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极必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极必反范文1
存在着在形式推理范围内不可证明的真命题,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得了的,人类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入、逐步推进的,在形式系统内不可证的命题,也许可以在系统之外――在更大的系统之内求证。
比方说,如果我们知道哥穗巴赫猜想在现在的算术系统里是不能被证明也不能被反证的话,就可以断定它一定成立,因为如果它不成立,必然可以被反证,这种推理方式已超出了形式系统的规则,事实上现在我们并不知道它能不能被反证。
或许我们还可以不断扩大算术形式的系统,使系统能一次又一次地、更加全面地反映自然数的性质,尽管形式系统永远也不可能给自然数系以完全的描述,但人类的认识是在不断的辩证关系中逐步解决的。
哥穗尔定理表明,即使在数学这样最精确、最严密的科学之中,也存在人们对某事物的认识永远也不可能达到绝对真理的地步,绝对真理是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人们只能在认识相对夏理的过程甲逐步逼近绝对真理。
另一方面,哥穗尔定理告诉我们,数学的协调性不能在算术的形式系统之内得到证明,但并没有否定它在形式系统之外证明算术协调性的可能。
另外一些数学家,包括哥德尔本人在内,他们都进行过算术协调性的证明,这些证明不可避免地要用到形式算术系统之外的一些假定,也麓是说,在比算术系统更大的系统中证明算术的协调性,首先要考虑这个更大的系统是否协调,总之我们不能在系统内部进行求证。
我们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包括微积分、几何在内的整个数学的协调性,是逐步划归到越来越小的系统的协调性中的,到了算术系统小得不能再小的时候,再想证明协调性,就反而是把系统扩大了,这就是“物板必反”的表现!
对数学基础的研究正是这样,当人们觉得已把问题弄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明白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切变得复杂起来了,也就是说当人们以为自己真正掌握了“终极真理”时,其实在数学推理的范畴里它已像泥鳅一样从你的指缝中溜走。
物极必反范文2
会计电算化舞弊的手法与特征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舞弊手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篡改输入进行舞弊与犯罪活动
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计算机舞弊手法,该方法通过在经济数据录入前或录入期间对数据做手脚来达到个人目的。
2.通过篡改文件进行舞弊与犯罪活动
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会计数据存放在数据库文件中,如果数据文件没有加密,就可直接读写数据,对数据库文件进行非法篡改、删除或复制。
3.通过设置舞弊程序或篡改程序进行舞弊与犯罪活动
通过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机舞弊与犯罪,需要有较高的计算机专业技能,隐蔽性很强。
4.通过非法操作进行舞弊与犯罪活动
非法操作是指未经允许的人员非法操作计算机系统或合法的操作人员越权操作系统。
5.通过篡改输出进行舞弊与犯罪活动
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通过非法修改、窃取、销毁输出数据或将输出信息传递给企业的竞争对手等手段达到舞弊与犯罪的目的。
会计电算化舞弊产生的原因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舞弊现象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主要有两个方面:
1.会计软件的缺陷
目前市场上有数百种会计软件,有些单位还使用自己开发的软件,各软件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企业使用的软件在安全性与保密性上存在诸多问题,对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具体记录,出现问题不便于追究责任。另外,数据库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可以轻易地从外部打开修改。还有一些商业软件为了占领市场,为用户提供修改以前年度账目等功能,这些都为舞弊提供了便利。
2.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
