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车事件评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车事件评论范文1
1. 高铁 high-speed train / rail
2011年 6月,京沪高铁(Beijing-Shanghai high-speed railway)开通,“安全、舒适、环保”,“工程质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让国人有了期待。随后,京沪高铁5天内发生了6次故障的尴尬情况,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称,故障不是安全事故,需经过2-3个月的磨合,稳定期就会出现。话音刚落,“7・23”温州动车追尾(rear-end)事故发生,造成40人死亡,约200人受伤。
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少不了铁路的支持,我们没有理由停止高铁的发展。但需放稳脚步,更深入细致考虑问题,让高铁科学、健康地发展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2. 校车安全 school bus safety
2011年我国发生多起校车交通事故。11月16日,甘肃正宁校车事故导致19名学童遇难。12月12日,江苏丰县校车事故造成小学生15死8伤,引发全国上下对“校车”的强烈关注。11月27日,总理要求国务院法制办在一个月内制定出《校车安全条例》,让校车成为学生安全的流动校舍。12月11日,法制办公布《校车安全条例(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
校车安全牵动全社会的心,为孩子们建立安全无忧的绿色通道依然任重道远。
3. 限 limit
被评为2011年度汉字的“限”,虽然仅仅一个字,却能包含万千气象。国内楼市限价、限购,汽车限号、限行,电视限播、限娱、限广……横贯全年的“限”的努力,惊心动魄,所有的艰辛付出不可遗忘。
资源永远是有限的,社会是有边界的,人类确实应该重新认识这个“限”字,才能更好的满足自然、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
4. 控 control
2011年,网络社会里有个字炙手可热,但凡饮食男女,只要还自认为是个网民,就不能不知道这个字――“控”。 一系列的“XX控”,更折射出“控”已成为一种生活状态。“控”字广为流行,具有更为轻盈的意义空间和更为斑斓的语言景观。
控,出自日语“コン(kon)”,取complex(情结)的前头音,指极度喜欢某东西的人,喜欢的东西要冠在“控”字之前,例如:萝莉控、正太控、大叔控、微博控等,基本解释和“癖”相似。把喜欢某一事物的人称为某某控,有时并不含贬义。
5. 伤不起 too delicate to bear a blow
2011年,“伤不起”再度以咆哮体的形式火爆起来。不计其数的网友“伤不起啊”,其阵容达到了一个新的规模。“伤不起”意为个体本身屡屡受伤,伤痕累累,已经经不起折腾,经不起伤害。面对无处不在的“伤不起”,有评论认为它既承载了全民娱乐时代中个人近乎无厘头的情绪化表达,更展示了国人那由于种种不如意而变得日益敏感的情绪和脆弱的神经,代表了人们对心灵健康自我守护的追求。
6. hold 住
校车事件评论范文2
关键词:新闻;网络;评论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4-0048-02
在信息传播方式日新月异的今天,互联网、新型信息终端成为人们快速获取、和传递信息的重要平台,它在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新闻的网络评论作为一种继广播、报纸、电视之后的又一新型评论形式正在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其影响的深度、广度不容小觑,因此网络评论在公众舆论的组织和引导层面所起到的作用显而易见。
如何正确认识网络新闻评论,利用好网络新闻评论,更好的为社会公众服务,使之成为引领社会舆论、弘扬社会道德、构建和谐社会的舆论平台,同时也是媒体从业者和信息交流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所谓新闻评论,即时评、政论,它是大众、专业评论人员或相关专业人士就当日新闻在公众传媒以及网络平台上发表的个人署名或匿名或化名的言论。随着承载技术的不断升级,网络评论以其自由、公开、广泛等特性更适宜普通受众参与其中,评论的形式、语言风格、字数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甚至点击一个图标都能成为受众参与评论的方式。结合传统新闻学的理论知识,我们不难发现,新闻的网络评论是指在网络媒体上就某一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迅速、及时进行评述,阐明道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意见。
