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分层培养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分层培养计划范文1
关键词: 实践教学 “721”人才培养模式 分层次教学 校企合作
高等工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和造就工业界需求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师[1]。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学校生师比不断增加,而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又使得学生的个体差异日趋明显,各个教学环节中学生成绩标准差不断增大,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能力更是参差不齐,因此,统一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培养质量开始下滑,在工程人才培养中,该问题尤为突出。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并从更新实践教学培养方案、提高教学等方面高校提出了要求[2]。本文基于“721”人才培养模式,以创新工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分层次教学为手段,以校企合作为支撑,以高质量教师团队为动力,构建实践教学一体化平台,形成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及社会实际生产的相互衔接,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一、“721”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视,而工程人才培养的问题却越显突出:首先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严重缺失,难以产生突出的顶尖人才;其次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差,无法直接适应社会岗位。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一直沿用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单一固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以灌输式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721”人才培养模式:针对70%左右的学生,以就业为导向,推行校企联合宽口径培养,培养以实践动手能力为主体、创新创业精神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针对20%左右的学生,大力实施“1+X”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针对10%以内的学生,学校组建创新班实施精英式人才培养,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
二、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现代实践教学体系是指根据现代大学教学论构建的,以先进的实验装备平台为技术支撑,以最新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为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主要目的,与理论教学紧密相连而又相对独立的高等教育教学体系[3]。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基于“721”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如上图所示),紧密各实践教学环节与实际生产的联系,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构建课堂与实际相结合、科研和教学相依存的、立体的、网状的现代化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一)以创新工程人才培养为目标,采用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仍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主要采用灌输式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固化,每个专业采用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兴趣。而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是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统一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必将阻碍学生的学习热情,使部分能力强的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而能力差的学生又望而生畏,根据学生的自身能力和兴趣实行分层次教学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手段。教师应在实验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当前遇到的状况及难题,并将启发式、问题式、探究式、案例式和体验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到实践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层层问题的驱动下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增强探索热情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以校企合作为手段,建立产学研基地,及时更新分层次实践教学培养方案,达到双赢。
