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守住幸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守住幸福范文1
——题记
一、幸福在哪里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好好生活,追求梦想。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追求者,步伐停止,幸福在哪里?
也许我们总是会问这样的问题,虽然生活对我们而言,体会还不是很多,但是,幸福的根源或许真的来源于生活。
我是一名寄宿生,寄宿学校早上起床的时间会很早,习惯成自然,以致于在周末放假时,亦是如此。又是一个大周末,早上,暖暖的阳光一照,本来就缺乏睡眠的眼睛再加上瞌睡虫的作用,根本睁不开,更别说起床。妈妈来喊我吃饭,一遍,两遍,三遍……见还不动,妈妈只好把饭温在锅里,等我起来再吃。而我呢,也只有到睡足了,才会懒洋洋地下床……这种温馨的情境持续了好长时间。然而,去年妈妈外出打工了,只有我一个人在家,每一次周末,总要把闹钟放在床边。每次闹钟响起,如同恶梦惊醒。而闹铃声远没有妈妈的声音温柔、悦耳。对我来说,听不见妈妈的呼唤,总觉得一天之中少了一样东西,有点儿不适应。人世间再美妙的音乐也比不上妈妈的呼唤,难道妈妈的呼唤就是幸福?
二、幸福在路上
幸福是一朵七色花,每一片花瓣都孕育着属于她自己的未来,幸福的花瓣属于谁,就看是谁先来采摘;幸福是太阳,每一束阳光都照射到人们的身上,看谁懂得把握,那么,幸福的阳光就属于谁。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伴着时光的流逝,我已匆匆走过十九年。我长大了,开始慢慢地观察生活,想做生活的守护者,就得用自己的双手去装扮生活。真的有那么点不想长大,长大了,会受到父母的批评;长大后会叛逆;长大后有烦恼;长大后还会因有些事情做得不够完美而自责。但是,这些都是短暂的。或许这时的我还不够幸福。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很多的幸福在等我,因为幸福在路上,我要学会等待。
三、幸福在身边
幸福不用众里寻他千百度,它就在你蓦然回首时。许多人都曾执着地追求幸福,寻找幸福,为了追寻幸福而不惜一切。可是,你有没有发现,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幸福是老师给予的。老师天天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很辛苦。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让我们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学会发现,发现老师给予的获得知识的幸福
“父爱如山,母爱似水。”幸福是父母给予的。父母的爱,是全天下最无私、最无微不至的爱。,从你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父母便会百般地疼爱你。学会感恩,感恩父母给予的无边的幸福。
还有亲人、朋友给予的幸福……
幸福是港湾,当你停船靠岸时,它会抚平你的忧伤,让你心情舒畅,因为它就在身边。
幸福很遥远吗?幸福又在哪里?
希望告诉我:幸福在路上。
梦想告诉我:幸福在身边。
未来告诉我:幸福无处不在,只有自己发现,才会拥有身边的幸福。
守住幸福范文2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2020]113号关于开展**省农村地区“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支付服务集中宣传月活动的通知,我行结合自身产品和服务的特点集中开展宣传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1.电子渠道,我行通过网点LED屏滚动时刻绷紧防范之弦、谨防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标语,通过网点电视屏不断宣传我行各种金融业务知识。
2.进社区,告知社区客户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七个好习惯:保护好个人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保管好不用的复印件、睡眠卡、交易流水信息;网上银行操作时,仔细核对网址,防止登陆钓鱼网站;输入密码时,注意遮挡;密码要设置的相对复杂、独立,避免过于简单,避免与其他密码相同,定期更换。开通短信提醒,一旦发现账户资金有异常变动,立刻冻结或挂失;不随意链接不明公共wifi进行网上银行、支付账户操作。单独设立小额独立银行账户,用于日常网上购物、消费。