一、网络评论的基本类型及特点
(一)网络评论的基本类型
从类型划分上看,新闻网络评论基本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一是传统的网页评论,这种形式出现最为传统,具体是指在新闻网页上的“观点”、“意见”、“情绪化表达”等言论专栏里发表的评论文章。在语言风格和语体概念上与传统媒体评论具有较大的相似程度。网络评论的产生有着较强的随意性,这些评论可以由网站的编辑独立完成,也可能是网友编写或网站工作人员转载而成;新闻网络评论的第二种类型是电子论坛,这种形式更具自由性,更多是给予网民们自由发挥和自由评论的空间。正因为其明显的互动性、开放性以及快捷等特点,电子论坛已经成为网络媒体在网络空间网民们互相探讨、交流的一个新平台;第三种是近几年逐渐兴起的微博评论。微博,也就是微型博客的简称,用户终端可使用便携式或固定式的信息终端信息、发表观点。而这种信息和观点往往受字数的格式限制,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的即时性、便捷性、广泛性、高速传递性决定了其在未来信息分享时代的地位和作用。
在网络这个相对自由、公开的平台上人们可以对新闻事件、转载、评论,由于互联网、手机网络的普及以及技术的支持,微博新闻已经成为许多人第一时间获取信息最迅速、最简单的方法。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博像个新闻场,依靠其网聚的强大人际关系网络,为传统新闻媒体提供海量的新闻信息。而这种新闻信息提供的过程同时也附加着者的观点评论。由于网上评论反应及时,传递迅速,受众越来越多,比如新近发生的 “甘肃11.16校车车祸事件”、“深圳联防队员入室案”再到卡扎菲被捕,大到两会信息,国家新闻,小到民生百态,物价浮动,许多新闻人们都是通过微博获取、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网络评论的特点
1.互动交流性。网络顾名思义其可四通八达,多向传递,只不过这种概念上的巨大连接是虚拟的,每一个终端接收设备既是信息的发起源也是信息的接收者。不难发现,网络与传统媒介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传统媒体只能使受众被动的接受,而网络的受众既可以接受也可以发起。
2.时效性以及新闻源外来性特点。时效性是新闻传播的特点之一,一条新闻从发生到抵达受众终端,以其传播方式不同,速度亦有很大区别。科技改变生活不是句空话,当前微博、微信、手机短信,手机广播、车载广播、移动电视终端成为最新、最快的传播形式。另外网络平台所承载的新闻基本属于传统媒体采编形成,这与目前网络站点的新闻采访权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拿来和外来是网络新闻的另一个特点。
3.强化和丰富新闻评论的特点。新闻发生后,传统媒集体既会充分客观的展现新闻本质,也会基于新闻发表评论,而这样的评论和社会呼吁只是一个广播电台或电视台或报社的一家之言,即便是评论水准很高,但也无法穷尽所有精辟观点思想,网络评论可以说是一个大型的商品综合市场,我们在这里既可以看到汽车、家电,也可以看到鞋带、线头,换言之网络评论实质上强化和丰富了评论本身。除此之外,网络评论具有较强的感召能力,比如,2011年11月14日早晨7时37分,位于西安南郊的嘉天国际公寓爆炸事件。事故发生后,西安市立即启动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应急预案。而与此同时,网上的目击者视频、微博等新载体信息也大量上传,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媒体反映快、报道准,而广大受众的积极关注、手机微博互动、网络即时评论对于整个事件的快速应对跟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网络评论甚至延展至各种电子媒介、接收终端的观点意见、情绪表达其实都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表现。全方位立体的认知事物、解析新闻需要这样的新闻评论体系。我们不难发现网络上很多观点意见、想法、措辞相当激烈,但这当中也不难找出一些启发心智、开阔思路的真知灼见。
二、新闻网络评论的作用
