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二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二教案

高二教案范文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区别和联系。

2.进一步练习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向试管里滴加液体和振荡试管的操作;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步骤的能力。

3.从影响溶解度的诸因素中,对学生进行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方法

边讲边实验。

三、教学用品

酒精灯、试管、试管夹、滴管、饱和硝酸钾和硝酸铵溶液(使用上一节课制得的两种物质饱和溶液)、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通过实验,在一定条件下(室温、10mL水)制得了硝酸钾和硝酸铵的饱和溶液。现在请大家考虑:如何使一定条件下的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具体地说:通过什么方法,可以使在一定条件下未溶解的硝酸钾和硝酸铵继续溶解?大家先进行讨论,然后,我们来设计实验的具体步骤。[学生讨论,教师巡视,不时地参加学生间的议论]

师:现在请同学们提出自己的意见。

生甲:可以采取增加溶剂的方法,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师:请你具体地说明操作步骤。

生甲:向硝酸钾和硝酸铵饱和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的水,振荡试管,观察试管中剩余的固体是否溶解。如果不溶解,再加入少量水,继续振荡试管,直到剩余的固体全部溶解为止。师:这个方法是否可行,我们可以试一试。除了增加溶剂之外,还可以采取什么方法?

生丙:可以用加热的方法试一试。给试管里的饱和溶液加热,观察试管里剩余的固体是否溶解。如果溶解,饱和溶液就变成不饱和溶液了。

师:应该怎样操作?

生丙:用试管夹夹持盛有饱和溶液的试管,在酒精灯上先均匀加热,然后加热液体。观察试管里的固体是否溶解。如果固体溶解了,就停止加热。

师:很好。下面按大家提出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可以对两种饱和溶液中,一种加入少量的水,另一种进行加热。实验中,注意滴加液体和加热试管里的液体的操作方法。现在,先检查仪器、药品,然后开始实验。[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大约5min实验结束]

师:停止实验操作。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生乙:向盛有硝酸铵饱和溶液的试管里加入少量的水,振荡试管,原来试管里剩余的固体又继续溶解了。说明增加溶剂可以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生丁:我们是向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荡试管,原来试管里未溶解的硝酸钾又溶解了。说明增加溶剂,也可以使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师:使用加热的方法,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生戊:给盛有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试管加热,不久,试管里剩余的固体硝酸钾又溶解了。说明加热可以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师:应该说是“加热”还是“升高温度”?

生戊:是升高温度,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师:对。加热是操作方法,升高温度是加热的结果。升高温度才能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那么,给硝酸铵饱和溶液加热,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生辛:和加热硝酸钾饱和溶液的现象相同。说明升高温度也能使硝酸铵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师:好。大家的实验结论是一致的。实验说明,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可以使一定条件下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那么,大家设想一下,如果把加入到上面饱和溶液中的水分蒸发掉,或者使较高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降低到原来的温度,又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己:又会变成饱和溶液。

师:这是结论。你根据什么现象得出这个结论?

生己:试管中又会有固体物质析出。

师:对。也就是说,如果将不饱和溶液降温或减少溶剂,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关系,可表示如下:[教师边讲边板书如下内容]

因此,只有指明在“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切的含义。

实验证明,各种固体物质,例如硝酸钾、硝酸铵、食盐等,在相同的条件(相同的温度,相同质量的溶剂)下,达到饱和时溶解的质量并不相同。也就是说,各种固体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溶解的能力各不相同。如果我们要用确切的数值来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的能力,必须规定哪些条件呢?

生甲:要指出是哪种溶剂,还要规定在一定量的溶剂中。

生壬:要在一定的温度下。

师:还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生丙:还必须使溶液达到饱和。

师:大家回答得很正确。科学上就是用“溶解度”来定量地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能力的大小。溶解度是这样规定的:[教师边讲边板书]“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种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是哪种溶剂,通常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请同学们打开书,查阅用实验的方法测出的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学生查阅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师:大家查一下,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数值是多少?

生[齐]:31.6。

师:用什么单位表示?

生[齐]:用“克”表示。

师: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它表示什么意义?

生甲:表示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硝酸钾。师:他回答得是否准确?

