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景观生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景观生态

景观生态范文1

关键词:生态性 , 驳岸景观设计,生态设计,生态驳岸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social economy, technology and culture level unceasing progress, landscape design in constant challenge, for more suitable for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attern, ecological desig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with water as the main suzhou.luzhi landscape element,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ecological design,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ecological suzhou.luzhi must be fully play a leading role for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entertainments.

Keywords: ecology, landscape design of suzhou.luzhi, ecological design, ecological suzhou.luzhi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生态景观的概念极其发展意义

1.1生态景观的概念

生态景观是指由地理景观、生物景观、经济景观和人文景观组成的多维复合生态体。生

态景观的设计应从经济、技术、文化等不同层面来综合考量,应满足自然性、和谐性、整体性等设计要求,构造人――生活――环境三位一体的和谐生活。

1.2 生态景观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城市的发展必须以人的健康发展为大前提,人类对自然的向往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的力量。我们要改造城市,就必须尊重自然,生态性的景观设计原则敲好满足了这样的心理需求。

2. 驳岸景观的生态性设计

2.1生态性驳岸的设计要点

生态性驳岸的设计应满足一下功能:

1. 缓解内涝、补枯、调节水位

湿地驳岸是一种可渗透的界面。丰水期,水体中的水向驳岸外的地下水层渗透储存,缓解内涝;枯水期,地下水通过驳岸反渗透如水体中。植被也有蓄水的作用。

2. 增强水体的自净作用

水生植物可吸收、去除水体中的氮、磷元素。植被的根系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对水体进行初级净化。凸凹不平的驳岸形成的鱼道、鱼巢可形成不同的流速带和水的紊流,使空气中的氧融入水中。

3. 促进水陆生态平衡

驳岸把滨水区植被与堤内植被练成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湖泊生态系统。其坡脚具有高孔隙率、多鱼类巢穴、多生物生长带、多流速变化,为鱼类等水生植物和其他两栖类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和避难场所。驳岸上繁茂的绿树丛不仅是陆上昆虫、鸟类觅食、繁衍的乐土,而且进入水中的植物根系还为鱼类产卵、幼鱼避难、觅食提供了场所,形成一个水陆复合型生物共生的生态系统。

2.2 生态驳岸的设计形式

1.自然原型驳岸。对于坡度或腹地大的河段,可以考虑保持自然状态,配合植物的种

植,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如种植柳树、水杨、白杨、芦苇以及菖蒲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发达的根系可以稳定堤岸,枝叶柔韧,顺应水流,增强抗洪、护堤的能力。

2.卵石缓坡驳岸技术。在缓坡驳岸上点缀铺设卵石、景石等,其横断面俗称“蝶形”断

面,有利于安全和两栖动物的出行,以及冬季防水。结合水生植物种植 ,凸显自然生态感。

3.山石驳岸。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景观水系特色,即利用就地取材的乡土天然山石,

不经人工整形,顺其自然。山石缝隙间栽植植物,点缀岸坡,展示植物与石的柔美结合。

4.生态袋技术。生态袋采用100%的可循环使用的聚丙烯材料制成,具有抗冲刷、抗浪蚀、抗冻害、抗酸碱、抗微生物、、无强度折损等特点。在生态袋内装土,可形成0~90摄氏度自由变化的坡岸,然后在生态袋上压播、插播或喷播植物。在陡岸及缓坡的水边过渡带设置装土生态袋,既满足了结构的稳定要求,又可以解决河岸雨季拉坡、污染物过滤和波浪冲刷、塌岸问题。

2.3生态驳岸景观设计的植物选择

在进行驳岸设计的同时要充分考虑植物品种的选择,形成丰富景观层次,与其他景观共同构造生态的驳岸景观。植物的选择应包括乔木、灌木、水生植物,其中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

1. 漂浮植物。水葫芦、大藻、水芹菜、李氏禾、浮萍、豆瓣菜、水菜等。特点:生命力强,对环境适应性好,根系发达;生物量大,生长迅速;具有季节性休眠现象,如冬季休眠或死亡的水葫芦、大藻、,夏季休眠的水芹菜、豆瓣菜等。旺盛季节主要在3~10月或9月~次年5月;生育周期短,主要以营养生长为主,对N的需求量最高。