3.进公园,向来往人群介绍我行银行卡业务,理财业务,小额贷款,自助渠道等业务办理相关规程,普及银行卡用卡安全、警惕非法集资、防范金融诈骗等金融知识。
守住幸福范文3
第一次军训。接下来学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军训。十几岁的孩子,一下子这么大的负荷,他们会适应吗?令我感动的是,七天时间里,没有一个孩子请假。看着烈日下,一张张幼稚的脸庞上流淌的汗水,真是心疼。站在最前面的刘振东就像是一颗豆芽菜,那么弱不禁风。突然孩子脸色苍白,好像有些体力不支,赶紧扶他去办公室休息,半路上,他就吐了,这时候家长也赶了过来。以为孩子会在家休息一天,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孩子就来了。军训让我看到了孩子们身上那种执著的毅力和坚强。我相信我的班错不了。
父亲生病住院。结束了六年的小学生活,功课一下子增到了八门,孩子们一时难以适应。我手把手地教给他们怎么记作业、怎么听课、怎么侯课……所幸的是学生们适应性非常强,积极地面对,很快就进入正轨。就在我率领我的学生们努力向前的时候,九月二十二号,中秋节这天爸爸突然生病住院,一边是生病住院的父亲,一边是刚进入初中的孩子们,两边都不能不管,每天奔波在医院和学校之间。早晨没上课时,给病重的父亲买去可口的饭菜,晚上自己做饭送去,尽最大的努力尽儿女应尽的责任和教师应尽的义务。
第一次运动会。岁月在奔波中流逝,转眼一个月过去了。我和我的孩子们迎来了第一次大型运动会。学校秋季运动会在操场隆重开幕。巧的是,这天也是我四十岁的生日。中午,妈妈给做了丰盛的饭菜,大姐买了生日蛋糕。也是这一天,我知道了爸爸的病已经非常危险的消息,还是这一天,我第一次喝了酒。怕在爸爸面前控制不住自己,吃了饭,我早早来到学校的办公室,失声痛哭。
第一次家长会。上完两节课之后我直奔清中给儿子开家长会。路上收到丈夫的电话,爸爸因为病情加重去了省医院,正在检查之中,恨自己没有分身术,不能立刻赶去。下午还有学校组织的初一家长会。今天中午格外烦,十二点了还不愿意回家,在办公室整理家长会的资料。午饭也没顾得吃。下午两点钟,家长们准时来到学校。五点钟,家长会圆满结束。没有人知道教师脸上自始至终的微笑后面隐藏着多少泪水。散会后,打车直奔医院。看见我,老爸笑了,我却鼻子一酸——哭了。为爸爸祈福,希望老爸闯过这一关。
第一次失去亲人后重返课堂。高超的医疗技术,昂贵的医疗费用,亲人的百般祈祷,终于没能留住爸爸的生命。在省医院住院五天后,我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失去亲人的痛苦。就在觉得自己扛不住的时候,我收到了一封封孩子们的短信:“老师,您不在的日子,我们很乖很乖;老师,我们很想您;老师,田泽宇带着我们上课,您放心;老师,我们等着您回来……”每收到短信,就收获了一份感动,收获了一份生活的勇气,有这么多爱自己,需要自己的孩子们陪伴着,有什么抗不过去的?忙完父亲的丧事,就赶来上班。回到教室,学生们说:“老师,您回来了,您没来的时候,我们为您做了一首诗。后来学校让办统一的板报。擦了,您没看见。”诗我没有看见,但是我看到了比诗更打动我的孩子们一颗颗炽热的心。
第一次拔河比赛。返回岗位后,总觉得缺了些什么。没了之前的精神,话也变得少了很多。学生们看见我也总是小心翼翼的。就在回来后的第二周,学校进行了拔河比赛。我也去了操场,但是,我没有给学生们拼命地加油、呐喊,没有笑。只是在一边看着。我看见,同学们尽力了,手都被磨破了。结果,男生、女生都输了。回到教室,同学们脸色毫无表情。教室里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说话。无论我怎么开导,怎么安慰。仍然没有同学有反应,他们太想给我一份快乐的心情,太想给我一份胜利的喜悦。
第二次月考。同学们到底给了我一份惊喜。回来后的第三周,我们进行了第二次月考。两周没有班主任的106班,英语成绩名列全年级第一名,总成绩名列全年级第二名。
守住幸福范文4
市民:尴尬的“”经历
日前,本刊记者对北京市的一些性保健品商店、大药店进行调查,发现由于性保健品对消费者来说具有较强的私密性,造成了性保健品市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虚假宣传、无质量保障等诸多问题,是一个存在着巨大暴利倾向的行业。
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有关性保健用品的投诉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投诉主要集中在所谓的性保健用品非但缺乏保健成分,而且服用后导致腹泻、呕吐等症状,有损人体自身健康,存在着严重的隐患。
