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读书不求甚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好读书不求甚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好读书不求甚解范文1

赞科夫还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让学生会思考,要老师会引导。会提问,是老师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的重要桥梁。好的课堂提问能让一节课精彩纷呈,思如泉涌,灵感不断,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寻找真理、陶冶情操、慎思笃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结合自己的经验教训,我把课堂上的好的提问技巧归纳为以下几点:

1、 提适量的问题,留足思维空间给学生。

有效率的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题探究。每一堂课上有问有答,课堂气氛才会活跃,每一堂课上有问题的讨论,学习知识才会深入,每一堂课上有精彩提问,学生学习的兴趣才会日益增长。如讲《藤野先生》时介绍作者鲁迅,教者可以提以下几个问题:鲁迅的真实名字是?他有名的代表作是?中考名著《朝花夕拾》中令你印象深刻的人是?两分钟后请大家回答。看到学生忙碌的投入的回顾这些熟悉的知识点,有的学生已迫不及待的开始说答案,教者的目的也达到了――让学生把新、旧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由易到难,尽快投入新课学习。

当然,课堂并不是问答会,提问要适量。提问太多,会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浮躁。对于教学的重难点,我的问题设计尽量控制在三到五个。如《藤野先生》这课的重点是分析人物形象和探究作者的爱国情感,难点是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我设计了三个大问题:第一,从“我”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件事,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第二,作者为什么要离开仙台?为什么要弃医从文?第三,本文中可以看出鲁迅怎样的思想感情?给5分钟边看书边画出关键句子,找出答案,组织好语言,小组讨论3分钟后请大家起来说。虽然只有三个问题,却要求学生投入到课本深究。规定了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有点紧迫感,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更容易把握课本上的重点内容。

2、 提符合实际的问题,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提出适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每提一个问题先要考虑学生应答的能力。如让学生介绍鲁迅,全班大部分同学都会,可让基础不太好的同学来回答。但《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分析有点难度,则应让中等以上的学生来回答。

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问应深入浅出,让绝大部分同学都能懂。如《藤野先生》的重点是分析人物形象,先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事件来分析,才会由易到难。另外,老师还可先引导思维能力强的同学积极发言,鼓励中等生学会找到思考的切入点,激励思维能力差的学生学会理解。不放弃每个层次的学生,激起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才能保持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保证课堂效率。

3、提问方式多种多样,唤起每个角落的学生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激起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我经常让学生用“接力赛”的方式来回答问题。学生最怕的古文,所以,翻译古文时,我先点一个学生起来,,回答正确则让他点人起来,一个接一个,只要正确就有机会点人起来回答问题,尽量不重复点人。我在这个过程中负责给他们加油,鼓励他们不要掉链子,有时,一堂课上全班同学都回答了问题,这样,课堂上有笑声,有鼓励,有掌声,其乐融融。还让学生过了把当老师的瘾,活跃了学习气氛,公平照顾了教室里每个角落的学生,增加了全班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

另外,我还巧妙的运用 “文字游戏”来设计问题。讲《五柳先生传》时,恰值第一节课,好多学生昏昏欲睡。当我讲到 “好读书,不求甚解”时,我这样提问――为什么五柳先生可以读书不求甚解?他可不可以读书求甚解?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读书不求甚解?如果我们和五柳先生一样读书不求甚解后果会怎样?请大家花三十秒把老师的问题读懂了再回答问题,如果你一个人理解不了,可以和同桌讨论。这样一来,学生立马来了精神,还有和同桌掰着指头探讨的。看似耽误了时间,实际上磨刀不误砍柴工,唤醒了学生,教学效率就提高了。

4、提值得辩论的问题,培养慎思识广的学生

巴班斯基曾说过:“学生参与科学争论,不但使他们在有关问题上加深知识,而且不知不觉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学会拓展知识和培养思维想象能力。每一堂课,在适当时引入一个有争论性的问题,让学生能轻松的独立思考,民主的各抒己见,平等的竞争辩论,能增加学生对重要知识的积累,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且课堂上这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现象很有感染力,在无形中渲染了学习的浓厚兴趣,何乐而不为!

