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博物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民俗博物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民俗博物馆范文1

合理开发和利用场馆资源是立足本馆实际、成功开展文博事业的重要基础。只有合理开发和利用,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有助于社会群体和个体的发展和愉悦。在全力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博物馆必须保持自身鲜明的文化内涵与特性,在逐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在逐步深化博物馆体制的改革中,不断积累新的经验,突出发展特色,提高服务品质,促使不断发展的博物馆事业更加充满活力。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是以清代著名学者、藏书家甘熙的宅第为馆址修建的。2009年,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正式挂牌“甘家大院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经过陈列改造,成立了“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确立“三位一体”的新型格局。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入口附近现有一处名为“梨园雅韵”的茶社,该馆对茶社的环境装饰、商业展陈、经营服务等各个方面均给予了悉心指导。现今茶社的经营管理模式深受广大游客的欢迎,品茶、展演、用餐、会务、非遗体验等各类活动不断推陈出新,颇有特色。在甘熙宅第最古老的一组建筑的中轴线位置,该馆集中展现清末民初都市中产阶级居住文化:由北至南依次设置门厅、大厅、后厅、后堂等五进,其中二进大厅是当年甘氏家族接待宾客、举行婚丧嫁娶等重要活动的场所;三至五进集中展示了大家族各个不同功用的堂室。南京民俗馆业务部不仅妥善保护古建筑遗存,同时对它们加以合理利用,开创了面向社会承办仿古婚礼、寿礼的产业经营之路。此举既考虑当代人的怀古心理,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现实需求。与此同时,南京民俗馆也展示了民国时期南京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育儿习俗、儿童游艺以及婚俗文物藏品。广大观众可以展厅亲身体验过去南京孩子们“抓周”、“称重”、花轿迎亲等传统习俗;孩子们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触摸屏回味以动漫形式再现的传统游艺竞技项目。展厅摆放了一些供孩子们坐的小板凳,他们可以坐在那儿琢磨九连环、华容道、七巧板、孔明锁等传统益智游戏的深遂,长辈们也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指导和体验像捏泥人、折纸、抓骨牌、玩沙袋、挑金银棒等更多的游戏项目。展厅里摆放了一顶花轿,女性游客若有兴致可以乘坐体验,脑中浮现出传统婚礼热闹喜庆的迎亲场面……。以动态与参与性结合在一起的陈列展览方式是文化经营和观众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必须让广大观众亲身体验文化,对博物馆的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有效推动文博场馆经营事业的发展。

二、文化服务方式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一个文博单位,如何较好地搜集、整理“非遗”资料,利用有限的资源保护和传承“非遗”,宣传民族精神,弘扬民间文化,吸引观众,成为民俗馆的业务干部研究的重点。他们将南京地区部分手工技艺传承人集中到“作坊式”展厅,集中为观众表演南京独特的剪纸、抖嗡、竹刻、彩扎、根雕、绒花等民间技艺,广大观众亲切感受到了“非遗”的创作过程。从某种意义讲,“非遗”展演仍属“被动型”文化服务方式,因为这种方式仅被定位在博物馆的狭小空间范围,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是有限的。如要变“被动型”为“主动型”,民俗馆主动和南京各个区县级的文化、旅游机关单位联系,克服困难与不便,介绍“非遗”传承人参加由各机关单位举办的文化宣传、节日庆典等一系列的活动。在宁的一些高校与大中型企业曾与民俗馆达成互利双赢的文化服务合作协议,民俗馆抓住机遇,组织“非遗”传承人赴馆外的社会平台展示他们各自的绝活。“主动型”文化服务方式不仅积极推动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工作,提升了民俗馆在全社会的知名度,也为民俗馆、“非遗”传承人带来了某些物质和非物质的报酬和奖励。

