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管理系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食堂管理系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食堂管理系统

食堂管理系统范文1

关键词:采供;信息化;高校餐饮;成本

作者简介:谢斌,男(1967,8-),汉族,大专,研究方向:酒店管理,现为河海大学后勤集团办公室主任。

学生食堂是高校教育教学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是高校服务育人的重要阵地,其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思想情绪,关系到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尤其关系到高校的稳定与发展,做好学生食堂工作对于维护校园的和谐与稳定,促进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后勤饮食服务工作面向的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服务的主体是学生。学生饮食消费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学生评价学校饮食工作的好坏,首先看饮食价格是否合理和能否承受得起。高校后勤饮食工作出问题往往也在于此,甚至引发影响学校稳定的事件。近年来许多高校都引进了采供系统,从食堂原材料采供成本抓起,降低食堂生产成本。

采供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食品原材料采供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厂商、采购中心、食堂库房、加工小组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进行的餐饮生产和销售的管理方法。它包括计划、采购、生产、配送和退换货和结算流程以及供货商管理。

1 规范管理采购流程,减少随意性

高校传统的采购方式以采购员现场采购为主,在这种模式下,其流程是:食堂提出采购要求采购部门编制采购计划/定单现场或电话询价/处理报价确定供应商下发运通知检验入库通知财务付款。这样的采购业务流程,在实际操作中有些流程如询价/报价在很多采购中不是每次都进行的,该流程主要缺点是:原材料管理、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由采购部门来完成,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控制机制;同时在这种模式下,采购部门担负着维系食堂原材料供给的重任,为保证原材料的正常供应,必然会加大采购量,尤其是在原料涨价时,这样容易带来不必要的库存积压和增加大量的应付帐款,认为增加了食堂的生产成本。通过计算机网络控制的采供系统业务流程,使得采购、供应、结算过程更加规范化,减少人为随意性。食堂将需要采购的物品提前向采购部门申报采购计划,包括采购计划申请、采购计划提交、采购计划审批等。系统根据各食堂提交的采购订单,按系统设定的供应商和采购价格分类生成采购订单,下达订单给供应商并跟踪订单验货、收货审核的执行情况,对采购入库后的物资从仓库流向各使用班组的过程管理,包括:领料申请,领料出库管理、领料查询,领料统计等。用于实现对库存商品的查询、统计和部门之间的商品物资调拨等功能。库存管理可对各类商品的库存情况及进货、供应、库存进行实时监控、跟踪和追溯。

系统自动生成各班组及部门的日报、月报和成本核算表,便于部门领导及时掌握班组和部门各类发生成本情况。实现对采购订单结算、付款登记及查询、部门成本收支核算,核算部门的入库成本、出库成本、结余成本。反映和监督存货的收发、领退和保管情况,反映和监督存货资金的占用情况。在供货商的管理上,减少采购业务操作中的人为因素对供应商的管理在采购管理中是一个中心环节,传统的供应商管理存在大量人为因素。计算机控制的采供系统将按照设定的指标对供应商的状态进行分析,包括供应商供货质量分析、数量分析等,并从中总结规律制定相应的供应商管理策略,如设定相应的配额和询价优先级等。这样将采购人员对采购的影响尽可能的减少,采购人员可以通过系统方便的查询某一类供应商的名单、联系方式、历史供货记录,并按照设定的供应策略进行采购业务。系统对供应商的档案信息进行登记、修改、查询等管理操作,提供对供应商资格审批、供应商供货审批,加强供应商准入管理。还可跟踪每一笔采购订单的交货情况、交货质量、价格,评价供应商等级,帮助高校采购部门选择质量最好、价格最优的原材料供应商。

2 提高工作效率明显,减轻工作量

高校后勤饮食部门每天都需要进行大量的物资采购和供应工作,这项工作涉及到的部门、供货商多,物资品种杂,工作量大。传统的采供需要采购部门进行大量的计划收集汇总、商品价格质量调研和现场采购,人力成本巨大。采供系统的使用,操作简单,界面友好,使用方便,只需要使用鼠标和输入简单的数字就能完成工作。能提高工作效率,大大减轻工作量。在财务结算上,采供系统的使用可以将传统的手工式单据、表格、台帐等难以统计汇总、查询和结算的现象改变为计算机自动生成的财务结算单据,方便财务人员及时准确的和供货商结算。

3 提高核算数据准确率,减少差错

目前大多数学校后勤采供工作主要是靠手工记帐方式进行管理为主,由于对采购计划、采购过程、物资库存和物资供应的管理是一项非常繁杂且必须保证准确性的工作,需要处理供应商的资料,物资采购的成本,采购物资品种、数量及核算等,处理这些问题采用手工操作不但要花费大量的劳动,而且还可能会出现一些人工很难准确处理的问题。本系统的使用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出错。区别于传统管理模式,采供系统还可以随时运行需要的报表,来反映某一时期采购业务的执行情况,包括趋势分析等,为下一阶段工作改善提供及时的信息;降低成本,减少库存积压,系统可对各类商品的进货价格、库存情况及进货、供应、库存进行实时监控、反映和监督存货资金的占用情况,通过直观的以图表图形方式适时提供原材料价格变化,便于领导对采购计划决策。

4 权限控制实现采购的全程监督

采购前控制、采购中监督、采购后分析是现代采购的管理理念。传统模式下虽然也强调采购管理要按照一定的层次进行控制,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实现这样的控制非常难。通过计算机控制的采供系统建立采购单据的审批控制流程,可以控制不同职责的员工可以采购哪种物料,其采购金额上限是多少,超过一定的金额必需经主管领导审批,否则采供系统将无法继续处理该单据,包括接收相应的货物、进行付款等。如果一个公司采取集中财务模式,那么配合采购流程的控制,其效果将更明显。监督有方在采购业务处理过程中,监督人员(不仅指采购部门领导)若通过查询发现业务处理有问题,则可以终止或暂停业务处理,直到问题解决为止。如若发现某定单属于重复定单,可以将其暂停,查明原因,或取消该定单。

随着高校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入,饮食服务必将成为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点对象。充分而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是现代化高校后勤发展的需要,采供信息管理系统的采用是提升后勤物流采供工作效率、降低采供成本的重要突破口之一。随着高校数字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高校后勤饮食建立起“农校对接”的采供模式,减少中间环节,必将进一步降低采供成本,为全校师生提供更优质的后勤服务。

参考文献

1 姜红梅.高校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信息系统工程,2012(3)

食堂管理系统范文2

关键词:管理系统 引航 升级 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和国际贸易的日益发展,航运作为运输的主要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起来。面对着飞速发展的航运事业,构建“三位一体”的信息化、网络化引航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随着唐山港的发展,唐山港引航业务也逐年增长,随着中国经济和外贸的发展,这些数字将不断提高。随着时代的进步,作为专业的引航机构,唐山港引航站旧的引航体制必将被新的手段代替。根据唐山港引航站的实际情况量身打造,优化引航站的各项业务流程,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势在必行。