1.建立产学研基地,将各专业部分教师和学生引入课题研究中,构建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要想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首先应利用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建立产学研基地,资源共享。学校让教师深入企业,为企业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提高生产效益。与此同时,教师通过融入企业,培养其实践能力,构建科研团队,并通过分层次教学,将各个专业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和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引入产学研基地复合型科研课题中,提高学生的研究视野,培养其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探索发现能力,构建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
2.通过校企合作,实时更新实践分层次教学培养方案,使实践教学各环节相互衔接,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同步,教学方法更具针对性。
目前我国高校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基础性实践课程教学、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各环节间无太大关联。引入校企合作,可建立稳定的企业和产学研基地,以作为学生认识、生产、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支撑平台;让教师与企业共同制定、更新适应社会需求的、具备扎实理论根据的实践教学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实时更新实践教学大纲,采用自下而上的顺序对各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任务分解,建立各环节的相互关联,使得各环节自上而下地服务于后续实践教学;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在各实践教学环节中采用分层次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具体分层次教学措施如下:
(1)在基础课程实验环节,将实验教学内容分为验证型、设计型和综合型三类,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完成不同层次的实验内容,并开放实验室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性,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实现实验要求,同时激发学生潜能,促进他们对后续问题的进一步探索。
(2)在课程设计环节,根据学生层次将课程设计内容分为基础型、应用型和研究型,分配基础型课题给基础薄弱的学生,完成理论和实际的简单联系;对实际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分配应用型课题,使其及早接触生产实际中的问题,激发其探索热情;而对于具备较强理论基础和一定动手能力的同学采用研究型课题,使其在实践中加深理论理解,激发创新意识,培养拔尖的创新人才。
(3)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根据毕业生的兴趣和两种主要流向:考研和就业,分层次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如考研同学根据自身拟定研究方向,在产学研基地进行毕业相关实习,使其提早进入研究阶段,并将参与的相关教师的科研课题作为毕设课题;而就业学生则根据其应聘情况,安排学生在有工作意向的企业或合作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并将在毕业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毕设课题,使其毕业设计实题实做。
3.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加大学生实习力度,将实习落到实处,同时为企业储备人才,实现产学耦合。
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基地,加强学校和企业的紧密联系,确保学生实习执行到位。针对当前工程人才实践能力欠缺的问题,加强实践教学力度必不可少,特别是在学生生产实习阶段。学校可利用大二到大四年级的暑期时间,使其在稳定的合作企业里,每年进行一个半月的实习,实习单位解决学生的吃住问题,学生通过长时间的实习活动熟悉企业运作方式,发现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企业也可通过实习考查学生能力,在长期稳定的合作中发展员工,并通过高校短期培训提升员工素质,最终达到产学耦合。
(三)以建设高素质、多元化教师团队为动力,采用导师梯队制教学,提高实践教学指导力度。
1.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实践能力,将企业工程师引入学校教学,构建多元化教师团队。
目前高校教师大都源于高校,理论知识强,而社会实践能力薄弱,要想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社会化,首先必须从教师的社会化做起,只有教师具备了相应的实践能力,才能将其融入课题,指导学生。因此,校企合作可使教师深入企业,加强教师和企业的沟通,提升教师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将企业骨干工程师引入学校举行讲座和实践教学指导,构建高素质、多元化的教师团队,扩大学生与社会的契合点,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2.采用梯队导师制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力度。
根据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实践教学指导情况对教师考核进行分级,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兴趣,采取“分级导师——研究生——本科生”的梯队导师制对学生进行课外指导,引领部分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及各种大赛,如机械设计创新杯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通过竞争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为培养拔尖创新工程人才提供环境。
四、结语
