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总结范文1
20xx年8月7日——8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山西工商学院新教师培训,感到受益匪浅,现将参加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做如下总结。
1
对学校的前景充满了信心,对自己选择人民教师的职业无怨无悔
在这次培训的开学典礼上,学校领导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为我们加入到山西工商学院这个大家庭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也介绍了学校未来的美好规划,并且勉励我们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完成这次培训的任务。这些都使我对我们学校的前途更加充满了信心,也坚定了自己扎根于人民教育事业、扎根于我们山西工商学院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的信念。
2
认真学习教学规章制度、常规和教学方法,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
虽然在来到工商以前,我已经积累了许多的工作经验,但是做一名人民教师,尤其是一名高校教师,对其中的许多工作规范和制度还是十分陌生的。杨建国副院长、刘鸿波副处长、王彦臻老师、张彦颖老师结合多年来的许多典型范例,给我们详细讲解了我校的相关教学规章制度、常规和教学方法。这些都使我深受教育和启发,我认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同其他的工作部门一样,高校教师有着很多的规章制度要遵守,也同样要付出艰巨的努力。我认识到,作为高校教师,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必须坚持教学领域的社会主义方向,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要将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思想品德于教学之中。同时,要严格教学规范和坚守学校的各种教学规章制度,防止教学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
高校教学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摸索
从前作为一名学生,对教师的工作一直十分向往,但是对如何才能够不仅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并且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是缺乏认识的。张彦颖老师以她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我们做了一次生动的报告。她从应用型课程教学的构成、对应用型教学的认识、教学观念的转换、大学应用型课程内容的基本特点、大学应用型教学过程基本特点等几个方面做了全面而深刻的总结。通过听讲和自己的认真体会,我对高校教师教育工作内容和特点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从茫然到豁然,确实感到受益匪浅。
我认识到,高校教师的应用型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学并非只是教师简单的讲授,而是一个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能动作用的有机统一。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都需要有一个教学观念的深刻转变,包括从封闭性向开放性的转变、从群体型到个性型的转变、从权威型向民主型的转变。这些都要经过我们不懈地努力和学习。
大学应用型课程内容的特点大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前沿性,二是探究性,三是智能性,四是方法性。同时应用型教学过程也是一门艺术,它不仅需要教师有专业的知识,还需要掌握有独立性、创造性、实践性的教学技巧。我体会到,要成为真正合格的高校教师,确实要付出自己艰巨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只有这样才能收获丰厚的回报。
通过这次培训,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感觉和所有受训的老师拉近了距离。在此期间,我们不仅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师德师风也得了升华。为此,我衷心地感谢这次的培训,也希望以后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多!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得2
培训的时间短暂而精彩,虽然培训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在老师们生动而鲜明的讲解、细致的讲说,让我对将要走上的工作岗位有了一个非常明确的认识和理解。
下面我简单谈谈我为期一天岗前培训的一些心得:
经过为期一天紧张而精彩的岗前培训,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光荣人民教师应具备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道德素养。教师这份职业是光荣神圣而伟大的,须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默默奉献,教师是辛勤的园丁,不断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教师应该具备爱国守法、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遵守校纪校规的良好品德,要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养,扎实掌握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师一定要热爱教师这份职业,甘于在教育岗位上无私奉献,这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基本要求和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要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不因学生成绩好坏、家庭背景、性格特征等而区别对待,要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教师育人是人民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张扬学生个性,努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学习和生活中教师一定树立好自己的形象和适当的威信,做好表率作用,为人师表,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争取做一名优秀合格的人民教师。
以上是我为期一天岗前培训的几点心得,通过学习,让我受益良深,我一定会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争取作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得3
时间转瞬即逝,很快历时将近半个月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就结束了。培训内容丰富,令人深思,引人启发,使我对什么是高等教育及怎么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我们不但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广博的知识和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还要发自内心地去关爱学生。下面我就谈谈我对这次新教师培训的点滴体会。
一、高等教育学的学习认识
首先,要做好一名高校教师,教育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在高速发展的时代里,我们的教学实践不能脱离教育理论知识的指导,只有将科学的方法运用起来进行指导我们的具体教学工作,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以便形成有效的教学经验,反过来再指导我们进行教学调整和完善。
