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居民健康档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居民健康档案范文1
(一)核心是满足健康需要 健康档案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多渠道信息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我保健和健康管理、健康决策需要的信息资源库。
(二)收载内容全面 健康档案记录贯穿人的生命过程,内容不仅涉及到疾病的诊断治疗过程,而且关注机体、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其信息主要来源于居民生命过程中与各类卫生服务机构发生接触所产生的所有卫生服务活动(或干预措施)的客观记录。
(三)具有动态连续性 建立了健康档案的居民只要与卫生机构发生接触,卫生服务人员都要及时补充更新其健康档案内容,这样才有助于卫生工作者系统掌握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重要疾病和健康问题,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二、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积极意义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立、使用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已成为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举措将对创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完善服务功能,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一)健康档案是城乡居民个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健康档案详细记录着居民及其家庭的健康问题的形成、发展和转归过程中健康危险因素及其干预效果。假如病人突然发病,身边又没有亲人,但只要调出该患者的健康档案,患者的既往病史、用药史便一目了然,有利于医生及时对病人病情做出准确诊断和治疗,同时也大大节约了医疗成本,避免了重复检查。年10月4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直播间》栏目对广西南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档工作进行了题为“贴心服务,健康档案一对一”的报道。受访的居民说以前看病都要重复做各项检查,医生才能对症下药,自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健康档案,医生对其身体状况、既往病史做到了了如指掌,成了居民的健康参谋,因此健康档案受到广泛欢迎。居民健康档案还能够帮助医务人员全面系统的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及其患病的相关背景信息,有助于全面评价居民的健康问题,及早提出预防性保健措施,做到防病于未然。
(二)健康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疾病防控工作的“指南针”。居民健康档案是医生主动挖掘并掌握社区卫生问题和有效配置资源的有效工具。只有对社区居民疾病谱、死因谱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才能全面了解本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卫生问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社区高危人群制订出有针对性的防病治病服务计划,提供系统性、协调性和连续性的卫生服务,从而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素质。同时,完整的健康档案能及时有效的提供各类卫生统计信息,帮助卫生管理者客观的评价居民健康水平、医疗费用负担及卫生服务工作质量和效果,从而为制定宏观的卫生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三)健康档案是解决医患纠纷的重要“证据链”。健康档案的原始记录具有全面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医务人员为居民提供服务过程中的诊断、治疗、用药及临床处置正确与否都可以在健康档案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健康档案为解决医疗纠纷或某些司法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
(四)健康档案是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导航仪”。在某个区域突发传染性疫情或食物中毒事故后,卫生应急队伍通过对本区域内的居民健康档案的分析,可直接为查明事件发生原因、采取有效处置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五)健康档案是医学教育的“教科书”。科学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可以为医学教育提供鲜活的案例,是医学教研活动不可或缺的好教材。
三、关于建好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建档方式要灵活
通常的建档方式有四种:一是邀请居民来建档。基层卫生机构可以自己或通过居委会发通知向居民发出建档邀请,号召居民主动建档。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做好建档宣传工作,让广大居民充分认识建立健康档案的意义和作用,争取他们的主动配合。二是上门为居民建档。对于有些不便自己去建档者,基层医务人员必须上门入户为其建档。这样才能够对整个家庭做全面评价,并根据普遍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三是日常门诊建档。辖区居民到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接受服务时,由首诊医生负责为其建档,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卫生服务需要填写相应记录。四是义诊、讲座期间建档,这样不仅为辖区居民免费检查了身体,宣传了健康知识,会受到居民的广泛欢迎,还会大大提高建档效率。五是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建档。年11月,县被列为省17个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试点县之一,为全面做好建档、录入工作,县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取门诊就医和入户建档相结合的方式,准确全面的搜集农村居民健康资料。在此基础上,实行首次就诊即建立健康档案、再次就诊实行连续性跟踪服务的管理模式,全力破解健康档案动态管理问题。年底,县已经为全县95%的农民建立了健康档案,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二)利用档案要充分