实践教学是培养高质量工程人才的重要环节,而其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基于“721”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践教学各环节及社会生产的相互衔接,将分层次教学理念运用其中,以校企合作为支撑,搭建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并在工程类专业三届学生中实行,对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提高学生考研通过率及就业率。
参考文献:
[1]黄绍平,李靖.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培养高质量工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18-20.
[2]于娜,张航.高等学校实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2,(4):57-59.
分层培养计划范文2
引言
分层教育是在根据根据学生的学识和能力,分成不同的教学班,是现代教育学流行的一种教育方式[1]。分层教育是因材施教的完美体现,是对解决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难以组织英语教学等问题的良方。
1.分层教育的定义
分层教育是教师通过对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进行分析,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科学化的进行管理,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学习氛围中得到提升的一种教学理念[2]。分层教育能为各种发展水平的学生个性化定制学习方案,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高职英语教育特点
2.1高职学生特点
高职学生年龄大约在18-20岁之间,他们与其他高校新生有相同的年龄阶段与心理发展过程。但由于高职入学前知识水平和差异,高职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在英语的接受力有很大的不同。
2.2高职英语的特点
高职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在英语教学上也要突出这个宗旨。在英语教学上,要把与学生为中心和英语教学与学生的职业规划相结合。分层教学可以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与因材施教原则融合在一起,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它将照同一个水平层次和相近的专业背景的学生安排到同一个教学班,实际上体现了将学生的学习需求放在第一位的特点”,学生学习与未来专业有关的英语,会让学生有熟悉感和亲切感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英语分层教育的必要性
3.1促进学习积极性
分层教育是在综合考虑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将条件下相似的学生分成同组的方法。此方法体现了因材施教,正确认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和教学内容的有效性。从而在主观上让学生能接受,增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能有学习英语的动力。另一方面,通过分层教学,学生能在学习中有竞争的压力,这在一方面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
3.2促进学生能力提高
分层教学更能满足高职高专学生培养目标的需要,即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与交际能力。一方面由于动态分层机制,分层教学存在着竞争的氛围。这种氛围,提升了学生的进取心,对那些处于中下游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另一方面,由于大学英语分层教学,学生班级不再局限于本专业或原来的行政班级之内,这也扩大了学生交友范围,培养了他们的交际能力。
3.3分层成功教学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近年来高校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面进行了很多改革,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是众多改革中的一个。通过分层教学实验,老师能对学生的情况有个更清晰的了解教师深刻感悟到,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分层教学促使教师更认真分析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状况,刻苦钻研教学大纲,编写合适的教材积极探索适合本层特点的课堂教学方法。
4.英语分层的具体措施
4.1确立分层标准
新生入校时,举行一次英语入学测验,根据学生在英语的短板。组成几个像社团一样的英语教学集体,每个集体的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在教学大纲为基础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
4.2编订合适的教材
通过分层教学,老师能清楚的认识到学生在英语上的长处和弱势。能为学生制定合适他们的学习计划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能在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编写合适的教材。如有的集体的学生语法弱,在课程设计上就要考虑加强这个集体语法方面的辅导;当某个集体写作能力差,老师在为这集体备课时,就要在长难句方面下功夫[3]。
4.3制定个性化的师生交流平台
由于分层教育,学生的基本状况,教学的方法不同,这就给教师课后辅导有了一定的难度,师生接触机会变少,不利于师生情感的培养,同学之间的交流仅仅建立在课堂上,没有一个良好的英语交流氛围,教师可以借助网络,通过建立QQ群或BBS等措施,加强同一层次学生交流,加强管理。
分层培养计划范文3
