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毕业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土木工程毕业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土木工程毕业规划

土木工程毕业规划范文1

1.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滞后导致就业方向的局限

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大致有三个:一是开发单位,包括政府规划部门和甲方;二是设计单位,这里主要是结构设计方面的工作;三是施工和监理单位,以施工单位为主。从本校土木工程专业近年来的就业情况来看,到施工单位就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要占到就业总数的80%以上,而这些施工单位大多存在施工环境艰苦,流动性大,很多施工项目尤其是路桥项目在远郊甚至农村居多。本文作者对本校86名土木工程专业贫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调查结果发现,87%的学生不愿意回到农村工作;大中城市是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就业的首选,最低选择也是留在中小城市;相比较施工企业,贫困大学生更多倾向于稳定的开发单位和设计单位。这反映了贫困大学生自身择业的期望值较高,一方面,他们来自农村或者是贫困地区,在择业地点上很难再去选择回到基层,而土木工程专业就业的主流方向——施工单位的工作地点很多在基层;另一方面,他们迫切希望能有一个较高的工资收入来改变目前窘迫的生存环境,他们往往会选择收入颇丰的甲方,在择业方向上就会比较狭窄,导致就业方向的局限。

2.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成长视野的局限导致就业选择的盲目

土木工程专业的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地区、农村家庭,他们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大学的机会,往往具备朴实、勤奋、认真、好学的特点,这是贫困大学生的优势与长处。然而,受他们家庭环境的影响,贫困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往往急于改变自己目前的生存环境,很少考虑到今后或者说长远的发展,往往更看重福利待遇,尤其是对从业初期的待遇十分看重,倾向于从业初期就能给予较高待遇的企业,从而容易忽略是否有利于个人的长远发展,这与贫困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是息息相关的,这种压力巨大的生存环境会影响学生的成长视野,从而导致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上的盲目。

3.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综合竞争力的欠缺导致步入职场的困难

综合竞争力已经成为大学生求职乃至从业的重要基础。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综合竞争力的欠缺已成为导致其步入职场的绊脚石。这是因为,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市场化,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评判标准更多也更复杂化,除了把大学生专业、技能、证书等基本可以量化的标准变成基本素质要求以外,在校期间的社会活动参与情况、获奖情况、工作实习经验等附加条件也越来越多,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等原因在基础教育阶段和素质教育培养等方面的劣势就因此凸显出来。就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家庭条件好、社会关系多的学生就业的面相对就广,而家庭条件差、社会关系单一的贫困学生就业途径就少。甚至在工作一定时间后,这种竞争力的缺失还可以体现,作者做过一项非正式调查,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在就业后两年内因表现欠佳而更换工作的频率是普通大学生的两到三倍。

4.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专业信仰的淡薄导致放弃专业的案例增多

贫困学生在高考后的专业选择上往往会倾向于就业率高,毕业后容易找到就业机会的专业。这样做往往是因为贫困学生为了改变自身命运而进行的无奈的选择。因此,很多贫困学生在选择土木工程这一热门专业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到是否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在进入大学学习后,往往是强迫自己学习,即使成绩还不错,但缺乏最根本的专业兴趣,也可以说是对专业的信仰。这种信仰的缺失往往会导致贫困大学生在求职中遇到困难时放弃自己的专业,亦或是在工作岗位上遇到困难后在选择新的岗位时放弃自己的专业。本文作者在对10名放弃土木工程专业的典型案例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其中有7名是贫困大学生。这些贫困学生中有1名是其他原因放弃专业,6名则是因专业信仰淡薄最终放弃专业。

二、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

1.转变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就业观念,拓宽成长视野

就业观念决定大学生对择业的期望、定位和选择,支配着大学生的择业行为,因此,要解决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就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针对贫困大学生所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学校及有关部门要尽早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做好贫困学生的生涯设计与规划。根据土木工专业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针对施工单位条件艰苦、流动性大的特点,应尽早鼓励贫困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鼓励贫困大学生立足从基层做起的就业观念,这也符合建筑行业的发展特点,基层的锻炼是为他们今后的成功打下牢固的基础。针对贫困大学生就业视野问题,学校及辅导员老师要与学生家庭做好沟通与联系,因为这些问题的产生往往与他们的家庭成长环境息息相关。学校还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给学生正确的求职导向,有关部门还应该在贫困大学生面临的各种生活上的困难给予一定的帮助,土木工程专业就业空间相对较大,要尽量避免学生因为生存压力而做出被动的选择。同时,择业、就业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关键是工作经验的积累,要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打破一步到位、一职定终生的就业观念,帮助他们充分就业。