生丙:应该说:在20℃时,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硝酸钾能溶解31.6g

师:正确。溶液的状态只能用“饱和”或“不饱和”来描述,而不能用溶解溶质的“多少”来表示。溶解度的概念包含以下四个要素,即“一定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状态”和“溶质的克数”缺一不可。

下面,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教师用投影仪,映示写在胶片上的下列练习题]

(1)20℃时,10g食盐可以溶解在100g水里,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g。

(2)20℃时,10g食盐溶解在水里制成了饱和溶液,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g。

(3)20℃时,20g某物质全部溶解在100g水中,溶液恰好达到饱和,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就是20g。

(4)20℃时,碳酸钙在100g水里,达到饱和时能溶解0.0013g。所以,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g。

[教师提问以上各题,学生都能指出1~3题中的错误。特别是第(3)题。学生认为,既然某物质全部溶解于100g水中,没有剩余的固体物质,溶液就不是饱和状态。所以,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就不是20g]

师:今天,我们通过实验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不仅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而且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为了确切地表示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要应用溶解度的概念。溶解性和溶解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溶解性是指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的能力,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通常使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等粗略的概念表示。溶解度是按照人们规定的标准,衡量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一把尺子”,定量地表示在一定条件下,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所能溶解的最大质量。溶解性和溶解度有一定的联系。溶解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例如,通常把在室温(20℃)时,溶解度在10g以上的,叫易溶物质;溶解度大于1g的,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小于1g的,叫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的,叫难溶物质。

课后,请大家完成作业之后,思考下面的问题。

高二教案范文2

调查工具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伤害知识、伤害态度、伤害行为。伤害知识有3个维度共33个条目,其中伤害基本知识7个条目,日常生活安全知识14个条目,急救知识12个条目,每个条目回答正确计1分,总得分再换算成百分制。伤害态度共有8个条目,计分方式与伤害知识计分相同。得分越高表明照顾者知识和行为越好。伤害行为主要调查家居环境和照顾者行为中容易造成婴儿伤害的因素,共有37个条目。其中关于家居环境评估的条目有18条,正向题每题回答“是”记1分,回答“否”记0分,得分越高表明家居环境越安全;照顾者行为评估的条目有19条,正向题回答“总是”和“经常”记1分,回答“从不”和“有时或偶尔”记0分,得分越高表明照顾者行为越安全,两部分得分相加后再换算成百分制。

方法照顾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者实施基线调查,首先取得婴儿照顾者的知情同意,然后对其进行第1次访谈,调查其对儿童伤害知识、态度和行为。安全教育访谈结束后,发放安全手册,主要内容包括婴儿期容易发生的伤害类型、导致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预防伤害的发生以及发生伤害后如何进行处理。1个月后再进行电话随访,询问对安全手册的理解情况同时给予答疑。3个月后再次进行电话访谈,调查在这期间照顾者对婴儿伤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比较安全教育前后照顾者的婴儿伤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差异。

1照顾者安全教育情况本组92名婴儿照顾者中,有14名(15.55%)经常接受儿童伤害安全教育,39名(43.33%)很少接受过安全教育,37名(41.11%)完全没有接受过安全教育,缺失2名。33名(58.93%)照顾者主要在家里学习伤害安全知识,9名(16.07%)、11名(19.64%)和3名(5.36%)分别在社区、医院及其他地点学习,缺失13名。

2安全教育前后婴儿照顾者伤害知识和行为得分比较安全教育前后婴儿照顾者伤害知识和行为得分比较见表1。从表1可见,安全教育后婴儿照顾者伤害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高于安全教育前,均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1婴儿照顾者普通缺乏安全教育知识婴儿由于活动能力弱,自我防御能力差,因此其照顾者就成为其预防伤害的关键所在。有研究结果显示[4],安全知识缺乏对婴儿照顾者不良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可能是影响婴儿伤害发生的主要因素。照顾者缺乏照顾婴儿的相关安全知识,照顾不周及家具物品摆放不当都可能导致婴儿伤害甚至死亡的发生[5]。本研究发现,仅有14名(15.55%)婴儿照顾者经常接受儿童伤害安全教育,39名(43.33%)完全没有接受过安全教育,37名(41.11%)很少接受过安全教育;33名(58.93%)照顾者主要在家里学习伤害安全知识,9名(16.07%)、11名(19.64%)和3名(5.36%)分别在社区、医院及其他地点学习。结果说明,婴儿照顾者虽然通过不同途径了解了一定的婴儿伤害安全知识,但大多数婴儿照顾者没有接受过或很少接受过婴儿伤害安全教育,对于伤害的危害性和严重性认识还不够。结果提示,只有照顾者全面认识和了解婴儿伤害安全知识及其相关因素,端正态度,在日常家具环境及自身的行为中尽量避免伤害的危险因素,才可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婴儿伤害的发生。