家住北京市的杨先生,是某外资公司职员,日前向记者讲述了他的尴尬“”经历。杨先生说,自己本无意购买这类成人用品,但某日路过一家成人用品商店时,店主神秘地把他拉入店中,向他介绍店内一种“奇功异效”的药物。在店主一番“狂轰滥炸”般鼓动之后,杨先生既没有讲价钱,也没有问该药物是否会有其他副作用,便将“×哥”、“×油”等物品收入囊中。但杨先生回家服用后不但没有任何效果,还出现了副作用,腹泻不断。谈及此事,杨先生无奈地向记者说:“虽然说现在时代开放了,但买这种东西一般都是属于个人隐私,就算吃出问题,也不能到处张扬,只有哑巴吃黄连的份了。”
“发生了这种事情,谁好意思和别人提啊?只有自己打掉牙往肚子里咽了。”日前,记者接到石家庄市民任先生打来的投诉电话。任先生在电话中向记者倾诉了一段痛苦经历。不久前,任先生在桥东某保健品商店购买了一盒店主极力推荐、能够提高性能力的“神药”。但任先生回到家服用之后,不但没有产生任何“”的效果,反而还渐渐出现了注意力不能集中、盗汗、性能力下降等情况。任先生本想去找商家讨个说法,但又碍于脸面,怕遇见熟人后不好意思。无奈之下,他只好来到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向医生求助。医生在查看了任先生带来的“神药”后发现,药品标识上标明产品为健字号的保健食品,并未标明有提高性能力的作用。
专家告诉记者,同杨先生、任先生有过类似遭遇的消费者不在少数,几乎天天都能遇到,并且呈上升趋势。在医院接待的消费者当中,有部分消费者因乱服用所谓的“神药”而引发其他疾病,有的甚至出现了尿不出、尿血等症状,严重影响了身体和心理健康。
商家:利润丰厚 质量堪忧
自上世纪末仿真性用品解禁以来,性用品的消费人群正在逐年扩大。一些商家瞄准了这个充满暴利倾向的行业,纷纷在门前挂起了经营性用品的招牌。
近年来,专营成人性保健品的商店在街头越开越多,挂有“成人保健”、“男女保健”、“计生用品”等招牌的店铺随处可见。据不完全统计,仅北京市经营这种成人用品的商店就有2000余家。成人用品店铺不仅越开越多,其保健品种类也是越来越丰富。随意走进一家成人用品商店,货架上那一排排花花绿绿的包装,让人眼花缭乱。产品名称也是千奇百怪,什么“金枪不倒”、“神油”、“美国伟哥”、“梦幻芳草园”、“一滴钟情”等。有的产品名称十分暧昧,通过阅读名称根本不能了解其用途。记者发现,成人用品在价格方面也相差悬殊,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商店售价相差甚多,以7粒装全新三代极品“北极狼超值浓缩片”为例,不同商店售价在38元到88元不等。而与“北极狼”具有相同功效的6瓶装美国MAXMAN-Ⅱ强效胶囊售价却高达960元至1650元。
成人保健品市场的混乱状态超乎记者想象。一位姓王的老板告诉记者:“别看我这店平时很少有人进出,其实每天只要做成一单生意就行了。到我们这种店里来买东西的人都怕被熟人看见,所以一般不会讲价钱,买了就走,我们的钱也就到手了。”国产一盒的批发价在1.8元到2.5元之间,市场上可以卖到10元到25元;进口3只装批发价为4元到6.5元,零售价却可以达到25元到35元。的利润只是冰山一角,其他用品利润更是惊人,往往是数倍以上。要是出售的是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其利润就更大了。据业内人士介绍,成人用品的利润可以用暴利来形容,有的产品利润甚至可以达到500%以上。开一家普通的成人用品商店成本仅需要1万元左右,如果做得好,一年的利润在10万元以上。
在网络性用品商店中,此类商品更有大行其道之势,其产品性能被描述得更为露骨,也更偏重一些罕见产品的销售。产品不仅配有清晰的样品照片、详细的说明及网友评论,还注明了产品的产地及完善的送货渠道。而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由于网络独有的隐蔽性,让很多“爱面子”的消费者保存了面子。因此,成人用品在网络上销售十分走俏,大有超过现实中的商店后来居上之势。
市场:暴利驱使 违法营销
目前市场上的某些成人用品产地及生产厂家不详,消费者难分真假。记者走访一些成人用品商店后发现,店内所售产品,除少数几个品牌的安全套标注有产地、厂家及使用说明外,其余大部分均属“三无”产品。不仅产地不明,并且没有使用说明书,甚至连外包装都十分粗糙。
