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清明寒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清明寒食范文1
作为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的寒食节,不仅是汉族传统节日中惟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它更体现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根祖文化内涵。因此在寒食节当天,吃上几道由时鲜菜蔬搭配而成的凉菜,在保证了营养价值的同时,更是十分的接地气。
折耳根白肉卷
主料:折耳根、猪后腿肉
调料:蒜泥、红油、盐、白糖、味粉、熟芝麻、高汤
步骤:1、纯净水烧开,放入葱、姜、猪后腿肉,肉焖熟后捞出;
2、肉切成薄片,将折耳根包入其中后摆盘;
3、以上调料调成汁后,淋于盘上即可。
点评:蒜泥白肉作为川菜中的一道传统佳肴,不仅制作简单,李庄白肉更是因这道菜惊艳四座。但当其搭配上折耳根后却一点也不显突兀,同样是蒜泥口味,却因折耳根的存在减少了猪肉的油腻感,清新的色泽更为此菜加分不少。
对食材的点评
猪肉
猪肉又名豚,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成分。不仅所含丰富的维生素B能让人精力充沛,更可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对缺铁性贫血起到改善作用。凡病后体弱、产后血虚、面黄赢瘦者,皆可用之作营养滋补之品。
折耳根
除了现代药理实验表明,折耳根具有抗菌、抗病毒、利尿等作用外,它可更是电脑一族的必备佳品。要知道,折耳根可是惟一在原子弹爆炸点能顽强再生的中药材,因此具有抗辐射作用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不仅适用于空勤人员,也适用于经常接近辐射源的人员。
椿芽土鸡
主料:剑阁土鸡、椿芽
调料:红油、盐、红油、味粉、香油、花椒油、花生粒
步骤:1、纯净水烧开,放入葱、姜、剑阁土鸡,鸡肉焖熟后捞出;
2、选取鸡腿肉切片摆盘;
3、以上调料调成汁后,淋于盘上即可。
点评:这道菜品的重点在于对食材的选择与搭配,土鸡香味浓郁,鸡后腿肉口感十足有嚼劲,在配以当季的野菜椿芽,常见的麻辣口味让人感受到了久违的乡土气息。在当下人人渴望PM2.5时,吃上这样一道简单易做的菜品,想必那是极好的。
对食材的点评
鸡肉
鸡肉含有维生素C、E等,蛋白质的含量比例较高,种类多,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有增强体力、强壮身体的作用,另外含有对人体生发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类,是中国人膳食结构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来源之一。营养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劳等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椿芽
椿芽,是香椿树的嫩芽。据分析,每100克香椿头中,含蛋白质9.8克、含钙143毫克、含维生素C115毫克,都列蔬菜中的前茅。另外,还含磷135毫克、胡萝卜素1.36毫克,以及铁和B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薄荷蚕豆
主料:新鲜薄荷、蚕豆
调料:薄荷汁、盐、味粉、自制烧椒
步骤:1、蚕豆下过汆水煮熟;
2、烧椒剁碎后,与以上调料拌匀待用;
3、将调料与蚕豆拌匀,装盘后插上薄荷尖即可。
点评:薄荷的花语是“愿与你再次相逢”和“再爱我一次”。薄荷是一种看上去稍显平淡的花,但它的味道沁人心脾,从每一个毛孔渗进肌肤的清爽感觉,我们可以命名为幸福。当它与味道清淡的蚕豆放入一个碗中,“复合型”的味道名副其实。
对食材的点评
蚕豆
蚕豆中含有调节大脑和神经组织的重要成分钙、锌、锰、磷脂等,并含有丰富的胆石碱,有增强记忆力的健脑作用。蚕豆中的钙,有利于骨骼对钙的吸收与钙化,能促进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蚕豆中的蛋白质含量丰富,且不含胆固醇,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
薄荷
薄荷所含的薄荷醇能加速体内循环、去油腻、缓解腹胀感并达到分解、燃烧体脂肪、轻身减肥的目的。另外它所含有的含有挥发油、薄荷精以及单宁等物质,有助于抚平愤怒、沮丧等负面情绪,是消除疲劳、缓解压力、平心静气的心灵补药。
井水木耳
主料:木耳
