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课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山雨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山雨课件

山雨课件范文1

自懂事以来我的胃就一直不好,曾患过好长时间的十二指肠溃疡,于是对这个论题很感兴趣,以前也看过一些老中医,吃些不知名的汤药,因不算严重自己始终也不太重视,唯有对他们说的“胃病,三分治七分养”印象深刻。现在,半学期的药膳与养生保健课程就要结束了,其间我学到了很多以前感兴趣但又不了解的东西,也懂得了养生保健的重要性,便萌生了自己研究对于胃病怎样进行食疗的想法,下面是我针对患胃炎或胃溃疡病的病人,如何利用药膳预防或改善的一点学习体会。

首先了解一下胃溃疡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病。溃疡病以反复发作的节律性上腹痛为临床特点,常伴有暖气、返酸、灼热、嘈杂等感觉,甚至还有恶心、呕吐、呕血、便血。在胃肠局部有圆形、椭圆形慢性溃疡。上腹痛多次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是典型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来的就是症状。

其次说说胃溃疡的传统治疗

现代医学认为,胃酸分泌增加和胃、十二指肠黏膜防御机能受损,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两个主要因素。治疗胃病的传统药物作用机理大多为治胃养胃,比如吃杀菌消炎,中和胃酸,强化胃动力等等。吃药治胃病,虽然可以使胃病症状得到暂时的缓解,但是大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而患者多数反反复复,久治不愈。一般药物往往只是将表面症状减轻,只针对胃部疾病多种发病临床表现做应急处理,人们往往忽视病情。在病情稍微缓解时就不再继续治疗,表现为不痛了、不酸了、不胀了、不吐了就以为病好了,不再管它了。这样就造成胃病反复发作,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慢性胃病。

而传统的中医理论认为,胃溃疡属于中医胃脘痛的范畴。分为胃寒、胃热、气滞、血瘀等证型胃病可分脾胃虚寒、脾胃郁滞、脾胃阴虚等症状。主要还是靠慢慢调理,宜少食多餐,以软食为主。

至此,我对胃病有了些最粗浅的认识,也终于明白那“三分治七分养”意义了。

针对患胃溃疡病的病人,如何利用药膳预防或改善

药膳是药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

七分养应该在三分治的基础上进行。且春季机体代谢增高、胃液增加,凡此种种,会引起胃酸分泌增加,更易引起或诱发溃疡病。溃疡病人除了应劳逸结合、保证睡眠、防寒保暖、稳定情绪之外,更应该合理膳食,于是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整理出以下一些小“药方”【1】,基于药膳与养生保健的理论基础,用食疗法进补养胃,饱口福的同时解决困扰多年的胃病,何乐而不为呢。

1、鸡蛋壳焙黄研为细末,每次服6克,温水送服,主治胃溃疡。

2、红茶5克,放入茶杯中加沸水冲泡10分钟,调入适量蜂蜜、红糖饮服1日1-2次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3、牛奶250克,煮沸调入蜂蜜30克,温热饮用,1日1-2次,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4、豆浆1碗,加饴糖15克,煮沸后晨起空腹服,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5、每日饭前1个香蕉(以未成熟者为好),主治胃溃疡。

这些都是些常见易得且美味的食物,适合长期食用。此外,我平时喜食汤、粥,对此也特别关注,现也整理出一些,以供参考。

1、 虫草百合鸭肉汤【6】

原料:冬虫夏草3克、百合25克、鸭肉100克。

制法:先将鸭肉炖30分钟,然后加入冬虫夏草、百合再炖20分钟,调味后饮汤并食虫草和鸭肉。

功效:健脾养胃并润肺补肾。适应:脾胃虚弱、肺肾不足,元气亏虚的患者。

2、 牛奶粥 【7】

原料:大米100克,牛奶500克

制法:大米淘洗干净,加水旺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煮成粥时,倒入牛奶搅匀,继续用小火熬煮约40-50分钟即成。可直接食用也可根据口味加糖或盐。

功效:补益气津养胃生肌。

适应:适合气阴不足的胃病,即气短、乏力、口干、内热的胃病患者,也适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3、双鱼汤【6】

原料:花胶100克,鲜鱼腥草100克

制法:花胶用水泡半天,切成细丝,加入1500毫升水,旺火烧开后,改小火熬煮约50分钟,再加鲜鱼腥草滚10分钟即可,调味后食花胶饮烫。

功效:清胃生肌止痛。

适应:胃热患者,即经常感觉胃里有灼烧感,及因热而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4、胡椒猪肚汤【6】

原料:新鲜猪肚一个,白胡椒15克

制法:将胡椒打碎,放入洗净的猪肚内,用线扎紧猪肚切口,放入沙锅内慢火煮至烂软,汤中放入少许芫荽调味,将猪肚捞起,弃肚内胡椒,食肚肉饮汤。

功效:温中健脾、和胃正痛。

适应:胃寒患者,如经常因为吃凉的食物而腹泻的患者。

5、养胃佛手粥【6】

原料:佛手柑10-15克,粳米50-100克,冰糖适量

制法:将佛手柑煎汤去渣,再加入粳米、冰糖同煮为粥。

适应:肝郁、胃胀的患者。

6、桂圆松子仁汤 【7】

原料:桂圆40克,松子仁2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桂圆去壳后洗净,松子仁洗净,两者共入锅中,加水适量,用中火烧开,改用温火煮10分钟,加白糖,过约10秒钟关火即成。

