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不明觉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不明觉历范文1
不明觉厉,该词是虽不明,但觉厉”的缩写形式,完整句式则为"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是觉感觉也很厉害的样子”。表面上该词的意思为菜鸟或者是门外汉,对一些专业性人才表达的崇拜之情,但是在实际不断的使用过程中也包含了吐槽调侃对方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或者是自己懂却装不懂的伪装自己的一种托词。
关于该词的出处具体已经无从考证,网上存在着很多说法,很多人觉得看这个句式觉得是出自二次元宅文化,但是更多的说法是偏向于出自星爷的电影《食神》里面演员李兆基饰演的鹅头的一句台词,"然不明白他(指周星驰)在说什么,但听了觉得很有意思。”
该词虽然不是最近的新词,虽然爆火阶段也早就过去了,但是他依然活跃在大家的视野中,经常被用在论坛贴吧等地回帖当中,甚至依然是很多网友们的口头禅。
(来源:文章屋网 )
不明觉历范文2
I look around and I see all these remarkable women around today and I feel very proud to be part of their March. Because yes, I do agree with what my wife just said, that this is not a women issue , it is a human issue and it is a Men’s issue as well. I stand here as a husband and as a father.
我很高兴今天能在此加入你们的活动。继去年的活动成功举办后,今年我们非常荣幸能与联合国妇女和平组织合作举办第二年的活动。因此,我要感谢联合国妇女和平组织和我的妻子穆纳,感谢他们为反对针对妇女的暴力所作出的贡献和努力。我还想在此感谢一贯支持联合国妇女和平组织事业的柳淳泽女士。
我今天在这里看到了各位优秀女性。正如我的妻子所说的那样,这并不单是妇女的问题,而是一个人类的问题,所以也是男性的问题。我站在这里,代表着丈夫和父亲。
This is a challenge that we all have to stand up for and speak out against.
We have to teach young boys and educate them that they should raise their voices against this crime. If we don’t change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this crime will continue to happen.
The issue of “the woman” is one that is inherently close to the work of the UN Alliance of Civilizations. It is not just a women’s rights issue, but a humanitarian one as well. Besides the obvious parallel of education as a key priority, fighting differences to achieve equity falls naturally within our line of activity. The UNAOC aims to improve understanding and foster mutual respect among nations and peoples, overlooking their innate differences.
这是一个需要我们共同站起来与之抗争的挑战。
我们应该教育男孩子们反对这种罪行。如果我们不改变他们对这类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这种罪行将会持续发生。
“妇女”问题一直与联合国文明联盟的工作息息相关。它不仅仅是妇女权利的问题,也是整个人道主义的问题。除了优先提高教育水平之外,对抗差异实现公平也是我们活动的目标之一。联合国文明联盟旨在提升国家间和人民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而搁置固有的差异。
Our rights, our lives, our dignity, should not be dictated by any of these diversities―including gender. On behalf of the UNAOC, we applaud UNWFP for their work and contribution to the UN Trust Fund to provide educational and economic opportunities to these women, supporting them on the way to a decent life.
I am proud to support UNWFP’s endeavors and its fight to end violence against women and girls. I sincerely hope we can count on all of you for your support as well.
