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那些往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那些往事范文1
童年时代,我经常和邻居家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
春天,我们来到屋后的野地,躺在野地上,我们看着蓝色天空上的那几朵白云,有的像龙,有的像蛇,有的像鸟儿,有的像我们最爱的动画人物——哪吒。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睡着了,醒来时发现,有一只鸟儿停在了伙伴的肚子上,我伸手去捉,鸟儿一下子就飞跑了,我扑了个空,却把伙伴儿弄醒了。就这样,我们在玩耍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天。
夏天,我和伙伴们最喜欢去房子西边的小河里玩耍。小河不深,刚好没过成人的膝盖,河里面有很多小鱼,我和伙伴们在河里摸鱼。有时我们还打水仗。虽然每个人都免不了被泼得满身是水,可我们只是哈哈一笑。就这样,我们在河水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夏天。
秋天,姥姥家的后院里有一棵五六米高的苹果树,我们这一群小朋友中唯有我不会爬树,我也经常因此而受到小伙伴们的嘲笑。为了不让别人笑话,我一直寻找即使不爬树也可以吃到苹果的办法。终于,我发现苹果树和姥姥的房子挨得很近,房子的旁边还有一架梯子,于是,我就蹬着梯子上了房,来到日思夜想的苹果树旁,我终于吃到了梦寐以求的又香又甜的苹果。就这样,我们在苹果树下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秋天。
冬天,我最期待的便是下雪了。下雪后,我们可以打雪仗,堆雪人。我们先滚一个小雪球,再滚一个大雪球,然后把小球放在大球上,最后安上眼睛、眉毛、鼻子和耳朵。有时正堆得尽兴,冷不丁被飞来的一个雪球打中,回头找到“元凶”后,也不顾还没有堆完的雪人,顺手从地上抓起一把白雪,简单团两下,沿原路又打了回去。于是,雪地上留下了我们斑驳的足印,天空中飞过我们朗朗笑声。
人生有很多季节,每一个季节都是令人怀念的。我们在童年的季节中玩耍,在童年的季节中领悟,在童年的季节中成长。
那些往事范文2
浔,纤,认识。因为军训。
纤很开朗。很爽直,这是她给浔最初的印象。简单。浔很喜欢喝纤在一起,很轻松,很快乐。毫无疑问的,很快她们就成了最好的朋友,穿梭于一整个校园。在某个细小的角落,总有她们来过的恒基,漾着她们欢快的笑声。那个时候,她们初一。
有时候,纤会问浔。
为什么要和我做朋友呢?
浔笑,淡淡的应道,No why!
没错,就是淡淡的,不着痕迹,又且小心翼翼。浔就是这么一个人,她也一直这么小心地守护着这份友谊。
纤从来不对浔说,浔要幸福。而是从一如终地念道“浔会很开心很开心”。尽管浔很奇怪,为什么纤从来不对她这么说。纤也从来没有提起过。
看来真的是那些无聊的小说看多了呢。浔自嘲,哪有那么夸张感人的友谊,还是平平淡淡是真的好。
纤有很多很多的好朋友,可是浔却只有纤那么一个。她说,朋友多,无用,一个珍欣的就足够了。纤默然。
浔还说,纤是浔的best friend。纤哭了,却也笑着。
浔,听见你说这句话真的很开心。纤一定会好好当浔的朋友,不让浔感到孤单。纤也曾经这么保证过。
加油。浔露出了孩子气的笑容,为纤打气。那个时候,她们初二。
浔没有记日记的习惯,却为纤专门写了一本日记。每周四都拿给纤看。她说到了初三毕业的时候送给纤,作为一个安慰。纤呵呵傻笑。
笑啥呢?
没,我在憧憬初三呢!
浔轻推一下纤,啐了一口痰,骂了句当时下流行语“傻×”
真的初三了呢。浔和纤都忙得要死。浔开始更加地沉默了。她时常会丢下纤,一个人去逛操场。清澈的蓝天下,太阳依旧那么炙热,鸟儿盘旋在头上,偶尔发出几声带点寂寞的鸣叫。
一圈又一圈,浔的皮肤开始被阳光照得发烫,火红,她开始流泪,不是哭泣。而是被太阳给晒的,刺得。突然间,她想起,不知道在哪本小说上看过一句话。
哭泣,有的时候不一定要眼泪。
她坐在台阶上,发怔着。直到有一个人挡住了阳光——
“你还好吗?”是纤,早该料到的。
浔看着纤,“嗯”了一声,其实那一声几乎可以说是从鼻腔里“哼”出来的,闷闷的感觉。
纤坐在浔的身旁,她并没有说话,只是握住了浔的手。
许久。
“纤,我怕。”仿佛真的在颤抖一般,浔的声音意外有了梗咽。
“嗯!”纤启眸,晶亮的眸子还是像以往般清明。握住浔的手上已经有了一点微凉的湿意。
“不怕。”很简单的两个字。却包含了纤所有的甘心。
…
“浔,我后悔了。”
“嗯?”