通过对新闻网络评论的特点发掘,我们发现,由于网络媒体自身的传播特性,网络新闻评论与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形成舆论具有自身的优势,对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网络新闻评论时效性强,有利于抢占舆论宣传先机。网络让受众第一时间获取了新闻,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受众获取了新闻后也可以马上利用网络媒体发表新闻评论,受众的评论发表过程相对简单,对知识水准、专业技术要求不高,观点形成之后无需过多斟酌,便能实现即时上传、评论。而传统媒介的采、编、审、播则有着严格的过程和时间节点的控制。其次,新闻的泛网络评论对舆论影响力巨大。近些年出现的新闻事件中,网络评论其实就是一个无形的推手,新闻本身也许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但是,泛网络化的探讨、交流、分析甚至是意见流都会加速和加强人们对新闻本身的关注度,更难以控制的是这种强大的意见流会逐渐汇集形成对新闻本身的舆论评价,而舆论评价的升级则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这种巨大的影响既可以剔除社会诟病,也可能有失社会公正甚至影响司法公正。近两年通过网络,或者说是微博的力量,“郭美美事件、我爸是李刚以及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等,不仅被披露出来,而且微博平台所负载的舆论信息导向价值也多方位的展现出来。
三、新闻网络评论存在的问题
1.评论可信度低、管理难。由于话语权的下放、把关人的缺失、用户水平良莠不齐、碎片化表达、网络消息的散布蔓延等原因,网络在某种层面和范围也成了谣言滋生和扩散之地,有的网络推手利用谣言制造网络焦点,操纵网络民意,形成“网络暴力”,将公共事件进一步变成社会行动,影响社会稳定。其次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隐蔽性的特点,在网络上信息和评论被追责的可能很小,换言之,网络的虚拟性也决定了这种隐蔽性的言论和身份存在会产生种种缺乏责任意识和监管基础,这样就会产生一些虚假的、不健康的、缺乏法制观念的消息和言论。比如药家鑫一案之后,药家鑫之父药庆卫状告张妙人张显的案件,也是因为张显在微博中的相关言论引发,至今案件仍在审理当中。网络的不实言论甚至缺乏事实基础的评论攻击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网络评论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这也充分说明网络的本质特性可谓是一把双刃剑。
2.新闻的网络评论缺乏实力和高度。网络的虚拟性特征决定了其存在价值定位,人们并不会完全信任于网络观点和网络信息,这一点与传统媒体有着明显的区别。传统媒体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新闻采集队伍,而长期的学习实践,政治思想意识的树立,形成了传统媒体的采编高度和评论高度。而网络对于新闻事件的评论或者相关信息的,其参与者、者业务素养、专业知识、文化水准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网络对于新闻事件的评价缺乏有见解的认知和高度。
四、推动新闻媒体互动评论、网络新闻评论健康发展之我见
网络作为一个相对自由的信息互通平台,存在着因自由、开放而产生的种种隐忧。将正常的观点、情绪表达与有悖公序良俗的言论区分开是一个大的挑战,如何引导网民正确利用网络平台,营造有序、纯净、高水准的网络坏境成为目前网络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从硬件层面可采取技术手段开发安装相关软件,此种软件对虚假、错误、甚至是带有蛊惑、煽动性质的言论加以及时过滤、拦截,防止滋生蔓延。
其次,加强网站编辑的职业认知感和业务素养。网站编辑对于发现的问题或者不实的言论、过激的评价以及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及时制止或者予以警告。对网络上发表的评论观点,可以采取先审后传、边审边传的编辑处理方式。同时网站的信息管理工作者应积极加强与网络警察的交流合作,共同构筑网络防护过滤网。
第三,兼顾堵疏结合。如果说前两者的监管有堵的成分,那么对于网络信息参与者的引导则显得尤为重要。网民发表评论的时候主观随意性较强,其评论缺乏责任感和公正度,那么对于日渐庞大的网络信息受众,应该有引导者,在舆论的形成过程中,意见流、观点流更需有人引领和规范,逐步形成注入理论因素。网站或是聘请或是培养有见解、有素养、有法制观念的专业评论队伍,充分的起到引领和规范的作用。
校车事件评论范文3
2011真是个好年头。面对电影业扶摇直上的票房,世界第二大卖场,逼近300亿元的产业规模……你不能否认电影的价值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娱乐造梦。年末两部大片整体质量向国际化迈进成为不争的事实:《龙门》获得华语3D最高杆的评价,而《十三钗》被认为是“二张”大片中最具实力冲奥的。除却大片,市场以小博大的黑马永远都有,小清新电影不仅在对岸,内地也大行其道,《失恋33天》的导演通知我们:这次3亿多票房后咱还不拍电视剧进军大银幕了!从来银幕与屏幕也就一字之差!《宫》、《步步惊心》,不被看好的两部古装剧让芒果台出尽风头!谁能小看杨幂冯绍峰文章,这批从电视剧中走出来攻城略地的优质偶像,来势汹汹。世界的秩序在变,他们的下一站,真可能是天王天后。
