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笔花鸟画创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笔花鸟画创作范文1
千百年来工笔画的发展,累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和技法手段,这是应当尊重和努力继承的。但我们学古人之法,又不能为被人之法所限,要学,又要化,才能进步,才能发展。绘画的最重要因素是它所表达的内在精神,绘画技法只是服务于它的表达手段。法国十九世纪雕塑家罗丹曾说:“对伟大的艺术家来说,自然中的一切都具有性格一这是因为他坚决而直率的观察,能看透事物中所蕴藏的意义。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算是美的。”石涛、金农都是个性十分鲜明的画家,因此,他们的作品才成为我们民族绘画的典范。历史上凡有成就的画家绝不是囿于一技之长、墨守成规的画匠,而大多数是对社会、对人生独具慧眼的有识之士,因而他们的代表作品都有着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和艺术个性。
工笔重彩这种形式,有较多的技术要求。观众欣赏到的高超手艺和功力、是为表达华美、秀丽、典雅的内容服务的。它们在表现手法上都有所不同,有的喜欢用简练而朴素的形式;有的喜欢用华丽、富贵、色彩鲜艳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而笔者工笔画的特点就是整幅画追求丰满、繁茂、设色艳丽,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思想情感,这样一是能显示出作品的饱满和与众不同,二是用这种手法来体现祖国大地的繁荣昌盛,歌颂现代人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下面笔者就拿两幅画具体讲一讲创作的体会。
如我的作品(《鳜鱼图》在观者中得到很好的反应,借此谈谈我绘画创作的心得,鲤鱼,“鲤”与“利”谐音,“鱼”与“余”、“玉”谐音,把鲤鱼与其他各种纹饰相结合,便可创造出许多寓意丰富、形式优美的词汇来。常见的瓷画有渔翁捕得大鲤鱼时表情欢快,即“渔翁得利”,金鱼在水中嬉戏追逐则为“金玉满堂”,鲶鱼游弋在水中是“年年有余”,牡丹花配以鲤鱼叫作“富贵有余”等等。
在继承传统鱼藻瓷画精华的基础上,我加入了自己的创新。画的鳜鱼,动势夸张、神态活脱;下笔肯定、线条道劲:构图空灵、以少胜多。虽然瓷瓶上只有几枝花,几条鳜鱼,却充分体现出“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诗情画意。瓷画上的空白,使我联想到江河流水,表现于鳜鱼在清静的水中邀游的情景。鳜鱼眼睛突起,有助于表现鱼的神情,似乎发现了小食物。它们张开嘴,准备上前捕捉。“水路”,既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又展现出瓷器晶莹玉润的材质美。
为丰富我的创作素材,之前我去写生,从中整理了一些构图,都因一般化,缺少意趣而不成功,这说明只有新题材是不够的,出新还应该是意境新、构图新、表现手法新。于是,我反复深入生活,加强对环境气氛的感悟,加以诗情画意的联想,酝酿新的意境。体验生活,从生活中直接观察、感悟是很重要的,保持新鲜感也很重要,没有新鲜感也不易点燃激情,作画的首要条件是你是否在生活中发现了美,一个人没有感觉的时候是创作不来好作品的。我画的紫藤干皮深灰色,不裂;花紫色或深紫色,十分美丽。看上去特别有情趣,非常的美,它上面的色彩很丰富,看到它使人心旷神怡,富于幻想,李白写的诗句“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乌,香风留美人”。真的很形象,我看到此景有种冲动的心情,此时此刻的情感很想用绘画的语言表达出来。于是,构图时我特别强调茂密的枝叶和繁多的层次,在这树叶中有几只小鸟躲在浓荫下以取得生趣,让人感觉既温馨又快乐,好像一个个温暖的家庭,在树林里栖息,使画中动静结合,让人向往那种环境优雅、舒适的生活。我用绿的韵律来表现宁静、幽雅的环境,鸟儿在竹林里放声歌唱。用笔方法又构图新颖,设色不俗,给人一种美的感受,紫藤的滕本来就有如音乐五线谱旋律,再加上繁茂的叶子,使人感觉就像在美的旋律中享受生活的乐趣。
工笔花鸟画创作范文2
热带雨林是一种茂盛的森林类型,进入到森林中,仿佛来到一个童话世界。在这抬头不见蓝天,低头满眼苔藓。大树树干粗直似圆柱,花卉普遍生在无叶的树干或老枝上,人们称为老茎开花。更有老茎结果的树木,比如那个榕树果。