2.挺水草本植物。芦苇、鸢尾、茭草、再力花、香蒲、早伞竹、皇竹草、水葱、水莎草、纸莎草等。适应力强,根系发达,生长量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存,对N、P、K的吸收都比较丰富,能于无土环境生长。可分为深根丛生型、深根散生型、浅根丛生型和浅根散生型。

3.沉水植物。一般原生于水质清洁的环境,其生长对水质要求比较高,只能在水质较好的湿地中。

3. 生态驳岸景观设计的优缺点

3.1生态驳岸景观设计的优点

生态驳岸可为水中生物提供栖息地,为水生生物提供休憩、产卵的空间;驳岸植物的根系可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各种层次的驳岸植物使整个水生环境可循环的发展,维持生态系统平衡。

3.2生态驳岸景观设计的缺点

生态驳岸的建造方法各种各样,需根据不同的堤岸选择适合的驳岸改造方法,为设计人员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武星宽,《环境艺术设计学――小城镇特色创新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

2. 董翠,《景观设计原理》,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10;

景观生态范文2

关键词:乡土植物生态运动山体公园自然景观

中图分类号:S89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园林植物中,乡土树种是最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不仅可以满足适地适树的需求,而且代表了一定的地域植被文化。如椰子是南国风光的代表,在北方城市,白杨树永远默默地矗立在田间路旁。禹州生态运动公园的设计中,我们运用了大量的乡土树种,通过适生树来营造当地居民健身休闲的地域性森林游园。

正文:

禹州生态运动公园位于禹州市画圣路、轩辕大路与北环路交叉口三角地带。其中画圣路通往郑州,是禹州的门户前沿;南侧是南水北调水渠,水渠中挖出的土堆在地块内;北侧是气象局及观测台;地块内土堆形成山体,最高点24米,平均高度20米,土方量243万立方米.整个区块在城市总体规划的。

南水北调是国家重点输水工程,在明渠周围必须有涵养水源、隔离污染的保护措施。根据《南水北调沿线景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干渠两侧分别建设100米宽景观绿化带。

按照国家一般气象站要求:在观测场周边800米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在非日出日落方向,建筑物、构筑物的高度不得超过观测场距离1/8,树木对气象探测环境构成影响时按此要求。使得地块内邻近气象观测台部分不能种植高于观测台高度1/8的植物,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设计。

面对这样一个城市地块,如果不好好利用,势必会成为无人问津的荒弃土山头。

“城市中的废弃地往往成为城市污水、垃圾的集聚地,是卫生的死角。生态城市主义理论和新的美学观,为我们处理这样的城市地块提供了新的视角”俞孔坚说。

乡土树种是经过自然环境长期选择的,对于当地极端温度、洪水、干旱等生长环境,已具有良好的抵抗力,它产生的效益远远大于外来树种,特别是在瘠薄的土地和城市荒山垃圾山的绿化上,乡土树种更是被当做先锋树种来用。乡土树种具有浓厚的本土味道,野趣天成,可为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提供一个近乎自然山林的环境。

为了开启这座人工堆砌土山的自然过程,让它成为一个无需太多资源就能自我进化、满足周边人们审美和游览需要的地域性园林。我们对禹州现有的公园绿地和自然条件做了一个深入考察。

首先,我们对禹州市现有的大型公共绿地做了调查。禹州目前已建的公园和体育馆有:禹州森林植物园,禹州药用植物园,占地213.3公顷;夏禹公园,占地318亩,在党政综合办对面;禹州市体育馆,总建筑1.6万平方米,夏禹公园南侧。城市河流两侧也有公园绿地。

禹州就像其他城市一样,绿化植物里乡土树种少,外来的品种多。很多树种没有经过本地引种驯化就投入了使用,盲目性很大,造成了现在城市绿化生态效益低、树种生长自我稳定差、配置类同、栽植投入大、后期养护的成本高等问题。