“浔,我不要你的日记了。我们回去好不好!回到过去。”
…
浔诧异地看着纤,敏锐地捕捉到了纤眼中的哀求。她摇头。
纤笑笑。异常凄美。她闭上眼睛,松开了浔的手。开始沉默。
很久。“浔,你还在吗?”
“在。”
…
“浔,你还在吗?”
“在。”
…
“浔,在吗?”
“在。”
“噢。”意外的,在带三次的问候下,纤开口了。
“浔?”
“嗯。”
“你知道吗?幸福,它其实不是说出来的。”淡淡的一句,诠释了所有。那一年,她们初三。
…
中考还是来临了。考完了,毕业典礼后,全班都在狂欢,浔和纤安静的坐在角落里。
终于。
“纤,毕业快乐。”一本精致的日记本躺在桌面上,纤看着浔。
“你还在吗?”纤突然问道。
“在!”毫不犹豫的:“一直都在。”
“那就好。”纤起身,拿走了日记本,经过浔的身边时,她说:
毕业快乐。
毕业到这里,本该结尾了的,却偏偏要一个后续,不为别的,只是不想有一个遗憾,
09年的暑假,浔过得很颓废。无意间在百度里面打入【浔,纤】二字,竟然搜到了一个博客——寻份安定。
2006年8月16日。天气:晴。
认识了一个朋友。叫浔。
军训了呢,还是没有完全从小学毕业中。好辛苦的。今天认识了一个朋友,她看起来好孤单。呵呵,纤好善良的。纤跑上去和她交了朋友。才知道,她叫浔。
幸福不是说出来的。【完】
…
2007年7月7日天气:多云。
守护一个叫浔的孩子。
今天,浔对我说【best friend】,激动地哭了呢,浔真的好孤单,总是孤零零的。我一定要让他快乐起来。一定要守护她。
幸福不是说出来的。【完】记住:离浔生日还有7天。
…
2009年5月4日。天气:晴。
无题。
今天,浔一个人孤单地坐在台阶上。我有种想哭的冲顶。纤,你终究没有用,你守护不了浔。她还是孤单的。浔告诉纤好吗。纤该怎么温暖你?
幸福不是说出来的。【完】
…
2009年6月10日天气:多云
结束了、
“你还在吗?”
“在。”“一直都在。”
幸福不是说出来的。【完】
…
浔的手开始发凉,日志到这里就已经结束了呢。她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刷了一下网页,意外看到博主更新了日志。
2009年7月7日天气:多云。
那些个古老的往事。
……
幸福不是说出来的。【完】【念浔27天】
…
浔只是觉得一股热血往脑门上冲,她惊呆。
你还在吗?
在,一直都在。
那些往事范文3
一、他们的青春
标新立异,奇装异服,五颜六色的头发,逃课,抽烟打架玩游戏,他们的青春是疯狂刺激的,用荒废的时间书写青春的符号。有人说,青春不过的疯狂点总觉得会有遗憾,毕竟在青春里,做任何事情都借口说“这才是青春”。难道在往后回忆起来,不觉得这样更是遗憾吗?前些天遇见同学D,久别重逢便自然而然谈起以前,我印象最深是D说的一句”我好后悔在青春里没有把握住最好的年华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些,以至于有些事情自己没有选择的权利“。今天的现状就是昨日选择的结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有自己要承受的后果。
二、她的青春有梦想
齐刘海,高马尾,一年四季朴素的校服,尽管每周都有休闲服日,但她依然穿着校服。她的青春在为梦想付出,早晨英语阅读,放学最晚离开课室的人,成绩常年名列前茅。她说:”知识改变命运,要好好努力,再长大些才能去环游世界。“ 每段青春都会老去,你的梦想一直在,你正一步步在实现。
三、青春的书籍《中学生博览》
那些往事范文4
记得那次“你”把我们班上所称的“婚纱”穿在身上,还在那儿唱许嵩的情侣装、我笑了,大家都笑了。张青青说你是我们班的开心果,她觉得你真的很可爱,可我总是对别人说我讨厌你。我喜欢听你唱歌,因为你真的唱的很好听。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你也能像陈翔那样去参加“快男”我相信你一定会很出色的,因为我信任你。记得提醒你一句:别太幼稚,别太自恋,别太小气哦,毕业以后要常记得你姐姐我哦!