2安全教育可提高婴儿照顾者安全知识和改善其伤害态度及行为本研究发现,通过安全教育后,提高了婴儿照顾者安全知识,改善其伤害态度和行为,教育前后比较,均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6-7]结果相一致。婴儿期伤害发生的主要地点是家居环境,家庭照顾者为预防婴儿伤害的关键。安全教育是减少婴儿伤害发生的有效途径[8]。研究表明[9],通过分派“宝宝书籍”的家长教育干预方式,可以减少婴儿的居家安全风险,特别是初产、低收入母亲的安全行为比对照组要好。本研究通过发放安全手册并进行电话咨询的方式对婴儿照顾者进行儿童伤害方面的教育,提高了婴儿照顾者安全知识和对伤害的防范意识,自身行为及家居环境中危险因素也相应地减少。通过电话咨询进行答疑的方式,给予婴儿照顾者直接的指导和帮助,对其不良行为提出改正措施,进一步帮助照顾者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从而为婴儿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有效减少婴儿伤害的发生。

高二教案范文3

关键词: 随机教育 安全意识 提高方法

安全教育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在不断思考:幼儿的年龄小,如何提高幼儿安全意识?如果一味地以说教形式跟孩子讲述安全的重要性,效果一定不理想,也许没过多久又会有同样的“错误”发生。那么如何利用一些巧妙的方法帮助幼儿提高安全意识呢?下面我结合活动中的实际案例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谎言随机教育法

一天中午,我进班发现少了两个孩子,“哎呀,我们从科发室出来之前请祗颐和小恩检查一下游戏材料是否都整理好,并让他们检查好之后跟着队伍下楼,不知这俩孩子怎么过了那么久还不下来!”陈老师惊慌地说道。于是我走到三楼科发室门口想看看他们是否还在那儿,脚步还没到便听见他们嬉闹的声音。小恩说:“祗颐,你过来这边玩呀,我们去探险吧!”他们似乎完全忘了陈老师跟他们说过的话。我悄悄地走到门边,通过窗户观察了他们的言行,趁他们跑到教室后面不注意,我把科发室的门一下子关了起来。这时祗颐、小恩都一惊,祗颐猜想说道:“是不是风太大了把门吹关上了。”小恩使劲想把门打开,可是没有成功,他们焦急地讨论起来怎么办。祗颐开始怪小恩:“我说要马上回班级,你还偏要留在这儿。”小恩委屈地、害怕地哭了起来。我慢慢地走到门边,敲敲门,把门打开问道:“呀,你们怎么在这儿,我刚才经过听到有哭声,以为是哪个走丢、迷路的小宝宝呢!要是我不来给你们开门你们该怎么办呀!”祗颐低声说:“幸亏陶老师来了,我们才没有关在里面,以后可千万不能这样了。”我安慰着他们,并提醒他们可不能没有老师的陪伴留在科发室,这样很危险。他们深刻地感受到事情的严重性,知道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情需要承担后果。

从一线教育工作中得知,在孩子们的心目中,老师是很神圣、很伟大的,没有老师做不到的事。在处理这些事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说教,而是利用了这点和孩子“撒了一次谎”,让他们直接感受到事情的严重性,提高安全意识,从自我意识出发感觉到乱走、不跟着队伍这种事情以后绝不能做了。

二、故事随机教育法

一天中午我吃完一回教室,阿姨便气鼓鼓地说:陶老师,你看大宝又咬了两个人!我得知后,立即走过去,蹲下与大宝交谈了一会儿,讲了一个“黑猫与白猫”的故事,故事中,黑猫和白猫都是大花猫的孩子,但他们性格截然不同――黑猫脾气很差,喜欢打、咬其他动物,不懂得什么才是安全游戏;而白猫非常遵守游戏规则,与其他动物朋友友好交往、相互帮助。最后黑猫连一个朋友都没有,游戏受伤时也没有人帮助他,而白猫成了动物朋友中最受欢迎的一位。通过故事引导大宝体会如果游戏时做出危险动作,不懂得安全游戏,与同伴不能友好交往,最后会一个朋友都没有,受伤的是自己。通过故事与大宝达成共识,下次一定不能再咬人,要改正,有困难问题请老师帮忙。

其实安全意识除了孩子自身安全,还有对于同伴之间的交往安全。大宝对于与同伴交往时发生的矛盾不能用很好的方法解决,而是做出了危害同伴安全的行为,老师、家长需要引起注意,一些随机教育的小技巧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加强这方面的意识。

