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潦水尽而寒潭清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潦水尽而寒潭清范文1
1、身可辱,而志不可夺。
2、花枝栖晚露,峰叶度晴云。
3、无猖狂以自彰,当阴沉以自深。
4、君臣不相安,天下必亡。
5、天波易谢,寸暑难留。
6、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7、白马高谭去,青牛真气来。
8、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9、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青。
10、锦衾夜不襞,罗帷昼未空。歌屏朝掩翠,妆镜晚窥红。
11、渔舟唱晚,响穷澎澧之滨。
12、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
13、泽兰侵小径,河柳覆长渠。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14、紫雾香烟渺难托,清风明月遥相思。
15、盛年不再得,高枝难重攀。
16、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
17、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18、鱼床侵岸水,鸟路入山烟。
19、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20、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21、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更几重。
22、人生百年,犹如一瞬。
23、穷途唯有泪,远望独潸然。
24、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25、川霁浮烟敛,山明落照移。鹰风凋晚叶,蝉露泣秋枝。
26、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27、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故情无处所,新物从华滋。
28、故人故情怀故宴,相望相思不相见。
2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0、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3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32、哀乐不同而不远,吉凶相反而相袭。
33、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34、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
35、狭水牵长镜,高花送断香。繁莺歌似曲,疏蝶舞成行。
36、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37、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38、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39、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40、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41、落花落,落花纷漠漠。
42、援萝窥雾术,攀林俯云烟。岱北鸾骖至,辽西鹤骑旋。
43、野烟含夕渚,山月照秋林。
潦水尽而寒潭清范文2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沄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俯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俱,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犹欢。 北海虽赊,夫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捧袂,喜托龙门。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鸣呼!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兰亭已矣,梓泽邱墟。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敢竭鄙诚,恭疏短引。 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范文3
一、四美具的《滕王阁序》
年轻的王勃用“四美具”来形容滕王阁聚会的热闹,而对于他所写的这篇传颂千古的名文来说,也可谓之四美兼具。一美在于景色之壮丽,本文着重描绘了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的滕王阁之秀丽风光,如“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说寒潭之水的清明、傍晚之山的艳丽,于对比中显现出秋山秋水的无穷变化,此外,“屡峦耸翠,上山重霄……”、“山原旷其盈视……”、“阊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等句皆各有特色,极尽清末文人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之概。王勃描绘这壮丽的景色,一方面是实写眼前之景,另一方面虚写时代大环境,可谓审美意蕴的基础。二美在于情感之丰富,《滕王阁序》包蕴着千般感触、万种滋味,其中不尽的味道当真令人咀嚼无穷。无论是天高地迥、宇宙无穷的感慨,还是长安日下、吴会云间的失意,亦或者是关山难越、萍水相逢的感伤,皆是如此。三美在于观念之鲜明,王勃在滕王阁上,感受到生命之短暂、时光之流逝,虽有自伤自怜之意,却可以及时做出心态上的调整,由悲观转到乐观,展现出不甘沉沦的风貌。四美在于语言之华丽,王勃于高朋满座、文士雅集的情境下,能够当仁不让,将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用最优美的语言展现出来,四六对偶,却不受骈文的僵化限制,读起来具有非常强烈的节奏感,而且音韵和谐、富于参差变化,其流丽自然之势真仿若涛涛江水喷薄而出。