一份理想的健康档案要求接诊医生如实完整记载居民的病情变化、治疗经过、康复状况等资料,及时记录、补充和完善健康档案,保持资料的动态连续性。这样的档案建好后,不应成为一叠被隔离在柜子里,长期贮存起来的“死档”,而应该成为充分体现其使用价值的“活档”。从个体层面上讲,个人健康档案是评价居民个体健康水平并针对个体进行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的重要依据,医务人员可根据居民个人健康档案信息,识辨其存在的危险因素、评估其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从群体层面上讲,医务人员根据居民健康档案提供的信息,能够识别高危人群,了解病人的来源、疾病构成、年龄、职业、时间、地区分布,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等,有效组织诊疗服务、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及时调整服务项目,采取相应的适宜技术和措施,控制疾病的发展。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把健康档案用活,使其能最大限度为居民健康服务,因此要充分利用健康档案的数据和相关资料,做好汇总、整理和分析等信息统计工作,了解和掌握辖区内居民的健康动态变化情况,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平台,对发现的健康隐患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和医疗康复等便捷有效的服务。
(三)管理档案要规范
一要加强日常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因地制宜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调取、查阅、记录、存放、归档等制度,明确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相关责任人,保证居民健康档案的方便使用和保管保存。
二要加强健康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居民健康档案一经建立,要为居民终身保存。要遵守档案安全制度,不能造成健康档案的损毁、丢失,不能擅自泄露健康档案中的居民个人信息以及涉及居民健康的隐私信息。除法律规定必须出示或出于保护居民健康目的,居民健康档案不得转让、出卖给其他人员或机构,更不能用于商业目的。
三要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因故发生变更时,及时将所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完整移交给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或承接延续其职能的机构管理。
(四)信息化建设要加强
电子健康档案不仅记录病人及其家庭的原始注册资料,也可记录病人及其家庭成员所有临床资料,除一些文字信息外,还会记录一些图像或者声音及动态画面,使健康档案的内容更加完整、逼真;电子档案操作起来更加简便、快捷,会及时更新档案信息,并且具有灵活的输出、计算统计、决策辅助等功能,会大大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把健康档案中的信息通过互联网来传送,从而达到远程会诊的目的,实现资料共享。因此各基层医疗机构要积极推进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目前,我国已有部分地区开始探索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如年底杭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向辖区居民推出的一种“市民卡”就是电子健康档案的一种积极尝试,该档案详细记录了建档居民的健康信息,居民拿着这张卡到任何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时,只要轻轻一刷,既往病史、体检结果等所有信息均可随时调出查看,便于病情的诊治。居民在家只要打开电脑进入系统,自己的健康状况将一目了然,居民因此可享受到连续、便捷的社区卫生服务。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程序更新有一定的滞后性,电子档案不能包容所有资料,因此,必须用纸病历来辅助,不能过分依赖计算机,否则可能会丢失有用的信息。同时,要注意加强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由于健康档案可能涉及个人隐私问题,电子档案联网后很容易成为窃密对象,因此应该多从技术上加强用户权限和密码管理设计,使所有操作和使用者在获得认可后,才能登录,增强使用的安全性。电子健康档案还要逐步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以及传染病报告、免疫接种、妇幼保健和医院电子病例等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起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最终实现对每位居民从出生到终老的全过程健康管理。
居民健康档案范文2
居民健康档案的基本内容
全科医疗健康档案在内容上分为3个部分,即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和社区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在全科医疗中应用十分频繁,使用价值也最高。家庭健康档案则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使用的形式不一。目前社区健康档案在全科医疗服务中没有被给予更多的统一要求,主要用以考核医师对其所在社区的居民健康状况与社区资源状况的了解程度,考查全科医生在病人照顾中的群体观点。
个人健康档案内容:主要包括病人个人的基本资料,健康问题目录,病情流程表,问题描述及进展记录,周期性健康检查是运用格式化的健康检查表,转会诊和住院记录,预防性记录,慢性病病人随防记录,化验及辅助检查记录。
家庭健康档案的内容:包括家庭的基本资料、家系图、家庭评估资料、家庭主要问题目录、问题描述和家庭各成员的个人健康档案(其形式与内容同个人健康档案)。
社区健康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社区基本资料,社区卫生资源,社区卫生服务状况,社区的健康状况。
健康档案的管理与利用
健康档案可以帮助社区医生了解服务对象,挖掘潜在需求,创造更高价值;帮助社区居民建立新的健康观念,使社区医生真正成为社区健康知识的传播人,实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最终目的,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变为一个“健康乐园”,使卫生服务更具有个性化、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
居民健康档案的数据信息采用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编制的健康档案格式和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以实现对本市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动态管理和在辖区范围内的信息交换和共享,为社区卫生服务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奠定基础。
动态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向建档居民发放全科医疗就诊卡,上面注明家庭健康档案和个人健康档案编号。居民在每次就诊时必须携带全科医疗就诊卡,医生利用就诊卡提取对应的健康档案,获得关于病人及家庭的健康信息,并详细记录居民本次就诊过程时所发现的健康问题和处理情况等。每次使用结束后放回原处。
全科医疗健康档案在管理上与临床住院病历不同,它可以满足病人对医疗记录知情的期望。通常情况下,病人都希望他们的健康档案由医生或相关健康照顾者管理,并放在安全可靠的地方。健康信念模式宜对病人个体开放,并且字迹清楚可读。