三、讨论随机教育法

下午放学回家时的排队成了我最头疼的一个环节。每当我发出“全体起立、排队”的口令后,孩子们就会疯狂地向站队的地方冲去,有的孩子连小椅子都顾不上放好,就迅速跑过去,你推我,我挤你,经常会听到“老师,他挤我”、“我站在这儿”的声音。尤其是当请孩子们随便排队的时候,情况更是严重,站在前面的几个孩子,有的抱着我的腿,有的抓住我的手,有的拉着我的衣服,我只能用更大的声音盖过他们,或者一一把他们的手拿开,批评他们一顿,可效果不好。一次排队,萱萱因为被推挤摔倒在地,膝盖撞到桌子受伤了。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我把几个总爱挤的孩子叫到身边问:“你们为什么排队时总爱挤?”“我想当排头!”“你们为什么想当排头呢?”“当排头多好,当排头在前走,离老师最近,能帮老师干活,还能得到表扬……”我又把经常当排头的幼儿叫到身边问:“你们喜欢当排头吗?”有的孩子说:“喜欢。”有的孩子说:“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可是就因为大家都想当排头你推我挤,萱萱才会摔倒在地,受伤了,你们说到底该排队?”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

高二教案范文4

学生观和教材观的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善于发现新案例、合理组织案例、创造运用案例。其中,地理案例的选编和组织是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前提。因此,为提高案例使用效率,教师需要对地理案例进行二次开发,使案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更好地提高课程教学效率。

一、案例二次开发的流程

“教材二次开发”将教师定位为课程的开发者,将目光聚焦于教材,将课程标准、学生的需要、评价和反思作为整个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这些要素之间错综复杂的交互关系构成了一个动态的、不断生成的“教材二次开发”系统[2]。由此可见,地理案例二次开发同样是一个复杂的开发系统。因此,案例二次开发就需要地理教师对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设备、教学资源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发出适合学生需求的地理案例。

(一)案例二次开发的一般流程

(二)案例二次开发的教育诉求

高中地理教材一纲多本的格局使案例的呈现多样化,案例运用个性化。因此,地理教师需要根据本地区、本校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学生特点,对教材案例进行适切的二次开发。地理案例的二次开发应以备课组或教研组为依托,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备课组的教研功能,选取适合自己学生的案例进行二次组织。地理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课堂教学的进程、学生需求、突发的意外情况及时调整地理教学案例,这就需要地理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在平时的教学与自身学习过程中注重积累地理案例,从而有效促进地理教师专业成长。

二、 案例二次开发的策略

(一)增加乡土案例 提高学习兴趣

《标准》建议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地理事象,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符合学生兴趣和年龄特征的地理问题,对学生发展自己生存能力有启示、有帮助的地理素材等[3]。因此,地理案例具有实践性、时代性等突出特征,所以它适合作为生活中地理教材的教学。由于地域差异,地理教材中很多案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背景差距较大,学生在理解这些案例的时候往往比较困难,因此在实际地理教学中应注意选取学生熟悉的乡土地理案例进行教学。比如,在讲解教材案例台风及其危害时,增加南京市近年来受台风登陆影响的时间、次数、危害等内容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家乡台风登陆的有关知识,继而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分析南京受台风影响的时间段、台风带来的天气特征及其危害,然后自然地引出面对台风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的问题思考。再比如,在讲解工业区位选择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南京市工业分布图,给出南京市扬子石化及南钢等工厂的选址布局,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工业布局的问题、合理性及以后随着城市扩张应如何更加合理布局等问题。面对熟悉的案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这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地理信息技术 创设案例情境

随着学校教学硬件的日益完善及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地理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已经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运用ARCGIS MAPGIS等地理信息技术工具对城市道路图层和人口密度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南京市商业网点选址。

(三)不同版本教材案例整合 提高教学效率

全国性高中地理教材主要有四个版本:人教版、中图版、湘教版、鲁教版。不同版本教材的案例选择、案例编排都存在一些差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对不同版本案例进行选择性整合或重新编排。例如,在学习“流域开发与治理”这节课时,由于人教版教材是以美国田纳西河为例,学生对田纳西河比较陌生,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难以结合自身经验进行有效学习。因此,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运用存在困难。在此情况下,笔者选用鲁教版教材“流域开发与治理”中以长江流域为例的案例,结合南京位于长江附近的实际进行流域开发与治理的讲解,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认同感,且有利于学生结合自身经验对本节课知识的同化,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案例二次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一)案例的选取应具有典型性

地理案例应该是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典型例子,它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产与生活情境中一个地理问题,一个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因此,地理教师应选取具有典型性的地理案例进行教学,这些案例应紧贴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并与教材内容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和互补性,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案例的二次开发中,应该关注的是开发的案例能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而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地开发地理案例。教师开发的案例只有符合教学目标、符合学生需要时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并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地理案例二次开发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案例只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和载体。因此,学生需要的满足是案例二次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地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搜寻案例、积累案例,提高学生参与地理案例二次开发的积极性。学生开发的教学案例往往来源于学生自身生活体验或熟悉的情境。这些案例就地取材,贴近学生生活,亲近学生自身文化和经验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三)充分挖掘地理案例的有效信息

