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考作文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考作文论文范文1
由于材料的种类千差万别,它们具体的表现形式也是迥异不同。有的材料会列举一些共同性质的现象,进行大致的阐述;而有些材料则是描述不同的事物在变化中能够呈现出来的不同状态,等等。这种类型的材料的主题不是很好的把握,这就需要学生经过详细的认读,充分联系上下文,将材料中不同的现象进行详细的对比,仔细推敲,最后把握材料真正想要表达的道理。举一个例子,在2009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材料就是罗列了三项发明,将这三项发明的结果、重要方法、以及起源都进行了比较与说明。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向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就不难发现这个材料中蕴含着的深刻道理:“只要留心观察生活,善于总结与思考,就会发现很多的奥秘,通过挖掘与探索,就会去的重大的成功。”“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坏事往往也会变成好事,这就需要我们的努力,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发觉生活中隐藏着的解决方法,渡过难关。”“善于挖掘小事情,很容易获得成功。”等等。这个小材料就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描写,但是也正是由于这类材料的多面性,致使有些同学不能够快速的立题,这就需要长期的训练,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2.探究原文,揭示本质
在作文的原材料中,有些材料只是列举了一些现象,客观的对它们进行描述,但却没有将观点直接的呈现出来。往往学生遇到这种材料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跑题的现象。所以,为了正确的把握住这类材料的主题,就需要透过表象,探究原文,逐句的把握,合理的分析,挖掘材料中隐藏较深的深刻道理。举一个例子,在2009年的上海高考卷纸中,是这样的一个资料:“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这句话看似非常难以理解,但是读几遍之后,就会发现这句话主要是表示发明与创新都是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之上的,材料中还有一句话:“他的作品,单个字形看似歪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这句话就显示出了郑板桥书法的独特个性,他的个性也正影响着这种艺术的真正价值,它在创造与发明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面的这个材料,就是描写了郑板桥的书法,以及一些人对他的书法的高度评价,并没有明确的说明什么道理,但是只要仔细的研究与推敲,就会掌握其中蕴含在表象之下的深刻道理。
3.认真思考,正确选择
一个作文材料,往往会体现出很多层次的道理,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很广阔的书写空间。虽然它有这样的好处,但是它却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考生不能够很好的把握好行文的思路,就会使文章变的普通,毫无特色。这就要求学生在面对材料的时候,要多方面、多层低的进行考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角度,深入思考,将文章表达的淋漓尽致,精彩至极。举一个例子,在2009年的高考海南的卷子中,主要是围绕“善良、诚信”这一角度进行写作,但是由于这个题目的角度太泛泛,直接从题目下手的话,会使文章普普通通,毫无新意。但是如果从一个小的方面作为切入点,就会使整篇文章的档次提高一层,易于写作。针对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有以下的观点:“不要因为别人的欺骗,自己就放弃行善”,“善良也是需要底线的”,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真实水平,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合适的角度进行写作,这样会使文章更加容易放光、出彩。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准确命题、透过原文,揭示表象之下的道理、这样才会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加强,保证高考材料作文指导课堂的有效性。
4.结语
高考作文论文范文2
内在人品、精神形象与外化表现息息相关,即便达不到完全一致,也终有相应透射。美国史学界在研究二战时流行过一句话:一个性格温驯善良的男人,他做梦也不会把刀一个孕妇的肚中。同样,人的人品特质也是如此,倘若纯情温良,怎会行文浮躁局促;倘若个性褊急,又怎能完全定性行文呢?因而文章或多或少都会透露出作者的性格特质与人品,即“文如其人”。
人清,文明,此之谓“言为心声”。
内在人品特质是外化表现的操纵者,常有人说我心思细腻,因而行文结构缜密,文字灵动,大抵也出于此。
生命的经历塑造了性格与人品格局,而人品格局又框架了文章格局。“*”之时参军的毕淑敏稚嫩而湿润,在悬崖峭壁上俯瞰时积蓄了对生命的珍重;在恶劣高原上庆生时体悟了青春的沉甸。“动辄行者无疆”,生命的沉重塑造了她清澈如水的医心,给予了她有条不紊的规章,历练了她苦口婆心的耐性。她下笔常常令人震颤,这般凝结于文章中的精神正是她性格特质与人品的外化啊!