三、借用民间珍贵文化收藏品,发挥其优势

民间文物收藏藏龙卧虎,不乏精品。南京民俗馆多年来曾先后与当地收藏家沙志明、迟澄、高建中、陈仲仁等先生合办大中型专题展览。以沙志明先生为例,他的紫砂壶收藏满誉东南亚,被故宫博物院资深专家徐邦达先生誉为“明清紫砂精粹”。在与沙先生谈到将部分紫砂器送至民俗馆展览时,沙老欣然同意,不讲任何条件。民俗馆曾使用约300平方米的两间展厅专门陈列了沙老近百件紫砂器物,其余器物妥善存放于库房,定期分批换展。慕名前来的全国各地紫砂爱好者欣赏后都不禁流连忘返。沙老也不时来馆,向世人讲述着收藏在每一把壶的来源与历史信息,同时帮助陶瓷收藏爱好者鉴定文物,从而一定程度地拓宽了民俗馆的经营范畴。民俗馆的《陈仲仁收藏钟表展》是临时展览的亮点,其展出的是陈先生多年收藏的明清时期的钟表珍品:皮筒钟、雀笼钟、自鸣钟、劳力士、欧米茄……近两百件钟表中,小的如火柴盒、大的超过成人身高。许多钟表虽然已过百年历史,但轻轻一拨或者一上发条,秒针立刻就会有节奏地跳起来。陈先生收藏的清代南京本钟更是弥足珍贵,到现在仍然是各国钟表收藏家追求的收藏珍品。在九曲十八弯的古民居中,有不少空间需要恰如其分的打点装扮,但它不能从琳琅满目的现代装饰店去挑选。2002年民俗馆一期展馆自对外开放以来,蝴蝶标本、布贴画、石砚、年画等一批民间收藏文物恰如其分地融进了古民居的氛围。所有这些展览不但节省了征集经费,也不用为借展经费发愁,而展出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收藏家、作家们的心境也非常好,认为在民俗馆展出他们的珍品有一种成就感,并且能为广大民众赏识,这原本就是他们的初衷。

四、博物馆公益服务与商业服务的结合与完善

文物业不能改变为产业,但文物业可以办与文物相关的产业。应该承认博物馆经济功能的发挥,在不破坏文化遗产本身和其公益性基本服务的前提条件下,可提供多维度、多层次的商业服务。现代化的博物馆要做到“以人为本”,尽可能满足各类观众的不同需求。在博物馆提供的各项服务中,绝大多数是专业性的,如参观游览、藏品巡展、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第二课堂”等。这些专业,虽不能赢利,但它们受到社会各界极大的关切,这些服务越好、越多,则愈能吸引社会各界对博物馆建设和发展事业的扶助。商业服务则包括娱乐、休憩、购物、餐饮、场景出借等诸多内容,通过观众的消费行为,能够产生博物馆的直接经营收入。专业服务与商业服务必须紧密结合,不断完善,要在服务种类、层级和品质方面多下功夫。今后南京民俗馆仍须加强在观众休闲消费服务方面(如茶社、餐厅、旅游纪念品商店等)的经营,努力探索和研究专业服务与商业服务相结合的新思路。

五、与旅游业界开展互利合作,扩大和优化客源

民俗博物馆范文2

现如今,基于网络通信技术与旅游业的结合,全球掀起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热潮,智慧旅游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受到旅游企业和旅游者的欢迎,很多旅游目的地已开始智慧旅游的规划与建设,旅游业的发展进入智慧旅游时代。智慧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形态,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它以互联网为载体,高度整合和激活旅游资源和信息资源,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模式。

2011年,南京“智慧旅游”建设仪式的正式启动,标志着南京智慧旅游应用的开始。南京民俗博物馆是南京老城文化的见证和缩影,是南京民俗文化和非遗文化的重要展示地,在智慧旅游建设的背景下,南京民俗博物馆应如何展示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发挥城市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作用,如何充分利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营销角度出发,提出智慧旅游背景下南京民俗博物馆营销的一些具体策略,旨在为博物馆的智慧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一、南京民俗博物馆概况

南京民俗博物馆,又称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是研究、展示和保护南京民俗文化及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性博物馆,其馆址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熙宅第。甘熙宅第是清代著名文人、方志学家甘熙的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俗称“九十九间半”,是中国最大的私人民宅,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明清三大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南京民俗博物馆在展陈上主要有《一脉文心、千古流传――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展示》《金陵工巧――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展演》《南邦巨族、江南甲姓――金陵甘氏家庭历史陈列》《榴开百子、百年好合――南京育儿、婚嫁习俗展示》《梨园雅韵》《金陵十八坊》等六个专题陈列,内容丰富,蔚为大观。

在南京民俗博物馆游客可以领略传统民居建筑的优雅精致;阅读一个千年家族的兴衰历史;感受南京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了解南京一百多项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基本情况;还能近距离观赏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精彩表演,在动静结合中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南京民俗博物馆营销现状及智慧旅游营销的要求

南京民俗博物馆的旅游资源价值高,发展前景被大众看好,但目前在营销策略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知名度不高、客源不足,旅游产品缺乏吸引力,门票价格缺乏弹性等问题。知名度不高和产品缺乏吸引力导致很多游客将其作为旅游的副线而非主要线路,这也是造成其客源不足的主要原因。此外,博物馆在节假日和平时客流量差异较大,游客大多集中在节假日,这也对博物馆的发展形成了阻碍。