系统升级

1、技术升级

系统的先进之处在于采用JAVA开放式的系统架构为系统体系设计基础,模块化设计,各组成部分通过全面、明确定义的接口规范进行信息交互,实现了系统开发、维护及应用扩展的最大灵活性。

2、 特色介绍

架构清晰

- 结合引航站各部门职责和工作内容明确划分模块。

可扩展

- 预留对外接口、现有模块之间交互通信明确定义规范。(目前已能和AIS监控系统通信、财务发票系统通信)

易维护

- 系统数据管理、规则设置、权限设置等都实现界面操作维护,系统的维护管理不完全依赖开发商。

全面性

- 系统包含了现引航站业务的所有部门功能、加入了大量管理功能、辅助功能等。

操作简单

- 实现所有操作简易化,做到每项工作点击操作不超过3步即可完成。

3、 功能升级

3.1 功能增加

1)引入引航安全系统,有效提醒安全隐患;

派船时按照引航时间;船舶信息;天气情况;航道泊位限制;自动判断出安全隐患并提醒;

2)引入文档管理系统;

3)引入考勤管理系统;

4)引入发票系统通信;

5)引入通知提醒系统(站内通知和短信通知)。

例如船舶审批可以提醒相关用户;整点气像记录提醒;派船通知等。

3.2 功能增强

为了使功能更明确规范,根据唐山港引航站的实际情况量身打造,优化引航站的各项业务流程,进一步分析系统使用群体。

用户职责分析:

唐山港引航站是专职引航机构,接受国内航运公司的申请,对进出唐山港的国内船舶提供引航服务,不仅保护了船只的安全运行,还提高了海运的运输效率,促进了海运市场的繁荣。

唐山港引航站的主要职责是:①负责执行引航规定和建立管理系统;②制订引航计划和引航调度方案;③审批引航申请,提供引航服务;④负责收取引航费和相关财务工作;⑤负责招聘,培训,晋升,奖惩引航员和其他日常管理工作;⑥引航安全限制设置和提醒;⑦配合国家相关海上港口课题的研究工作;⑧按相关规定统计引航信息,并向上汇报。

用户需求分析:

通过现场调研,客户提出了要在老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使工作流程更合理化,自动化。相对于老系统,新系统需要具有很高的可维护和可扩展性,具体有以下要求:①提高引航调度工作的先进性和科学性,避免简单重复性工作,节约相关资源,降低相关成本,引航站调度工作实现计算机化;②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费收工作错误率,缩短计费周期,费收工作实现计算机化;③推动计算机评估工作的实施,提高工作积极性,减轻不必要重复性劳动,减少计费失误;④实现现有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统一收集引航系统和监控系统的实时数据,定期向上层汇报,充分发挥所有系统的作用;⑤导航系统的改造和监测系统的升级,需要适应新的业务流程;⑥实现引航管理调度相关各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使船期表和调度表的传送自动化;⑦为业主提供更好的引航服务,进一步提高船东船代对唐山港引航工作的认可度;⑧改善唐山港引航站的信息化水平,巩固在国内同行业间的领先水平。

用户类别分析:

唐山港引航站管理系统需要满足来自三个方面的需求。这三个方面分别是或船舶公司,引航站和港务公司。或船舶公司的需求是提交引航申请单,查看申请单状态和缴费。引航站调度员的需求是查询船舶详细资料,提交引航单,生成调度日记。港务公司的需求是今日引航计划和实时动态。

引航站调度员可直接查看船舶详细资料。调度员功能的信息量大,涉及到的保密数据多,需要的安全性措施更加严密。本功能实现对船只各种动态实时信息、系统使用者相关信息、船舶总体引航信息管理和统计。引航站调度员可以浏览、添加、删除、修改、统计船舶资料和引航单的基本信息。

不同用户应有不同操作权限和登陆入口。对某些有需要的用户开放一定范围内的数据查询功能。或船舶公司维护船舶信息。引航站调度员查看个人调度情况信息,维护调度员个人密码。

结论

唐山港引航站管理系统以开放式系统体系设计为核心设计思想,应用开放式系统设计原理,采用模块化的硬件及软件设计,将整个系统分解为松散耦合的组件和子系统,每个组件及子系统执行特定的功能,形成开放式体系架构,实现了系统开发、维护及应用扩展的最大灵活性,完成了该系统的开放式体系构建。该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架构清晰、操作简便、易维护、系统全面;②系统可设置自动处理,并融合手动操作实现手自一体化,方便突发状况处理;③引航员按照港区设置自动参与等待排班,如有特殊情况时可以手动调整状态暂时使用;④本系统引入了引航安全系统,有效提醒安全隐患,可在派船时按照引航时间、船舶信息、天气情况、航道泊位限制等信息,自动判断出安全隐患并提醒;⑤系统还引入文档管理系统、通知提醒系统(站内通知和短信通知),可及时通知提醒相关用户船舶审批情况、整点气像记录、派船通知等;⑥系统和发票系统实现对接,可以自动互送发票信息数据;⑦实现操作可逆(流程操作可回退)、权限完全可配置(权限可控到按钮事件)、多用户多角色控制(角色与权限绑定)、达到调度人员操作无缝连接的目标。

随着港口吞吐量的不断加大,港口信息化建设也不断完善。打好“信息战”,最大程度地消除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导致的效率损失,优化资源配置和业务流程,增强港口对市场的应变能力,是各港口面临的主要问题。而作为现代港口商贸运输的引领机构,配合港口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趋势,实现引航机构本身的信息化建设也迫在眉睫。因此,唐山港引航站管理系统项目在政策引导与用户的需求方面均占据着重要优势,更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 刘韬,楼兴华.SQL Server2000 数据库系统开发实例导航.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 丁宝康,董健全. 数据库实验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125-170.

[3] 张海藩. 软件工程导论.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4] 周佩德.数据库原理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5] 王军,何烈胜.汉语编程工具易语言即学即用教程[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3.