在这种环境生存中,争夺阳光和生存空间是异常激烈的,藤本和附生植物特别茂盛,绞杀植物更是典型的雨林特有的类型。植物为寄生性,缠绕在寄生的树干上。而这些美好的自然生态都是古代花鸟画作品中未曾表现过的,是极具富有生命力的植物。我们对待生活态度是向上的、积极的,而这些在花鸟画作品中体现出来,让人感叹并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而雨林特征“满、险、杂、艳”正是王晋元作品中所呈现的,他把热带雨林的诸多自然特征和寓意特征在画面中体现出来。而发展到现代,有许多画家以多样化的艺术手法表达着对热带雨林的感受:有的从热带雨林植物的局部入手,有的从热带雨林的全景入手;有的色彩浓重,有的色彩朦胧;有的用水墨手法表现,有的用白描方式刻画,有的用勾勒填色,有的用皴擦,有的用没骨,有的用点染,等等。在多元化的时境下,他们不满足仅仅从传统承载下来,而是在传承的同时日渐完善自己的表现技法,从而形成有着自己特色的热带雨林题材的工笔花鸟画。
一、以“姚舜熙”为代表的传统创作
姚舜熙老师在研究和吸取中国传统绘画精华的同时也探索和建立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作品色彩强烈、造型夸张、采用密集构成而形成,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现代审美趣味。在这里所要说明的是,在画面的视觉上,姚舜熙的画还不能说是传统,我们所说的传统并不是古代的折枝花卉,三矾九染。更多的是在构图上还是带偏向传统画的。但是他的作品同时又强调了构图的“主观”因素,借鉴了“平面构成”,注意了点、线、面等的结合,在色彩上“随意赋彩”,加强了画面的视觉震撼感。我们初看他的作品,让人顿生怪异,画面那一团火的色彩、造型夸张诡异等,让人感到不安和躁动。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他那对事物的纯真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仔细品味他的作品,如《天骄》在色彩上面是最具代表的,画面中运用了对比色,其主体形态色彩为朱砂色调,背景为翠绿,在这积极的对比中,表现出浓烈奔放的画境和确立了他自己所理解的色彩和自己的审美格调。这会使得我们在继承传统上同时也要加入现代元素,这才能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二、以“林若熹”为代表的设计意味的创作
现代工笔画不再强调构图布势的“自然天成”,而更多地强调构图和主观,借助点线面,使得画面有节奏、有规律和有秩序的进行组合和对比,强化和弱化空间感,这就使得画面具时空和现代感。林若熹在创作上面,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构图模式,而是更多的加入平面构成元素在里面,注重画面的点线面和律动的结合。他的作品《微风》,画面形式感很强,竹子被夸张,用粗细不等的“墨线”组成,强调竹节,用直线与折线的对比来加强了视觉的构成性,小鸟被画成圆圆的“点”来表现。这没有让我们感觉不和谐,反倒让我们觉得这种直与折线还有点和谐结合。在他去热带植物写生的作品里,无不是按照自我的形式表现,就像他说的“不要太靠近自然态,不要给自然控制”。一幅好的作品,不管他的用色、技法上是如何的精湛,但是没有一个好的构图,那就相当于一个缺陷,这就要求我们在构图上还是必须要有自己的理解和学习的。林若熹作品的色彩富有装饰性,渗入色彩构图意识,丰富而明确,大胆强烈的装饰性和现代感。是表现热带雨林花鸟画题材的最好风格。
三、以“杨瑞芳、庞媛”为代表的局部创作
我们从观赏庞媛的作品《原野》《高贵的白鸢尾》《如霞》,无不是以花头来表现主题的,我们从她的作品里可以感受到花卉的美丽,感受到花卉所传达出来的一种精神:昂扬、乐观积极和一种壮美的力量。她在表达热带植物的形式上是有别于前面所讲画家的,是以局部为构图形式,来表达她心目中热带植物花卉。在这种创作上还有位名家杨瑞芬,她的作品有着自己的言语,用拟人、拟态的转变来描绘着他心中的植物,在处理各种花卉、动物等时,都是抓住最能表现其特征的形态,并将其夸大,变幻。她既把握花鸟形态的整体微姿态,又能敏感洞察到整体质地之类,采取装饰、色彩处理方法。如作品《春天的日子里》《鸢尾》等。
四、以“王晋元、金鸿钧”为代表的全景创作