同时,我还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角色多样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可能出现的角色冲突。从我个人出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九个字表达了教师这个职业最本质的职能和角色。然而,除了传授知识,培训技能,以及解决疑惑,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更重要的是要身为学生的模范。首先教师在人格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做人方面,要有正面的影响,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同时,教师还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并且要不断地进行学习,进行科研,这样才能更新和扩展自身的知识面。正所谓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教好学生。
在新时代的课堂当中,教师除了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我们好需要掌握好如何更好的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即方便了教师在课堂上突出重点,节约时间,更是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效果显著。因此,要做好一名高校教师,我们要学会如何更有效的使用多媒体等技术。
二、对教育心理学的认识
如今,教育心理学在教育行业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大学生所面临的各种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甚至是心理疾病,以导致一些本可以避免的悲剧发生。这次岗前培训的心理学教师的讲座让我感触很深。要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光是有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人格魅力,都是不够的。我们要发自内心的去关心,关爱我们的学生,要真心的替他们去解决问题,从他们的角度思考他们的困难,去理解他们,引导他们。这样,我们就必须要去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才能为我们的学生正确的解决问题以及进行指导。教育心理学主要是揭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心理发展与教育情境的依存关系,从而使教育工作建立在心理科学的基础上。除了在这次讲座上面学习到的基本知识之外,我们在闲暇时间也应多多关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因为心理学是要靠长期的学习以及观察才能真正的被掌握。
三、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学习
众所周知,教师这一职业所承载着一个很崇高伟大的道德模范角色。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很好的表达了从古至今教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同时也是给后来的教师们的道德要求所在。教师们要有崇高的人生价值观,甘于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全身心地教育和培养学生,为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并且以教师自我崇高的个人品质去为人师表,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言传身教,用强烈的责任心去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这样具有崇高道德的教师才算是合格的.人民教师。
四、对高等教育法规概论的认识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校教师;入职教育;文献综述
作者简介:吴冬梅(1988-),女,安徽合肥人,江西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汪玉敏(1988-),女,江西赣州人,江西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江西 南昌 330022)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149-02
自詹姆斯·波特率先将入职教育引入教师教育系统,人们开始关注教师入职教育,对入职教育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早期学者重点研究中小学教师的入职教育,由于对高校教师的认识不足与偏见,高校教师的入职教育研究较为缺乏。直到最近十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高校教师队伍迅速扩大,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关注高校教师的入职教育研究,旨在加快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高校教师质量。
一、我国高校教师入职教育研究的现状
1.有关高校教师入职教育理论研究
(1)入职教育的内涵及意义。国内现在对入职教育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任学印总结的入职教育的特点比较有代表性,“对初任教师进行的一年至三年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帮助与评价,旨在发展初任教师的专业能力,改善他们的专业行为,提高教学工作效能,减少挫折感,增强自信心,使他们尽快适应教师角色,并为今后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①由于在我国还没有关于高校教师入职教育的政策或法规,在相对应的制度文件中只有岗前培训这一概念,人们对入职教育还未形成一致的观点。在文献整理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学者并未明确区分入职教育与岗前培训的概念,甚至将二者等同。也有学者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辨析,如侯艳芳提出“岗前培训是入职教育的初始阶段,属于入职教育的范畴”。②入职教育应包含新任教师在入职期间所获得的一切有助于高校教师发展的活动。
学者们运用多种理论论述了入职教育的意义,分别从教师专业发展、终身教育、职业的准入机制、高等教育质量和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等角度论述高校教师入职教育的重要性。高校教师入职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世界各国都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加大了入职教育力度,相比而言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较为缓慢。
(2)入职教育的原则、价值取向及实施模式的探究。学者们对入职教育的内涵进行不同的阐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教师入职教育的理论动因、价值取向与实施模式等。这一原理性的探究适用于各级各类教师入职教育,但学者大都立足于中小学教师入职教育的角度。因此,对高校教师入职教育研究的参考价值也是有限的,特别是实施模式这一环节。
任学印在《试论教师入职教育应遵循的原则》中指出有效开展教师入职教育应遵循本位性原则、时间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个性化原则、经验性原则和协作性原则。这些原则的提出有效地指导了入职教育的实施。唐亚厉在《高校教师入职教育价值分析》文中主要从教师发展、终身教育及学习型社会、职业准入制度三个视角进行理论分析,阐明高校新教师入职教育的重要意义。杜静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和教师知识构成理论指出了教师入职教育的道德取向、技能取向、情感取向和文化取向四种价值取向,并介绍了资深教师指导模式、集中培训模式和校本培训模式。闫玉辉和姚翠艳等学者也尝试探究入职教育实施的新模式。
2.有关高校教师入职教育的实践研究
