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联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联故事

对联故事范文1

那年春节即将到来的时候,爷爷采购了一些对联和鞭炮。他说:“鞭炮等过几天再放。现在的重要任务是——我们一起贴对联,好不好呀?”

我一听,就举起手喊道:“我也贴!可是这些红色的纸怎么贴呀?”

大人们一听就哈哈大笑起来,用眼睛撇撇我:“不会贴就不要贴了嘛,在一边看我们贴吧!”

我努努嘴:“不嘛不嘛,这不公平!”

爷爷笑了笑,拿起一张对联给我示范了起来:“看,就是这样贴!你要不试试,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

我认真地看爷爷贴了一张,倔强地说:“那我试试,人总要有个第一次!”

我拿起一张“抬头见喜”,问爷爷:“贴在哪里好呢?”

爷爷拉我来到了后窑,指了指炕边的墙上,对我说:“来,就在这儿吧!我们先走了,你慢慢贴。”

我仔细一瞧,炕上还有个人在睡觉呢!“会是谁呢?”我思索着,“大家忙得热火朝天,他却睡得这么香!”我快步走上前,拉了拉被子,想看清这人的庐山真面目。我看清了他的脸,不禁大吃一惊——怎么会是妈妈!

我没有叫醒妈妈,因为她白天收拾家收拾得累了,不贴对联也是情理之中。

我蹑手蹑脚地拿着那张“抬头见喜”,贴在了妈妈身后的墙上。但是,妈妈还是醒来了。她撇了我一眼,笑了笑,又沉沉地睡着了。

我轻轻地贴上那张“抬头见喜”,穿上鞋子走了出去。啊,妈妈看起来真的是累了,她,劳累了一天又被我吵醒了。

后来妈妈醒来了,我就骄傲地指着那张“抬头见喜”对她说:“妈妈,你看呀,我会贴对联啦!”妈妈笑了:“好,你贴的真好啊!”

又快过年了,我对爷爷说:“要么今年买红纸,对联咱们自己写。”

爷爷说:“好啊,那我就买红纸写喽!可是如果不知道该写些什么,那怎么办?”

我说:“查资料!”

爷爷十分高兴:“好啊,你今年也和我们一起贴吧!”

对联故事范文2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春节对联:

1.万事平安幸福年,吉祥如意拜年顺。

2.人和家顺百事兴,富贵平安福满堂。

3.新春福旺鸿运开,佳节吉祥如意来

4.日子红火喜迎门,天随人意福星照。 元霄节古诗: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元霄节对联:

1.雪月梅柳开春景;

花灯龙鼓闹元宵。

2.笙歌声拂长春地;

星月光映不夜天。

3.淑气鸿喜家家乐;

彩灯春花处处新

端午节古诗:

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节对联:

1.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

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2.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

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

3.龙舟竞渡凭吊屈子怀古恨 赤县雄飞喜谱今朝爱国篇

中秋节古诗: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登楼望月》(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中秋节的对联:

1.爆竹声中千家月;

红藕香里万颗珠。

2.桂子自金蟾而细落;

涛声逐白马以齐来。

对联故事范文3

关键词:新闻联播报道;股价;市场调整法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6-0155-01

引言:近年来,行为金融快速发展,最早的著作是罗伯特的《非理性繁荣》,指出90年代美国的股市繁荣是非理性的,媒体对财经新闻的大量报道导致了公众对股市的关注度增加。之后,媒体报道对股市影响的研究不断增多,Barber以发表在《华尔街日报》的分析师建议为样本,研究了其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的影响。Huberman、Fang的研究更是表明,即使新闻报道未提供真正的信息,其仍能提高公司信息的披露质量且影响股价。而Schmitz研究了近三万条新闻报道对股价的影响。2010年,Meschke以6937个CEO在CNBC的采访为样本,分析了该采访对股价和交易量的影响。国外研究表明,媒体报道与股价存在正相关关系,媒体报道吸引了投资者的注意力,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念,从而影响了资产的价格。

而国内的相关研究很少,仅有王征、张峥、刘力,王振山、姚秋以媒体的股评信息、分析师荐股信息为样本分析了其对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影响。因此,本文创新性地以新闻联播报道为样本研究其对股价的影响,为媒体报道对中国股市影响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证据。

新闻联播是国内收视率、关注度最高的综合新闻节目,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调查显示,大多数股民认为新闻联播是最好的炒股信息来源,也是机构投资者分析政策面的重要参考。新闻联播对上市公司的报道往往伴随着股价的急速上升,因而以新闻联播报道为研究对象极具代表性。基于此,本研究认为,新闻联播的报道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引起了投资者的注意力,使投资者倾向于购买引其注意的股票,从而引起股票市场上投资者的异常交易行为,进而产生超额收益。因此,下文将以新闻联播报道对股价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数据与方法:

1、研究数据

本文以2007年至2009年的新闻联播报道为研究对象,共收集了218个样本。新闻联播报道数据,整理自cctv.cntv.cn;个股以及沪、深市场的日回报率数据,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

2、研究方法

本研究拟采用市场调整法来计算新闻联播报道对股价的影响,分别以考虑现金红利分配的沪市、深市日回报率为市场收益的标准。

据市场调整法可知,第i支股票在第t日的异常收益率ARit为:

ARit=r-rMt

Rit是第i支股票在第t日考虑现金红利再投资的日回报率;rMt是第t日考虑现金红利再投资的日市场回报率。

在(t1,t2)事件窗口内第i支股票的累积异常收益率CARi(t1t)为:

实证结果及分析

本文采用市场调整法计算了各事件窗口的累积异常收益率,为保证结果的稳健性,在研究时采用Wilcoxon配对符号秩检验,具体结果见表1。

表1.各事件窗口累积异常收益率

注:*,**,***分别表示累积异常收益在1%,5%,10%的水平下显著不为0。

从表1可以看出,在day[0]新闻联播报道的效应为负,新闻联播报道对股票产生的平均异常收益率为0.6979%,中位数为-0.1605%且不显著。CAR[0,3]的平均值为0.2367%,中位数为0.205%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这说明在新闻联播对上市公司报道后3天,会对股价产生正效应,使该股票产生0.2367%的平均异常收益。

作者认为,产生该种影响的原因主要来自投资者的购买压力,新闻联播的权威性及其对上市公司的正面报道,无疑是一个持续利好的大消息,使投资者产生买入该股票的压力,导致短暂的价格上升,产生超额收益。

结束语:本文以2007年至2009年间新闻联播218次对上市公司的报道为研究对象,以其对股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事件日未产生显著的正效应,但在事件后3日内,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形成了暂短的价格上升。这说明,新闻联播报道对股价的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产生这种效应主要在于投资者的购买压力。

参考文献:

[1]Barber,Loeffler.The “Dartboard” Column:Second-Hand Information and Price Pressure[J].Journal of financ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1993

[2]Schmitz.Market and Inpidual Investors Reactions to Corporate News in the Media[R].SSRN working paper,2007.

[3]Meschke,Kim.CEO Interviews on CNBC[R].working paper,2010.

对联故事范文4

[关键词]风险 评估 管理 供应链 措施 应对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全球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企业的市场把握能力要求也越发提高,面对这样的竞争环境,传统的生产和经营模式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在此大环境下,很多企业纷纷选择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而现在,供应链管理已经逐渐成为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供应链自身的复杂性等因素的存在,使得供应链上风险存在不少。企业供应链实际上是个整体,如果任意部分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供应链无法正常工作,这会影响到很多生产、流通企业和用户。面对供应链风险的蝴蝶效应,我们必须进行充分的分析与评估,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采取切实的防范方法,以保证供应链连续,安全、有效地运行。

供应链风险,是指供应链上存在的风险,即在在特定时间内,特定地点,特定客观条件下,由风险因素引起的风险事件的发生,影响了供应链预期的正常运行,是供应链面临的可能损失。它的发生,会直接破坏供应链整体安全运行,从而无法达到企业管理的预定目标,造成成本增加和供应链效率下降,是导致供应链网络失败的意外事件和不确定因素。

正是由于供应链结构这种独特性,供应链风险和企业普通风险具有着诸多不同。供应链具有复杂性、传递性、多样性、实际运作性、和二律背反性。在这里我要特别提的是供应链具有“牛鞭效应”。 所谓“牛鞭效应”是市场营销中普遍存在的高风险现象,是销售商与供应商在需求预测修正、订货批量决策、价格波动、短缺博弈、库存责任失衡和应付环境变异等方面博弈的结果,增大了供应商的供应、生产、库存管理和市场营销的不稳定性。供应链越长,中间非价值生产过程越多,“牛鞭效应”越严重,供应链效率越低下。

对于供应链风险分类及产生的原因,根据风险来源,可将供应链风险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一、供应链所面临的内部风险

1.道德风险。对于供应链上各独立企业来说,自己利益经济利益最大化是合作的基础,为了获得更有利的竞争地位,实现自己目标利益的最大化,企业就可能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举动损害其他个体的利益,比如偷工减料、降低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

2.信息传递风险。随着供应链的规模不断延伸,其内部结构也将变得异常复杂,这样的情况下会导致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信息的失真,而且传递效率也会大大降低,这样会引起行为主体决策失误,导致供应链上风险的传递。

3.信任危机风险。由于供应链中各独立主体都有自己特有的经济利益考虑,往往不能信任合作伙伴,互相利用,从而导致不会共享信息。而有的成员更是因为某些原因,不遵守合同的规定,损害合作企业的利益。这些行为往往会导致供应链成员之间良好合作关系的破裂,从而导致供应链经营风险的产生。

4.企业差异风险。供应链是由多家企业成员组成的,每个企业之间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文化制度和核心价值观都各不相同,这样在面对问题时,各个企业都有根据自己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解决思路,解决问题,这样也会造成结果的差异化,这不仅会造成供应链上的混乱,还会在企业之间产生各种各样难以协调的矛盾。

5.物流运作风险。物流是供应链管理的纽带,供应链要发展就离不开高效运作的物流系统。而在实际运行中企业很容易会在原料供应、原料运输、原料缓存、产品生产等衔接过程造成错误,而这些衔接错误也会造成供应链在传输过程中物流不顺而形成相应的风险。