2011的娱乐生活,依然离不开八卦。套用《亲密敌人》里的台词:年轻姑娘都嫁老头了,你们还在等什么?从大S到莫文蔚、刘若英、梁咏琪,纷纷择吉日出嫁。婚了的则赶紧生,林熙蕾、林嘉欣……生了一个的还得追加保险再来一个,总之有孩子才有未来。至于“好男人”谢霆锋为何反其道而行?网友这样调侃,信不信由你――明年就2012了,这顶帽子不能再戴下去了,离吧。
2011,娱乐的主题不再止于八卦。“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明星们敏锐地意识到公民社会的到来,独善其身不足矣,兼济天下反哺社会刻不容缓!他们借由微博自媒体发图发文发声,展现自己的小情小性,真实一面,不再高高在上俯瞰众生;他们为动车事件问责捐款、为小悦悦事件同情哀叹、为校车事故中的孩子悲伤落泪……参与社会事件的公民担当与责任,令他们的美丽形象更添生动,更显理性。以微博女王姚晨为首的一群明星,在动车事件中的言辞义举,让公众首次看到明星的正面能量何其强大。王菲、李连杰……更将自己的演艺事业与慈善事业融为一体。即便是今年的酒驾反面教材高晓松,他知耻后勇的坦诚,也印证了他母亲的那句话:生活是诗和远方,至少不是现在眼前这些苟且之事。他出狱后积极工作深刻反省,让我们领略到娱乐圈真爷们儿的风采……共襄善举,争做明星公民,逐渐发散为娱乐圈的一种自觉。娱乐圈有大爱,娱乐明星正成为推进公民社会发展的一股积极正面力量。取道娱乐,达于慈善。也正应了本刊表彰明星公民之当下语境。
站在2012的门口,回望2011年娱乐圈,狄更斯仿佛穿越而来再次用“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希望之春,失望之冬”作结语。年末一纸“限娱令”是最令人失望的事。它无疑宣判了选秀舞台的萧瑟明天,限广告令,限题材令……诸多限令让我们陡生无奈与感叹,欧弟不是第一个,但是最有名的一个,他没有放弃大陆市场,却也只好暂时调头加入台湾本土的综艺混战,真是悲喜人生。
校车事件评论范文4
关键词:电视栏目;《打鱼晒网》;网络;舆情
中图分类号:J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10-0013-02
《打鱼晒网》是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推出的一档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节目从网络上搜寻“新事”、“热事”、“奇事”、“趣事”,用轻松、幽默、诙谐地解读这些“网事”。《打鱼晒网》是原节目名称《打舆晒网》变更而来,“网”就是网络,“舆”就是舆论和舆情,是指处在风口浪尖上的新闻事件和人物,从节目名称我们不难看出节目通过网络关注社会热点,引领社会舆论的特点。
《打鱼晒网》并不像自身节目名称一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作为日播节目推出的《打鱼晒网》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泛关注。随着节目被大家熟知,收视率也是节节攀升,在郑州地区最高达到4.2%,整个河南地区最高收视率更是达到9.9%。《打鱼晒网》的成功与很多因素都分不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正确的定位、精良的制作、相得益彰的主持人风格和语言。
一、准确的节目定位
节目在制作之前往往都要对节目进行定位,一个清晰准确的定位作为节目的“指导思想”是决定节目是否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
《打鱼晒网》的制作人用“用电视解读网络,用娱乐笑看人生”来概括节目的制作理念。风格轻松幽默,通过调侃网络来引领社会舆论,体现出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在引导舆论方面的强大功能。节目在受众选择上另辟蹊径,将主要受众定位为年龄从18周岁到30周岁的年轻人,主动放弃了“老少咸宜”的受众范围,帮助节目在内容选择上做到有的放矢。
《打鱼晒网》作为网络新闻脱口秀节目,其实质还是说新闻,这类的节目的话语权总是牢牢掌握在在这些领域中有地位或成绩的专家手里。而年轻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80后”“90后”想要表达自我的愿望就没有办法实现。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档为年轻人打造的,带有娱乐性质的网络新闻脱口秀节目肯定能够吸引整个“80、90”的族群。但是令节目组意想不到的是,各个年龄层的观众都对节目表现出了的强烈兴趣,使节目获得了极大成功。
