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新政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前教育新政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前教育新政策

学前教育新政策范文1

关键词:信息技术;历史教学;整合;关键点

信息技术应用于历史教学,它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的能力。在历史课堂上运用的最大的优越性是:能突破时空的限制,直观地再现历史形象,解决历史知识过去性特点所造成的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受影响的矛盾,对于学生感知和理解历史知识有很大帮助。然而,目前在历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往往存在着“喧宾夺主”的倾向:盲目使用信息技术,为了追求场面红火热闹,形式新颖好看,反而忽视了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一、把握教学资源的有效性

教学资源是指用信息技术呈现的材料。它是教材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之间的桥梁。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解历史知识,更出色地达到教学目标。那么,如何找准一堂课的教学资源呢?

结合学生实际,把有利于落实课堂教学目标的材料加以合理组合,使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然后通过信息技术呈现。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青少年时期,大脑皮层分析、综合的机能正经历着由“显著发展”而至“发育完全”的过程。此种生理状况在学生心理上的反映就是由感性认识到抽象思维的逐步递进,由思维的不稳定性逐渐向思维的稳定性发展。初中学生正处于这一阶段,他们对生动、形象的内容最感兴趣,也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当今教材虽说形式多样,但都是以文字方式呈现,都是静止的。

二、把握教学时机的针对性

教学时机是指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最佳时间和位置,它是顺利实现课堂教学中信息交流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传递信息的活动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情绪、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敏锐地发现学生的兴奋点和学习障碍,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时提供帮助、指导或改进课堂管理。这是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策略,也是教师智慧的一个表现。现在课堂上眼中无学生的现象依然可见,有些教师只顾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开展预设的教学活动,对学生有没有兴趣、在不在思考,则不闻不问。

三、把握教学技术的合理性

教学技术的合理性是指能够找到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技术的最佳结合点。

1.历史教学设计中,要着眼于历史教学的最优化,依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合理运用教育技术,以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统筹把握教育技术的先进性和丰富性特征,实现教育技术的有机结合。

2.在信息技术和历史课程的整合中,要注重发挥教育信息技术不可替代的功能优势。学生对于“抽象的路线图、概念性的东西”等的表述是不易理解的,也不易激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课件制作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先出现空白沿海图。(2)出现四个经济特区符号,并让它保持闪烁效果,让学生自己把特区名称对号入座后,闪烁效果停。(3)出现14个沿海开放城市符号,保持闪烁效果,学生对号入座后,闪烁效果停。(4)出现3大开放区。(5)采用大块颜色闪烁展示向内地扩展的趋势。(6)再设置效果按次序凸现城市符号、沿海线、扩展面,体现点、线、面结合。(7)在一些重要城市还可以设置超级链接,补充一些有关当时对外开放的事例,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这种课件设计既形象又实用,解决了学生的难题,效果好。

学前教育新政策范文2

关键词:二孩政策;幼儿园家长;学前教育;新需求

中图分类号:G6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1-0004-02

新课改背景下,学前教育为满足幼儿园家长的教育需求,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工作。基于新课程理念要求,创新学前教育新模式作为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需要幼儿教师继续在现代教育领域中进行深入研究。借助学前教育新模式,让幼儿接触更全面的学习内容,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是目前学前教育中满足幼儿园家长的教育需求的根本指导方针。下面,笔者将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证。

一、二孩政策下学前教育面临的问题

二孩政策是我国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所提出的政策,这项政策本身体现了政府的前瞻性和大局观,但所谓“有利必有弊”,二孩政策的施行实则是让学前教育的“三大主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下面,笔者将对学前教育的“三大主体”进行详细分析。

1.二孩政策下幼儿的心理转变

二孩政策下,幼儿是受影响最深的群体,而且对家里的大宝来说弊远远大于利。第一,大宝家庭地位的变化导致其心理不平衡,甚至会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不愿意亲近别人,容易形成自闭性格。第二,父母越不管,大宝对父母的依赖感反而越强烈,这样的心理会让他们只愿意待在爸爸妈妈身边,不愿去上学。

2.二孩政策下学前教育的压力

二孩政策下,学前教育机构几乎都遇到了巨大的教育挑战。第一,二孩政策下,幼儿人数必然激增,但是以目前幼儿园的师资配置来看,教师数量明显不足。第二,幼儿园家长肯定会想到学前教育机构改革所带来的诸多问题,相应的,他们的要求会变多,但是以目前幼儿园的师资配置来看,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却不高。