2.提升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解决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就业的核心问题是提升他们的综合竞争力。在个人能力成为求职关键的前提下,必须全面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建筑类行业不仅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有严格要求,对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也是十分看重的,因此增强这些能力,是提高土木工程专业贫困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首先,要从贫困大学生的精神素质方面入手,由于受家庭环境影响,贫困大学生往往缺乏良好的精神素质,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社会实践经验等存在一定的欠缺。学校应及时开展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了解从学生到职业人身份转折过程中所带来的精神困惑,掌握行之有效的心理调节方式,良好的精神素质是保障贫困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前提。其次,要巩固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很多实践性强的专业一样,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想要提升自己的求职砝码,就需要考取各种从业证书。学校在为土木工程专业贫困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时,应该把为就业服务清单列出来,包括土木工程专业所需各类证书,根据每个贫困生的具体情况量体裁衣,提供个性化服务。此外,要进一步加强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的帮扶力量。土木工程专业性强,不仅要发挥学校就业管理部门的引导作用,更要加强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正面指导,历年来的就业情况显示,土木工程的学生就业很少偏离本专业,是对口就业率最高的几个专业之一。很多专业教师不仅能在专业技能为学生保驾护航,还能利用同学、校友等社会资源为贫困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提供就业平台。

3.强化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的专业信仰

土木工程毕业规划范文2

职业道德常指行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需要遵循的行为规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一定职业范围内的特殊体现,也是所有从业人员所具备的道德情操、道德准则与道德品质的具体表现。目前,企业已经将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也是企业招聘员工和辞退员工的重要依据。有关部门和个人对用人单位就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目前的职业道德水平进行调查表明,现在的中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缺乏互助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不能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缺乏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更加缺乏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品质,用人单位希望中高职院校培养具有真正职业道德的学生。目前关于中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成果已有一些,但涉及到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就比较少,且其全面性、系统性不强。例如:杨实生从高职院校的教育目的、高职教育本身的特点及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需要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思政课教学中职业道德渗透性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思政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措施;唐徐林从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职业能力的基本内涵以及企业对建筑工程工作人员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这些要求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邓海燕从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出发,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分析了目前高职学校职业道德的教育方法,探究了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新路径;刘雪松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可以通过多渠道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改革考核体系、开展实习实训、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等都承载着职业道德教育的任务;郑春雨认为必须遵循职业道德培养的趋势和心理规律,从切实引导高职生树立全新的职业道德观念、增强职业道德情感、坚定和巩固职业道德意志、强化职业道德行为四个阶段入手,建立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内化和固化机制。以上的研究中对中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了分析,但就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特点的研究就很少,而且研究内容没有考虑专业特点。

2当前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主要面向各基层建设施工单位的一线岗位,土木工程行业属于艰苦行业,学生需要适应施工现场的艰苦环境。如果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没有吃苦耐劳的良好品格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就不会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就很难适应土木工程施工现场的艰苦环境。因此,中高职院校应该加强锻炼和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吃苦耐劳、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等优秀品质,重视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这些都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中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现如下:

①职业道德观念淡化:目前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具有目中无人、个性强、自私自利等不良习气,致使他们职业意识不强、团体意识淡薄、职业态度不端正、工作积极性不高、喜欢推卸责任等不良职业习惯;目前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短视,缺乏长远职业规划,学习功利行为强,认知片面化,把学习的实质狭隘化的认为学习就是学习一技之长,致使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欠缺刻苦钻研精神;目前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人际关系处理得较差、跳槽现象普遍、迟到早退现象时有发生、工作失误率较高、生产的产品质量不高等,这些现象在较长的时间内制约了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②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度不够:很多中高职院校没有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师,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主要由思想政治教师担任,甚至由一些辅导员担任,致使对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不强或不专业,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据有关调查表明,大部分中高职学生认为土木工程专业职业技能比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更重要,说明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不够重视,学生没有将接受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作为自身职业规划设计的一部分;中高职院校在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大部分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对土木工程专业不了解,只能进行理论性的片面职业道德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土木工程专业实际需求,无法使学生体会到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中的专业需求,也使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和精神,影响了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长远发展。

③职业道德教育内容陈旧、评价机制不科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土木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近年来我国土木工程行业的蓬勃发展,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要求员工具有不断变化且进步的职业道德水平。然而很多中高职院校教师没有结合当前土木工程行业员工的职业道德要求,没有及时更新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的教育内容,甚至有些教师将不健康的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给学生,使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接受陈旧的或不健康的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也使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另外,还存在中高职院校对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当前的评价机制缺乏秩序性且不严谨,学生不能从当前的评价机制中科学的确定教师的授课情况。