功效:桂圆肉能补脾益胃、养血安神、益心补气。松子仁能滋阴、熄风、润肺。两者共食,更能起到养胃滋补的作用。

7、香菇粥 【7】

原料:小米50克、香菇50克。

制法:先煮小米粥,取其汤液,再与香菇同煮。

每日服3次,持续服用有效。

功效:大益胃气。适用于气虚食少,有开胃肋食用。

要把养胃当成一项长期的保健事业

保持身体健康是进行一切学习、工作的前提,不要等身体不适时才知健康的可贵,才想到治疗与养护,日常饮食中就该多多注意,现介绍一些养胃食物及相关药膳:

1. 五谷杂粮:梗米、玉米、粟米、高粱、小麦、莲子、荞麦、甘薯等

1)莲肉糕 【7】

原料:糯米500克,莲心肉、白糖适量。

制法:莲肉洗净去心,煮熟压烂碎,糯米与莲肉渣泥拌匀,加水适量,蒸熟,待冷后压平,切块,上盘后撒白糖一层即可。

功效:主治慢性胃炎。

2. 肉蛋类:猪肉、猪肚、牛肉、狗肉、鸡肉、鹌鹑等

1)葱姜养胃肚条【6】

原料:葱50克,熟猪肚500克,生姜50克,植物油9克,盐3克,料酒5克,味精1克

制法:把猪肚切成细条,葱切成段,姜切成丝,锅中注油烧热,爆香葱段,姜丝,烹入料酒,加入肚条翻炒均匀,加入盐烧熟,加味精即成.

功效:适用于胃寒,胃下垂,溃疡病患者

3.水产品类:草鱼、鲫鱼、鳝鱼、黄花鱼、带鱼等

1)鲫鱼糯米粥 【4】

原料:鲫鱼1~2条,糯米50~100克,调料适量。

制法:鱼去肠杂,与粳米煮粥,粥熟后将鱼骨刺去掉,加入调料即可服食。

功效:主治胃病,慢性胃炎。

4.蔬菜类:番茄、红萝卜、白萝卜、生姜、大蒜、大头菜、莲藕、南瓜等

5.水果类:苹果、香蕉、橙子、木瓜、甘蔗、大枣等

1)白玉木瓜汁 【7】

原料:玉米、白扁豆各60克,木瓜15克。

制法:将玉米、白扁豆与木瓜加水煎汁饮服。

功效:主治胃炎。

6.其它类:菌类、蜂蜜等

1)蘑菇养胃菜心【7】

原料:青菜心500克,干蘑菇50克

制法:把蘑菇用温水洗净,菜心根部十字劈开,洗净,炒锅加植物油至六成热放心菜心翻炒,加盐,鲜汤,白糖等佐料继炒至软熟捞出置盆内,再将蘑菇.料酒入锅加鲜汤煮沸加盐.味精.色薄芡,盛入菜心盆上,淋上麻油即成.

功效:胃炎,溃疡病患者适用.

2)淮山蜂蜜煎 【6】

原料:淮山30克,鸡内金9克,蜂蜜15克。

制法:淮山、鸡内金水煎取汁,调入蜂蜜,搅匀。日1剂,分两次温服。

功效:健脾消食。用于脾胃虚弱,运化不健之食积不化、食欲不振等。

对于患有胃溃疡病的病人,无论是治还是养,平时还要多注意调理,一是要放松生活节奏,二是把好饮食关,三是适当进行运动。长期坚持健康正确的生活方式,对于胃溃疡的防治是非常有好处的。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胃病诊断与中医治疗图谱》作者:姚保泰 郭之平 吕霞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09

【3】好大夫在线:haodf.com/

【4】《家庭医生报》

【5】《求医不如求己3》 作者:中里巴人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8-11-1

山雨课件范文2

轴承——静音与寿命的基础

市面上的风扇以以下几种比较常见:油封轴承、单滚珠轴承、双滚珠轴承、磁悬浮轴承、纳米陶瓷轴承。而如果要求在静音取得良好效果,理论上来说最好的是磁悬浮,其次是油封的改进型号,排到后面滚珠系列和纳米陶瓷都注重中寿命的噪音上基本都控制得一般。那么这几个轴承有什么优点缺点呢?下面分别介绍一下高端和最普遍的轴承。

高端轴承

磁悬浮理论上是最好的,不接触不就没机械磨损的烦恼了么?可是,就算是高端风扇厂商猫头鹰的产品也不能说完全做到。当然,也只有猫头鹰的磁悬浮扇子可以说轴承声音比较小的,但是价格很贵。轴承其实是元山出的,而且元山轴承其实是有缺陷的,但风扇不只是一个轴承而已,猫头鹰的品质和转速掩盖了这些缺陷。双滚珠轴承也不错,代表性产品是NMB的B19,性价比非常好。

低端轴承

油封轴承从低端到高端差距可以非常大。低端到电脑城10元一把的烂风扇,高端到镰刀风扇都是油封轴承。油封轴承应该是最古老的轴承,改进型号也很多。最早的油封轴承,如果工艺良好,那么轴承声音很低并且成本低廉,但是缺陷是油会漏出来并挥发掉,一般几万个小时候就损坏了。对PC来说大概2年内,风扇噪音就会变得非常大了。

还有几个改进的型号,例如在轴承两端加卡扣,在轴承上刻回流线等等,目的都是让轴承里面的油尽量少损失,类似的代表作有AVC油压轴承,SONY的FDB轴承,TT和CM有的扇子用的来福轴承,OC3的大多数都是含油轴承。但是,轴承的类别并不代表一切,同样是油封区别很大,这和制造水平有关系的。

外框、振动与共振

无边框的散热器代表着风向四周跑,很容易造成风压不足。很多人说直吹散热器能照顾周边元件,其实不是这样的,没有1600rpm周边元件其实没多少风流过。另外一个原因是,这种风扇并不普及,当你觉得吵了想换一个的时候会发现没得可换。边框有很多讲究的,好的边框能够让风压增大。

