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护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冠心病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冠心病护理

冠心病护理范文1

【摘要】: 综述了冠心病护理的主要进展,包括冠心病的治疗与护理,冠心病合并感染的护理,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冠心病康复护理。

【关键词】:冠心病;护理;健康教育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我国的冠心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内科药物治疗和治疗的不断进步,完善冠心病护理理论与实践已成为广大护理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之一。

1术前护理

术前必须完善相关检查以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对有其它器质性疾病者应该提醒医生行相关处理,以及考虑术前的特殊准备,完善术前药物准备。术前访视患者,认真听取患者提出的问题和疑虑,了解其心理感受。巡回护士应根据其不同的心理情况,有的放矢地实施心理护理,以稳定患者的情绪,使其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手术。

1.1术中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是最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要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心率、心律、血压的异常变化,注意病人的意识状态,倾听主诉。当病人胸痛加剧,心电图ST段迅速抬高,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等情况时,提示有冠状动脉血管闭塞,立即告知术者处理,常用多巴胺5~10mg静脉推注,必要时静脉推注后滴注维持,速度为5~10mg/min,将血压维持在110/75mmHg左右。吸氧,氧流量为4~6L/min,使血氧饱和度达到96%以上。

2冠心病合并感染的护理

微生物感染可导致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损伤并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应做好社区宣教和保健工作。对于社区未患冠心病人群,社区、街道工作人员应向其说明冠心病与细菌、病毒的关系及感染的危害性,提高人群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认识,从而从主观上加以防范,做到预防为主。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并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勤锻炼,同时加强营养,提高自身抵抗力,避免一切可能导致感染的因素发生。一旦发现有感染的迹象,应立即就诊,进行治疗。

3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

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证明糖尿病是CHD独立且最重要的因素。糖尿病不再仅仅是CHD的重要危险因素,而是CHD的等危症。从对人类健康及预期寿命的影响而言,糖尿病危险性与CHD相同。本病为终生性疾病,护理的任务不仅是在病人住院期间提供优质护理,更应教会病人疾病的有关防治知识,因此,加强健康教育尤其重要。责任护士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健康教育计划并付诸实施。内容包括坚持饮食治疗、合理运动、药物治疗方法、正确自测血糖及尿糖、足部护理常识、并发症处理等,指导病人外出时随身携带治疗卡及保健盒。

4冠心病病人的健康教育

4.1冠心病教育形式

目前采用的教育形式,以参加人数不同分为集体教育、单人指导,个别时候二者并用。单人指导是指病人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利用晨间护理、治疗、巡视或其他时间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集体教育是指科室设置健康教育课堂,不定期聘请专科医生讲课,进行冠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

4.2冠心病教育内容

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吸烟、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肾脏疾病、静坐的生活方式、过多的生活压力等。饮食与冠心病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可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因此应鼓励病人改变生活方式,做到起居有常、身心愉快、饮食调摄、戒烟少酒、劳逸结合、血压平稳、积极治疗。

5冠心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冠心病病人的行为特点是动机强烈、争强好胜、不耐烦(A型行为)。尤其是在心肌梗死发病阶段,当胸痛发作产生濒死感时,又多有紧张、焦虑、抑郁和压抑情绪,过重的精神负担,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加重病情。美国专家曾对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对疾病预后的影响做过比较系统的观察分析,为冠心病病人心理上的压力和精神上的紧张情绪,对病死率有明显影响。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说过:“要使千百万人都能达到所需要的最佳心理状态,本身就是一种最精湛的技术”。

6冠心病康复护理

6.1冠心病康复护理措施

康复护理措施以医疗康复训练为主,针对各种易患因素实施康复教育、饮食调理、高压氧、体外反搏及必要的药物治疗等综合性措施,针对不同的个体实施心理护理,并且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加以控制。因此,应鼓励冠心病病人改变生活方式:戒烟、低脂饮食、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保证足够休息和睡眠、避免精神紧张。病人能否接受有关生活方式调整的建议是护理的关键,这需要护理人员与病人进行长时间广范围合作,通过专业性护理,掌握病人心理,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使病人主动配合,才能有效地控制危险因素。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心绞痛发作处理、用药(如扩张冠状动脉药、抗凝药及抗心律失常药等)的注意事项及毒副反应、运动种类、强度、频率、时间的方法、质量的技巧等。

7小结

我国冠心病发病趋势正在上升,所造成的危害性极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人口老龄化阶段的步入,如何进一步提高冠心病病人的护理质量是摆在护理人员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需引起护理同仁们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金海君,朱艳华,马玉民,等.冠心病治疗病人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4,19(7):25~26.