3.二孩政策下家长面临的困境

家长夹在孩子和幼儿园之间,是承压最大、最为难的群体。第一,幼儿教育资源不足导致他们择校的时候困难陡增,同时他们也为教学质量担忧。第二,自己的孩子表现极为不配合,他们不能打不能骂,无可奈何,只能徒增孩子的入学难度。

二、二孩政策下幼儿园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新需求

根据对二孩政策下学前教育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幼儿园家长所面临的压力是最大的,所以他们的需求也最多。总的来说,幼儿园家长仍然像二孩政策之前那样,把自己即将入园的孩子当成最重要的宝贝,生怕他们输在起跑线上。这种心情我们都可以理解,为人父为人母的体会则更深。所以在二孩政策之后,幼儿园家长面对严峻的学前教育形势,必然会更加担心孩子的入园问题,由此产生的需求则更加多样,甚至说更加严苛。

1.对幼儿园的要求

二孩政策下,幼儿园家长首先会考虑到幼儿数量激增,那自己的孩子很可能会面临“无师可教”的情况,所以他们会要求幼儿园配备数量充足的幼儿教师,这是第一需求,也是根本需求。幼儿园家长还会考虑到幼儿教师队伍鱼龙混杂,让孩子面临“无师能教”的情况,所以会要求幼儿园配备质量过关的幼儿教师。

同时,现在的家长都忙着挣钱养孩子,尤其是二孩政策下,家长养孩子的成本可能会翻两番三番,成本的提升带动工作时间变长,继而间接缩短家长陪孩子的时间,所以幼儿园家长会要求幼儿园必须严密保障自己孩子的身心安全与健康,不只是扮演“教育者”的角色,还要扮演“托管者”的角色。

2.对幼儿教师的要求

二孩政策下,部分家长的大宝正值入园年龄,而二宝又刚刚诞生。这种情况下,家长的生养压力是最大的,虽然他们可能意识到了大宝的委屈,但也很难照顾周全,所以,这部分的家长会要求幼儿教师能帮助自己教育管理孩子,重点是纠正孩子的错误想法。

当下,部分幼儿园教师所表现出的不当甚至是违法行为让所有的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受到伤害,特别是有了二孩之后自己不能全身心照顾自己的孩子,更增加了孩子入园后的教育风险。所以幼儿园家长会要求所有的幼儿教师都有良好的师德师风。

三、二孩政策下学前教育应如何满足幼儿园家长的新需求

1.提高幼儿教师质量

(1)拓宽招聘渠道。正所谓“广撒网才能多捞鱼”。二孩政策下,幼儿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幼儿教师数量不足的大问题,所以拓宽招聘渠道无疑是必然的选择。可喜的是,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好为幼儿园拓宽招聘渠道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例如智联招聘、猎聘、58同城、人才网等,都是非常正规的互联网招聘渠道。

(2)提高入职门槛。正所谓“一颗老鼠屎也能坏一锅粥”。二孩政策下,有些没有专业资格的闲杂人员也看准了幼师的工作,抱着不纯的目的混入幼儿教师队伍当中,严重影响了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因此,幼儿园需要本着“宁缺毋滥”的态度,提高入职门槛,在源头掐断这些闲杂人员的念想,给幼儿营造一个健康、纯粹的教育环境。

2.优化培训制度

(1)注重岗前培训。即使幼儿园保证所有的幼儿教师都有执业资格,但大部分幼师的教育能力还不强,需要经过科学、系统的岗前培训才能上岗执教。对此,幼儿园必须表现出大家风范,从长远利益出发,和优秀的岗前培训机构达成长期合作关系,借助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提升自己的执教队伍质量。

(2)注重师德师风培养。师德师风培养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假手他人既不可行,也存在较大风险。所以,幼儿园负责人应当勇挑大梁,亲自上阵指挥师德师风培养工作,应大力整顿校风校纪,对一切伤害幼儿的行为“零容忍”,同时要营造人性化的管理环境,通过“情理结合”的方式提升所有幼儿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幸福感。

3.以人为本

(1)为幼儿考虑周全,配备幼儿心理疏导教师。二孩政策下,大宝的心理转变程度是最大的,他們对爸爸妈妈的冷落非常伤心,感觉自己要被抛弃了,所以在入园之后常常调皮捣蛋,为的只是重获爸爸妈妈的重视。针对这种情况,幼儿园需要配备专业的幼儿心理疏导教师,针对幼儿可能出现的所有不良心理变化进行疏导,让他们重拾生活快乐。

(2)为家长考虑周全,配备监督管理团队。幼儿园家长工作非常忙,不能总亲自盯着每一名幼儿教师。所以幼儿园要替所有的家长考虑,配备专业的监督管理团队。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监督管理团队不能受幼儿园园长直接管理,而应独立存在,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园长的权力干扰,而至于监管团队人员的任选,则可以由家委会投票决定。