还有,还有个夏天,炎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中午午休的时候,班长(吕榆杨)刚打篮球回来,没过多久就睡着了你突然来了一句:“你们闻到吕榆杨身上一股味没有,是不是有很大一股骚臭味?”我只是对你笑了笑,于是你便拿把扇子对着吕榆杨扇,不一会,我们几个也拿着扇子对着吕榆杨扇,你嘴里还念念有词的说:“好难闻”这时,你不知从那位同学那拿来了一瓶风油精,我们几个的周围被你撒的全是风油精的味道,好是刺鼻,“这下总算是好多了”可怜的班长(你)啊!
你总是那么幽默、可爱、喜怒无常、让我真的搞不懂你!但是请你别忘了我、一定要记得曾轶可的那首歌《狮子座》哦。
如果你看见了这篇文章记住加我的QQ***。
那些往事范文5
母亲在一个叫市艺术馆的地方上班。这里怪人多,文人多,自认为有点小能耐者多。1990年左右,她请几个同事到家里做客,带来了一盘磁带,其中就有《一无所有》。那时我9岁,一只刚出壳的嫩鸡仔,很容易就被这种听起来也看起来酷酷的音乐俘虏了。
一
上初中那年,崔健出了第三张专辑《红旗下的蛋》。在音乐课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唱了一首《飞了》,满座皆惊。这也叫歌?在他们的记忆里,这更像是一段相声的贯口。好多年后,我还遇到一个当初的同学,能背诵最后两句:“空气点着了,飞不起来了”。
身为一个识字比较早的孩子,我从小就受遍了表扬,经常被叫去参加各种智力竞赛,最后变得心高气傲、棱角分明,乐于表现自己。这种特性很快让我在初中时期吃尽了苦头。
初一年级共有七个班,每个班主任都有一套打人的独门秘笈,我们班的班主任姓刘,是个刚结婚没多久的英文女教师,手法是从单侧快速抽学生的耳光,所有的男生都被她打过,无非是上课讲话、作业没写完之类的理由。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似乎对暴力不太敏感,从教师到家长都没那么明确的人身保护意识。所以,成年后再看到那个年代刑讯逼供一类的故事,我一点都不惊讶。
挨打的另一个收获是,我对的故事彻底不相信了。因为我知道了人对疼痛的生理反应不是自己能控制的,神经再坚强也不行。所谓吐狼奶的过程,就是这样开始的。
暴力是改变人的有效工具,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在恐惧下遵守规则,闭口不语。我自不能例外。
二
但崔健始终像内心的一个接头暗号,不光给我一种暗自得意的自信,还让我一有机会就想向外界发表宣言。就这样,机会来了。
这机会就是语文课,学了贺敬之的《回延安》。
这首共分五段的长诗被我暗暗改成RAP的节奏在心里唱了好多遍,模板正是崔健那些铿锵有力的说唱。从《不是我不明白》到《解决》,从《飞了》到《盒子》,那是十几岁的时候如烈火溶铜汁般铸在脑子里,一辈子永远不会忘记的文字和旋律,如同一个精灵族群与生俱来的咒语口诀。此时的我只觉得好玩而且很炫,却不知道模仿这种唱法很容易让人变得讲话吐字不清。这是后话,也是我至今摆脱不了的后遗症。
时间开始了。这一刻,时间真的开始了。
这堂语文课的任务是分段朗诵,我分到第一段。站立,放下书,用崔健教给我的RAP又一次震了全班。