再有,“禹州属华北豫西山地和黄淮平原亚区植物区,自然植被以次生性灌草丛为主,森林所占比重很少,且多为次生林。”气候四季变化分明,无霜期长。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土壤为褐土,适合园林植物的生长。乡土树种有槐树、枣树、枫杨、白杨树、苦楝等。

根据我们做的调研,认为:1.禹州现有公园绿地有大型植物园、城市广场、专业体育场,缺少室外休闲健身性质的专类公园;2.现状大量土方决定了公园内必须营造山景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时尚运动休闲健身有更高的需求。 本项目充分利用区块的现状条件、交通、资源环境, 为城市居民提供运动、休闲、健身的绿色空间; 提高城市品味、增强城市功能、塑造城市窗口、提升环境品质的生态载体;建议将公园定义为一个以“生态”“运动”为主题的公园。 为了做这个生态公园,我们特意考察了西安城市运动公园,以此来作参考借鉴。西安城市运动公园整体分为两大区域:区和湖心岛区。 它最大的特色是将自然生态的环境与运动休闲的功能完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追求公园与人的互动与融合,营造一种亲切、自然、省去盎然的休闲运动场所。让建筑隐藏于绿色,人流连于绿海中,在绿树中运动,在运动中呼吸草木的气息。同时,一些草坪和绿地还可以为运动公园的发展留下弹性空间。

根据大量的调查资料,我们制定了规划理念和特色:“依山就势、绿荫环抱”依据场地条件和环境特点强调生态绿色的主题;“弹性布局、融合共生”人工与自然有机融合形成弹性灵活的空间布局结构。通过场地分析与环境要素空间结构的有机融合,充分利用地理位置,结合自然、经济、人文、交通等诸多方面的规划要素,构成以不同功能为引导,以道路为肌理的生态绿链环绕的网络布局结构,形成“健身心、乐不疲、享怡然”的园区特色。

由东、西部两组山体构成整个山林景观区;东部山体主峰高22.5米,设有山石小品;西部山体主峰高24米,设有揽翠阁;山林中设有登山步道、健身坡道。在山林景观中设置体育健身活动:健身器械、自行车、拓展训练、阳光草坪、山地滑道。阳光草坪位于东部山林区与主入口之间,用于人们放风筝、晒太阳、踢球等休闲活动。也可做特色活动。例:花展、草坪婚礼、喂鸽子。

这一系列的活动都在植物营造的绿色空间中,怎样才能设计出更适宜的植物空间效果呢。“师法自然”是园林植物的最高手法。任何自然风光中的任何植物,都反映着当地一系列互相交叉重叠,彼此制约互补的复杂生态关系。每棵植物地上植株与地下根茎之间、植物与周边环境之间,实际上一刻不停地进行着一系列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与其把一座园林看做固定不变的景观,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去干预阻止演化过程,不如改过度人工干预为顺其自然,适度监控其演化,使之与周边环境协调。

在植物配置上必须主次分明,疏密有致,多树种配植。常绿树四季常青,但缺乏变化;落叶树色彩丰富,但冬季叶落萧疏。常绿树与落叶树互相配置就能弥补各自的缺点而发挥优势。植物的配置要做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又注意四季景色的变化。植物材料本身有各自的观赏特点,有观叶的、观花的、观果的、赏姿的、闻香的和听声的。充分利用其特点可以增强观赏性。提高景观效果,增加趣味性。

基调树种是具有代表性的乡土树种或者已经完全可以适应本地区立地条件的优良树种或品种,为群众习见和爱好的树种。选1-4种树种,用法桐、国槐、楸树和大叶女贞。

骨干树种可以形成绿化特色,选20-30种,经过优化选择选定银杏、雪松、水杉、合欢、广玉兰、白蜡、柿树、枇杷、枫杨、垂柳、苦楝、紫叶李等。

一般植物种类最多,体现本地生物多样性,适应本地区气候、土壤条件的树种,数量不限。观果的用杏树、梨树、李树、苹果、枣树、山楂、山茱萸等;观花的用西府海棠、红玉兰、桂花、百日红、木槿、腊梅、丁香、夹竹桃等。