食堂管理系统范文3

通常所谓胥吏,包括在官府中专门经办各类文书的人员、处理具体事务和技术性工作人员、从事其他杂务厮役的人员三部分。本文以第一部分为研究对象。宋朝分类比较清晰。在官之下,从事文书工作者为“吏”,从事具体事务者则称为“公人”。反映在制度上,中央各机构的设官、置吏有明确规定,如《宋史》卷一六一《职官一》所记尚书都省“设官九:尚书令、左右仆射、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员外郎各一人。……置吏六十有四:都事三人,主事六人,令史十有四人,书令史三十有五人,守当官六人。”但是隋唐文书胥吏是一个形成过程中的阶层,其分化程度还不及宋朝。在唐律中,“吏”的概念比较宽泛,《唐律疏议》卷一名例律解释“吏、卒杀本部五品以上官长”时云:“吏,谓流外官以下。卒,谓庶士、卫士之类。”据此,则凡在官府供事者,除了“卒”外,“(流外)勋品以下,爰及庶人”[2] 均为吏。在唐人观念中,“吏”有广义的“凡百执事,谁非吏职?”与狭义的“吏者,谓官长所署,则今胥吏耳,非公卿百僚之例”这两种含义[3] 。在隋唐的行政制度中,也没有找到一个概念能与“在官府中专门经办各类文书”的人群集合准确对应。所以,在此有必要以文书胥吏的核心任务——办理文书为中心,并参考唐朝社会观念以及职位的发展方向,对隋唐中央文官机构中文书胥吏的构成作一简单分析。

在中央机构中,流外官中的行署文案者,即与“主典”概念大致相当的台省“令史、书令史”,寺监“府、史”等流外官构成隋唐胥吏的主体。对此,学者意见一致。唐制对其职掌有明文规定,“尚书都省令史、书令史并分抄行署文书”,“以主事、令史、书令史署覆文案,出符目”,“凡令史掌案文簿”等等[4] 。府、史职掌与之相似,如《敦煌发见永徽东宫诸府职员令残卷》记家令寺有“府十人掌受事上抄,行署文案。馀府准此。史廿人掌同府”[5] 。

但是,“流外官”概念并不能涵盖隋唐机构中所有的文书胥吏。

首先,数量巨大地方佐史等胥吏就不属于流外官[6] 。其次,就中央文官机构而言,其中还存在一些胥吏,其身份地位尚在流外官以下。令史、书令史、府、史中的绝大部分为流外官,但以《唐六典》各官府职员的设置情况与基本同时的《通典》卷四十所载开元二十五年(737)流外官品令比较,诸冶、诸屯、诸铸钱监等机构的府、史就不是流外官。此外,据《唐六典》,在秘书省著作局、殿中省、内侍省和太子左春坊诸局中,设有“书吏”一职,书吏与令史、书令史性质相似,《敦煌发见永徽东宫诸府职员令残卷》明确记其职掌,如司经局下记“书令史二人掌行署文案。馀局书令史准此。书吏四人掌同书令史”[7] 。可见书吏职掌与前引令史、书令史,府、史之职掌完全相同,当为专司文书的胥吏,但书吏却也不在流外官之列。

另外,尚书都事、门下录事、中书主书,各省、御史台及东宫主事、寺监录事等为低级流内官,从其职掌与唐人将其视为胥吏的社会观念看,应属于我们考察范围之列。其中,张广达先生已经证明主事、寺监录事这些法律上的流内九品官在社会观念中被视为流外,归入吏职。沿此思路,尚书都事、门下录事、中书主书三官亦然。其职掌为办理文书,从“事”或“书”的名称便可看出其职掌与文书有关[8] 。就门下录事而言,《唐律疏议》卷五名例律规定:“尚书省应奏之事,须缘门下者,以状牒门下省,准式依令,先门下录事勘,给事中读,黄门侍郎省,侍中审。”可见门下录事有依照令式勘检文书之责。在唐朝他们也被视为胥吏。如开元十三年,行封禅之礼,“中书令张说自定升山之官,多引两省录事主书及己之所亲摄官而上”。中书舍人张九龄看不惯张说的做法,对他说:“今登封霈泽,千载一遇。清流高品,不沐殊恩,胥吏末班,先加章绂,但恐制出之后,四方失望”[9] 。张九龄正是把录事、主书看作胥吏末班。中书主书的情形与之相似。中书主书的职掌是“司中书簿籍”[10] 。在唐人眼中,其也属胥吏。如代宗时元载为相,重用中书主书卓英倩、李待荣,被人称为“外委胥吏”[11] 。又如宪宗初,郑馀庆为相,对窃权干政的中书主书滑涣“复以胥吏蓄之,时论归重”[12] ,可见在唐人看来,胥吏才是中书主书理所应当的身份。除此之外,隋唐尚书都事、中书主书是由南北朝尚书都令史和主书令史发展而来[13] ,在唐代,他们又都是从“流外有刀笔之人”中选[14] 。所以,无论从其职掌、人选、渊源、都与令史、书令史等流外胥吏关系密切,不仅被当时人目为胥吏,而且从发展角度看,他们在宋朝又最终从制度上被明确归入吏职[15] 。因此,尚书都事、门下录事、中书主书,各省、御史台及东宫主事、寺监录事等低级流内官,也应该进入考察隋唐胥吏的视野之中。

同样,“主典”概念也不能涵盖隋唐机构中所有的文书胥吏。

先从概念上看,主典为四等官之一,勾官是与四等官列的概念,唐律中诸如“判官为一等,主典为一等……检、勾之官,同下从之罪”、“主典及检、勾之官为第四从”[16] 等律文都表明勾官与主典为并列关系,那么,寺监中作为勾官的流外官录事等胥吏自然就不属于主典。再举一个实例,上文已证门下录事为胥吏,王永兴先生认为其不是勾官[17] ,同时它也非主典,因唐律规定“尚书省应奏之事,须缘门下者,以状牒门下省,准式依令,先门下录事勘,给事中读,黄门侍郎省,侍中审。有乖失者,依法驳正,却牒省司。若实有乖失,不驳正者,录事以上,减省下从一等。……驳正之法,唯在录事以上,故所掌主典,律无罪名”[18] ,可见门下录事不是主典。

围绕文书的运行过程,还有一部分专门负责文书传递工作的胥吏。如唐门下省、中书省均有“传制”一职。门下省设有“传制八人”,“掌送制敕。流外之中,最小吏也,分番上下,亦呼为番官”[19] 。与之类似,唐制规定低级无职事品散官应于吏部当番上下,“若都省须使人送符及诸司须使人者,并取兵部、吏部散官上”[20] 。这些人地位很低,尚在令史等胥吏之下,史称其“甚为猥贱,每当上之时,至有为主事、令史守扃钥执鞭帽者”[21] 。此类人虽与文书工作有关,但他们并不是文书形成的参与者,论其职责实属从事杂务厮役的一般小吏,因此本文不予关注。

通过以上考述,在我们所见到的唐代官员分类制度中,文书胥吏大部分属于勾官、主典的现象显示了其以文书为职责;而胥吏大多数属于流外官的现象显示出其地位低下、与官趋于分离的特点。但同时这些概念并不能容纳正在形成中的隋唐文书胥吏阶层的全体,如既非勾官亦非主典的门下录事,以及中书主书、诸司主事等在法律上是流内官,但从社会观念看属于胥吏;书吏和部分府、史是胥吏但又无流外品。可见在隋唐时期,在社会观念中对胥吏概念有所认识,但比较严密的胥吏概念尚未在制度中出现。