不明觉历范文3
关键词:动作捕捉技术 电影 趋势
中图分类号:TP2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021-01
近年来随着电脑CG技术在不断进步,很多的游戏和电影中都大量应用了动态捕捉技术,从而达到前所未有的视觉特效。传统二维或者三维动画制作过程中,角色动作或表情一般都是通过手工绘制或通过动画师调节软件中的角色模型的“骨骼”或控制器生成。由于角色或人的动作与表情极其复杂,且动画师不是专业的表演者,手工方式的动作绘制不够逼真,而且制作周期长,效率低。动作捕捉技术成功的解决了影视制作中的这些难题,现在大量电影和动画都广泛采用动作捕捉技术,该技术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和新趋势。
1 动作捕捉技术
用于动画制作的运动捕捉技术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迪斯尼公司曾试图通过捕捉演员的动作以改进动画制作效果。此后,运动捕捉技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和开发商的目光。当时捕捉技术还不够成熟,动画制作者只有采用手绘的方式来实现角色的动作以及一些表情的变化,早期的《侏罗纪公园》里的恐龙,后来的《哥斯拉》,《哈利・波特》里的各种生物包括家养小精灵多比和克利切,均是由各家公司通过手工动画制作,虽然效果也是相当的令人震撼,但是这种制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其效果肯定也没有动作捕捉来的贴切实际,将运动捕捉技术用于动画制作,可极大地提高动画制作的水平。它极大地提高了动画制作的效率,降低了成本,而且使动画制作过程更为直观,效果更为生动。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表演动画技术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运动捕捉技术作为表演动画系统不可缺少的、最关键的部分,必然显示出更加重要的地位。
2 动作捕捉技术在《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中的运用
2011年,利用最新动作捕捉技术拍摄的,没有一只真实动物参与表演的影片《猩球崛起》,达到了动作捕捉技术应用的新高峰。但是当时这部影片的构架依旧是以人类为主角来推动故事情节,而2014年热映的《猩球崛起2―― 黎明之战》将这项技术又提升了不少,2000多只猿类不仅表情惟妙惟肖,而且会说话、骑马、开枪、打仗。当然它们都不是真的猿类,而是靠电脑特效做出来的。这部影片人类显然退居到了配角的地位,由一只虚拟的猿类如英雄般引领观众进入那个“猩球”感受情节的跌宕起伏。那么虚拟的猿类如此有带入感不得不归结于技术的发达,那就是动作捕捉。
2.1 捕捉拍摄
《猩球崛起2―― 黎明之战》第一次成功实行了“户外实景多人同时捕捉技术”。电影85%的场景都在温哥华附近的森林和新奥尔良附近的户外场地拍摄的,包括图片中的3位演员在内,一共有50个猿类动作捕捉演员。演员身穿一种带手臂延展的捕捉服,模拟出猿的肢体。身上“贴”着发光二极管可以远程控制,随着光照条件调节亮度。有多人用多部动作捕捉摄影机,捕捉演员的表演,还有持续拍摄与猿类角色相关部分的监视捕捉摄影机。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在热带雨林里,2000多只猿类到处奔跑的震撼场景。
2.2 电脑渲染
捕获数据又是怎么“移”到猿类身上去的呢?以表情为例,安迪・瑟金斯戴的头套,是把他的表情“移”出来的装置。头套捕获的数据,输入面部解算器软件中,由人脸转换为猿的面部,让动画师调整唇形同步,修正表达。有了演员们表演的精确数据之后,就要进行电脑渲染了―― 用软件从模型生成图像的过程。
2.3 初步特效:环境加了进来
完成演员替换为猿类的过程结束后还有一项繁重的工作,那就是在实景拍摄的画面中把演员替换成猿类。比如电影中有很多猿类一起骑马的戏。人的身形和猿类不同,当画面中的人被替换成猩猩后,马鞍、索具等以及背后的森林背景比例方面都要重新调整。一个处理师要几个月时间才能把人类骑手处理得干干净净,这时动画师才能把猿类匹配上去。同时,电脑把动作捕捉户外拍摄的环境都加了进来,制作匹配立体环境的影像,特效图初步构成。
2.4 最终成片
《猩球崛起―― 黎明之战》中,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猿类的毛发、皱纹等经过了电脑更细致地处理,更栩栩如生。
3 动画捕捉技术的发展趋势
导演在电影创作的过程中总是受到现实世界各种各样的条件限制,特别是在创作卡通风格或科幻电影时。很多导演对影片最终完成时没有达成自己最初的设定与想象感到遗憾,原因是拍摄条件或技术限制。由于有了动作捕捉技术,导演可以操控任何虚拟角色进行生动逼真的表演,导演可以摆脱技术的限制而将工作的核心置于故事的讲述,这将极大地扩展导演故事讲述的自由度。2009年上映的电影《阿凡达》也在当时业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该片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早在该片上映前15年就在构思,一直在等待技术纯熟之日的到来,那么动作捕捉技术一定也是卡梅隆导演认为的重要技术之一,以至于《阿凡达》上映后观众被美轮美奂的画面征服,惊叹人物的造型,动作。这些看似流畅自然的画面是有动作捕捉作为强大的技术支撑完成的。《猩球崛起2―― 黎明之战》中猿类首领凯撒英雄般的以主角姿态带领猿类和人类开展种群战争,不禁让我们联想到《猩球崛起1》当中这只威武的猿类还是一个被人类救回的附属品,在情节设置上也绝对不能称为“男一号”但是在《猩球崛起2―― 黎明之战》中,剧情以猿类凯撒为主角的反转依旧是以强大的动作捕捉技术作为支撑才得以完成的,我们甚至可以回忆在CG刚出现的时候学术界认为CG技术是无法代替真人表演的言说,那么我们从这些电影的发展道路可以大胆预测一下未来的CG技术会再剧情需要的环境下代替真人演出的。