“满”构图,又名全景式构图。在当今社会画家中,运用满构图的画家不在少数,比如最早的雨林画家代表人物王晋元,他的作品《林间三月》,在构图上采取有别于传统折枝花卉,“布白”减少,更多的是“以黑计白”。他创取的“全景截取”,以全新的创意和开阔的意境表达气象万千的雨林特点。另一位名家金鸿钧也是把花鸟画带入热带雨林的另一位画家,他说:“走进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最深切的感觉就是大自然不是一枝一叶。以前的创作习惯、取材角度、表现技法都显得不够了,无力表达那种突然意识到的大自然之无垠与无限的感觉”。他的中国画在继承与革新传统技法的同时又师法自然,通过笔下的花鸟表现生命,抒发时代情怀。其作品《叶落归根》描绘了原始森林中一颗巨大榕树的根和落叶。画家先以勾勒和皴擦、点染的笔法画出榕树根和叶的形,再吸收西画素描的手法落墨赋彩增添根和叶的质感和光感。整幅作品为青绿色调,给人以清爽自然的感觉。一缕斜阳洒落在榕根后的落叶上,丰富了画面的层次,营造出幽远的意境。两枝歇息的小鸟给这宁静的氛围平添了生命的律动。新枝的生长与残叶的飘落预示着生命的必然。巨大的树干延伸到画外,展现出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并给观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五、以“郭怡踪”为代表的小景式创作
工笔花鸟画创作范文3
关键词 :工笔花鸟画 教学 本土文化 价值及精神
工笔花鸟画作为中国画的一个分支,其发展和衍变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直面中国工笔花鸟画的现状,我们必须把目光回归到中国画教学的本体上来。在众多架下艺术公然来袭的今天,给工笔花鸟画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顿。我们在对待传统艺术的方式上,显得尤为暧昧。如何对待传统、研究传统、怎样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成了工笔花鸟画领域中最具实质性的课题。用一种什么方式来建立具有中国画特色的教学体系、重塑中国画的传统根基,是我们最应当思考的问题。
笔者前段时间有幸进行了工笔花鸟画的教学实习工作。在与本科学生的教学对话中,笔者深深体会到当下工笔花鸟画教学工作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如:市场运作手段向艺术创作研究领域的渗透等等。我们的工笔花鸟画教学是否还要一味躺在中国画教育的这张温床上呢?从“山重水复疑无路”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已不单纯是一个艺术视角转换的问题,只有深刻意识到工笔花鸟画的现实问题——机遇与挑战,做好一系列的转型期的工作,也才有可能达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大好形势。单从工笔花鸟画教学的角度上看,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和想法。
工笔花鸟画教学,首先,应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体系是工笔花鸟画教学的前提。我们应当看到,当下的美术专业高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不足,素描、色彩、速写的考试固然有助于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如提高造型能力等。但作为进入美术类专业高校后选择国画专业的学生却不无遗憾,中国画的专业基本功以及专业的表现技法在这类学生面前几乎是一张白纸,这相应给我们的工笔花鸟画教学带来了难度。对中国画传统的认识相对薄弱,如何“借古以开今”?作为中国画教学的主要途径——“中西合璧”更是无从谈起。在进入中国画专业之前,有意识地进行相关内容的训练和建立必要的国画专业性质的考核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次,工笔花鸟画教学的关键是加强传统文化研究,注重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方面的修养。这不仅仅是工笔花鸟画所在系科,各个艺术系科都应引起重视。当代一些学生对传统的理解和学习上存在着严重的断代。一方面是对国学和传统知识的缺乏,一方面是外来因素的干扰:苏氏写实主义的创作思想、契氏素描、普及性的宣传要求等等,将中国画的传统体系冲击得七零八落。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是工笔花鸟画教学的一大利器。正如传统画论是中国画教育的重要一环,教师的传授分两部分:一教画理,二教画法。中国画的最高旨意应当是“道技合一”,工笔花鸟画教学更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必须把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当下生活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笔墨当随时代”,要具有现实观照的艺术涵养。中国哲学、中国美学、中国古代画论是中国画理论建设之本。