6.组织生产风险。如果生产计划安排的不合理,导致了生产过程中某一环节上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供应链的中断。

二、供应链运行面对的外部风险

1.经济波动风险。如果经济陷入萧条状态,会引起因为产品库存,导致成本上升;相反地,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则会容易造成企业生产所用原材料供应紧张,造成企业无法正常生产。经济的波动越大,产业政策转型对某些供应链的影响就越大,甚至会使供应链发生中断。

2.自然环境风险。面对自然灾害,例如飓风,暴雨等,因为具有不可抗拒性,会对供应链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3.政治变动风险。政府实施某项政策会对供应链产生影响,社会公众、机关团体及社会媒体的反应及做法都可能会给供应链带来风险。

4.货币风险。因为我国采取浮动汇率制,会造成外汇的不断变化,对于原材料采购来说,容易因为汇率的变化,造成相应的风险。

5.法律风险。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不是很完善,所以在发展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修改相应的法律和形成新的法律条款,而这样因素也会对供应链的良好,稳定运行造成不利影响。

6.市场需求风险。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也增加了消费者需求的不确定性,使得市场变得越来越难以预测,这很容易增加整个供应链的经营风险。

由于供应链上的风险是难以预测的,且一个细节的变动就有可能影响到整个供应链,因此我们需要对供应链上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它对于供应链的流畅运行,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同时他与成员企业的利益也是密切相关的。

三、供应链风险的评估可以综合以下几个方面

1.不可预见的因素可以通过以往的数据进行预测评估。比如,企业在正常情况下,由于交通事故导致的供应链问题的大致概率是一个比较稳定数据,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评估交通事故导致供应链的风险。

2.根据经济波动和产业政策来评估,经济波动大,产业政策转型对某些供应链的影响就大,企业可能原材料短缺或产品成本上升,甚至使某些供应链发生中断。但经济波动,产业政策一般是长期的,风险一般较容易控制。

3.信息错误导致供应链的运作,可以从供应链管理中信息手段,信息反馈机制,信息处理能力多方面评估。一般来说,企业上下游间的信息有先进的通讯方式,及时的反馈机制,规范化的处理流程,供应链风险就小,反之就大。

4.供应商评估可以根据供应商的财务状况,主营业务的变化、技术创新的能力,企业的在行业中竞争力综合考察。供应商的变化对供应链影响最大,对供应商尤其是与供应材料有关任何变化充分重视,建立一套充分评估机制。

通过上面的阐述我们已经知道了,尽管供应链在企业的发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多种内外部的因素,供应链上风险仍不可避免的发生。为避开风险,让供应链各成员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我们应该采用一些措施,才能获得最大的企业效益。

四、供应链各成员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所采用措施

1.设立多供应商、多供应渠道的多头供应链体系,对供应商进行跟踪评估。设立多头供应链体系是解决供应链瓶颈、预防供应链风险的重要举措,保证了产品的稳定供给。而对供应商进行跟踪评估则不仅有利于本企业取得物料的及时性,也可确保供应商供货的质量水平;

2.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灵活的信息共享机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往往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供应链上的企业应当充分的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共享多种信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通过使用EDI、ERP等互联网技术来实现信息的共享,减少信息流通环节,加快信息反馈,建立成熟的信息传递渠道,确保供应链所要求的信息完整、可靠和安全。

3.构建激励机制。对供应链上出现的道德风险,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手段和机制,是合作伙伴能得到比原来更大的收益,这样他们就不会去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从而降低了道德风险发生的几率;

4.重视柔性管理。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着需求和供应方面的不确定性,通过互相提供柔性可以部分消除外界环境的不确定因素,传递供给和需求信息。柔性管理是消除有外界环境不确定性引起的变动要素的一种重要手段;

5.规避风险措施的制定。由于供应链在传输过程中,很难避免突发风险的发生,所以企业应该提前制定好应该措施,这样在风险发生的时候,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供应链对企业的发展影响日益重大。但是供应链也不能就会达到理想的经营目标,我们在运用供应链的过程中,也要仔细地分析与评估其风险,并且尽量规避风险。这就要求各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特点,企业文化等,构造有效供应链体系,运用的管理策略,形成稳定,安全,高效的供应链。

参考文献:

[1]陆彬.供应链管理.湖南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

[2]陈素芳.供应链管理的风险分析及评估.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01

对联故事范文5

关键词:股指期货;波动性;TARCH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0)04-0048-07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特别是后金融危机时期对风险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股指期货作为风险管理的工具之一,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推出已列上了日程。股指期货的推出对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本文希望通过分析沪深300指数仿真期货交易的推出,对中国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为即将推出的中国境内股指期货提供参考。

在中国推出股指期货之前,为了争夺资金和分享期货市场的利润,先后有十几只以中国股指为标的物的金融衍生品相继在境外市场推出,最早的是香港交易所在1997年9月12日推出的恒生中资企业指数期货和期权,影响力最大的是由新华富时公司编制的,在新加坡交易所推出的新华富时A50指数期货合约。2006年10月30日,中金所推出了仿真指数期货――沪深300指数仿真期货交易合约,国内大量投资者积极参与仿真交易,学习股指期货全新的交易规则,沪深300指数仿真期货交易推出后的发展特点和经验教训,对中国正式推出股指期货制定相关制度和交易规则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因此,本文实证数据选取了沪深300指数仿真期货。