风扇是会有共振的,你留心观察会发现,所有风扇都是用单数扇叶,就是因为怕振动,目前高价位的扇子都没有什么振动问题了,但是50元以下的扇子,振动还是会有的,这种振动有时候会和扇子框架发生共振,例如一些工包风扇。另外振动有时候也跟运输有关,一把再好的风扇,在快递的蹂躏之下可能也会变成垃圾,轴承是很脆弱的。

扇叶——风量与风压的抉择

8cm风扇一般多用于CPU散热器,如果品质可以那么1600rpm左右才会有较为明显的噪音,1200rpm基本可以说没声音。但是因为尺寸少风量不大,1600rpm以上才会有明显的风。

对于9cm风扇,一般也是用在CPU上,偶尔会用在机箱上,9cm风扇是8cm风扇的概念作品,在静音和风量风压上面有较好的平衡,1600rpm噪音比8cm高,但是风压风量都要大一些,1200rpm以下基本没噪音。

12cm风扇,一般用在中高端散热器,以及机箱。12cm的优点是尺寸大,风量自然就大了,但是缺点也是有的,如果是普通设计的12Cm风扇,高速的时候风压,风量都比9cm好很多,但是噪音也很大,这个噪音不是轴承的声音,而是多半是风声。而低速的情况下,能有不错的风量,但是风压就不太让人满意了。如果各位看不懂什么是风量什么是风压,可以参考小知识2。

一般来说,扇叶越多风压越大,但是情况不总是这样。其实相对于扇叶数量来说,扇叶的厚度和形状对风压影响也同样大,镰刀风扇只有7扇叶,NMB B19有9片,可是B19的风压是很低的,镰刀的风压则是风扇届数一数二的。扇叶设计上也有很多特别的设计。

品牌介绍与推荐

在CPU上一般都会使用高风压的扇子。但是也要看散热器,例如U120E,南海3,鳍片间距仅为1.6mm。而像OC3的波斯湾,虽然间距也是1.6mm但是他够薄,所以随便什么风扇都能吹得透。如果是9cm风扇的话,转速可以提到1200rpm会有不错的效果,但是如果CPU发热大的话,9cm散热器是顶不住的。

而用在机箱上就不太一样了,用于排气风扇,那么B19我认为是最经济实惠的选择,排气不太要求风压,有风量就行了。而如果用来进风,特别是硬盘架附近的,还装了防尘网的话,那么就肯定要很好的风压的,甚至比CPU风压要求还高。

还有一种情况是用在显卡上,例如有的朋友喜欢买个烤肉架,或者OC3黑海自己绑风扇。这两种情况我都推荐绑12cm,12cm风扇的选择余地比起9cm大太多太多了,而且显卡散热器都很薄,不必使用高风压的扇子的。

小知识

风量是每分钟内通过风扇横截面的风的量,与密度无关,风扇转速越高风压越大。风流动速度越快带走的热量就越多。

山雨课件范文3

一、可预见规则的相关内容分析

(一)可预见规则的基本定义

对于可预见规则的论述,相关学术界众说纷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从目前来说,可预见规则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上分析。狭义上,可预见规则主要是指在合同的规定范围内,违约方在特定的时间内对所预料到的违约损害后果进行承担相应的责任;从广义的角度上来说,可预见规则主要是指在明确的法律规定条件下,行为人权在自身所在现有的基础信息之上,根据事物的实际发展情况,同时被行为人在特定的时间内,对预料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主要被运用于侵权法领域和合同法领域。但是本文分析的合同法中可预见规则,主要是指狭义上的可预见规则。

(二)构成可预见规则的理论要素

构成可预见规则的理论要素主要包括以下的内容::首先,可预见规则的理论基础,分为大陆法系的意识自治说和英美法系的公平说与效率说。其中,大陆法系意识的自治说主要是指一个人可以预料到自己所需要承担的损失责任。而英美法系中的公平说主要是指保障合同双方的合理权益基础之上,可预见规则可以赔偿的范围进行合理的限制,公平分配损失;效率说主要认为当事人拟定合同的目的主要在于从最大程度上追求利益。其次,构成可预见规则的要素包括有预见的时间、预见的主体、预见的内容以及预见可能性的判断。

二、合同法中可预见规则存在的问题

(一)违约方过错问题存在的不足

当前,我国颁布的合同法中,并没有对故意违约和非故意违约情况下的可预见规则的实施进行合理的区分。简而言之,我国的合同法中并没有对违约方的过程进行一个明确的界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按照可预见规则,无论在何种条件下,如果都按照无差别的情况对待合同的违约方,这对于违约方而言,具有一定的不公平性。在以公平公正为原则的前提条件下,违约人无论是故意违约还是非故意违约,在主观上承担的责任与后果是不同的,但是按照无差别的对待违约方,不仅忽略了违约方的诚实守信行为,而且还会损害违约方的合法权益。由此可知在合同中,可预见规则对于违约方的过错界定还没有十分明确,因此需要进行及时的完善和修改。

(二)举证责任在分配上存在的不足

在不能够充分确定事实的情况下才能实施举证责任。在公平公正的原则小,违约方既然产生了过错的行为,那么就必须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后果。为了能够保证是在法律判断中判定违约方的过错,这就需要违约人在法律的规定下,承担起相应的违约后果。而履约方在此过程中可以将能够证明违约方存在过错的证据举证到案件审理的整个过程之中,这样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还能维护违约方的合法权益。