二、如何赏析四美具的《滕王阁序》
鉴于我们对《滕王阁序》一文美学基础的认识,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将其充分利用起来,使学生有意识地以此为目标进行学习,而教师则起到相应的辅助指导作用,真正确保此类古文的价值得到释放。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文章在构思上的妙处,《滕王阁序》借助记叙的手段,基于滕王阁饮宴这一主线,在登高感怀的前提下更进一步,这和一般理解上的创作思维是有一定区别的。作者王勃未直接介绍楼台与宴会,而是先行点明了滕王阁的地理区位优势,也就是文章引首的“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几句,直接造成了一种恢宏的气势,使读者感受到了非凡的气魄。接下来的依次铺排则大展其操纵骈文的能力,从物华天宝与人杰地灵说起,步步紧扣主题,使读者直接感受到整篇文章的结构之妙、运用之新颖。
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鉴赏文章表达方式,以景致之美的鉴赏为例,文章在表达方面的技巧是颇引人入胜的,比如当介绍到南昌疆域之时,一方面点出豫章故郡,另一方面指出了“飞阁流丹、下R无地”;而在传达自身情绪时,用“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失,桑榆非晚”等看似写景的句子来作映衬,可谓借助不同角度看待事物、传递感情的绝妙做法,让文章显得内容饱满、情感丰沛,艺术魅力自不与其他凡文同日而语。
第三,教师尤其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本文的用词特色,《滕王阁序》一文在用词方面是极为考究的,其词语之璀璨、寓意之饱满,都可谓古典文学之翘楚,像“层台”之“翠”、“飞阁”之“丹”等等句子,均可以说是巧妙绝伦、深得人心。当然,在教学时,教师应当使学生明确:王勃此文在行文造句时,所展现出的美感,并不是空洞无物,它的辞藻不但华丽,并且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潦水尽而寒潭清范文4
豫章故郡(一作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新课改课本写为“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新课标上为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虹)销雨霁,彩彻区明(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日本遣唐使抄写版为:“落霞与孤雾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遥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新课改课本写为“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异文:豫章、采、青、天人、即、纡、弥、轴、云、区明、遥襟甫畅、目、见机、余、兹、怀、珠。
《古文观止》:南昌、彩、清、仙人、列、盱、迷、轴、虹、云衢、遥吟俯畅、指、安贫、怀、晨、诚之为本、朱。
译文
汉代的豫章旧郡,现在称洪都府。它处在翼、轸二星的分管区域,与庐山和衡山接壤。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腰带,控制楚地,连接瓯越。这里地上物产的精华,乃是天的宝物,宝剑的光气直射牛、斗二星之间;人有俊杰是因为地有灵秀之气,徐孺子竟然在太守陈蕃家下榻(世说新语记载,太守陈蕃赏识徐孺子,专门为其在家中设置榻,当徐孺子来的时候,就将榻放下来,徐孺子走了就将榻吊起来,此处应该是称赞滕王阁的东道主欣赏才俊,也有夸赞宾客的成分)。雄伟的州城像雾一样涌起,俊美的人才像流星一样飞驰。城池倚据在荆楚和华夏交接的地方,宴会上客人和主人都是东南一带的俊杰。声望崇高的阎都督公,(使)打着仪仗(的高人)远道而来;德行美好的宇文新州刺史,(让)驾着车马(的雅士)也在此暂时驻扎。正好赶上十日一休的假日,才华出众的朋友多得如云;迎接千里而来的客人,尊贵的朋友坐满宴席。文章的辞彩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是文词宗主孟学士;紫电和清霜这样的宝剑,出自王将军的武库里。家父做交趾县令,我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我一个小孩子知道什么,却有幸亲自遇到了这样盛大的宴会。
时间是九月,季节为深秋。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驾着豪华的马车行驶在高高的道路上,到崇山峻岭中观望风景。来到滕王营建的长洲上,看见他当年修建的楼阁。重叠的峰峦耸起一片苍翠,上达九霄;凌空架起的阁道上,朱红的油彩鲜艳欲滴,从高处往下看,地好像没有了似的。仙鹤野鸭栖止的水边平地和水中小洲,极尽岛屿曲折回环的景致;桂树与木兰建成的宫殿,随着冈峦高低起伏的态势。
打开精美的阁门,俯瞰雕饰的屋脊,放眼远望辽阔的山原充满视野,迂回的河流湖泊使人看了惊叹。房屋排满地面,有不少官宦人家;船只布满渡口,都装饰着青雀黄龙的头形。云消雨散,阳光普照,天空明朗。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齐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渔船唱着歌傍晚回来,歌声响遍鄱阳湖畔;排成行列的大雁被寒气惊扰,叫声消失在衡阳的水边。
远望的胸怀顿时舒畅,飘逸的兴致油然而生。排箫发出清脆的声音,引来阵阵清风;纤细的歌声仿佛凝住不散,阻止了白云的飘动。今日的宴会很像是当年睢园竹林的聚会,在座的诗人文士狂饮的气概压过了陶渊明;又有邺水的曹植咏荷花那样的才气,文采可以直射南朝诗人谢灵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都有,贤主、嘉宾,难得却得。放眼远望半空中,在闲暇的日子里尽情欢乐。天高地远,感到宇宙的无边无际;兴致已尽,悲随之来,认识到事物的兴衰成败有定数。远望长安在夕阳下,遥看吴越在云海间。地势偏远,南海深不可测;天柱高耸,北极星远远悬挂。雄关高山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在座的各位如浮萍在水上相聚,都是客居异乡的人。思念皇宫却看不见,等待在宣室召见又是何年?