地理案例不等同于地理素材,地理素材主要通过详细的地理材料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重难点。而地理案例往往隐含了大量的地理信息,一些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则包含或者蕴含在地理案例之中,从这些案例中可以提炼出地理事件发生的原因、发展、特点、变化及影响等一系列相关的地理信息。这些重要的地理信息往往会被地理教师所忽略,尤其是年轻教师因为教学经验不足,对地理案例缺乏一定的敏感性,案例教学时不能有效提取案例的有效信息。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加强对案例的学习与研讨,学习案例教学与案例二次开发的科学方法,充分发掘案例中的地理信息,丰富教学内容。

(四)教师应注重日常教学案例的积累

新教材给地理教师留出了可利用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教材案例进行二次开发。教师首先应该树立案例二次开发意识。教学过程不是教教材的过程,而是对教材不断充实、调整、创造、完整的动态过程。教师只有具备案例二次开发意识,才会对生活及教学实践中的各种案例具有敏感性,才能把教材内容与开发的案例进行有效的整合和拓展,最终为教学所用,提高教学效率。其次,教师要善于从日常生活及各种信息来源中提炼地理案例。科学而准确地捕捉与提炼地理案例,需要地理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和对地理教材进行深入研究。教师只有在完全理解教材意图的基础上才能有效整合案例并进行二次开发,从而在教学设计时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加强对地理教材的研究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因此,地理教材案例的二次开发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途径,有利于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11.

高二教案范文5

1.真核细胞的有丝分裂(C:理解)。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B:识记)。

3.无丝分裂方式的过程和特点(A:知道)。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2.教学难点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特点。

四、教学建议

本节教学内容可安排2课时,包括讲课和学生实验。第1课时讲述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第2课时做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通过对比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总结有丝分裂的特征。最后,简述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概括细胞增殖的意义。讲课内容和实验的内容应有机结合。

本节教学手段的运用,要考虑到关于细胞增殖知识的特点,可运用自制的剪贴图、投影片、录像等手段,体现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连续变化,把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直观地表现出来。

本节教学内容的引入,可以讲述以下几点:①多细胞生物一般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经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最终生长发育成一个新个体的;②单个细胞和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期都是有限的,多细胞生物体内衰老、死亡细胞的补充,以及生物种族的繁衍,都是以细胞分裂为基础的;③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三种,本节主要学习细胞有丝分裂的知识。

在讲述细胞周期时,可从分析一个新细胞(子细胞)的诞生开始,分析它的两种发展方向:一是随着生长、分化而成为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细胞,直至衰老、死亡;二是保持连续分裂的能力,通过分裂产生新的子细胞,开始它的新的生命周期,周而复始。受精卵、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动物的一些上皮细胞等就属于这种具有连续分裂能力的细胞。分析细胞周期时,要注意分析分裂间期是一个周期的开始,是为分裂期作准备的时期。另外,应让学生注意,间期要比分裂期的时间长得多,要引起学生对间期的重视。

在分析细胞分裂间期时,要引导学生思考:间期应为分裂期准备什么才能使分裂后的子细胞继承母细胞的特性?在讲述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时,要联系染色质结构的知识。使学生理解这种复制与合成最终表现在染色质细丝的倍增上。每条染色质细丝(将来的染色体)都产生出另外一条跟自己完全一样的染色质,由于着丝点连在一起,而没有分开。

在分裂期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利用剪贴图显示各分裂期的主要变化;②注意把核膜、染色体、纺锤丝的行为变化和染色体最终平分复制的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学生理解这些变化的协调性和合理性;③为了突出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可用模型模拟染色体的平分过程;④注意强调两个子细胞间及子细胞与母细胞间染色体(内部的DNA)的数目和种类相同;⑤在讲述细胞板形成时,要联系高尔基体的作用。

在讲述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可把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全过程图呈现出来。让学生观察对比,归纳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在这里,教师可进一步强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共同特征,使学生理解这些特征对生物的重要意义。

对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处理,按教材内容讲述即可,不必过多发挥。

五、参考答案

复习题一、1.(D);2.(C);3.(D);4.(D)。

二、1.染色质、核仁、核膜、中心体等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体的变化是:

染色质复制后的DNA缩短变粗,由染色质成为染色体。

核仁逐渐解体。

核膜逐渐消失。

中心体由一组中心粒变成两组中心粒,两组中心粒分别位于两极,每组中心粒周围发射出放射状星射线,纺锤体形成。

2.这是因为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所需要的时间大大长于分裂期。

3.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主要特点是全部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可以根据染色体的这个变化特点找到分裂中期的细胞。