冠心病护理范文2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心理护理;

冠心病心绞痛作为心血管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在老年群体中发生的概率较大,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胸腔中央压榨性疼痛,并且这种疼痛会逐渐延伸到患者手臂、后背、颈部以及胃部等位置,还有部分患者会伴随着出现心率失常或者心力衰竭的现象,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过程中,心理护理发挥一定的作用,可以增加治疗效果,本文笔者主要选取我院2010年―2013年接受诊治的98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心理护理措施,取得一定的效果,具体分析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主要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这段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8例,这98例老年患者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没有出现重度心率失常和急性心肌梗死的现象,其中男性患者共计46例,女性患者共计52例,年龄为50岁―78岁,平均年龄为59士3.5岁,病程为2年―6年,平均病程为4.3士1.1年。现将这98例老年患者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诊断结果上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于这两组患者都给予积极的治疗,对于对照组的患者主要采用的是常规的护理方式,主要包括对病情的监测以及基础护理。然而对于实现组的患者则根据患者的心理情况、病情情况等对其心理进行综合评估,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因为冠心病的病情较为复杂,治疗的周期也较长,治疗过程中容易反复发作,因此很多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焦虑、紧张、悲观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往往会不同程度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另外患者长期心情处于郁闷状态还可能增加发病的频率,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在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经常指导患者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避免自己情绪的波动,养成开朗的人生态度。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患者的表情、语言以及姿势,从而准确把握好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注意加强对患者的沟通和关怀。在跟患者沟通中,要注意沟通的技巧,要善于听取患者的倾诉,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以及病情程度把握好患者情绪波动的原因,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平息患者的情绪,并利用适当的眼神和手势等暗示性动作对患者进行鼓励,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1.3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对于临床疗效的评定可以通过显效、有效以及无效这三个方面进行评定。

显效:冠心病心绞痛的所有症状都消失,患者心理状态良好;有效:指的是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所有症状都得到明显的缓解,但是还需要继续治疗一段时间,患者的心理状况有所改善。无效:无效指的是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所有症状都没有任何的好转,不良心理依然存在,甚至比治疗之前更严重。临床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2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98例老年患者在我院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以后,两组患者的冠心病心绞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恢复,两组均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和死亡的现象,但是两组患者的显效率、总有效率这两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显效率 总有效率

实验组 49 38 10 1 77.5% 98%

对照组 49 31 12 6 63% 88%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作为心血管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心率失常、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等,在老年群体中发生的概率较高。在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应该将心理护理贯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加强和患者的沟通和交流,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要随着老年患者的情绪状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有个性的心理护理方法,从而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增强患者跟疾病抗争的自信心。本文通过对我院98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的方式,对照组49例患者中显效31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实现组中显效38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给予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

参考资料

冠心病护理范文3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二病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530022

【摘 要】目的:对优质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展开探讨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时间段接受的5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划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一般护理,干预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方法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护理满意度96.0%相较于对照组68.0%显著更佳,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患者优质护理能够获取良好的护理效果,患者临床症状显著得到缓解,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得到提升,有着较高的临床广泛推广意义。