“我不相信手上的掌纹,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这是她对生命的坚定与执着;“气质是女人的化妆品”,这是她对个人修养的提炼升华。诸如此类的的撼人心灵之言比比皆是,正所谓“文如其人”,每一句哲言都以其情蕴哲思的细密针脚缝缀成其人品与性格特质。
文清,人明,此乃文字的反作用,即为“以文辅仁”。
文字以一种无形力量使人与之发生共鸣,即便个人品行与行文有轻微错位,人也会受文字陶冶,走向文中所向往追求的特质,从而完满自身,更使人与文相接近,共同走向美好一端。周国平曾言:“阅读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人都无法剥夺。”如此看来,文字所迸发的力量着实能深刻影响人,那么个人文章中所言之品性又何尝不会与人缓慢靠近呢?
高考作文论文范文3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一:奶奶,您听我说
写下这个题目,总想拿着京剧的腔调儿哼一句“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可是,奶奶,今天咱们不唱京剧,让我扶着您,在您最喜欢的墩儿上坐下,细细地听我说。虽然,如今您眼神浑浊,经常在听我说话时就睡着了,还会像孩子一样流下口水。
奶奶,让我再摸摸您脸上那深深的皱纹吧,那里藏着我的童年,和太多伴着我成长的故事。幼时的我,最喜欢缠着您讲故事,什么牛郎织女呀、七仙女和董永啊、梁山伯祝英台呀、长工和地主斗智呀……每次我扭缠着您的衣服、央求着您再讲一个的时候,您脸上细细的笑纹就出来了,多得数不清,好像每一条笑纹里都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越长大,我的问题就越多,我总是好奇,仙女穿什么样的衣服,祝英台变成大蝴蝶好不好看,地主是不是都是大胖子……您的故事越讲越长,虽然每次讲的都不一样,但我就是爱听,更爱您在我的追问下,弯弯绕绕把两次的不同再说成是一码事。小时候的我总是在想,是不是因为您的故事太多太长了,皱纹也就变深了呢?其实我没告诉过您,除了哥哥一大堆的小人书,您的故事曾是我童年最美的梦境。
哎呦,奶奶,您看您的坐姿真端正。小时候,最佩服您的是两件事:一是您的坐姿,永远都是端正挺拔,不管是您做针线活,还是坐在小板凳上纺线或者做什么别的;二是您的坐功,您盘腿坐着,能半天半天地不动地方,我也试过盘腿坐,半个小时不到腿就麻了。可后来,知道原因的我,就再也没羡慕过您。是的,您是缠过小脚的。每次看到您那被古人称为“三寸金莲”的小脚,都忍不住心里发紧:那是把四根脚趾的骨头生生拗断,再踩在脚底才能形成的“莲瓣”呀!您不能奔跑,不能久站,不得已才练就了这让我们佩服不已的“坐功”。您曾嘲笑我是“大脚片子”“跟蒲扇似的”,当时我确实不高兴了,哪个年轻的女孩子喜欢被人说不好呢?可如今想来,我无法体会年少的您忍受了怎样的痛苦,可我宁可被您嘲笑,也庆幸自己有一双天足。
奶奶,您知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句话吧?您笑了,一夸您您就高兴。说实话,一开始真没觉得您是什么宝。我那么小的时候,您要教我纺线,还说“哪有女孩子不会纺线织布的”。我的同学朋友都到田里去抓蛐蛐了,我才不愿意学呢。不管您怎么教我左手如何捏住棉花捻子,右手怎样摇纺车,两手怎么均衡用力,我最终还是没学会。您教我缝被子、踩缝纫机、纳鞋底……说“艺多不压身”,还说“求人不如求己”“免得日后不会做了自己为难”……十一二岁的我真的不懂那么多,勉勉强强学了一些。如今,才越发知道您的话确实有道理。如今带着孩子到那些革命根据地参观时,我能清楚地告诉孩子纺车、织布机的工作原理;如今弃了羽绒被、羊毛被,还是觉得棉花被最舒服,棉被的拆洗从来难不住我;现在坐在缝纫机前我还能扎出直直的线……
唉,您又睡着了!看着您的睡颜,听着您轻微的鼾声,心里莫名地觉得平静。您今天竟然没有流口水,那就让我拍张照吧。平时我要用手机给您拍照,您总不让。您好像对手机特别抵触。我们看手机的时候,您老大不高兴,说:“看那干啥?”我们跟您说手机里什么都有,它连着世界,想看什么看什么。可您说什么都看不清,亮亮的屏幕晃得您眼疼。只有我们用手机放您最爱听的佛曲的时候,您才转头看看它,说:“这么个小玩意,还行!”
