院次均费用同比分别下降12.41%、10.98%。
“现在最大的感受就是花费的钱比过去要少了,而且一些基础药也能在这里买到”。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排队划价的冯女士很有感触。过去得个感冒到大医院要花费300多元,现在100元甚至几十元就能够解决问题。
该院院长赵聪认为:“作为大型公立医院,我们要回归公益性,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虽然压力很大,但是尽力通过各种办法,努力破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行至“深水区”的医改需要
多方合力
从2003年至今, 医疗卫生改革已有整10年的时间,在这十年中,一系列意见、办法、方案的实施,意在规范就医环境、医生道德、医疗服务等一系列问题。
全民医保制度的初步建立,使四川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省卫生厅的相关数据表明,截至2011年底,全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8515.17万,参保率达到96%以上。城乡居民住院费用自付比例连续四年下降,累计降幅达13个百分点以上。
针对我省医疗卫生现状,省卫生厅提出将继续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其中将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继续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另外还将改革医保支付制度,积极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改革,逐步覆盖统筹区域内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加大救助资金投入,筑牢医疗保障底线。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办法,积极探索利用基本医保基金购买商业大病保险或建立补充保险等方式,积极推广医保就医“一卡通”,方便参保人员就医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
新医改范文2
连日来,带着大家关心的这个问题,我找了不少IT产业的供应商,也造访了不少卫生领域的信息化主管和专家。他们对于这一问题,同样十分关注。IT供应商的意见大体分为两派: 一为观望派,理由是“8500亿元当中没有直接投给卫生信息化工程的预算”; 二为激进派,医疗行业这座“最后的金矿”终于到了开采期,放眼望去,已然黄金满地。
观望与激进,皆有其原因。之所以观望,卫生信息化近20年来投入严重不足,是不争的事实。即便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三甲医院每年真正用于IT的投资达到年收入1%的,也是凤毛麟角; 不断盖新楼、扩地盘的大型医院尚且如此,其他中小型医院对于IT投资的重视程度,就可想而知了。而之所以投入严重不足,主要原因仍在于对管理、对病患体验的淡漠。医院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往往取决于是否有一任对管理、对信息化充分重视的院长。医院信息化,还没有从自发状态走向自觉王国。
而之所以激进,一是在外部市场环境普遍走软的情况下,作为国家重点要保障的民生领域,医疗卫生确实有着非同小可的想象空间。二是因为,作为此次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的美国,奥巴马在总统竞选时就高调宣布,“我们会确保每一个医生的办公室和医院利用尖端技术和电子病历,以便提高效率,防止医疗错误,并且能够每年节省数十亿美元。”为此,美国政府将在未来5年,每年投入100亿美元,用于构建全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EHR,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新医改范文3
然而,医改毕竟是世界难题,遑论涉及13亿人的医疗保障问题。担忧也纷至沓来。国务院医改小组办公室主任张茅在公开场合表示:不要让老百姓以为今天医改文件了,明天一切问题都解决了,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无论肯定或争议,眼下,8500亿元的巨额投资正以“未来三年”为期,注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等五大医改领域。在这场新医改战役中,保持清醒和谨慎,敦促方案真正落到实处,显得迫切非常。
“异地就医”难题能否破冰
“基本可以判断全民医保工作先行了一步。”北大中国医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小组原特聘专家刘国恩认为,在五项改革中,“全民医保”目前是推进速度最快,成效最显著的。
“流动人口”的异地就医难题开始在各地破冰。按照医改目标,各地无一例外地将“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特别是解决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纳入未来三年的医改重点。
实现“异地看病”、异地结算是首要攻克的难关。对此,刘国恩指出,现在很多省会城市很有动力,正尝试建立异地结算机制,合肥、青岛等地宣布,正在筹备建立跨地区的基本医疗转移结算办法,而昆明已在云南省内建起全省统一的医保结算中心。
“下一阶段是实现跨省的统一结算,估计难度会很大。”刘国恩说,尽管如此,“跨省结算”的步伐也悄悄迈开。按照海南省2009年11月分别与广东、广西等五省区签署的“异地就医结算合作协议”,2010年3月,海南省将在全国率先开创省际异地就医结算合作的范例。
2009年12月19日,从社保部传来消息,为实现医保的跨省结算,该部已完成一份全国性的异地就医结算指导意见,并将争取于近期出台。这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期待配套解决同时推进