一、 制定计划,形成一种积极的期望效应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的“期望效应”实验结果表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尤其是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班主任应该让在充分了解学生所达到的心理素质、智力能力、身体健壮的状况或变化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自己进行某种预先设定,帮助他们制定综合计划。这要一方面体现班主任对学生的一种积极期望,使学生不仅从计划中感受到这是班主任主观上对他们“未来发展”的大致预测,也从班主任外在行为上感受到明显的期望和支持;另一方面把班主任的期望转化为学生自我意识的期望,这就给学生造成了定向发展的心理环境,使学生为实现这种定向性的预测,努力内化班主任的期望,让自己的计划和班主任、教师的期望一致,让小的、短期的计划与大的、长期的发展一致,这就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事实上比较先进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差异,重要的一点是前者都有比较明确具体的学习计划,而后者大多是学到哪里算哪里,或别人指向哪里自己就到哪里,或老师指向哪里自己也不到哪里,自己又管不住自己,每天常在无所事事中度过。那些先进的学生,大学毕业后谈到自己的成功时,总说得益于当年的自我教育计划。的确,计划预测性对学生的发展成功,一定程度上有指向的作用,这种成功,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期望合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 跟踪观察,培养学生归因分析能力
学习计划的制定,一定程度上能形成积极的期望效应,促进成功与发展,但有时,计划遇到各种原因可能失败,失去指向或规范作用。因此,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对成败的原因进行分析非常关键,因为这种成败的归因会对学生后继的行为动机和自我发展的信念产生影响。积极的归因方式会产生促进学生成功的效用。这样才能让学生时时保持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我班有个学生,理科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可是期中考试却只在中间水平,他很苦恼,我细心与他一起分析原因。文理科成绩一比较,他马上清楚自己成绩被文科成绩拖了后腿。可是他觉得自己平时有学文科,为什么提高不了呢。我详细地询问了他计划的时间表安排。原来他酷爱理科,特别是数学,常常一做起数学题就停不了手,往往做完文科作业时间所剩无几了,就算复习文科,也因投入时间不够多,没能有效果。我鼓励他要重新修改计划,注意各科学习时间的平衡分配,特别是中英数三科是重中之重的科目,是高考重要科目。学生不久把新的时间表给我看,并且和我约定要我跟踪观察与督促,一有重理轻文的现象马上提醒他。两个月下来,他学习文科的劲头足了,我之前和各文科老师商量好了,让他们加入督促他的行列,结果各科成绩都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
这是一个成功的归因分析例子。这位学生的成绩不如愿,不是智力、能力原因,而是方法不当。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个体如果把某项活动归因为缺乏能力,那么,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降低甚至消失成功的预期,进而降低相应的后断行为的动机水平。但归因为自身不努力或方法失当,个体则会保持较高的预期,并增强后继行为的动机水平。
同样,归因还会影响到学生自信心。如果学生把学业失败归因为缺乏能力,那么学生的自信度就会降低。因此,在实际的学习指导中,班主任只有事先做好每个学生的跟踪观察表,熟悉他们的各种情况,学生出现了问题,班主任才能与学生对症下药,进行归因分析,解决学生的认识问题,并指导学生改变归因方式,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实际的执行学习计划过程中,自我纠偏,自我调节,自我治疗,自我激励,自我实现。
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学生不能及时静气地分析失误原因,更谈不上制定纠正失误的措施了,这样便形成了恶性循环链:考试失误情绪低落无心纠正成绩更低情绪更低落,不少后进同学就是沿着这条恶性循环链,使自己从中等、甚至上等的位置,滑到最低层。
可见,积极的归因分析和重新计划能使学生获得提高,而消极的归因分析放弃计划会使学生走向更大的失败。
三、 形成“我要学”的全班学习凝聚力,推动个体学习
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形成全班学习的激情,扩大凝聚力。
1、在体育活动中获得启示,全班及时开座谈会,互相谈谈体育活动中的感受和心得,从而得出各种有利学习的方法,如长跑时所需要的“坚持”就应该运用在学习中。和别人赛跑时所需要的“争分夺秒”就应该马上运用在学习中,坚决要改掉浪费时间的坏习惯,改掉“几分钟不是时间”的不正确的观念,要学会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写作”的时间观念。把和组员一起用力拔河时所需要的“团结互助,一起达到目的”的精神运用到学习中去,认识到学习是个较漫长而充满挑战与困难的过程,孤军作战决不是战胜之道。
2、学习魏书生设立“高效学习日”,使学生深感积极主动的,以促进良好心理的循环。
班主任要注意做好准备工作:事先观察全班同学的学习状态,做到心中有底,然后要求学生提前一天制定好“高校学习日”的时间安排表,班主任收上来看看,以做检测的根据。这天的挑选标准可以是全班的状态倾向松懈时,也可以是临考前,前者可以提醒学生现时的学习状态不正确,应该及时改正,后者更能促进学生的时间利用率。另外,要学生给自己“高效学习日”高速运作提出强有力的思想动力。当然此活动是不宜经常进行,如魏书生所说,不符合人发展的规律,会适得其反的。
四、 坚持协调一致原则。
这个原则是指班级管理者主动组织协调班级各方面教育力量,互相配合,共同合作,步调一致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影响学生成长和班级管理的主要因素是家庭、社会和学校。中小学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庭中,家长的生活方式,家长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孩子的道德品质、思想行为打上深深的烙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日益增强,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影响也不可低估。因此,班级管理者应当广泛地联系家庭、社会以及学校内部各方面的力量,使之密切合作,相互补充,形成对班级学生进行综合管理的合力网络。