参考文献
不明觉历范文4
白露一过,秋天忽然之间就到了,柿子树上累累硕果令枝弯欲折。果实虽仍是满眼的青绿色,但往来的人们似乎从未迫切于它们哪月、哪天的哪个时辰会成熟,反正收获的季节到了,自然会瓜熟蒂落。但股市上总少不了催熟的狂热,例如因手游概念近9个月大涨十倍的中青宝,静态PE734倍,动态350倍,江湖人称“第一妖股”。
人们通常认为,认识我久的人一定投资也是很成功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2007年牛市的喧嚣中,有人曾不无遗憾地说:“如果在2005年认识你就好了。”当时我笑对:“认识我也未必能赚钱,因为历时五年从2200点到998点的大熊市,人们早都对股市心灰意冷。”当时我曾鼓励过很多身边的人投资,甚至在998点当天,但多是无动于衷的,以至于两年之后懊悔不迭,然后表示“下次有机会请一定要告诉我”。这样的事情并非个案。
事实上,目前2200点很多公司估值甚至低于8年前的998点,但有多少人踊跃投入?大众通常在好机会出现时(即低迷之际),狐疑不决;巅峰之时(即喧嚣之际),奋不顾身。不信,就看看抢购房屋的逻辑:“因为房子涨了十倍,所以买房子;因为股票跌了三分之二,所以不买股票”。
过去的很多年,我们曾经尝试了很多种方式,希望能让身边的人从投资上能够获益。最初是直接告诉买什么股票,结果多以亏损告终。甚至发现,同一天以同一价格买了同一股票,也可以盈亏两重天。更有甚者是表现出“赚了是自己英明,亏了都因为是你”的选择性记忆倾向。
不明觉历范文5
在认识中改观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高慧明觉得,要教好学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是教师的基本功,其次是教学方法。
当时,他对教师基本功的认识有以下三个方面:所有教师都应具有的基本功(对教育学、心理学通论部分的基本认识,口才,板书等);数学教师基本功(数学学科功底、对数学教材的认识和理解、数学解题能力、数学学科素养等);教学手段(信息技术等)。
虽然高慧明经历了师范院校的正规教育,并具备了作为教师的初级功底,但他认为与教学实践的要求,还是有较大的差距。所以,在参加工作后的几年中,他主要通过读书、请教、反思,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功底。与此同时,高慧明对教学功底也有了新的认识。他认为,教师功底的提升并不是某个阶段的事情,而是一生努力的方向。比如,对教材的理解,并不是孤立地看某一节课,而是从体系的角度,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教材。教师的解题能力绝不是会解题就可以,而是需要懂得题目的来龙去脉(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解题思路形成根源)、解题相关的理论素养、命题能力等。
有人对一些教师有这样的比喻: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意思是,虽然有的教师满腹经纶,但由于教学方法的因素,教不明白。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高慧明也觉得这种比喻有一定的道理。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他认为凡是教学者都会思考教学方法,如果满腹经纶,只要有个较为合理的教学设计,这些经纶自然会按合理的程序流出来。有了这些认识后,高慧明开始注重教学方法的提升和改进。除了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之外,他还在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前提下,注重以知识形成过程为逻辑的教学设计和关注学生课堂参与角度的教学设计。这两种设计为主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使他的教学效果有了较大的改观。
在自主目标中进步
在高慧明觉得自己教学方法取得很大进步的时候,发现仍有学生学不好的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他认为,只要学生学了,他就应让学生学好。而让学生自觉地学习是学好的关键。除了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外,他还让学生懂得学习数学的目标。他对学生说:“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成功在一开始仅仅是一个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他认为,学生刚进入高中,要有如下的两种学习数学的目标。其一是长期目标: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核心是智力水平),因为数学从学习的角度看,具有“基础性”和“发展性”。一定要注意“学有用的数学”的含义。其二就是短期目标:为了高考。学生要在真正理解长期目标的前提下,以提高自身素质为根本目标。只有短期目标,可能出现对高考有利而不利于今后发展,也有可能对两者都不利。