随着智慧旅游应用的不断深入,也对南京民俗博物馆提出了新的要求。南京民俗博物馆的智慧旅游营销建设主要分为两个层面:宏观层面,微观层面。宏观方面,一是要建设统一的旅游目的地营销或服务系统,这个涉及到应用系统、基础数据及集成标准问题;二是在全国推行统一应用系统的建设,这些应用系统涉及行业管理与公共服务两大类;三是标准规范制定及推动工作;四是与标准规范制定及推动相关的智慧旅游试点工作。微观层面主要是指博物馆在智慧旅游发展的宏观环境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本企业营销的行为。不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层面的智慧旅游营销,都应以信息化、智能化为目标,以顺应游客消费需求,带给游客全新体验为宗旨,本文主要对其微观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三、智慧旅游背景下南京民俗博物馆的营销策略分析

(一)充分利用互联网营销

目前,国内用户量较多的网络互动论坛,主要有人人网、天涯和西祠等。南京民俗博物馆可以利用网络论坛强大的互动性,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定不同的旅游方案和攻略,图文说明,对此赋予不同的意义。也可以听取不同用户互动的意见,不断改进。另外,网络上会有游客发表点评、写游记、晒照片等,这些行为也给其他即将出游的潜在游客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南京民俗博物馆也可以通过专业旅游网站,如携程旅行网、途牛旅游网等开展互动宣传,也可以选则在这类旅游网站上出售景区门票,这是一条很有效的途径。网上预订门票不但可以享受价格的优势,也避免因排队浪费时间。在网站上,游客也可以看到其他游客的点评及网站提供的参考交通信息。

南京民俗博物馆在制定营销策略时,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这对营销起有重要意义。例如,澳门地区在2012年共接待内地游客1 000多万,它的信息平台能够体现各省的具体人数及排名。而在国内许多其他的旅游城市,虽然每年接待的游客数量远高于澳门旅客人数,可他们分别都来自哪里,各有多少人并不清楚;客源地构成情况、游客指向及发展趋势不明朗,这样就很难制定出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和具有针对性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

(二)改善电子信息服务,增强游客体验

随着智慧旅游的不断应用,南京民俗博物馆要想在这种大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就一定要有良好的宣传营销策略。在宣传营销中要注意重视自己清晰的品牌定位和特色品牌形象。一个优秀的品牌能为消费者带来独特而又丰富的品牌联想,这种联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定位和购买决策。例如,南京民俗博物馆中的文人书斋展室就是按照原甘熙书斋的格局,布置陈列甘熙的主要著作、画像、书斋家俱及文房四宝等,介绍甘熙的身世和故居的格局、使用情况;而食俗展厅则是主要展示南京历史上的各种土特产及风味小吃;最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和民俗物品的展品内容丰富,有云锦、剪纸、彩灯、风筝,各种砖雕、石雕、竹编、木刻,还有民间刺绣、染织、瓷器等,并在节假日专门组织各种工艺匠师,现场进行各种工艺品制作表演。文史资料馆为复建后的津逮楼和书舍,陈列各时期南京及外地名人描写南京的书籍、刊物和历史文献,将其作为研究南京地方史志和风土民情的主要场所。此外还设有婚俗展室、金陵名胜展室、音乐茶座、南京风光、南京民俗专题电视录像室等。对此,南京民俗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可有序、有效整合本馆的各类旅游信息资源,为游客提供全面、权威、及时、准确的“一站式”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有效突出清晰的品牌定位和特色品牌形象,从而全面提升游客人性化的旅游体验。

(三)重视移动终端开发和推广

南京民俗博物馆可以开发属于自己的应用程序,普及、推广南京民俗博物馆自身的产品和文化。南京民俗博物馆的客户端对景区的历史、概况、展厅分布、民俗艺术等有一个详细的设置,将若大的景区的装在小小的手机中,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资讯服务,包括电子导游、天气预报、导游信息查询、在线预订、在线投诉、一键报警等功能。游客抵达南京民俗博物馆后,可以借助馆区的无线网络,充实本软件的信息,根据软件提供的各项功能,自助享受一次完美的民俗文化之旅。

(四)智慧旅游产品创新

智慧旅游背景下,南京民俗博物馆要善于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把一些旅游资源进行整合,然后为广大游客量身定做,提供适需对路的旅游产品。智慧旅游以融合的通信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以激励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

