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成语庖丁解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成语庖丁解牛范文1
带“牛”的成语:
庖丁解牛、汗牛充栋、牛头马面、对牛弹琴、目无全牛、牛鬼蛇神、九牛一毛、牛角挂书、蹊田夺牛、吴牛喘月、气冲斗牛、钻牛角尖、牛刀小试、泥牛入海、牛衣对泣、犀牛望月、牛溲马勃、多如牛毛等;
带“叶”的成语:
枝繁叶茂、一叶知秋、添枝加叶、枯枝败叶、枝叶扶疏、粗枝大叶、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叶公好龙、金枝玉叶、一叶孤舟、枝对叶比、穷根寻叶、杏花菖叶、红叶传情、一叶迷山、双苗爱叶、狂花病叶、花繁叶茂、拈花摘叶、御沟红叶、桐叶封弟等。
(来源:文章屋网 )
成语庖丁解牛范文2
牛的基本解释
1.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黄。~角。 2.星名,二十八宿之:~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3.喻固执或骄傲:~气。 4.姓。
牛字相关成语有:
牛黄狗宝 鼠入牛角 茧丝牛毛 牛农对泣 泥牛入海 钻牛角尖 气壮如牛 带牛佩犊 牵牛织女 犀照牛渚 牛角之歌 床下牛斗 服牛乘马 椎牛飨士 敲牛宰马 老牛破车 吴牛喘月 牛衣对泣 目牛无全 槌牛酾酒 休牛散马 呼牛呼马 一牛鸣地 蹊田夺牛 蛇神牛鬼 犁牛骍角
带有牛字成语解释
1) 对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2) 呼牛呼马:呼:称呼。称我牛也好,称我马也好。比喻别人骂也好,称赞也好,决不计较。
3) 一牛吼地:指牛鸣声可及之地。比喻距离较近。
4) 汗牛充栋: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5) 汗牛充屋:形容藏书非常多。同“汗牛充栋”。
6) 汗牛塞栋:形容藏书非常多。同“汗牛充栋”。
7) 一牛九锁:比喻无法解脱。
8) 一牛鸣地:指牛鸣声可及之地。比喻距离较近。同“一牛吼地”。
9) 椎牛发冢:杀牛盗墓。谓为盗无所不为,穷凶极恶。
10) 椎牛歃血:古时聚众盟誓,杀牛取其血含于口中或以血涂嘴唇,表示诚意。
11) 椎牛飨士:椎牛:杀牛;飨士:犒劳军士。指慰劳作战的官兵。
12) 钻牛角尖: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指思想方法狭窄。
13) 呼牛作马:比喻别人骂也好,称赞也好,决不计较。同“呼牛呼马”。
14) 瘠牛羸豚:瘠:瘠瘦;羸:病弱的。瘦弱的牛和猪。比喻弱小的民族或国家。
15) 九牛一毫: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16) 饭牛屠狗:①喻指从事低贱之事。②指从事贱业者。
17) 放牛归马: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18) 服牛乘马:役使牛马驾车。
19) 老牛破车:老牛拉破车。比喻做事慢吞吞,一点不利落。也比喻才能低。
20) 老牛舐犊: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
21) 犁牛骍角:比喻劣父生贤明的儿女。同“犁生骍角”。
22) 犁牛之子:比喻父虽不善却无损于其子的贤明。
23) 马牛襟裾:襟、裾:泛指人的衣服。马、牛穿着人衣。比喻人不懂得礼节。也比喻衣冠禽兽。
24) 马牛其风:指马、牛奔逸。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
25) 买牛卖剑: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同“买犁卖剑”。
牛字有关成语意思
1) 牛角书生: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2) 牛角之歌:后为穷士自求用世的典故。
3) 牛口之下:借指卑下的地位。
4) 牛郎织女:牛郎织女为神话人物,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对恋人。
5) 牛马襟裾:犹言衣冠禽兽。
6) 牛农对泣: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
7) 牛溲马勃:牛溲:牛尿,一说车前草,利小便;马勃:可治疮。比喻一般人认为无用的东西,在懂得其性能的人手里可成为有用的物品。
8) 牛溲马渤:牛溲,即牛遗,车前草的别名。马勃,一名马牷,一名屎菰,生于湿地及腐木的菌类。均可入药。比喻虽然微贱但是有用的东西。渤,通勃。
9) 牛蹄之涔:涔:雨水。牛蹄印中的积水。形容水量极少。也比喻处在不能有所作为的境地。
10) 牛蹄之鱼:牛蹄印坑里的鱼。比喻死期迫近。同“牛蹄中鱼”。
11) 牛刀割鸡:杀只鸡用宰牛的刀。比喻大材小用。
12) 牛刀小试:牛刀:宰牛的刀;小试:稍微用一下,初显身手。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刚开始工作就表现出才
13) 牛鼎烹鸡:用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比喻大材小用。
14) 牛高马大:比喻人长得高大强壮。
15) 牛鬼蛇神: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虚幻怪诞。后比喻社会上形形的坏人。
16) 买牛息戈:犹言卖剑买牛。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
17) 多如牛毛:象牛身上的的毛那样多。形容极多。
18) 马勃牛溲:马勃:马屁菌;牛溲:车前草。借指不值钱的东西。
19) 气吞牛斗:牛:牵牛星。斗:北斗星。牛斗泛指星空。形容气魄很大。
20) 鼠入牛角:比喻势力愈来愈小。
21) 卖剑买牛: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
22) 目无全牛: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23) 庖丁解牛: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成语庖丁解牛范文3