结语

学前教育新政策范文3

【关键词】模拟情境 感受生活 学到知识 提高能力

“假如我们乘着时间隧道来到唐朝,我们将怎样生活呢?你可以是农民,可以是手工业者,甚至是商人或者官吏、皇帝等等,要求是要符合唐代经济生活的实际……。”对于“生产决定消费”的部分内容,以前,我往往以讲授为主,把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呈现给学生,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课堂气氛显得十分僵化,学生学习效果也很不理想。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尝试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模拟了这样的一个动画情境。我先让学生分别上台扮演角色,再讨论唐代能否像我们一样生活。整整一节课,由于模拟了政治情境,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了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使学生身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有效课堂教学的时间几乎是整整一节课呢。

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缺乏学习政治的热情,从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他们对政治的兴趣要比对卡通片的兴趣淡得多,加上受高考制度的影响,教师在上课时往往去掉了许多精彩内容,因而是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多媒体情境教学则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并认为这是教学中的“金科玉律”。虽然这种论述未免有绝对化之嫌,但的确也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

一个好的情境设置,能激发学生在政治课堂中的创新力。那么什么是好的情境呢?我认为一定得基于生活,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我们当老师的要协助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而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也正是新课程的重要特征。哥德说过“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如果把政治课比作树,那么,社会生活便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和水分。脱离社会生活的政治课理论教学是空洞的、苍白无力的,只有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中,政治课才会生命之树常青。新课标明确地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因此利用多媒体去超越知识符号的课堂,构建生活的课堂,放飞学生的心灵,并使之穿梭于生活世界和理性世界之间,是对教师的课堂艺术的时代要求。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展现情境既给学生“导流”,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又给学生“开源”,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政治课是一门来源于社会生活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作为政治教师,应努力拉近教材中的理论与现实的距离。因此教学中要突出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是,大多数学生社会经验少,亲身参与实践的机会也不多,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建议提出的许多活动性建议应尽可能安排在教学内容中,我们当老师的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让学生走进情境,感受生活,学到知识,锻炼能力。

例如:我在讲“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一框之前对学生进行了初步调查:你知道怎样存款、取款吗?你知道存款有哪些形式吗?大多数都是父母去办这些事情,学生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去做这些。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了一个银行储蓄存款的情境短片,让学生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初步了解银行的一般性知识,然后我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去演:①如何存款?②如何挂失?③银行储蓄的种类及特点;④如何计算利息?除银行以外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存钱?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欲望。发言的同学则更是认真和专业,这比我空洞的讲授理论的效果要收效百倍。

学前教育新政策范文4

【关键词】新课程;思想政治教学;困惑;解决方法

1 对新教材高中政治必修课的几点看法

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图幅数量增多,甚至许多地方采取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程在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尽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显新课程理念。教材还删除了一些难以读懂,不易理解的内容,但教材自身也存在一些不足:

1.1 淡化知识间的逻辑联系、过于看重感悟、探究和活动。

新教材试图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知识间的逻辑关系,用大量的材料来说明观点、以开展探究活动来达到降低难度、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学生发现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的目的,但基本知识,基本观点的阐述不够简洁明了,缺乏严密性,给人一种什么都想讲又什么都讲不清,讲不透的感觉。

1.2 学生探究活动的设计过多过于理想化,无法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

新教材试图通过探究活动的设计,使学生能够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行成结论、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无疑是对的,但探究活动设计过多,课堂时间的有限使得很多探究活动不能展开。

2 课改中教师面临的困惑及对策

2.1 教师观念转变的问题 。

教师观念的转变首先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只有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以便从根本上推动课改。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教师只是忠实的执行教学计划,充当传声筒、录放机的角色,只注重结果,忽视过程,没有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空间,这说明教师教学观念的改革还远远不到位。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成为被教师遗弃的对象,其个人素质得不到开发、个人潜力得不到挖掘、个人得不到足够重视,而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放弃的情绪。这源于:

2.1.1 教师对新课改纲要和课程标理解不够透彻 。虽然课程改革己经开始实施了,而有些老师关于课改的目标是什么,还不太清楚,关于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方法改革,心中没底。一方面是由于目前教师大多为应付统考和高考升学率所累,无暇学习新的理论;另一方面是教师满足于目前的教学现状,甚至陶醉于自己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取得的经验,不注意学习现代的教育理论和关注学科前沿的发展情况。

2.1.2 教师的权威意识太强,习惯于给学生标准答案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有时表面讨论很热烈,学生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是在争持不下的情况下,老师就给出了所谓的定论作为标准答案,这属于教师的思维定势。