就在“全民医保”快马加鞭地行进时,公立医院的改革再次因进度缓慢而遭舆论诟病。原定于2009年4月出台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延迟四个月后出台,至今在地方推进困难。
面对这一尴尬,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医药不分等体制不破除,药品即便能挤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也可能面临医务人员“应选而不去选”的尴尬。对此,卫生部政策与管理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杜乐勋强调,要改变现有状况,必须配套解决,同时推进,缺任何一个都会前功尽弃。
一旦对基本药物实现零差价销售,就必须建立起公立医院新的补偿机制。在建立机制的过程中,“收支两条线”成为一种探索。此前卫生部部长陈竺曾肯定,“收支两条线”是医院改革的大方向。按照新医改,未来三年,只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城市里大的公立医院,特别是三级医院,并未纳入试点。
尽管有人说“收支两条线”的焦点不那么清晰,但一些地方还是坚持在模糊中尝试。比如,上海政府出面成立的申康医院管理中心,上海市所属的公立医院都进入该中心统一管理,医院的收入上缴中心,政府经费全部经由中心下拨医院。“只要在医院的管理体制上做出突破,三级医院一样也可以实现。”
民营医院能否与公立医院“平起平坐”
面对公立医院举步维艰的改革前景,刘国恩说,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的供应总量,远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唯一的办法,只有把医疗服务的这口锅放大。让社会资本进来。”
这正是新医改中提到的“多元化办医格局”。“兴办医院的时候,不仅在准入上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更重要的是在医保定点的资格、科研项目审批,提高业务水平、职称评定上,明确了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平起平坐’。”
有了“地位”的肯定,新医改方案实施当月,广东就实现了国内第一家公立转民营医院。近日,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透露,该省将在民营医院的准人和审批、金融和税收、设备配置、人才引进等方面有进一步的突破。
新医改范文4
新医改方案的颁布和实施似己不远,对于即将到来的变革,百姓心中有更多期待,也引发了各界的关注与热议。其中关于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部分,更是犹如平地一声惊雷,牵动着商业保险公司的神经。有人说,新医改正在“边缘化”商业健康保险,也有人看到了新医改下,商业健康保险的机会。
人保健康发力“结合型”业务
李玉泉 人保健康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在新医改基调下,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业务平台、由商业保险公司按商业化模式运作的“结合型”健康险业务试点,将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以此进一步提高公众的保障程度。
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玉泉表示,“在我们看来,要构建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需要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医疗救助等多方协调发展和共同推动,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在当前既十分必要又十分紧迫,结合型业务正是商业健康保险发挥其必要补充作用的重要突破口。”
据了解,在此领域先行一步的人保健康,截至2008年底,其社会保险补充医疗险业务已经覆盖到12个省的84个地市。在青岛、沈阳、天津、湛江、锦州等越来越多的城市,人保健康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将业务触角延伸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低保人群大病保险、公务员补充医疗等诸多保障领域。
“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积极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的委托管理,可以分担社会医疗保险的压力,有助于迅速扩大医疗保障覆盖面。”
李玉泉认为,随着医改的启动,目前整个商业健康险行业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时点上,尽管还面临着不少发展上的制约因素,但如果想在未来国家医疗保障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不被边缘化,就必须创新思维走专业化和规模化相结合的道路。
他还透露,作为全面参与国家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途径,今后人保健康将加大与政府合作力度,在关注农民工和失地农民医疗保险问题的同时,继续拓展职工补充医疗保险业务,并积极参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以体现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的专业优势。
商业健康险大有可为
林瑶珉 昆仑健康保险公司董事长
昆仑健康保险公司早在今年的2月份,就组织召开了“对话新医改”主题论坛,对“新医改方案”进行了整体解读,分析了新医改对商业健康保险的影响、新医改背景下健康保险公司如何拓展市场机会、如何深化与医疗结构的合作、如何完善多层次的员工医疗保险福利体系等内容。