实施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目前,不少单位没有严密的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运转。由于内部控制制度薄弱,操作人员可能超越权限或未经授权的人员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篡改、复制、伪造、销毁重要的数据,以达到个人目的。
会计电算化舞弊的防范与控制
1.加强电算化犯罪法制建设
目前,由于法规的不健全使电算化犯罪的控制很困难。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不能仅靠现有的一些法规,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因为会计电算化犯罪是高科技、新技术下的一种新型犯罪,为此制定专门的法规加以有效控制很有必要。
2.岗位设置与加强岗位管理
手工环境下的岗位牵制原则对电算化会计核算系统仍然有效。具体而言就是要保证出纳和会计严格分开,经办人员和审核人员严格分开;自行开发专用软件的单位,需要将系统开发人员同操作人员严格分开;还应尽量将操作岗位同系统维护岗位隔离。这是因为系统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作为电算化会计软件的编写者及修改者,有机会了解软件系统运行的内部技术信息。在某种情况下,他们有可能利用掌握的这些知识隐蔽地从事会计舞弊活动甚至进行经济犯罪。
3.严格权限管理
权限管理包括权限分配和用户名/密码管理两方面,前者决定相应用户对会计数据具有哪些操作权,后者则保证了用户和权限的一一对应关系。权限分配能起到互相牵制的作用,用户名/密码管理核心是为用户生成密码以及利用密码来确认不同用户,以保证不会有越权行为。
物极必反范文3
摘 要 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会计信息化成为会计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漏洞诱使部分会计人员舞弊。本文从会计信息化环境方面舞弊的主要方式角度,分析舞弊行为,以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防范建议。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 舞弊 内部控制
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并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促进行业经济的发展。在会计领域中,信息化使得会计从原有的手工或单击系统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逐渐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开放和共享。这提高了会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然而,会计信息化还存在一些客观的安全缺陷,这成为会计信息化的一个致命弱点。目前,我国会计舞弊带来的收益要远高于付出的成本,其隐蔽性和欺诈性更难以轻易的发现,因此如何有效防范舞弊行为对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一、会计信息化环境下舞弊的主要方式
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计算机和网络的运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舞弊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1],主要包括:
1.非法篡改原始程序和账簿记录
在计算机系统能够高效自动化处理数据的时代,企业会计工作由财务软件操作代替人工操作。企业使用的财务软件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初始化设置,甚至可以嵌入不正当的操作程序。如期末费用计提和摊销、损益科目余额结转、报表格式模板等,这些模板的设置是可以人为篡改的,如果审核人员不对模板定义进行核查而只看从账面结果,便很难察觉异样。
2.系统输入输出数据接口造假
系统数据接口按流向分为输入和输出接口,通常会在接口处设置人工的干预机制,以便核对和修改输入和输出的数据,而这些接口正是容易产生舞弊的缺口。例如:如应收应付、工资、存货等被制作成业务转账凭证时,其内容和时间是在干预机制中人工可控的;如修改应收应付往来业务汇总表等业务都是极易舞弊的环节。
3.内部牵制机制造假
内部牵制是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正确运转的可靠保证。内部各岗位的控制层级通常以不相容岗位相分离为原则共同构成,其有效执行最终有赖于代表各岗位权限的密码管理上,拥有这个密码就可以随意进行业务操作。
二、会计信息化环境下舞弊的主要原因
部分人员进行舞弊的动机比较多,同时用各种利用说服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舞弊行为成为想象中的可接受行为 [2]。对会计信息化条件下舞弊的原因和动机,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财务软件自身存在缺陷