健康档案的建立参考住院病历的建立模式。准备一个独立的档案柜,并按照健康档案中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分格,每个格子对应放入一种内容的健康档案纸。当居民建档时,根据需要抽取格中的档案纸,建立健康档案;当居民有更多方面的健康需要或开展其他健康服务项目时,将增加的健康内容设计成页,记录后放入居民的健康档案中;由于居民的迁出和死亡,健康档案设计时要考虑到档案的存档,在档案纸的边缘预留装订孔。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慢性病管理规范,将慢性病管理与个人健康档案相结合。将参与慢性病管理的居民健康档案标识出来,放入慢性病管理所需的年检表和随访表,并按照慢性病管理规范要求完成年检表和随访表。为保证健康档案中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应该在健康档案中增加检查结果粘贴页,将日常各种检查结果粘贴在上面。
根据封装健康档案的档案袋(夹)的颜色进行标识。例如绿色代表一般健康档案、红色代表糖尿病病例、黄色代表高血压病例等。既能让全科医生从健康档案的表面就能对居民健康状况有个直观的了解,又方便了健康档案的分类、查找等管理工作。
由于健康档案中还有一些预约项目和慢性病管理中要求定期随访,因此全科医生除在健康档案中详细记录下次服务时间外,还要单独制定一份预约服务登记表(簿),记录为居民预约服务的时间和项目,以免遗忘,保证为社区居民提供及时的卫生服务。
对采用计算机管理健康档案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居民健康档案的数据信息要实行专人管理、专机录入、专人维护,定期做好数据备份,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
定期对辖区内居民健康档案资料进行有关统计和分析,作出社区诊断,及时发现居民的卫生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涉及个人隐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建立健康档案信息使用审核登记制度,做好信息的保密工作。健康档案原则不准其照顾者以外的人员阅览或拿取,以保证病人的隐私权利。在病人转诊时通常只书写转诊单,提供有关数据资料,只有在十分必要时,才把原始的健康档案转交给会诊医生。
健康档案工作职责分工
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辖区内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负责本辖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指导和日常管理督导工作。
居民健康档案范文3
关键词:居民健康档案;临床治疗;指导作用
居民健康档案是指居民身心健康过程的规范、科学的记录,首先由美国Weed等于1968年提出,目前已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试行。2009年12月3日卫生部公布了《卫生部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居民健康档案包括了病例记录,健康检查记录,保健卡片及个人、家庭一般情况记录,是医疗机构为城乡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的规范记录,对临床诊疗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现在我就我在临床工作中所遇到的患者情况及居民健康档案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急诊科患者6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在10~70岁,平均年龄38.5岁,其中有慢性疾病记录患者12例,无慢性疾病记录患者18例。
1.2方法 依照当时急诊记录情况随机抽取病例,其中30例患者调阅过健康档案,随机抽取30例无调阅健康档案记录的患者作为对照。
2结果
30例调阅居民健康档案的实例患者中患慢性疾病患者12例,其中糖尿病3例、高血压病6例、心脏病3例,由于调阅居民健康档案,诊断及时准确,无1例误诊,无死亡病例出现;30例未调阅居民健康档案的实例患者,当时未能及时作出准确诊断9例,误诊2例,转诊3例,无死亡病例。
3讨论
健康档案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城乡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的规范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化文件记录。居民健康档案内容主要由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记录、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及其他卫生服务记录组成。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目的在于为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为全科医生提供比较详细的信息,其意义重大深远。居民健康档案不仅是临床治疗的参考,还能对临床教学和临床研究提供依据;同时对改善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居民健康档案是记录有关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收集、记录社区居民健康信息的重要工具;是社区顺利开展各项卫生保健工作,满足社区居民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生育指导等"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需求及提供经济、有效、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的重要保证[1]。通过建立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档案,能够了解和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构成,了解社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和卫生问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筛选高危人群,开展疾病管理,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奠定基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要建立完善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并严格管理和有效利用,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的社区卫生服务。
由于居民健康档案详细记录了居民个人的病历信息,可为医生提供患者详细的既往病史资料,因而在患者就诊时可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缩短诊断时间,争取到更大的救治机会。居民健康档案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尤其是在老年患者、慢性疾病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尤为突出和重要[2]。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体现,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必然成为今后医疗发展的一种思路和趋势。
参考资料:
[1]周一帆,画宝勇,田庆丰.健康档案在高血压社区管理中的效果[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1:121-124.
