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小老虎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两只小老虎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两只小老虎范文1

《 I Q 故事 》读后感

我看了一本名叫 《 I Q 故事 》 的书 , 我觉得它把大道理全部改写成了一个个小故事 。 我非常喜欢 , 而且我可以在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中体会和学习到一个个的大道理 。 列如 :《两只小老虎》讲了老虎妈妈生了两只可爱的老虎宝宝 , 两只小老虎一个好学 , 努力学老虎爸爸的本领 。 而另一只却成天嬉戏玩乐 , 认为自己的爸爸是林中之王——老虎爸爸 , 自己就可以生活地无忧无虑 ,衣食充满了 。 到最后才知道父母最终会死 , 于是他终于努力学习本领 , 长大成为了林中之王。这篇故事使我们懂得了“ 父母最终是要离开我们的 ,只有靠自己 , 才能过得好 , 所以我们在现在小时候 , 父母还养得起我们的时候好好学习 , 长大才能靠自己养活父母 , 养活孩子 , 养活自己。”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 . 很大的人生哲理与启示 , 教会了我许多知识与道理 。

两只小老虎范文2

我有一只十分可爱的玩具老虎。

这只老虎全身上下都披着褐色中带黑色花纹的长长的毛。在它那只胖乎乎的脑袋上,有着两两只用褐色绒布做成的耳朵,这两只耳朵竖着,像雷达似的倾听着周围的一切动静。它那圆圆的脸上,还嵌着两颗特制的黑色纽扣,像两颗闪闪发光的黑宝石。不用细说,你也知道,那就是它别致的眼睛咯。你瞧!它正目不转睛地向前方注视着,好像在监视猎物的行动。它的脸中央还镶着一只橘红色的三角形鼻子,鼻子下的嘴上,还粘着几根白色,透明的细塑料胡须,胸前还佩戴着我特意给它制作的“项链”。看起来,顽皮、可爱极了。

这只小老虎是我五岁那年,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现在我已经10岁了,它陪伴我着度过了五年的风风雨雨。五年的时间虽然很长,但是,我把这只小老虎保护的很细致、周到。天热了,我会给它降温洗澡;天冷了,我会帮它穿上暖和的棉袄。五年,由于我的精心照顾下,它身上没有一点“伤痕”,皮毛依然像刚买来时那么光滑、透亮。

我爱我的小老虎。白天,它像一位老师一样注视着我学习;晚上,它又像一位知心朋友陪着我很快进入梦乡。每当我学习劳累的时候,我都会抱一会儿它,让它帮我解除疲劳;每当我烦恼的时候,我也总会抱着它亲一亲,让它帮我抚平受伤的心……

两只小老虎范文3

保定市博野县兴华小学 六(3)班 葛??

“新年好啊,新年好啊,祝福大家新年好,我们唱歌,我们跳舞,祝福大家新年好……”,听到这首动听的歌,你会想起什么节日?那就是中国最热闹、最隆重的节日——春节。

在大年初一前几天,家家户户都会购买好多年货,好吃的、好玩的应有尽有。大年三十的上午,爷爷带我到大街上买对联,买窗花,在买的这一些东西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那一对憨态可掬的小老虎。

那只公老虎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红红的鼻子,张着嘴开心地哈哈大笑。头顶的“王”字,象征着威武。它身穿一件喜气洋洋的红色燕尾服,手中拿着上联:虎年大发。中间两排绿色的扣子,象征着生机勃勃。蓝色的袖口上印着中国的古典图案:雪花和帘子。脚上穿一双蓝色的小皮鞋,脚下踩着金灿灿的元宝、闪闪发光的玛瑙,象征着荣华富贵。

两只小老虎范文4

关键词 课堂 主体 《两只老虎》 教学设计

1 教学总体设计构想:《两只老虎》是一首非常简单、短小、优美的儿童歌曲,唱起来朗朗上口。学生非常熟悉并喜爱。教材中建议把为歌曲配伴奏及创编歌词作为本课重点教学内容,但我们觉得除此之外,这首简单歌曲背后还隐藏着很多知识点,我们应该把这些知识点挖掘出来,使这首短小的儿歌丰富起来,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内容来进行,让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音乐体验。

基于上述构想,本节课我们就以《两只老虎》为主线,通过创设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重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达到我们预设的教学目标。