成人用品商店中的许多产品都扮演着具有中成药品疗效的角色。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消费者,多数消费者认为具有中药疗效的保健品都不存在副作用。正是由于消费者种种错误的认识和商家夸大的虚假宣传,让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不法分子钻了空子,使一些消费者上当受骗。河北省中医院一位老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中药虽无副作用,但见效慢,须按疗程服用。成人用品如果真如宣传中所说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其一定含有类似“万艾可”的成分。而“万艾可”是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明确规定的处方药,不能私自服用。擅自服用此类药品危害巨大,甚至会致人死亡,但目前依然有许多成人用品商店在公然出售。
在北京恩济里小区附近的一家成人用品商店内记者看到,一些外用成人用品,如“×膏”、“×露”、“×油”等标识为“消准字”,而“消准字”是防疫部门批准的消毒液。“消毒液”是否具有宣传中所称的神奇效果,记者就不得而知了。
记者从卫生部了解到,卫生部审定的22种食品保健功能中并没有“改善”这一项,也从未批准过任何一个性保健食品。针对上述情况,卫生执法人员告诉记者,《食品卫生法》和《保健品管理办法》规定,保健品允许宣传的功能只包括免疫调节、美容、改善胃肠道功能、延缓衰老、改善营养性贫血、改善记忆、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改善骨质疏松、抗辐射等。也就是说,如果产品的宣传超出了以上范围,均属违法行为。
专家:虚假宣传 害人不浅
成人用品种种不规范的营销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使消费者在经济和健康上受到损害。为此记者采访了广西医科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专家杨德赛。
杨德赛介绍,市场上的成人用品有些未经有关部门的审查、检验,没有中文标识,没有生产日期,也没有保质日期,保健功能与治疗功能不清,潜伏着对人体安全的危害。特别是某些性用品商店经销从国外走私进来的、药,其本身并无治疗作用,只刺激中枢神经,使生殖器充血。长期使用会干扰人体正常的内分泌功能,使肌体受损,过量服用还可引起前列腺肥大甚至癌变。有些含有性激素,其作用仅仅是能解决一时之快,留下无穷后患。有的不但没有起到壮阳的效果,反而使其原有的功能丧失了。
守住幸福范文5
靠甜品找到爱情
出镜人/周欣欣 (29岁,造型师)
喜欢上吃甜品,完全是受到大学舍友娟的影响。娟是广东人,虽然貌不出众,但是炖甜品的功夫一流。大学4年,宿舍里的每个女孩子都被她调教成了煲制甜品的高手。
工作后,我暗恋一位帅气的男同事许久,却因为矜持,始终不敢开口。一天周末,当我从公司搬着重重的盆栽准备回家时,他顺手帮了我。为了感谢他,我送了一盅番薯糖水给他尝尝。据他说,那种滋味让他印象极其深刻:第一口甜甜的,夹带着一丝生姜的辛辣,主料番薯已酥烂无比,入口即化。一碗下肚,被湿热的天气折磨得欲出不能的汗水顿时畅快淋漓地冒了出来。被这盅甜品打动的他后来成为了我的老公。
其实,我的厨艺并不佳,但老公却说:“一个女孩子可以不谙厨事,但是至少要懂得做甜品。”
每天下班后,我会先去超市买食材,然后回家洗洗切切地搭配好,加水加糖加蜂蜜,用小火慢慢炖,看银耳一点点融化、芝麻糊一缕缕黏稠……让所有生冷的材料散发出不同的甜香。睡前,我们分享同一碗滋润可口的甜品:木瓜炖银耳、海带绿豆糖水、鸡蛋腐竹糖水、腐竹白果炖薏仁……
老公总是说,只要一想到回家之后,有可口的甜品等着自己,就不愿意在外闲逛了。一个有诱惑力,让人情不自禁想早点归去的地方,那才算是家。
做甜品,品生活
出镜人/赵晓华 (31岁,护士)
我喜欢品尝甜品,更喜欢自己亲自动手去做。做甜品的过程,其实也是酝酿心情的过程。那种甜甜的气息让整个制作的过程都是一种享受。
女人都怕胖,但很多甜品只要适当地食用,对保持身材的窈窕完全无碍。并且,适当的食用甜味能够改变人的情绪。在各方面压力巨大的现代社会,女人的情绪常常变幻无常,如果心情不好了,不妨邀约几个知心的好友,一起品品甜品,谈谈心。
精致的茶杯里泡着酸甜粉红的花果茶,还有好喝的木耳莲子汤的甜蜜滋味氲氩在空气里。两个藤椅摆在阳台上,耳边传来悠扬而抒情的音乐,徐徐清风从阳台吹来,绿色的植物映入眼帘。像这样的闺密聚会,最适合谈谈心,或者开怀畅聊生活里那些惬意的事情。
有时候,只需要一盅润心润喉的红枣莲子或者红豆粥,一个人美美地享用着,也能让阴霾的心情一扫而光。我觉得,精致的生活不是奢华的铺张,不是人前的炫耀,而是一种生活的格调,一种对日常生活也追求完美的态度。
给生活增加几分甜蜜
出镜人/林亭亭(29岁,销售代表)
工作之余,我喜欢用鸡尾果汁和甜品犒劳自己。空气里飘着淡淡的甜蜜的滋味,会让我的幸福感十足。除了做炖煮为主的那些糖水外,我还喜欢用新鲜牛奶做双皮奶、姜汁撞奶,自己买黑芝麻磨粉做芝麻糊,还用糯米粉、花生粉炮制“糖不甩”这样的小甜点……为了做一碗满意的甜品,我愿意在厨房不厌其烦地磨粉、揉捏、油炸、裹粉、慢炖。
守住幸福范文6