“心口呀莫要 这么厉害的跳 灰尘呀莫把我 眼睛挡住了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那个宝塔山”……我心跳不停,身上冒着虚汗,尽管下面笑声议论声四起,还是一口气坚持到了最后。“你这哪是诗朗诵,明明是唱歌嘛!”语文老师也被惊呆了。“没看注解里写着嘛,选自《放歌集》!”我挺着脖子回答。
得感谢这位老师,她对于这种闻所未闻的事物,采取的态度类似当年王昆对崔健所说――“上吧”。她放下教学计划,让我专门给全班重新朗诵了一遍这首诗,不是第一段,而是全文。得到鼓励的我越说越快,越说越顺,说得每一个同学都全神贯注忘了下课铃声。当我大声喊出最后一句“心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还没来得及把落款处的日期读出,就被欢呼声湮没了。窗外,门口,挤满了来看热闹的邻班男生女生。
三天以后,这种RAP发育成了我们班对这首长诗的官方朗读形式。在做完眼保健操准备上第三节课之前,学生们一般都被要求集体背诵当前学的某段课文,《回延安》恰逢其时。全班同学都已很熟练了,口齿清晰,节奏朗朗,根本无需我再教。何处连读,何处瞬间停顿,何处重重发音,整齐如一。班主任趴着门缝,眼神惶惑凶狠却不好打断。
三
试想一下,一个下手狠辣的女教师趴在教室门口向里窥探,随时有可能拎出某个她眼中的麻烦制造者出去扇一顿耳光。孩子们战栗着,把内心恐惧转化为整齐高昂的口号,喊出来的却是一首崔健与贺敬之联手制造的红色摇滚RAP。这是多么奇特的景象呵!
这个小小的浪花很快就被三年的时光推过去了。我天生就对暴力反感,对暴力贯穿的教育方式从内心里抗拒。致命的是,我不懂得把这种情绪同自己该干的事情分开。初中毕业,我离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差16分,最后只能自费。那时正好赶上我家拆迁买新房子,经济上困窘不堪,6000元学费都是朝亲戚家借的。我耷拉着头去报到,随身听里装着一盘崔健《为癌症基金会集资演唱会》的磁带。第一次摸底考试,我排名全校600人中的第480名,座位被分到教室的倒数第二排。
确切地说,与崔健音乐的真正交流是高中这三年的时间。这三年是我最渴望力量的时候,崔健把它给了我。
每一次为“自费生”这个词感到屈辱时,他能帮我把这种屈辱转化成力量:“我要结束这愤怒的根源,那我只能迎着风向前”。打篮球被人笑没天赋,我默念着“突然我右脚踩空了,我X这是一个洞怎么还挺深的”,苦苦练习,终于得到了一份尊重。喜欢某个女生,我故意在她面前哼“你说我世上最坚强,我说你世上最善良”;被拒绝,怒火万丈的我的第一反应是:“我去你的,我就去你的,我们看谁能够坚持到底”。在高考前夕的末世气氛中,男生女生们拉着手逃课去公园,我一个人埋在教室的题海当中,耳机里“我要结束这最后的抱怨,那我只能迎着风向前”的嘶吼如海啸般滚来。
另一种更深刻的感受只能来自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用耳机反反复复地听他,听他高喊一个个乐手的名字,用一把吉他鼓动着万千歌迷有秩序地形成双声部大合唱时,才能体会那股浑身肌肉紧缩充满力量的感觉,排解掉心中的恐惧与下坠感。他的音乐仿佛给我内心那不见底的深渊装上了一面坚实的水泥地面,让你稳稳地脚着地了。有了地面,你的反抗就有了后盾,似乎正在向那股你心中的怨怒瞄准,准备开火。
我读过王朔写崔健的一段话:“他(崔健)会使我这样不肯承当的人觉得自己什么也没放弃,理想还在,勇气还在,希望还在,只要这种音乐还响着,我们这些人就不是毫无价值。”写得真好!