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节目内容选择上,《打鱼晒网》提出了“博客、播客、闪客——来者是客;网吧、贴吧、游戏吧——一起来吧!”的口号,全面覆盖网络。作为节目呈现最后播出的视频主要分为三类:社会热点新闻、生活奇趣事件和单纯娱乐搞笑。作为新闻脱口秀节目,《打鱼晒网》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新近公共话题,从“三聚氰胺毒奶粉”到“染色馒头”,从“郭美美炫富”到“高晓松入狱”,从“温州动车事件”到“浙江校车事件”…… 《打鱼晒网》都会对热点事件进行报道和解读。除此之外,节目中娱乐搞笑和奇趣事件的视频也是整个内容的重头戏。无论是有意恶搞路人或朋友的系列片段,还是恶搞流行歌曲和影视作品的视频;无论是教授如何用火柴头制造只有原子弹爆发时才出现的蘑菇云,还是传授如何用手机制作爆米花;无论是展示山寨手机创造“四卡四待”的奇迹,还是展现可爱动物们的“萌宠大放送”……诸如此类的内容总能够给观众送来笑声,让观众感到身心愉悦。
二、精良的整体制作
在《打鱼晒网》准确的定位和清晰的理念的指导下,节目组精益求精地制作着每一个环节,确保节目能够整体高水平的呈现。
随着电视节目在制作方面的日益完善,带有彰显节目个性的片头逐渐成为节目的组成重要部分。电视传播是视听合一的传播,声画结合的传播方式使电视传播实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由开场音乐和画面配合组成的节目片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打鱼晒网》的开场音乐是时下在年轻人中间最流行的电子合成音乐,节奏鲜明轻快,和音乐相配合的是信息量更加丰富的画面,新浪、土豆,腾讯等潮流媒介的标志的一一现身彰显出网络世界的丰富多彩,而“打鱼晒网”四个字却使用黑白灰的颜色连蹦带跳的调皮现身,给人既低调沉稳又不失活泼的感觉,显示出《打鱼晒网》节目在解读网络特上立独行的态度。《打鱼晒网》的片头把节目时尚、幽默、网络资讯丰富的节目特点完全地展示了出来,让观众瞬间进入到节目情境中,尽情享受节目带来的轻松快乐。
校车事件评论范文5
毋庸讳言,同河北幼儿园投毒案相似的事件,在河南新乡也发生过;学生因不堪学业重压而自杀的事件每隔一段时间便会见诸各类新闻报道;至于因校车质量和管理问题导致学生命丧车祸,以及暴徒冲进小学、幼儿园大肆砍杀,等等,都在一次又一次触痛着人们的神经,也在一次又一次冲击着社会底线。这些孩子并不是被无从抗拒的天灾夺走生命,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死因”,是如此怪异、荒唐、残酷,令人悲愤又无助。惨剧中的逻辑颠覆着人伦和常识,让人不寒而栗,而这样的图景,却又真切地映射着现实。某种意义上,孩子的生存境遇是一面镜子,它能照见一个社会的美丑,也能照见一个社会的底色、灵魂和未来。今天,我们仍有必要疾呼:救救孩子!
悲剧为何发生?
新华网幽山:两所幼儿园为抢生源产生矛盾,孩子俨然成了挣钱发财的机器,当教育者的良心被金钱熏染殆尽,当社会上的金钱至上论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我们看到的是屡屡发生在孩子身上的虐童事件,直至这样的悲剧发生。矛盾肯定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没有任何的疏导和解决,不知我们那些所谓的上级监管部门整天都在忙啥。
《钱江晚报》X062:出现争抢生源现象,对于被抢者家长方面来说本来是件好事,选择多了,想必幼儿园方面也会靠提高自身质量来吸引自己。不想,现实却是如此。在争抢生源的背后,必然也有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
《晶报》评论:可以说,一起起涉及孩子的惨剧背后,惊异地呈现着来自社会的压力,这种压力作用于投毒的园长,作用于追求升学率的学校,也一点一点传递到孩子身上。虽然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家长们总是穷尽一切可能去呵护自己的孩子,让其免于苦难、快乐成长。但无论如何,孩子的成长无法同社会绝缘。孩子的抗压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最弱,也最容易成为这种压力之下的牺牲品。
教育的责任
新浪网一路同行:又一起血淋淋的教训!可以断定,这绝对不是最后一个用生命来控诉的孩子!我们的教育是否缺失了对生命的关照和敬畏?疯狂,疯狂,只有更疯狂,没有最疯狂!当教育变得摧残人性,变得失去理智,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何谈对孩子健康和生命的关照和敬畏?
求知是人类的本能,学习是孩子的天性。可全被应试教育毁了。应试教育不是教育,是毁灭孩子求知欲望的杀手!
旺旺网xuan妈:目前升学压力下,学校布置作业的量一直是值得讨论的话题,在英国,大学教授家的孩子如果在一周接到的作业相当于我们孩子一晚上的作业量,他们便会直接到学校去投诉。我们呢?教育出来的就是以量取胜而提高成绩的孩子,情商敢说高吗?