在学习中感悟
又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高慧明感觉自己的教学还算可以,而且大部分学生也能尽力学习的时候,他出现了第三“怕”:即怕学生用不好。
高慧明一直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学好数学能使人聪明、睿智、严谨、成熟等)为根本来教数学,但由于他过多地隐藏了自己的想法,加上高中生对问题理解还没达到一定的高度,所以对很多学生来说,他最核心的教学目标并没有达到。有很多人觉得,到社会以后,所学的数学根本没有用。高慧明认为,这是对“数学有用”的认识误区。实际上,很多社会人是在用着数学,只是自身没有感觉到而已。特别是工作中的条理性、前瞻性、理性思维、良好的口才等,这些素质中的很大部分是“有用的数学”给予的。
高慧明经常对学生说这样的一句话:“数学并不是聪明了才能学好,而是学好了数学能使人聪明!”这就是数学学习的核心价值。让学生短时间内感悟到这个道理是比较难的,需要一个过程。他认为作为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感悟到这句话的深刻性。
这“三怕”的递进,也是高慧明在努力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过程。他从中感受到了教和学的辛苦与快乐,也感受到了只有以终身学习的姿态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也正是这种不断学习的姿态,让高慧明不断进步,取得一次又一次的骄人成绩。
人物对话
《教育》旬刊:您认为一名特级教师应该具有什么品质?
高慧明:在拿到特级教师证书那天晚上,我妻子问我:评上特级了,今后有什么打算?我当时回答:做个名副其实的特级教师!这句话是我当时内心真实的想法。我觉得今后真正起到特级教师的作用是我该努力的方向!回顾评上特级到现在的几年时间里,从我的取得的一些成绩能看出,我一直在为“做个名副其实的特级教师”努力着。
《教育》旬刊:您在工作中有没有遇到困惑?
高慧明:我工作26年,是不断出现各种困惑的过程,有些困惑是通过请教或自身学习、思考中逐步解开,但有些还是成为未解开的困惑。就如全国范围内的课改,从国家提出总的课改要求起,已经经历了10多年。在这个过程中,全国范围内对总的课改理念、目标及要求,各级教研部门进行了很多次的培训。但对数学学科来说,特别是后来的具体落实过程中,出现很多的质疑声。其中最重要的质疑有两个方面:一是:改革是彻底否定以往的做法?(特别是教学理念方面)二是: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减轻学生负担,但实际是内容比原来多,难度比原来大,如何减轻学生负担?当然,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继续努力去解决。
《教育》旬刊:新课改要求把课堂交给学生,请以数学为例,什么样的课程适合交给学生?如何把课程交给学生?
高慧明:从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理念出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应当成为教师的最高追求(编者注:高慧明的新著《让高中生学会学习》已于2014年1月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了)。教学中先安排学生自学,应当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有效措施。如果教学内容浅显易懂,只安排课前阅读,没有编制学案,课堂教学要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主题,可以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核心概念阅读、理解的效果。在随后的例题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阅读基础,对教材中的例题进行整合,甚至要在教学目标的框架内另编例题,以最大限度地克服学生因自学引发的淡漠。对教材中知识体系的主干内容,可以通过编制学案来引导自学,以促进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学生虽然经过自学,但肯定还会存在一些概念理解不到位,还会有些悬疑,所以,此时的课堂教学,应该成为课前自学的延续,应该围绕学案中的问题组织讨论质疑、双向思辨、归纳精讲、变式练习、反馈矫正,以发挥学案的作用,使课堂教学达到落实、深化的目的。
《教育》旬刊:新课程倡导教学重心前移,适度延长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把握?