3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

针对以上当前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为了满足当前企业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的要求,需要提高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水平,为了增强其实效性可以通过以下几条措施来进行。

①中高职院校需要重视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中高职院校应该将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统一协调起来,加大职业道德教育的经费投入,将职业道德教育放到中高职院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中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者都要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负重要责任,同时也为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提供保障。中高职院校需要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全程的灌输式教育,把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计划,从入学到毕业的这段学习时间里系统的灌输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在“两课”的教学中,帮助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职业道德的习惯;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专业课教师融合土木工程案例,寻找专业知识与职业道德的结合点,巧妙的将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通过专业知识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将土木行业标准和纪律牢记于心,让学生理解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务实择业。

②及时更新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壮大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应经常调查企业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要求及收集相关的企业素材。根据调查结果,结合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及时更新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使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接受当前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知识,使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达到当前企业员工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水平。另外,中高职院校应该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特点聘任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加强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使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水平满足土木行业的发展需要。

③完善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科学的评价机制:中高职院校应该科学的修改制定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机制,完善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科学的评价机制是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育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首先学会“做人”的思想。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机制的评价主体有:学生、同事、教师、学校、企业等多方面组成,其相应的评价形式有:自我评价、同事评价、指导老师评价、学校评价、企业评价等。采用多样有效的评价手段能够较客观的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有积极的正面作用,例如:采用批评和表扬相结合的方法、采用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方法,均可以多方位的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水平进行有效的评价。可以使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充分了解自身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水平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从而使学生的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得到良好的发展。

4结束语

土木工程毕业规划范文3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TU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3-139-01

一、土木工程学科特点及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大学的工程教育,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工科毕业生缺乏工程实践背景、动手能力弱,被认为是大学工程教育的首要“弊病”。因此,在同济大学最近举办的中欧工程教育研讨会讨论后,教育部拟创立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工程人才的新机制,今后可能要求全日制工科生把一部分学习任务从大学挪到企业完成,学时为1年。这对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极为重要。土木工程学科最大的两个特点就在于它的“本土性”和“复杂性”。土木工程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包括规划、勘察设计、施工都必须结合中国的特色,并且由中国人来完成,因此具有明显的“本土性”。土木工程学科的另一个特点是“复杂性”,土木工程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各个专业交织穿插在整个土木工程全过程中,因此必须进行良好的组织、运转、协调。土木工程的这两个特点就注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密切结合工程实际,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对土木工程学科培养目标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而考虑:具备较为完整的工程基础知识结构:具备扎实的工程分析、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及管理的专业技能;以及良好的交流和组织能力。

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相互之间缺乏联系,难以形成有机统一体,教学评价标准陈旧,难以适应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实验过于简单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仅是理论课的补充,实验指导书详尽叙述了实验方法、操作步骤,学生只需简单操作即可完成实验操作任务,数据处理也较简单,学生几乎没有问题可以提出,也不必分析实验结果;依据实验报告给出实验成绩。这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习难度大

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实习人数激增,联系实习单位和教师指导的难度越来越高,认知实习和毕业实习空泛化,学生无法全而了解施工过程,无法熟悉施工工序,无法掌握实际的施工工艺。实习考核是根据考勤、实习日记、实习报告、鉴定材料等评定的,由于各类实习的性质、目的、内容及实习要求不同,这种考核己流于形式。

(三)设计能力差

传统的毕业设计是按教师规定的形式和要求完成结构选型、计算,建筑设计、图纸绘制等任务的。它难以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即使精心安排设计内容,得到的也仅是一张设计图,学生无法切身感受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本科毕业生难以进入设计院工作,使很多学生忽视设计能力的培养。

三、实践教学改革的途径及措施

(一)改革课程体系,增加实践环节的课时量

改革课程体系,课程要尽早而向实践,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渗透融合;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包括要合理安排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比例;控制课程总门数和总学时数。要根据专业课程的教学特点,制定新的课程教学量计划。在课程体系修订时,白然科学专业基础课程增加实验教学课时,原则上每门专业基础课程最少增加1个学分的实验学时,每门专业课程增加1-2个学分的实习课,以保证实践教学的开展。

(二)优化实践环节,建立面向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

实验中心技术人员和各任课教师相互合作,共同研究实施实验教学的课程目录、实验内容、实验器材和试剂要求,在摸清实验需求的基础上,编制实验室建设实施规划,制定实验室建设项目和设备清单,为满足实验教学创造更好的条件。重视实验室制度建设,尤其是财产管理和实验流程管理制度,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效率,解决实验室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管理问题,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以建立高效和谐的实验室运行环境。