4.全部染色体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时,是在有丝分裂的后期。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因此,全部染色体平均分配到细胞的两极的行为,可以使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实验讨论题实验三制作好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关键有以下几点:(1)剪取洋葱根尖材料时,应该在洋葱根尖细胞一天之中分裂最活跃的时间;(2)解离时,要将根尖细胞杀死,细胞间质被溶解,使细胞容易分离;(3)压片时,用力的大小要适当,要使根尖被压平,细胞分散开。

六、参考资料

细胞的增殖周期细胞从前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这样一个周期叫做细胞增殖周期。

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把细胞增殖周期划分为分裂期和静止期两个阶段。当时认为分裂期是细胞增殖周期中的主要阶段。近年来,由于放射自显影和细胞化学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于细胞增殖过程的动态研究也日趋深入。现在了解到,过去一直被忽视的所谓“静止期”却是细胞增殖周期中极为关键的一个阶段,因为与DNA分子复制有关的一系列代谢反应,都是在这个阶段进行的。所以现在都把“静止期”叫做间期。

现在,一般把细胞增殖周期分为两个阶段:间期和分裂期。细胞在前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就进入间期,这时就是新的细胞周期的开始。间期一共分为三个分期。间期结束就进入有丝分裂期。根据目前的认识,整个细胞增殖周期可以分为G1、S、G2、M四个小分期,如下表:

细胞增殖周期中的各个分期,各有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不同的特点。

(一)G1期的特点G1期是从上次细胞增殖周期完成以后开始的。G1期是一个生长期。在这一时期中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特别是合成DNA的前身物质、DNA聚合酶和合成DNA所必不可少的其他酶系,以及储备能量。

(二)S期的特点从G1期进入S期是细胞增殖的关键时刻。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DNA分子的复制就是在这个时期进行的。通常只要DNA的合成一开始,细胞增殖活动就会进行下去,直到分成两个子细胞。

(三)G2期的特点G2期又叫做“有丝分裂准备期”,因为它主要为后面的M期做准备。在G2期中,DNA的合成终止,但是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其合成量逐渐减少。特别是微管蛋白的合成,为M期纺锤体微管的组装提供原料。

(四)M期的特点细胞一旦完成了细胞分裂的准备,就进入有丝分裂期。细胞分裂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研究的方便,可以人为地将它分成前、中、后、末四个时期。M期的细胞有极明显的形态变化。间期中的染色质(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在M期浓缩成染色体形态。染色体的形成、复制和移动等活动,保证了将S期复制的两套DNA分子平均地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有丝分裂过程中两个重要的细胞器

1.中心粒

中心粒的结构通常是一对互相成直角的圆筒状小体,直径0.25μm,长度不定,位于邻近核模的细胞质中。筒壁由9组大约呈30°倾斜排列的三联微管组成,从横断面看像一个风车。在一对中心粒的周围是一团透明的电子密度高的中心粒周围物质,这个复合物称为中心体。

中心粒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发育周期,才能达到成熟并且具有微管组织中心的作用。DNA合成前期(G1期)的细胞有一对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到DNA合成期(S期)时,两个中心粒稍有分离,在距母中心粒的一定距离(约50~60nm)处,与其垂直的方向复制出一个子中心粒。DNA合成后期(G2期)的晚期到有丝分裂期(M期),子中心粒不断长大,逐渐分离,移到两极的两对中心粒形成晕,并且组成纺锤体及星体。到分裂期末期,每个子细胞各获得一对中心粒──一个母中心粒和一个子中心粒。

2.着丝点

长期以来,着丝粒和着丝点这两个术语是作为染色体上纺锤体附着区域的同义语使用的。遗传学文献中多用着丝粒一词,而细胞学家多用着丝点一词。后来,在电镜下研究哺乳类染色体超微结构时发现,主缢痕两侧是一对三层结构的特化部位,认为是非染色质性质物质的附加物,称为着丝点(图2-10)。在主缢痕区存在着丝粒,由此把染色体分成二臂。着丝粒的两侧各有一个蛋白质构成的三层的盘状或球状结构,称为着丝点。着丝点与纺锤体的纺锤丝连接,与染色体移动有关。在分裂前期和中期,着丝粒把两个姐妹染色单体连在一起,到后期两个染色单体的着丝粒分开,纺锤丝把两条染色单体拉向两极。并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或各种生物的染色体,都有这种分化的结构。

图2-10中期染色体上的着丝点

(示着丝点分为内、中、外三层,上面附着有微管)

细胞质分裂广义说来,有丝分裂应该包括细胞质分裂。但是,也可以把细胞质分裂看做是一个单独的阶段。

大多数真核生物的细胞质分裂是与核分裂协调进行的,细胞质分裂起始于中后期。细胞质分裂面一般总是和纺锤体的赤道面一致,其方向约在核分裂中期就已确定。如果在中期时用离心法改变细胞的纺锤体的正常位置,细胞分裂面方向并不随之改变。但是,如果在中期之前改变纺锤体的位置,细胞质分裂面的方向也就随着发生改变。