软件设计是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设计的,难以预测所有的问题。因此,在功能结构方面并不是完全适合所有企业的会计工作。为了适应企业的实际情况,会篡改原始程序,这为舞弊行为者提供了条件。比较常见的有在电子交易和网络会计的环境中容易存在系统漏洞、信息外泄等情况,在保密性和安全性方面容易留下隐患。
2.内部牵制制度存在缺陷
内部牵制制度不完善或是制度执行力度不够,会导致舞弊行为的存在。财会部门不能做到人员专机专用;岗位权责不清晰、没有严格执行授权制度;传统的核对、审核、计算等工作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和归集等,并没有及时出现相应的内部控制工作来加以牵制[3]。
3.缺乏有关部门的监督
目前,我国会计工作信息化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有关部门对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督只停留在表面。以税务机关为例,他们只是单纯的利用现代化技术部分实现了远程报税,但是没有启动远程监管和稽核,因此对网络会计和电子商务中存在的问题缺乏有效对策,不能及时发现、提醒和警告一些单位的舞弊行为。
三、会计信息化环境下舞弊的防范措施
会计信息化中,会计舞弊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它影响了企业对外的形象,存在舞弊行为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而且舞弊手段的隐蔽性和高智能化,也会给我们的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企业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期达到提前预防并控制的功效。
1.合理的选择规范化的财务软件
企业在购买财务软件时,应充分考虑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企业财务工作开展的财务软件,然后对其进行测试和适用,尤其要注意整个系统各层级的初始化设置、密码及权限设置等关键因素,从源头上对舞弊行为的发生进行控制。
2.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对防范会计信息化舞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对各项会计数据的输入、输出管理要严格加强,对不同层面业务的授权要严格审核,并对不同岗位人员的权限做出严格规定,强化初始化内部牵制,建立一个全面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其次,恰当调整企业的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制度等管理形式,控制信息处理过程,制定规范的上机守则、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对所有的处理过程都要留下记录和痕迹,以便明确责任。
3.培养有素质的合格信息化财会人员
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操守尤其重要。其个人品质、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并决定着会计信息质量和舞弊行为是否发生。提高财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还要培养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降低甚至打消他们舞弊的动机。
4.加强监督管理
加强监督管理,有效发挥有关部门的监管作用,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制度,建立持续有效的监管办法。
参考文献:
[1]郑永芳.会计舞弊特征分析.财会通讯.2010.
物极必反范文4
会计电算化舞弊的手法与特征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舞弊手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篡改输入进行舞弊与犯罪活动
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计算机舞弊手法,该方法通过在经济数据录入前或录入期间对数据做手脚来达到个人目的。
2.通过篡改文件进行舞弊与犯罪活动
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会计数据存放在数据库文件中,如果数据文件没有加密,就可直接读写数据,对数据库文件进行非法篡改、删除或复制。
3.通过设置舞弊程序或篡改程序进行舞弊与犯罪活动
通过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机舞弊与犯罪,需要有较高的计算机专业技能,隐蔽性很强。