(三)守约方信息揭示义务上存在的不足

守约方履行信息揭示义务的情况直接决定着可以对当事人违约赔偿的责任范围。虽然在我国相关的法律之中,信息揭示义务也有相应的体现,但是在实际中大部分的履约方无法正确的认识到我国法律中的信息揭示义务,导致其在履行信息揭示义务过程中,并没有将信息揭示作为一种义务进行履行,因此使得守约方信息揭示的效率不高。由此可知,我国合同法中并没有对守约方的信息揭示义务进行明确详细的规定和说明,从而导致守约方由于信息揭示义务的履行不足。

三、合同法中可预见性规则的完善

(一)可预见性规则的立法完善

1、明确损害的范围和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范围在立法和判断中,都可以知晓可预见规则是在损害范围内适用的。对于损害,我国采取的只是在财产损害的范围内对受到的损失与得到的利益进行分类。而笔者认为损失与利益虽然能够满足损害范围的划分,但是我国现阶段对于违约损害赔偿制度中,并没有对非财产损失进行规定。可预见规则的适用范围明确需要根据实际的损害范围,同时还需要正确区分正确区别特别法律与一般法律的规定。对于特别法律,对损害赔偿他有着单独的规定,例如《海商法》、《邮政法》等。由于特别法律优于普通法律,因此对于明确界定赔偿损害范围的特别法效力大于一般法律的损害赔偿规则。同时,可预见规则还需要充分考虑到违约方的主观因素,如果履约方履行了相应的义务,那么违约方在得知信息的条件下出现违约的情况,就需要承担完全赔偿责任。对于违约规则的排除适应情况,我国立法只有欺诈一项的表述,关于重大过失,并没有规定排除适用。2、变更可预见性规则构成要素的立法根据可预见规则的预见时间、预见主体、预见内容以及预见可能性判断的构成要素,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查,根据综上所述,应该以违约方在违约的过程中,对自身能够预料到损害而承担起的赔偿责任。针对于预见内容,并非是成为客观评价的主要因素之一,这只是作为法官的参考依据而已。换言之,特别是在在立法过程中可以不用考虑预见的数额或种类。而在主观方面上,考察违约方的主观因素,不仅可以对案件的判断具有公平的效果,而且还能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对预见的时间来说,其可以将违约方的违约时间作为预见时间,以此遏制故意违约情况的发生,同时也能还能提高履约方的信息揭示义务,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双方之间的矛盾、误解的产生。

(二)可预见性规则的司法完善

1、明确司法使用的标准和排除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情形在可预见规则的损害赔偿范围确定的过程中,法官应该以违约方的预见损失为为标准,而采取“经济人”标准比较合理,这主要是由于其能够正确判断损失是否预见时还需要对当事人的信息掌握、认知能力、身份地位、最优选择等,这些内容都应该属于判断的标准,但是所有的标准最后还是需要法官进行裁判。对此,司法适用标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规范法官的权利。在此过程中,需要明确的是可预见规则的判断标准,并不只是简单的“经济人”的标准,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到“经济人”标准的所有细节,从理性的角度考虑事态的发生情况以及结果,客观真实的判断损害结果。除此之外,还需要充分考虑违约方的主观性以及双方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误解或欺诈的现象出现。在出现违约情况后利用司法途径解决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尽量保证双方当事人的利益,还需要维护社会环境,促进诚信交易。2、举证责任的健全完善举证责任包括主观认识能力的证明责任、信息的证明责任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针对于主观认识能力的证明责任,主要是指缔约方具备认识能力,能够合理预见合同风险,但是在发生损害情况的时候,违约方可能会证明由于自身的认识能补足而产生损害,以此法官减少其承担的损害责任。在此过程中,法官应该考虑违约方的预见能力和认识能力,主要包括有以下情况:第一,如果在损害情况发生以后,违约方会证明自身能力不足,那么在缔结合同时就存在着欺诈的行为,那么应该撤销合同,或者对合同进行无效处理。第二,如果违约方证明自身的认识能力与普通人相比偏低时,法官应该按照“经济人”的标准进行判断。最后,当违约方的认识能力高于经济人的时候,对于预见的损害应该由履约方举证进行判定;第二,信息的证明责任。双方当事人在缔约过程中会作为合同的基础,并以条例文本的形式进行固定。同时履约方有责任举证特殊信息。信息的通知义务对于对于履约方而言,只是一个较低的成本,如果无法举证,履约方可能会承担不利的后果。

结束语

山雨课件范文4

关键词:爱满天下; 情感组织策略;高效课堂

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他立足中国情,躬身实践,为我们留下了极具价值的生活及教育理论。其中他的“爱满天下”教育思想更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宗旨及风向标。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面对的是21世纪的主人,教会学生如何快乐的、创造性的学习将直接关系到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前途和命运。鉴于此,弘扬陶行知思想,爱学生、尊重学生、善用情感组织策略去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情感组织的内涵及作用

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的普通高中英语教师,深知高考对英语的考查日益提高。特别强调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是否具有较强的发散性思维。同时考题设置的范围也比较广。所以,单纯的课本教学和记忆背诵,根本无法其满足需要。所以要想学生学的好,课堂必须高效!同时语言学习又是一个复杂的习得过程,要使学生一边能耐心的学习枯燥的单词、阅读、语法,一边又能够享受语言学习的快乐就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自身的情感因素做出积极组织。情感组织是对学生心里的管理,了解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心理活动,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其中心内容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这无疑将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情感组织与策略