昆仑健康保险公司董事长林瑶珉指出,从大环境来看,此次医改强调了商业健康保险的补充作用,相信未来在政府的关注下,商业健康保险的支持政策会陆续出台,逐步明朗。
“作为商业保险,在整个社会的保障体系当中,总体上应当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如何互补,才能使整个社会的保障体系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目前在人寿和财险领域显得还不是那么敏感,但是在健康保险领域,这个问题却是非常突出。”林瑶珉指出,新医改虽然使社会的基本保障提高,但与整个医疗费用的飙升相比,显得很微弱,“应该发挥商业健康保险的作用,来缓解政府在医疗卫生融资当中的压力。”
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实现保费收入9784.1亿元,同比增长39.1%。其中健康险业务仅为585.5亿元,同比增长52.4%。虽然增长幅度较大,但健康险的保费规模仍然偏低。
“就目前的商业健康保险公司来说,发展都不太好,压力比较大,但我觉得,随着社会的进步、老百姓对于健康的认知和观念的改变,可能希望健康保险公司提供的不仅仅是医疗费用的补偿,而是包括养老金,以及老年的护理、康复、养生等方面的花费。”林瑶珉认为,中国的健康保险公司要真正发展起来还需时间。
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应有新定位
张剑敏 华夏人寿副总经理
新医改方案将商业健康保险作为基本医疗保障的补充,张剑敏认为,不应人为地将商业健康保险简单定位于补充地位,更重要的是要解决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的合理定位问题。目前国家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种种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解决好两者之间的角色定位和业务边界的划分问题。而只有回到原点,首先回答好在解决全民医疗保障这件事情上政府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商业保险公司做什么这些问题,我们才能真正找到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方向。
在国家医疗保障体系中,社会医疗保险要做商业健康保险“不愿做、做不了”的事情,在达到全民享受同样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之前,不能急于提高一部分人的保障水平。要给商业健康保险留出有利可图的市场空间,只有这样才能调动社会资本投入健康保险事业,共建完善的医疗保障网。
在国家医疗保障体系中,商业健康保险则充分体现商业竞争规律,最大程度地追求经营的盈利性,一定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较高收入人群为主要保障对象,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重点满足社保保障范围以外的更高层次、多样化的保障需求。
目前商业健康保险经营最大的风险来自于赔付风险,商业保险公司作为独立于医患双方之外的第三方付款人,缺乏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的有效约束机制,难以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支出,从而导致商业健康保费赔付水平居高不下。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着手,打破现有的“第三方付费”模式,在保险公司与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使商业保险公司可以介入客户的医疗管理过程,解决和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建立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支出,有效降低赔付风险,提升商业健康保险盈利水平。
明确商业健康保险在医疗保障体系的地位和作用
邓建华 昆仑健康保险运营总监
众所周知,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和社会医疗救助体系。在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和社会救助都是医疗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医疗保障水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三者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共建体系。因此,应明确商业健康保险和医疗救助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相关法律、法规形式确定下来,给予政策扶持,共享管理成果和管理手段,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保障的需求。
对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新医改”方案强调了公平和政府主导,却忽略了效率和市场参与,希望将现有制度转变成为一种高度统一、效率低下、服务水
平较低的新的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会令“公费医疗”重蹈覆辙,其实,西方一些福利性国家,由于多年积累下来的财政负担,正在逐步进行改革。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建立福利性的医疗保障体系,仅靠财政负担是远远无法达到的。据有关专家估计,国家要建立这一体系,必须使用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须引入商业健康保险等社会力量管理社会医疗保险,形成有序竞争,提供管理效率,实现管办分离,从而更好地服务参保人群,平衡各方利益,形成一个良性发展的态势。