(1)研究方法多样化。从最初的纯理论研究、注重思辨到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质的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法和实证研究等。刘宁、赵佩佩和侯艳芳等人采用思辨的研究法研究高校教师入职教育中存在的普适性问题。主要关注高校教师入职教育现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岗前培训这一阶段,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再寻找相应的对策,但较为笼统。杨文颖、刘卓都采用了个案研究方法,分别对宝鸡文理学院 2006年参加“VSO新任教师入职培训”活动的六位教师、经过筛选的四位具有典型性的高校教师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杨文颖围绕师徒制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质性研究,对“导师制”这种模式在高校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初步探究。刘卓从教师对组织环境的适应、对教学科研工作的适应以及教师眼中的入职计划这三个方面来对教师入职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了关于高校教师入职的三个扎根理论,即规则原理、调试原理、供求原理。③侯艳芳则通过对东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安阳师范学院部分青年教师的问卷调查归纳总结了教师入职教育在法律制度层面及操作实施层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完善我国高校教师入职教育提供参考。学者们开始不同程度地尝试与创新,为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拓宽了研究领域。
(2)研究对象具体化。从笼统地探讨高校教师入职教育问题到研究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师入职教育及不同类型高校的教师入职教育。如王红和马丽的《微格教学:大学英语教师入职教育的必修课》论述了入职教育的重要性、微格教学的可行性,提出通过开展微格教学活动提高新任英语教师的教学技能。该研究的研究对象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学教师,而是大学英语教师。研究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师队伍现状,结合入职教育对后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夏绍能在《新教师入职培训是高师院校师资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文中对新教师入职培训的现实价值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当前高师院校新教师入职培训的策略。该研究将对象限定于高师院校的新教师。作者指出高师院校是教师教育工作的“母机”,对于高师院校的新教师而言,他们是“培养教师的教师”。高师院校对其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④
(3)研究角度人本化。从国家政府和学校的角度开始转变到从高校新教师的角度、从新教师的视角来研究高校入职教育的现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高校教师都是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知识素养,对于这类人群单靠外在的制度约束或是一系列指令性的要求很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新任教师顺利完成入职期的种种转变。只有充分尊重新任教师,实施人性化的入职教育,才能激发其内部动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早期的研究多注重如何培训新教师,使新任教师胜任岗位角色,试图建立完善的政策制度对新教师入职教育进行规范和约束,鲜有从新任教师的需求和发展出发。近年来学者们通过运用质的研究方法对新任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深入了解其需求以及对入职教育的看法,有助于加强制订政策部门、高校相关负责部门和新任教师的沟通,有助于建构科学合理的入职教育体系。
3.比较借鉴研究
对于新教师的入职教育方式,目前各国做法不一。此类研究多关注国外在入职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介绍成功的经验,从中获得启示。如唐亚厉在《 中美高校新教师入职培训比较研究》中简要介绍了美国新教师的入职培训,并以之与中国高校教师入职培训进行比较,提出入职培训要结合教师专业发展,呼吁转变入职培训管理思想和方式,改革和完善培训内容、方式。张成林、陈振中和杨翠在《美国新教师入职教育对我国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启示》中结合美国新教师入职教育的经验,分析我国高职新教师成长和发展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罗兰在《美国高校教师入职门槛及启示》中拟从美国高校教师的入职要求、教育专业博士课程的设置以及高校教师的入职培训等来看美国高校教师的入职门槛,以期为我国高校教师的选拔与培养提供借鉴。徐莉莉在《澳大利亚新教师入职教育的发展动力及策略 》中探讨澳大利亚新教师入职教育的发展动力和策略。该研究是基于中小学教师入职教育的视角,但从中仍获得了很多的启发。澳洲政府组织了全国性的调查,在研究过程中政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也很注重对国外成功经验的借鉴。澳洲政府还设立了专门的入职教育机构、专项拨款,甚至还设立了入职教育节,可以看到他们对入职教育的重视程度。各国的国情不一样,可以学习他们先进的理念、方法、管理方式及制度,但不能照搬其模式。总体上看,中小学教师入职教育的比较研究取得的成果较多,进行高校教师入职教育的比较研究比较少,有待进一步深入。
二、启示
笔者认为“入职教育”这一术语的提出即是一种进步。由于相关教育法规与政策的缺失,国内很多学者都将研究视野局限于教师的岗前培训。入职教育有着丰富的内涵,岗前培训只是入职教育的一种方式,两者不相等同。入职教育作为教师教育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属于职前教育也不属于职后教育。入职教育有着自己的使命与职能。从笔者搜索资料的情况可以看到,近年来有关高校教师入职教育的研究成果有所增加,但总体研究水平还有待提高,还未形成“三个代表”(代表人物、代表观点、代表著作)。进行这方面研究的人员主要有高校教师入职教育的实施者、入职教育的体验者以及涉及高等教育和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学者。研究内容从对一般意义高校教师入职教育现状到结合自身的认识和体验、拥有的资源和身边的入职教育现象,但缺乏全局观。高校教师的入职教育应结合高校的特点、教师的特点,因此具有多样性。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高校各自实施的入职教育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先前的研究不是大而空就是研究的样本量太小或是局限个别院校的研究,存在很大不足。高校教师的质量直接关系着高等教育质量。因而,在研究过程中要树立大局观,对不同院校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促进交流,推广成功经验,发展入职教育。这对研究者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甚至需要借助国家、政府的力量。笔者在这里抛砖引玉,相信随着人们对高校教师入职教育重要性认识的加深,会有更多学者关注这一领域,从而不断完善入职教育的理论,提高实践水平。
注释:
①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②侯艳芳.我国高校教师入职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③刘卓.高校教师入职研究——对若干高校教师入职的个案探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④夏绍能.新教师入职培训是高师院校师资建设的重要内容[J].教育与职业,2006,(15).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杜静.教师入职教育的理论动因、价值取向与实施模式[J].教育科学研究,2008,(11).