讲《藤野先生》最后一课时,我给学生出了一道拓展题――藤野先生有没有看到鲁迅写的这篇文章呢?如果藤野先生看到了这篇文章,会有何感想呢?出自学生口中的答案多种多样,因此,总有你辩我驳,精彩纷争。那让人忍不住拍案叫好的回答,我大方肯定了他思维的敏捷,知识的宽广。对于为博得其他同学笑料的回答,我肯定了他积极的思考,更引导、鼓励他学会正确思考,这样,既保证了他的积极性,又让他学会慎思识广。这正是高效率课堂教学所需要的。

好读书不求甚解范文2

一个星期六的早上,吃完早餐,我回到房间,就抓起我最喜爱的历史故事书《资治通鉴》,全神贯注地阅读起来。在书中,我穿越时空,与秦始皇一起称霸天下,和刘邦一道南征北战,跟刘关张三兄弟闯荡江湖……我完全沉浸在那书的海洋里了。

“都十二点了,快来吃饭啦。”妈妈的喊声把我从历史的星空拉回到了现实,看书少说也有几个小时了吧,我都没有感觉到疲劳、厌烦和饥饿。我“嗯”了一声,头也没抬,就把妈妈的话从左耳朵进去,右耳朵出来交给了妈妈,又沉醉在《资治通鉴》的故事中。

“快吃饭呀,都放凉了!”“知道了,马上就来。”好书一定带有磁力,一接触它注意力就全被吸引去了,时间仿佛不存在了。可是,快乐的时候,时间是会飞的,而我却没有明白这个道理,继续为朝代的更替而叹息,为忠臣的悲剧而愤恨……忽然觉得背后刮来一阵凉风,脚步声逼近了。我一回头,哎呀,糟糕!只见母亲大人怒气冲冲地走来:“为什么叫了几遍还不吃饭?”情况不妙,挑之夭夭。

洗完手,去餐桌端起碗,顾不上加菜,就又飞回了书房,抢回先前损失的时间,刨一口饭,眼睛不离书本。饭最终没有吃完,变得冰凉,然而这本故事书却看完了!

看一本书哪值得夸耀?从一年级自己独立阅读看书开始,我已看过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以及《福尔摩斯探案集》、《海底两万里》、《名人传》等书,沈石溪的十几本动物小说和历史系列故事书《史记》等更是读过多遍。除了文学作品,天文地理、生物电脑、汽车兵器我都有兴趣。我有一个习惯,每天晚上睡觉前最少半小时时间雷打不动是看书,真是书香伴我眠。

好读书不求甚解范文3

把育人视作生命

当我们满腔热血地融入教师洪流那天起,就意味着我们一辈子的坚守,选择了奉献和清贫,也选择了超越世俗的纷争。“抛弃一切物欲的权衡,鄙视精明的功利和计算。”这是教师工作良心活的写照。以教育理想为教育信念,能够自觉地抵御外界的侵扰,用理性和人性彰显育人的光辉。大山深处的坚守、孤岛上的t望、车轮下的捐躯……无不显示出教师的情怀,显露出教师伟岸的人格。

把育人看成生命的组成,眼中满是孩子们可爱的身影,心中装满孩子们的喜怒,脑中充盈着孩子们成长发展的轨迹。教育本应超越功利,然而,社会的现实正吞噬着教育的梦想,分数、升学率、名校录取率成为教育的另类名片。教育不再是人性的塑造、人文的关怀,而是功利化的追求。坚守把人的教育放在第一位的信念,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师从这样的仁者,是孩子们的万幸,也是区域教育的f幸。因为他们正以自己的理想修复日益渐损的教育愿望,在自己的教育天地中释放着正能量,给孩子们仁爱和友德,使教育朝着越来越美好的方向推进,也使受教育者越来越趋近于美好的人生。

让教书发自良心

教师的活是良心活,一个德者有做不完的工作,对学生嘘寒问暖,对学生的学业关注有加……从而使日常的教书演变成师生心灵相惜、精神飞腾的快乐之旅。“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是理想教育的真实写照。引领学生探究知识的形成,体味探索的快乐,发掘知识的内在美,用我们的睿智和灵巧的教育教学机智让学习成为学生快乐的源泉。蹲下身来和孩子们一起实践,一起活动,深究知识本身的趣味,使学生激情四溢,乐此不疲。指导孩子思考和创造,体会到成功、发现的快乐,“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应是我们做实良心活的又一写照。