1.课前用细心真情充分了解学生

充分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层次与水平。教师在新接手一个班级前应搜集相关信息了解清楚本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从大的层面讲,即可将学生成绩大致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通过这四个档次各占的百分比确定今后课堂教学的重点及走向。如学生成绩的优秀率较高即可将平时所授知识加深加广。反之,如大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则应将教学重点放在语言教学兴趣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掌握上。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个性性格特质和其学习方法,因材施教。学生身心发展有着共同的特点,但在性格、气质上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针对个性差异辅之以正确的学习方法,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进步。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学生。刚接手高一这个班级时我发现这个学生上课表现非常积极、踊跃发言。经常是我刚提出一个问题他就立刻抢着回答。开始时我认为这个学生一定会在考试当中表现不错。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到了期中考试时,我发现他的成绩并不理想。再过一段时间,就表现的更为一般了。后来经过与该学生谈话、向班主任了解情况,我发现这个学生个性冲动,没有耐心,对学习也更是浅尝辄止。觉得很多知识听明白了就行了不再深究。其不知,听懂与做对是两回事!时间长了,这样的学习当然是不行的。找到这个原因后,我要求该生去学校阅览室阅读英语书虫系列的图书,一星期一小本,并对书中不认识的单词和难理解的句式用笔做出标记并总结在笔记本上。这样,我每周检查一下该生的笔记本就可以知晓学生是否耐心学习。一个月过来,果然这个孩子不仅英语阅读能力提高,更可喜的是他知道学习更应踏实、耐心。

2.课中运用情感策略給予学生安全感和责任感

首先我想来谈谈安全感。安全感即是保证学生在课堂上不害怕表达、不害怕出错、更自信的去接受师之所授。而对于教师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尊重学生、爱学生。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你们抱着这种精神去教导小朋友,总是不会错的。”爱所有学生,包括后进生。切忌因成绩差别,便讽刺、挖苦、放弃后进生。教师的课堂是一个整体的课堂,是对所有学生的教育。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是一种失败的教育、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教育”。进而,教师只有真正尊重每一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教师乐意成为学生的朋友。人都是有感情的,青少年的感情尤其丰富。课堂多使用孩子们喜欢的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形式解决问题,努力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自然、得体的教态仪表。课堂上亲切、自然的教态展示能有效减轻学生的紧张感。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肯定的回答都能给学生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责任感就是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识、情感、行为的积极倾向。它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学习英语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愿望、学习中做出的努力及对学习所持的积极态度。对于教师,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帮助学生明确目的,树立目标。良好的开端时成功的一半!教师应在第一节课时就告知学生英语学习对其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学期目标、学年目标。并努力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教育学生踏实学习、耐心学习。英语学习的过程是艰辛的。其学科特点是学习元素量大、琐碎、复杂,这就要求英语学习者要埋头学习、耐心积累、活学活用。只有一点一滴的积累,才会换来最终的成功。

引导学生寓教于乐,活用与生活。英语学习是一门语言学习,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用于交流。要引导学生将平时所学英语知识运用于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记久记牢。如何将知识运用与生活,我想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面对新课改的挑战,仅凭可怜的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平时在教授学生英语词汇时,通常会将词汇分类并在生活中积累。比如在总结食品类的单词是,我突然在课堂上问学生,有谁知道“果冻”这个单词怎么讲,学生愕然都不知道这个单词。我便引导大家说其实这个单词曾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我们每一次去超市大家都喜欢去买果冻,只要大家用心一点,就会发现在每个果冻的包装上多会出现“Jelly”这个单词。这是我便拿出一个果冻展示给学生。让他们看这个单词。学生当时都显得很兴奋。我因势利导,接着对孩子们说,要想积累更多的词汇大家只要多留心。无论是身边的大街上、超市、还是家中,各项物品的英文名称全都可以找到。

3.课后赋予学生成就感,完成知识积累

山雨课件范文5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通识教育 课程建设

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作为山东省仅有的三所研究型大学,都是通识教育课程的先行者。它们立足本校实际情况,不断丰富和完善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管理,为山东省其他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根据以上原因,本文选择以上三所大学作为样本,根据其人才培养方案对通识教育课程进行梳理,并从课程目标、管理机构、课程设置三个维度进行剖析,力求获得山东省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系统全面“图景”。

一、通识教育建设现状

(一)通识课程的目标。

目前,就通识教育课程而言,教育部没有给出具体而明确的目标。因此,各学校通识教育课程的目标都是根据各个学校的办学理念提出的,详见表1。

资料来源:根据三所学校的教务处网站和本科生培养计划、教学计划等资料整理而成。

从表1可以看出,山东省三所研究型大学在确立通识课程目标时十分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打破学科壁垒,强调各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掌握集人文、自然、社科于一体的综合知识。第二,课程设置理念的革新。由过去强调单科性质的专才教育转变成强调综合性的通识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进而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得到强化。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具有创造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未来大学生踏上社会,在工作中最重要的能力和品质,是决定其能否胜任一项工作或研究的关键。

(二)通识教育的管理机构。

所选三所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管理机构设置现状见表2。

由表2可知,山东省三所研究型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实施都是由所在学校的教务处负责的,教务处全面负责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设、组织和管理等事项。

(三)通识课程的设置及其分布领域。

1.通识课程结构

通识课程结构一般由“全校公共必修课”和“通识教育选修课”两部分组成,三所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结构详见表3。

资料来源:根据山东大学本科生培养计划,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培养计划,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本科生培养计划及三所学校教务处网站上的资料整理而成。

由表3可知,山东省研究型大学的全校公共必修课一般包括政治思想理论课、大学英语、计算机课程、体育课程及军事理论课程,其中中国海洋大学还注重学生理工类素质的培养,开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和大学化学等课程,中国石油大学开设的新生研讨课程更是十分新颖。通识教育选修课的设置都是根据学校人才培养计划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设几大类课程以供学生选择。

2.通识课程分布领域及学分

三所大学的通识课程分布领域详见表4。

资料来源:根据三所学校教务处网站、本科生人才培养计划及教学计划等资料整理而成。

由表4可知,三所研究型大学开设通识课程的门数分别为82门、248门、202门,学分都在8分或10分以上,且覆盖面较广,涉及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审美艺术等跨领域学科,打通文、理、工学科壁垒,符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但是对于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各个学校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以至于出现划分的类型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各校通识教育课程资源的共享及教师间的交流等。