再次,我们当下的教学模式一般是临摹——写生——创作三步曲。其中花鸟画写生是工笔花鸟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临摹与创作的逻辑纽带。重视写生甚至崇拜写生,是20世纪中国绘画和绘画思想的一大特色。李可染先生就曾说:“用最大功力打进去,再用最大功力打出来。”应该说,写生是对客观世界的再认识的过程,也是画家深入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创造性艺术实践的过程。重视写生,直面自然,与自然对话,要勇于打破以往以经验传授、临摹为主的学习手段。要把写生作为本土文化生命的载体,当面对物象时,中国画的造型、笔墨均来自人生的经历和对文化的体验,它的表现形式是以生命形象的结构蕴藏着一个民族、一个群体的文化、生命和智慧,力求构筑起融传统艺术精神与时代性于一体的民族美术形态。
不可否认,长期的专业训练、造型知识的培养以及理论的日益积淀,是学生日后创作水平提高的一个良好显现。在教学过程中,工笔花鸟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应更多结合当下的现实生活和审美特点。正如鲁迅先生当年提倡的“拿来主义”,笔者认为在花鸟画教学中这一点是尤应引起重视的。不但要“拿”当代与传统的精华,更要“拿”国外的优秀作品加以借鉴和学习。我们的关键在于接纳哪一块并“为我所用”的问题。客观冷静地面对西方,研究和吸纳西方文化艺术中的先进因素,将其融化在中华文化艺术的血脉中,生成中华文化艺术蓬勃的动力,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及学子的职责。同时,创作不是单纯的创意和构思,我们的每一次临摹、每一次写生都可以看作是创作的积淀。其实工笔花鸟画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创作,以创作带动新技法和新画材为原则进行学习。这就要求学生要最大限度地离开艺术的功利性,进入精神的高度自由状态,带着诚意地表现自己,才更有可能出现好的艺术作品和艺术思潮;这是从理性走出的状态,是无法而法之后人与自然的迹化。
与此同时,工笔花鸟画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画精神,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蒋采苹老师在其《中国画系教学建议》一文中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恢复画论课。二、恢复古典诗词和古文课。三、开设中国画构图学课程。四、开设画材学课程。这种合理而又及时的建议无疑给我们的工笔花鸟画教学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总之,从本科层面上来看,工笔花鸟画教学要把握好这四个基础:造型基础、专业基础、创作基础、理论基础。只有切实抓好这四大基础,才是工笔花鸟画教学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传承与发展是中国画的生命线,思变与恪守之争所引发的新艺术形式及语境的表现,是赋予每一个花鸟画教学者的时代使命。站在本土化的精神立场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工笔花鸟画的前景会一片大好。
参考文献 :
工笔花鸟画创作范文4
1.当代工笔花鸟画风格的多样性
1.1 创新材料的扩展和题材范围的扩大
1.1.1 创新材料的扩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绘画材料也层出不穷,归结起来主要包括:油性材料、水性材料、矿物质材料等等,各种材料的创新都可以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被使用。在西方国家,这些材料被称之为多媒体应用综合材料。它具有集合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常常带给工笔花鸟创作者很多的兴趣。综合材料的材料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材料的个性表现。