好读书不求甚解范文4

[关键词]作文 积累 材料

“无病”这个词语用在作文上,是指文章内容空洞,贫乏,缺乏必要的作文材料。由此可见,获取充实的作文材料,是习作成功的前提和基础。而充实充分的作文材料,源于平时的有心积累。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引导学生善于积累作文材料的途径,都是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严肃问题。下面是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对积累作文材料的一些浅见。

一、从阅读中积累作文材料

“腹有诗书气自华”。从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积累作文材料,这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一个作家,无论其成就大小,它一生的“最爱”,除写作外,就是读书。“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有谁真正能理解陶渊明先生内心的真谛?学生除了从语文课本中积累材料外,教师更应该花费心血与精力,指导他们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并使之成为他们经常性、自觉性、习惯性、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行动,使之成为一种时尚,一种风格。通过广泛的阅读,使孩子们从中获得和积累丰富多彩的语文作文材料,如好词佳句、名言格言警句、寓言神话传说、推理数据、事实道理、古今中外、风土人情、地理概貌、凡人凡事、名人伟人及其事迹、英雄模范人物故事、海归学者专家、知识分子创业故事及其精神品质、历史典故、科技成就、民族精神等等,为其习作时的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正如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是积累作文材料的重要与必要的途径之一。

二、从生活中积累作文材料

生活是一部大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生活处处皆语文。也处处皆可作文。教师要鼓励学生争当生活的有心人,养成平时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国家大事以及变幻多端的国际风云等。把所见所闻所感、观察所得、亲身经验等等,以日记或随笔的形式加以整理、记录,保存下来。这第一手素材,便成了随时可供借鉴、参考或使用的作文材料,朴素、真实、可靠、实用。随着阅历的增多及日积月累,这些作文素材也会变得日益丰富而充实。

例如,在现实生活当中,小而言之,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叶一花、一虫一鸟、一鱼一兽、一禽一畜等的特点或生活习性,一个逃学孩子的转变,一个贫困少年矢志求学的故事,一个农村青年洗心革面、戒赌自强的历程,一对青年男女的婚育新风,两个冤家的握手言和,一个农村家庭的酸、甜、苦、辣、咸和喜、怒、哀、乐、怨的事情,一段悲欢离合的亲情,一个幸福家庭的毁灭,一个见义勇为的无名英雄……都可整理成不同类型的作文材料;大而言之,“留守儿童”问题,城乡教育的均衡、公平问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三农”问题,民生及社会保障体系,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和改善环境,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农村建设,安全生产,“3•14”拉萨打、砸、抢严重暴力事件及所谓“问题”,“5•12”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风暴,手足口病,禽流感,猪流感……这些都是极具时代气息的作文材料。只要我们平时多加注意,留心观察,养成“我手写我耳、写我目、写我心、写我口、写我身……”的习惯,执笔习作时就不至于搜索枯肠而作“无病”状了。

三、从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积累作文材料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必然离不开在这项活动中通过搜索、处理信息而积累起来的作文材料。

好读书不求甚解范文5

“簪花仕女”身材纤瘦

人们之所以认为唐朝女人以胖为美,依据主要有杨贵妃的体态以及唐代宫廷绘画和仕女画中的女子形象等。

其实,只要仔细看一下唐朝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和周的《簪花仕女图》,不难发现,画中的宫女、仕女,根本说不上肥胖。《步辇图》中的九个宫女,簇拥着李世民缓缓而行,有抬辇子的,有打伞盖的,有举扇子的。看起来都有一把子力气,绝非弱不禁风的病态美女。但是,看她们的身材,实在都是相当纤瘦的。《簪花仕女图》中的女子大约是身份较为高贵、年龄稍大一些的缘故,身形略显丰满,但站立姿态无不娉婷袅娜,轻盈如春风拂柳。毫无疑问,她们的身材,完全可以用“苗条”一词来形容。