商业健康险是为基本医保拾遗补缺
郝演苏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执行院长
针对一些专家认为商业健康保险和基本医保应该是并重的观点,郝演苏教授表示不赞成,商业健康保险是为基本医保锦上添花的。
新的医保方案出台以后,社会基本医保对商业健康险市场不会造成挤压,因为我国商业健康险所占市场份额是非常小的,从保费规模来看,仅占8%。如果从人口覆盖面上看,这个比例就更低了。今后即使造成了挤压,也是中国百姓的福音,因为这意味着中国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障已经相当完善,人民用不着再花更多的钱购买商业健康保险了。
但是,社会医保即使做得很完善,我相信还是会有高端人群对商业健康险有所需求。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保障,更便捷的服务。这才是商业健康保险的用武之地。
商业健康险是为基本医保拾遗补缺的,因此,在新的医保方案出台以后,商业健康险必须适时调整其产品结构和经营策略,以配合基本医保制度。大家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基本医保有哪些不足,这些不足是如何造成的?是财力造成的,还是覆盖面造成的?商业健康险如何针对这些不足做文章?”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应该针对有需要的人群来拾遗补缺。
商业健康保险公司不要认为政府的动作砸了自己的饭碗。因为商业健康保险公司是商业机构,而不是福利机构。从世界范围内看,一个国家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再发达,也总会有人需要商业健康险。何况中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还不甚发达。买保险就好像喝水,这是必须的。
所以,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在新的医保方案的制度框架下,首先要考虑的是客户的定位问题。其所面对的客户,一定是那些“仅喝矿泉水得不到满足的人”。
健康保障+健康管理专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基石
黄建始 健康管理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
新医改方案中基本公共服务将包括重大疾病防控、慢病管理、免疫接种、妇幼卫生、精神卫生、慢病管理以及逐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由此看出,我国政府把国民健康管理的计划提上议事日程。实际上,健康管理服务作为一种新兴的个人健康顾问式服务,也正在悄然兴起,这对于现阶段从根源上解决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
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需要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医疗救助等的协调发展和共同推动。其中,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将有利于扩大医疗保障覆盖面,提高医疗保障体系运行效率,完善医疗保障机制。
积极参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是商业健康保险义不容辞的责任,健康保险必须将自身发展与服务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和企业公民义务,积极参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把握健康保险发展规律,走专业化经营之路,打造产品精算、风险控制、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专业化技术优势,满足客户多层次需求的产品与服务的差异化竞争优势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优势,高效决策、执行有力的系统化运营优势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保险需求,全面参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迅速扩大覆盖面的同的,着力提高医疗保障体系的运行效率和健康保障力度。
新医改带领健康险市场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约翰・P・杜梅卡 康众总裁
作为进入中国市场不足1年的新公司“掌门人”,康众(上海)企业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翰・P・杜梅卡(John P.Domelka)表示了对新医改的期待。“毋庸置疑,我们非常关注新医改方案给商业健康险带来的机会。”约翰・P・杜梅卡指出,中国政府已经注意到了健康险市场的巨大需求,并正在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我们认为,新医改方案正带领着中国健康险市场朝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我们希望且有能力参与中国政府即将启动的新医改方案。”
在约翰・P・杜梅卡看来,“处理好政府与商业机构的平衡,是健康险市场发展的关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十分复杂,政府承担着沉重的压力,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和处理,商业机构的参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级解政府的资金压力,并帮助医疗提供商抵御风险。