2 设计理念:本课将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并设想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的特色教学环节引领、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

3 教学目标:

①通过聆听、演唱和表演,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音乐形象,教育学生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

②通过各种音乐活动的体验和参与,激发学生对卡农式轮唱的兴趣以及培养相互协作的能力。

③启动学生的音乐思维,通过对歌词进行改编、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

4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本节课我门共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4.1 表现《两只老虎》。这一环节我们注重从声音和动作引导孩子表现歌曲,采用小组互评的方式引导孩子唱好歌曲、用动作更好的表现出歌曲的情绪,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评价意识,从而也体现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4.1.1 组织教学,随《两只老虎》律动进教师。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强调音乐课始终以审美为核心,因此一开始就以两只老虎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倾听音乐中愉快地律动,既打造出了本节课的主体情绪又为以下内容的进行作了伏笔。

4.1.2 表演《两只老虎》。

①随唱:同学们,刚才进教室听的那首曲子你听过吗?叫什么名字?你们会唱吗?让我们唱一唱吧!

(电子琴伴奏,随时提示声音)

[设计意图]歌曲既为大家所熟悉,那么就可以省略掉学习歌曲的环节,但考虑到二年级孩子音准方面不牢固的原因,以电子琴为辅助校正孩子的音准即可。

②美唱:唱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自由发言)

老师告诉你,这是一首法国童谣,描写了两只有趣可爱的小老虎,你能在演唱的时候把小老虎有趣可爱的形象表现出来吗?

③分组表演。

④小组互评。

⑤集体表演。

[设计意图]采取让学生之间互评的方式,大大增强了学生正确评价别人的能力。并且能够取长补短,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

4.2 轮唱。在这一环节我们目的不仅局限于让孩子回用轮唱的方式演唱歌曲,而且我们还力求渗透两点。①让孩子知道歌曲有很多演唱形式,比如现在接触到了齐唱、轮唱。②让学生初步体验声部之间和谐之美,为今后和声部教学打下良好基础,让孩子感受到音乐魅力。

4.2.1 导入:

师:刚才我们大家一起唱这首歌曲的形式叫齐唱,下面我们米换一种形式演唱,感受一下它的另外一种风格。

4.2.2 初听歌曲(轮唱形式)。

4.2.3 学生谈感受(两者的不同之处)。

4.2.4 老师讲解二部轮唱技巧:先由一个声部开始演唱,从第二小节开始进入另外一个声部,但是第一声部在结尾时应多唱一遍,最后两个声部同时结束,这就叫做二部轮唱。

4.2.5 尝试二部轮唱。

演唱指导:①提示学生用轻声演唱(可进行2次)

②提示学生倾听另一个声部的声音。

师小节:轻声唱更有利于听到对方的声音,使两个声部更加和谐,这就是音乐给我们带来的和谐之美

4.2.6 集体演唱。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教师必须认真指导,为今后的轮唱、和声打下基础,培养学生互相配合的能力,感受音乐给人们带来的和谐之美,知道音乐的魅力是无穷的。

4.3 歌词创编接龙游戏。这一环节我们是针对教材中内容――创编歌词进行的再度创作。我们抓住了儿童好玩、好动、好胜的心理,以游戏接龙的形式展开的创编活动。使孩子口、手、脑并用,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创造力,而且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记忆力、快速反映力、合作能力等多种能力。当然这一环节的设计很具有挑战性,因为游戏本身是具有极大的开放空间的,所以它也考验了教师临时调控的能力。

4.3.1 导入:这两只老虎可真够奇怪的,瞧,又跑来了第三只老虎,听!(师唱三只老虎)

4.3.2 那四只老虎怎么唱呢?(找一生唱)

4.3.3 集体唱四只老虎。

4.3.4 你会唱五只老虎吗?好,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老虎身上还有哪些部位可以创编到歌词中?

[设计意图]积累创作素材,为接龙比赛做好铺垫。

4.3.5 接龙比赛: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很多素材了,那么,我们分成两组来进行一次创编歌词的接龙比赛,请同学们注意两点:①在表演的时候,一定要加入动作,手口要一致。②节奏感要强,但不许断。同学们能做到吗?