[2]鲁玲.健康档案对慢性病防控的作用[J].档案管理,2011,05:18-19.
[3]李新伟,黄薇,郭珉江.我国电子健康档案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1(10).
[4]王新才,陈划生.东莞市农村档案管理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J].档案学通讯,2011(04).
[5]张静,刘晓丹,彭宇阁,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现状调查[J]. 护理研究,2011(17).
[6]邓宝瑚.农村居民健康档案死档现象思考[J].兰台世界,2011(04).
[7]谢素菊.档案人员要重视居民健康档案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06).
[8]潘炳凯,蔡桂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开发与利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02).
[9]张进,王月强.电子健康档案的法律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医院管理,2010(01).
[10]李晓伟.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2009(08).
[11]张家齐,李琳,姜斌,等.某大型企业职工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7(11).
[12]沈清,刘钟明,陈定湾,等.浙江省农民健康体检实施情况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07(08).
居民健康档案范文4
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近年来,信阳市新县卫生局以创建居民健康档案为抓手,全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在工作中体现了“早、准、实、新”的特点。
工作安排求早。2009年底,该局就把,苏河镇文昌村、浒湾乡李螃村作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试点。截至2011年底,共为230295名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并实现了规范建档、有效使用、严格管理、及时更新,保证了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连续性和保密性。通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综合开展妇幼保健、老年人保健、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控、慢性病管理等服务,切实加强了对居民健康全过程的干预和管理,提高了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
信息采集求准。该局在启动此项工作时,就要求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务必坚持真实、准确的原则,不得弄虚作假,更不能敷衍了事。该局定期对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及考核,针对检查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召开专题通报会,对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问题较多的乡镇卫生院院长及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进行专项培训,重点解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进一步提高了全县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服务管理求实。在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工作中,该局以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和医疗卫生服务为工作目标,特别是对重点人群提供持续的、动态的、规范的健康服务。各乡镇卫生院组织精干人员,携带B超、心电图等医疗仪器走村入户,实实在在地为居民开展健康体检。尤其对重点人群,定期开展随访服务活动。制作宣传光碟4套,计2400余张,编印各类健康教育彩页15万余册,免费向全县居民发放。通过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建立健康档案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断提高。
管理方式求新。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健康档案成为“活”档案的关键。该局先后投入近140万元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配备了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电视机、VCD,并对乡村医生进行了微机使用技能培训,将信息化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村级卫生组织,构建了电子信息化监管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把健康档案建立、更新和使用融入到医疗卫生机构的日常工作中,提高了档案的有效使用。
居民健康档案范文5
具体的内容主要包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以往病史、诊治情况、家族病史、现病史以及历次诊疗经过,是一个动态、连续且全面的记录[1]。通过信息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全科医师可以充分掌握和了解居民个人及其家庭的健康状况,为社区内高危人群的筛选,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奠定基础,是居民享有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体现。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是保障社区卫生连续、方便、综合的前提和基础[2]。所以建立真实的、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意义重大,如何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保证建档工作能顺利开展,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
建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目前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投入不足,相关部门重视力度不够,严重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的具体体现,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领导,要把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引入政府工作目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把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把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财政和卫生行政部门要调整卫生经费的支出结构,按社区卫生服务人口安排社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但是,这些政策目前大多没有得到全面落实,使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向营利性方向发展,很难抽出人力和物力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的准确定位、服务质量的提高及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1.2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未完全普及,居民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未建立强制性医疗关系,大多数居民不愿到所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体检诊疗,建立这部分人群的健康档案往往成了死档,不利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挥首诊负责和双向转诊的作用,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档率和建档质量。
1.3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质未被广大居民信任和认可,目前由于各类上门推销产品活动的泛滥,已经严重干扰了居民的生活,使居民对上门建档和提供服务的社区医护人员持有戒备心理,经常出现不理睬、不开门的现象。
1.4社区居民观念传统,健康意识欠缺,普遍存在健康时疾病离我很远,生病后再上医院的观念,对未病先防的健康理念十分陌生,大多数居民不懂得许多疾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来预防的,也没有听说过健康档案这一新事物,不理解建档的意义和作用,担心个人信息会被泄露,大多采取避重就轻、隐瞒病史或者回避等方法,大大降低了建档的完整率和真实度。
1.5社区居民身份复杂,住所易变,租住户多,流动性大,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之后,租房合同到期,变更地址,另租他处居住,有的居民居住地和户口所在地不一致,即所谓的人户分离,易造成漏建档和重复建档,不利于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1.6社区居民知识层次参差不齐,对建档工作有不同的认识,知识层次低者对建档的意义和作用理解不够透彻,知识层次高的群体大多是国家公务员或企事业干部,单位每年都安排有常规的体检,因此这部分人多数认为没有必要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形中影响了社区居民对建档工作的配合。
居民健康档案范文6
关键词:农村居民 健康档案 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241 文献标识码: A
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北省档案科技项目《河北省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构建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4-X-10)阶段性研究成果。