民俗旅游资源比其他人文旅游资源更适合利用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南京民俗博物馆需梳理可以信息化的旅游资源,然后进行信息化处理,如再现和模拟甘熙故居的建筑过程和民居发展史,制作剪纸、提线木偶表演、南京小吃制作工艺等专题片,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循环播放,配合民间艺术家、非遗传承人的现场绝活表演,通过这种互动式的参观体验,可让观众收获亲身参与的乐趣,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对民俗、非遗文化的求知、鉴赏、娱乐等需求。此外,在解说服务方面,除了讲解员的讲解外,智慧旅游可以提供多种语言的电子讲解装置,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的需求。总之,需充分了解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利用信息技术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智慧旅游产品,以带给游客全新的旅游体验。

(五)积极开展微营销

以开放和共同发展的方式与更多旅游供应商、旅游产品分销商建立“旅行联盟”,进行合作发展。建立、发展、经营在线旅游电子商务分销体系,进而发展成国际GDS(全球分销系统),在统一数据中心的基础上,采用“云”模式,快速搭建微营销平台,实现微信、微网站、APP有机整合,希望借此引入更多与旅游相关的产品、分销商在该平台经营,以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共同打造一个共荣的旅游电子商务生态链。

四、结语

面对越来越大的体量和越来越多的旅游产品,越来越高的需求水准和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把旅游产业做强,使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依靠现代科技的力量,采用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联合服务模式,用网络把涉及旅游的各个要素联系起来,从而为游客提供智慧化的旅游服务;为管理部门提供智能化的管理手段;为旅游企业提供更高效的营销平台和广阔的客源市场。

民俗博物馆范文3

19世纪上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已接近尾声,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消费社会正在形成。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推进322化进程,英政府面临提升中产阶级审美趣味和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在实用主义思潮推动下,要求艺术从“开化的少数人”转向服务大众、教化国民的社会呼声高涨,“没有善于审美的顾客,就不会有优秀的设计师”、“创意成就产业”等理念逐渐为政府接受。1837年,英政府发起成立了旨在培养工艺设计人才的学校,该校教学用艺术设计展品成为V&A最原始的展品积累。1851年,伦敦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万国博览会”,这不但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也引发了英国国内对当时公众审美情趣与品位之“无政府状态”的反思。“万国博览会”结束后,英政府决定用门票收入所得建立一个国家级博物馆,既可收藏“万国博览会”的展品,又可以提升英国民众审美品位和国家艺术设计水平,V&A由此应运而生。

V&A现有藏品约300万件,研究人员和其他职员700多人,成为享有世界盛誉的艺术与设计类博物馆。其成功经验主要有如下5条:

1 与时俱进,引领业界之先。V&A作为英国最重要的大型国家级博物馆之一,从策展、布展到运营模式等各方面都为其他博物馆提供了经验和范例。例如,在19世纪60年代成立世界上第一所建在博物馆内的咖啡厅和餐厅,既方便观众又增加收入。在展品陈列理念上,二战后V&A开始用风格史取代历来沿用的材料和技术史方法,改变了博物馆重历史轻当代、重材料技术轻风格时代的传统。在展品介绍材料设计上,V&A坚守尽量简洁、点到为止的原则,避免观众因在冗长的历史和大量信息中迷失而失去参观兴趣。该馆还最早实行“晚间开放”,为工薪阶层下班后参观提供便利,使更多民众有机会受到艺术熏陶。1973年,为吸引更多年轻人来馆参观,V&A还具有突破性地在馆内举办摇滚音乐会。以上举措后均为很多博物馆所效仿。

2 艺术为先,教化为本。V&A认为,博物馆的功能不在于展品保护,而在于利用展品教化和教育国民,V&A也成为第一家向公众开放的英国博物馆。成立之初,V&A沿袭世博会模式,展品从科学仪器、工程器具等工业制成品到手工产品,无所不包。但工业成品侧重增长民众的科技知识,手工艺品则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更有利于提升民众艺术品位,激发艺术与设计灵感。1885年,馆内科技及工业产品等相关收藏被划分出去单独成立了英国科学博物馆,V&A便成为了专门收藏和展示工业与装饰艺术和手工艺作品的艺术设计博物馆,在艺术设计教育方面开始发挥更突出的作用。世界闻名的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在20世纪60年代独立以前一直是V&A培养研究生的教学机构,目前仍与V&A共同培养设计师和展品保护方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V&A与其他高等院校也有合作。2005年至2007年间,V&A与皇家艺术学院的联合教育项目培养了59名设计师和展品保护方面的研究生,与其他高等院校合作培养的博士生有12名。V&A在馆内还设有专门的教育中心,为英国义务教育提供辅助教学素材和场所。