4.通过非法操作进行舞弊与犯罪活动
非法操作是指未经允许的人员非法操作计算机系统或合法的操作人员越权操作系统。
5.通过篡改输出进行舞弊与犯罪活动
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通过非法修改、窃取、销毁输出数据或将输出信息传递给企业的竞争对手等手段达到舞弊与犯罪的目的。
会计电算化舞弊产生的原因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舞弊现象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主要有两个方面:
1.会计软件的缺陷
目前市场上有数百种会计软件,有些单位还使用自己开发的软件,各软件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企业使用的软件在安全性与保密性上存在诸多问题,对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具体记录,出现问题不便于追究责任。另外,数据库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可以轻易地从外部打开修改。还有一些商业软件为了占领市场,为用户提供修改以前年度账目等功能,这些都为舞弊提供了便利。 2.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
实施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目前,不少单位没有严密的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运转。由于内部控制制度薄弱,操作人员可能超越权限或未经授权的人员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篡改、复制、伪造、销毁重要的数据,以达到个人目的。
会计电算化舞弊的防范与控制
1.加强电算化犯罪法制建设
目前,由于法规的不健全使电算化犯罪的控制很困难。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不能仅靠现有的一些法规,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因为会计电算化犯罪是高科技、新技术下的一种新型犯罪,为此制定专门的法规加以有效控制很有必要。
2.岗位设置与加强岗位管理
手工环境下的岗位牵制原则对电算化会计核算系统仍然有效。具体而言就是要保证出纳和会计严格分开,经办人员和审核人员严格分开;自行开发专用软件的单位,需要将系统开发人员同操作人员严格分开;还应尽量将操作岗位同系统维护岗位隔离。这是因为系统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作为电算化会计软件的编写者及修改者,有机会了解软件系统运行的内部技术信息。在某种情况下,他们有可能利用掌握的这些知识隐蔽地从事会计舞弊活动甚至进行经济犯罪。
3.严格权限管理
权限管理包括权限分配和用户名/密码管理两方面,前者决定相应用户对会计数据具有哪些操作权,后者则保证了用户和权限的一一对应关系。权限分配能起到互相牵制的作用,用户名/密码管理核心是为用户生成密码以及利用密码来确认不同用户,以保证不会有越权行为。
物极必反范文5
伴随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流行,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舞弊的情况也在逐渐增多。本文对电算化环境下普遍存在的舞弊形式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舞弊问题;防范对策
随着现代计算机的普及,会计电算化舞弊的情况不断增加,逐渐进入大众的目光,并且有愈演愈烈的态势,影响范围也越来越深。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还对降低此类情况的发生进行了思考,希望能够尽量的降低会计电算化舞弊的发生。
一、会计电算化常见舞弊形式
(一)篡改会计数据
有部分的会计人员进行数据记录之前或者是录入数据的时候就会对这些信息进行篡改,其中就包括:(1)虚构会计数据。构建一些本没有的业务信息,比如,会计人员同其他人员相互进行勾结,在电算化信息系统当中就录入部分假的验货单据,产生了虚假的效果,从而达到个人的目的。(2)篡改会计数据。对信息系统中已有的信息进行人为的改动,比如私自修改工资统计表中的个人工资,从而获得利益。(3)删除会计数据。非法删除数据文件当中存有的数据进行删改,以此来达到掩盖非法行为的目的。比如操作人员非法删除个人应收款项,从而非法占有公司的资金。
(二)篡改会计文件
这种手法是利用系统终端或是程序维护篡改部分的文件。其中就有直接修改系统文件中的参数数据以及编造结构一样的文件来取代以往的原始数据,前面的情况比较容易被发现,对于后面一种情况就比较难以发现。该方法将系统当中的原始参数进行了修改,使电算化系统的数据在分析上就会出现部分的偏差。
(三)篡改系统程序