基于此,根据胥吏与文书政治紧密关联的特点,从发展的角度,我们将专门处理文书的人员,即尚书都事、门下录事、中书主书,诸司主事、主簿、录事等部分流内官,以及令史、书令史、府、史等流外官,还有书吏、部分府、史等流外以下人员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考察,因为学者们已经从不同视角对隋唐胥吏的职掌、管理及其对行政的作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但对中央机构内文书胥吏组织系统的研究尚少,所以本文重点考察南北朝后期到唐中叶中央文官机构中,在“官”之下一个文书胥吏组织系统发展的过程和环节,试探讨隋唐专司文书之“吏”发展的特点,以及这种特点在“官吏分途”历史进程中的意义。

(一)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分置主管文书的官员都事、录事、主书。

其中,尚书都事在前代叫尚书都令史,北齐八名,梁、陈各五名。隋文帝改为尚书都事,设八人。其改为六名,则是炀帝在大业三年(607)定令时,由“当八座之数”到“当六曹之数”,使之“分隶六尚书,领六曹事 ”[25] 。而门下省设录事则是北朝的制度,北齐设从八品录事四人,梁、陈未见有门下录事的记载,隋置门下录事六名。在前代中书省有主书(或称主书令史)。《唐六典》卷九《中书省》“主书”条注:“梁氏不置”,此误。虽然在《隋书·百官上》、《通典·职官三》亦未记梁是否有主书,但是在梁代史料中,多见“主书”之记载,如《梁书》卷三八《贺琛传》记:“高祖大怒,召主书于前,口授敕责琛”。又有“有事遣主书论决”;“遣主书宣旨”等[26] 。可见梁中书省设有主书。此后,“陈氏中书置主书十人”,“北齐十人”[27] 。隋将中书省改称内史省,遂置内史主书十人。

就北齐、梁、陈来说,此三官均置者惟有北齐,而其品位略有差异,据《隋书·百官中》,北齐尚书都令史、门下录事为从八品上,中书主书为正八品下。隋在调整其名称、数量的同时,其品位也趋一致,都事、录事、主书,隋文帝时都是从八品[28] ,炀帝大业三年令又同升为正八品。

(二)各司主事的普遍设置及其地位的确立。

南北朝时,三省中主事或主事令史的设置情况比较混乱。在北齐,门下省有从八品主事令史八人,中书省不置主事[29] 。在尚书省二十八曹中,只有“吏部、仪曹、三公、虞部、都官、二千石、比部、左户,各量事置掌故主事员”[30] 。可见,尚书省内非诸曹都有主事,且其地位似在“掌故”之下。

南朝梁,《隋书·百官上》记梁中书省“有通事舍人、主事令史等员,及置令史,以承其事”。可见中书省置主事令史,但未记其品位。《唐六典·中书省》“主事”条注:“历宋、齐,中书置主事,品并第八。梁中书令史二人,品第八。”此条是中书主事条,其中却记梁“中书令史”,值得怀疑,与前后注文都记述主事也不相符。察同卷“令史”条注:“梁中书令史八人、书令史十二人,品皆第九。”员数、品位都与前“主事”条所谓“中书令史”矛盾。二者相较,考虑到梁中书省设有“主事令史、令史”的情况,可知主事条注漏“主事”二字,应记为:“梁中书(主事)令史二人,品第八。”在梁门下省,设有门下主事令史,为三品勋位[31] 。梁尚书省内未见有主事或主事令史的记载。

南朝陈,据《唐六典·门下省》“主事”条注,陈门下省置主事令史。但员数、品位不详。中书省是否有主事或主事令史,史料存在分歧。《隋书·百官上》记陈中书省云:“有中书舍人五人,领主事十人,书吏二百人。”《册府元龟》卷四五七《台省部·总序》与之同。但《唐六典·中书省》“主事”条注却明确记载:“陈氏不置”。我们认为《隋书》、《册府元龟》有误。祝总斌先生对此曾有考证[32] ,在此略做补充。据《通典·职官三》“中书省”记:“省中有中书舍人五人,领主书十人,书吏二百人。”同卷“主书”条记“齐于中书置主书令史。陈置主书而去令史之名。”《唐六典·中书省》“主书”条注:“陈氏中书置主书十人,去令史之名。”两处记载的共同之处是都记有“主书十人”,《唐六典》明言陈中书省无主事,而《通典》也未记其有主事。这样,在《隋书》和《册府元龟》有主事而不记主书的前提下,问题的焦点成为在中书舍人之下、书吏之上,是置“主事十人”,还是置“主书十人”?检诸史料,陈代,施文庆“起自微贱,有吏用,后主拔为主书,迁中书舍人”。又有“诏令主书、舍人缘道迎接”衡阳献王昌[33] 。而未见“中书主事”的记载。因此,《隋书》“主事十人”为“主书十人”之误,陈中书省的确“不置主事”。陈尚书省中,也没有发现设主事的记载。

以上可见,前代并非三省都有主事或主事令史,而且同为主事,地位也有差别。隋开皇初继续了这种现象,直到隋文帝开皇十四年,诸省各置正九品上阶主事令史[34] ,这样在三省均设主事令史,扭转了南北朝以来三省中主事或主事令史设置无常、品位不一的情况,炀帝大业三年诸司主事令史“并去‘令史’之名,但曰主事,随曹闲剧,而每十令史置一主事,不满十者亦一人”[35] 的命令,更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内主事与令史之间的配置及统属关系。而史料中出现的隋“吏部主事”、“刑部主事”、“屯田主事”、“虞部主事”[36] 等反映出隋六部二十四司中,至少其中不少司设有主事。据《隋书·百官中》,北齐尚书省有屯田曹,但屯田曹不置主事。因此,隋屯田曹“屯田主事”的设置,正是各司设置主事普遍化的表现。

(三)各司普遍设置令史、书令史,并全部降为流外官。

《隋书·百官中》记北齐“自诸省台府寺,各因其繁简而置吏。有令史、书令史、书吏之属”。北齐尚书省中设有“正令史、书令史”[37] 。《唐六典》卷八、九中分别有“北齐门下并有令史、书令史”,“北齐中书并有令史”的记载。由此可知三省中各司均置令史、书令史。但员数、品位不详。

梁尚书省有令史一百二十人、书令史一百三十人,其中,“尚书度支三公正令史、尚书都官左降正令史”为三品蕴位,“尚书正令史、尚书监籍正令史”为三品勋位[38] 。在中书省,据《唐六典·中书省》所记,“梁中书令史八人、书令史十二人,品皆第九”。梁门下省置令史、书令史,其中令史为九品[39] 。