杨贵妃并非因胖受宠

关于杨贵妃,文献中有体胖惧热的记载。例如,《开元天宝遗事》说她“素有肉体,至夏苦热”。但是,杨贵妃的“素有肉体”,但绝没到今天人们所说的肥胖程度。顶多就是有点肌肉而已,也就是《杨太真外传》上所说的“微有肌也”。一个擅长舞蹈(《霓裳羽衣舞》是她的代表作)的人,平常肯定少不了肢体运动,有点肌肉是很正常的。杨贵妃的惧热,其实不是因为她肥胖,而是因为她体质如此。《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杨贵妃“每宿酒初消,多苦肺热”,常于凌晨独自去后花园吮吸花露,滋润咽喉。为了润肺,杨贵妃夏天每日要在口中含一块清凉的玉鱼。

没有任何历史文献记载可以表明,杨贵妃受到唐明皇的宠爱,是因为她的肥胖或者说丰满。实际情况是,唐明皇对杨贵妃身上的肌肉并不欣赏。《杨太真外传》上说,有一次唐明皇在百花院便殿看《汉成帝内传》,杨贵妃看见后,问他看什么书。唐明皇笑着说:“不要问。知道了你会心里难受的。”杨贵妃抢过书,看到书上写着:“汉成帝获飞燕,身轻欲不胜风。恐其飘翥,帝为造水晶盘,令宫人掌之而歌舞……”这时唐明皇就开她玩笑,说:“你就比她禁得起风吹。”杨贵妃不服,十分自信地表示,自己的《霓裳羽衣舞》超过了赵飞燕。

李白供奉翰林期间,奉旨所写的《清平调词》三首,歌咏杨贵妃的美丽和当时宫廷生活。其中第二首专写杨贵妃之美,诗曰: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诗中将杨贵妃比做牡丹,比做赵飞燕。如果杨贵妃真的是肥胖之人,跟赵飞燕可以构成肥瘦两极鲜明的对照,那么,这种比拟就是嘲讽,就是忤逆了。杨贵妃本人也是欣赏赵飞燕,并且愿意别人把自己比做赵飞燕的。

“环肥燕瘦”始于坡

“环肥燕瘦”的说法,始于宋代文豪坡。坡《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有这样两句:“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坡之所以把杨贵妃与赵飞燕当做肥瘦美的典型,有三种可能的原因:一、东坡先生自己体胖,欣赏一切肥胖的东西,包括书法、身材,拉出杨贵妃作为友军,以壮门面;二、东坡先生效法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误把杨贵妃当做胖妞;三、东坡先生故意开玩笑,篡改典故,考进士的时候,上古圣贤的话他都敢杜撰,冤枉一下杨贵妃自然不在话下。因为坡文名显赫,影响深远,“环肥燕瘦”遂成家喻户晓的“历史知识”。

可以肯定,唐朝人的美女标准中,也是有苗条一项的。《次柳氏旧闻》《唐语林》等文献记载,唐明皇的儿子肃宗李亨还是太子的时候,被李林甫构陷,处境危险,愁得他须发皆白,远离一切声色娱乐,日子过得十分凄惶。唐明皇得知后,让高力士派京兆尹(首都长安市长),“选人间女子细长白者五人,将以赐太子”。可见,玄宗时代选美标准,也跟今天一样:身形苗条,身材高挑,皮肤白皙。

好读书不求甚解范文6

李娟,陕西省作协会员,《读者》《格言》《文苑》等报刊签约作家,《北京青年报》《青春美文》《时代青年》《阅读经典》等报刊专栏作家。曾在《南方周末》《文汇报》等开设专栏,曾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及“孙犁文学奖”首届散文大赛奖。出版散文集《品尝时光的味道》《光阴素描》等。散文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散文年选和散文年度排行榜,入选中学生读本和全国中学生高考、中考语文试卷。

李娟写作题材广泛,文风雅洁温情,蕴含大美,文字流水一般的清澈,很多我们曾经熟悉,并被丢弃的时间和信念,都被她一一捡了回来。李娟作为一个年轻的散文写作者,作品具有至情至性的情怀,她的散文抒发的是一种简静纯粹的人生境界,引发着读者崇尚真善美的心。

留白之美

李 娟

中国水墨画讲究留白。留白处是天空、云朵、大海、皑皑的积雪,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意蕴深长。