目前,每年V&A有三分之一的参观者是艺术和设计类的学生、教师或相关从业者。现任馆长马克・琼斯曾表示,V&A不应被看作“学校”,但在艺术设计教育上一直发挥着超越普通意义博物馆的重要作用。

3 开拓创新,主打设计与创意。工艺品设计一直是V&A办馆的重要方向。20世纪70年代,英国缺乏对当代工业设计品的研究,相关藏品也比较薄弱,V&A于1981年将院内废弃的锅炉房改建成一个当代工业设计展馆,现在独立的伦敦设计博物馆即以此为基础。同年,V&A又成立英国艺术与设计展馆。

近年来,随着制造业不断萎缩,以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发展迫使英国另谋契机,英政府选择从传统经济向创意经济转型,创意产业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新经济增长点,创意人才的培养也成为英政府近年文化政策调整的基本着眼点和政府文化部门的要务之一。在此环境下,V&A发挥设计方面长处,提出在未来10到20年间担当起英国现代设计文化发动机的角色,推动英国设计业的国际化,帮助英国向创意经济战略转移。与此同时,英国政府也视V&A为发展创意经济的文化和教育基地,称V&A存在的核心目的是丰富英国民众的生活并为英国作为一个创意国家做出贡献。近年来,V&A举办了一系列文化和时尚展览,参与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有关项目策划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筹备工作,其英国设计文化策源地的地位更加稳固,对英国艺术设计业的走向产生着重要影响。

4 善于规划,紧跟时势。英国人善于规划,这在V&A展览项目的计划和设计上表现得尤为充分。其办展规划有长期性的,如4至5年,也有临时性的,如几个月,主要是在跟踪国内和国际大事基础上,结合本馆藏品情况而定,力图抓住时代脉搏,实现创收与扩大影响双赢。例如,二战结束后,英国社会发展遭战争重创,情绪低迷,V&A于1946年举办题为“英国能够制造”的大型展览,展示英国战后日用消费品设计和制造方面的成就,振奋了英国民众的民族自豪感,也鼓舞了更多人从事艺术设计工作。近年的例子包括,2004年,V&A抓住2008年北京奥运会吸引国际注意力之机,开始筹办2008年“创意中国――中国当代设计展”。展览期间,该馆还同步举办中国设计论坛,效果很好。而V&A展出的“冷战现代设计展”,则抓住格鲁吉亚和俄国冲突后西方“新冷战论”抬头机会,巧合时宜地筹备并集中展出该馆收藏的冷战期间工艺及设计展品,吸引了大批观众。

民俗博物馆范文4

欧洲是博物馆业的鼻祖,博物馆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683年牛津大学的阿西莫林博物馆正式开放,至今已经有320多年。全世界现有的5万多座博物馆,有2万多座都在欧洲。在这漫长的3个多世纪时间里,博物馆的形式在不断发生改变,以便顺应更多普通民众的兴趣。我在欧洲旅游的最深体会就是博物馆之普遍与寻常。它们已经不是精英文化的标志,而是普通欧洲人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与此同时,在当代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和展览方式中,也常常能感受到后现代主义对“文化”这个概念本身的不断重新诠释和反思。博物馆既是新文化的聚集处,也是新思想的生产者。

博物馆建筑:美与思想的凝固

参观博物馆是一种静默的交流。你置身于博物馆中,被琳琅满目的展品环绕――每一个都在向你诉说一个独特的历史故事。但纵使不去看展品,身处博物馆建筑中本身的体验,都能激发很多的灵感。

在我到过的博物馆中,令我最为流连忘返的博物馆建筑是丹麦的路易斯安那现代美术馆。美术馆坐落在丹麦东北角沿海的一个小城,是1950年代修建而成。自美术馆中心主体建筑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延伸出四条长廊,长廊两侧用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将美术馆与外部隔开。因此,整个美术馆的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仿佛混为一体,相得益彰。玻璃长廊不仅将外部的自然与博物馆本身的艺术完美结合了起来,并且有效地利用了光影在长廊中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格外静谧,超然的氛围。在博物馆中,还有一个巨大空旷的展厅,这是一个向海面延伸出去的阳台,从这间屋子的大玻璃窗,你能看见蓊郁的树林后,一望无垠的辽阔海面。

与路易斯安那美术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法国的蓬皮杜中心。作为法国现代艺术的展览和学习中心,这里收藏有20世纪以来的著名艺术作品,其中包括广为人知的杜尚的现成品艺术作《泉》。蓬皮杜的建筑体现的也是一种反传统的理念,其外露的钢管和玻璃的先锋造型曾引起不小的争议。但蓬皮杜中心建筑的大胆风格正体现出这一艺术中心当初的创始理念,那就是给公众提供一个创新的平台,激发人们的艺术想象以及对传统的反思。