一、巧用古代诗词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有的诗词饱含哲理,寓意深刻,但学生对文言文体裁,古诗词体裁的哲学命题是望而生畏、敬而远之,为此,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引用古代诗词,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胜开。”蕴含了什么哲理时,我多方位转化事例,让学生思考。经过转化,学生很快联想到地理学中“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降低0.6℃”,联想到“不同的地方小气候不同”等地理学知识原理,并由“不同海拔高度的气温不同”、“不同地方小气候不同”总结出哲学上“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特点”这一哲学原理。
二、巧用名人名言
名人因其历史地位而让后人铭记,名言又因其富含一定的人生哲理让人回味,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给予关注并积极引导就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如苏轼说“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是在强调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外因只能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又如《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说明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巧用成语、俗语
成语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常常成为考试的素材。只有在平时重视对成语的哲学分析才会逐步提高考生做题能力。如按图索骥、掩耳盗铃是主观主义做法;拔苗助长、庖丁解牛则是对是否尊重规律和取得不同效果的鲜明对比;人定胜天、事在人为、锲而不舍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唇亡齿寒、覆巢无完则体现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症下药、量体裁衣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张冠李戴、良莠不分却没有认识到矛盾具有特殊性;扬汤止沸与釜底抽薪区分了是否抓住了主要矛盾;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强调量的积累;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是无视联系的客观性,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表现。
四、巧用文化典故
成语庖丁解牛范文4
A 玄
B 皂
C 青
D 苍
2 下面四句话中,意义与其它三旬不同的是:
A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B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C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 一日之计,在于清晨。
3 历史上有位皇帝听到他的重臣逝世的消息后,惋惜地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他死后,我就少了一面镜子了。这位重臣是:
A 李斯 B 萧何 C 魏征
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国对清明节有多种称呼,下列哪一种不是?(
)
A 鬼节
B 死节
C 冥节
D 寒食节
5 以下哪个历史典故距现在最久?(
)
A 图穷匕现
B 负荆请罪
C 岳母刺字
D 曹冲称象
6 先秦时代诸子散文、史传著作中的寓言故事中,下列哪则出处与其他几项不同?(
)
A 庖丁解牛
B 自相矛盾
C 东施效颦
D 朝三暮四
7 中国最早的工艺百科全书是完成于17世纪30年代的《天工开物》,它的作者是(
)。
A 徐霞客
B 沈括
C 郦道元
D 宋应星
8 “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一语出自《红楼梦》中(
)之口。
A 薛宝钗
B 林黛玉
C 史湘云
9 《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
)
A 玄奘
B,鉴真
10 中国最早的书肆“槐市”出现在(
)的长安。
A 秦代 B 西汉 C 东汉 D 唐朝
11 北宋是我国古代纂书、修书的繁盛时期,最能代表这一时期书籍事业成果的是四大类书。下列哪部书不是四大类书之一?(
)
A 《册府元龟》B,《太平御览》
C 《太平广记》D,《佩文韵府》
12 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味”?(
)
A 三个月没吃肉,不知道肉的味道
B 读到一本好书
C 听到一段好乐曲
13 下面哪个成语和曹操有关?(
)
A 画饼充饥
B 望梅止渴
14 他是一位历史人物;他与“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一典故有关;在一次决定性的战役中,他的军队以少胜多大破敌军;他曾统治中国南方地区达半个世纪之久;曹操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所说的就是他。请问他是(
)
A 周瑜B,孙权C,袁绍
15,下列哪一位诸侯不在“春秋五霸”之列?(
)
A 齐桓公 B 宋襄公 C 郑庄公
16 中国的书院制度自唐代始,有官方和私人设置两类,下列各书院属于官方创办的是(
)。
A 岳麓书院
B 嵩阳书院
C 集贤书院
D 白鹿洞书院
17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悠久历史和八百多年的建都史,它在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下面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
)
A 大都
B 中都
C 上都
D 南京
18,“石油”的说法最早是谁命名的?(
)
A 沈括 B 徐霞客 C 郦道元
19 下列汉字形体演变次序排列正确的是哪一项?
