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授课直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天宫授课直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天宫授课直播

天宫授课直播范文1

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直播在哪看?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最新消息,为发挥中国空间站的综合效益,中国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即将正式推出,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将于近日面向全球进行直播

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直播一般会在微博、抖音等平台都能够看到,央视新闻等官方账号肯定也都会第一时间进行直播,目前还没有公布具体的直播时间,建议大家关注相关账号。

天宫授课直播范文2

把测控站搬到天上

在距地球数百千米外的太空中运行着成百上千个航天器,这些航天器犹如人们放入太空中的“风筝”,而控制这些航天器的“无形之手”,就是航天测控。一个国家无论在地面建了多少个测控站,造了多少艘海上测量船,都很难完全满足大型航天任务跟踪测控的需要。在太空中建立卫星观测与数据中继传输系统,是航天强国的必由之路。

中继卫星堪称航天测控的革命性成果。其主要功能是进行空天数据中继,相当于把地面测控站搬到距离地面36000千米的地球同步轨道,为卫星、飞船等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

作为在太空中运行的数据“中转站”,中继卫星与传统地基测控相比,具有“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优势。与通信卫星不同,中继卫星主要捕获跟踪在轨运行的高速动态目标,能使资源卫星、环境卫星等获取的数据实时下传,极大提升了各类卫星的使用效益。

中继卫星系统由位于地球同步轨道的中继卫星、地面系统和用户终端3部分组成。“中继”的概念,就是传递地面应用系统和用户终端之间的信号,类似于“用手机转发短信”。具体而言,中继卫星将地面系统发射的遥控指令等数据转发给用户终端,用户终端接收、解调遥控指令,并按照指令规定内容做出0向应,同时返向传输其自身数据,中继卫星接收到这些信号后,再反馈给地面系统。

中国的“天链”

2003年1月,我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工程正式立项,第一颗中继卫星被命名为“天链一号01星”。2008年4月25日,“天链一号01星”成功发射并顺利在轨运行,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欧洲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中继卫星的国家。在神舟七号任务中,“天链一号01星”得到成功试验验证,突破了高动态条件下的天基测控和数据中继技术,实现了我国航天测控由陆海基向天基的跨越。

2011年7月11日,“天链一号02星”发射成功并与“天链一号01星”组网运行。在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交会对接任务中,中继卫星系统作为我国陆海天基三位一体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使航天测控覆盖率从18%提升到近70%。

2012年7月25日23时43分,我国第三颗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3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中继卫星系统迈入全球组网运行阶段。“天链一号03星”与“天链一号01星”“天链一号02星”实现组网运行后,使我国航天测控覆盖率提升到近100%,基本消除航天器测控盲区。

载人航天更有看头

在“天链一号01星”发射前,远望号测量船队加上十余个地面站,才能为神舟飞船提供12%的测控覆盖率,而一颗中继卫星即可覆盖卫星或飞船50%的飞行弧段。如果把过去的载人航天天地通信比作“乡间小路”,那么中继卫星参加后的天地通信就是一条“双向高速公路”,可以更快更高效地完成信息传达。

中继卫星系统具有高码速率、高动态、高轨道覆盖率的优势,提升了飞船和天宫一号的测控覆盖率和数据传输能力,增强了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实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实施手控交会对接、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等提供了稳妥高效的天基测控通信保障。

神舟六号任务中,聂海胜在太空能听到女儿为他唱《生日快乐歌》,却不能看到女儿可爱的笑脸。神舟七号任务中,翟志刚手举五星红旗向全国人民送来问候,却看不到战友关切的目光。而神舟九号任务中,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不仅能够与地面进行双向视频通话,还能通过中继卫星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使天地之间沟通交流方式更加多样化。待到神舟十号任务,青少年们都可收看精彩的太空授课直播。

智能化管理卫星

24小时不间断管理3颗中继卫星,执行数十个天基测控和数据中继任务,自动化智能化是必然选择。为此,北京空间信息中继传输技术研究中心设计了卫星控制脚本及自动化调度模板,建立了稳定可靠的自动化运行模式,系统内上百套设备均实现了“有人值守、无人操作”。中心还开发研制出系统自动化运行监视软件和卫星故障自动诊断系统,有效缩短了异常状态的发现、判断和处置时间。

天宫授课直播范文3

在采访中,北京北广传媒地铁电视有限公司总经理阎伟力说,他们正在准备为北京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小营中心)引入地铁电视信号。一旦接入,目前已开通的6、9号线以及将来开通的新线都将能够接收和播放地铁电视的节目。

Q:《数码影像时代》

A:北京北广传媒地铁电视有限公司总经理 阎伟力

Q:北京地铁备条线路上播放的节目是否一致?