下层种植的树种有:玉带草、中国地锦、大花萱草、玉簪、玉带草、芍药、吉祥草、麦冬等。

健身活动区绿化宜选择生长速度快,高大挺拔、冠大而整齐的树木,以利于夏季遮阳,但不宜用那些落花、落果、有絮状物等种毛散落的树种。场地四周的绿化要离场地一定距离,树种的色调要求单纯,以便形成绿色的背景。不要选用树叶反光发亮的树种,以免刺激运动中人们的眼睛。

景观生态范文3

关键词:园林景观;生态设计;途径

1、前言

社会的发展总是在建立在一定的能源、环境的基础上,因此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就是环境的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这与人们所追求的和谐、自然的绿色生活、绿色发展相违背。于是绿色和谐发展,生态设计的理念就应运而生,已形成了强进有力的发展趋势。

2、园林景观生态设计遵循原则

园林景观景观设计大致遵循四大原则:①生态、和谐统一原则;②经济适用原则;③因地制宜原则;④以人文本的原则,具体介绍如下:

2.1生态和谐统一

这是园林景观设计原则的核心,每一个环节都是建立在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园林景观在设计时,会有不同的景物参与,在线条、比例及色彩上回呈现出多样性,这时就需要对其进行和谐、统一的设计,避免出现杂乱无章或过度单调等现象。要保障设计出的园林景观既能呈现出生动活泼的一面,同时又能营造出景观层次感

2.2经济适用

园林景观的设计的主要目的让人们更加贴近自然,身心愉悦放松的场所,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更多追求的应该是以最小的经济投入设计出更加舒适、更加漂亮的园林。但经济化,并不意味着过度减少资本投入,偷工减料,应该是用最少的钱购进性价比最高的绿色材料,进而实现经济适用需求。

2.3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的原则也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园林景观的设计要建立在当地生态、人文背景的基础上,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当地人们需求的生态园林景观。

2.4以人为本的原则

园林景观的设计是源于人们的需求,最终亦是服务于民的,因此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是为民服务为宗旨的。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是要全面考虑各色的人的不同需求,尽可能的满足全民需求。

3.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途径

3.1减少不必要的植被、建筑破坏。生态园林景观是遵循生态平衡的原则设计的,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应对园林中原有的植被及历史建筑进行详细观察。如果这些植被不影响园林景观设计的总体布局,则可将这些植被和历史建筑进行保存。这样即实现了资源的重新利用,避免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同时也节约的成本投入,一举两得。3.2实现植被间的和谐、优化。参与园林景观设计的植被是多样化的,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时要对相关的植被进行专业性的研究,避免将相克的植被生物种植在一起。尽量实现植被间的和谐,植被与植被之间是互助共生的,这样不仅能保障植被的茁长健康成长,同时也实现了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3.3生物多样性、稳定性的管理规划园林景观实际上相当于一个生态圈的缩影,要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化,就要保障园林中生物的多样性,群落的稳定性。在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时,由于过分追求植被的长青这一错误理念,使得引入大量长青植被,但由于这种模式打破了生态圈追求的群落多样性,植被相生相克,共同维持环境稳定、共同发展的自然定律,从而使得这些耗费大量资金的植被不能适应环境的需求而逐渐凋亡。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生态化设计时,必要要保证生物多样性,群落多样性,尽可能模拟出适应自然生态环境需求的园林景观,这样才能保障园林景观能有效抵御外界环境的干扰、破坏,既能满足人们对生态园林景观的需求,又实现了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当前形势下,园林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因此适应发展需求,遵循生态化园林景观设计的四大原则,才能设计创造出既能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又能实现生态的和谐、平衡的园林,才能创造出欣欣向荣的园林景观发展景象。

参考文献:

[1]张平.生态性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探讨[J].2014.24:92-93.

[2]赵兴明.生态理念下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5.06:163-164.

[3]牛春霞.关于园林景观设计的探究[A].太原市中小企业工程技术人才发展促进会.工程论文发展集[C].太原市中小企业工程技术人才发展促进会2015:01.