[设计意图]严谨的语言和规范的活动要求对于实施极具开放性的游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此环节力求言简意赅,这样既不耽误时间又能让学生领会教师的意图。

4.3.6 试赛。

4.3.7 正式比赛。

4.3.8 教师小节。

4.4 体验悲伤老虎。这一环节我们是针对教材中内容进行的延伸。《悲伤的老虎》即是《两只老虎》的变奏。以小调的忧伤情绪再现旋律。那么我们设计此环节有两个日的:①通过感受不同情绪的旋律。让学生知道音乐能表现、刻画出不同的音乐形象,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②通过演唱《悲伤老虎》唤起孩子保护意识即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从而用音乐的方式达到情感目标的渗透。

4.4.1 示范唱变奏版的《两只老虎》。

4.4.2 引导学生跟师唱。

4.4.3 生谈感受。

4.4.4 找生演唱。

4.4.5 让学生评价,找出优缺点,并让他做小老师领大家唱一唱。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再次应用生生互评的评价机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小老师更能体现教学民主的思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符合新课程理念。

4.4.6 结课(渗透环保教育)。

两只小老虎范文5

设计思路:

在生活中,小年龄幼儿有着强烈的模仿成人行为的欲望,他们会情不自禁的想参与各种各样的劳动,比如切菜、洗碗、扫地等。为此,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做中学”的理念,选择了幼儿最熟悉的一些食物,引导幼儿应用目测区分物体的大小,并尝试使用常见的工具改变物体的大小,发展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满足幼儿参与劳动的愿望。我还帮助幼儿将自己的操作过程表达出来,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工具,培养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通过目测区分物体间明显的大小差异,尝试使用一些工具改变各种食物的大小,并愿意表达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1、各种食物:黄瓜、茄子、蘑菇、白菜、豆腐干、西瓜、苹果、梨。

2、各种工具:勺子、剪刀、小刀。

活动过程:

1、认识各种食物。

师:老师的百宝箱里藏着许多东西,你们相知道他们是什么吗?老师请小朋友把他们找出来告诉大家,好吗?

2、预测“大变小”的可能性

(1)、我们能把这些食物装进瓶子里去吗?

引导说出“瓶子太小,食物太大。”

(2)、怎样才能把这些食物放进去呢?

根据幼儿的反应适当的运用一些动作提示,以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工具。

3、进行“大变小”的实验

幼儿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使食物变小,并把食物放进瓶里。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表达实验过程。

有意识的提问“你用什么把什么变小了?”

有的幼儿在工具选择上存在问题,引导幼儿尝试使用其他工具,看看用什么比较容易“变”

有的幼儿一直使用一种工具,有意识的引导他们大胆试用其他工具。

强调行为习惯的养成,用完的工具放回原处,用抹布擦手,并进行安全教育。

4、师幼共同探讨

(1)、讨论问题一:你是怎么把食物放进瓶里的?

引导幼儿说出“我把它变小了。”进一步提问“你是怎么把它变小的呢?”引导幼儿回忆操作过程,帮助幼儿说出工具名称,并用标记图表示。

(2)、讨论问题二:刀是什么样子的?

回忆“刀”是什么样子的,强调刀有“很锋利的一面”,提醒幼儿要用刀的这一面来切东西,但不能去碰。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里的刀和家里的刀有什么不同,并告诉幼儿老师提供的刀是安全的,而家里切菜的刀有危险,不能玩。

二则、说课稿:会说话的标志

活动来源:

此次活动选材于人教版学前班社会领域《各种各样的标志》。标志广泛地运用于人们的生活。纲要中提到:“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志和文字符号的兴趣”。我选择了一些贴近幼儿生活,能为幼儿理解的标志符号,通过学习,增进幼儿的安全意识。

目标分析:

为了既能围绕教育总目标,又能突出教学内容自身的教育价值,此次活动,我制定了下面几个目标:

认知目标:

对几种常见安全标志的图案意义有初步的认知,并能对其进行分类。了解禁止标志、警告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初步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规则意识。

过程分析:

总述:

基本流程:

以游戏《开汽车》导题――自由探索,认识标志――看情景图片选择标志,区别认识标志――标志归类――幼儿自主贴标志,让学习内容生活化。

教学方法有:讨论法、知识迁移法、游戏法、观察法等。

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能根据标志上的图案分析与辨别,基本了解安全标志的符号、名称和意义。

教学难点:一类标志的规范性名称及其教育意义。

分述:

一、通过游戏《开汽车》,引发幼儿的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索探索兴趣。

1、游戏《开汽车》幼儿随着音乐开汽车进入进入活动室,教师出示红绿灯提示牌,指挥交通:红灯停,绿灯行。

2、教师提问:老师没说话,你们为什么一会儿停车,一会儿开车?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红绿灯?红绿灯告诉我们什么?(欢快的游戏音乐,活泼有趣的游戏内容,使幼儿情绪愉快地投入活动,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引发幼儿教育思考,能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自然地导入活动主题。)

二、自由探索,认识标志

1、幼儿自由选择标志图,观察并相互交流讨论标志上的内容与所表示的意思。老师巡回倾听,引导幼儿观察。

2、利用幻灯片展示所有的标志图。让幼儿集体观察,并请个别幼儿找出刚才自己手里的标志,说说自己对图片意思的理解。(在这个环节里,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给孩子创设了自由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在观察、交流、讨论中,初步理解认识标志,对孩子对标志的理解,我不及时评价对错,而是把这个机会让给幼儿自己去发现。使幼儿带着疑问,饶有兴趣地进入到下一环节。)

三、看情景图片选择标志,区别认识标志。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并根据内容选择相应的标志。

第一幅图是:一位小朋友正在爬栏杆,然后提出问题:我们该告诉图上的小孩什么?你手里有适合贴在这儿的的标志吗?

第二幅图是:小朋友取开水喝的场景。针对此图,我设计的的问题是: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我们需要怎样提醒她呢?用个什么标志贴在这儿合适呢?

2、利用幼儿选择的这两种标志,引导他们观察比较两种标志的不同之处。

(在这一环节里,我没有先教幼儿认识标志再解释标志,而是引导幼儿通过逆向思维来认识区别标志,即让幼儿先看情景图片,然后根据图片内容选择标志,从观察形象直观的情景图片到找出抽象的相应标志,使幼儿从具体到抽象,深刻地理解认识标志。在引导幼儿观察两种标志的不同时,我会用一些启发性的语言,暗示性的动作,引导幼儿自己去细致观察,最终发现,发展幼儿细致观察的能力。)

四、标志归类

学前班的幼儿,逻辑思维已初步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此环节的设计,会适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满足孩子发展的需要。

1、标志分类,集体感知每一类标志的特点:这些标志是什么形状的?有些什么颜色呢?初步建立类概念。

2、引出禁止标志和警告标志的概念。

3、介绍禁止标志。观察并思考: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会是禁止我们做些什么呢?你们在哪儿见过这种标志呢?(这些开放式的提问有利于幼儿进一步探索与思考,有利扩展,整理幼儿的经验。在幼儿结论的基础上,教师整理并与幼儿一起得出每一种标志的规范名称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4、警示标志的方法同上。

5、迁移学习经验,引导幼儿讨论:我们的教室,我们的幼儿园哪些东西,哪些地方会有危险,什么样的标志适合贴在哪儿?

五、结束活动

以游戏活动《争当小卫士》作为本次活动的结束部分。最后由教师带着这些小卫士,把适合的安全标志贴到教室和幼儿园的一些危险物体或地方,来保护我们其它小朋友的安全。主要引导幼儿能能过“玩中学,玩中记”,复习巩固本次活动所学的安全标志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链。

六、预设效果

此次活动,希望能充分发挥孩子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发现并掌握各种标志符号,满足孩子发展的需要。诣在通过两项目标的达成,促使孩子生活质量的提高,即安全与教育。

三则、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轻和响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声音有轻有响,并能加以简单区分。识字:“轻”、“响”。

2、在看看、听听、玩玩的过程中,探索不同事物在易拉罐里摇晃的不同声音。

3、乐意参加常识探索活动,并学会在生活中主动探索。

二、活动准备

1、易拉罐若干(多于班级人数),半数装有钉子或者豆类,半数装有纸或者小木棍。

2、“响”“轻”立式字卡各两份。

3、录有伴奏音乐的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引题。教师直接出示四只易拉罐。并对其进行一定的解释。

2、通过听听、看看来进行观察。

①教师摇一摇装钉子的易拉罐,请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响)请幼儿(幼儿食品)对声音进行模仿。

②教师摇一摇装纸的易拉罐,提问这是什么样的声音?(轻)

③教师展示“响”,“轻”字卡,并将两只易拉罐分别放在相对应的位置。

④教师将另外两只易拉罐分别摇一摇,结合幼儿的意见对其进行区分摆放。

⑤开易拉罐。教师引导:“这些易拉罐里面到底装的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吧!”教师分别打开四个易拉罐,并把里面装的东西倒出来,分别在幼儿面前进行进距离的观察。

⑥小结:这些东西都是不一样的,他们放在易拉罐里面摇一摇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3、通过亲身操作进一步感知轻和响。

①教师引导:老师这里有这么多的易拉罐,我一个人玩不了那么多,我请小朋友跟我一起来玩,好吗?