[4]侯艳芳.我国高校教师入职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5]杨文颖.“导师制”教师入职教育模式探究——以宝鸡文理学院为例[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
[6]刘卓.高校教师入职研究——对若干高校教师入职的个案探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7]夏绍能.新教师入职培训是高师院校师资建设的重要内容[J].教育与职业,2006,(15).
[8]张成林,陈振中,杨翠.美国新教师入职教育对我国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启示[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8).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总结范文3
Key words: university teachers;training model;professional development;practical ability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7-0254-02
0 引言
在教师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得到重视的今天,很多高校已不再将科研能力作为衡量教师成就的唯一标准,教师的教学能力也逐渐备受关注。高校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与素养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要注重对教师专业知识的培养,还要兼顾对教师职业道德、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高校教师培训模式也在不断改变,已从过去单一、陈旧的培训模式发展到现在的多角度、全方位技能训练。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及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新时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方式有哪些?它们是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这些都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1 传统的教师培养模式
1.1 教师岗前培训
目前,高校教师从业前首先要经历的就是岗前培训。岗前培训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正式培训。培训形式以集中授课为主,其课程内容全面而细致,涉及到教育教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理健康教育等多方面内容。通过岗前培训教师可以初步了解和掌握教育基本理论知识,更好更快地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但这种岗前培训普遍缺少合理目标,不少高校将其定位为师范性质的适应性培训,把它等同于补修师范院校开设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缺少针对高校教师教育者展开的培训,过程很难激起参与培训的教师兴趣。岗前培训课程明显偏重理论学习,一般采用传统的专家讲授方式,忽视了与高校日常工作的联系,很难抓住教师成长的关键需求[1]。因此,高校岗前培训在内容上应适当减少理论性内容,增加实践性内容,可以通过加入课堂模拟演练、优秀教师经验交流等方式丰富培训内容,提高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另外,在培训方式上也应注重课堂教学与小组讨论相结合、课堂学习与参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总之,只有不断完善和优化岗前培训模式,才能促进新教师的快速成长和全面发展。
1.2 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由高校自行组织的一种全员性继续教育培训形式,其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由于是以学校自身为培训基地,便于全体教师参与,因此该培训是最经济实用的一种培训方式。
以往的校本培训主要包括教师间相互听课、教研室研讨、示范课和公开课,开办各种学术讲座等。但这些简单易行的培训方式也显得形式化,组织者不重视,青年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培训活动处于放任状态,校本培训没有取得实质性效果[2]。究其原因,主要是校本培训的培训制度不完善、培训内容不丰富、培训课程不具有针对性,培训质量不高。因此,学校需要对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安排不同的培训内容,积极探索和开发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使培训制度化、经常化、科学化,实现教师素质与能力的不断提高。
1.3 教师进修培训
教师进修培训主要采用在职学历进修、国内进修、出国培训等方式。其主要目的是鼓励教师通过进修培训及时掌握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经验、技术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通过有效的教师培训可以缩小学校间教师的差距,实现高校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最大化。
但进修培训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有的学校对教师培训期间的工作量不能科学合理地量化,造成培训期间教师个人收入受到一定影响。进修培训大多针对的是少数较为优秀的教师,大多数教师很难有这样的培训机会,难以满足多数教师的发展需要。培训模式单一、不能提供多样化的培训课程、不能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所以,针对以上几点不足,建议各高校应严格遵守《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不断完善教师培训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培训常态化、制度化。教师培训工作不但要关注不同教师群体的发展需要,还有考虑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需要。丰富培训项目,设置个性化培训内容,努力探索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新时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方式
2.1 教师顶岗实践
顶岗实践是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它已经不只是高职院校加强学校实践教学环节的一种措施,其在普通高等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同样发挥重要的作用。教师顶岗实践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起目的在于鼓励教师通过深入企业进行顶岗,通过参加短期实践操作、做企业兼职和技术服务等形式提高教师的企业工作经验和专业实践技能[3]。
教师深入企业顶岗实践不仅可以了解企业文化和生产需求,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还可以将自己的科研项目与企业项目相结合,共同提高项目完成的质量与效率。在学习与合作过程中,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企业的科学决策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实现了校企合作的双赢。
为了达到顶岗实践的预期效果,学校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同时要加强监管力度,规范过程考核;教师要明确顶岗实践的目的及要完成的任务,记录顶岗工作情况,定期作工作汇报和经验总结,完成实践成果应用推广;企业要对参与顶岗实践的教师给予支持和配合,认真考核教师到岗情况,为教师创造良好的顶岗实践条件。只要学校、教师和企业的工作落实到位,教师的实践技能必将大幅度地提升,学校和企业的联系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双方的科研和生产管理会全面合作、共同提高。
2.2 微课