(
)
A 甲骨文、小篆、楷书、行书、隶书
B 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C 甲骨文、隶书、小篆、楷书、行书
D 隶书、甲骨文、小篆、行书、楷书
20 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21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
A 中秋节
B 元宵节
C 端午节
D 七夕节
22 天干地支纪年是以哪一天作为一年的开始的?
(
)
A 除夕
B 正月初一
C 立春
23,我国是世界上记录哈雷彗星最早的国家,要比西方早数百年。请问:我国关于哈雷彗星的记载最早见于以下哪部著作?(
)
A 《梦溪笔谈》 B 《论语》 C 《春秋》
24 如果在华佗去世后不久。曹操还想寻找一位名医为自己治病,他可以找下列的哪一位?(
)
A 扁鹊
B 孙思邈
C 李时珍
D 张仲景
25 下列哪部戏曲是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情事为题材而创作的?(
)
A 《桃花扇》
B 《牡丹亭》
C 《梧桐雨》
26 杜甫诗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李白诗云:“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请问,成都为什么又叫做“锦城”或“锦官城”?(
)
A 因蜀锦而得名
B 因锦江而得名
27 成语“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原指什么?(
)
A 鲁班
B 木匠
C 山名
D 岳父
28 中国传统习俗中。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
)。
A 元宵
B 饴糖 C 腊八粥
D 饺子
29 《史记》中“世家”是为下列哪类人物作的传?(
)
成语庖丁解牛范文5
在此,我仅根据自己教学实践和思想实际,谈谈体会,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有些课文既要重视对文本的理解,又要重视对文本语言的积累
有些课文的思想性和语言的工具性都很强,都不能忽视,也不能厚此薄彼,需要平衡使用力量。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的《在沙漠中心》的过程中,我是这样把握文本在教育教学中的双重作用的:这篇课文的思想内容是探险的意义和探险的精神,这是学习的一个重点,所以教学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些问题:圣埃克在沙漠中心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样克服的?他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思想上心理上有哪些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圣埃克表现出什么样的精神?从而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再让学生结合北京大学学生因参加探险活动而死亡的事实谈谈自己对探险意义的理解和认识。这些问题设置好了,就让学生在充分朗读默读课文的基础上去思考,并把朗读贯穿于始终。因为读本来就是理解的过程,也是语言积累的过程。所以,当学生回答圣埃克遇到的困难是缺水和寒冷的时候,我便问:“你找到的这些困难是从文中哪些句子看出来的?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听,好吗?”学生连忙读出了这样一些句子: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我的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跟筛糠似的;沙漠就像大理石那么光滑;晚上只会让你在寒风中没有一点儿遮蔽;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然后让学生讨论这些句子在遣词造句和修辞运用等方面有哪些特点,再请学生在理解句子写法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理解。如此类推,下面的问题都一一这样解决,都是一边读一边理解一边积累词汇学习遣词造句的方法。
二、有些课文需要把重点放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上
可是有些课文在语言上没有太多特点,但在语意上比较深奥难懂。因此,在教学这类课文时,应把重点放在理解上,而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当然也不能完全忽略读更不能完全忽略语言的积累。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的《华南虎》这篇课文时,一方面重点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华南虎的形象,明确华南虎的象征意义,从而让学生学习华南虎敢于与困难抗争和追求自由的精神。为此,逐一让学生理解“观众”,理解“两道栅栏”,理解“笼子”,理解“火焰似的眼睛”,理解“灰灰的水泥墙壁”,理解“苍苍莽莽的山林”,理解它们的象征意义。当然,另一方面也有少数句子写得好,词用得精当,也让学生一边读一边简单地欣赏了一下。
成语庖丁解牛范文6
关键词:哲学教学生活化;名言俗语;价值;选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76-1