至陈,据《唐六典》卷一“令史”条注,尚书省置令史。中书省“不置令史”,而设“书吏二百人,书吏不足,并取助书”[40] 。门下省则沿梁制,置令史、书令史。

北齐、梁、陈之三省,除陈之中书省较为特殊外,已基本形成了令史、书令史的结构。隋朝在继承的同时,其改革主要表现于数量的增加和品位的调整。南北朝时三省置吏数史料多不载,唯有梁制稍存,其尚书省有令史一百二十人、书令史一百三十人;中书省置令史八人、书令史十二人。这和《唐六典》记唐尚书令史三百名、书令史多达近六百人;中书省有二十五名令史、五十名书令史相比,相差数倍。隋代虽然不见吏之具体数目,但从吏部尚书牛弘所言“今令史百倍于前”看,吏员数量增加的趋势是确凿无疑的。在令史、书令史的品位方面,魏晋以来,即“用人常轻”,南北朝“益又微矣”,梁尚书省某些令史已经是流内之外的三品蕴位或三品勋位。隋沿此趋势,史言尚书省令史“革选卑降,始自乎隋”[41] 。而前代尚为流内官的中书、门下二省令史在“开皇初,始降为流外行署”[42] 。这样,三省中令史、书令史在设置与品位上便比较整齐了。另外,前代令史和书令史之间关系也不十分明确,例如梁中书令史、书令史就都是九品。隋三省中,对此虽无具体记载,但《唐六典》卷十《秘书省》“令史”条记:“隋秘书令史四人,流外二品;书令史九人,流外三品。”由此可知隋令史与书令史之间已经确立了上下关系。

(四)台省胥吏与寺监胥吏的区分。

北齐“自诸省台府寺,各因其繁简而置吏。有令史、书令史、书吏之属”,台省、寺监置吏无原则不同。隋炀帝大业三年,除尚书省置令史外,“其馀四省三台,亦皆曰令史,九寺五监诸卫府,则皆曰府史”[43] 。随着台省与寺监之间分工的逐步明晰,其胥吏的职名也产生了鲜明的区别。

通过以上简略分析,可以看出,随着三省制的确立以及三省六部与寺监关系的逐步理顺,中央文官机构中文书胥吏的变化,主要是通过隋开皇、大业年间的机构改革,与三省制的要求相适应,综合条理南北旧制,改变了前代制度中职名不一、层次不清的混乱状态,在三省分设尚书都事、门下录事、内史主书,在作为决策与行政核心的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中,建立了整齐划一的以主事、令史、书令史为中心的处理文书的系统(参见附表一),由于令史、书令史全部降为流外官,每十令史置一正九品主事,又因台省令史与寺监府史的区分,其纵向层次以及机构间的区分更加清晰。文书胥吏的组织系统初具规模,并奠定了以后的发展方向。

由隋到唐朝中叶,以三省制为核心的中央政治制度虽不断调整,但总体相对稳定。从中央文官机构胥吏系统发展建立的角度观察,隋朝划时代的成果奠定了发展方向,唐前期胥吏系统的发展主要是在隋朝基础上扩展和规范,进而形成了与机构职能、地位相应的三个相对独立的胥吏职位序列。

唐初,完全继承了隋朝的改革成果。在隋整齐划一的趋势下,尚书、门下、中书三省中分设都事、录事、主书,且同升为从七品。在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内,在各司令史、书令史之上均置主事[44] ,而且同为从九品上阶。三省六部二十四司的令史、书令史分别为流外勋品和流外二品。寺或监的府为流外三品、史为流外四品。

我们所能看到的隋朝胥吏系统的发展主要是在三省六部及寺监中。唐前期,整个胥吏系统逐步向中央其他机构扩展延伸。隋之秘书省设“令史四人,流外二品;书令史九人,流外三品”。唐完全照搬,丝毫未改。同时,唐在秘书省令史、书令史之上新设置从九品主事一人,“掌印,并勾检稽失”[45] 。殿中省主事二人为隋炀帝置,唐继承其制[46] 。在内侍省,隋朝内侍省原有“主事二人,开皇十六年,加置内侍主事二十员,以承门阁”。从其职任看,与专处理文书的主事有一定差距。唐置从九品主事二人“掌付事勾稽省抄也”[47] 。另一方面,据《隋书·百官下》,隋炀帝大业三年以后,由于内侍省改为长秋监,为五监之一。根据“九寺五监诸卫府,则皆曰府史”的命令,其长秋监主事之下的胥吏成为府史。唐又改为内侍省,置令史、书令史。这样一来,秘书、内侍、殿中三省之省司就与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一样,构成了“主事、令史、书令史”的胥吏系统。

唐朝前期中央文官机构胥吏发展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在于整个胥吏系统的规范化,主要表现于三个相对独立胥吏职位序列的形成。

有关资料主要集中于《旧唐书·职官志》、《新唐书·百官志》、《唐六典》。但是三书相关记载有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旧唐书》与其他两书在某些机构,如太子左春坊六局等差别甚大。如何解释这些差别,关系到《旧唐书·职官志》的性质。学术界一般认为:“(《旧唐书》)《职官志》三卷,主要记述代宗以前的设官情况,但又未取韦述《唐书》。《志》一‘录永泰二年官品’,《志》二、《志》三的许多文字直接录自《唐六典》及当时尚存的《宫卫令》、《军防令》等。代宗以后的制度,以德宗朝的变革补入最多”[48] 。上述观点,特别是“未取韦述《唐书》,直接录自《唐六典》”有进一步讨论的馀地。因此,为慎重起见,本文假设三书有各自独立的史源,并以各个机构为研究单位进行具体分析,在断代的基础上争取对差异作出更接近史实的解释,为进一步分析提供尽量可靠的依据。因内容庞杂且篇幅所限,以下,仅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机构试论之。

⑴ 前“注[44]”文已说明《旧唐书》吏部“吏部郎中”条缺吏部主事实为漏记,唐前期一直存在吏部主事一职。

⑵ 《旧唐书·职官二》礼部“祠部郎中”条,“主事二人,令史五人,书令史十一人,亭长六人,掌固八人”。《唐六典·尚书礼部》、《新唐书·百官一》均记为“主事二人,令史六人,书令史十三人,掌固四人”。差别在于是否有“亭长”一职及三个具体数字。