②教师提要求:在拿到易拉罐的时候不要随便的摇,要先把易拉罐抱住,等到老师请小朋友们操作的时候才可以摇。小朋友摇一摇以后,听听这个声音是轻的还是响的,是响的,就站在响字宝宝旁边,是轻的,就站在轻字宝宝(宝宝食品)一边。

③幼儿操作,找到相应的字宝宝并站在旁边。

④教师检查,纠正。

4、用易拉罐来给音乐配伴奏。

①听音乐一遍,区分响的一段和轻的一段。

②幼儿和教师一起根据音乐轻响来给音乐伴奏。响的一段由拿响罐的小朋友摇,轻的一段由拿轻罐子的小朋友摇。

四则、美术活动:《泡泡画》说课稿

小一班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美术活动《泡泡画》。

一、说教材

吹泡泡是幼儿熟悉又喜爱的游戏,吹泡泡不仅有趣,而且新奇。特别是在太阳底下吹泡泡,吹出来的泡泡颜色丰富多彩。我选择并设计适合小班幼儿学习特点,贴近小班幼儿生活的“泡泡画”活动,旨在让幼儿在蘸蘸、吹吹、按按的过程中,学会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的技能,充分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根据《纲要》艺术领域“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的要求,结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知识目标:巩固对红、橙、绿三种常见颜色的认识,感受色彩的美。2、技能目标:大胆选色,学习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3、情感目标:体验与同伴合作活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活动重点:学习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注意卫生,体验活动的快乐。活动的难点:学会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的技巧。活动的准备:(详见活动设计的准备)。充分有效的活动准备是美术活动成功的前提。本活动准备既关注幼儿已有经验的积累与参与,如在活动前让幼儿玩玩吹泡泡的游戏,也注重教具的实用性与作画工具的合理性。如选用的吹泡泡的工具,是特别长的吸管──这是因为我认为这样可使幼儿避免吸入泡泡水,使用更安全。画纸是每组一张,这样可以避免幼儿间的画纸被挡住,而且更能让幼儿在活动操作中大胆地操作,不用担心会吹出纸外。

二、说教法与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1、情景教学法:在活动中,我创设了“小鱼吹泡泡”这样的情景,让幼儿能够很快的进入到活动中去。2、观察法:在活动开始时,请幼儿仔细观察泡泡水的颜色。通过观察,使幼儿对颜色进行辨别。3、提问法:对幼儿进行一些启发式的提问,有助于幼儿对颜色有进一步的认识。活动中孩子们运用了1、多种感官参与法。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吹一吹、按一按等多种方法来获得对泡泡形状、颜色的知识体验。2、操作法:幼儿动手操作吹泡泡作画,在与教材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泡泡画的技能。操作法对幼儿学习美术具有决定性意义,因而操作是本活动的主要环节。布卢姆提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每个幼儿都能达到高水平的学习。因此,在操作中,我想尽量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来操作材料,在充足的时间里积累经验,以获得技能。活动也证实了这一点,第一个上来示范吹泡泡的女孩在后来的操作中成功了。

三、说活动程序

总的设计思路是:根据小班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本活动目标要求,设计以“向小鱼学习吹泡泡”为中心主题,以教师的示范幼儿练习为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流程是:出示范画导入介绍作画工具(巩固对颜色的认识)师幼合作示范(蘸颜料吹泡泡按泡泡)幼儿分组练习活动评价(展示幼儿的泡泡画,请爸爸妈妈观赏)。(具体的活动程序见活动教案)