二、通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以上三所研究型大学虽然在通识教育中取得一些初步的成绩,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通识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通识教育的长远发展。

(一)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校方面对通识教育缺乏重视

多年来,专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形成自身独有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长期以来教育管理者和教师都已形成模式化的教育模式,在意识上对通识教育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近年来,虽然通识教育的发展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众多学者对通识教育的发展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和探索,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学校对通识教育的重视仍然明@不足。大多数高校只将通识教育当作专业教育的补充,把通识课程看成学生专业学习之余的一些“小甜点”,有的甚至将其当作白送学生的“营养学分”,在与专业教育发生冲突的时候,通识教育往往被忽视和放弃[1]。

2.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

通识教育实施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通识课程的设置。我国通识教育仍处在探索阶段,在课程设置上有自身的特点和不足。由表3、表4可知,政治理论课在每个学校都有开设且占据很大比例,加上外语、计算机、军事、体育课等,必修课学分占到通识课程总学分的70%以上,留给学生自由选择的余地很少。由此不难看出,目前通识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必修课比例过重,妨碍学生的个性发展,违背通识教育的本意。

课程设置缺乏国际意识。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发展,世界各国家联系日益频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掌握本土知识的同时了解外国相关知识,因此开设与外国相关的课程就迫在眉睫。然而,在通识教育实践过程中,多数学校还是将重点放在基础知识教授上,培养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很少开展与外国文化、经济、政治等背景相关的课程,导致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在本土文化视野之中,国际意识薄弱甚至缺乏。

课程缺乏统一的规划,重数量轻质量,忽视隐性课程的开发[2]。由表2可知,山东省研究型大学的通识课程大都是由教务处统一安排的,然后各学院根据自己所在学院的专业特点开设相应的通识课程。由于长期以来高校各学院之间相对独立,联系较少,彼此间缺乏沟通和合作,因此开设的课程大都是要求较低的,所谓“混学分”课程,真正意义上符合通识教育本质的综合性课程少之又少,甚至没有,因此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培养与提高,通识课程要实现的目标就变成天方夜谭。

3.学生对通识课程的积极性不高

学生接受通识教育只是迫于学校对毕业学分的规定,为了“混学分”,没有从思想和认识上接受通识教育,只是将通识教育看成一种负担,而没有将其当成提升自己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通识教育的认识不到位

我国大学对通识教育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误解,即不是把通识教育课程看成本科的主要课程和基础学术训练,而仅仅把它看成主课以外“扩大”学生兴趣和知识面的课程。因此在设计通识教育课程时,不是建设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而是片面追求通选课的范围和数量,似乎通识教育目标就是“什么都知道一点”[3]。结果导致,通识课程成为本科生主修课程以外的附加课,学生抱着“混学分”的心态选择通识课程,从而导致虽然开设的通识课程门数很多,但学生对所选通识课程的重视程度却远远低于自己所修的专业科目。同时,各院系和学校往往容易忽视通识教育的开展,我国高校对通识教育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往往将通识教育看作高等教育有机组成部分的补充,没有和专业教育一直同仁,高校中通识教育的开展趋于形式主义,无论是学校层面还是教师、学生层面,对通识教育的定位都不准确,因此,在我国想像美国等先进国家那样将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大学教育理念实施就变得很困难。

2.对通识课程教师缺乏一定的激励机制

目前我国高校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以量化形式为主。如对发表的论文数量、刊物等级、出版的专著数量等给予较大权重,而对于教学质量、学生的收获等难以量化的则给予权重较少。由此导致教师愿意从事与科学研究关系较大的专业课程教学,而对于短期内没法进行有效评价的通识课程教学则投入很少。由于学校方面对通识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导致教师的积极性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3.对通识课程的学习结果缺乏有效的检验机制

由表2可知,我国高校没有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管理通识课程的实施和管理,大部分是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和管理的。教务处是主管专业教育的部门,对通识教育的管理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因而通识教育课程的安排可能缺乏逻辑性和科学性。由于我国高校教学设施还不完善,而通识课程的教学规模较大,给通识课程的实施带来了一些困难。我国对通识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参考两个指标,即本门科目学生选课人数和考试合格率,导致一些教师故意降低考试要求,吸引学生选择自己担任的课程。

三、通识课程建设的思考

(一)完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建设,设立专门机构对通识课程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

美国等通识教育发展较早又比较成熟的国家,通常都设立专门的机构,如“通识教育委员会”,对通识课程进行科学的规划与设计。例如哈佛大学建立核心课程伊始就设立了自己的管理机构、师资和教学计划。文理学院内设有专门负责核心课程的常务委员会,由文理学院的院长担任主席。委员会下设六个分委会,由院长任命各系主任和著名学者组成。香港中文大学则设立了专门的统筹办公室,负责通识课程管理相关工作[4]。由表2可知,山东省研究型大学的通识课程设置与实施一般由教务处负责,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对通识课程的实施进行有效的科学设计,因而这“只是建立表面的通识教育体系,如果没有其他条件的配合,可能变得事倍功半,甚至功亏一篑,终究无法蓬勃开展大学通识教育的精神”[5]。因此,完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是通识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只有逐步完善通识教育的管理机构及设施建设,通识教育的发展才会有强劲的生命力。