最近几十年,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①的话题吸引了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统计学等众多领域的学者的广泛关注。而在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中,收入无疑是讨论的重中之重。根据已有文献,收入和幸福的关系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同一个国家(地区)的不同时期收入和幸福感的关系;(2)不同国家(地区)同一时期的收入和幸福感的关系;(3)富裕的人是否比贫穷的人更幸福;(4)不同群体的收入与幸福的关系。研究的结果可以分为三类:(1)必然论,认为收入的增长必然会提高幸福感;(2)怀疑论,认为收入和幸福感没有必然的关系;(3)综合因素论,除了收入之外,还有很多因素也能影响幸福感,收入只是影响幸福的一个因素而已。在早期的经济学研究中,经济增长一直是关注的重点,经济发达国家的人民比不发达国家的人民更幸福,富裕的人比贫穷的人更幸福。随着经济的增长,收入的提高,人民的幸福感也会随之增加是当时经济学界的共识,因为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其人民更富裕,收入更高的人民有更加高的预算线边界,也就更有能力去提高他们的幸福水平。即幸福与收入有着简单的正相关联系,收入越高就越幸福。直到1974年,美国经济学家Easterlin通过对二战后美国的幸福感调查数据研究,发现虽然美国的经济持续增长,实际人均收入也显著增加,但人民的幸福水平并没有显著提高,由此,提出了“收入-幸福”悖论,这也引起了学者们对收入-幸福之谜的进一步关注。后来的学者们通过不同的样本对“收入-幸福”悖论进行了验证和分析:Frey等(2002)对日本的幸福感研究发现,从1958—1991年日本经济增长了近6倍,而人民的幸福满意度却没有提高;Clark等(2008)对欧洲五个主要国家1973—2004年的幸福感调查研究,发现“收入-幸福”悖论现象在欧洲发达国家也存在,而在当时的东德地区,人民的幸福感随着收入的增加显著提高。诸多文献研究表明:在相对贫穷的国家(地区),收入的增长会提高幸福程度;在富裕的发达国家(地区),收入的增加对幸福感的提升效应并不明显。也有一些机构和学者对我国的“收入-幸福”悖论进行了研究,宏观数据研究表明,“收入-幸福”悖论也存在于中国,如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对中国的调查有四次,分别是1990年、1995年、2001年、2007年)显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幸福感呈现下降趋势。中国社科院的研究表明,2005年感觉幸福的人的比例比2004年的要低4.3个百分点,而感觉不幸福的人的比例比2004年要高2个百分点。但从微观调研数据来看,如罗楚亮利用住户调查数据发现,收入与幸福感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娄伶俐、邢占军等也得出收入和幸福感具有正相关的结论。那么,在我国,对于北京市的流动人口,“收入-幸福”悖论是否存在?收入到底如何影响主观幸福感,流动人口的收入是否已经达到了“收入-幸福”悖论的阶段?本文试图回答以上这些问题。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及样本特征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在北京市居住一个月以上,非本区户口且2012年年龄在15~59岁的流入人口。抽样总体中不包括调查时在车站、码头、机场、旅馆、医院等地点的流入人口。数据来源于国家人口计生委办公厅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的调查数据。抽样方法采用的是分层、多阶段、与规模成比例的PPS抽样。在北京市进行抽样时,考虑到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朝阳、海淀、丰台和大兴四个区内,在抽样时对上述四个区进行了分层处理,最终北京市总样本量为6000人,其中朝阳区1600人,海淀区1200人,丰台区800人,大兴区800人,其他区县共调查1600人。有效样本为4885人。在有效样本中,男性2646人,所占比重为54.2%,女性2239人,占比重45.8%;农业户口3573人,占比重达73.1%,非农户口1305人,占比重26.7%;从受教育程度来看,流动人口中近80%是没有上大学的,其中占比重最大的是初中教育程度,占比45.6%,其次是高中教育程度,占比重17%,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共约占20%;从婚姻状况来看,未婚人口约占1/4,已婚的流动人口超过3/4,已婚人口中绝大部分是初婚的,其比重达到73.7%,再婚、离婚和丧偶的一共占2.3%;从年龄来看,调查对象为15~59岁,为了分析的方便,将年龄进行分组,将15~24岁作为一组,编码为1,25~34岁、35~44岁、45~54岁以及55岁以上各作为一组,分别编码记为2、3、4、5,其中25~34岁的流动人口比重最大,占40%,35~44岁的人口也接近30%,15~24岁的流动人口比重也约占20%,中青年是流动人口的主要来源。