博物馆与高科技

现代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展览的“互动性”。现在世界各地的大型博物馆都配有有声解说设备,这些设备中录制有对博物馆内重要藏品的讲解,有的解说长达4-5个小时。我记得几年前到维也纳旅游时,我就曾在著名的艺术史博物馆消耗了近一整日的时间。

如今在欧洲很多的新博物馆里,各种高科技使参观者不仅能用视觉欣赏,而且能用听觉和触觉来感受展品,并亲身参与到展览本身中。比如柏林的DDR博物馆(东德博物馆)就是展示互动性的一个典型例子。这所面积不大的博物馆以颠覆传统历史博物馆古板的解说形式为宗旨,将历史通过科技重现在观众的面前。在这里,参观者可以亲身体验冷战期间东德生活的方方面面,博物馆中有冷战时东德人公寓的模型,衣柜里挂着当时流行的时装。展品中也有当时学校使用的教科书,人们工作用的打印机,而游客都可以亲手触摸和使用这些展品。

柏林另一个广受欢迎的博物馆是科技博物馆。这里的展览内容包括交通技术、通信技术、生产和能源技术、内陆和远洋航运、航空和航天探索等,此外,其历史悠久的机车库还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有轨交通工具收藏馆区之一。在这,即使你对科学毫无兴趣也会不自觉地被各种有趣的展品吸引,忍不住亲自一试身手。在交通技术展厅,你可以登上巨大的蒸汽式火车车厢,坐在驾驶座上想象自己回到工业革命时代;在通信技术展厅,你可以用老式的照相机给自己照一张照片。

栩栩如生的最高境界:露天博物馆

比高科技互动更逼真更高级别的,是有“真人秀”的露天博物馆。在瑞典南部一个偏僻的小村里,就有这样一个面积不小的“维京人民俗博物馆”。在这座博物馆中,没有蜡像和玻璃橱窗展示的传统服饰,有的是真正的维京时代的草棚建筑,和穿着长袍和雪地靴钻木取火的维京人志愿者“演员”。进入这个露天博物馆,就仿佛置身于权力的游戏的拍摄现场,又仿佛回到了几千年前的维京时代。在这座民俗博物馆里居住的是“斯堪的纳维亚维京探索者俱乐部”的成员,他们自愿来此体验一把维京生活,也向有人展示原汁原味的远古历史。

这个露天博物馆完整地展示了一个古代维京人部落生活的方方面面。走进一间草棚顶小屋,你能看到各种石质的炊具,狩猎工具,以及陶器,瓦罐。此外村里还有防御外敌袭击的守望塔,以及维京人交易的集市。村中的会议室里挂着各维京人部落的旗帜,坐在屋里,你能想象几世纪前维京人聚会的情形。

露天博物馆每年夏天会举行一次维京人集市,来自北欧各地的手工艺人和维京文化爱好者回来此出售自己打制的铁器,皮毛服饰,宝石首饰等。在集市期间还会有维京人表演,包括乐器演奏,维京人打斗表演等等,趣味盎然。

在我居住的瑞典小城隆德也有一个小小的历史民俗露天博物馆,这里除了长期展示关于瑞典民俗文化的展览外,还不定期有关于各国民俗的巡回展览。每年时逢瑞典重要节日如仲夏节,圣卢西亚节,这个博物馆还会有特别的民俗表演,很多瑞典家庭都会带着孩子前来,观看民俗舞蹈,参加节日庆祝活动。

一切皆有学问:巧克力,香肠,刑罚和性

若说欧洲博物馆还有什么让人大开眼界之处,无疑是各种博物馆主题的五花八门,千奇百怪。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大约是众所周知的开放自由之城,这里的博物馆也是形形,纷繁芜杂。有阳春白雪如梵高博物馆,有严肃沉重如安妮之家,也有前卫大胆如性博物馆,和毛骨悚然如酷刑博物馆。在酷刑博物馆中展示有从古至今的各种刑罚和刑具,一旁图文并茂地详细解说,让人脊背发凉。

作为一个吃货,我倒是对欧洲的那些关于食物的博物馆比较有兴趣。在巴塞罗那我曾光顾过巧克力博物馆,这是宛如蒂姆伯顿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的童话世界:巧克力制成的建筑雕塑,卡通人物,动物植物等等。博物馆内还有巧克力制作教程,一击必不可少的――巧克力商店。