景观生态范文4

关键词:景区 生态修复 景观提升

文章标识码:I10 B-4 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2-005-004

一、 项目背景

本项目作为山西运城盐湖区关公祖庙和家庙联合申遗,以及关公文化产业文化集群建设的重要配套提出。

关公故里、解州盐池富集的人文资源,近百个历史遗迹,是文化的瑰宝。而其北临盐池、南接中条山,是一块风水宝地。然而盐湖开采作业、山中采矿作业,和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和生态问题,使得关公故里失去色彩,更成为其旅游开发上重要的制约因素。

本次规划旨在通过从规划到设计不同层级的研究,提出针对盐湖南岸高盐碱地区的湿地及生态廊道系统恢复策略,以提升片区的生态效益、景观品质,成为关公故里旅游发展的有效支撑。并借由此项目,对类型项目研究策略进行总结,希望对日益发展的旅游景区及相关文化产业类型项目能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以促进生态保护与景区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 场地与环境认知

1、区位概况

项目位于山西运城解州镇。运城位于黄河金三角区域的核心位置,以及山西向西向南的桥头堡和大通道的战略地位。解州镇位于运城城镇发展主轴上,是运城向西发展的重要中心城镇。同时,解州镇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旅游景区――解州关帝庙和常平关帝主祠,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帝祖茔。关帝庙、关帝家庙和关帝祖茔合称“三关”。每年来解州旅游的海内外游客达40万人次。项目规划范围北至盐湖南岸,南至中条山山脚,东至曲村,西至交斜村,总面积约70平方公里,几乎涵盖了全部重要文保单位,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及文化旅游资源。

2、现状主要问题

而项目所在区域生态及景观环境与其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不相匹配,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区域内长期的农耕、采矿、采盐、盐业生产活动,导致场地及周边山地,林木稀疏,水土流失问题加剧,生态的问题日益突出。同时,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了区域景观面貌恶化。

问题主要包括:

2.1多年采矿作业对中条山山脚区域的林带造成破坏,有一定的水土流失问题。山脚以小苗和荒地为主,生态效益和景观面貌不佳。

2.2受盐湖及周边盐业企业影响,盐湖岸边区域植被和湿地基本退化。

2.3部分农田产生了盐碱问题严重。

三、 多层次的生态恢复策略

1、 基于gis分析的湿地生态格局重塑[1]

通过对场地大量基础数据的统计和整理,以及项目组十余人,近半个月的现场踏勘调研,整理出场地现状详细数据。采用GIS软件分析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梳理出沿中条山山脚山前廊道和联系盐池和泻湖的滨水廊道在内“两横八纵”十条廊道。廊道中包括了滨水恢复生态廊道、山体恢复生态廊道、山体修复生态廊道、雨水径流生态廊道和生物通道五类。

十条廊道的架构,修复了现状生态系统,同时通过南北方向廊道沟通了场地的山水格局,打通山水生态通道,架构了完善的生态网络。生态网络的架构形成了基本的空间骨架和山水风貌格局,复合了生态、旅游和文化,将景区建设、文化产业园规划和城镇建设融入与生态骨架中,实现景城一体。

2、 分区湿地生态控制导则和景观风貌提升

为确保生态廊道的实施,除了明确廊道宽度、长度、范围,划定生态绿线以外。还参照城市控规标准及深度,结合场地实际情况,明确规划了分区生态控制导则。按照不同类型廊道的修复改造要点划分为一个湿地公园、七个标准生态修复段。每一个生态修复区段(单元)明确其功能定位、修复目标、景观模式、苗木选择、苗木种植方式、水体营造方式、修复生态技术等。通过定性定量的分析,确保生态廊道的范围合理和可操作,并为景区及产业区地块落实提供支撑,为后续详细景观及生态设计提供依据。

具体包括:

2.1硝池湿地:生态鸟岛,水自然净化系统[2]

功能定位:

纳入城市水系统,作为城市终端湿地;

面向南部城市,作为服务整个城市郊野公园;

承担水净化展示、生物栖息、休闲游憩等复合功能;

景观导则:

以生态技术展示、科普教育为目的构建一套水自然净化系统;

构建适合鱼类生存的“浅滩与深潭”,恢复自然驳岸;

构建适合鸟类生存的鸟岛,须种植大量湿生植物;

挡土墙、花池等使用多孔隙生态材料,结合植物种植,为昆虫、爬行动物提供栖息地;

采用净污能力较强的湿生植物( 如芦苇、香蒲、水葱、千屈菜等),构建层次丰富的湿地景观;

以最小干扰为原则,开辟少量场地,开展野外烧烤、垂钓、观鸟、湿地游览等活动。

2.2硝池滨水标准段

景观导则:

模式:硝池+湿生植物带+滨水绿化带+内塘+滨水休闲带

硝池:严格控制人工养殖,避免水质进一步恶化,逐步恢复和提升硝池生态功能;

湿生植物带:分层构建滨水湿生植物体系,塑造河岸空间;

滨水绿化带:以现状植被为基底,分段补植特色主干树种;

景观生态范文5

关键词:景观生态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dscape ecology, discusses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Examples to give city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planning some specific landscape ecological.

Key words: Landscape ecology;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design; City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思想

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环境的科学和艺术。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历史悠久的造园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景观设计是人们实现梦想的途径。

1.1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的定义是指景观功能在人类聚居环境中固有的和所创造的自然景观美,它可使城市具有自然景观艺术,使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具有舒适感和愉。

城市景观是景观一般性分类中的一种,它以其特有的景观构成和景观功能区别于其他景观类型(如农业景观、自然景观)。在构成上,城市景观大致由三类景观要素构成,即人工景观单元,如道路、建筑物;半自然景观单元,如公共绿地、农田、果园;人为干扰下的自然景观单元,如河流、水库、自然保护区。在功能上,城市景观以为人类提供生活、生产的场所为主,并由此成为对环境生态造成负面影响的主要根源。

1.2城市景观生态规划

城市中的景观依据其空间结构特征,可分为斑块、廊道和本底三类。城市斑块主要包括城市公园、都市绿地等。城市廊道以交通线路构成的网络为主,河流、沟渠、林带等廊道,对城市景观的生态学属性具有显著影响。

城市景观规划首先应满足功能需求,为人们提供各种生产生活活动的场所,各种类型的本底、廊道、斑块组成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共同构成城市功能区。所以,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目的就是让城市规划与园林山水相结合,保护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创造一个宜人、和谐的良好生活环境和优美的城市景观。

生态城市设计理念及原则

在过度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失衡的今天,人们已经意识到,人类必须依靠植物和自然生态系统来解决自己所面临的生存环境恶化问题。

生态景观是一种思想观念,即将生态学原理和研究成果运用于景观规划设计和建设,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及营造。

2.1尊重自然,保护利用

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人类拥有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人类只有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和自然资源,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改善和提高生存与生活环境。

2.2因地制宜,保护本土性原则

生态景观设计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现状和资料条件,设计相应的生境类型。设计形式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设计选择合适的具有地方性的植物,使植物都能适应环境,各得其所,各自能够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充分发挥植物个体、种群和群落的景观与生态效益,并为其他生物的正常生活提供合适的生态环境。

2.3保护与节约自然成本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如水、森林、动物等)和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石油等)。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对它们的使用也是有限度的。

因此,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资能量,生态设计强调首先是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不在万不得已,不予以使用。其次,尽可能减少包括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设计中如果合理地利用自然的过程如光、风、水等,则可以大大减少能源的使用。城市绿化中即使是物种和植物配置方式的不同,如林地取代草坪,地带性树种取代外来园艺品种,也可大大节约能源和资源的耗费。再次,对于废弃的土地、原有的材料重新利用,可以大大节约能源和资源的耗费。最后,对于资源的利用采用循环再生的利用方式,例如恢复湿地、对城市废地的改造再利用。

2.4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是保持和维护乡土生物与生境的多样性。

多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因此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与自然相合作的设计就应尊重和维护其丰富多样性。

生态设计应在三个层面上进行:

(1)保持有效数量的乡土动植物种群。

(2)保护各种类及多种演替阶段的生态系统。

(3)尊重各种生态过程及自然的干扰,包括自然火灾过程、旱雨季的交替规律及洪水的季节性泛滥。

2.5崇尚自然,显露自然

城市居民离自然越来越远,忙碌的城市生活使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及未来。因此,要让人人参与设计、关怀环境,必须重新显露自然过程,让人们重新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纵览我国古典园林造园范例,无论是寺观园林、皇家园林或私家园林,造园者都遵循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和仿效自然的主导思想。顺天然之理、应自然之规,用现代语言,就是遵循客观规律,符合自然秩序,吸收天然精华,造园顺理成章。

3. 生态学原则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绿色空间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被纳入城市规划体系,始于1898年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提出,鉴于当时城市无序蔓延,城市环境变劣这一状况,霍华德强调城市应组团式发展,利用大面积绿色空间降低城市密度,改善城市环境。

“山水城市”这一概念最早是由钱学森先生在1990年提出的,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提法,看似通俗而背景深刻、内涵丰富。它蕴含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精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了今日的可持续发展观、生态学等,迎合了人们回归自然的思潮。

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基质”基本模式,普遍适用于各类景观,包括荒漠、森林、农业、草原、郊区和建成区景观。这一模式为比较和判别景观结构,分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和改变景观提供了一种通俗、简明和可操作的语言。使景观生态学真正与规划设计融为一体,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具有指导实践的意义。

景观生态范文6

关键词:景观生态性、当代、理水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景观生态性的引入,使景观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也大大影响甚至改变了景观的形象。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景观设计的始终。在设计中对生态的追求已经与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时甚至超越了后两者,占据了首要位置。它使景观设计不再停留在花园设计的狭小天地,它开始介入更为广泛的环境设计领域。对场地生态发展过程的尊重、对物质能源的循环利用、对场地自我维持和可持续处理技术的倡导,体现了浓厚的景观生态性。

1.景观生态性的具体体现:

第一:景观与外部系统的关系,如城市滨水地带的规划和景观设计,一直是近年来的热点。滨水区设计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在于它是复杂的综合问题,涉及多个领域。作为城市中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量为强烈的地带之一,河流和滨水区在城市中的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如水利、交通运输、游憩、城市形象以及生态功能等等。因此滨水工程就涉及航运、河道治理、水源储备与供应、调洪排涝、植被及动物栖息地保护、水质、能源、城市安全以及建筑和城市设计等多方面的内容。

第二:生态性存在于人类与其环境之间的物质。营养及能量生态,这是人类生态学所要讨论的,当然,人类本身的复杂性,包括其社会、文化、政治性以及心理因素都使得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十分复杂。已远非人类生态本身所能解决,因此又必须借助社会学。文化生态。心理学。行为学等学科对景观进行研究。

第三:生态性存在于生命和环境之中,其括植物与植物个体之间与群体之间的竞争,共生关系,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个体与群体的进化和演替过程,这便是植物生态性、动物生态性、个体生态性。

2.景观生态性的发展要求:

景观的生态性,已被设计师和研究者倡导了很长时间,随着全球化带来的环境价值共享和高科技的工具支持,生态设计观必然有进一步的发展,其要求可以将其概括为:

其一:不仅考虑人如何利用自然的可再生能源,而且将设计作为完善大自然能量大循环的一个手段,充分体现地域自然生态的特征和运行机制。

其二:尊重地域自然地理特征,设计中尽量避免对地形构造和地表机理的破坏,尤其是注意继承和保护地域传统中因自然地理特征而形成的特色景观。

其三:从生命意义角度去开拓设计思路,既完善了人的生命,也是尊重了自然的生命,体现了生命优于物质的主题,通过设计师重新认识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建构更好的生态伦理。

3.当水

当水强调重视景观的生态效益、利用水来改善城市生态系统,造园要以植物和水为主要,提倡自然理水的创造等。对理水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风景如画”上,应从更深、更广的层面去理解和把握,特别是要从景观生态性的角度去分析。要注重理水景观宏观的视觉效果、视觉的时空变化及生态效益。除了要满足人们游憩、观赏的需要外,还有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再现自然、净化与提高城市景观的环境质量等功能,从而增加了城市景观的异质性。