在艺术家进行工笔花鸟画创作的过程中会对不同 绘画材料呈现出不同的个性表现和心理感受。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同的绘画材料的运用,创作出来的工笔花鸟画在视觉上给人带来了审美感受。例如粗糙及不光滑的材料的使用,就会让人产生一种男性的粗犷和刚硬之感;而细致、光洁材料的运用,则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女性的温柔和文静。正是这些创新材料的不同情感表现才让艺术家笔下的工笔花鸟画呈现多样式的发展。第二,材料的情感性格。每种绘画材料都有其独特的性格。而综合材料则是通过自身的性格将其情感展现出来的。因此,在艺术家选择工笔花鸟绘画材料之前,首先要掌握、了解材料的性格。因为材料的创新能力决定了它的艺术价值。每种材料都有其特定的形态特征,我们可以从材料的花色、图案及手感等方面入手研究分析。材料的独特性格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任何材料都有其固有的分子属性,它们有体积有重量有颜色有光泽有韧性有肌理等特点。
1.1.2 绘画题材范围的扩大。当代工笔花鸟画家为更好的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体现时代精神,当代工笔花鸟画家逐步更新自己的创作观念,拓宽绘画题材的范围,许多工笔绘画作品在古人范围之外选取新的物象,例如田野里的蔬菜、杂花、庄稼、芒果以及郁金香等多种古人较少涉及的植物,这无不为丰富了画面所表现的内容,宏观的、微观的、理想的以及现实的等应有尽有。除了传统工笔花鸟画中所表现的花草树木、水果及鸟虫鱼蝶等之外,当代工笔花鸟画家似乎更乐于表现晨光、月色、暮霭、四季、露气以及风雨等状况下的花鸟情态。例如庞媛的《雨后》、李魁正的《春情》、《晨露》等工笔花鸟作品。此外,还有一些工笔花鸟画家从自己画面装饰性的要求出发,大胆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不受隔阂物象自然形态的拘束,进行绘画创作。林若熹的《金屋》等艺术作品,都创造了新的理想化的题材,极具个性。
1.2 画面构图具有全新的设计构成理念。当代工笔花鸟画和传统工笔花鸟画相比,当代工笔花鸟画在作品形式上的突破是显而易见的。从构图的设计构成理念来看,很少再有人拘泥于"折枝"、"丛卉"的传统结构,构图方式向着多样式发展。同时全景式的作品增多,许多作品不再把花鸟从环境中抽离出来,而是将其置于应有的生态环境当中。作品视野宽广、内容丰富,使各种物象相互交融、场面宏大、构图饱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受西方绘画透视法的影响,很多工笔花鸟作品着力于实现纵深的层次。而另外一些工笔花鸟作品,则是从工艺美术及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追求一种带有构成因素的抽象意味,在写实与装饰之间求得平衡。
2.江宏伟和胡真来工笔花鸟画的风格创作面貌
2.1 江宏伟工笔花鸟画的风格创作面貌。江宏伟是当代工笔花鸟画的重要人物,也是新文人画派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的花鸟画取法于宋代院体画,受现代工笔花鸟画陈之佛影响,作品中融入个人对江南物象的长期写生和摹写,蹂合了中国画风格和现代古典情怀,在工笔花鸟画坛自成气象。如他所说:我常以宋画的某个画为基点,扩展最刺激、最能引起想象的部分,结合自我意识,重新设计组合画面。
江宏伟从宋代花鸟画中得到启发,借用宋代院体花鸟画用笔精致意趣高雅、样式完美的唯美风范体现当代的追求,甚至为超写实表现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在坚持不懈的创作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形式语言,即水洗法如他所说:在不断地失败中发现有些东西比较有意思,于是慢慢地加以积累,一种画法一种方式渐渐形成,从一个无意识的,甚至是无奈何的过程变成一个主动加以采用的作品《花鸟》他通过冷灰色调、暖灰色调的对比,将花和草呼应起来,为了平衡画面的关系,恰到好处的运用了色彩的推移,经过多次渲染,产生氨氯迷离的色彩变化。又在此基础上局部反复刷洗画面,摩擦的纸面颜色脱落,形成斑驳的痕迹。由于其深厚的绘画功底和高超的表现技法,他的画总是以沉静典雅的审美特征感染欣赏者。画面中蕴涵的古典美征服了众多画家与欣赏者,掀起了古典精神守望的风潮。而反复多次洗染制作的丰富肌理底色呈现出幽远意境最具个性特色。