贯彻协调一致原则,要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班级管理要卓有成效,就需要任课教师的密切配合,形成一个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没有良好的教师集体,就不能形成统一的教育力量,也就不可能把班级管理好。体现在学习方面主要是班主任之前能和任课老师达成共识——进行分层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按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确立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实施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有两种:一是级内分层。就是把学生分成两个或多个层次,分别编为不同的班,实施不同目标、不同要求的教学过程,即所谓设立"重点班"与"非重点班"的做法;一是班内分层。即科任教师在不变动学生班别编制的前提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目标、不同要求的教学过程。班内分层教学既有级内分层教学的优点,又克服了级内分层教学的缺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教学方式。实施分层教学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最直接的体现。因材施教是教育活动永恒的主题。毋容置疑,学生是有基础、智力、能力上的差异的。扩招后尤为如此。我们在授课时,通常有这样的经验,就是基础和能力在两端的学生不爱听,容易分散精神。因为我们都以中间层面的学生为主要对象,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早就掌握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或者一讲就明白。相反,基础差、能力弱的学生就是掌握不了。所以,教师备课时要备学生,在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授课是时要实施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实施分层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需要。过去我们教师(尤其是政治科教师)大多采用满堂灌的办法,实在也出于无奈,因为学生水平参差,惟有"宁讲多勿错过"。实施分层教学,教师面对思维能力差的学生要多作解释,面对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就可以让他们多动脑思考,多动口讨论,多动手练习。实施分层教学是打好学生基础的需要。掌握基础知识对于所有的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要。但过程和教学方法却因人而异:上层生理解能力比较强,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解释,采取启发式教学,稍作点拨,腾出更多时间让他们开启思维,解决疑难,掌握知识。这样对记忆和运用更有利,因为他们真正把知识理解而变成了自己的东西;中下生要掌握基础知识,则需要大量的、经常反复的练习才能掌握。因此,实施分层教学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打好基础,进而提高能力。
实施分层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取决于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而且有相应的智力要求。前面已经说过,人是有差异的。我们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不应"'刀切"。对于中下生,不应有过高的要求,要着重于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强化记忆,达到熟能生巧,灵活运用。所以,教师要不厌其烦地讲解、让学生练习;对于上层生,则要着重于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通过开放式引导,让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思考,将已有的知识作比较、综合,举一反三,从而解决旧问题,获取新信息。总之,对教师而言,培养中下生能力和提高上层生能力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过程,需要实施分层
分层培养计划范文4
关键词:护生;分层带教;NICU
为更好的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临床护士队伍,必须从对护生的教学质量抓起,特别是临床实践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1]。2011年对护生的临床教学体制进行改革,在总带教负责的领导下,分层次进行带教管理,即将本科生按本科生带教计划进行教学,注重更深层次的知识,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专科生按专科生带教计划,更注重基础理论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2]。现将分层次护生带教模式在NICU实践中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7月~2010年7月期间在我院实习的护生80人为对照组,皆为女性,年龄20~24岁,本科生36人,大专生44人。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期间我院实习的护生80人为观察组,年龄21~24岁,本科38人,大专42人。两组护生的年龄、毕业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教学方法:对对照组护生进行传统的带教模式进行教学。观察组中带教专科生,让她们熟悉新生儿室工作环境与布局、工作制度及病房管理要求,熟悉新生儿室各班工作内容及各岗位职责,熟悉常见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掌握护理要点。具体内容包括入科介绍,熟悉各班工作内容及岗位职责,在带教老师指导示范下完成基础及专科护理操作,了解NICU监护仪的使用、呼吸机的使用等。对专科生还要求树立正确的护理服务理念,培养良好的个人素质,能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新生儿室常见专科护理操作熟悉新入院患者接待流程,在分带教老师指导下完成危重患者基础护理,熟悉病情观察要点,讲解护理文件书写等。