对股指期货与现货之间的关系,学术界主要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股指期货市场存在众多的投机者,增大了股市价格变动的不稳定性,另一种观点认为股指期货可以通过套期保值来减少股市的不确定性,有稳定股市的作用。研究股指期货的文献以分析美国市场为主,近年来对韩国、日本和印度等新兴的资本市场的研究逐渐增多。其中支持股指期货市场增大现货市场波动性的研究中,主要包含以下解释:一是风险偏好论。认为股指期货交易者的风险偏好决定了期货对现货价格变化波动性的影响,厌恶风险的套利者为主时稳定股票市场,投机者为主时破坏市场的稳定性,以Weller和Yano的研究结论为例。二是信息传播论。股指期货降低传播信息的成本,提高信息流动的效率,股市价格可以更好地反映市场的变动,从而增大了市场价格的波动性。支持信息传播观点的有Froot和Perold,Antoniou和Holmes,Lee和Ohk 。三是非同步交易。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交易失去应有的联系时,变为互不相关的两个独立的市场,股市失去了规避风险的工具,造成市场的波动性增加,Harris研究了1987年股灾得出此结论。

国内研究股指期货的文献受到中国没有引入股指期货的限制,仅有少量文献对中国台湾和香港市场仿真股指期货的实证研究。与国外市场的研究结论相同,多数支持股指期货的推出不会破坏股市的稳定性的结论,并认为期货可以有效地减少股市信息的非对称。在少数认为股指期货增大波动性的文献中,也提到只是轻微地增大了波动性,同时提高了市场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对中金所推出的沪深300指数仿真期货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的研究,以期为中国即将推出的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股指期货提供一些参考。

分析引入股指期货与股市互动关系的文献中,普遍采用了ARCH模型和VAR模型。本文首先选用了非对称的ARCH模型来对股指期货推出前后和中国股市价格变化的波动性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将时间分为推出前,推出后初期和长期三个阶段,具体分析股指期货的推出后不同时期对股票市场价格变化波动性的影响。选用了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来检验重大负面信息冲击下,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之间是否存在滞后关系,股指期货的冲击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和对现货市场变化的贡献度。

二、实证研究假设

1987年美国股灾后引起了人们对股指期货与现货联动关系的重视,美国政府在研究股灾成因后,于1988年发表了《布雷迪报告》(Brady Commission Report),认为在股灾发生时股指下跌引起投资者购买指数期货合约来避险,大量的指数期货合约又引发股指进一步下跌,之后美国政府制定了限制期货发展的风险防范条例。通过对股灾当天的实证分析,多数学者反对《布雷迪报告》的结论。Edwards和Aggarwal认为股指期货助推了股指下跌但不是引起股灾的根源,相反在长期有稳定市场的作用。在对其他国家的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中,也没有发现股指期货会破坏股市稳定性的证据。

假设1:同等条件下,股指期货的推出与现货市场的波动性不相关。

在分析股指期货影响的文献中,多数支持期货不会增加股市的波动性的结论,部分认为期货可以稳定股市的波动性。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的避险作用,减少了股市风险的不确定性,同时期货的价格领先股市价格变化,投资者可以通过期货价格的变化来预测股市指数的总体趋势。Danthine、Edwards、Antonio、Holmes和Priestley对美国市场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上结论。在其他市场上,Lee和Ohkt分析了澳大利亚市场的数据也认为股指期货不会破坏市场的稳定性。郭睿、李华和程婧、刘考场、李树丞和舒杨对中国台湾,香港和韩国等新兴的股指期货市场分析,也没有发现股指期货增加现货市场波动性的证据。

假设2:同等条件下,股指期货的推出与现货市场的信息对现货市场的冲击正相关。

Cox、Ross、Antonio和Holmest使用不同模型分析美国证券市场,得出股指期货的交易成本低廉和高杠杆率优势,比股市更容易吸引投资者进入,同时投资者掌握整个市场的宏观经济信息比上市公司信息更加容易,信息首先在成本最低的市场上开始传播,然后通过市场间的经济联系传递到其他市场。因此,期货市场的推出改善了股市信息的传播速度,提高了股市价格对宏观市场信息变化的敏感程度。

假设3:同等条件下,股指期货的推出与现货市场的非对称效应负相关。

股指期货提高市场信息传播效率的作用还体现在弱化股市的非对称效应。Cox、Antoniou、Holmes和Priestley分析了美国市场的非对称效应,Subrahmanyam和Merton对多个国家的股指期货市场实证研究,也支持引入股指期货可以弱化非对称效应的结论。引入金融衍生品有助于弱化股市的非对称效应,期货市场反映股市综合指数信息,由于交易成本和掌握信息的成本都低于股市,投资者在充分把握市场信息,面对市场利空信息时做出的投资决策更加理性。在中国市场的实证研究中,丁娟、陈浪南和黄杰鲲认为中国股市存在与成熟的证券市场相同的非对称效应。在中国台湾市场上,郭睿认为台湾股指期货市场存在众多的散户投资者,散户投资者在期货市场中以投机