2.2 胡真来工笔花鸟画的风格创作面貌。胡真来,1955年生于成都,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四川分校辅导学校教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政协书画室画师。胡真来幼承家学,后师从陶亮生、余中英诸前辈,从画二十余年,功底深厚。他的工笔花鸟,驰名巴蜀画坛,其作品近年受到国外注意,多被收购收藏。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大型画展并多次获奖。其作品朦胧幽远、深沉静谧,又融合现代装饰、构成风格,极具传统画之静美,自然天地万物皆有灵性。其中他的花鸟画可以说在他作品中,既有西画那种强烈、鲜明、细腻的色调,也有抽象艺术对点、线、面用肌理等形式的强调与玩味。
3.我的绘画感受
工笔花鸟画创作范文5
1、新彩工笔花鸟画的特性
新彩的色彩稳定性最高,施彩可薄可厚,工艺简单,烧成色彩稳定,因此深受陶瓷绘画者的喜爱。工笔花鸟画要求用笔用色,处处务实,一丝不苟,可实中有虚,耐人寻味;在布局上,讲究花石树鸟的自然关系,表达季节与环境的特征;在制作上,比较精细,讲究技法,画家用在案头的功夫往往很多,优秀的画家得花费巨大的精力去深入自然,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其采撷到的花朵叶片,自然会有前人看不到之处。在绘制花鸟细节上,如花瓣颜色过渡,色彩层次丰富,明暗过渡微妙,而调配好的油料易挥发使绘制难度增大了。为了使画面润泽,油料干化速度降低,可以使用陈年老油调色使画面各部位更好地过渡,不宜用挥发性强的新油料。老油料是淡酱黄色,在绘画使用时应注意色差。
新彩工笔花鸟画,是传统陶瓷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笔工整,刻画细致,色彩典雅,从线的组织、色彩的运用、墨色的分布、细节的描绘、构图的变化,将现实生活中的物象,按其本质特征和客观规律,用形式美的手段给予加强、减弱、集中、取舍、夸张、变形,然后进行艺术再创造,贯穿装饰趣味,使自然形态更单纯、明快和具有韵律感,画面也更加具有艺术性。
2、新彩工笔花鸟画的组成
新彩工笔花鸟画因对象较山水具体细微,又比人物画丰富,而注重灵动变化。灵动的工笔花鸟画更重视笔墨线条的运用,线描是工笔花鸟的重要一环,它具有十八种表现形式,古人将之总结为“十八描”。“十八描”手法各异,用笔轻、重、迟、缓、正、侧所产生的效果也就各异,秀而不媚,清雅多姿,注重墨色的浓淡干湿粗细变化,淡笔瘦线,而又不乏刚劲,风格婉转处,又往往令人敏思,让人怀忆,达到相对的自由表现境界,表现出独特的内涵及装饰效果,是他们从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出来的成果。
新彩工笔花鸟画注重寓意,画家在作品中所倾注的思想感情能够使新彩工笔花鸟画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有机统一,让观者从中获得美的感受。花鸟画高于自然,美于自然,才具有美的艺术价值便是齐白石所说的:“不似为欺世,太似则俗气”的深刻含义。在创作中,我们应关注画面主体色调与背景色调的冷暖之间的对比,强弱程度,用有限的一种或数种色彩,通过色相、纯度、明度多层的对比协调,表现出来的五光十色的世界是否突出主体的同时,又能否和谐统一,给人以一种浪漫的,寓意浓厚的艺术享受。
3、新彩工笔花鸟画的未来
工笔花鸟画创作范文6
关键词:绘画形式;意象;造型;工笔花鸟画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057-01
一、“意象”造型绘画形式的原则
刘勰真正地把“意象”完整地作为审美基本特征所提出,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提出:“独照意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绘画和文章都是从客观的自然中所提取物象,从而更好地表现它。其“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意象是艺术家们的内在情谊和外部物象所交融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之客观物象主观化。黄宾虹曾语:“画不徒贵有其形似,而尤贵神似;不求形似,而形自具。非谓形似之可废而空言精神,亦非置神似于不顾,而专工神貌。”所以说,工笔花鸟画的意象造型的绘画形式是工笔画家们在中华民族审美情趣的大背景下自觉完成的,这也使花鸟画具有更多托物言志的功能。