1. 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的背景与意义
居民健康档案是指居民身心健康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信息资源。[1]2009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提出,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使全体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2009年底卫生部公布的《卫生部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工作目标,即至2011年按照国家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要求,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试点建档率达到农村达到30%;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符合基层实际的,统一、科学、规范的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制度。[2]目前,我国的电子健康档案发展处于起始阶段, 各地区的发展程度也不相同,城市电子健康档案的发展优于农村[3],且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乡镇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的发展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因此,以健康档案为载体,建立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机制是摆在新医改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更好地为农村居民提供连续、综合、适宜、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必要先决条件。
2. 河北省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1年河北省卫生厅发出通知,各市要加快建立和推进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工作,加强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到2011年年底,青县40.2万人口中,已录入农村居民近27万人,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化建档率达到68%;2013年8月迁安市积极推进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管理,已为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58万余份,建档率达81%;承德市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314.97万份,建档率达90.27%;截至2014年初,张家口市积极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该市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1%。
河北省城乡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建立与管理虽取得一定成绩,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特别是农村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工作亟待完善。
2.1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对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认识不足。由于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短缺,日常工作繁琐细碎,对健康档案的基本知识学习不够,重视程度不高,农村居民认可度差,严重影响了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开展,无法将健康档案工作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
2.2在健康档案管理方面,乡镇卫生院及卫生室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一是乡镇医务人员未能按时或有人员变动等情况对健康档案进行实时动态管理。二是纸质健康档案规范不健全,缺少实效性、真实性。例如纸质档案中《个人基本信息表》的体质指数、腰臀围比值基本为空白;部分信息的记录缺乏逻辑性;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重点服务人群的随访情况不规范,信息记录不完整,或缺少随访日期和医生签字等现象。三是纸质健康档案与电子健康档案信息不一致,记录在档的未录入电子档案、电子档案中录入的信息在纸质档案上找不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个人信息有出入的现象都普遍存在。
2.3在农村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网站虽然提供了较多种类的服务,但对网站信息的更新补充工作不到位、资料的不齐全使得网站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健康档案信息的录入工作不到位,无法做到及时补充电子档案信息。因此,健康档案信息化平台无法做到真正的健康档案信息共享,无法推进居民健康档案服务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
2.4各市县乡镇间的健康档案工作开展存在差异。这和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较大关系。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填写、保存、录入及重点人群的随访工作都依赖于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完成。乡镇对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的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未实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也是原因之一。各乡镇卫生院应切实有效做好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工作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能力。
3. 河北省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发展对策
针对河北省目前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为进一步完善和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加强新形势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3.1加大宣传,提高认识
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是以居民健康为中心,是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做好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是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到我国基本卫生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整个档案事业都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虽然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有所提高,但部分农民在某种程度上健康意识淡薄,特别是对健康档案的建立没有足够的认识,造成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得不到有效配合,继而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因此,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是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档案意识的必然选择。首先,对农民进行广泛地健康教育,配备专兼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其对健康的认知度、关注度,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其次,加强对健康档案的宣传力度,从健康档案的作用、意义入手,增强农民对健康档案的了解,明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引导农民参与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工作中来,积极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共同推进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开展。
切实做好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档案人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档案人员首先要提高对居民健康档案的认识,转变服务观念。基层档案人员树立主动服务理念,为农民积极建档,定期对档案进行完善和补充;提高法律意识,有效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权。其次,档案人员要学习了解档案和医学等专业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掌握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信息,熟悉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规定和业务流程。乡镇卫生院等基础医疗机构定期组织居民健康档案专兼职人员进行培训学习,以此保证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