2.1.3 教师不习惯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 。新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但是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学生如何回答问题,往往以学生没有问题了作为一节课的圆满结束,却很少教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何解决问题。

2.2 教师教学方式的问题 。

教师面对新课程的改革,面临的困惑还表现在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更好地驾驭课堂的能力具体体现在:

2.2.1 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但教师难于驾驭课堂 。目前,教师仍然受到统测的影响,把时间集中于完成指标上,对于教学方法很少去研究,在内容上并没有改观,往往是教师的一个定论就把学生的思维定格了。

2.2.2 教学中仍然习惯于依赖教材,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课程改革之初笔者感到茫然,但随着进一步学习课程标准,深入研究教材,我发现新的教科书是一个有待开发的资源库,如何利用这个资源,要靠教师充分发挥工作的创造性。

2.3 解决对策 。

2.3.1 教师要建立起新课程、新观念下的教学方式 。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深刻地影响并引导着教师教学实践的改变,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应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新课程内容综合性强,应注重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有机联系,要求并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

2.3.2 教师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克服过去那种“只顾耕耘不管收获”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问卷式,互动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要有新的教学思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前教育新政策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消极心理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大课题,进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消极心理的表现形式

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知而不信,言而不行”。这种消极心理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对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抵触心理

大多数受教育者对参加各种政治学习和教育活动存在反感情绪,认为这种教育是搞形式,讲空话,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学与不学都无所谓。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所提倡的内容不以为然,甚至有时故意反其道而行事,他们对学校要求的教育内容可能会常常讲却偏不践行,而对学校所不允许的行为往往会去尝试。

(三)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关系会比较对立

受教育者认为教育者在以领导的身份要求别人,所讲内容空洞而无用,有时官腔十足,所以就有了心理上的对立与反感。

二、 思想教育中大学生消极心理产生的原因

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抽象、宽泛缺乏真实性和针对性

2、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恰当

3、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方面的因素

4、教育对象自身的因素

5、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

我们知道心理是对社会环境的反映,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消极心理与社会环境中的某些不良的影响有密切的关系。有段描述很精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1]目前我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体制转型期,许多社会问题此起彼伏,影响着人们的生存情景和生活方式,转变着人们原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道德伦理观念。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消极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合理设置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首先,教育内容要具有真实性。事实胜于雄辩,最贴近事实的道理最能打动人,我们想要别人接受我们所讲得内容必须具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真实性。

其次,教育内容要具有价值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教育人说服人,提高其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能够为学生所接受,要准确的把握学生的思想实际,弄清楚他们最关心,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以之为切入点设置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才能受到学生的真正欢迎。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具有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在理论上回应时展所提出的各种现实问题,针对学生所关心的社会问题及疑惑的社会现象,在实事求是的讲清我国当前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发展实际,对他们进行耐心的讲解。

2、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际效果。

(1)摒弃单一的认知式教育

思想理论课教学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是导致学生态度消极的一个重要原因。时至今日许多教师还是以课堂灌输知识的方式展开思想政治教育,习惯沿用教师一味讲理论,学生只管记笔记。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必须摒弃单一的认知式教育方式。

(2)要做到情感体验与理论认知的统一

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情感,这种投入情感体验的活动可以促使一个人更好的接受理论知识,做到真信、真懂。而理论认知即知行,就是教育者通过课堂将理论知识传授于接受者,使接受者明白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我们要做行知与知行的统一,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伴有深刻的情感体验。

(3)通过情景设计来提升教育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设置一定的情景来提升教育的效果。我们知道“道德教育不单纯是告知、传递、赠送,而应是设计促使受教育产生某种感受、理解、体验的思想碰撞的教育活动,并让这些碰撞产生必然的效应”。[2]一个优秀的教师善于通过对学习、工作环境的积极设计创设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情境,从而在合适的时机、场合对学生进行教育,有效地提升教育效果。

3、提升思想政治教师的形象与综合素质

思想政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其行为举止完全处在学生的注视之下,教师是广大学生直观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窗口,他们的形象直接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可信度。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时时加强自身修养,检讨自己的行为,在平时工作生活中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同时还要注意学习各个学科的新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逻辑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好的教育效果。

4、提高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加强对其心理上的引导和人格的塑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消极心态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是受教育者自身不够成熟,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要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帮助学生正确全面的认识自我,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明白老师对他们成长的重要性,消除他们对学校教育活动的对立情绪。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大学生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见识,消除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偏见,从根本上消除思想政治教育中消极心态产生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上一篇诗的起源

下一篇友情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