交易为主,台湾市场上投机交易超过了套期保值和套利交易,台湾股指期货市场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通过两个市场的经济联系外溢到现货市场上。

假设4:同等条件下,股灾中股指期货的波动与现货市场的波动正相关。

1987年10月股灾之后,在布雷迪报告(Brady Commission Report)中最先提出了股指期货可能引发现货市场的瀑布效应,并对瀑布效应的产生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邢精平对美国、法国、日本和香港等市场的股指期货推出前6个月至推出后1年涨跌幅度的研究得出,股指期货的推出短期内有助涨助跌的作用。长期看,在一个明显的上涨或下跌行情中,有熊市助跌、牛市助涨的作用。田树喜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同时运用VAR和EGARCH分析了香港恒生指数期货,发现股灾期间股指期货与现货之间互动造成恶性循环,加速了股指进一步下跌。周翔和蒋翔林对全球7个股票市场在2008年11月次贷危机时期的数据,运用风险-Granger因果检验进行了分析,指出股指期货对现货存在着更多显著的单向风险溢出效应,股指期货对现货起到了重要的价格决定作用。

三、研究方法

1.样本描述

数据来源于wind咨询金融终端,剔除了节假日数据。本文数据均选择日收盘价,自2003年10月30日到2009年10月30日的沪深300指数,共1566个数据。4种仿真期货交易合约中成交量最大的是沪深300期货当月合约,本文的仿真指数期货选用沪深300期货当月连续指数,从上市日期2006年10月30日到2009年10月30日共785个数据。按照股指期货推出和完善的时间将数据分成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03年10月30日到2006年10月29日;第二阶段从2006年10月30日到2006年12月31日;第三阶段从2007年1月1日到2009年10月30日。

将时间分为三个阶段是出于以下考虑:沪深300仿真指数期货在2006年10月30日推出,以此划分阶段便于比较沪深300仿真指数期货推出后对现货市场的影响。仿真指数期货推出后,投资者和机构交易踊跃,成交量和持仓量持续高升,初期阶段的市场波动性高,运行没有规律性。仿真指数期货市场在2007年初逐渐步人正轨,投资者参与的心态逐渐成熟理性。以2007年初为分界线,来划分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分析股指期货推出后短期和长期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可以更好地反映出股指期货在不同时期对现货市场的影响。2008年,受到股票市场泡沫严重和美国次贷危机的双重影响,沪深股票市场的大幅暴跌,股指从1月15日开始下跌,持续到n月4日。对瀑布效应的检验选取2008年1月14日到11月4日的沪深300指数和沪深300期货当月连续指数各212个数据。

2.数据处理

用p1代表t期的收盘价格指数,Pt-1为t-1期的指数值,Rt表示t期的指数的收益率。用涨跌幅度来计算的收益率公式为Rt=[(P1-Pt-1)/Pt-1]×100%,收益率的涨跌幅度随价格的上升而加大。为了避免收益率随价格上涨而增大,同时保证收益率序列的平稳性,采用对数差分的方法,之后乘以100,来增大差分的结果,指数日收益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R1=100%×(lnP1-lnPt-1)

(1)

沪深300指数日收益率的序列描述性统计量:

对沪深300指数日收益率序列和沪深300指数仿真期货日收益率序列进行ADF单位根检验来验证其平稳性。包含常数项,不包括时间趋势项,滞后项选择17阶。通过对价格指数进行对数差分后(也就是得到其收益率),在所有显著水平下都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收益率序列是平稳序列,解决了价格指数可能存在的不平稳问题。

3.模型选择

(1)检验波动性和非对称效应的TARCH模型

金融数据的时间序列存在波动聚集和异方差性,OLS回归模型的假设前提是“同方差性”,因此在研究金融产品价格波动性时,普遍采用异方差模型,使用最为广泛的是Engle在1982年提出的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ARCH模型)。

Yeh和Lee 实证研究发现,中国证券市场存在杠杆效应(非对称效应也称为“杠杆效应”),指利空消息对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影响比利好消息对股票市场的波动影响更大。因为GARCH模型不能反映非对称效应,广义门限自回归条件异方差(TARCH)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股票市场的非对称效应,TARCH模型的一般形式如下:

均值方程:yt=xtθ+εt,t=1,2,…,T

(2)

条件方差方程:

α是滞后期残差平方项的系数,表示近期市场中信息对市场波动性的冲击,β是滞后期条件异方差的系数,表示旧信息对市场波动性的冲击,是非对称效应项,当γ≠0时,说明存在非对称效应。利好消息对条件方差有α倍的冲击,利空消息对条件方差有α+Β倍的冲击。当γO时,波动性增大。本文在总体检验的条件方差引入虚拟变量D来反映沪深300仿真指数期货的推出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φD表示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分时段的检验中没有添加虚拟变量。

均值方程改为:Rt=pRt-3+u1

(4)

条件方差方程:

(2)检验瀑布效应的VAR模型

VAR模型用于分析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冲击,解释经济冲击对经济变量产生的影响。