我扶您到床上睡吧。您好好睡,等您醒了,咱们再好好说话。我喜欢跟您这样说话,就像在岁月中穿行,这也是生活深情的馈赠。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二:痛苦也美丽
我是一颗沙粒,随风在大地中飘行,时间的浪潮轻轻拍打着我的身体,我从这到那,漂流无痕。
我遇到过一只鸟儿,他扇动着宽阔的翅膀,美丽无比。他的羽毛飘飞在空中,带起了我。我轻轻地靠在他的背上,那有一种热,可以在瞬间融化我的全身。风告诉我:“他从来不鸣。”
我爬去看他的喙,美丽的弧线冲开空气的阻碍,他的喙近乎完美。我问他:“你要去哪?他回答我:“去我该鸣叫的地方。”我把脸贴近他的喙,同样的热度,可以将空气灼烧。
我看到他停在树枝上,夕阳映照在他身上,镶上一层橘色。他腾飞而起,带起了树杆在身后风中不住摇曳,他直射而出,喙如利刃般划开空气的干裂,那双美丽的翅膀却紧闭着。最后,我看到他冲向了一簇荆棘,他的身体瞬间被荆棘紧紧包围,有一股红色的液体在每个破口处汹涌而出,染红他那身美丽的羽毛,那是一种热度,燃烧了投洒在荆棘上的夕阳。这时,他美丽的喙缓缓开启,从那里,迸发出一种绝美的音乐,在空旷的山谷上里,震响苍穹。
风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我说:“却是以生命为代价。”
风说:“他很痛苦。”
我说:“但他很美丽!”
风带我继续前行,我飞过田野、山坳,偶尔在小溪旁歇歇脚,我行,我随,风起,我舞。
我听到山上有歌声,低沉雄浑,他们唱着:“国破无家,采薇深山,薇草可食,何处为家?”我看到他们衣粗衣,背干柴,行走在崎岖的山路间,一行行水从他们的眼里流出来,他们的声音渐渐嘶哑。最后他们扯着嗓子,风里夹杂着嗓子被扯破的声音。
“国破无家,采薇深山,薇草可食,何处为家?”歌声夹杂在风中,飘走在苍穹。风说:“叔齐、伯夷采薇,身心俱疲。”
第二天,我看到清晨的露珠从叶尖滑落,晨曦的微光照在伯夷、叔齐毫无生气的脸上,他们的脸上,依旧挂着两行水。
鸟儿依旧停在树梢上,叫着,树叶飒飒地响,滴落了一地的露珠。
我说:“真美!”
风说:“却以弃尸山野为代价。”
我飘过,随风漂泊。秋近了,叶片枯黄了脸。风呼呼地吹着口哨,叶片飘零,在空中旋转着起舞,静静地融入大地,无声无息。
我说:“零落成泥碾做尘。”
风不语。
我对风说:“把我放下吧!”
我呆在同伴中,落叶在我们身边滋滋融入大地,那是一个痛苦的融合过程。
我想起了荆棘鸟的最后鸣唱,凄婉绝美!
有一只河蚌,问我们:“你们谁愿意与我走?”