动物细胞在进行细胞质分裂时,先是在要形成分裂面处的细胞质收缩,环细胞表面出现一条窄的凹沟,这条沟叫做分裂沟。分裂沟环绕细胞表面一圈,使细胞呈哑铃状。它的形成和细胞膜下方的细胞质微丝有关系。

植物细胞因为有细胞壁,它的分裂方式不同于动物细胞(有花植物的花粉粒的成熟分裂与动物细胞一样,形成分裂沟),最主要的差别是植物细胞在进行细胞质分裂时,有细胞板的形成。细胞板产生于晚后期或早末期。

无丝分裂关于无丝分裂的问题,长期以来就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无丝分裂不是正常细胞的增殖方式,而是一种异常分裂现象;另一些人则主张无丝分裂是正常细胞的增殖方式之一,主要见于高度分化的细胞,如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肾上腺皮质细胞等。

无丝分裂是最早发现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早在1841年就在鸡胚的血细胞中看到了。因为分裂时没有纺锤丝出现,所以叫做无丝分裂。又因为这种分裂方式是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直接分裂,所以又叫做直接分裂。

无丝分裂的早期,球形的细胞核和核仁都伸长,然后细胞核进一步伸长呈哑铃形,中央部分狭细。最后,细胞核分裂,这时细胞质也随着分裂,并且在滑面型内质网的参与下形成细胞膜。在无丝分裂中,核膜和核仁都不消失,没有染色体的出现,当然也就看不到染色体复制的规律性变化。但是,这并不说明染色质没有发生深刻的变化,实际上染色质也要进行复制,并且细胞要增大。当细胞核体积增大一倍时,细胞核就发生分裂,核中的遗传物质就分配到子细胞中去。至于核中的遗传物质DNA是如何分配的,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原核细胞的DNA复制和细胞质分裂原核细胞的分裂包括两个方面:(1)细胞DNA的复制和分配,使分裂后的子细胞能得到亲代细胞的一整套遗传物质;(2)细胞质分裂,把细胞基本上分成两等份。

原核细胞的DNA分子是环状的,无游离端。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经过解旋和半保留式复制,形成了两个一样的环状DNA分子。复制常是由DNA附着在细胞膜上的部位开始(图2-11)。在DNA分子复制完成之后,便开始了细胞质分裂。当然,在开始分裂之前需要细胞生长,细胞的生长反映了细胞内按比例地合成一定量的结构蛋白酶。

图2-11细菌细胞DNA的复制和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时,先由一定部位开始。复制好的两个DNA分子仍与细胞膜相连;随着连接处的生长,把DNA分子拉开。在细胞中部,细胞膜环绕细胞发生内褶,褶中产生了新的壁物质,形成了隔(图2-12)。隔不断向中央生长延伸,最后形成了将细胞隔为两部分的完整的隔。隔纵裂为二,把母细胞分成了大致相等的两个子细胞。

高二教案范文6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教育质量;策略研究

1 多环节渗透:安全教育细致化

1.1 安全细则清单化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子领域中提到与幼儿健康成长有密切关系的是“安全生活的能力”,而幼儿一日活动是培养其安全生活能力的最好契机。因此,教师应将安全教育贯穿于一日生活常规中,每个环节都明确地提出安全方面的相应要求(如表1),让幼儿“按章办事”,有效建立相应的活动秩序感与规则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1.2 安全设施标志化

为使安全教育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更为细致、可见,我们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在幼儿活动场所设置安全标志,提示幼儿注意安全。如,在楼梯台阶上贴上行下行脚印,在楼道口张贴图文并茂的儿歌,提醒幼儿有序上下楼梯,避免拥挤;在各楼层设置消防安全标志或图示,在主要出入口设置“消防通道”标志;在窗台张贴禁止攀爬的标志;在电源插座旁贴上禁止触摸的标志;在盥洗室贴不推不挤有序盥洗、注意水渍小心地滑的标志……多方位的安全教育环境的创设,凸显了安全设施标志化,强化了安全教育效果。

表1:我园幼儿一日活动常规中有关安全细则的具体要求

2 多途径实施:安全教育儿童化

2.1 所选内容有趣、丰富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我们注意选择幼儿易于接受的、新颖有趣的安全教育内容,如开展角色游戏“交通警察”,让幼儿扮演警察,学习交通规则;创设情境“豆豆熊走丢了”,让幼儿学会运用走丢时的自救和求助办法;给幼儿讲《爱吃垃圾食品的东东》的故事,让幼儿懂得分辨垃圾食品和健康食品,知道垃圾食品的危害,自觉杜绝垃圾食品;引导幼儿学习儿歌《地震安全我知道》,让幼儿在朗朗上口的儿歌中懂得地震时的自救要领;开展美术活动“我来设计安全标志”,让幼儿设计和自制安全标志等。