欣赏齐白石老人的一幅画《几树寒梅带雪红》,这是老舍先生给老人出了一道难题,用诗人苏曼殊的一句诗来作画。画中两截黝黑粗壮的枝干忽然间断了,和其他枝干没有连接,几乎显得很突兀。几枝红梅在严寒中怒放,剪雪裁冰,一身傲骨,隐隐还有暗香袭来。再一细想,这两截树干没有画下去,空白的地方不就是皑皑的积雪吗?千朵万朵压枝低,不画白雪,只画树干几枝,留白处就是白石老人笔下的雪,漫天大雪,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令人拍手称奇。这就是中国画的神韵,也是古老东方的意境之美啊。

爱情也要有留白。沈从文先生写过:爱情是半开的花朵。说得多好。半开的花朵,还没有完全盛开,含苞待放,欲说还羞。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那是女子的豆蔻年华,像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等到花儿全开了,就没有了悬念,没有了猜测和遐想,更没有了悠长的回味。

其实,婚姻里也要留白,再亲密无间的一对夫妻,也要留出两人精神世界的空间来。夫妻间容易做到不离不弃、相濡以沫,但是,能做到比翼双飞、举案齐眉很难很难。先生谈到夫妻相处时,曾说过一句格言:久而敬之。所谓敬,就是尊重对方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她是你的妻子,但是,她永远是一个独立人。是的,一个有独立思想和人格的人,才是有魅力的人。夫妻之间只有相互欣赏、相互体谅,精神世界里才能做到琴瑟相合、肝胆相照。比如,作家钱钟书和杨绛先生,一代名士张伯驹和妻子潘素。

读书也要有留白,留得闲逸和散淡。一卷书在手,随读、随记、随忘,那是读书的另一个境界。五柳先生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看来,不求甚解,乃是读书的真趣,也是读书时的留白。初读书时囫囵吞枣,忘乎所以,过些日子,再翻开书来细读,一瞬间,柳暗花明又一村。留白,就是留下思考和回味的时间。

风动荷花香的季节,我在苏州园林里流连。恍然明白,苏州园林的建筑处处讲究留白。苏州园林,是中国文化对季节最敏感的诠释。见拙政园里有一副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一处水榭,一座亭台,一扇花窗,一条回廊,仿佛一阕宋词,一首唐诗,诗情和画意痴痴缠绕。移步换景,人如行走春夏秋冬间,有清风明月相伴。园林里没有一处荷塘、回廊、亭榭是对称的,处处有留白。留园里有一座小亭,名可亭。意思是可以停下来,静静欣赏山水的小亭,可亭夏可赏荷,冬可观雪。它还有另一层意思,是可心、美好吧。

有些美一直藏在意念里,不可说,不可诉,仿佛一开口就意味尽失。这就是苏州园林的美,艺术的美,爱情的美,文字的美。

佛家言:娑婆世界,娑婆即遗憾。你不禁要问,世间为何要有遗憾?因为,遗憾就是留白,没有遗憾的世界,给你多少幸福和圆满,你也会感受不到。再美好的东西,都要有留白。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好文字不会写得太满,也不可以把话说尽。

花未全开月未圆,就是人生最好的境界。人只有渐渐年长,才会懂得节制、自省,也懂得了留白之美。

(选自《2013中国随笔年度佳作》,有删改)

【赏析】

留白,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绘画之中给人以无限遐思的意境之美;爱情之中增添猜测和遐想的悠长的回味之美;婚姻之中懂得相互敬重和相互体谅的人格之美;读书之中留有思考和回味时间的赏析之美;园林之中饱含空白意味的艺术之美……留白,意味着不完满,意味着留有遗憾,却能使人感受到幸福和美满的人生境界。

文章先列举艺术、生活中的“留白之美”,最后一段引申到人生的“留白之美”,强调人生的“留白之美”和怎样才能真正懂得“留白之美”, 深化了文章主旨。

读书,是一阵春雨唤醒一朵花

李 娟

在云南的丽江古城遇见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天雨流芳。这是纳西族的语言,翻译成汉语就是:去读书吧。多美!