另一方面,中国的医院正在逐步走向市场化,医院和健康保险经营机构之间的经济利益联系将大为加强。因此,约翰・P・杜梅卡认为,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公布,商业健康保险将与医院之间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
新医改范文5
以人为本的建设思路
新医改的核心是解决人的身心健康问题,即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因此医院信息化要转变观念,从“以管理为中心”转变到“以伤病员为中心、以业务人员为主体、全面提升卫生决策、管理和诊疗水平”上来。
首先,医院信息化建设主要目的是要提高为人民群众医疗和服务的质量; 其次,工作人员特别是医务人员是医院的主体,医院信息化建设只有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降低他们的劳动强度,让他们觉得好用并且爱用,系统才有生命力,才能取得成功; 第三,信息系统只有深入业务第一线,真正帮助解决患者及业务人员的实际问题,管理层才能收集到真实而准确的数据,并改变管理模式,从末端管理转变为过程管理,才能真正提高管理和决策水平。
提高基本信息系统
新的医院基本信息系统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和提高。首先,在设计理念上,要按照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进行设计,以优化就诊流程、提高医疗质量、满足临床业务需求、满足医院管理和卫生决策为出发点。其次,在设计方法上,必须以深入分析业务为前提: 信息化建设不能简单模拟传统的手工流程和作业,而应深刻分析这些流程和作业的深层次含义,通过信息化手段对传统的流程和作业进行再造,实现新医改的目标,达到优化的目标。第三,在设计架构上,要能够提供与临床数据中心(Clinical Data Repository, CDR)、各种临床信息系统、绩效考评与成本核算系统、卫生机关汇总上报系统和地方医保等系统信息接口,实现医院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第四,在技术平台上,应该考虑采用一些新的信息技术,保证系统在技术平台上的先进性。
医院信息化要进一步完善医学影像、检验、心电图、移动医护工作站、手术麻醉、重症监护等临床信息系统: 一方面要提高这些功能科室的信息化水平,打造信息化影像中心、信息化手术室等; 另一方面,这些临床诊疗信息能够非常方便和人性化地在医生工作站得到展示,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 第三,这些临床信息能够以标准的形式归档到临床数据中心(CDR)中,为构建真正的电子病历奠定基础。
福州总医院充分利用临床信息系统建设比较完整这一有利条件,逐步构建集成病人完整诊疗信息的电子病历系统。完整的电子病历系统主要由以下系统组成:临床数据中心(Clinical Data Repository, CDR)、临床信息服务平台 、电子病历集成视图、计算机医嘱录入系统(Computerized Physician Order Entry,CPOE)、医疗文档编辑与管理系统、闭环医嘱管理系统、临床知识库管理系统、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受控医学术语管理系统和临床路径管理等系统。电子病历系统是医院信息化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它体现医院信息化综合发展水平。该系统的实施将全面提升医院医疗质量,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
以后,基于无线网络的移动医护工作站会全面应用。移动医护工作站按照病人床旁的信息显示需求开发。医生可以在各个病区之间移动查房; 可以根据查房情况、历史记录和临床检查结果,立即会诊和制定治疗方案,查看病人的检查、化验预约信息等。移动医护工作站的应用彻底解决了在哪发生的信息在哪录入的问题,减少了对纸张的依赖。因此无论是在提高工作效率还是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差错方面都非常有意义。
医院管理者特别希望在决策或发现问题时,能够利用系统进一步分析。因此数据仓库等辅助决策系统应该大力发展。目前我院已具备建立数据仓库和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条件: 一是已全面实施医院信息系统,有条件建立数据仓库; 二是有丰富的历史数据可供分析,积累多年的数据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建立数据仓库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挖掘和利用。
福州总医院将充分利用自身信息化的优势,逐步建立辅助决策支持和综合绩效考评系统,进一步完善全成本核算系统; 充分发挥综合绩效管理的评价和引导作用,推行全面评价、全程评价、全员评价,实现评价由单项向综合、静态向动态、宏观向微观的转变; 深化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健全院、科、组三级核算体系,实施医疗全周期全过程成本控制,提高床位周转率、设备使用率和医疗收益率。
福州总医院作为集团型的总医院,准备连接专线使总医院与三个临床部实现网络互联互通,开发专用的区域协同医疗信息平台,达到大型医疗设备共享,大型检查结果互认,并逐步实现患者诊疗双向转诊。
要利用信息化平台优势,加大对临床部技术支持力度,如通过远程诊疗和远程PACS/RIS(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放射信息管理系统)系统,总院专家在办公室即可对临床部的患者进行辅助诊疗乃至进行影像诊断,帮助临床部尽快提升技术水平,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医院患者关系管理平台是运用于医院的管理服务系统,患者不仅在医院,即使在家中、在工作单位也能得到医院或社区的个体化健康服务,保持健康营销链条的完整性,其具体目标可归结为“完善患者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忠诚度,降低患者流失率,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福州总医院需要在全程就诊“一卡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电信、移动以及互联网等基础信息平台,着力打造患者关系管理平台,实现对患者诊前、诊中和诊后的全程服务关怀,实现对患者诊疗的精细化和人性化服务。