四、说反思

情景创设的导入很能吸引起幼儿的注意,兴趣的确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所以在看教师绘画的时候,幼儿个个全神贯注地听着。小班幼儿对于吹泡泡很感兴趣,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能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由此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积累相关的绘画经验,让幼儿对美术课产生喜爱之情。活动中,以师幼合作的形式来示范泡泡画的制作,更能激发孩子的操作热情。可是,活动中我却犯了一个不该犯的错误,居然忘了向孩子们交代操作的要求,比如泡泡水要放在桌子的中间,只能吹,不能吸,还有就是忘了为孩子们准备湿的擦手布了。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五则、健康活动教案:小鸡捉虫

目标:

1、发展幼儿快速跑的能力,且不与他人碰撞。

2、能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

准备:母鸡、狐狸头饰各1个、小鸡头饰若干、“虫子”若干、录音机、磁带、“小鸡家”“狐狸家”的场景。

过程:

一、开始部分(准备活动)

1、鸡妈妈带幼儿在“老母鸡”音乐的伴随下进入活动场地,音乐停止,鸡妈妈说:“鸡妈妈我真能干,看看我今天生下了哪个蛋宝宝!”幼儿随即蹲下做蛋宝宝,老师巡视。

2、鸡妈妈边巡视边问:“宝宝、宝宝长多大了?”

幼儿答“我们伸出小脑袋!”(带幼儿活动头部)

3、鸡妈妈问:“宝宝、宝宝长多大了?”

幼儿答:“我们伸出小翅膀!”(带幼儿活动肩、臂部)

4、鸡妈妈又问:“宝宝、宝宝长多大了?”

幼儿答:“我们跳出蛋壳了!”(带幼儿活动腰、腿部)

5、鸡妈妈问:“谁知道我们出去玩时应该怎样走?”(引导幼儿说出要一个跟着一个走并进行队列练习)

二、中间部分(跑的动作练习)

1、鸡妈妈:“宝宝们越来越棒,现在妈妈要教你们一个新的本领:小鸡捉虫(模仿捉虫的动作),如果在找虫时遇见了大狐狸,我们可要赶快跑回家里。”

2、练习快速跑的动作,提示幼儿要快速前后摆臂。

3、带鸡宝宝到树林里找虫吃,遇到狐狸后快速跑回家里。

4、在家里巡查有没有丢失的小鸡,并同宝宝一同商量救同伴的方法。

5、带宝宝一起去救同伴,要求:轻轻跑出去躲到大树后面,等妈妈把同伴救出后一起快速跑回家,同事注意不要撞到同伴。

6、鸡妈妈再次带宝宝捉小虫,捉到后把它快速带回家,可别让狐狸给抓走。

7、回到家中分享食物。

三、结束部分:

带鸡宝宝做整理活动,带回活动室休息。

六则、小班音乐活动教案:两只老虎

目标

1、培养幼儿参加韵律活动兴趣。

2、让幼儿体验边唱歌边做动作的快乐。

准备

1、幼儿已会唱《两只老虎》的歌曲。

2、多媒体课件、老虎胸饰、录音机、磁带。

过程

1、幼儿戴好胸饰听音乐进入活动室。

(1)你们这些小老虎真可爱,我知道你们还会唱《两只老虎》的歌呢,你们愿意唱给我听听吗?

(2)师幼一起演唱。

2、引导幼儿逐句创编动作。

小老虎你们喜欢跳舞吗?那我们今天就来跳《两只老虎》的舞好吗?可是我还不会跳呢!怎么办呀?那我们今天就一起为《两只老虎》的歌编一些好看的动作,

(1)想一想“两只老虎,两只老虎,”可以做什么动作?(鼓励幼儿与别人做的不一样)

(2)我知道小老虎有很多本领,现在请你把跑的本领做给我看看。那“跑得快,跑得快,”我们怎么做?除了往前跑还可以怎么跑?(请个别幼儿示范不同的方法,然后集体做)

(3)这两只老虎长得很奇怪的,你知道哪里很奇怪吗?(教师可提示:它们一只没有什么?还有一只没有什么?)那,没有眼睛怎么做?没有尾巴呢?我们一起来学学看。

(4)这两只老虎长得真的很奇怪,那歌曲里的“真奇怪,真奇怪,”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做?我们一起来学学。

3、完整表演

(1)引导幼儿完整表演

集体表演:我们编了这么多动作,那我们一起连起来跳一遍好吗?

个别表演:谁还会用不同的动作来跳一遍?我们用他的动作也来跳一遍好不好?