(二)分析方法与变量设置本文通过spss21软件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交叉表分析和卡方检验,检验个人特征因素对主观幸福感是否相关。然后,将有关的个人特征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将收入(个人收入、家庭收入、分组收入、储蓄)作为解释变量,主观幸福感作为因变量,采用ordinal回归模型进一步检验分析收入对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本文研究的是流动人口的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因变量是五元有序变量,通过问卷调查中“和流出地相比,在本地是否感觉幸福?”的题项来获得,回答类别分别是很幸福、幸福、一般、不幸福和很不幸福,并将幸福感按照从很幸福到很不幸福依次赋予分值1、2、3、4、5。由于原始数据是分数越高代表幸福程度越低,不符合认知习惯,故本文反过来重新赋值,分数越高代表越幸福。解释变量的选取除了重点研究的收入变量外,为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还需考虑一些其它能影响幸福感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诸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等个人特征的因素。
三、实证分析
(一)个人特征因素与幸福感的相关关系检验从图1可以看出,北京市流动人口中有大多数认为,和流出地相比,现在是比较幸福的,主观感觉现在很幸福的有534人,占比重10.93%,感觉幸福的2138人,占比43.77%,感觉一般的(一样幸福)2083人,占比42.64%,即至少感觉不比原来差的占比重达97.34%,感觉比原来不幸福的仅仅102人,很不幸福的只有28人,不幸福的合计还不到3%,由此表明在北京生活工作的流动人口绝大多数是幸福的。通过交叉列联表的卡方检验(表1)可以看出,包含性别、年龄、户口性质、受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等个人特征因素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都是显著相关的。这表明个人特征因素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为了研究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需排除这些因素的影响,故将这些因素作为控制变量。
(二)收入与主观幸福感的描述性统计从表2可以看出,流动人口的的平均幸福感为3.62(最高分为5,代表很幸福,最低分为1,代表很不幸福),家庭月收入差距较大,最小值为0,最大为90000元,支出也表现出类似的现象。从分组收入来看(表3),本文将家庭收入分为低收入组(月收入3000元以下)、中等收入组(3000~8000元)和高收入组(8000元以上),分布比较均衡,处于低收入组的人口有1484人,占比30.38%,处于中收入组的2380人,占比48.72%,处于高收入组的有1021人,占比20.9%。从储蓄(将家庭月收入减去家庭月支出的差额作为储蓄)来看,将储蓄分为1000元以下、1000~2500元、2500~5000元、5000元以上四组,可以看出(表4),平均而言,每个流动人口家庭的储蓄为3764元,有极少家庭(仅2.6%)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绝大多数家庭每个月能有储蓄。其中22.9%的家庭月储蓄额在0~1000元之间,31.3%的家庭月储蓄额在1000~2500元之间,27%的家庭储蓄额在2500~5000元之间,16.2%的家庭储蓄在5000元以上。从表3可以看出收入和主观幸福感的简单关系,低收入组的幸福感平均值为3.44,中收入组为3.63,高收入组为3.88,高收入人群的主观幸福感平均值比低收入人群的主观幸福感要高。