唉!命运不顺畅,路途多艰险。冯唐容易老,李广封侯难。把贾谊贬到长沙,并非没有圣明的君主;让梁鸿到海边隐居,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能够依赖的是君子察觉事物细微的先兆,通达事理的人知道社会人事的规律。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艰难反而更加坚强,不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喝了贪泉的水,仍然觉得心清气爽;处在干涸的车辙中,还能乐观开朗。北海虽然遥远,乘着旋风仍可以到达;少年的时光虽然已经消逝,珍惜将来的岁月还不算晚。孟尝品行高洁,却空有一腔报国的热情;怎能效法阮籍狂放不羁,在无路可走时便恸哭而返?
潦水尽而寒潭清范文5
【关键词】高中;古典诗词;诵读
古代诗歌的文体特点决定了采用诵读教学法。古代诗歌有音调和谐、节奏鲜明、韵律铿锵、句式整齐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古代诗歌富有一种音乐美。诗歌本来是同舞蹈、音乐融合在一起的,而且都是在歌唱中发挥它的社会作用的。诗经、乐府、词曲都能入乐歌唱,由此看来,古代诗歌更适合诵读。
所以,诵读并不是简单的朗读和阅读,它比简单的朗读更有助于从作品的声调气韵入手,体会作品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却又不像朗读那样富有表演性。这一方法有助于积累素材、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情感投入,达到语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
(1)熟读成诵法,学生通俗的称之为读法,也就是李阳的三最法。多读,大声读,读着读着就背得了。对于比较浅显、易背的诗文,这是最简易最便捷的方法,也是现在绝大多数学生采用的方法。比如说杜甫的《登高》、王维的《山居秋暝》、李白的《赠汪伦》等。
(2)理解诵读法。汉语言的内涵极为丰富,表达思想感情的区别也极为微妙,每篇文章从语言的表层意义到深层意义仅靠老师的讲解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想象、分析、推理,挖掘其思想内容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古人对此深有研究,如清人贺贻孙在《诗筏》里说:“李、杜诗,韩、苏文,但诵一、二首,似可学而至焉。试更数诵数十首,方觉其妙,诵至全集,愈多愈妙。反复诵至数十百过,口颌涎流,滋味无穷,咀嚼不尽。乃自少至老,诵之不辍,其境愈熟,其味愈长。”这段话充分说明了诵读对理解课文的作用。所以我们教学时要将诵读和理解结合起来。
(3)想象画面法。边读边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中学语文课本中大多是精选的文质兼美的艺术作品,寄寓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评价,渗透着作者丰富 的思想感情,教学时有目的地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诵读,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被课文所吸引,进入美的境界。比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一文的第二段,作为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并不能单纯地讲解,而应是将难点点到为止,然后让学生反复地朗读,死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从而唤起了他们的想象,眼前仿佛出现了“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飞阁翔丹”、“鹤汀凫渚”等优美的画面,同学们沉浸在美感的情境中,也走进了如诗如画的滕王阁。这样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沿波探源地潜入作者的心胸,了解作者的美学趣味。恰如叶圣陶先生称有感情的朗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相通了,无论兴趣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可见诵读能发挥 其美育功能: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既是对美的体察,又是对美的再创造。
诵读进行画面想象时不仅使得课文的内在美陶冶着学生的性情,课文的外形美也在培养着学生的审美趣味,课文里的语句简 洁整齐且富有音乐感,在发音、构词、造句、修辞、语调、节奏和韵律等方面都富于审美特性,诵读时能使文 字外化为有声语言,从而使得句子的长短、骈散、排比、回环等句式变化的形式美得以显现,使语言的节奏感、叠词的使用、平仄、语气的舒缓、音调的高低等音乐美得以体现,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映衬、双 关、通感等把学生带进意境的美。如:《再别康桥》诵读时学生会感到在欣赏一幅画、一首诗、一首优美的曲子,其语言的绘画美、韵律美在诵读的过程中给学生以无穷的艺术感染力。
可见,想象画面法能使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发现美,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到认识的客体上产生审美的共鸣,在艺术的空白中借想象对美的事物进行再创造,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审美的能力。
总之,诵读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一个人的言语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作品的整体了解,领略作品内在的精华,是锻炼思维、发展智力的主要途径,也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素养的重要方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语文课中的诵读教学。
参考文献:
[1]叶国炎.拨动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心弦[J].语文教学之友.2006(9).
[3]解爱静.古诗教学模式初探[J].小学语文教师.2000(4).
[4]钟启泉.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J]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6).