中国画家首先所遵循的是“立象以尽意”的造型原则。其次,画家们不局限于对自然景物的外部形象真实描摹,而是根据自身对事物和社会生活的感受以及个人的学养与审美取向有所依托,在把握对象内在精神的基础上从客观物象中提取加工、重新组合,创作出既有共同规律,又有特征的“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造型。最后,大大拓展了画面空间,充分发挥了创作自由,也给欣赏者更多的联想与想象和再创造的余地。
二、“意象”造型的绘画形式在历史发展中的形成
隋唐时期花鸟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成为其关键阶段。初唐花鸟画家薛稷创作出了“屏风六鹤样”,杜甫有诗云:“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画色久欲尽,苍然犹出尘,低昂各有意,磊落似长人”,诗人把鹤比拟为仪态俊伟的长者,显然,画面低昂各有意态的鹤诱发了人们丰富的联想,在生动的花鸟形象里寄寓作者的情意。在美术史上,五代时期的黄筌和徐熙二人把工笔花鸟画带入到了成熟阶段。虽然他们一在宫廷,一为处士,不同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怀及不同的笔墨技巧,使他们形成面貌迥异的风格。宋人谓:“谚云:耳目所习,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也。”正是指的这一点。那么以对黄筌绘画的评价为例,如曰:“女画逼真,其精彩过之”,“有气韵而无形似,则质胜于文,有形似而无气韵,则华而不实,筌之所作,可谓兼之”。前一句称赞黄筌的画非常逼真精彩超过实物,后一句是同时代的翰林学士欧阳炯的评论,他明确地指出,黄筌不只是形似,而是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宋代工笔花鸟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宋徽宗赵佶作为皇帝是昏庸无能的,他任用佞臣,但他酷爱和重视绘画,大力扩充画院,兴办画学,搜罗、鉴定宫廷藏画,编《宣和画谱》。
三、“意象”造型绘画形式的“意趣”
花鸟画从古至今就讲究传神、生趣,注重表现花鸟本身的生命状态。那么,我们还是按照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简单的总结一下意象审美意识在各个历史阶段是如何把握作品中的“意趣”。早在南齐时谢赫就评判了当时某位花鸟画家的作品“虽擅名蝉雀,而笔迹轻赢,非不精谨,乏于生气”。随着绘画的发展,而后唐代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又提到“江都王善画雀蝉、驴子”、“实造神极妙”。并有杜甫题画诗《画鹊行》:“乌雀满谬枝,轩然恐其出”,这些都描写了当时花鸟画作品的生动传神。发展到宋代,花鸟画的创作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都更加注意花鸟画创作的生动与传神,追求画面意趣之表达。如画家徐熙“偿徜徉游于园圃间,每逢景辄留,故能传写物态,蔚有生意”;赵昌“不特取其形似,直与花传神也”;乐士宣“画花鸟尤得生意”。从上述画家的创作态度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传统工笔花鸟画通过对创作客体的形状、姿态、动作来表现抽象的“意趣”、“传神”,以此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工笔花鸟画发展到了近现代,虽然作品中描绘对象极尽细微,但是由于所处的时代背景有了很大的改变,空间、造型、色彩等画面中的重要因素也都随之产生了变化,使绘画作品更符合我们现代人的意象审美意识。可以说,这不是针对某个个体的形象而是画家借助某个对象说出自己对“意象”的理解。我们在欣赏现代工笔花鸟画时常常见到这样一种处理,如画面里凭空伸出的折枝花卉,没有出处,也没有空间的处理;你不知道这是从那里长出来的花,甚至不必在乎这是什么花;但作为作品的欣赏者似乎被画面的意趣所感动,这是因为那幅作品充分传达出画家自身的感悟和对画面的寄托,画家们的心灵世界落到纸上,那里是他们肆意放纵的大舞台。
本文为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青年项目,项目名称:用绘画形式表现牡丹江“地域特色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12c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