1.2.2 评价标准:分阶段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价,主要以理论和操作考试为主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统计教师对护生临床工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工作计划性、条理性应用、护理程序能力、病情观察能力及合作能力)的满意率。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护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及教师对护生临床工作能力的满意率比较:见表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护生出科考试成绩及教师对护生临床工作能力的满意率比较(%)
组别
分层培养计划范文5
[论文关键词]个体差异;分层次教学;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中专学校并轨招生改革后,学生入读中职学校逐渐由划定分数线变为取消分数线,为了争取生源,各校展开了招生大战。但是随着教学规模的扩大,各种问题也接踵而来。近几年中职教育发展实践一再证明,招生难、就业难、教学难,管理难已经成为制约中职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究其根源,不难发现由于中职招生分数线较低,有些学校甚至出现招生“零门槛”,教育背景的不同导致学生水平良莠不齐,而现行的中职教学忽视了学生水平和个体智力的差异性,仍采取传统的“一刀切”模式,按同一标准实施教学,统一课本,统一难度,这必然造成学习过程中好学生“吃不饱”与差学生“吃不了”并存的两难局面,不利于实现既定的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更重要的是,这种单一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自然缺乏竞争力,难就业,而“就业难”又会加剧“招生难”,迫使中职招生门槛一降再降,生源质量缺乏保证又最终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从而使其发展陷入某种恶性循环中。由此可见,改革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次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多层次人才是帮助中职学校走出发展困境的关键途径之一。Www.133229.coM
二、可持续发展观与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明确指出中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提高教育质量则成为最为紧迫的任务。本文论及的分层次教学模式的确契合了这一方针政策。通过分层次教学,既可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培养国家“人才强国”战略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又可以使中职学校摆脱现有的发展困境,进入“好就业,好招生,易管理”的良性循环模式,推动中职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是这一发展观的灵魂。对个人而言,就是提倡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而分层次教学将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其特长、潜力、需求量体裁衣,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并及时做以调整,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为其今后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可见该模式凸现了“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该模式之下的学生可以享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自由空间,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学会自主学习,又有利于素质教育中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终极目标的实现。
(二)有利于中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走出困境,持续发展)
当前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着诸如“学生不愿学,教师很难教,学习风气差”等现象,而分层次教学有望改善这一现状。究其上述问题的根源,不难发现中职学校中教学进度与难度多年不变,教师上课惯于照本宣科,缺乏变通空间,自然缺乏积极性,而面对水平不一的学生,上课也缺乏成就感,这无疑会影响其备课的积极性与上课的状态。而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不同的教学班级,授课难度和进度不一,这种变革为个人授课提出了适时调整的新要求,对教师不乏挑战性,加之分层次教学模式下实施的教师激励机制,无疑有助于激发其积极性与求知欲,主动为个人设定新的发展目标,从而促使教师通过学习或进修提高自己以获得进一步的个人发展。
显而易见,分层次教学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既有助于改变教学风气,也会激发个人的创造性与能动性,增强其责任感与成就感,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实践反复证明教师个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息息相关。同时分层次教学模式下,学校可合理整合优化教学资源与人力资源,因班级学生水平不同配备不同的师资力量,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与教师授课的积极性,端正学风和校风,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助于拔筹选优,突出优秀学生和优秀教师,从而为学校培养出一批高质量的毕业生和高素质的骨干教师,这也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的“以质取胜”的原则,无疑有利于增强中职学校自身的竞争力,树立学校在就业单位和兄弟单位中的口碑,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扩大学校的对外影响力,从而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生存空间。
三、分层次教学模式理论基础与可行性