三年之后的高考,我考了全校第一名。也是这所学校文科班三年来产生的第一个本科生。
那些往事范文6
荣昌折扇的“走红”,与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有关。
明永乐年间,明朝第三代皇帝朱棣带着随从到荣昌去处理公务。那时的荣昌还只是一个小镇,却让朱棣流连忘返。他说,荣昌就像会变戏法:整座镇子用青石板、灰条石铺就,没有华丽的亭台楼阁,有的只是水墨画一般的小桥流水人家,每当入夜,小镇显得静谧而朴素。但是到了黎明时分,小镇从睡梦中醒来,就换了一副模样,小街小巷流溢着斑斓的色彩,远远望去,有着不输京城的繁华。
那么,究竟是什么制造了荣昌的“繁华”呢?说来有趣,“繁华”其实来源于那一排排扇子作坊。当时的扇子作坊各有分工,有的做扇骨,有的做扇柄;再加上制作扇面的纸店、扎染店、绸缎店,整个荣昌就像打翻了颜料桶,处处是鲜艳的街景。
某一天,朱棣带着随从在街上微服私访,当他走进一家扇子作坊,无意中觑见墙上悬挂的一幅仕女图扇面,突然被深深吸引住了。纸面上所绘的女子清丽脱俗,有着欲语还休的情态,再加上扇面特有的光泽作映衬,显得比纸上的仕女图更为动人,这让朱棣看得痴了。善于察言观色的随从心领神会,暗中安排扇子作坊专门赶制了一批精良的素面竹扇呈献给朱棣,让朱棣可以在扇上舞文弄墨。朱棣对这种折扇极为喜爱,认为它与别的折扇貌似神不似,自有风骨。
朱棣的赞扬让荣昌民间艺人大受鼓舞,他们随后创作出名目繁多的荣昌扇子,比如羽扇、团扇、聚头扇、撒扇、折骨扇……荣昌扇子很快在全国就有了名气,并广受各地达官贵人及普通百姓的欢迎。从《明万历野获篇》这段记载来看,荣昌折扇在明朝已被推为扇中极品:“聚头扇自吴制外,惟川后称佳,其精雅则宜士人,其华灿则宜艳女。川中折扇,又首推荣昌。” 据传,当时荣昌的“团扇”很受欢迎。“团扇”又被称为“女扇”,它有两层意义:一是团扇为圆形,象征女子与亲人团团圆圆;二是因为班婕妤创作的《团扇歌》,所以团扇又象征着美人迟暮。不过,女扇并没有流行太久,在往后的时间中,荣昌各色扇子中发展得最好的其实还是折扇。
檀香扇象牙扇胜在材质,
荣昌折扇赢在工艺
在清朝乾隆至道光这一时期,荣昌折扇的技艺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改造之后,基本固定了下来:用木质独特的黄竹制成扇架,线条外圆内方,将造型打造得轻盈灵巧。直至今日,荣昌折扇仍然采用黄竹、楠竹、棕竹等制作扇架,但新推出了绢面、绸面、喷花、彩印、手绘、扎染等更为缤纷的扇面工艺……
在荣昌折扇的制作工艺里,第一要素就是扇骨。每年秋分之后,当地人上山砍回优质黄竹,制扇师傅就从中选取没有斑纹的竹子,然后经过清水浸渍、刨去青皮、劈成蔑条、细剖细磨等工序,最后才设计扇面图案。在编织扇骨时,制扇师傅要排列上千根纤细的经丝、纬丝,才能编出花卉、山水、飞禽、虫鸟等图案。而荣昌折扇的妙处就在于:当扇骨正对着光线时,花鸟等图案在扇骨中若隐若现。向左侧视,花纹闪青色;向右侧视,花纹现白色,十分动人。
要了解荣昌折扇的工艺究竟有多独特,我们有必要对比一下其它几种中华名扇:与荣昌折扇同时期发展的,有苏州檀香扇。这种用檀香木制成的扇子,使用对象为女性,也称为“文扇”。有人形容:“手拿苏州檀香扇,香溢惊艳四座”。苏州檀香扇在制作之前,需先把木料锯成薄片,放于沸水中熬煮,这样做一是为了防蛀,二是为了美观。木料煮足半小时,晒干之后再做造型。打磨是苏州檀香扇骨的最后工序,也是苏州檀香扇的绝活。所谓打磨,就是用草叶磨掉檀香木的粗糙表层,用白蜡提光……这之后,一把风雅脱俗的苏州檀香扇就诞生了。我们再来看看杭州象牙扇,象牙扇是在象牙薄片上做文章,经过拉、雕、镂、嵌工艺之后,扇面会呈现出浅刻浮雕的、兰花等图案。
檀香扇与象牙扇最吸引人的地方,与其说是造型,不如说是珍稀的材质。而荣昌折扇最了不起的地方也在于此:用最寻常的材质,制作出不输高等材质的华丽扇面。
天下第一大扇
如今的荣昌折扇已发展出极多花样:排圆、平排、顺排、倒排、花排、双排、镂空花……每一种花样,都是数百年来民间艺人一代又一代积累下来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