微课凭借其时间简短、内容凝练、资源多样和传播便利等特点受到教师和学生的追捧,它为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提供了新的方法,同样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师可以通过观看微课作品学习别人的宝贵经验和成果,将其运用到教学和科研中,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教师在微课开发过程中,通过上传微课作品、接受微点评、作出微反思和进行微实践,获得理论素养和实践素养的提升、课程开发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
微课培训中那些不被正式传授的东西,深深地蕴含在情景化的培训内容中,潜移默化地丰富着教师的实践体验,真正地实现了“理论倒过来讲”,改变了专家强行理论灌输的培训境况,改善了教师被动接受指导的培训境遇,并重构着教师的专业理论体系,实现着实践场域下教师专业实践智慧的内凝[4]。总之,微课改变了教师的学习方式,满足了不同层次教师的培训需求,相比传统的培训更具多样性、灵活性和针对性,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为教师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 教师教学技能竞赛
如今,各高校还通过讲课比赛、实践技能大赛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讲课比赛一般分为初赛和决赛。初赛的选手由各院系选参加学校的决赛。由于初赛不限制人数,只要报名的教师都能参加,所以大多数教师都可以通过这种比赛得到锻炼。
每一年的评判标准都较以往更加严格,不仅要讲课生动,还要板书工整。比赛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各种教学用具等)来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效果。还要通过小组讨论、案例研究等方式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此外,所讲授的内容必须联系实际,反映科学技术发展前沿,能将现场经验、科研成果及经验带进课堂。在实践技能大赛中,教师不仅要一边讲解,同时还要演示各种仪器。比赛要求教师不仅示范操作熟练,而且对关键步骤和学生易犯错误的方面讲解细致,能够正确介绍采集数据的方法和规范,并针对具体的实验介绍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据赛后很多老师反映,这种比赛不但提高了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管理能力,而且还提升了应对教学中出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对今后的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 总结和展望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总结范文4
老师岗前培训心得
“教师”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职业,在经过了开学前的一次新教师培训之后我终于踏上讲台成为了一名教师。那时的兴奋难以言表因为终于可以站在讲台上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转眼间三个月过去了,我也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酸甜苦辣。
这次组织的新教师培训,对我们都非常有意义,因为我们工作过了就能有切身的体会。短短的五天培训非常短暂宝贵,内容涉及很多:有新时期师德行为规范培训,教科研、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专题讲座,还有安吉县有效课堂规范年综述及学生心理辅导与家庭教育的讲座。
在参培的5天时间里,我们过得充实而有意义。班主任把我们的生活、学习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考虑锝非常详尽周到。使我感受到了一个大家庭的和谐温馨。专家们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精神大餐。我从中汲取了更多的营养。变得更加有精气神了。
一、对学校的前景充满了信心,也对自己选择人民教师的职业无怨无悔。
在这次培训的开学典礼上,学校领导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我们加入到师专这个大家庭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也介绍了学校未来的美好蓝图,并且勉励我们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完成这次培训的任务。这些都使我更加对我们学校的前途充满了信心,也坚定了自己扎根于人民教育事业、扎根于我们师专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的信心。
二、认真学习教学规章制度、常规和教学方法,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
虽然在来到师专以前,我已经积累了许多的工作经验,但是做一名人民教师,尤其是一名高校教师,对其中的许多工作规范和制度还是十分陌生的。教导处的纪勇平处长给我们详细介绍和讲解了我校的相关教学规章制度、常规和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年来的许多相关事例作为典型范例。这些都使我深受教育和启发,我认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同其他的工作部门一样,同样有着很多的规章制度要遵守,同样要付出艰巨的努力。
我认识到,作为高校教师,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必须坚持教学领域的社会主义方向,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要将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思想品德于教学之中。同时,要严格教学规范和坚守学校的各种教学规章制度,防止教学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认识到高校教学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摸索。
从前作为一名学生,对教师的工作一直十分崇敬,但是对如何才能够不仅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而且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是缺乏认识的。郑伟鹏老师以他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我们做了一次生动的报告。他从高校教师的构成、对高校教学概念的认识、教学观念的转换、大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特点、大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等几个方面做了全面和深刻的总结。通过听讲和自己的认真体会,使我对高校教师的内容和特点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从茫然到豁然,确实感到受益非浅。
老师岗前培训心得
你说农民伯伯辛苦吗?一年四季起早摸黑都在地里忙碌着,辛苦。
你说在工厂上班的工人辛苦吗?忙忙碌碌上午下午一刻不停,辛苦。
你说在公司上班的白领辛苦吗?别看他看上去挺神气的,我倒觉得也挺辛苦的。
你说在政府部门工作辛苦吗?哎,舒服的人应该也是占少数部分的吧。
你说当学生辛苦吗?辛苦!每天老师还没有起床就有少数学生已经在教室了。
你说当教师辛苦吗?辛苦!别看老师一天就几节课时间,这几节课的时间他需要花好几天的时间去准备的。
哎,当老师辛苦啊!虽说老师一年有寒暑假两个长假,可是这两个假期基本花在学习上,我们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才能应付那些活的生命个体。
岗前培训接近尾声,学到的东西不多,但是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一定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学生。初当教师,要学的东西太多,我看到前面堆满了一箩筐一箩筐的“书”,这些都是需要我去看,去了解,去学习的。怎么办?那么多“书”?没有办法,一本一本解决呗,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打好基矗我想优秀的表现应该是建立在好的基础之上的吧。
我在想:谁会那么倒霉碰到我这个没有基础的老师?谁又会那么幸运和我一起学习,然后一起进步?