使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来判断现货市场与股指期货市场的变化是否是对方变化所引起的,Granger因果检验由Granger(1969)提出,实质上是检验一个变量是否受到其他变量的滞后影响,分析经济时间序列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选用脉冲响应函数方法(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来分析一个信息变化产生的影响,如何传播到现货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的日收益率的。

四、实证分析结果

我们所做的分析结果中,检验波动性的TARCH模型支持假设1,但拒绝假设2、假设3和假设4。可以认为股指期货的推出对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影响微弱,并没有改善信息传播的质量和速度,轻微增大了现货的非对称效应;在股灾中,股指期货与现货存在一定的引导关系,但是不能证明股指期货引发了现货的瀑布效应。

1.TARCH模型检验结果

从表2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TARCH模型虚拟变量的系数φ,表示沪深300指数仿真期货对沪深300指数的影响,φ系数显著为正,数值很小仅为7.64E-05,表明股指期货的推出对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不大,支持假设1。股指期货推出前总的影响α+Β为0.950,股指期货推出后初期总的影响是0.369低于推出前,表明

信息对价格波动性的冲击减小,信息的变化以更慢的速度传递到现货市场的价格变化上;远期的总影响是0.887,与推出前的影响相似,信息的冲击没有更快地反应在现货市场的价格上,拒绝假设2。TARCH模型的非对称效应项系数γ显著大于0,中国证券市场存在杠杆效应,推出股指期货前的系数为0.011,推出后初期系数为0.638,推出后远期的系数为0.110,股指期货的推出初期使现货市场的非对称效应增大,远期非对称效应逐渐减小,略高于股指期货推出前,投资者面对利空信息的反映没有更加理性,拒绝假设3。

ARCH项的系数α,表示近期市场的噪音和信息的重要性,一般情况下,推出股指期货后,α都会增大,市场更关注新信息对股市的影响,这是由于股指期货的推出改善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质量。从股指期货推出之前的α为0.034到股指期货开始之后初期为-0.287,表明股指期货刚推出时,投资者集中开户投资热情高涨,忽视了近期的信息;远期为0.002说明股指期货没有改善信息传播的速度。GARCH项系数β,表示过去的信息对于未来波动性的影响效果。通常情况下,β会减小,过去的信息对股市的影响变小。β从0.916下降到0.656,表示股指期货推出初期,过去的信息对未来波动性的影响变小;远期下降到0.889,逐渐恢复到股指期货推出前的水平。在长期,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并没有改善的作用。

2.VAR模型检验结果

(1)格兰杰因果检验

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来对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的价格引导关系做检验,得出在95%的置信水平下,现货和股指期货市场之间相互存在显著的Granger关系。在2008年股市大跌中,现货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存在相互抛压的影响,但是现货市场对股指期货市场的影响,比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更加显著。

(2)脉冲响应函数

脉冲响应函数可以描绘出扰动项的影响是如何传播到各变量的。从图l中可以看出。当本期给现货市场日收益率一个正的冲击,股指期货市场日收益率在第一期迅速反应,给股指期货市场带来了同向的冲击,冲击幅度很大,对股指期货的响应是0.025。在第二期减小至第五期,冲击的影响消失。从图2中可以看出,当期给股指期货市场日收益率一个正的冲击,现货市场日收益率在第一期冲击幅度很小,从第二期开始冲击显著,但也仅为0.005,第三期到第六期小幅波动后,第七期冲击的影响消失。现货市场对股指期货市场的冲击更加显著,冲击的反应速度也更快,不能证明股灾时期,股指期货市场的推出在现货市场上引发瀑布效应。

五、结论及建议

本文针对股指期货的推出对现货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及相关政策建议:

第一,非对称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沪深300仿真期货的推出对沪深300指数初期有增大波动性的作用,远期对波动性的影响逐渐消失。没有发现股指期货的推出促进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质量,与其他国家的实证研究结论相同。在检验非对称效果的模型中,我们得出股指期货的引入,在初期加剧了现货市场对信息的非对称性,交易者面对利空信息的反应相对利好信息变得更加不理性,远期对非对称效应的影响逐渐消失。

第二,使用VAR模型对现货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的检验,股指期货与现货有相互引导的作用,并没有找出股指期货引起现货市场出现瀑布效应的证据,相反,现货市场对股指期货市场的冲击高于股指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冲击。由于本文实证研究所用的是仿真数据,结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对联故事范文6

关键词:煤炭行业;供应链;风险识别;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5-0144-03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资源,它在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随着煤炭行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煤炭行业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物流行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煤炭行业供应链,基本实现了煤场、电厂、运输单位等的多方合作、互利共赢。煤炭企业在煤炭供应链上实现增值的过程中,受资源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自然灾害、信息传递滞后等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让风险存在于煤炭供应链的各个运作环节之中,供应链中任一环节发生事故,都会严重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运作。由此,对于煤炭行业供应链的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以及防范措施的采取都是非常重要而必要的。