我看到了同伴们在摇头。
我对他说:“我去。”
“你可知道会痛入骨髓,苦不堪言。”
“我知道,但我更需要痛苦过后的美丽。”
我跳进河蚌,阳光投洒在我小小的脸上。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三:智慧是维系成功的纽带
有人说,成功要靠机遇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还有人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但是,人们是不是有了一定的机遇和执着,就会有创造、有成功呢?
一种人认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所以一直在努力,那么创造离我们将不再遥远;反对者说,没有机遇你一辈子努力也出不了头,这就好比姜太公钓鱼。
是机遇造就了成功,还是不懈的努力造就了成功?这两者一时反而成了矛盾的统一体,成了纠缠不清的谜团。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杨振宁先生相信大家都很熟,是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是创造与成功的典范。恰恰在不久,他参加了浙江大学的百年校庆,而记者也恰恰问了他我们正在探索的问题:人们怎么才能获得成功?
杨振宁先生是这么回答的:我们要想成功,第一要有机遇,第二要了解你从事的事业的尖端和你自己,第三就是个人坚持不懈地努力。
记者又问杨振宁先生,“你是不是总是成功,而没有失败过?”
杨振宁先生斩钉截铁地回答:“不是的。我失败过,而且败得很惨。我在美国读过一年半的研究生,搞实验物理。但是,我天生动手能力差,我搞的实验失败了。当我充分认识了自己后我转而搞理论物理的研究,后来我成功了。”
从杨振宁先生的回答我们可以总结出来,杨振宁先生的成功也正在于他说的那三点:一是机遇,二是智慧,三是努力。
试想,如果杨振宁先生没有客观地认识自己,而是一味地蛮干,一味地投入于实验物理也许直至今天他还一无所获。
同样,法国科学家别涅迪克要不是细心地留意实验中一只烧杯掉到地上,没被摔碎的现象,没把他看到一辆客车发生车祸,车窗上的挡风玻璃碎片划伤了司机和乘客那篇报道,加以联系,深入研究,他能发明出新型材料制成的挡风玻璃吗?不能。
高考作文论文范文4
关键词:文综科目;协作教学;高考模式;三维度
现代社会的日益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日益增强。分科的目的是从某个角度更为深刻地认识事物,而今天,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某一问题局限在某一门学科的领域内是很难得到解决的,必须联系和充分调动各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创新才能解决。因此,非常有必要进行文综科目协作教学。
一、文综科目协作教学的客观依据是为了适应高考模式的变化
全国“3+X”的高考模式实施以来,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所选文综高考试题已有了一定的思路和特点,考试所涉及的知识越来越以多样性、复杂性、变化性、综合性呈现出来,考的是学生能运用知识三维度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素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与高考的新情况和新要求不断发生着碰撞,产生了一些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着实令人困惑,甚至是让人忧心如焚的。为此,必须探索和尝试文综科目协作教学的有效途径。
二、文综科目协作教学权威性的依据是高考文综《考试大纲》
文综高考《考试大纲》明确指出:“文综能力测试更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测试既反映各学科和学科间的联系,又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高考形势,作为教师,应具备研究型和开放型的素质,依据《考试大纲》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已是一个重大而不能回避的教研课题。
三、高考文综科目协作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近几年来高考试题的特点
分析甘肃省近几年来采用高考文综试题特点,考试强调综合运用政治、历史和地理三维度地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非常明显。
1.试题贯穿了经济繁荣、社会公正、生态安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价值取向。试题要引导学生将生活现象引入学习中来,如对沙尘暴、火山、地震、台风、洪涝、城市绿化的现实解释,对我国能源、交通、农业、物价上涨、科学发展观、工业发展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
2.试题都渗透着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并重的现代意识和价值取向,要求学生能从三个维度运用三科知识重组整合、升华认识。试题要求学生能科学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事物,合理地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对人类优秀文化的基本了解,没有对人类文化的起码尊重,就不会产生对人类自己的深深敬意,就不能树立起真正的人文精神。
总之,文综科目要真正实现“纵向联系,一科多用;横向联系,多科渗透”的协作教学模式,就要努力构建三科协作教学的良性机制,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当然,综合学科协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都还只是在探索阶段,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理性地去思考、去探索。所幸的是,改革和创新是永无止境的,我们总会找到更佳的协作教学途径!