(二)优化通识教育课程结构,合理配置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

由表3可见,山东省研究型大学开设的通识教育n程门类比较齐全,涵盖人文、自然、社科、艺术审美等多个门类,其中必修课的比重较大,而必修课中以政治、英语等科目为主,这样的分配形式是否科学有效还有待在教学实践中予以证明。由表4可知,3所大学中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最少的为82门,最高的达到248门。但是,学生可选修的学分相对较少,从8学分到10学分不等,明显所占学分比例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选择灵活性,导致门类数量与所占学分比例不协调。因此,通识教育课程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与协调,合理配置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比例,优化课程设置,给予学生较为宽松的选课空间,从而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三)统一划分通识课程领域,形成一套科学统一的“特色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通识教育要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知识、综合学习能力及健全的人格,课程内容必须涉及各学科领域[6]。由表3可知,3所大学通识课程涵盖多个领域,文、理、工科目融会贯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各个学校的通识课程设置标准各异,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标准,导致各个学校“孤军奋战”,不能达成共识,不利于各学校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学习,无法进行学分互认、师资共享等有效推动山东省通识课程建设的举措。因此,山东省应该对通识课程的选修课领域统一划分,推动校际之间通识教育学分互认及师资、教材等资源的共享,逐渐形成一套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四)强化通识教育课程师资建设,提高教师从事通识课程教学的积极性。

目前研究型大学开设的通识课程大多由教务处统一规划,由各院系独自开设。这样的安排虽然有利于学生学习专业的基础知识,但不利于各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导致学生所学知识多零散,不能形成统一的知识体系,进而阻碍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应该定期开展通识教育课程教师相关培训,提高师资水平,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另外,由于各个学校之间的师资水平、教学水平存在差距,可以实行校校合作,加强校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实行学分互认机制等有效形式,将通识课程灵活化、机动化。

参考文献:

[1]罗云,甘佳.困境与出路: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实践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7):15.

[2]康全礼.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反思[J].江苏高教,2009(2).

[3]冯惠敏.我国内地高校推进通识教育发展的瓶颈及对策[J].复旦教育论坛,2007(5):5.

[4].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建设――基于5所大学的实证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2(8):99.

山雨课件范文6

关键词:普通话课程评价 改善机制 反思 计划 行动

2012年以来,笔者尝试运用现代课程论和普通话水平测试理论,构拟了普通话课程评价初步框架,以该框架为基础,针对H学院普通话培训测试站设计并实施了普通话课程评价,随即在Y市普通话培训测试站进行区域推广,均产生了积极成果。这里所谓的普通话课程,是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的简称,即指针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而进行的为应试人学习普通话服务的培训。普通话课程评价则是运用科学方法,对普通话课程满足社会与个体需求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该框架涵盖了普通话课程评价的6个方面,简明回答了“为什么评价”“评价什么”“为谁评价”“谁来评价”“怎么评价”“靠什么来评价”等6个问题,具体包括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对象与范围、评价的服务对象、评价主体、评价过程与方法、评价模式等。基于上述课程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笔者提出了普通话课程改善机制:反思以知不足—计划以明当为—行动以有所成。

一、反思以知不足

普通话课程改善机制首先需要通过反思找准不足以定向。反思一般可从管理者、培训者、受训者和评价者等不同视角去进行。大体上可以说课程评价的范围有多大,反思的对象和范围就有多广。通过课程评价之后的反思,能够更好地评估课程需求,诊断并改善课程,促进课程评价自身的改进。

从评价目的和评价的服务对象来反观。其反思清单如下。从管理者角度要反思:为何开设这门课程?怎样才能更好地达成课程目的?从培训者角度要反思:有没有真正明确这门课程开设的初衷与意义?有没有清醒地认知到为谁开课、上课以及受训者有何学习需求?在课程中如何有理有序有方地实现课程目的、为服务对象服务?从受训者角度要反思:是否明白自己为何而学,能否具体而明确地阐述自己的学习需求?有没有清醒地认知到参加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有没有一个清晰的课程学习目标,愿意为之勤学苦练,不达目的不罢休?

又如对评价对象与范围的反思。作为培训者,需要对课程内容与要求认真反思。其反思清单如下:课程的内容是由什么信息、过程、态度和价值观构成的?不同的内容环节是如何与教学要求相结合的?哪些教学要求的落实面或得到的体现最广,为什么?哪些教学要求的落实面最小,为什么?教学内容是如何有序化或结构化的?为什么这样的结构安排是合适的或不合适的?各个内容环节是如何有机的结合,形成一个统一协调的模式或结构的?在何种程度上还可能存在条块分割或缺乏统一性的问题?对某部分内容如轻声、儿化等语流音变规律等的选择或强调这一行为本身所潜在的价值认识及其前提假设是什么?

再如对培训者学习成就评价的反思。作为管理者和培训者,就需要认真思索他们评价学生学习成就的过程与标准是否合适、有效。其反思清单如下:采用什么工具或过程来收集学生进步和成就的证据?采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学生是否已经足够努力或者取得应有的成就?选择这些标准的依据是什么?评价程序与教学内容和要求的一致性如何?哪些教学要求或内容范围尚未得到评价?为什么?这些评价程序是否公正和客观?有什么能证明评价工具和程序所得出的结论是合理可靠的?评价结论是如何得到利用的?是否是在合理的时间内与学生交流所得出的评价结论?每个教师以及各个学期的评价标准是否具有一致性或稳定性?评价量是否过多,适中或偏少?