这说明收入-幸福悖论不适用北京市的流动人口。本文认为除收入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外,储蓄也是重要因素。家庭的收入减去消费支出后还能不能有剩余,剩余多少也会对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故本文在分析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的同时,也会考虑储蓄对幸福感的影响。从表4可以看出,随着储蓄的增加,主观幸福感也会更高,从储蓄1000以下到5000元以上,幸福感的均值从3.50上升到3.85,且呈现出单调递增的趋势。
(三)收入与幸福的计量分析根据表1的描述统计可以看出,部分分类变量的样本非常少,少于5%,当某个类别的样本很少时,不具有良好的统计性质。故本文对数据进行如下处理,将户口性质中其它类归入到非农业户口中,将年龄组重新分为15~24岁、25~44岁、45~59岁三组,将受教育程度分为小学及以下,中学(初中、高中和中专)和大学专科及以上三组,将婚姻分为未婚和已婚两组,离婚和丧偶合并为未婚组,初婚和再婚合并为已婚组。在模型1中,控制个人特征因素外,仅考虑了个人绝对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由于个人收入的系数为正,而且显著,表明随着个人绝对收入的提高,幸福感也会增加,但系数非常的小,这说明绝对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幸福感增加的幅度是非常微弱的。在模型2和模型3中,分别考虑了家庭相对收入和绝对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模型2中,将家庭收入分为低收入水平、中收入水平和高收入水平三组,其中高收入组为参照组。从结果来看,低收入组和中收入组的系数为负,由参数可以计算出低收入组的优势比②为0.366,中收入组的优势比为0.533,表示低收入组收入每提高一个单位,幸福感提高一个等级的概率是高收入组收入每提高一个单位幸福感提高一个等级概率的0.366,中收入组的概率为高收入组的0.533,系数都在0.0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即控制了个人特征因素后,收入较高的群体更幸福的可能性大于收入较低的人群。在模型3中,考虑了家庭绝对收入,由计量结果表明,系数为正且高度显著,表明随着家庭绝对收入的提高,幸福感也会增强。和个人绝对收入类似,系数非常小,说明家庭绝对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较小。模型4考虑了个人收入和家庭储蓄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人收入和储蓄对幸福感都有正向影响,且个人收入系数和家庭储蓄系数分别在0.01、0.05显著水平下显著,但系数非常小。这说明随着个人收入、家庭储蓄的增加,幸福感会增加,但影响非常小。
由表5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个人特征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从性别上看,男性的系数为负且高度显著,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幸福,其原因可能是男性工作压力大,负担重;从年龄上看,15~24岁、25~44岁年龄组的系数为负,且显著,表明45~59岁年龄的人群比15~24、25~44岁的人群更幸福,25~44岁人群比15~24岁人群更幸福,即在15~59岁的人群中,年龄和主观幸福感是正向相关的,可能的原因是年龄较高的人群工作、家庭都比较稳定,压力相对较小,而15~24岁的人群大多数还没成家,工作也在起步阶段,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大,心理负担相对较大;从户口性质看,农业户口系数较小,且不显著,表明户口性质对主观幸福感无显著差异,可能的原因是作为外来人口流入北京,农业和非农业户口在政策扶持方面无太大差异;从受教育程度看,中学、小学受教育程度的系数为负,表明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群比中小学文化程度的人群幸福感更高,可能的原因是学历高的人群往往有较好的工作和社会地位,以及相对成熟的心理和良好的价值观;从婚姻情况来看,未婚系数为负,且高度显著,说明已婚人群比未婚人群更幸福,由此表明,婚姻状况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