4.当水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景观生态性的了解是们注意到,当我们在做理水设计的时候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4.1念与治理方式不协调

目前在理水设计中普遍存在设计与治理缺少同步考虑的问题。由于专业不同,目前景观或园林的水景设计,一般只考虑景观手法和文化表现,不太多也无责任考虑水质治理问题,因此,设计与治理很少同步考虑。但由于一般景观水体(如人工湖,人工池塘等)没有按自然水生系统来设计,大多是一个基本封闭的系统,几乎自净能力,且其内部结构也不合理。随着外来物质的输入和时间的推移,导致产生富营养化,最终使水体变得混浊不堪,甚至发臭、发黑,严重影响水体美观。

4.2有碍可持续发展水体的防渗处理是水景设计的软肋之一,目前相当多的防渗处理设计成硬质如钢筋混凝土等,事实证明,这种设计问题多多,其防渗效果也会有诸多问题,如底板容易断裂和渗漏,且不易发觉与补救,最大的问题还在于破坏了底质系统,使水质受到严重影响。此外,水体驳岸的建造是目前在水景设计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它彻底破坏了水岸的生态功能,减弱了人们亲水的内涵,同时使水质受到严重影响。4.3环境破坏较大

现水设计中有些欠缺再现水生植物群落系统是一大缺陷,由于硬质的底质,生硬的驳岸等,造成了水生植物难以再在水景中得到应用或难以形成群落结构,生动自然、美丽的水景不能有效的体现出来。而在高级阶段的水景虽说以借景为主,但是由于大面积开发河湖的原始地貌,大面积的亲水、赏水等人类活动设施的建造,严重破坏原本脆弱的湖河天然生态系统,造成对环境破坏的影响更大。

5.结合景观生态性当水设计的要求1.自然的排水系统是最经济有效的水体形式,尽量按原有的流向及岸线设计水体,保持两岸良好的自然植被不受干扰。

2.将雨水通过地形设计,合理引导地表径流,尽可能渗入地下,最终汇入天然水体。对植被的保护和减少硬地铺装都是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

3.避免将主要道路环闭水体,这样会限制亲水地域的开发利用。将主要道路远离水域,以尽端支路的方式接近水域,支路之间的土地要合理地开发利用,可用作社区、公建配套区、自然保护区、公园、码头等等。

4.设计水体的岸线应该以平滑流畅的曲线为主,体现水的流畅柔美。驳岸及池底尽可能以天然素土为主,而且与地下水沟通,可以大大降低水体的更新及清洁的费用。

5.设计防护栏杆、防滑铺装及路面、指示牌、路灯等方式,保证在水边活动的人群的安全,使用的材料要耐腐蚀

6.解决方法

6.1因“地”制宜

理水设计时,我们更应该考虑地域水资源的状况,尤其是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如何设计水景更应该值得考虑。要因地制宜,尊重自然地理与生态特征,充分发挥当地水资源特点,创造出和谐的水环境。

6.2分析问题的根源

综合的分析问题是成功解决问题的关键。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诸多因子及其作用有关,因此,理水景观规划过程中应该加强从多学科角度,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理、机制展开多因子综合研究,特别应强调从各种环境因子作用的角度来理解理水设计过程。

6.3加强规划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的科学性在理水规划中,相关资料的获取与分析处理是形成科学合理的规划策略的关键,为了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常需要综合考虑自然、人文方面的诸多因素及资料。

6.4规划必须与管理结合成功的规划设计必须与管理结合。理水设计也不利外。理水设计中很多问题,特别是一些复杂的环境问题,通常需要结合相应的景观管理手段来解决。在这种背景下,现水设计越来越重视将规划与管理结合。

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理水设计的生态性提到了一个十分重要位置,如何改善水环境周边的景观,为人们提供一个亲切怡人的休闲空间和绿化生态空间,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我们做景观设计,尤其是做理水设计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刘福智等编著.景观规划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