参考文献:
[1]杨金森.文科学科教学渗透初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0(05).
[2]黄甫全.整合课程与课程结合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1996(10).
高考作文论文范文5
天津考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悲天悯人、扶危济难,是善良的人们所共有的“人之常情”。年轻的女警官把嗷嗷待哺的孩子托付给家人,在瓦砾中抱起战胜了震魔的小生命,甘甜的乳汁绽放了天真的花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敬老爱幼在特定的背景下闪烁着绚丽的光,人性的光芒昭示着最伟大而又最普通的“人之常情”。他才只有三岁,在被士兵们高高举起成为又一个奇迹的时候,脸上还带着伤,但他没有哭,而是一脸郑重地举起还很沉重的右臂,向在场所有的人行了一个不太标准却很严肃的队礼。“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怀感恩之心,做好自己的事,回报社会,是演绎了几千年的“人之常情”。年近古稀的总理眼角布满血丝,嘶哑的声音传递着关爱、传递着坚强、传递着国家的信念。
不要轻易说不
广东考生
听到有人喊我,当然他没喊我的名字,因为他不认识我,喊人的是位残疾人,他的态度极为粗鲁,非常不耐烦,几乎,不,完全用命令口气对我说:你,对,说的就是你,帮我把这架轮椅抬到车里!原来他人爬上了驾驶位,轮椅留在车外,需要有人帮他把轮椅放进车里才好开走,那是辆专为残疾人设计的轿车。我的直觉并不愉快,道理不多说,谁都明白。可是我应该说不吗?不,不能,此时此刻我决不能轻易说不,谁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刻。我帮那位残疾人把轮椅放进车里,就像每个人都会这么做一样。他“咣”地关上车门。我正转身欲走,突然后面传来一句:小伙子,谢谢你!不要轻易说不。因为如果你这样做了,你拒绝的很可能是生动的世界和温馨的生活,我知道,无论你我,都不是真心想这么做的,对吗?
渠清如许
福建考生
生活,本如一渠流水,清清的,淡淡的。古语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见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水也是一种衡量标准,而且是很高的标准。如水之交,不需要铜臭来污染它,更不要因彼此苟同而搅浑它。与人交往,先哲已给我们树立榜样,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诗人李杜以诗会友互表敬意。与人的交往,也与水一般清澈,一般和谐,一般温润。和谐以共生共荣。清水一直以来都是整个民族精神的代表符号。面对江山社稷,面对黎民苍生,老子说:“上善若水。”杜甫说:“润物细无声。”5月地震,四川震区牵动全国人民的心。人们默默地为灾区人民祈福,默默地贡献自己绵薄之力。我们记不清每一位救援者的名字,我们记不清每一位捐款者的名字,我们记不清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名字,但我们知道,他们有爱,对生命敬重,对国家赤诚!大爱无痕,大爱如水,滋润却无声。渠清如许,这是一个人的处世态度,是与人交往的准则,更是为国家民族奉献的最高境界!