老师岗前培训心得
有幸能加入这次上岗培训,学习中我得到了很多优良老师的指导与领导,他们大方地向我们先容本人从业多年的胜利教训与心得,使我们在少走弯路的同时也清楚作为一名及格的老师,应具备的素质跟思维境界。
首先,培训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明白的意识。
在培训中,谈到《教师专业与职业道德涵养》时让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认识:第一教师是文明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应教师的主要性;第二教师是模范。学生都有向师性,教师的人格力气是无形的、不可估计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引导、管理和谐才能,才干使教学更有效力,更能增进学生的发展。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让我明确了第四点,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需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懂得不同窗生的心理特色、心理迷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辅助和排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德。
其次,培训为我行将面临的实际工作供给了许多方式和策略。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总结范文5
论文摘要:青年教师正成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关注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努力拓展和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是一个现实的迫切问题。本文从高校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拓展的角度对教师发展谈了几点看法,涉及岗前培训、教育教学实践锻炼和教学研究三个方面。
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后,人们关注的焦点从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转向质量、规模并重,以质量的提升为重点上。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受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制约,其中,教师是一个关键因素。随着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被吸纳到高校教师队伍中来,他们为教师队伍卒陕了新鲜血液,给教师队伍带来了活力,青年教师正成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但也应该看到,很多青年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多毕业于综合性大学或理工科高等学校,他们有较深厚的专业素养,但由于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教学训练,绝大多数青年教师是在没有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情况下开始自己的教学生涯的。由于教育现场与初任教师固有理念之间的巨大差异,致使青年教师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会遭遇转型的冲击。因此,关注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关注高校初任教师的工作情境,寻找有效的专业发展策略,帮助其顺利地实现角色转换,努力拓展和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就成为一个现实的迫切问题。
大学青年教师的发展,包括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和师德(学术道德、教师职业道德)几个方面。本文仅从高校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拓展上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岗前培训是拓展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举措
教师劳动是一项复杂劳动,也是特殊的劳动,具有专业性、创造性、示范性等特征。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从世界范围看,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就是要提高教师的“双专业性”,既把教师培养成学科专家,又把教师培养成学科教育家。
教师的职业知识结构主要由两方面构成:一是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这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的基本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加工”的基本材料;二是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这是教师劳动的“工具”,是教师驾驭教育过程、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教师知识结构的这两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心理,不懂教学法,其教学效果就不会好。教师劳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巧性,它对教师提出了特殊要求。教师应当具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对教学手段进行正确选择和组合的能力;有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和指导的能力;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的能力;有较好的表达能力(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表达能力)和较高的教育机智。理工科院校的青年教师其来源大致有两种情况:一部分毕业于师范院校,多为基础课教师。由于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知识,受过教育实习锻炼,其教学素养相对好些;一部分毕业于理工科院校或综合性大学,这部分人在理工科院校中占较大比例,多为专业课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较扎实,但由于没有受过系统的师范训练,故而教学基本功相对欠缺。对这部分教师,尤其是那些刚刚毕业还未走上讲台或刚上讲台不久的教师,需要进行岗前、岗中的教学培训。
目前,我国实行教师资格准人制度,只有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才有资格进人教师队伍。但实行中并未像律师资格证书等那样严格。为了保证教师质量,各省每年都统一组织新上岗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非师范类的毕业生只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岗前培训,一般都能通过考试,拿到教师资格证书。应该说,这项政策和制度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实行中并未达到期望的效果。这里有制度的原因,也有组织实施的原因。具体组织者以及青年教师并未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这种培训,而只把它作为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一个环节,难免不使岗前培训走过场,流于形式,或者针对性不强,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这就使得目前我国大学教师专业化无论从静态还是动态的角度看,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专业化意识淡薄、双专业失衡、发展体制不健全等。为此,必须加强大学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责任意识和制度建设,强化大学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理念,提高教师培训的效益。教师岗前培训制度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除了有关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的培训外,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各学校还可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培训。可以利用新教师报到后的暑假,也可以利用双休日或晚上的时间,请师范院校的专门教师给他们讲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理学、大学生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请本校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给他们讲学科教学法的知识,介绍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这种形式,可以集中进行培训,而人数较多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学科或专业分成小组,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效果会更好。可以一校单独搞,同在一座城市专业又接近的学校也可以联合进行培训。岗前培训,贵在坚持和落实,要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强化监督和管理,以保证培训的效果和质量。通过岗前、岗中的教学培训,力争达到以下效果:(1)培养青年教师敬业乐教精神,强化师德教育;(2)用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武装他们的头脑,让他们掌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具有较高的教育技巧和机智。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素养是岗前、岗中教学培训的重点任务;(3)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包括运用普通话讲课、板书工整规范、设计合理等。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当前由于师资紧张等原因,很多高校取消了岗前培训这一环节。必须充分认识岗前教学培训对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意义,并逐步使其制度化、规范化。