加强对外合作
福州总医院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探索,已经走出了一条统筹规划、以我为主、内外联合、高效低耗的建设路子,以后仍将坚持这一成功的建设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需求的不断深化,过去那种基本依赖医院自身力量开发的路子肯定走不通,但社会化保障不等于完全市场化,不等于完全放任不管,必须是在统筹规划、以我为主和统一标准的前提下进行开发。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用到非常多的高、精、尖技术; 而受体制编制的影响,医院信息化人才总体上是非常欠缺的,特别欠缺能解决核心和关键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完全依靠自身技术力量,信息化建设很难向深层次发展; 只有加强与一些有实力的公司,特别是与有实力的大学进行深度合作,才能推动医院信息化向深层次发展。
新医改范文6
按照党和政府要求,正式实施医改,全面落实医改工作任务,管理体制回归了公益性,实行了全员责任制,建立了体现绩效的考核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全面实行了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进一步加强。
医改以来,我们的工作主要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强化管理,确保卫生院规范良好运行
基层医改后,财政给予医护人员支出保障,医院的工作重心已从“保吃饭”向“保规范”转移,我们不再为“吃得上饭”范愁,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是如何履行好骨科医疗和基本医疗服务“两个基本”的职能。为此,着力于规范管理,以确保骨科的良好运行。加强医疗服务质量,安全、便民、惠民,控制药品费用,单病种控制,开展优质护理。
一是抓建章立制。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医院骨科医护管理制度》、《骨科考勤及奖惩制度》、《骨科医护绩效工资考核实施办法》、《骨科医护绩效考核细则》等一系列制度,利用制度来规范管理,使得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从而建立起骨科医护良好运行的长效机制。
二是抓责任落实。从骨科主任到成员到科室再到每一位职工,我们层层明确了各自的年度工作目标和责任,并于年初,由骨科医护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形成了主任抓科室、抓每位职工的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通过明确责任,做到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工作请放心,推动骨科工作的落实。
三是抓工作规范。我们坚持骨科定期例会、制定医疗方案、医疗质量检查制度,分析存在问题,部署本周工作,并及时传达上级会议精神。每月组织一次全科室会议,加强业务学习,介绍骨科医护方面的新知识、新动向,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通报骨科医护绩效考核、监督检查结果、医疗质量检查结果等方面工作情况,从而促进了工作规范。
二、强化考核,确保卫生院各项工作的“绩”和“效”
考核是促进工作落实的保证措施。我们通过严格的绩效考核,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职工的工资挂钩,进一步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推进了卫生院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一是明确考核内容。我们将骨科医疗服务质量指标核定到到每位职工,做到考核指标量化、细化,可操作性强,使得人人有任务,人人有压力。
二是确定考核办法。骨科医护的绩效考核,定期通报,每周监察监督组进行督查自考情况,每月有考核结果,通报结果后无异议将作为兑现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的依据。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发放体现优劳优酬、多劳多得,对不同的岗位依据技术含量、责任风险、劳动强度等确定不同的分配系数,再按照考核得分和分配系数核定其绩效工资。
三是严格兑现奖惩。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制定了多项奖惩办法,如,值班、加班、误餐给予补助,出满勤给职务补助等以经济奖惩促进骨科医护的行为规范。采取“三查、三看、二核对”的办法,即:查规章制度、查医生处方、查购药票据、看登记表册、看药品台账、看手术难度、看收费票据、核对库存实物、核对就诊病人和零差率销售情况,对违规行为坚决纠正。
三、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问题:人员少、工作量大,我们骨科在岗人员数达x人,其中临床x人,特别是护士甚至需要连续加班几个昼夜,在手术时,因人手不足,必须加班加点。
三、分配问题:主刀者待遇得不到体现,麻醉、骨、外科临床等,医改后待遇下降,也体现出一种为人民服务精神。坚决不收受任何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