[5]徐华.古典诗词诵读教学论[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潦水尽而寒潭清范文6
关键词: 文言文 一词多义 赏析 情境
一、全文通读,找出生僻词
之所以觉得文言文难学,是因为它和我们的口语相差很大,其实古代人用文言文和我们用普通话交流的性质是一样的,一定程度上讲,古代沟通交流的词汇深度高于现代,他们对词语的掌控和言简意赅的表达能力强于现在,对于汉字的精髓的理解,需要挖掘文言文的具体字词,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大体意思,使文章朗朗上口,断词有节奏,有一定的语感,对全文的朗读有一定的整体感觉。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1.缒:zhùi,用绳子拴着,2.共gōng其乏困:共通“供”,供给,其:指代使者,3.佚yì之狐:指的是人,郑国大夫。勾出生僻词,是朗读的第一步,文言文是需要进行朗读、培养语感的,这样学生就会有意识地进行断句,使得读起来会有感觉,不再囫囵吞枣。
二、重点解释文言文动词,弄懂在句子中的含义
文章标题,“烛之武退秦师”,其中“退”字,如果理解为退却则固然没错,可是你会发现不够通顺,提醒学生此处,“退”作为使动用词,使……退却,这里就有一个词类活用的知识点,为此,我就以点到面,找出一些名词做动词,动词做使动用词,名词做状语,等等。例如,1.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理解为驻军,2.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夜晚,当晚,3.供其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4.因人之力而蔽之: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另外,一词多义类型也是难点,需要重点讲解,A:封,既东封郑,(动词,可使……成为边界),肆其西封,(名词,疆界)。B:其:君知其难也(代词,代越国以鄙远),吾其还也(语气助词,还是),以其无礼于晋(代词,代郑国)。C:以,敢以烦执事,(介词,拿),以乱易整(介词,用),以其无礼于晋(介词,因)。由此可见,文言文的一词多义,给学习文章带来很多困难,我把重点的字词逐一讲解,不但独立记住字词,而且记得它的出处,这样结合句子,不易混淆,也容易清楚,文言文对字词的理解,需要慢慢积累,这样就会变得简单容易。
三、熟悉历史故事,带着兴趣学习
文言文是古代人们用于交流的一种语言,了解一定的历史背景,会让学生有常识的理解,如果插入一些历史典故或者历史人物的评价,我相信学生的兴趣就会不一样,例如《赤壁赋》一文,我会课前给学生讲解有关苏轼的一些奇闻逸事,如时间和条件允许,我会用多媒体播放《新三国》的一段视频,让学生了解著名战役赤壁大战的场面和血腥,了解里面的英雄人物。让学生理解《赤壁赋》的写文背景,这样学生就能理解《赤壁赋》的中心思想。我们学习文言文,不仅仅是通读文章,了解词义,更需要明白作者表达的思想,这样从他们身上学习一种气质和感想,用于评价今天我们的行为和观点。其中不乏一些名句,我们通晓诵读,便提高了文学素养,摘抄好词好句,用于写作时表达内心感想,比起普通的话语更精炼、更有力量。文言文是语言言简意赅的表现,内涵表达力强,而且需要具有很深厚的文学功底,对于高中生阅读课文也有一定的帮助。我们学习阅读课文时,经常需要概括主人翁的中心思想,这便是将课文的高度总结,学好文言文,就会习惯于发现和总结课文的思想,这就是高中语文各个模块之间的紧密相连。所以,学习好文言文对我们阅读、写作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在心理上给学生树立信心,不能排斥它。要告诉学生,学习文言文也是必要的,它能很好地帮助我们培养思维能力,更好地了解历史和文化。
四、跳出讲解,赏析文言文的整体美
语文课的学习,在于鉴赏,我们都喜欢美的东西,对美的感受的愉悦,能让自己的视觉和精神得以满足,文言文句式工整,前后整齐有序,词句精炼,没有累赘,所以,文言文是句子的高度整合,是精品,自然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把赣江的山水景色描述得淋漓尽致,如果一字一句“解剖”,反而就失去了魅力。又如: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把潭水和烟雾缭绕融为一体,朦胧缥缈的感觉尽显眼前,“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道出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心情,壮志未酬的悲愤。文言文的词句很美,需要慢慢品尝推敲,没有强的鉴赏能力,只会肤浅阅读,这样是品不出文言文独特的美感的。千古名句,不仅会朗诵,更需要理解它的意境美。这需要学生感受生活,只有自己体会生活,感受山的雄伟、水的柔情,你就能感受诗人的意境,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你便发现诗人笔下的文字便是生活的点点滴滴。好的语文课一定是感受生活的,不仅能发掘课文的美,更能发现生活的美好。
总之,文言文的学习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积累,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乐趣和信心,学好文言文,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必要的,置身于生活化教学,感受文言文的力量,你便喜欢上文言文。我们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待问题,删繁就简,从基础抓起,运用历史人物典故,熟悉古代习俗文化,把文言文当做白话文学习,慢慢适应它,掌握了文言文学习的要领,就会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