A:目前1、2、5、8、10、13号线和八通线播放的是实时电视节目,其中1、2、13号线和八通线播放的是第一套节目,5、8、10号线播放的是第二套节目。

另外,由于小营中心二期尚未投入使用,房山、昌平、亦庄线和15号线4条郊区线路暂时播放的是插盘节目,每周更新一次。

Q:如何处理节目正常播出与广播报站的切换?

A:地铁线路上的电视终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车载电视终端,车载电视的声音与列车广播系统相融合,电视声音和报站声音统一通过车载扬声器(喇叭)进行播放,当列车报站时,自动切断电视的声音,这样不会影响乘客收听报站信息;另一部分是车站电视终端,车站终端把电视画面融合到PIS系统信息框内,统一由车站内的大尺寸电视屏显示,这样乘客在收看电视节目的同时,不会影响收看列车到站等乘客导乘信息。

Q:地铁电视俨然成了很多人路途中的消遣方式。但也有一些人会抱怨电视声音十分扰民。

A:据交通部门统计,北京地铁日均客流量达1000万人次,四面八方的乘客涌到一个封闭的车厢,再走进一个封闭的洞体,当然乘客有高兴的,也有不开心的。在复杂的乘车环境内,有些乘车抱怨音量太低听不清楚,另一些乘客也可能抱怨噪音(包括电视声音)太大影响自己休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采取了一个两全的办法,尽量照顾到各方乘客的需求。给所有的电视节目都配有字幕,以满足因音量低听不太清楚的乘客;同时把音量都控制在65分贝之内,以保证不会因声音太高影响乘客,这也是低于国家环保局对嗓音污染的规定的。

Q:广告商在地铁电视上投放广告,要走什么样的流程?

A:地铁电视广告目前都是统一通过广告商进行招商,我们根据国家的《广告法》、广电总局颁布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和其他相关文件,以及地铁运营公司相关的规定,制定了地铁电视公司广告审查以及上刊管理办法,广告商将要投放的广告内容、资质等材料文件统一报送我们进行相关的审查,通过双重审查合格后的广告才允许进入广告编排单,同时在广告编排的时候必须满足我们对编排规律的要求,也就是广告内容要符合播放时段特点而且不能过度重复播放。

我们在广告的审查上采取是双岗严格审查。因为地铁电视有其特殊性,受众很广,又属于强制收看,不能换台,因此,任何有争议的广告我们都会谨慎决定是否播放。

地铁电视因传播对象、传播时空、受众特点的特殊性,注定属于典型的分众化媒体,也决定着它的节目形态和制作方式与传统电视不太一样。只有充分把握受众的心理需求和地铁电视肩负的社会职责,掌握灵活多变的节目生产方式,才能提升地铁电视的传播效果。

Q:与传统电视台相比,地铁电视节目内容有哪些特点?

A:地铁电视平台存在特殊的收看空间性及乘客流动性大等特点,与传统媒体相比,对我们的节目形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节目时长短小:因为地铁电视乘客的流动性大,经过大量实地调研,地铁电视的节目时长统一设置在五分钟以内,尽可能的让乘客在上下车间观看到相对完整的节目。

(2)信息量大:因为地铁电视的受众特点,地铁电视的节目力争让乘客在第

时间了解到当下的各类信息,比如奥运期间,我们实时转播了观众关注的赛事,并因时差等原因,通宵收录、集成相关信息,让乘客在上班途中第一时间了解相关赛事;神十载人上天、天宫授课,地铁里的乘客在出行同时也观看了这一历史时刻。

(3)节目形态多样性:地铁电视从早上6:00至23:00全天播出各类节目共27档,其中包括实时路况信息、新闻、体育、军事、娱乐、生活、动漫、微电影以及各类资讯消息,可以说地铁电视的节目涉猎范围极广,更多、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乘客。

Q:节目制作是采用制播分离的方式吗?和节目制作方合作的方式是什么样的?