新民网远去的古格王朝:传统美德教育的缺位,急功近利的产业化教育……教育之误,民族之祸!
人人网馬德里のGuti:所有人皆称其“被迫”,然而又有谁愿站出来做这个“另类”?悲哀的从众心理和中国人骨子里的随大流之心,致使想要改变,必须从源头做起。教育部门不铁腕改革,光喊是没用的。
教育学者丁永明:如今中国大陆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们无休止地看书、做作业,眼睛近视了,人痴呆了,体能下降了,个性没了,创造性没了。以毁灭学生天性和能力的代价去换取那可怜的分数和升学率的,不仅能毁灭一个学生,更严重的可能会毁灭一个时代、一个民族。
父母的角色
旺旺网闪电侠的妈妈:什么时候做作业也算是无法承受的压力啦!这个理由我无法接受,而且我还想多说一句,不能孩子一出状况,就是中国教育出问题了,这个帽子扣得太大太空……
腾讯mingchenjing:家长有责任,一味地委曲求全:只要自己家孩子还过得去,就屈从目前教育的状态。孩子毕竟是孩子,家长更应该反思,目前的现状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
南方网Franco:真的不能指望这个体制,不能指望政府部门。只能指望我们为人父母的真正爱自己的孩子,不要那种自私、狭隘、丑恶的爱,而是真正尊重、关心孩子内心开心快乐的爱。
大众评论SHINE-ON:我在国外很多年,当时住的社区没有中国人,从来没听说外国孩子为homework烦恼的,反而很愿意老师布置家庭作业,因为那些作业非常有趣,要亲手实践,或家人参与讨论。但最近几年,社区中国人出现了,那些妈妈每次让我回去带国内的书本和练习册去,中国孩子放学后要做家长布置的作业。
齐鲁网水果沙拉:国内之所以有这么变态的教育体系,很多父母功不可没。我家孩子学校作业多得让孩子们受不了,有家长打电话到学校投诉老师,我感激还来不及呢;居然有家长和老师一起同仇敌忾,指责投诉的家长挫伤了老师的积极性。
华声网友天蝎老妈:父母放过的话,不做作业是不会有问题的。我的孩子就经常不做作业,老师问我们家长,我直接回答不高兴做。天塌下来有父母顶着,就怕父母就是压垮他的那个天,让孩子感觉无处可依靠。
搜狐网友louis:大多数家庭都一个孩子,六个大人一个后代,哪伤得起?关键是制度影响心态。
社会之病
观点中国网友双鱼阳:为什么那些鲜活的生命都选择自杀这种方式告别童年、告别青春?你能想象他们在怎样绝望的情形下放弃自己年轻的生命吗?吃饭为了工作,工作为了吃饭,周而复始,猪一样的生活不让人绝望吗?这个社会,让品学兼优的学生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让底层打工的年轻人看不到未来的希望,以至选择死亡来对抗,你还说他没病吗?
人民网晶晶:在孩子的世界里只该有快乐和幸福,不该有利益和虐杀。如果我们还是不能尽快用信仰、道德、制度及时配制一剂疗治人心的良药,那么还会有孩子游荡在被毒杀的边缘,希望这起惨剧能给社会敲响警钟。
搜狐网野友风吹:为什么孩子会因为作业多而自杀呢?溺爱,承受能力差,自我意识缺陷等,更主要的是社会风气的毒害,人人自危。
诗人蓝蓝:首先要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这永远是第一位的。有知识没有教养的人也很多,不要做那样的人。
再提道德与法治
文化学者马未都:积善如垒土,纵恶如弯弓。恶是绷在弦上的箭,稍有松懈,一触即发。保持基本平衡是靠强大的道德力量制约,法治是不管多大用的。几十年来,我们加强了法治建设,忽略了道德培养,才结出投毒日渐阴险的恶果。老子有一弟子文子曾说:罪莫大于无道,怨莫深于无德。此话深刻,无道德的社会一定会积怨犯罪的。
新浪博主煎饼果子来一套:正是由于老百姓没有“法律”这个挡箭牌,才失去了凭依。进退失据,唯有金钱最靠得住。只有在法的土壤上才能生出道德之树;仅依靠道德之力量,除非再回到宗法社会,但这无疑是文明的倒退,是我们不愿见到的,也是不可行的。
大公网郝庚-纸上谈:当整个社会都在为利益而疯狂,道德早就没有了底线,靠法治管理只会是冷冰冰的人际关系。要想树立道德必须要有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人性本善,但在社会错误的价值引导下人性变得极其扭曲和丑陋。
校车事件评论范文6
关键词:儿童;安全教育;生态体验;安全意识
近些年来,儿童安全事故层出不穷,从儿童溺水到踩踏事件;从校车事故到校园伤害;从食品安全到网络伤害等,儿童意外安全事故已成为我国危害儿童安全的主要原因。儿童是弱势群体,有得到安全保障与监护的权利。然而中国多数的儿童安全教育主要以传授安全知识为主,当学生面临危险时并不能很好的运用所学知识去化解危险。将生态体验教育引入安全教育领域,使儿童在体验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安全意识,反思自身行为,领悟生命真谛。儿童生态体验式安全教育利于儿童在安全教育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在安全教育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最终形成生命安全意识,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发展。
一、儿童生态体验式安全教育的内涵
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文化传统的不同、价值取向差异、研究背景的不同等,研究者们对生态体验安全教育作出了不尽相同的解释。《道德体验论》的作者刘惊铎教授把生态体验描述为“人置身于一定的生态关系及生态情境之中,在生态互设的状态下全息感受、理解和领悟三重生态关系及其结构与功能的生态生灭之道,经历内心感动,诱发和生成生态智慧、生态意识和生态能力的一种过程和境界”[[]]。还有学者(程从柱,王全林,2011)提出“把生态体验教学作为实现生态价值教育的一种途径,并对生态体验教学的意涵进行详细的解释。”他们认为“生态体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与自然、社会、自我构成的情境中,通过自然生态体验、类生态体验和内生态体验的有机统一,师生之间交往、互动,得到生态教学意识、激起教学兴趣、锻炼教学意志和增强行为能力,来培养师生好的德行的教学”。综上所述,生态体验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德育理念和有效的德育方式,旨在强调教育需深入到家庭、学校、社会和自然环境中,引发儿童的道德体验。