我们认为此条为《旧唐书》误。理由如下:第一,就此条时间而言,关于祠部郎中的职掌,《唐六典》记其掌“佛道之事”。《旧唐书》、《新唐书》记为掌“僧尼之事”。《唐会要》卷五九《尚书省诸司下·祠部员外郎》云:“延载元年(694)五月十一日敕:‘天下僧尼道士隶祠部,不须属司宾。’……(开元)二十五年正月七日,道士、女道士割隶宗正寺,僧尼令祠部检校”[49] 。据此诏可知,《唐六典》此条反映开元二十五年(737)之前的情况,《旧唐书》和《新唐书》此条为开元二十五年以后的情况。而《唐六典》、《新唐书》置吏完全一致,可见前后变化不大。那么《旧唐书》与二书的差异便值得怀疑。第二,《旧唐书》此条记有“亭长”一职。根据唐制,亭长在各省部寺监中普遍设置,但仅置于各个机构的头司之中,如在六部二十四司中,只有在吏、户、礼、兵、刑、工六司中设亭长,《唐六典》和《新唐书》莫不如此,《旧唐书》除此条之外,也均如此,可见此条与制度惯例有不和谐之处。第三,《旧唐书》此条与“礼部郎中”条置吏数量名称完全相同,按例,亭长在礼部也应置于礼部司下。基于以上三点,我们认为《旧唐书》“祠部郎中”条职员部分为抄“礼部郎中”条之误,祠部司置吏应以《唐六典》、《新唐书》为确。

⑶ 在有关太子东宫官吏的记载中,《旧唐书·职官三》、《唐六典》之卷二六、二七、《新唐书·百官四上》之间的差别最大。其中与本文主旨最密切的是与另外两书相比,《旧唐书》在太子右春坊、太子内坊未记“令史、书令史”;药藏局、内直局、典设局、宫门局《旧唐书》未记“书令史、书吏”;司经局、典膳局《旧唐书》未记“书吏”;而在太子家令寺、率更寺、仆寺及寺属食官署、典仓署、司藏署、厩牧署中,《旧唐书》均未记“府、史”。《唐六典》和《新唐书》在记述以上职位时,在具体数量上也略有差异。幸好《敦煌发见永徽东宫诸府职员令残卷》和《册府元龟》卷七百八《宫臣部·总序》分别记载了永徽二年(651)、开元二十五年的东宫职员情况,为讨论提供了较为确切的时间参照。

先考察三书记述东宫部分的大体时间。从机构设置来说,《旧唐书》、《唐六典》均有“太子内坊”,《新唐书》东宫无,而是在内侍省设“太子内坊局”。此变动是根据开元二十七年四月二十八日敕:“内坊宜复内侍省为局”[50] 。可见开元二十七年为《旧唐书》、《唐六典》的下限。由二书崇文馆内置“校书二人”可知其均为开元七年以后制度[51] 。永徽《残卷》第17行记内直局有“典玺四人掌守玺”,而《旧唐书》、《唐六典》均未记。《新唐书》内直局注云:“武德中,有典玺四人,开元中废。”又《旧唐书》、《唐六典》均记“太子宾客四人”,据《唐会要》卷六七《东宫官》记太子宾客“开元中,始编入令,置四员”。综合以上几条可知,《旧唐书》和《唐六典》东宫官属部分反映时间大体相当,均记开元中后期制度。

隋东宫置吏状况从《隋书》中难以得知,但《册府元龟》中完整的保存了一条隋文帝时太子内坊官吏的资料,“隋文帝始置太子内坊,典内一人、丞四人、录事一人、令史三人、书令史五人、道客舍人六人、阍师六人、内阍八人、内给使无员数、内厩二人、典事二人、驾士三十人、亭长二人、掌故四人”[52] 。从吏名到员数,都与永徽《残卷》和《唐六典》所记相当接近。从内坊情况可知,在太子内坊置吏方面,唐承隋制,变化不大,直至唐中。而以《残卷》所记永徽二年制、《册府元龟》所记开元二十五年制、推测为开元中后期制度的《唐六典》、及至少为开元二十七年以后制度的《新唐书》互相比较,可以发现近百年中东宫这部分官署置吏状况相当稳定,前后变化甚微(参见附表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既然《旧唐书》也反映开元中后期的东宫状况,与《唐六典》大体同时,那么其对“书令史、书吏、府、史”等胥吏的大量未记,至少从吏名来说,可以视为漏记。

⑷ 内侍省五局,《唐六典·内侍省》、《新唐书·百官二》记各局内均设有“书令史、书吏”,且两书对具体员数的记载也完全相同。如掖庭局记:“书令史四人,书吏八人。”可是《旧唐书·职官三》内侍省掖庭局记为:“令史四人,书令史八人。”在宫闱局,前二书记“书令史三人,书吏六人”,《旧唐书》记“令史三人、书吏六人”,数字相同,但吏名有异。

还是从时间入手。开元二十七年四月,太子内坊由东宫改隶内侍省,为“太子内坊局”[53] ,对这个重要变化,有《新唐书》记载,《旧唐书》与《唐六典》均未反映,可见《旧唐书》、《唐六典》内侍省条所记下限为开元二十七年。《唐六典》、《旧唐书》记内侍省长副官为“内侍四人,内常侍六人”。而《新唐书》“监二人,少监二人”,其下注云:“天宝十三载,置内侍监,改内侍为少监。”由此可知《新唐书》此条为天宝十三载(754)以后制度。又《唐会要》卷六五《内侍省》记德宗“贞元四年(788)二月四日,内侍省内给事加二员,谒者监加四员,内寺伯加置四员”。同卷又记:“(贞元)十五年四月,诏内侍省内给事加置二员。……二十年十二月,诏加掖庭局令四员”[54] 。以此衡量诸书,《新唐书》记“内给事十人、谒者监十人、内寺伯六人”分别比《旧唐书》和《唐六典》所记多二人、四人、四人,与贞元四年敕合;而《新唐书》记“内给事十人”,与《唐六典》、《旧唐书》“内给事八人”相比,增加二人,正好和贞元十五年诏相符。其“掖庭局令二人”和《唐六典》、《旧唐书》相同,与贞元二十年敕不合。可见《新唐书》记内侍省职员令为贞元十五年到贞元二十年之间的情况。从开元二十七年到贞元十五年,《唐六典》与《新唐书》记载的时间跨度在六十年以上,而二书在诸局置吏方面几乎完全一样,仅仅《新唐书》在奚官局增“药童四人”,宫闱局之“内阍人”作“内阍史”,“书令史、书吏”的记载更是惊人的全等,这说明诸局置吏情况变化不大。