是的,上苍托先生转交给学生一把钥匙,一把打开书房、教室、眼界、心扉的钥匙:读书。读书,一件事,贯串一个人的一生,也成就一个人的一生。

在如今的电子媒介时代,人对纸质书籍的阅读渐渐减少了。然而,抚摸一本书,不仅是用眼睛,还要用手指和心灵。春日的午后,在温暖的阳光下翻开一本好书,那些文字不端架子,行云流水,如云端紫燕。好书如香茗,芬芳醇厚,意味悠长。此刻,你就沉浸在雅洁从容的文字里,如和一位智慧、美好的朋友相对而坐,听他娓娓道来,那一刻,你的心就长出了翅膀。

好书如知己。当你和书中的人一见倾心,不禁要如此感叹。仿佛你心底埋藏多年的话,作者替你说了出来。你们在时光深处相遇的一瞬间,灵魂摇曳,情投意合。那些文字,不仅忧郁而且明亮,不仅沉静而且飞扬,不仅犀利而且温暖,不仅理性而且唯美。

读大家的文字,觉得他的心就是一把紫砂壶,他们把文字养在心里,不论怎样平凡的琐事,养在这把紫砂壶里,倒出来的“茶”都是有茶香的。是啊,好文字当然是有香味的。所以,真正的好文字如春风拂面,雨中红莲,也是雪落梅花,暗香盈盈。他们充盈着诗意的诉说,纯粹的灵魂,清洁的思想。她洗去世间弥漫的尘埃,给灵魂以洁净和安然。

好书,从来都是要静静阅读,慢慢欣赏的,而不是在网络上匆匆浏览。因为,网络阅读没有纸质阅读的质感和温度,也没有灵魂,更没有内心的安宁。网络阅读仿佛一个急着赶路的人,步履匆匆,行色慌张,这样的阅读是浏览和观光,是走马观花。可是,我们匆忙的脚步,焦灼的心,到底在追逐什么?一切都是因为“快”,一个“快”让阅读的美好意味尽失。那么,不要走得太过匆忙,忘记了我们为什么出发。读得慢一点,等待灵魂慢慢跟上来。更不能忘记,在书中采集生活的美好,这是你我热爱生活的理由和依据。

真正的阅读是灵魂的阅读,留出让读者思考、遐想、回味的空间。真正的好文字也处处留白,如一幅水墨丹青。只有胸中有山水的人,才懂得留白之美。

清代的张潮这样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读书与月亮竟有着这样的渊源,不同的人生阅历、坎坷、磨砺,从书中领悟到的深浅和道理皆不相同,而好书从来都是一轮明月,它夜夜自天空洒下盈盈光芒,铺满尘世的每一个空间,滋养心灵的角落。读书达到这样的境界,也将人生活得如此清明而透彻。

冬夜坐对一窗雪,如同坐对一卷书。窗外,是孙康夜读的皑皑白雪,屋内的人手捧一卷书。雪夜里学学古人,围一炉红泥小火,品一杯清茶香茗,万物寂静之夜,听雪落寒窗。煮酒、品茗、读书,世间还有比这更惬意美好的事吗?

好书如同芳邻。它陪伴你,滋养你,慢慢成长。你从书的世界感知生命的愉悦,精神的光亮,灵魂的静美。那些优雅的文字,传达世间美好的一切:智慧,良知,悲悯,至善,信仰,理想和爱。似水流年里,唯有他们,能活过时间和未来。

读书,也能培养一个人的审美观和人生观。每个人自幼要有一颗审视美好的心灵,分得清美和丑,善与恶。而如今的人,审视美的能力和意识正在悄悄丧失,而审视丑的好奇和猎奇心却比比皆是。尼采说:“与怪兽搏斗的人,要谨防自己也变成怪兽。”是的,你的心若简单,世界就简单。你的心若美好,世界就美好。因为,一个人的审美观何尝不是一个人的世界观?

当你捧书阅读的一瞬,连世界都安静了下来,上苍微笑着俯视着你,俯视着向善向美的一颗心。自幼与好书为邻的人,养成良好的阅读品位和阅读习惯。一个人的阅读品位的高低,也决定了他视野和思想的高低。

那么,读书不要想着实用,也不要有功利心。读书只是谋心,只是为了自身的修养。邂逅一本好书,如同邂逅一个善美之人,一颗善美之心。那么,读最美的文字,养一颗洁净的心,做最真的人。

读书,原来是一阵春雨唤醒一朵花,是一阵风吹醒一片云,是一颗心灵去唤醒另一颗心灵。

(摘自《辽宁青年》,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