儿童安全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认为将生态体验教育理念引入儿童安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儿童生态体验式安全教育是指在安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所构建的安全教育情境中,保证自然生态环境、类生态环境和内生态环境的有机统一,激发儿童学习安全知识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安全意识,从而提升安全行为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在儿童安全教育领域,自然生态可以理解为学校在进行安全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教育环境能潜移默化的激发儿童学习兴趣,保证物质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类生态是儿童安全教育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即老师、同学、家庭成员、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内生态是指通过安全教育,儿童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反思自身行为,最终提升安全意识,探索生命存在的意义,以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我国当前儿童安全教育的现状
(一)我国儿童安全教育初见成效
随着经济的发展,儿童安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我国的儿童安全仍处于发展阶段。从1992年开始开始,我国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关于学生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针对近年来的新情况,国家和地方政府本着保护儿童生命健康的原则,在明确相关部门责任的同时也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出台了《中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幼儿园工作规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为儿童安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我国政府、教育部门、学校等有关部门对儿童安全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相关部门每年下发诸多关于安全教育问题的文件和通知,定期开展专题安全培训和教育,做好日常及假期学生出行的交通安全工作等;各中小学注重提升师生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开展野外体育活动和生存体验等安全教育活动等;越来越多的家长也认识到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普及安全知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孩子的安全意识与防范能力。
(二)儿童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国儿童安全教育得到政府社会各方的支持,儿童安全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儿童安全教育缺乏
“自然生态”环境多数学校的安全教育仅局限于教师课堂上教学,且教育形式单一,课堂外的安全教育并没有受到重视。安全教育知识薄弱和能力欠缺致使教师只能照本宣科的讲授和放任自流式观看影视展览、发放资料让学生自学,这种教学方式得不到师生家长的认可,也无法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自然会很差。学校领导者忽视校园安全文化氛围的建设,宣传栏中的安全教育手抄报无法满足儿童对安全知识的需求。教育领导者以校园安全管理来代替安全教育,通过各种规章制度束缚儿童在学校的行为。这种机械式灌输教学不仅会削弱儿童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儿童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安全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在遇到紧急状况时能从容面对。
2.儿童安全教育
“类生态”环境不和谐班主任、任课教师是学校开展安全教育的主要人员,应该在校园安全教育中发挥主体作用。当下,儿童安全教育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安全教育是班主任的责任,与校领导和其他任课教师无关。学校安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仅凭一己之力是无法完成的。且多数班主任没受过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知识和教学方法匮乏,且班主任日常还需班级管理,工作压力大。学校缺少专职安全教育老师,这是当前多数学校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国家、政府为保障儿童安全权益制定了诸多政策,但这些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各部门权责不明,相互推诿,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另外,社会公众的“模范表率”作用显得苍白无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重视孩子的安全教育问题,出现了“5+2=0”的现象,即学校五天的“正面安全教育”,双休日两天却是“负面教育”,其安全教育效果微乎其微。
3.儿童“内生态”意识不足