《唐六典》、《册府元龟》卷六六五《内臣部·总序》均记“内侍四人”。《通典》卷二七《职官九·内侍省》“内侍”条注曰:“旧二人,开元中加二人。”这与《唐六典·内侍省》“内侍”条注:“皇朝依开皇,复为内侍省,置内侍二人,今加至四人”合。可见《唐六典》反映开元中制度。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亦作“内侍四员”,但校勘记云:“内侍四员,‘四’字各本原作‘二’,据《唐六典》卷一二、《通典》卷二七、《册府》卷六六五改。”从时间定位角度考虑,此处将“二”改为“四”似不妥。因为《旧唐书》“内侍二员”,正好说明其记述内容是在开元中“加二人”以前。《旧唐书》所反映的情况既早于《唐六典》,那么,《旧唐书》记在掖庭局和宫闱局内设有“令史”便有可能,而景云二年(711)敕“内侍省令史资劳,宜同殿中省令史,其五局令史,同殿中省诸局”[55] ,正可作为玄宗前内侍省五局中可能设置令史的旁证。

若上述不误,我们可以做如下推测:在内侍省五局中,直到玄宗以前,在胥吏配制上还有“令史、书令史”,“书令史、书吏”或“令史、书吏”的多种结构,玄宗时对此进行了调整,主要在形式上将五局置吏统一成“书令史、书吏”的结构。由于职位数量未变化,所以其调整的目的突出的表现在追求名称和等级的整齐划一。改革后的制度稳定,长期未变。

食堂管理系统范文4

关键词: 就餐机; C++ Builder; 非接触式IC卡; 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08-28-02

0 引言

目前,各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已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普遍的做法是在校园里采用校园卡作为电子货币和电子证件。校园卡大多采用非接触式IC卡[1]。孔慧芳等[2]为保证食堂就餐管理系统的主从机通信可靠性,设计了基于RS-485接口的多机通讯卡。文献[3]采用分布式高可用系统使校园IC卡在性能、安全等方面得到提高。文献[4-5]设计了基于单片机食堂售饭系统。现有的就餐系统为分布式结构,在每个售菜、售饭窗口都安放有一台就餐机,方便师生刷卡消费。但现有就餐机只能由工作人员人工输入消费金额才能完成扣款消费。缺点是如果消费人员在一个窗口点多个菜后,需食堂工作人员心算出消费的总金额,这对于食堂工作人员特别是上了年纪的员工而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现实中也的确经常有输错金额的情况发生,对此广大师生都有类似经历;另外一种情况是金额算对,但是输入时出错。现有的就餐机系统已不能满足广大师生及食堂工作人员的需求:食堂工作人员要求就餐机能比较的方便地实现金额的累计,而不需要心算,广大师生的要求是食堂工作人员每次都能算对、输入对消费金额,以便实现准确消费。为适应这种需求,我们研制了新一代食堂就餐机管理系统,极大地方便了食堂工作人员的使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可视化消费的就餐机管理系统,实现了明明白白消费。

1 系统总体结构

基于非接触式IC卡的就餐机管理系统是在原有的食堂就餐系统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其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系统前端是面向用户就餐的一体机及各窗口IC卡读写器,以代替传统的IC卡读写器。一体机通过交换机连接至一卡通网。管理工作站可完成用户IC卡的开户、注销、充值、挂失等操作,并能实现销售业绩查询及报表打印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用户自助终端通过银行圈存业务以实现对IC卡的充值操作。一体机提供触屏功能,食堂员工只需用手轻触一体机主界面上的各个菜名图片,系统即可自动实现用户消费金额的累加,食堂员工只需用手指点击一体机主界面上的“结算”按钮即可实现对用户IC卡的扣款操作。

2 IC卡读写器及非接触式IC卡介绍

IC卡读写器采用的是深圳市明华澳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非接触式IC卡为Mifare 1卡,该卡为8K位的非接触式IC卡。该卡分为16个扇区,每个扇区为4块,共64块,按块号编址为0~63,每块16个字节,以块为存取单位,每个扇区有独立的一组密码及访问控制,具有防冲突机制。

Mifare 1卡的电气部分由一个天线和ASIC组成。其中天线和ASCI封装在卡片中,天线是只有几组绕线的线圈,很适于封装到卡片中。卡片的ASIC由一个高速(106KB波特率)的RF接口,一个控制单元和一个8K位EEPROM组成。读写器向Mifare 1卡发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卡片内有一个LC串联谐振电路,其频率与讯写器发射的频率相同,在电磁波的激励下,LC谐振电路产生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在这个电容的另一端,接有一个单向导通的电子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储存,当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容可作为电源为其他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取读写器的数据。

3 就餐机管理系统设计

就餐机管理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和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方法,使用C++ Builder 6作为开发工具,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 Professional。

3.1 系统主要模块

系统可包括IC卡管理、用户自助、菜谱管理、消费扣款、营业汇总、系统维护等模块。

其中IC卡管理模块可实现建卡、充值、挂失、销卡等功能。用户一旦挂失,系统将该卡列入黑名单,并更新各窗口一体机黑名单,以保护用户的经济利益。用户自助模块(用户自主终端功能)提供用户IC卡充值(圈存)及信息查询功能,采用触摸屏查询系统,主要为用户提供日常消费明细查询、修改查询密码、IC卡充值(圈存)等功能。菜谱管理模块用于制定或更新每天菜谱。消费扣款模块完成消费扣款。营业汇总模块实现汇总交易数据,实现消费金额的结算,生成相应的报表。系统维护模块自动完成历史数据备份,设置系统管理员密码、权限等。

3.2 动态链接库调用

明华公司提供动态链接库及读卡器使用手册[6]供软件开发人员使用,以便软件开发人员快速访问非接触式IC卡读写器及IC卡。但明华公司提供的动态链接库是通过Visual C++制作的,其对应的库文件(lib文件)为COFF格式,而C++ Builder使用OMF格式的库文件,即软件开发平台所要求的导入库格式与硬件供应商提供的库文件格式不兼容,若对原有的mwhrf.lib文件不作修改,则应用程序与动态库隐式链接时,会出现程序链接错误。本文采用静态调用动态链接库mwhrf.dll的方法[7],先使用C++ Builder中提供的导入库生成工具进行预处理,然后再链接、调用dll里面中的函数,步骤如下。

⑶ 将重新生成的导入库(mwhrf.lib)添加到C++Builder工程项目中。

经过上述三个步骤后,C++ Builder就可以调用mwhrf.dll的函数了。

3.3 管理系统软件设计

各窗口一体机主界面如图2所示,食堂员工只需用手指轻触主界面上的各个菜名图片,系统便能自动实现消费金额的累计,然后点击“结算”按钮实现扣款操作。

3.4 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数据库选用SQL Server 2000,C++ Builder通过TADOConnection、TADOTable、TADOQuery、TDataSource、TDBGrid等控件访问数据库。使用TADOConnection控件连接数据库时,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设置它的ConnectionString属性。以窗体用到TADOConnection、TADOQuery、TDataSource、TDBGrid为例,设置TADOQuery控件的Connection属性为TADOConnection控件的名称(如ADOConnection1),设置TDataSource控件的DataSet属性为TADOQuery控件的名称(如ADOQuery1),设置TDBGrid控件的DataSource属性为TDataSource控件的名称(如DataSource1),在设置好DBGrid控件的列属性后,在TADOQuery控件的SQL属性中写SQL语句就可以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表,将数据显示到DBGrid。

4 结束语

基于非接触式IC卡的就餐机管理系统已投入试运行,相比之前的系统,用户普遍反映新系统界面友好,实现了明明白白消费,得到了用户的好评;食堂员工反映,新系统使他们从每次繁琐的“心算”中解放出来,可以更轻松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不必担心发生计算错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是扩展和完善该系统的功能。该系统在一体机成本下降后将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 刘守义.智能卡技术(第1版)[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2] 孔慧芳,杨连军.IC卡食堂就餐管理系统的多机异步通讯设计[J].安徽机电学院学报,1997.12(2):74-76

[3] 陈占伟.分布式高可用IC卡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防伪报道,2009.1:34-35

[4] 张国栋.基于单片机食堂售饭系统的应用设计[D].中国海洋大学,2007.