关键词 优质护理;冠心病;护理满意度

冠心病属于临床较为多见的疾病,临床多表现为心脏缺血、心绞痛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临床治疗冠心病患者除采用基础药物治疗之外,护理质量对患者治疗及转归同样存在着重要的影响[1]。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时间段接受的50例冠心病患者,通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初步了解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现进行下述探讨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受检人员为随机选取接受的50例冠心病患者,将受检人员划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干预组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49~77岁,平均年龄(59.1±6.9)岁。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范围48~76岁,平均年龄(59.2±7.1)岁。两组受检人员性别、年龄以及其他健康指标等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数据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性具备研究对比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护理方式护理,干预组接受健康教育及优质护理方式护理,分别包括:I.健康教育,向冠心病患者及其家属讲述冠心病相关临床常识,包括:冠心病发病机制、冠心病的疾病常识、应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等,强调患者自行更换药物、停止服用药物及不遵医行为等所造成的负面影响。II.优质心理护理,冠心病患者通常会顾虑自身病情恢复情况,从而造成负面心理情绪,针对这一情形,护理人员应当向患者耐心的说明治疗情况,分析病情恢复结构,缓解患者过大的身心压力,还应当给予患者必要的关心、鼓舞,组织病友相互间展开交流。III.优质生活护理,嘱患者设立科学的常规膳食,多食用维生素高的蔬菜、豆制品及水果等,指导患者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有氧运动等。

1.3观察指标

两组50例受检患者经不同护理方法护理后,通过临床数据回顾性分析,结合医院冠心病相关规范准则设计调查表,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把一系列相关观察指标全面收纳进调查表中,采用计算机展开统计学分析。患者护理满意度通过医院制定的问卷测验方式收集,测验内容分别有医护人员服务水平、医护人员态度等的评分,总评分为100分,结合评分由高分至低分划分成非常满意(超过90分)、一般满意(60到89之间)、不满意(不足60分)三种护理满意度情况,并以非常满意与一般满意之和计为护理满意度[2]。

1.4统计学分析

选取spss13.00软件包开展数据统计分析,研究所得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计量数据对比选取t值进行处理,计数数据选取X2值进行处理,将P<0.05表示数据对比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组护理满意度96.0%相较于对照组68.0%显著更佳,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冠心病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期间,若单纯给予患者药物治疗的话,往往提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机率,鉴于此,务必要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以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护理满意度的目的。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认为,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给予患者针对的健康宣教,促使患者提升对生活方式改变的重要性认识,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治疗;给予患者优质心理护理,缓解患者负面心理情绪,给予患者优质生活护理,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运动习惯,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3]。

总而言之,给予冠心病患者优质护理能够获取良好的护理效果,患者临床症状显著得到缓解,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得到提升,有着较高的临床广泛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少红,陈芳.优质护理模式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08):1889-1890.

冠心病护理范文4

[关键词] 冠心病;糖尿病;血脂;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b)-0116-02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时脂代谢进一步恶化,如果血糖不加以控制,随着病程发展,心肌耗氧量增加、心律失常,加重心脏负担,心绞痛、心肌梗死现象进一步恶化,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预防极其重要[1]。但是临床对于此类患者的护理经验总结较少,本研究主要总结本院对于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以更好地配合临床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且存在血脂升高的患者20例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经冠脉造影确诊存在冠心病,经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确定糖尿病,同时选择20例来本院健康体检的正常者2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男13例,女7例,年龄49~72岁,平均(53.8±3.0)岁,发现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且存在血脂升高至入院时间为1 d~5年,平均(1.0±0.3)年;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50~71岁,平均(52.5±3.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观察组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且存在血脂升高的患者,首先要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理解能力以及病情严重情况,运用不同的心理疏导方法,将心理护理做到患者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随访的每个环节。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关心、体贴患者,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帮助患者制订起居作息表,合理体育锻炼,以转移其消极心态[2]。

1.2.2 饮食护理对于此类患者,关键是控制其总热量的摄取,尤其是肥胖患者,饮食上指导其以低脂、低糖、低胆固醇为主,且注意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摄入,教会患者如何计算饮食热量。每日营养分配标准为早餐1/5、午餐2/5、晚餐2/5,要求低盐低脂饮食,食盐控制在每日6 g以下[3]。对于蔬果的摄入,宜多吃新鲜蔬菜和粗粮,并根据血糖检测结果,适当摄入新鲜水果。

1.2.3 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的护理对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除进行心电监护外,需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同时给患者创造安静的休息环境,严格控制探视,低流量持续吸氧,应用强心药时需严防毒性反应[4]。对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要注意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液体总量,且输液的溶剂不能用葡萄糖,并注意维持患者的电解质、酸碱等内环境平衡。