(一)分层次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分层次教学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传统班级授课制不易照顾学生个体差异而致使学生发展受挫的弊病。其理论基础一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该理论表明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两个方面,教学唯有从这两个不同的水平的差异出发才能建立学生新的最近发展区,使教学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真正手段,而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却忽略了这些差异。二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仅在于个体智能的高低,还在于每个人的职能组合不同,因此,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要采用相同的方法学习,社会和学校都应承认每个人可以有其独特的学习方式。但是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教学计划的整体推进与统一性,未能关注到学生因个体差异具有不同的认知需求。因此,有效的教学应从学生的不同智力程度和认知程度出发,使不同层次上的学生均有进步和拔高的空间,把学生可能达到的水平变为现实可以达到的水平,使其得到最高程度的个人发展,而这正是相较于传统模式,“分层次教学”所具备的种种优势所在。
(二)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1.分层教学的分类标准
(1)学生分层:近几年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两极化非常明显,呈马鞍型的非正态分布,要么有一定的基础,能轻松完成中职学习任务,要么水平太低,很难完成学习任务,中间状态很少。因此在分班中,可先按专业的不同粗分为二个层次。再根据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动手能力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按教学大纲要求,将其划分为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二个层次,学生依次分为a、b二个层次来进行组班。
分层中要坚持“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的原则。充分的尊重学生意见,师生磋商,动态分层。首先,要向学生宣布上述分层方案的设计,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以统一师生认识;其次,教师应指导每位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全由学生自己自愿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个别调整之后,公布分层结果。这样使部分学生既分到了合适的层次上,又保留了“脸面”,自尊心也不至于受到伤害,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学过程、教学目标分层:有效的教学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a层学生的教学目标可定为要求学生严格按原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并重视强化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保证学生在毕业时有一技之长,能在社会上谋生立业。而b层学生教学目标宜定为要求学生在全面完成原有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向深度和广度方面拓展,并鼓励其报考高一层次学校进行深造。
为适应分层次教学,教学计划相应的调整为二部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包含不分专业的平台课,而专业课程分为一般专业课程、核心专业课程、专业拓展课程。a层b层的学生对应的教学计划不同,同一门课程难易、深浅不同,理论课与实训课的课时比例也有不同。但是由于学生分层其本身就是比较松散的,可调整的,所以在给学生选择学习目标的时候,要综合各方面因素,不能机械的按什么层次的学生对应什么层次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本身也应该是可调整的。结合学分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行选择。即是在一个教学班内,也可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
(3)评价分层:倡导“合格教育”,弱化教育的选拔功能,以合格为度。对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多样化设计。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标准有所侧重。尤其在评价a层次的学生可以采取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和方法,闭卷、开卷相结合,笔试、口试、技能操作相结合,也可采用第三者评面谈、自评、提交报告书等形式“替代学分”制等。特别是要探讨不同层次学生成绩的横向比较问题,学生在校期间的评优、评先和毕业时的推荐就业在同一层次中进行比较评比。但考试的多样性不等于随意化。学生的考核主要包括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两部分。对理论的考核要求较低,对实践能力的考核要非常严格。课程成绩的判断要体现很强的实践性和职业特性,坚持“惩罚懒惰、依赖、逃避、不负责任等行为,但不惩罚失败”的原则。
分层培养计划范文6
【关键词】 分层次分阶段带教模式;护理教育;护生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695-02
护理毕业实习是护生向护士角色转化的必经途径,临床带教质量直接影响护生以后的工作能力[1]。神经科昏迷、老年病人多,沟通难且常伴有吞咽困难、肢体偏瘫、大小便失禁等情况,相应专科护理中的、搬运、吸痰、鼻饲、气管切开等护理工作复杂,且操作要求高,易导致护生对神经科实习产生畏惧,甚至抗拒,故需要新的带教模式[2],我科自2010年6月开始实行分层次分阶段实习的教学模式,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期间实习护生72人实行分层次分阶段实习的教学模式(A组),其中男12人,女60人,平均年龄21.5岁,大专学历56人,本科学历16人。选取外科二区同期实习护生80人作为对照,采用传统的一带一教学模式(B组),其中男10人,女70人,平均年龄21岁,大专学历64人,本科学历16人。两组护生每轮回实习时间均为8周。两组护生在年龄、性别和学历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分层次分阶段带教方法