[5] 王建国.学校食堂IC卡售饭机系统设计[J].电子世界,2012.15:20-21

食堂管理系统范文5

每年9月都是高校迎新的日子,随着信息化手段的进一步发展,目前的高校迎新开始呈现出电子化等特点,不少学校不仅拥有专门的迎新网站,还将微信、APP等移动互联技术应用到迎新当中,过去繁琐的报到流程已经简化为扫一扫条形码,一切全搞定,有些高校甚至实现了网上选宿舍、手机一卡通等服务,这些电子化应用极大方便了新生报到及融入校园。例如北京邮电大学今年首次尝试用微信进行迎新,学生通过添加北京邮电大学官方微信账号,即可享受到校指引地图、校车查询、迎新办理等服务。北邮官方微信账号专门有一个“校园迎新”栏目,该栏目中有迎新办理、新生指南、全景引导等多种校园讯息。此外,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手段,还可以实现对人流量的控制。如在浴室、游泳馆、自习室等地安装人流监控设备,出入的人数以及等待的人数都可以在网上或者微信上实时查询,学生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来决定是否去洗澡、游泳,以及该去哪个自习室上自习。

二、手机投票提升服务质量

信息系统不仅能够满足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需求,还可以帮助后勤员工提升服务意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加之大学生群体中独生子女比率提升,高校后勤服务对象消费观念更新,对后勤管理的服务质量标准不断提高,不仅要求吃得饱,还要满足吃得好;不仅要求住得宽敞,还要满足住得舒适。因此,不断提升后勤服务质量成为高校后勤管理的新需求。在传统模式下,每学期可以请学生为后勤人员进行打分。在信息化条件下,可以采用网上投票等手段。如今,在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帮助下,还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手段提升高校后勤管理服务质量。现在很多服务业都利用微信平台对用户进行服务,高校后勤管理部门也可以借鉴这种手段,或者开发相应的手机软件,使学生可以对后勤服务进行实时投票、投诉、反馈。例如可以每周对各个食堂的菜谱进行投票,食堂可以根据学生的投票结果进行调整。

三、以考促学提高人员素质

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后勤员工进行培训。随着各种社交软件在人们中的普及,可以利用手机等终端对后勤员工进行每周一考,或者每月一考,将后勤管理规范条例等考题以短信、手机软件、甚至是社交工具的形式发送到后勤员工的手机上。考试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如果员工回答正确,可以有相应的奖励。如果回答错误,则将正确答案发送到员工的手机上,使其加深印象,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

四、餐饮管理提升食堂精细化水平

食堂管理系统范文6

(一)基础建设及物质装备管理工作

2018年,我院通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审判庭、审判管理用房等基础建设。完成第三审判庭、审判信息管理室、大要案指挥室升级改造;设立周界报警系统,消除安全盲点,提高安防系数;搭建车棚;为档案室库房粉刷墙面并安装恒湿恒温空调、安防监控自动报警系统,保障库房安全。

(二)信息化建设

1、推进信息化重点项目。今年9月份前,已落实省法院关于应用(数据)迁移上云、简易案件裁判文书智能生成、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平台等应用系统建设,并于上半年完成全院科技法庭高清升级改造、因特网庭审视频直播法庭建设,现我院26个审判庭均已实现庭审同步录音录像及互联网庭审直播功能。

2、推进智慧法院建设。落实最高法院智慧法院评估指标体系中基层法院应完成的各项指标任务,实现诉讼材料集中收发扫描、诉讼材料云柜流转、简易文书智能生成等功能;为科技审判法庭调试安装语音识别系统,减轻书记员开庭压力;全面推广法务云盘的应用,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网络安全;推动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工作,提高审判工作信息化水平、提升审判质效;安装执行指挥视频协同平台,同时将执行指挥车接入中院移动指挥平台,助力解决执行难。

3、加强信息化系统运维保障。不断加强信息化系统软硬件维护,完成我院到中院广域网络双线调试工作,实现数据和视频分流,确保我院的双线路冗余、网络链路负载均衡;安装调试防火墙、堡垒机、终端安全管理系统等安全软件并及时升级,使法院内外网可管控,达到网络安全保密要求。2018年全年,我院无失泄密事件、重要数据丢失现象发生,顺利保障了审执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财务管理及食堂管理工作

严格按照省法院规定使用江苏费款管理系统,规范诉讼费、执行款等涉案费款核算管理,杜绝私存、转移或挪用行为;定期与采购人员核对账务,避免账实不符现象;每周对新旧系统的不明款以及到账未清理的账务进行整理并发送信息系统,督促法官及时清理标的款;在不违反原则和财经纪律的前提下,用足了各项福利政策,例发放生日卡、节日慰问品等。继续加强食堂管理,明确人员职责,严格执行食堂管理委员会每周例会制度,提高菜品质量,降低食堂开支,确保饮食安全。

(四)公务用车和办公用房管理工作。

1、规范用车管理。认真执行公务用车管理规定,坚持实行定人加油、定点修车和定期保养、抽查制度,以制度管车、管人,严禁违规用车,及时纠正管理漏洞,并为所有公务用车办理了苏通卡、安装了全市统一的GPS定位系统,强化管理、方便出行。2018年,我院未发生超范围用车、公车私用、酒(醉)驾现象,也无重大责任事故发生。

2、认真贯彻落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相关文件精神,对公务用车及办公用房使用情况自查自纠,将党组成员办公室全部改造到位,通过了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

(五)档案管理工作。

高分通过江苏省5A级数字档案室测评,扎实开展档案管理数字化和保密工作,配合审判管理和业务部门做好诉讼材料入库工作,加强档案借阅管理,并按规定及时做好各类文件、数据、图片、视听资料及重要实物的归档工作,做到了管理科学、条目清晰,查阅方便,制度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