这样一种作弊行为就使得会计电算化程序遭到了改动,从而有利于非法行为的发生。进行这种行为的人通常对于程序的设计以及维护的相关技术都有较好的掌握,同时还能够从事编程项目。在很多情况之下,这样的一种方法都极其的隐蔽,相关的审计工作人员通常都难以察觉到,即便有关的程序被篡改,若是没有通过专业人员的查验,普通人是不会发现其中存在被认为修改的痕迹,也就难以意识到非法行为的进行。
(四)入侵计算机系统
操作人员通过利用虚拟的磁卡或是复制的磁卡来非法获得会计业务信息,通过利用计算机入侵技术来获取别人的密码,以本人的身份进行相关的操作。对于这部分人来说,通常都掌握了很好的计算机水平以及使用方面的能力,因为这样一种舞弊方法是对计算机以及系统进行入侵,同时非法获得、篡改用户的关键信息,很容易使得用户遭受极大的损失,并且对于企业来讲危害更大。
二、会计电算化舞弊的防范对策
(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现阶段的法律法规难以有效控制会计电算化舞弊的问题,急需针对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舞弊问题研究,专门制定一套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对其进行有效制约。比如,利用立法的方式划定电算化舞弊的相关范围,规定电算化舞弊的行为范畴,同时对这种行为进行惩处。此外,建立相关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紧急应对方案,能够就会计电算化系统当中关键的部分,比如硬盘、软件系统、数据资料等来加以保护,同时建立有关的保护措施等。
(二)加强网络安全维护
1.软硬件维护
每隔一段时间要对计算机软件来进行安全维护工作,将发现的软件漏洞加以修复,同时每隔一段时间对系统控制参数进行修改,从根本上避免系统被篡改的情况发生。同时还要组织企业内部专业技术人员来对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定期杀毒。进行硬件维护方面,必须要做好最为重要的硬件存储设备的备份工作,通过使用双系统来对数据进行储存,以免出现数据的丢失。
2.系统安全维护
通过授权登陆设置,能够有效的增强系统安全性。不定期的对系统密码进行更改,对其中的关键业务项目的系统入口设置动态密码,避免出现顶替操作情况的发生。跟踪以及记录重要业务项目的数据处理记录,其中就包含了对原始文件以及修改后文件的记录。还要对病毒库进行实时的更新,构建有效的安全保护网,不定期的对系统进行病毒扫描。严格加强系统维护工作,不准许擅自安装以及卸载系统软件。
(三)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需要建立有关的操作管理制度以及系统维护管理制度,其中就包含了财务软件的操作标准以及权限,使用密码上要严格进行管理,以免会计数据没有经过核准就被登入机内账簿;对上机操作进行记录,以免各种非法人员轻易对系统进行使用,构建比较全面的操作方式的记录。
(四)进一步完善审计工作
首先,企业在电算化系统搭建的开始,就必须将审计步骤归入到系统程序当中。预留单独的审计通道,确保审计单位能够单独对审计信息进行管理。财务审计程序通过审计人员来进行运作以及管理,没有权限的人员不能够进行信息的查看,审计程序的运作以及系统的操作都是同时进行的,从而完成智能化同步审计。此外,审计人员需要做好审计相关的工作,对于有利于审计工作优化的意见要积极提出和参考。在对财会进行审计的同时,还需要不断的去进行总结,及时的解决发现的不足之处,将电算化系统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漏洞及时进行修补。
(五)提高会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
会计电算化如今发展迅猛,这也就给相关人员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会计从业人员除了需要精通财会业务,还要对计算机和相关的财会软件有一定的了解,以便可以熟练的对财务软件进行定期的维护,此外还要掌握企业管理等有关的知识。所以,要想更快的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就需要着力于对有关人员的培训,提升整体工作人员的素质。
作者:薛梅 单位:大连商业学校
参考文献
物极必反范文6
(一)针对系统硬件的舞弊。
(1)非法操作。计算机系统的操作人员对硬件设备的不正确操作即不按规定的程度使用硬件设备可以引起系统的损坏,从而危害系统的安全至系统完全毁灭。
(2)毁坏、盗窃硬件设施、掩盖舞弊。有些破坏者出于某种目的,如发泄私愤或谋取不法利益或窃取对方企业的重要信息或掩盖舞弊罪行,用暴力的方式破坏、盗窃计算机设备,后果严重。
(3)非法插入硬件装置。在原有的计算机系统中,非法加入硬件设备,如一笔收入记账时后台人员出于非法目的接入备用机运行,操作者在前台终端看到该收入已经入账,实际并未入账,资金被转移或者在通讯设备中装入一定装置截取机密。
(4)破坏传输系统。对于网络系统来说,传输系统无疑是生命线,破坏传输系统可以使系统中断甚至瘫痪。
(二)针对软件系统的舞弊。
(1)在计算机程序中,暗地编进非法指令,使之执行未经授权的功能,这些指令能够在被保护或限定的程序范围内接触所有供程序使用的文件。这是最常见的软件舞弊而且不易被发现和预防。
(2)通过在单位的软件系统中加入非法的程序,从系统处理的大数量的资财中截取一小部分转入预先设计好的数据文件中,在总体上不易被发现。