调料:纯净水、柠檬、野山椒、盐、白糖、味粉
步骤:1、在纯净水中放入两片柠檬,长白山小木耳泡发好后捞出;
2、将野山椒、盐、白糖、味粉和木耳拌匀后摆盘即可。
点评:当黑色的木耳放入白色的碗中,整个菜品宛如变成了一副缓缓铺展开来的山水画卷,给人一种雅致之感。虽然从味型上来讲它属于山椒口味,但入口的木耳却能让你吃出纯粹且干净自然气息,忘记了自己究竟身在何处。
对食材的点评
清明寒食范文2
霜雪方去,柳燕新来,倏忽已是清明。“清明”这一节气,大约是在冬至后的第106天,此时数九寒冬已然过去,“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得名“清明”。
清明节是国人最看重的节日之一,甚至离家千里,都要返乡上坟。一家人于此时再度团聚,寒食、扫墓、踏青,是非常重要的宗族或家庭活动。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哭罢不辞也,趋某树,择园圃,列坐尽醉,有歌者,哭笑无端,哀往而乐回也。”可见清明不仅要怀哀思故,更要郊游踏青、饮酒赏春,也难怪杜牧诗中那些乡愁百结“欲断魂”的“路上行人”,要“借问酒家何处有”了。
清明饮酒,其来有自。清明前一日,为绵延两千余年的民间第一祭日――寒食节。“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寒食节为纪念追求政治清明的介子推而设,当日不能生火做饭,要吃冷食,因此适量饮酒,在春寒料峭之际,温通行散,可以避免冷食伤伐脾胃阳气。上坟扫墓,感怀斯人已去、天人永隔,不免悲伤难抑,酒又能疏达气机,消解愁绪。而祭后的踏青,是收拾了沉痛的过去,换上了春日清新勃发的心境,重新面对崭新的生活,此时绿草成茵,繁花遍野,孩童在四周追闹嬉笑,醺然微醉于暖阳和风之中,不仅是人生一大乐事,也是暗含了中医春季养生的要诣。
由于正值冬去春到、季节交替的时节,清明便成为中医养生最重要的节气之一,此时天地万物的气机活动,由“水冰地坼”的闭藏转为“万物以荣”的升发,我们人体的活动,就要顺应这天地之气的变化,在春季注重生机的疏达条畅。须知养生的肯綮,就在“顺应”二字――顺应天时、顺应自然、顺应人文、顺应身体的需要,以及顺应自己内心的变化。民间千百年演化出来的寒食、扫墓、踏青、饮酒等习俗,大多契合了春季养生的要妙。
春季的膳食,与冬季有很大的不同,不论“五辛盘”还是春卷、青团,都是以植物嫩芽取食,轻清上行,强调顺应天地阳气的升发,这与冬季以动物性食物强调沉降滋补有明显不同;从烹调方式上看,也较少油焖炖煮,多用凉拌或其他快熟之法,以保全春升之气。此时饮酒也不再是为了祛寒求暖,更多是为了畅快情怀,也体现了中医春季养肝疏泄之法,因此酒的选择,应以温行不烈的黄酒为宜,若用元明之后的烧酒(即现在的白酒),则只宜浅啜,否则升散太过,伤戮生气,不能养肝反而害肝。至于清明的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柳,都是温和的户外活动,也是以舒发的特点,衔接冬日的闭藏与夏日的蕃秀成长,关键是人的心理活动,也就是中医讲的情志,便在草长莺飞中舒展开来,重拾了对人生人世的美好期望。
清明寒食范文3
1、寒食节和清明节都可以上坟,不过一般是清明节上坟比较多。寒食节扫墓: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唐代编入《开元礼》“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附)”中,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2、清明节扫墓: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清明节本属“祭祖节”,在后世发展演变中才被冠以“鬼节”之名,古时人们祭祖是为了表达孝道、感恩追始,并不将祭祀自己祖先的节日以鬼节称之。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是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后要开会聚餐等,这种祭祀是团聚族人的一种方式。
3、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不少文人墨客都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文。所以是春天。