儿童年纪尚小,正处于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阶段,对危险的认知能力有限,在面对危险时无法正确及时的做出决断。如在日常游戏过程中,他们不能及时意识到可能存在的危险,且他们遇到危险时不会躲闪,这样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大多数儿童对安全事件的概念尚不完全了解,再加上学校安全教育形式单一,使得儿童对安全知识兴趣不浓。然而突发事件的认知水平对于加强孩子安全意识、提高其应急避险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儿童生态体验式安全教育应对策略
(一)重视儿童安全教育“自然生态”环境的构建
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学校教育应当从生活细节出发,为儿童营造良好的安全教育文化氛围,让儿童潜移默化地接受安全文化的熏陶。学校可以利用教室里的温馨提示和黑板报来宣传安全知识;将安全教育的内容以漫画等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做成宣传栏布置在学生经常经过的地方;在操场等体育活动场所设置图文并茂的安全提示牌,让学生置身于安全教育浓厚的文化氛围之中,在玩中学习安全知识,从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更加广泛,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为师生搭建一个新型的学习平台。如强调课外活动的体育课,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为师生提供课外学习服务,普及体育安全常识、运动健身知识,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如学校可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安全教育网络视频教学,让广大师生、家长随时随地学习安全知识。还可以创建生命安全教育APP,让学生更直观的体验安全教育,如通过火灾避险-安全教育游戏,让儿童从益智游戏中学习到安全知识。
(二)促进儿童安全教育“类生态”环境的和谐
儿童的安全知识相对匮乏,但他们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所以要充分利用同学间交流学习的机会。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们的行为加以引导,定期举行安全主题班会,经常评比安全榜样,给学生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让学生在交流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同时学习同学正确的安全行为,在交流中逐渐强化安全意识。学校的安全教育需安排专职的安全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创设体验式安全教育情境需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社会与学校的焦点问题运用到教学中,还可以举办主题演讲、情景模仿等活动吸引儿童注意力,提高参与热情。各科老师也应该承担起安全教育的相关责任,应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将安全教育与学科知识相结合,让学生接受更加全面的安全教育。家长、学校不能为避免安全事故而将安全教育等同于束缚教育,不能通过硬性规定来束缚儿童的行为。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家长、教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该学会放手,但需要及时观察孩子活动的全过程以防止危险的发生。社会成员不能依靠每年的“安全教育日”的提醒才关注儿童的安全教育,儿童的安全教育无处不在。整个社会要营造一个关爱生命,关爱他人的和谐环境,这样才会利于儿童健康成长,利于儿童形成健康的安全意识。
(三)提升儿童安全教育
“内生态”意识生态体验式安全教育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心理特征、认知能力和知识积累,设计出形式多样的教育主题丰富的生态教育系列活动。学校可以组织模拟危险场景,如模拟火灾场景,让学生亲自使用灭火器等。还可以开展逃生演习活动,在开展演习之前要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要告诉学生逃生要领,避免盲目演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体验活动,引导他们深入探讨活动的内在实质,通过他们切身的体验,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保护自己的能力,遇到危险时临危不惧,推动学生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
作者:李伟 车丽萍 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惊铎.道德体验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36—137.
[2]程从柱,王全林.生态体验教学:一种有效的生态价值教育途径[J].皖西学院学报,2011(3):132—133.
[3]谢彦红.小学生安全教育中生态体验的缺失与回归[J].教学与管理,2013(32):16-18.
[5]肖巧玲,张气.生态体验式游戏: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实践探索[J].教育评论,2015(7):106-110.
[6]岳伟,徐洁.培育生态人格—生态文明建设的教育使命[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1):18-22.
[7]王艳.基于体验教学的生态价值教育探究[J].学理论,2014(17):188-189.
[8]伞东宇.小学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辽宁省S市两所小学为例[D].重庆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