2.2 组织形式多样、有趣

我们根据幼儿好玩好动的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有趣的教法和措施,为幼儿创造一个富有乐趣的安全教育环境。以交通安全教育周为例,我们组织了四种形式的活动:一是邀请社区民警来园为幼儿开展交通安全讲座,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贴近幼儿生活的事例,深入浅出地讲述交通规则,教会幼儿日常生活中行走、过马路、乘车时如何注意安全。二是各年段班级组织特色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如,小班通过情景游戏“交通警察”,学习儿歌《过马路》、故事《十字路口》等活动,结合图片、视频等生动直观的教学形式让幼儿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中大班则通过参观访问、自主游戏、情景模拟等让幼儿学习交通规则,增强交通安全意识。三是邀请热心家长参与,通过亲子知识竞赛、担任家长助教等途径参与交通安全教育活动。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有趣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构建社区、幼儿园、家庭之间的安全网络体系,使幼儿在与交警互动、教师互动、同伴互动、家长互动的过程中,掌握交通安全知识,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3 多形式推动:安全教育常态化

为普及全园幼儿的安全知识,我们结合安全教育月、教育周、教育日等安全专题活动,开展关于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防地震、防拐卖、防欺骗、自然灾害、防陌生人等涉及面广、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富有特色的安全主题教育活动。每次活动从不同角度切入,通过安全主题谈话、氛围营造、情境表演、应急演练、安全评比、家园共育等途径,日常深入、扎实地开展,安全工作落实常态化的安全教育,为有效提升安全教育质量提供有力保证。

3.1 安全话题常开展

我们注重把安全教育纳入日常课程,充分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把自我防护知识有机地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如,针对玩滑梯的情况引导幼儿讨论:“怎样玩才能安全又开心?”让幼儿在观察、体验、讨论和总结的基础上自主制订游戏规则,消除安全隐患。又如,喝豆浆时先试温度以免烫伤;走路时不要把手插在兜里,不推挤;上下楼梯时靠右边走;开门、关门时先要看看手是否放在门框上……在每个生活细节中有机渗透安全教育,不仅可以避免一些意外伤害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为幼儿安全行为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安全氛围常营造

为营造浓厚的安全宣传教育氛围,我们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安全宣传教育,保证安全教育时时处处有内容、有氛围。如,通过在显眼位置悬挂横幅,提醒全园教师、幼儿、家长关注安全、关注生命;通过宣传栏、幼儿园长廊、园报等宣传交通、消防、卫生保健等安全内容;通过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测评幼儿掌握安全知识现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宣传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及教育内容;通过画面生动、色彩鲜艳的安全画展示,时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通过小太阳广播站、每日播报即时宣传安全故事、儿歌、新闻、快板等,营造“人人讲安全”的氛围。家长们纷纷反映,幼儿学习了很多安全知识,经常与家长进行安全知识的沟通和交流,还能小手牵大手,督促和指导家长注意安全。

3.3 家园安全常互动

安全教育同样需要家长的参与、配合,我们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通过多种渠道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家长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通过家长会详细介绍培养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目标、计划及需要家长配合的具体事项;通过家园联系栏、宣传画、宣传栏、班级博客宣传安全防护常识,引导家长对幼儿进行随机的安全教育,激励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通过观看视频、来园助教、亲子活动、校讯通提示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的家园共育氛围。

综上所述,做好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工程尤为重要。为了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及生命安全,幼儿园的全体工作人员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联合家庭及社会,应做到以下几点:

幼儿园安全检查,层层落实责任制。幼儿园的设施设备和运动器械要定期检查,时刻重点开展开学和期末安全大检查、在重要节假日前排查安全隐患,能及时排查幼儿园周边环境异常情况和异常人物。

加强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提高幼儿园防卫水平,加强人防、物防、技防配置配备,确保校园师生安全。

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司机执校车司机证上岗,按要求办理校车牌、校车行驶安全管理等。

通过月考核评定教师对安全教育和安全工作开展质量。定期为教职工开展安全培训和讲座方式,提高教职工安全意识,进而对幼儿开展生动有效的安全教育。

安全游戏活动,突出游戏化。游戏是幼儿的天性,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实施安全教育中,通过游戏化的教学能让幼儿在自主观察,游戏探索中主动获得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上一篇劳技教案

下一篇游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