在自然中生活
重庆考生
高考作文论文范文6
考生作文得分不高,大多表现为文章单薄、材料不足或议论文论据不充分,记叙文则大而无当,缺乏细节。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读精美时文、名人传记、中外历史、通俗哲学,在阅读中分门别类地建立起自己的素材库,这样广泛的阅读,必然会增加我们的文化积淀,不仅从根本上解决材料问题,而且能为提升文章的思想品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在阅读中提炼话题,然后试图表现话题,能够有效地做到阅读与写作统一,这既提高了阅读的兴趣和效率,又解决了材料问题,训练了作文能力。
我们不仅要读书,还要关心社会生活,特别是与社会发展、青少年成长相关的事件。
二、做人与作文统一
高考作文非常注重青年人的思想修养和思想方法的锻炼。
文以载道。做文与做人是统一的。我们要做真实的人、高尚的人,不能做虚伪的人、卑劣的人。这样作文时就会说真话,抒真情,展示真我风采,从根本上杜绝假大空式的文章。有些同学认同一些市侩哲学,接受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并反映到写作当中,认为这就是他们的心里话,是真话。这其实是伪真,这些同学更需要加强思想修养。
高考作文既重视贴近生活,又引导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如写“自己的认识与别人的期待”。每个人认识的差异就能够体现出考生不同层次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高的考生往往在这种话题的写作中脱颖而出。
三、基础与发展并重
高考作文确立了“基础”与“发展”两个等级的评分标准。这给中学作文教学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和深刻的变革。在作文训练中,要落实好基础等级的各项要求,其中内容四点:题意、中心、内容、感情;表达四点:文体、结构、语言、文字。考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按照这些要求全面地衡量自己的文章,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大的突破。
四、暗伤与硬伤分治
高考作文训练不仅要依照《考试大纲》,对照“等级评分标准”逐一落实到位,而且还要对已出现的“病文”开好“诊所”,对症施治。根据作文“伤”的显、隐部位可分为“硬伤”和“暗伤”。
有些病文之“伤”是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特别显眼,称之为“硬伤”。有些“硬伤”等级评分标准有扣分说明,如缺题目扣2分。还有些“硬伤”也是致命的,如直接以话题为标题或抛开话题,另起炉灶,等等,这些“硬伤”必须要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若听之任之,则会贻害无穷。
还有些“伤”是一眼看不出来的,稍加分析,便可看出的,称之为“暗伤”。如:明扣题暗跑题,不合文体要求,结构松散或不合等。这些“暗伤”直接影响着作文的得分。对此,要按考场作文的规律办事,针对关键环节切实做好训练。第一是审题和入题训练,解决好审题的准确性和入题的独特性;第二是编提纲训练,养成在编提纲过程中的修改和优化能力;第三是拟题训练,在与内容相合的前提下拟出别致、精彩的标题;第四是片段训练,训练写精彩语段的能力,以瑜掩瑕,从而显著提高作文档次。
五、突出训练重点
要确立高考作文复习的总体构想:以写作能力训练为纵线,以文体训练为横线,交织起来构成一个既有助于发展思维能力、又有助于完善表达能力的网络。要沿着写作流程一步一步地练习、推敲,把每个能力点的训练融入到不同的文体写作中,以形成一种写作习惯。训练中要突出以下几个重点:
(1)作文题型方面,突出新材料作文、命题作文;
(2)文章体裁方面,突出议论文、记叙文;
(3)文章构成方面,突出内容、语言;
(4)表达方式方面,突出议论、记叙、描写、抒情。
六、培养良好习惯
1.先列提纲
平时训练中,有的同学不注意编写作文提纲,写出的文章往往前紧后松、头重脚轻。高考语文的文字书写量较大,如果先列一个详细的提纲,然后按照提纲行文,就显得尤为重要。
2.迅速入题
迅速入题就是开门见山,迅速表现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时分几层说,也要做到“开篇点题”,然后再层层推开,把主题说清楚。如写议论文,要尽快进入说理,不能大量复述话题材料或大摆存在的问题。因为“以叙代议”往往会冲淡说理的内容。
3.认真书写
书写潦草、乱涂乱改直接影响着内容的表达和阅卷教师的情绪,甚至因此而得低分。而整洁的卷面、端正的字体,本身就给人以美的享受,往往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4.依题行文
诗人说“海阔凭鱼跃”,好像海中的游鱼是无比自由的,实际上鱼只能在“水”中,不能游到岸上来,从这个角度看,它的自由又是有限度的。话题作文也是如此,考生一定要在话题涉及的范围内行文,即依题行文,为拿高分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5.遵守规则
考场作文是一场有规则的比赛,每一个参赛者都必须遵守规则。如,①字数,高考作文要求不少于800字,写得太多,给人臃肿之感,少了按规定每50字扣一分。②高考作文文体自选,一旦选了某种文体,考生就必须遵守这种文体的写作规范,否则就会失分。
6.精铸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