1.2.1 带教老师岗前培训 在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1周,对所有的带教老师进行的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医院护理工作及护生管理制度、职业防护、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医疗安全教育、护士基本礼仪及行为规范训练、护患沟通技巧、医院护理核心制度学习等,同时进行基础护理理论和操作的摸底考试。
1.2.2 带教计划制定 依据学校的教学大纲及护理部已制定的带教计划,结合本科室工作实际制定具体的科室带教计划,同时让每位带教老师熟悉带教计划,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1.2.3 助理护士阶段 第1-2周为助理护士阶段,熟悉病区环境和各班职责,熟悉病人的基本情况,负责4-8个病人的助理护士阶段的护理工作,以生活护理、基础护理为主;考核项目为口腔护理、卧床更单,由助理护士或低年资护士任带教老师负责带教。
1.2.4 初级责任护士阶段 第3-4周为初级责任护士阶段,加强基础理论、基础操作的训练,以基础护理以及各项护理操作技术为主,负责4-8张病床病人助理护士阶段+初级责任护士阶段的护理工作;考核项目为皮下注射、静脉穿刺、肌肉注射,由初级责任护士任带教老师负责带教。
1.2.5 高级责任护士阶段 第5-8周为高级责任护士阶段,加强病情观察、护理文件书写、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按护理程序完成4-8张病床病人的助理护士阶段+初级责任护士阶段+高级责任护士阶段的护理工作;考核项目为护理程序的应用、腰椎穿刺术的配合及术后护理、脑梗塞急性期的翻身方法,由高级责任护士任带教老师负责带教。
1.2.6 操作示范 实习第1-2周,每周二下午进行基础操作示范;实习第3-4周,每周二下午进行专科操作示范,由操作示范员统一示教,让每位护生掌握操作流程,在助理护士阶段老师或初级责任护士阶段老师及主要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有的放矢地加以练习巩固。
1.2.7 小课和教学查房 实习第2-6周,周一下午进行小讲课,内容主要涉及专科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如脑梗塞、脑出血、肝豆状核变性等的护理。第3-6周,周二上午组织教学查房,结合本科室典型病例学习,由护生主持查房,带教老师做总结。
1.2.8 考核和评价 总带教、主要带教老师对护生不定期提问理论知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动手能力。第7周进行出科理论考核及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程序考核,并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2份完整的整体护理病历。实习轮回结束前进行总结,师生共同参与,征询意见。出科1周内由主要带教老师再次收集各阶段带教老师建议及意见,对护生进行客观、具体、公平的评价。
1.3 评价方法 于实习最后1周对护生进行出科操作及理论考核,同时不记名调查护生对临床教学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t检验和秩和检验处理。P
2 结 果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接受分层次分阶段的带教模式的护生在理论、操作成绩,见表1。及满意度调查,见表2。上都优于传统组(p
3 讨 论
神经科疾病复杂,对护理教学要求高,既往仅由高年资的护士承担带教任务,导致低年资护士不重视教学、教学意识及能力弱。分层次分阶段带教模式中各层次护士带教相对应阶段的护生,创造了全员参与带教的条件和氛围,激发了带教热情,挖掘了护士潜能。
在带教过程中能及时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更改,符合动态评估原则。能根据护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带教工作,小课、操作示范能及时进行。老师的责任是帮助护生摆脱对带教老师的依赖,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承担责任,使其成为自主的、负责的、有创造性、能持续发展的个体[3-4]。分层次分阶段的带教模式,具体的带教计划有助于老师有目的的带教,护生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掌握护理程序的应用,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从单项护理操作向以病人为中心的综合护理操作过渡。
培养护生的各种能力是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必然。分层次分阶段的带教模式,使护生克服了对神经病护理学的畏惧甚或抗拒心理,增强了护生的专科学习能力,培养了护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工作的计划性及条理性。通过实习,提高了护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同他人交流合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总之,分层次分阶段带教模式,有利于提高神经病学护理的实习教学水平,提高护生专科学习能力,增加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WANG Ji-yan,LIANG Hong,ZHENG Li-zhong;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Clinic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ls i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J].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2010:19.
[2] 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212-215.
[3] 徐支南.改进临床护理带教模式的研究[J].护理杂志,2006,23(10):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