二、教育教学实践锻炼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个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仅靠理论学习还不够。教学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践的锻炼。这种实践锻炼,既包括生产实践锻炼,也包括教学实践锻炼。这里重点谈谈教育教学实践锻炼问题。应该说,这种实践锻炼对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更直接的意义。
青年教师参加教学实践,独立走上讲台,应有一个从教育见习、实习、助教到独立教学的过程。对理工科背景出身的青年教师来说,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环节尤为必要,这是一个必须强化的环节。近几年由于高校的持续扩招,高校教师数量吃紧,很多高校都省略了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环节。不仅如此就连助教这个必要环节也给省略掉不在一些高校,很多大学生、研究生,一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就开始独立承担教学任务。“助教”不助教成为较普遍的现象。这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极为不利。应该还高校的助教制度以本来面目,应该给青年教师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助教”的机会。在这方面,青岛理工大学通过开展公开课、观摩课等活动,组织青年教师听课、评课,进行切磋交流,对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另外,该校还制定相关政策,如规定青年教师申请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必须有两年以上班主任工作经验,从制度和机制上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教育教学实践锻炼。
在青年教师的成长中,学校也可考虑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要充分发掘他们的能量,以老带新,落实“像帮、带”任务和措施,并从工作量、职称晋升上给青年教师导师以倾斜、鼓励。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总结范文6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宿迁学院高教研究课题“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GJ03)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0-0078-03
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不仅要强化教学设备的发展,更要重视教师本身的组织发展,要从民办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入手强化整体提升。通过强化民办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可以强化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管理高校的工作内容,还能够提高民办教师的能力素质,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竞争能力。
一、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论
教育领域对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一直不够重视,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除了要有固定的知识累计之外,还要有知识的更新和发展的能力。高校教师需要终身化的发展,其专业化的发展也是其全方面成熟的过程。高校教师发展是全部高校教师通过不同的方法实现知识累计和能力提升的过程,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丰富自身的知识理论,教师要作为终身学习的代表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特点不断学习提升。高校教师的发展主要是教学能力的提升,分析教育发展状况和认识不同,这可以看成是新教师的培训。高校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帮助教师实现专业水平和个人素质的提升,提高其教育、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能力。教师提高能力水平的关键是要强化学术能力,一般教学工作要重视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培养和发展。民办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比较特殊,它的专业发展水平要结合教师的个人成长提升状况分析,以此强化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最终强化专业成熟性。在这个过程中,要重点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作用,强调其人生价值的展现。
(二)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包括教学设计、表达、教学组织管理、教育教学交往和机智、反思、教育教学研究、创新等多方面能力)、专业情意、教育科研素养等内容。
二、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民办高校教师培训不够完善具体
大多数民办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定位,在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对自身的办学类型特色以及实际状况也没有详细的了解。此外,对教学时间和计划也没有明确的安排和规划,从而在最后针对教师展开教学培训的时候就没有足够的参考标准。同时,现在很多民办学校的教师都是在保证自身具备从业资质和教育资格后直接上岗,缺乏岗前培训,没有足够的针对岗位要求的训练,这会在日后的教育工作中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有阻碍作用。现在民办高校在岗教师的在职培训比较落后,由于受到师资力量和资金投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岗教师的培训一直是各民办高校的落后之处,也是民办高校不及公办高校的教师福利待遇的一个方面。教师在岗培训不到位,其自我发展认识自然不够完善,整体发展也就达不到理想的状态。
(二)教师待遇低,科研经费不足
民办高校人才流动性比较大,造成这种情况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收入较低,与其初始的心理期望存在偏差,教师的经济收入和付出的劳动不成正比,不能提高教师的生活水平,教师的心理认知和情感价值也不能得到充分的肯定,会使其产生一定的失落感。假如高校教师一直专心于工作,一直坚持教学研究却并没有获得相应的肯定和成绩,这种工作情况他如果不理智,也不会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其在专业发展上投入的精力会逐渐减少。所以说,高校教师的待遇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甚至会影响学校的整体能力提升。
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也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教育和科研是目前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科研是实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民办高校由于自身办学力量的限制以及资金方面的约束,在科研经费投入方面不够充分,就会影响教师在科研方面的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