总之,反思越能涵盖关键方面、越深刻具体、越及时,查出的问题、找出的不足就越准确、越能说明问题,也就越有利于作出新的计划、付诸实践,从而较好地解决问题。

二、计划以明当为

普通话课程改善机制第二步是计划。通过深入认真全面的反思,就应当对已有课程如何改善有了明确具体的目标,可以形成课程改善的计划方案。制定了合适的可操作计划方案,课程改善就有了方向和措施,具体到管理者、培训者和受训者下一步该如何行动就比较明了,有了行动指南。

例如,通过课程评价的反思,多数受训者反映:虽经培训,但是对自己的普通话语音失误缺陷、词汇语法的错误、语音流畅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知之不多,甚至是茫然无所知。在培训之初如此,也许还情有可原,经过培训了还是这种状态,说明管理者、培训者和受训者都需要反思并加以改进。这里提出一个分阶段出具普通话水平诊断书的改进举措。第一阶段是入学伊始,对受训者进行普通话水平摸底性质的检测,检测完毕提供比较具体细致的“普通话水平诊断书”。该诊断书对应试人的检测实况逐题作出诊断,最后汇总,形成总分结合的成绩报告单,使受训者一目了然,知道自己普通话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便于今后有针对性地学习与训练。第二阶段是学习过程中,对受训者朗读单音节字词、多音节词语、短文和命题说话等测试项目逐项作出相应的诊断,出具单项诊断书,尽量使存在的问题得到“确诊”,并能够“对症下药”。第三阶段是学习结束、完成测试,在已有的一纸证书式测试结果之外,再提供比较具体细致的“普通话水平诊断书”。这样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将管理者、培训者与受训者三方管理、培训与学习的责任进一步精细化,显然有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从而实现多赢。

至于这类诊断书怎样制作成型,天津市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已经开展名为《普通话语音诊断手段现代化》的课题研究,可资借鉴和参考。

再如,通过课程评价的反思,不少受训者反映:普通话课程实施比较呆板,整齐划一多、因材施教少,希望开发出服务于受训者的针对性强、个性化的培训。借鉴“个性化服务”的营销理论,完全可以开发出一系列具有较高附加值的衍生服务项目,如普通话个性化培训。与一般的大班教学不同,这采取的是“模拟测试,查出问题—对症下药,因人施教”的小班化教学乃至个别化培训。如果普通的培训名之曰“粗放式培训”,那么这类培训不妨称之为“精细化培训”。应试人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参加不同的培训。根据培训者需求分情况组织小班化培训、小组培训和一对一培训。既可为特定对象提供“普通话水平整改训练方案”,提供个性化训练菜单,还可以运用灵活、现代的方式培训,开通视频培训、音频点评纠错等服务。

前述提供普通话水平诊断书和开展普通话个性化培训,都可以列入普通话课程改善的计划方案。当然,诸如此类的服务,都不在传统的培训范畴之内,完全可酌情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如此,既满足了应试人多元化的需求,又能够拓宽服务范围,增加服务收益,善莫大焉。

三、行动以有所成

普通话课程改善机制第三步就是将计划付诸行动,以图达成新的计划目标。行动中的监控与评价十分重要。在此,主要就采用何种评价模式做一番探讨。

2012年以来,笔者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评价实践的个案与区域推广研究,尝试采用CIPP模式进行评价。CIPP是背景(context)、输入(input)、过程(process)和成果(product)这四种评价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组成的缩略语,该模式由美国著名评价理论家斯塔佛尔比姆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创立。当时认为,无论最初的4步骤的评价模式还是后来的7步骤的评价模式,从理论上看,都比较适合评价普通话课程。后来经过一段时间普通话课程评价及其元评价的实践,感到比预想的要难得多,虽然在评价实践中做了必要的简化,但是仍然感到实施起来比较困难。主要是评价过程比较复杂,涉及面比较广,评价成本比较高,专业评价人员严重不足。而且普通话课程方案是一种小型方案,采用“特别适用于大型方案的评价”的CIPP评价模式并不很合适。更关键的是,推行普通话课程评价的内部动力和外部推力都十分缺乏,在目前政策条件和社会环境下,普通话课程评价及其元评价的春天还没有来临。

但是,作为一种研究和尝试,开展小型的持续的普通话课程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可以为今后推动较大范围的普通话课程评价进行经验总结、学术积累,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提供相应支撑。在此,采用CSE评价模式可能更适合一些。CSE评价模式是一种与CIPP最为接近的评价模式。CSE即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评价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udy of Evaluation)的简称。国内外的实践证明:CSE评价是一种较为实用的评价模式;在课程评价中,CSE模式运用更广泛。

如图所示,CSE评价包含4个步骤:

CSE评价模型的阶段

1.需要评定。就普通话课程而言,所谓需要评定就是调查社会、行业职业和受训者在普通话学习方面有何种需要。就普通话课程评价而言,需要评定就是评定社会、行业职业和受训者需要本课程完成什么目标任务,其核心问题是确定本课程的目标。

2.方案计划。第二步选择方案,核心是对各种备选的普通话课程方案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作出评价,它包括对本课程内外与本课程教育目标一致性方面的分析以及设备、经费和师资等人员配置情况的研究。

3.形成性评价。这一步重点在于发现课程实施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在于修正教学活动中某些偏离预期目标的地方,从而保证普通话课程目标的实现。

4.总结性评价。它是对教育质量的全面调查和判断。

在有些场合,方案计划还可分为方案选择与方案修订两个步骤,这样CSE评价就由5个步骤组成。

显而易见,这种模式相对于CIPP评价模式,更为简便,更适合普通话这类小型课程方案的评价。

只要普通话课程长期存在,那么普通话课程改善机制必然是一个长期研究的课题。从管理者、培训者、受培者的角度探索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的改善机制刚刚起步,普通话课程改善机制研究任重道远,前途光明。笔者希望与更多的有志者跋涉前行。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语言文字应用研究立项课题“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评价体系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JK012AYW002。)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程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美]阿姆斯特朗著,陈晓端主译.当代课程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姚喜双等.普通话水平测试概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语文出版社,2009.

[5]陈玉琨等.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消防系统

下一篇新年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