1.2.4 低血糖的处理因为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和高血脂,饮食上和药物治疗上,相对于单纯糖尿病患者,更加严格,也更易发生低血糖,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轻症者可食用果糖、面包,甚至饮用含糖的饮料等缓解低血糖,并加强护理观察,如果低血糖症状仍无缓解,则应遵医嘱,立即给予50%葡萄溶液50 mL静脉滴注,必要时继续予5%~10%葡萄糖注射液维持滴入,患者血糖测量值,维持在6 mmol/L左右为宜[5]。

1.3 研究方法

对照组选择正常体检者,并将观察组在实施常规降压、降糖、降脂等基础治疗的同时,使用本组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并将治疗前后血脂水平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两组血脂情况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

2.2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脂情况比较

观察组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值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是低密度脂蛋白仍稍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发病趋势日益增高,同时合并有三种疾病的患者增多,临床治疗时间长,效果不佳,且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对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且存在血脂升高的患者,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减弱治疗效果,影响患者的康复,严重者导致疾病加重,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6]。所以本研究观察组护理的重点之一是控制患者饮食,本组通过对此类患者的护理干预和临床治疗,发现治疗前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值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明显降低。所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且存在血脂升高的患者,起到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提高疗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大敏,田峰,郭杏花.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9):118-119.

[2]门国勋,唐云侠.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护理[J]. 全科护理,2011,9(10):2669.

[3]路海云,蹇祥玉.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的护理干预[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9):1511-1512.

[4]陈志敏.糖尿病合并冠心病51例护理体会[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7(35):748-750.

[5]王静.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 中国社区医师,2011,12(13):155-156.

冠心病护理范文5

【关键词】

护理干预;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应用

作者单位:457001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总医院干部病房一科

冠心病心绞痛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心血管疾病[1]。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为主,为了能够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发作,避免心血管事件发生,我们采取积极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来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采取护理干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48例。其中男172例,女76例,年龄54~86岁,平均68.9岁。冠心病心绞痛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胸骨后和左胸前疼痛,呈压榨性或窒息感.疼痛持续1~5 min,典型的心电图改变。本组经护理干预,患者均治愈出院。

1.2 护理干预

1.2.1 干预重要性 冠心病患者缺乏基本的了解。不懂相应的知识。不能采取有效的防治和护理措施而任其发展。信息支持可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减少或防止心绞痛的发生或发作。能明显地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与死亡率[2]。

1.2.2 干预方案建立 采取群体教育和个体指导相结合,建立个人护理档案资料,对个体患者已经患者的文化水平、学习能力、疾病程度、制定详细周密的护理干预计划和切实有效的措施。每季度举行1次,由资深医师和护士主持开展的相关内容学术讲座和护理演示,用通俗易懂的语音,由浅入深;发放示教及健康教育材料,提供医疗咨询及护理服务,对于活动缺席者予补课。并进行电话、信件和家访式的跟踪随访,特殊患者一对一指导。

1.2.3 心理干预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存在这精神紧张、焦虑、恐惧、压力过大、情绪激动等负性因素。冠心病患者应心胸开阔,保持心态平和,切忌性情急躁、乱发脾气。家访护士主动与患者交谈,尊重、同情、关心患者,耐心、细致地讲解疾病的治疗、预防及预后知识,从思想上开导患者,诱导患者说出内心感受,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嘱其家属尽量多陪伴患者、关心患者,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身心休养环境。

1.2.4 饮食干预 饮食以低盐、低脂、低热量、低胆固醇和高纤维素食物为主,低盐饮食降低钠盐摄人可降低血压水平,每日钠盐摄人量由180 mmol(10.5 g)降低至80 ~100 mmol(4.79~5.8 g),可使收缩压降低4 mm Hg~6 mm Hg[3]。故一般高血压患者食盐摄人量应3岁d~5 g/d。忌食腌制品及含钠高的食物。每周食用粗粮、非精米面3~4次(包括全麦面粉制品,带皮玉米制品等);每日食用蔬菜0.75~1.0 kg。每日食用1~2个苹果或柑橘等水果;遵医嘱服用B族维生素。