(2)创设情境,用不同的动作完整表演两遍

小老虎真能干会跳舞了,妈妈现在带你们去几个好玩的地方跳好不好?看!现在我们到了什么地方?(草地)请你们用最喜欢的动作来表演一下!

5、创编歌词及动作

(1)两只奇怪的老虎,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那如果还有两只奇怪的老虎,你猜它们会没有什么?(幼儿边说边做动作)

教师与幼儿一起边演唱创编的歌词边做动作。

6、结束活动

两只小老虎范文6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 心内科; 老年; 睡眠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6-0112-02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随之亦发生巨大变化,加之老龄化社会后老年人群增多,老年人群中原发性高血压病(EH)、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HD)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1-3]。在我国45.5%的人群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质量下降,而老年人约占56.7%,且多伴有EH和CAHD等疾病,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2-5]。本研究中笔者对107例伴有睡眠障碍的心内科住院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旨在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收治的伴有睡眠障碍的EH或CAHD患者21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EH或CAHD的诊断标准;男116例,女98例;年龄60~78岁,平均(68.36±7.42)岁;其中EH患者151例,CAHD患者6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7)和观察组(n=107),两组患者均意识清楚,无语言障碍,无精神疾病史及家族史,无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EH或CAHD患者均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心理护理干预:由经验丰富、语言沟通能力较强的护士专职负责接待新入院的患者,通过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给予尽量满足。在交流过程中态度要诚恳热情,对患者的倾述要耐心倾听并给予安慰、鼓励和支持,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解答[6-8]。(2)EH或CAHD的健康宣教:发放健康宣传手册,病房张贴宣传画。护士利用宣传图片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者耐心讲解EH或CAHD的相关知识,以及睡眠障碍对生活质量和疗效的影响。组织专家定期进行EH或CAHD的相关知识讲座,邀请EH或CAHD治疗效果较好及睡眠质量改善显著的患者与病友进行讨论,通过“现身说法”的形式进行宣教[9-11]。(3)睡眠指导:病房光线适宜,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温度控制在22 ℃~25 ℃,治疗车车轮及时,避免噪音影响患者睡眠。向患者讲解睡眠卫生,良好规律的睡眠习惯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以及睡眠障碍对EH或CAHD疗效的影响。告知睡前避免剧烈活动,避免看电视等容易引起兴奋的事情;睡前热水泡脚、喝温热牛奶有助于缩短睡眠潜伏时间[5,12]。

1.3 观察指标

采用本研究小组自行设计的“患者睡眠质量调查表”,由专人负责调查两组患者入院后1天及出院前1天的睡眠潜伏时间和睡眠时间,调查表由患者本人自行详实填写。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睡眠潜伏时间较干预前和对照组显著短(P

3 讨论

随着年龄增长和机体生理机能逐步减退,睡眠质量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老年人群中睡眠障碍普遍存在,尤其是伴有EH或CAHD等心身疾病者,睡眠质量与EH、CAHD相互影响[1,3]。文献[3,9]报道心理因素是影响老年人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EH、CAHD患者因缺乏对疾病的认知、担心医疗费用等而产生焦虑心理,影响睡眠质量;而睡眠质量下降又可导致血压波动和心肌缺血等,两者相互影响,甚至形成恶性循环。常规护理中护士主要是机械执行医嘱,忽视了患者心理感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和睡眠指导等个性化护理干预,与对照组比较睡眠潜伏时间明显缩短,睡眠时间明显延长。由此可见,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心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史文玲.老年住院患者睡眠障碍与护理干预[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3):2530-2531.

[2]李霁.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3):80-81.

[3]刁和凤.心内科老年住院病人睡眠障碍原因分析及护理[J].全科护理,2009,7(7):1901-1902.

[4]李霞,赖真容.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异常的护理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96-97.

[5]杜庆顺,焦焕婷.伴有睡眠障碍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08,5(14):56-57.

[6]李海聪,杨毅玲,马明,等.改善睡眠障碍有助于降血压[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4):294-295.

[7]张桂娟,马民.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34-35.

[8]符可文,陈赤霞,赵亚丽,等.护理干预对健康体检人群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4):1776-1777.

[9]詹艳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87-88.

[10]洪音.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09,7(2):290-291.

[11]朱金兰.护理干预对中青年高血压患[J].中国现代医生,2009,49(5):98-99.

上一篇秋分诗句

下一篇项目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