高慧明:新课程倡导教学重心前移,适度延长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是针对传统教学中,“掐头去尾烧中段”的教学方式而言的,这绝非无的放矢、空穴来风。只要认真研究数学教育的规律就不难发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孕育思想、策略,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如果把教学重心长期固守在“知识与技能”上,那么,培养的学生可能只会考试,很难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和不同的教学内容,该探究的探究,该讲授的讲授,在凸现数学本质的前提下,寻求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与知识运用的“互动”。
不明觉历范文6
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邢爷就是这样一个理工院校文科学院的尴尬夹缝中,赢得无数男女学生翘掉约会去慕名蹭课的奇葩。上课铃响,邢爷乐呵地上他的英语和跨文化专业课,开始他神奇的“跨文化之旅”;下课铃响,邢爷从不多贫一句。下课啦,不耽误大家伙儿吃饭。还没人回过神儿来,邢爷已经夹着书,下楼开车――开他那辆拉风的山地车,驮着他那微胖的维尼身材+帅气的西装领带,消失在一群大小伙子为主的广阔校园里。
所谓“爷”,主要是因为北工大85%以上都是北京生源,北京人儿眼中“爷”是一种对自己敬佩男士的尊称;而北工大的一群熊孩子们口中的“邢爷”,主要就是师生关系亲切又不敢乱打马虎眼的称呼啦。
邢氏国学
但凡理工类院校,理工男们都会在宿舍拉灯洗脚睡觉之前,都会感慨一个段子:男女N:1,取向看心态。
我们入工大是2008年,那时候工大的外语学院还没破壳几年,是从经管学院分出去的,连工大自己人都不知道还有个“新开的外语学院”,还有这个“一群妹子的学院”,加上工大还不像北理工、北航那样的同病相怜的兄弟院校一样具有地域优势――伦家好歹也是在学院路,翻个墙遛个弯儿就能跑到邻家的北外、北师大来调剂一下“僧多肉少”的大学生活,工大地处北京东三环和东四环之间,再往东就是大通州国了――离传媒、二外这些有妹子的学校,隔着也不仅仅是一条北京地铁八通线的距离……外援没戏,那就只能内部解决、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吧。
在这种僧多肉少+没有外援的大背景下,沦落到工大的姑娘们只有一个后果――容易被惯坏。用北京男生们的话说“毕竟是个姑娘,让着点儿应该的”。比如工大非常奇葩的“全校通识必修课”――无论啥专业,都要去修一整套的金工必修课(数控切割、电焊blablala),还要用一块活色生香的45号钢磨一个色香味俱全的金工锤子!
当然,结果你懂的,只要你磨锤子那段时间,挑个风和日丽的日子,穿个漂亮的花裙子在金工楼那一帮机电男旁边溜达一圈,大概你的锤子……就有着落了。所以,至今觉得工大金工课,是历届工大校长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可是,邢爷绝不让。
都觉得学外语的姑娘应该比较open,教跨文化先生应该也比较open,但是邢爷对班里姑娘,绝不允许“仗势欺人”。他是教英语的先生,但儒家文化的修养和国际化视野,让他融合出一种迷人而明亮的跨文化人生底色。
“以色事君者,色衰而爱驰……”(以下省略N个我忘了的古文)
“你看妙字的造字,‘少’‘女’为‘妙’,说明啥?说明中国男人自古喜欢小姑娘。”
妈呀,你能想象一堂纯英文的跨文化授课,突然插播一段古文或邢氏国学歪理,然后无比自然地又回归英文?邢爷是真懂英文――因为他这个留洋多年在外办晃荡了多年的先生,但国文的底蕴也绝不逊色于他的英文。
“不懂中文的人,学不好英文。说得再流利也是那层表皮儿英语――新东方暑期班就办到了,你干嘛还费那层劲念英文系?”