4、寒食节还有“一百五”的别称,这是由于寒食节时在冬至日后的105天。宋代苏辙的一首诗《新火》:“昨日一百五,老樨俱寒食。”宋代梅尧臣《依韵和李舍人旅中寒食感事》:“一百五日风雨急,斜飘细湿春郊衣。”寒食禁火,把冬季保留下来的火种熄灭了。到了清明,又要重新钻木取火。唐代诗人韦庄的诗:“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火出万家烟。”寒食节源于春秋时,介之推被焚于介休绵山。晋文公下令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到唐代时已形成全国性法定节日,后与清明节合二为一,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形成最早的节日。寒食节距今二千六百四十年,期间各历史时期、节日期限不等,先后有五日、百五日、一月、三日和二、五、七日,最后变为一日。由介休,太原郡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如高昌国自唐代起将三月九日定为寒食节)。
(来源:文章屋网 )
清明寒食范文4
地 址
联系电话
新生注册时间
清明寒食范文5
清明节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是我国民间的重要习俗。在漫长的岁月中,清明节形成了一些颇具特色的饮食民俗。
清明节在饮食民俗上有个显著特点,即早在春秋时,清明节不生火做饭,只吃事先准备好的冷食,也即“寒食”。寒食节,历代叫法不同,《齐民要术》中称“细环饼”,《本草纲目》中又叫“捻头”。从文献记载来看,就是馓子、清明饼之类食品。清明寒食之俗的形成,相传与纪念春秋晋国贤臣介子推有关,《左传》、《后汉书》等均有这方面的记载。至唐代时,清明寒食仍很受器重,唐代诗人卢象在《咏寒食》诗中写道:“子推言避世,火山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唐代诗人韦庄的“内官初赐清明火”,是说寒食后第三天,由宫内传火炬出,赐与近臣。当时清明节除了吃冷粥、冷饼之类冷食外,还在寒食前制作了许多“甜饧”,即麦芽糖。唐代李商隐的“粥香饧白杏花天”,就描写了当时寒食的情景。宋代时,有钱的人家在清明节前用面粉和枣泥制成形似燕子的点心叫“枣锢飞燕”。宋代《东京梦华录》对此描述道:“用面造枣锢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节日,坊市卖稠饧、麦糕、乳酪之类。”宋代清明节还吃一种叫“馓子”的油炸食品,坡曾作《馓子》诗道:“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明、清代清明食俗基本沿袭了唐宋以来的风俗。但清代时,清明食俗已不局限于寒食,而且热食也成为应节食物,如清代的《吴门竹枝词》所写的“相传百五禁厨烟,经藕青团各祭先。熟食安能通气臭,家家烧笋又烹鲜。”就说明了当时清明节已出现热食的情形。
如今,清明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已淡化,人们虽然仍喜欢吃清明饼之类的食品,但更多的是热食,且注重营养。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习惯,青团子是由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出汁,接着取出这种汁水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合,然后开始制作的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猪油,然后放入笼中蒸熟。熟后的青团子糯韧绵软,清香扑鼻,甜而不腻,肥而不腴,吊人胃口。有些地方,清明节有吃清明艾饺的风俗,认为清明食艾饺,能驱禳毒。此饺采用新鲜艾叶和米粉和匀作皮,包入白糖芝麻屑馅,捏成海燕状饺子,蒸制而成,其色泽翠绿,味道清香而略带苦味,食之别有风味。浙江宁波一带清明节喜欢吃蒿饼,此饼主要用面粉、马头兰等野菜和青草制成,蒸熟后翠绿清香,且富营养。我们温州的清明饼,大都是采用田野的棉菜同糯米粉捣和,馅以鲜肉、冬笋扎成。棉菜即鼠曲采,味微甘而清香,全草入药,有祛痰止咳之效。此外,黄河、淮河流域清明节常食一种主要用面粉、枣泥制成的面饼,闽粤一带喜食清明薄饼,苏杭一带还食红藕,北方一些地方吃香椿拌面筋、嫩柳叶拌豆腐等食品。
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清明节令食品,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而且融入了现代人讲求营养需求的新特点,引人品尝。
清明寒食范文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张先《青门引·春思》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李冠《蝶恋花·春暮》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朱淑真《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