(三)民办高校教师评价体系还很不完善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民办高校所应用的教师评价体系都是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属于结论性评价的一种,其强调的是评价的结果,不够重视基本过程。民办高校始终重视对教师的形成性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会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再者,现在的评价体系还不够科学,很多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但传统的评价体系不能根据专业内容的不同,课程内容的差别以及不同阶段教师的教育特点确定所对应的评价体系。所以,参考的评价体系缺乏系统完善的科学参考,在进行评价工作的时候也没有相对统一的参考标准。
(四)民办高校教师自我思想认识不到位
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独立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实现自主发展的重要过程。一直以来教育领域始终关注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民办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够重视,使得这部分教师一直处在被动状态,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没有得到彻底发挥。很多民办高校教师对专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其中的具体指导思想没有足够的了解。民办高校教师的思想认识和能力水平都比较落后,对集体合作的提升方向也不够了解,因此,这也会影响民办高校教师的个体提高和发展。
(五)民办高校教师不善于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很多民办高校教师认为教学和科研是互相矛盾的两部分内容,很多教师会将教育和科研区别开来分析。高校教师的主要工作包括教学、科研以及服务等多项内容,但是民办高校教师所处的工作环境比较特殊,他们认为教育和科研是一分为二的两个部分,认为教育和科研只能有一个成为其工作发展的重点。长时间的工作习惯和思想认识,使得大多数民办高校开始区分教育和科研的工作。民办高校因为本身师资力量弱和教育条件受限,会更加注重自身在教育教学方面的资金和精力投入,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有意无意地偏离了教研的基本工作思想。大多数民办高校的教师都不能认识到实际的教学状况,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教学问题不能实施进一步的分析假设。由于科研力量投入较少,民办高校的科研水平整体落后,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也逐渐下降。大多数教师没有认识到教育和科研之间的关系,没有明确其和专业发展的关系,没有认识到这两方面内容的协调对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对科研的忽视,对教学的过度重视,使得教师的研究和思索能力降低,这也使得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水平有所降低,对民办高校教育的完善强化产生不良影响。
三、强化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
(一)构建民办高校教师培训制度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完善的根本是提升教师培训质量,这也是提升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法,是终身教育的完美体现,更是新的教育环境下对民办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要求。民办高校的管理人员要强化教学培训,要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制度。
第一,民办高校要明确自身的目标定位,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办学类型和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实践和教师水平及心理状况确定明确的培训计划,同时要确定完善的实施措施,按步骤递进完成培训工作。
第二,要重视对高校教师的岗前训练,完善教师的职业能力,提高他们的教研水平,这是国家完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整体水平的主要方法,也是新形势下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手段。民办高校教师的教学预先培训主要是强化其多样化发展和多元化需要的一种培训类型,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学水平。
第三,民办高校要构建多种多样的教师在职培训。教师在职培训是民办高校为教师提供的最重要的福利待遇。教师的在职培训和人员优化是民办高校强化教师专业发展层次的重要内容,强化民办高校的教师培训,不仅能够满足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更能为高校的整体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民办高校要提高教师的待遇,增加科研经费投入
提升待遇水平是保证人才结构稳定的基本要求,提高教师待遇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学校对教师的尊重,展现了对教师价值的肯定。所以,民办高校要从提高教师的教育动力入手,这样才能引导教师获得教育的满足感和价值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在强烈的职业信念的支撑下完善并实现自身专业的发展,为个人的成熟和整体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建立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参考的绩效评价体制
民办高校在开展教学评价的时候大多会从教学和科研两部分入手,评价的具体内容主要有教师的全方面提升,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奖惩制度的强化,以及完善师资管理几方面内容。现在我国民办高校教师的评价体系还不够系统,民办高校想要构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的绩效评价体系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强化学校对教师的形成性评价。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相比,形成性评价主要看重的是评价的过程。形成性评价最关键的是要从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入手,强化其教学动力,这是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关键内容。因此,要强化教师的形成性评价,就要从根本入手,这最能展现民主和人文的基本思想,对教师的教学提升有重要作用。
第二,要确定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要进一步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差异,分析专业的属性、课程的特征以及各个发展时期教师的差异性特点,确定出和其对应的教学科研的评价体系,将其落实在一致的评价标准中。在进行教育评价的时候,要改变传统的学生为主的教学过程,要站在新的思想高度研究对学生的评价理念,从领导、同行、教师还有学生等多角度展开系统化的评价,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凸显教师的评价的主体地位。要重视评价方法,从传统的重视“量化评价”转向注重“质性评价”,强化民办高校对教师的基本关怀。这种综合性的评价方法,反映了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的评价,能够促使教师有效地改善教学效果。
第三,要正确应用评价成果。分析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研究教师的行政职务的任免以及考核教师的科研业绩。
(四)要强化民办高校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
教师的个体发展是其自主发展、独立提升的过程,民办高校教师要转变理念,提出自主专业发展的新理念,重视并发展专业的独特性。民办高校教师要研究并整合整体专业的发展,总结并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念。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是其本身能力提高的坚实支撑,同时也是帮助教师实现职业发展的关键。教师对专业发展内容的认识、感受和水平等都会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程度产生重要影响,对其具体的需求、认识和情感体验也起到重要作用。
民办高校教师要展现出自我教育提升的思想和水平,实现自我管理并强化自身发展,最主要的是要强化合作认识。教师要在和谐互助的环境中,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最终实现个体提升和专业发展的目的。
(五)民办高校教师要协调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高校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教学、科研以及服务社会,民办高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教学是提高人才能力的主要方法。教师要协调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强调科研发展,要在重视科学研究的同时提升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