哲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它是以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基于这点来认识,哲学学习就应该从人对这个世界的体验或者从与这个世界的相处当中出发去获得认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指导生活。所以在哲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教学生活化,这也是江苏省新课程实施的要求之一。哲学教学生活化在《生活与哲学》教材中最好的实施载体就是古今诗句,名言俗语。
一、名言俗语是哲学教学的重要载体,哲学教学生活化离不开名言俗语的选用
名言俗语是哲学知识、哲学思维的载体。哲学教学中选用有效的名言俗语有利于学生的哲学学习、交流和共鸣,从而提高高中生的哲学素养。《生活与哲学》教材每一框都覆盖了课堂探究、名言、相关链接、转嫁点评等板块,这些板块中的哲学名人名言、俗语警句是哲学教学很好的素材和教学的载体。
东西方、古今都有许多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俗语警句,这些是哲学教学中很好的素材,它们见证着哲学发古人之思,能解今人之惑的睿智。这对初学哲学尝试体味哲学和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均大有裨益。《生活与哲学》教材上名言俗语有很多,如何在哲学教学中适时适当的选用,关键在于取舍。
例如在初涉唯物论时,可以先利用第一单元所学的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决定意识。明确唯物论整体的基调是强调物质的决定的作用,这是一个大前提。物质决定意识,有些学生欠于理解,往往留于死记硬背。这时,我们可以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俗语告诉他们,巧妇再心灵手巧,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有米这是前提条件,物质是先决条件,物质决定意识。比如唯物论中,讲到规律,就可以利用教材的名言板块中荀子的一句话:“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指出规律不以任何的人的意志而改变,强调规律的客观性。再辅助自选的一些俗语、成语去理解,如:顺水行舟、庖丁解牛,更直观更通俗易懂地去理解我们要遵循规律,事半功倍;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揠苗助长告诫我们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做事往往收效甚微或者失败。我们可以把俗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深入浅出地引出,让学生理解了成功既需要我们遵循规律,又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两方面的结合。
成语、古诗词的选用最常见于辩证法的教学中,辩证法是哲学的精髓,一些重要的考点都集中在辩证法。在辩证法的联系观中,我们有一些成语非常恰当的引出事物的联系,如利用成语:唇亡齿寒、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学生自然就能理解一个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成语的辨析和比较来突破一些难点,如:涸泽而渔,学生都明白鱼儿离不开水的道理,如果涸泽而渔,必然破坏了自然界联系的客观性。成语东施效颦,我们既可以理解为没有做到从自身实际出发,一味模仿,也可以从违背联系的多样性去理解,突破了联系多样性这一难点,同时还能训练学生的哲学思维,多角度去分析观点。
二、重视名言俗语的阅读能力,聚焦哲学教学生活化的趣味和哲理
学生阅读分析、应用迁移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因此,在哲学教学中训练学生对名言俗语、古诗词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哲学教学要使学生喜欢哲学,探索哲学,从中感悟哲学的精妙,让学生由“会”哲学到“懂”哲学,新课程背景下的哲学学习也需要一点理解技巧和方法。
在讲到辩证法的发展观,有很多古诗词需要理解。在寻找古诗词对应的哲理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先从该句诗词的本义出发,再顺藤摸瓜,找出对应的哲理,不能寄希望一眼就能看出哲理。较难的古诗词,需要较好的语言功底和阅读能力,同时也需要恰当的技巧和方法。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的重点都落在后半句,“春”和“柳暗花明”都很好地戳中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或发展的实质)。
在发展观中,还有一些诗句很容易误判,比如: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很容易被误判为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的过程,看到“千剑”“千曲”,很容易联想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误以为是量的积累,然则应从“观千剑”而后“识”,“操千曲”而后“晓”,整句诗去理解,不能断章取义,所以理解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更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