民俗博物馆范文5

从1914年华西协和大学古物博物馆(今四川大学博物馆前身)开始筹建到2014年,四川大学博物馆已历经了100年的历史更迭。它是西南地区建立最早的博物馆,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之一,这个创建百年的博物馆本身就是巴蜀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单单是载体和窗口,更是参与者和推动者。

“高校博物馆的优势在科研和教学”

20世纪30年代,华西协和大学古物博物馆馆长葛组织了对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首次发掘,三星堆早期文明碎片随之进入博物馆。而后来三星堆的持续大规模发掘,川大博物馆和考古学科的师生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博物馆还先后组织和参与了汉墓、唐朝石刻、宋瓷、三峡等多次考古活动,拯救了众多珍贵历史文物,为古巴蜀文明的再现和保存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其他类型的博物馆相比,高校博物馆的优势在科研和教学。它面向的受众更多的是高校老师和学生,为他们的科研教学活动服务。”霍巍馆长说道。

其实,早在1984年,著名考古学家童正恩出任川大博物馆馆长时,这一理念就已被正式提出。正是在这一时期,川大博物馆进入重要转折期,其中一项是改造陈列,打破国内博物馆当时传统的通史陈列形式,结合自身学科优势,推出了石刻、书画、葬俗、民族学、民俗学、教学参考六个陈列室,在全国博物馆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仿效一时。

反过来,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实现,又为高校科研学术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自1929年开始,博物馆主持编辑出版了《华西边疆研究学会杂志》、《南方民族考古》等大型学术刊物,成为研究我国西南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的重要参考文献。而民族、民俗、考古、历史也一直是四川大学的优势学科。

2010年8月,川大博物馆陈列设计小组承担了四川丝绸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方案,前期完成了内容设计方案,后期协助共同完成了展馆的形式设计、展厅施工、文物复制和展厅布展等系列工作。同年12月,又和四川博物馆联合成立“科研规划与研发创新中心”,进行优势资源组合、合作双赢的探索。

川大博物馆在科研、教学、人员、场地等各方面都根植于四川大学深厚的土壤,成为巴蜀大地上重要的文化机构。

“博物馆应该透物见人”

四川大学博物馆曾被杨振宁称为全球前十的高校博物馆,如今又提出建设“研究型大学综合博物馆”的目标。

何为“研究型大学综合博物馆”?霍巍馆长阐述道:“一方面,不同于其他类型博物馆的重展览轻研究,川大博物馆把每一件收藏品都放在学术研究的思路中,挖掘它的学术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博物馆要充分反映四川地区的巴蜀文化和考古发展,要以物观史,透物见人。”

走在川大博物馆展厅内,声响、音乐、光影都被恰到好处地运用,营造出和谐、均衡的展览空间氛围,呈现出强烈的视觉效果,其中石刻陈列馆更打造成特别的洞窟效果,让人感觉不仅仅是在观赏藏品,而是在体会历史的美。

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达15000平方米,展区面积7000平方米,展出的文物达到2000件,说明图版400余幅。但事实上,除去展示出来的文物外,未展示的文物更达到了8万多件、5万多套。

“藏品是很丰富的,但是一股脑儿把他们灌输给观众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让展出的每一件文物都能自己述说历史。”

霍巍馆长说,川大博物馆有一个目标是研究的“全方位化”,让馆内的每位工作人员都是一个研究者,这样文明基因就能流淌在城市空间的各个罅隙。

四川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巴蜀文化,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使博物馆融入城市人群生活,唤起他们对本土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从文物大省到文物强省”

对于如何建设文物强省,霍巍馆长有着自己的看法:

“首先,应加强对现有文物的研究。四川的研究成果远没有同为文物大省的陕西多,而陕西文博产业发展之所以快,很大程度上就源于对研究的重视。

其次,应加强对文物价值的宣传。目前四川博物馆还没有针对不同的受众形成不同的宣传趋势。博物馆的宣传之学其实就是经营之学,在这方面,川大博物馆已经做出了一些尝试。比如,借助每年春节武侯祠大庙会的平台,展出博物馆相关文物藏品,介绍三国文化。让博物馆主动走出去。

最后,要在研究成果和受众之间建立起联系,博物馆应该主动走出象牙塔,贴近老百姓。可以利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推出流动博物馆、电子博物馆等,还可以在展厅内增加大荧幕,充分满足受众的文化体验。西安老百姓的博物馆素养普遍比较高。

对此,川大博物馆应该发挥起引领作用,因为它在西南地区具有不可替代性,它拥有高水平、高水准的学术研究。”