1 了解煤炭行业供应链的运作模式

煤炭供应链,是指煤炭企业从煤炭资源的获取到生产、加工、利用、运输,再到交付给最终用户为止的整个供需关系过程所形成的供应链系统。一般来说,在整个供应链系统中,煤炭生产商和原煤采掘是其核心,它们面向产品生产,链接着众多的煤炭辅材供应商。其中,供应商主要负责设施、设备、材料的提供。在供应链中游,链接着负责提供物流、运输服务的各销售运营商,如仓储、配送加工、中转等商家。供应链的消费环节中,链接着众多消费企业,如钢铁、电力、化工、建材等企业,这些企业主要负责提供发电、取暖、工厂生产等服务。煤炭供应链实现了煤炭流、资金流从上向下的流动以及信息流的双向流动。

对于煤炭供应链的管理,其管理核心和难点应是销售与原有的采购、生产、分销之间的障碍问题,将相关企业的人力、物理、财力管理看作一个整体,创建一个集成化、开放化的数据环境,集成各领域中的优势企业,搞好煤炭供应链的风险防范、网络规划设计,最终做到让客户满意。

我国煤炭分布呈现出东少西多、南少北多的特点,而煤炭需求量则呈现出西少东多、北少南多的特点,这就造成了西煤东运、北煤南调的供应链局势,在煤炭供应链中,煤炭运输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以铁路、公路和水运为主的煤炭运输过程中,形成了煤炭供应链运输距离长、环节多和调运量大的特点。

2 煤炭行业的供应链风险识别

煤炭供应链具有运输环节多、运输距离长、调运量大的特点,这些特点也增加了其运行过程中的风险。供应链风险,是供应链的潜在威胁,它会对供应链系统造成破坏,使其变得脆弱,并给整个供应链和相关企业带来损害、损失。我国的煤炭供应链风险普遍具有复杂多样、突发频率大、后果严重的特点。风险识别是减少供应链损失的前提条件,也是保障煤炭供应链安全运行的重要工作内容。一般来说,煤炭供应链风险可以划分为外生风险、内生风险两大类。外生风险是指外部大环境的变化影响供应链系统的可能性;内生风险是指由其本身环节在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所造成的风险。

2.1 内生风险识别

任何供应链的正常运作都需要维持其一体性特性,也就是要均衡一致地发展供应链的各环节,让其运行协调一致。在煤炭的勘探开发、生产输送等环节,由于周期较长,增加了供应链的不协调性,市场、产地变化会降低各环节设备的利用率,造成投资沉淀,为供应链的运行带来风险。从煤炭供应链的组成看来,内生风险主要包括了生产和需求两方面的风险。

2.1.1 生产风险。煤炭的开采是一项高危险的工作,再加上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差异,使得不同地域的煤炭开采的安全度差异较大。煤炭开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开采的过程中,地质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在当前技术下,还无法监测到地质结构、引力场、瓦斯含量的动态变化,从而埋下了巨大的风险隐患。另外,煤炭的形成经历了至少上千年的时间,这让初始煤炭质量不能改变,但是煤炭的主要用户,如火电、建材、炼金、化工等企业对煤炭的质量以及种类需求差异较大,再加上煤炭的加工、开采技术水平有限,使得煤炭行业无法让客户对煤炭的洁净性、发热量、一致性和经济性要求得到满足,进而为煤炭供应链带来了产品质量风险。

2.1.2 需求风险。煤炭在传统需求企业(如化工、电厂企业)中的需求量在煤炭生产总量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由于煤炭企业的日均煤炭产量相对固定,但是需求企业的需求量则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这就让煤炭企业的资源储备变得困难。在需求企业有较大需求量时,很可能出现恶性提价、货源短缺的现象,在加大煤炭运输调度难度的同时,也给煤炭需求企业、煤炭生产和运输企业的运营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2.2 外生风险识别

外生风险是指外部大环境的变化影响供应链系统的可能性,自然环境和社会宏观经济环境组成了外部环境,所以外生风险也主要体现在自然环境风险和社会环境风险两个方面。

2.2.1 自然环境风险识别。自然环境和自然环境变动的预测机制对煤炭行业运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洪水、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会对煤炭的运输路段、交通设备造成破坏;煤炭企业造成的泥石流、地面坍塌等现象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更会对企业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处于煤炭供应链下游的企业,如冶金、化工等企业,会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污染;在煤炭的采矿过程中,随之产生的数十种矿产没有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也浪费了自然资源;国家法律和环境政策在未来会更加严格,这也对煤炭生产、消费产生了影响,进而影响到煤炭供应链的规模,对供应链运行质量有了更高要求,

2.2.2 社会环境风险识别。第一,我国的经济环境会直接给煤炭供应链带来经济风险。各种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如贷款政策、失业率、国名经济增长、经济危机等),不止会对供应链资金流产生影响,还会让煤炭的社会需求总量发生变化,进而严重影响煤炭供应链的正常运作;第二,近些年来,煤炭的进出易有大幅度增加,但是进口和出口的国家非常单一、集中,其进口国主要为印度、澳大利亚和越南,在我国煤炭进口总量中这三个国家共占据了四分之三以上,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是我国煤炭的主要出口国,它们占据了我国煤炭出口总量的绝大部分。进出口高度集中,使得我国煤炭行业在全球经济环境下,无法及时适应其变化,稳定性、敏感性较差,从而加大了煤炭海外供应链的风险;第三,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资源,其供应链企业多为国企,所以国家政策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到煤炭供应链的各环节,比如,国家在“十一五”出台的相关规定,迫使很多小型煤矿倒闭,致使煤炭供应困难,与此同时,煤炭运输的各种交通基础设施也与政府规划密切相关,因此国家政策的变动会对煤炭供应链产生巨大影响。