所以,在英文系的第一个寒假,当我们都准备着啃美剧、啃英语名著的时候,邢爷给我们的第一项寒假作业是――好好补四书五经和经典国文。
后来我的毕业论文研究的是“长生不老思想的中西方对比”,当我拿了一坨《道德经》、《中国哲学史》、费尔巴哈的西方宗教研究去烦他时,邢爷像个大仙儿一样,跟我讲这里边的门道儿。
“英文专业的人,一定在于既懂英语文化,又懂中国文化――这才有价值。否则人家直接找个英语母语的老太太,英语说得比你溜,要你在中国干吗?跨文化交际,你两边文化都懂吗?中国文化这边是空的,你往哪里跨?”
“既不懂莎士比亚,又不懂李白杜甫,只会说两层语言的皮儿,说得再溜也是高级文盲。”
太没范儿的学生,免来上课
刚上大学那会儿,大家都是被高中校服荼毒多年,姑娘小子们都不太会打扮自己。学化妆、学穿衣打扮,总要经历一段幼齿可笑的奇葩阶段。
邢爷自己很有范儿,在教书之前一直在外办工作,确实是连男生都承认“穿西装真正好看的英文先生之一”。所以,他当然不允许底下听课的姑娘小子们“没范儿”。上他的跨文化交际课,大家还最好向lady和gentleman靠拢下,穿得太邋遢一定会被他非点名吐槽。
“指甲油可以涂,但是别弄得太花里胡哨,单色、自然、这才是优雅。还有,决不许在任何公共场合剪指甲,那效果和流鼻涕没拿纸巾一样有碍观瞻。”后来,我们毕业了,才发现邢爷说的打理指甲的概念,就是刚开始大热的法式甲啊!
“脸上可以擦粉,但注意两点,第一别太白,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才是跨文化中的东方美;第二别忘了脖子,黑白对比的美学别用在这儿。”
西方文化礼仪是我们的必修课,从着装到用餐到言谈举止一网打尽,但是老邢管得很宽――中国姑娘在中国校园也要穿得像样。因为英语专业的每个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首先代表的一定的你的母语国度。
“穿什么衣服就要有什么衣服的坐相。比如你穿旗袍,就不能往凳子上一窝跷二郎腿――前面的料子全都压褶了,有点小肚子全能看见。穿什么都得懂它相应的文化,坐凳子只能做个边儿啊……”
总之,太没范儿的学生,还是慎重来上课。否则一定会引他一顿文化引申的吐槽。
透出一股仙气儿
上邢爷的跨文化交际,是一种享受。邢爷也很少照搬书本上的东西。知识二字,知是知道,识是见识。“知”的部分,书本上都写得明明白白,看完了记住了就算“知道”,不需要特别讲,答疑即可;“识”却是需要一个有阅历和底蕴的先生在课堂上把你领进门的。
邢爷教英语,绝不要求死记硬背(但背下来是基本要求,Test不合格也是要惹邢爷叫嚣的)。在他这儿,英语的每个单词都能用鼻子嗅到、眼睛看到,都是有“味道”、有画面感的。
比如邢爷讲“犬儒主义”,聊到“slum(贫民窟)”。他突然说,“slum这个词,第一反应是什么?”有同学说是脏乱差,有同学说是想起印度。邢爷像维尼熊一样一笑,“我一读到slum这个词儿,第一反应是,鼻子里感到一股酸味儿”。
这就是单词的画面感和味道了。在邢爷的英语世界里,每个单词都是有温度的。
所以,每当隔壁班在刻苦地背单词的时候,我们在探讨词根、手舞足蹈地用身体的各项感官去touch另一种文化――而不仅仅是知道它的释义。
同样,邢爷也绝不允许我们用英汉字典――用他的话说,高中毕业的那点词汇量就足够用英语解释英语了,一个5岁的英国小孩学说话,爸妈不也是用简单词解释复杂词,一点点儿进入英语逻辑吗?学不会英语逻辑,英语就白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