如何建设文物大省、文化大省一直是四川的一项重要课题,而全面推进高质量高水平的博物馆建设就是众多思路中的一条。因为博物馆对城市和区域文化有着提升效应:通过博物馆,城市原有的人文素养和历史文化得到了质的飞跃,例如武侯祠博物馆很大程度上活跃了成都的三国文化,同时又使得市民的生活品质和人文素养得到了提高。而在旅游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博物馆通过延伸文化产业链,形成品牌吸引力,更是加强了这样的效应。

四川文化的发展在博物馆和文博事业的助推下,未来似乎可以预期。而四川大学博物馆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值得期待。这似乎有些许象征意义:锦江一衣带水,潺潺流过成都平原,滋养着天府之国,连接着巴蜀文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四川大学博物馆就矗立在锦江畔,与百年川大的建筑融为一体,临风而立,衣袂飘飘。

馆藏文物部分亮点

石刻艺术陈列馆:

“东方维纳斯”

石刻艺术陈列馆中,四川邛崃龙兴寺佛教石刻尤具特色。它们玲珑剔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中高达198厘米的唐代断臂观音立像,面容端详,服饰华丽,体态丰满多姿,被誉为“东方维纳斯”,堪称“镇馆之宝”。

民俗学陈列馆:

精致的旧成都花轿

民俗学陈列馆以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民俗类文物为主,包含婚俗用品、工艺、文房用具和成都皮影4个主题。其中一台精致的旧成都花轿出自清末民初一家轿行,整个场面数十人才能驾驭,排场之大、礼仪之复杂,令人叹为观止。

民族学陈列馆:

民俗博物馆范文6

 

一年来,该同志以学习党的十精神和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重点,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提高了践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自觉性。现将该同志2012年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业绩

(一)增强服务意识,努力做好民俗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坚持常年面向社会免费开放,2012年参观人数18万人次。先后接待文化部非遗司、省政府参事室、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省民俗学会、省史志、省电视台等单位领导的考察和参观。为省民俗学会、山东大学民俗研究所、山东工艺美院专家学者和研究生提供了学术研究方面的支持。请山东工艺美院张从军教授帮助编写《***民俗展陈列方案》,做好改陈的准备工作。

(二)认真做好古船保护与修复工作。协调***文物保护中心派员来***启动古船保护修复工作。经过半年多的工作,古船主体修复工作已基本完成。邀请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专家组成员和中国船史研学会专家、考古专家参加 “***古船保护修复工作中期评审会”,与会专家对中期保护修复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后期保护修复工作提出了复原式修复的意见。预计2013年4月份古船保护修复任务可全部完成。

(三)参与定陶汉墓保护工作。根据局领导的安排,参与了定陶汉墓的保护工作。参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中心、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秦俑博物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就定陶汉墓保护方案以及子方案的编制和研究工作。参与了定陶汉墓出土文物保护工作。帮助定陶县文物局修改请示、纪要、汇报材料23份。配合省、市局而做好定陶王陵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争取工作。

二、科研工作情况

(一) 4月份参加中国民俗学会在金门组织的“2012海峡两岸民俗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专题研讨会”,并在会议上宣读了论文《谈鲁绵织造技艺的传承与开发利用》。

(二)9月份参加省博物馆学会在济南举办的“石椁画像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会议上宣读了论文《成武出土汉画像石的调查与研究》。

(三)10月份参加省民俗学会成立25周年学术研讨会, 并在会议上宣读了论文《***民俗博物馆民俗文物征集与保护工作的思考》。

(四)12月份撰写了《***民俗博物馆民俗展改陈大纲》。

(五)古船保护修复与研究工作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国内最著名的船史研究专家认为:***古船修复工作“认真、细致、有据、求实”,复原施工工艺具有创造性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是国内出士古船修复复原的典范。

三、2013年主要工作打算

(一)搞好《***民俗展》改陈工作。目前山东工艺美院张从军教授正在主持编写《***民俗展改陈方案》和陈列艺术设计工作,争取四月份牡丹花会期间改陈后的《***民俗展》正式对社会免费开放。

(二)搞好民俗文物征集工作。为配合《***民俗展》改陈工作亟待征集一批民俗文物,以适应改陈工作的需要。

(三)建立健全***民俗博物馆馆藏民俗文物档案。

(四)做好古沉船脱水保护工作。四月份召开一次古船修复工作验收评审会。

(五)配合定陶县人民政府,做好定陶汉墓保护方案的编制和出土文物保护工作。

                    ***民俗博物馆

上一篇小论文格式

下一篇施工图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