3 煤炭供应链风险的管控措施

在错综复杂的煤炭供应链环境中,我国煤炭行业要得以发展,就必须重视避免、降低煤炭供应链风险,这也是煤炭行业发展的前提条件。针对不同类型的供应链风险,根据其自身特点,需要采取不同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3.1 对于外生风险的防范措施

煤炭供应链的外生风险主要体现在市场供求关系、自然灾害、社会灾害、政治经济等方面,它具有损失大、不可控的特点。虽然这些风险具有不可控性,但是风险的发生还是有迹可循的,它会通过行业体制、贸易政策、经济波动等反映出来。因此,探寻出煤炭供应链风险发生的普遍规律,在风险和损失之间建立起联系,就可有效降低风险的损失程度。以风险造成的损失和风险发生的概率为根据,建立起分析矩阵即可实现风险预警与风险监控。分析矩阵的具体内容是:对于损失和发生概率都较大的风险,要引起高度重视,企业要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风险的监控,如果风险发生就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损失;对于损失大、发生概率低的风险,企业要提前制定应对措施,做好风险预防和控制的准备工作;对于损失小、发生概率高的风险,企业要灵活地采取措施对其进行管控;对于损失和发生概率都较小的风险,企业则无需过多地关注。

3.2 对于内生风险的防范措施

在煤炭供应链的开采、生产、洗选、加工、运输等环节上,针对其内生风险,企业要采取符合其自身特点的防范、控制措施。

3.2.1 在生产、加工技术上进行创新。对采煤工艺加以完善和改进,如进行高效、强力、安全、智能化、耐用的生产监控系统和采煤设备的开发。在煤矿安全方面增加资金投入,增加安全费用的提取比例,强化瓦斯防治技术,以煤炭供应链的健康发展为立足点,让瓦斯爆炸事故的多发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在保证燃煤设备正常使用的条件下,运用动力配煤技术对低质煤炭实现最大限度的利用,对现有煤炭实现更充分的利用;根据不同地域在水质、大气环境方面的不同要求,对煤炭中的氯、氮、氟、砷等有害元素的含量以及硫分进行调节,减少有害元素、二氧化硫以及各种氮氧化物的排放,保护环境。

3.2.2 建设煤炭输送通道。以运煤通道为中心,开展煤炭运输布局的建设,重点放在煤炭运输基地的铁路干线的新建和改造上,在建立起煤炭转运中心的同时,带动港口和矿区的集疏公路的建设以及沿海长江水运的建设,实现煤炭运输中的公路运输、水路运输、铁路运输的协调发展。对于水运、公路的煤炭运输通道,要进行大力的拓展和延伸。另外,通过战略联盟关系的建立,能减少煤炭流通中的环节,保障煤炭在产、运、销各环节的协调发展,从而形成稳定的、长期的煤炭供需渠道,让煤炭的生产方和需求方的利益得到切实的保障,并让煤炭供需矛盾得到有效的缓解。

3.2.3 加强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加强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为煤炭供应链的协调运作和优化提供统一的信息平台。建设物流信息系统的好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方面,它能让煤炭供应链中的潜在风险及时被发现。由于煤炭供应链的地域范围广、参与企业多、中间环节复杂,采用计算机进行全程监控和可视化管理,可视化监控煤炭的开采、运输以及配煤流程,再应用数据信息分析系统,就可对这个过程中的风险源进行精确定位,从而跟踪并管控风险;另一方面,物流信息系统能让煤炭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协同性得到有效提高。物流信息系统增加了信息的透明度,从而增强了企业合作的信任度,降低由于信息传递和信息缺乏所造成的煤炭供应链的“牛鞭效应”,帮助煤炭供应链提高市场响应速度。

4 结语

形象地说,煤炭供应链就是将煤炭资源从“煤井口”到“煤炉口”连接起来的一条链条,它的每个环节都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其中任一环节断裂,都会直接影响到整条供应链的运行。在我国,煤炭供应链具有调运距离长、调运量大的特点,这就增加了供应链的多种风险,特别是在发生各种突发事件时,常会造成煤炭在区域上、时间上或品种上的供应短缺。在分析煤炭供应链风险后可知,煤炭行业应当在煤炭应急储备体系的建设上加大力度;加强沿海地区的煤炭进口;强化煤炭输送通道的建设,特别是中南地区的煤炭专用通道的建设;在煤炭资源的本地转化上加大力度;切实抓好煤炭生产的安全工作;加强煤炭生产中的环境治理;增加环境保护措施,从而将煤炭供应链风险降至最低,最终实现煤炭能源的稳定、洁净、安全供应。

参考文献

[1]张志勇.我国煤炭行业供应链风险识别与评估[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13):4-6.

[2]黄继新.我国煤炭行业供应链风险分析及预防研究[J].时代金融(中旬),2012,(10).

[3]王冬冬.煤炭供应链风险分析与管控研究[J].煤炭技术,2013,32(2):27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