1.2.5 烟酒干预 吸烟是引起心肌梗死患者猝死的最大危险影视,烟草中的尼古丁刺激肾上腺髓质分泌儿茶酚胺,冠状动脉收缩并妨碍内皮舒张因子功能;吸烟可以造成动脉壁氧含量不足,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应避免吸烟和吸烟环境。乙醇能够增加儿茶酚胺和皮质激素的水平,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使血压增高,影响心肌血液供应。每天30~40 g乙醇即可以使血压升高,避免饮酒。

1.2.6 运动干预 合理而有规律的运动能有效的预防冠心病,运动不仅能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同时也能减少心肌梗死的复发次数,降低死亡率[4]。据年龄、病情、体力等情况酌定运动方案,达到适宜心率的累计时间应在5 min以上;40岁以上的冠心病患者,运动疗法时最高心率应控制在104~124次/min之间,运动初期,运动强度要小些。

3 结论

护理干预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方法。要求患者对疾病的不同知识点达到了解一熟悉一掌握的程度。使患者深刻认识到,并能够长期坚持,严格按照护理干预内容进行生活调配,可以改善冠心病的预后,减少心绞痛发作,避免恶性心脏事件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Braunwald.(陈灏珠主译).心脏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03.

[2] 莫静霞.家庭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代护理,2006,12(22):2133.

[3] 吴崇厚.冠心病患者日常生活中情绪波动及自我控制力分析.中国健康教育杂志,2002,17(5):289.

冠心病护理范文6

目的分析研究在冠心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冠心病患者,依据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住院时间、焦虑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两组住院时间、焦虑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行优质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优质护理;冠心病;护理效果

冠心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类型,近年来该病症发病率有明显上升,其不但为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伤,而且也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研究显示,优质且全面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文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在冠心病的临床护理工作当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排除标准:存在认知障碍、精神障碍或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患者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65.6±5.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优质护理干预。优质护理具体措施为:①心理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后为患者普及有关冠心病的基础知识,对于存心紧张、焦虑心理的患者则要与其进行积极沟通,并针对患者具体的心理担忧进行心理辅导,帮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情绪,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诊护工作。②饮食护理:叮嘱患者多食用含纤维素、维生素的蔬菜水果,避免饮用浓茶或咖啡,切忌食脂肪含量高、热量高、生冷及辛辣食物,多补充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对于存在食欲不振情况的患者则要适当调整患者的饮食方案,改善患者食欲,以此提高患者的新陈代谢能力及免疫力。③康复教育: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要依据患者自身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以及理解程度向其进行个性化的健康宣教,将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各项事宜告知患者,并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鼓励患者适当进行床下运动,并引导患者进行生活自理,在患者出院前夕对患者进行出院康复指导,告知患者自我调节心情的方法,如意向放松法、转移法等。④专科护理:依据患者的临床病情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要适当强化病情监护力度,增加巡房次数。在服用特殊药物之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过敏测试,并注意药物在使用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护理人员在进行各项护理工作时要确保动作轻柔,以此提高患者的诊疗舒适感,严格遵循三查七对原则以及无菌操作原则,以此避免出现护理差错。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焦虑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得分越高则表示焦虑症状越重[2]。采用本院自制量表对比患者满意度,表中设有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中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2例出现头晕、恶心症状,1例出现失眠头痛症状,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平均焦虑评分为(37.5±2.3)分,平均住院时间(19.4±2.3)d,护理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中有1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7例出现头晕恶心症状,3例出现失眠头痛症状,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3.3%;平均焦虑评分为(42.5±2.6)分,平均住院时间(23.4±2.9)d,共有4例患者选择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86.7%。两组住院时间、焦虑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病症,该病症临床发病率较高,多见于中老年人,积极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促使其注意主动规避日常生活中的各类危险因素有利于降低该病症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对冠心病患者积极进行心理护理、康复教育、饮食护理等优质护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郭彩虹[3]的研究结果显示,优质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上述研究结论在本次研究中也有明显体现,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焦虑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患者除进行基层护理工作之外,也要积极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教育等优质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故可在冠心病的护理工作中加以推广。

作者:祖敏 单位:锦州市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吕文芬,李琼仙,陈海燕,等.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3,34(5):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