(3)有些应用系统开发时,程序员密码和为程度调试手段或以后维护和改系统时使用,称作“天窗”,在正常情况下,程序终止编辑时,天窗即被取消,如果系统中有意插入或无意留下的天窗被利用,则系统必然存在安全隐患。
(4)软件程序中加入“逻辑炸弹”。逻辑炸弹是计算机系统中适时或安定期执行的一种破坏性程序,它通过设定系统中未经授权的有害事件的发生条件,当系统运行过程中引发或满足其具体条件时产生破坏的行为。
(5)联机实时系统中,计算机系统自动验证用户身份,如果某隐蔽的终端通过电话接转设备与同一线路连接,并在合法用户没有使用终端之前运行,则计算机有可能无法进行区分,只能认定前者为合法用户,使作弊者乘虚而入。
(6)冒名顶替是作弊者通过各种方法获得被作弊系统合法用户的口令、指纹等系统用以验证身份的信息,然后以合法身份登录系达到舞弊目的的方法。
(三)针对数据发生的舞弊。
(1)篡改输入是计算机舞弊中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它是指数据在输入计算机之前或输入过程中被篡改,使舞弊数据进入系统。
(2)非法操作是包括合法用户不按操作规程操作系统或非法用户非法操作系统、改变计算机系统的执行路径从而可能破坏数据安全的行为。
(3)篡改输出。由于数据存储在磁盘、光盘、胶片之类的信息媒体上,人的肉眼无法直接识别,操作者通过篡改输出以蒙蔽检查而数据文件中的实际数据已被更改的舞弊。
(4)数据传输泄露。计算机要通过电话线、网络、卫星等传输媒介来传输信息。如不采取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都存在着传输泄露。如通过一定设备在网络数据传输过程中直接截取信息、接收计算机设备和通讯线路辐射出的电磁波信号等是高技术环境下不能忽视的。
(5)数据存储泄露。计算机和各种网络随时不断向软磁盘、硬盘、光盘等介质上存放信息,包括保密信息。如没有有效的保护,就有丢失和被人窃取的可能。
(6)废载体信息泄露。计算机系统的信息都存储在芯片、软盘、硬盘等载体上,由于操作不当或机器发生故障等原因,可能造成这些信息载体的报废。报废的载体若管理不当经某种技术处理就可以获得其内部信息而被利用。
(四)计算机病毒。网络化系统中,计算机病毒不再主要靠磁盘或光盘传播,开始通过网络传播。各种软件的频繁安装、卸载、互联网收发邮件、下载各种软件及访问各种站点都成了病毒的可能来源,对会计信息系统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五)网络黑客。黑客是指非授权侵入网络的用户或程序,它是网络系统最大的外界威胁,主要通过各种方式捕获合法用户的信息尤其是口令、信用卡密码等或者对系统进行强行攻击,登陆系统后进行非法活动。
二、防范舞弊应该注意的问题对于计算机舞弊应坚持预防为主、及时发现、消除隐患、设法补救、减少损失的原则。
(一)系统本身施加必要的控制。首先,通过设置“防火墙”,使用入侵检测软件,检测出互联网上非法入侵的黑客,并将它拒内部网络之外;其次,可以采用磁盘双工和磁盘镜像或者双机热备份等补救措施;同时软件功能上施加必要的控制,比如用户误操作时增加必要的提示并自动中断程序的执行;突然断电、程序运用户的突然干扰等偶发事故时能自动保护好原有的文件;设计适用计算机处理的会计程序;对输入系统的数据、代码等进行必要检验;对凭证、财务报表、基础数据等的修改进行必要限制等。
(二)做好管理工作,防止舞弊的发生。
(1)实行用户分级授权管理,按照网络化会计系统业务的需求各会计岗位,建立岗位责任制,并通过为每个用户进行系统功能授权落实其责任和权限。
(2)建立一定的内部牵制,系统的所有岗位要职责范围清楚,同时做到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有一定的内部牵制作保障。
(3)建立必要的上机操作控制和系统运行记录。严格安装、操作硬件规程,操作员进入系统后执行程序的规程,硬件设备、数据文件和程序文件的使用要求,处理系统偶发事故的操作要求;同时通过系统自动记录和人工记录对各用户操作系统的活动予以登记。
(4)严格硬件管理,确保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行。系统人员各自管理和使用职责范围内的硬件设备,不得越权使用;禁止非计算机操作人员使用计算机系统。
(5)系统的所有程序文件、软、硬件技术资料、会计数据文件等应作为档案加强管理,严格限制无权用户、有权用户非正常时间等对其不正常接触,正常使用也应进行详细的登记。
(6)建立预防病毒和黑客的措施。坚持使用正版软件,不打开和阅读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经常对计算机磁盘进行病毒检测;抓好网内主机的管理,严格限制用户在其进行非业务操作活动;尽量做到有条件的限制(允许)网上访问;加强对包括路由、连接调制解调器的电脑号码及所用的通信软件和种类、网内的用户名等重要资料的保密。
(7)制定适用、有效的网络安全策略和计划并保证其有效实施,提高企业领导对信息系统安全的认识,提高使用人员的业务素质修养,使其能够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减少工作中的差错,增强保护系统安全的自觉性,培养知识结构全面的网络系统管理员等都是保证系统安全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