A:我们现在节目的制作是采取制播分离的方式。“制播分离”可以引入新的节目形态,刺激和提高电视节目的品质。

我们现在与节目制作方的合作方式一般是共同合作制作节目。我们的节目合作方都是全国一线的节目制作商,我们已经与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北京电视台、光线传媒、国家大剧院、东方风行等合作,引进优秀的节目,共同制作了《新华A股收评》《微电影》《超级访问》《军情解码》等27档节目涵盖新闻资讯类、生活类、谈话类、军事类节目等方方面面。这27档节目,除了《新闻地铁报》是与移动电视公司节目置换外,所有节目都实现了由地铁电视自主制作或集成。

这几年,我们还积极配合市委宣传部、各委办局及双方股东等做好各种宣传工作,共播放各类宣传片300多部,播放时长达到2万多分钟。实时转播全国和北京“两会”、党的十等重要活动达1万多分钟。

为了做好每一期节目,我们经常与节目制作方共同探讨选题,共同结合当下主流价值观,制作具有时代特征、社会共鸣、具有影响力的,适合地铁电视观众观看的节目。

Q:北广传媒地铁电视公司目前自制的节目有哪些?节目类量、风格如何去定位?

A:地铁电视的自制节目目前以新闻类为主,我们拥有自己的采编队伍。我们是紧紧围绕双方股东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制定出不同阶段地铁电视节目宣传重点。这几年,地铁电视记者深入到地铁一线,关注地铁的变化和发展,深入到地铁各个分公司对地铁的运营状况,对地铁元旦、春节、暑运等不同时期客运组织所采取的新举措、新办法等等,给予了及时、有效的报道,每年自制的新闻都在大幅度增长,并得到了双方股东的认可。同时,我们还按照股东双方的要求和部署,独立制作了安全、消防等各类宣传片十余部。

这几年,地铁电视公司结合自身的特点,坚持节目“短、平、快”的原则,在保持优秀栏目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和新的栏目。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时候,我们就临时开辟了《直击奥运》《奖牌榜》《赛事预告》《体育新闻一奥运版》《奥运直播间》五档新栏目,共集成奥运相关新闻及赛事近500分钟,转播相关赛事近2700分钟。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我们开辟《全国两会快讯》栏目,每天播放三档,全天共播出九次,共包含90余条两会新闻。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精神要求。我们首先是在新闻栏目内增加“走、转、改”方面内容的报道。其次是结合自身的特点,本着积极报道北京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伟大实践为目标,2011年联合北京市国资委推出《走基层、看国企》系列专题活动。记者深入到北京市的国企,利用三分钟的短片重点突出报道北京国企“十一五”期间的巨大成就,聚焦国企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推进结构调整的战略举措及创新成果。同时,积极摘编北京电视台《我在基层》,播出“走基层”新闻。

现下,全国各大城市都处在地铁建设的热潮之中,当地铁电视尚未成熟还在强劲的发展与壮大时,风起云涌的新媒体便开始抢占着地铁电视的市场。地铁电视除了要铺建好信号传输系统和做精做好节目外,恐怕还要引进新技术手段才能稳坐地铁内传播主体的第一把交椅。

Q:信息化网络时代,很多屏幕终端都要与网络嫁接甚至依附于网络,否则发展可能会受到阻碍。北广传媒地铁电视是否已采取行动?

A:目前我们首先是从节目内容上进行相关的拓展,由于地铁运行和乘客乘坐的特点,地铁电视节目存在时长短的特点,每档节目基本在三至五分钟,这与网络视频内容碎片化的特点比较相近,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与相关的节目提供方合作,共享一些网络视频节目资源,比如,我们与风行网的合作、沸点影业的微电影进行的合作等等。

下一步,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我们还准备增加互动性节目、直播性节目的播出,这样一来可以增加受众的黏性,同时还可以通过与网络媒体的合作达到相互推广乃至盈利共享的目的。

在更远一步的未来,我们也在考虑通过地铁内Wi-Fi接入或者收音伴音等方式,将地铁电视的视频或音频内容有机融入到乘客手持终端当中的可行性。

Q:您怎么看待智能手机,iPad等这种掌上移动终端对地铁电视的冲击和影响?

A:众所周知,智能手机、手持平板等掌上移动终端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和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但是还应该从两方面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