教师提出具体的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实验员就应当能够按照要求,协助实验指导教师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一方而,教师必须熟悉实验内容、实验技术和基本操作规程,这就需要教师不断钻研业务,这样才能有效指导学生实验:另一方而,作为实验室专门技术人员,要完成预定的实验任务,首先要弄明白现有的实验设备能够承担哪些实验任务,制定出清单,让教师知道目前的实验条件和能力。

(三)拓宽实习基地,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在对外合作方面,加强与专业机构、企业单位合作,完善实践基地网络。学生除在这些企业、公司进行真刀真枪演练之外,还可以进行“顶岗”实践,真正达到增强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聘请部分有实践经验的专业工程师任学校兼职讲师,与一些企业建立固定的产学合作机制,学校利用白己的优势给社会以一定的服务,而利用社会力量来解决实践教学环节的部分事务性工作,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过程的组织上及实践环节的考核上。

四、结束语

为了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必须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入手,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形式,使学生通过学习,既能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广泛接触工程实际,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实现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潘林,袁大伟,何大志.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自然科学版,2011(08)

土木工程毕业规划范文4

一、土木工程毕业生的特点

土土木工程专业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大方向,分别是建筑工程与道路桥梁工程,在就业上,这两个方向又大致相同,只是在细节上有些许差别,总体上来说,土木工程毕业生的去向逐渐趋向多极化,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的毕业生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很少有学生会选择继续深造,有接近三分之一的毕业生打算继续深造提升自身学历,极少数毕业生会选择自主创业,这表明当前土木工程毕业生的就业思想不开放,缺少对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面对就业的压力,选择提升学历的学生只是为了避免此压力的无奈之举,初衷为学生研究的学生可谓凤毛麟角。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使得他们愿意从事的行业依次是:工程师,管理人员,商人,科研人员,教师。在绝大多数毕业生中,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会积极主动的到用人单位应聘,赢得信任,越来越少的毕业生通过学校的渠道,被推荐到用人单位。由此显现出,土木工程毕业生的择业观越来越自主,更加追求风险择业。

二、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学生思想态度不端正

大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随之而兴起的房地产行业和在建筑业中存在的隐藏规则也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造成了思想上的冲击,学的再好不如分的企业好,如果没有关系就接不到好的工程,发家致富的都是不上学的,这些错误的观念动摇着毕业生打思想,导致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从主观上就排斥专业课程,导致毕业时对专业知识掌握不精,不被用人单位所聘用。

(二)就业指导的系统性不足

当下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毕业就业指导课程主要是针对目前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和提供一些基本的求职技巧,以此提高就业率。这并不能满足当今竞争压力如此大的就业形式。通过对本校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接近一成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发现用人单位的需要超出自己已掌握的知识技能。有较少数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的口才造成了交际问题,成为就业的较大障碍。有近三成的毕业生表示存在与其他人交流、相处的压力。对自己所学习的土木工程专业真正热爱的学生只占一成左右,有接近三成多的毕业生反应,在大学这几年期间,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任何感觉,自己也就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三)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与实践脱节

大学生的学习课程从学习开始那一天,就是有一套有序的课程排列完成的。根据教育的目标设计出相应配套的课程体系。想要培养什么人才就对应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课程体系。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它的开放性较强。所以,学生在毕业后,想要有竞争力,必须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更要具备迎接国际竞争的素质。但是,目前毕业生的知识体系存在着掌握不均的缺陷。学生掌握专业高新知识的比较多,但是在这其中仅有一半的人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知识结构的不对称,导致毕业时的竞争力不足

三、应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难得思路

(一)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学目标的清晰度,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将教学目标落实细化。针对学生对专业的兴趣问题,要加强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提高他们对所学专业的热爱,让每名同学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首先要加强教师团队的建设,让老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存在于社会的一些问题,正视他们,不能被其所影响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观。

(二)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网络建设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每个人基本都离不开手机,根据在我校的数据调查显示,有近七成的毕业生在学校期间每周会有五个小时以上的时间用来上网。网络就业的明显优势在于,信息的时效性,经济性和隐蔽性。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浏览到大量的就业信息,通过筛选工具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这种便捷式的就业途径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三)革新专业课程、注重实践

土木工程专业不应局限于书本,更加注重实践。在专业课程上可以把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相结合,在专业课程上,不仅要注重高端技术,更应该在基础知识上打下坚实的基础,每种知识的比例都要占有一定的比重,要培养出复合型人才。理论与实践并重,高职院校加大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达到提高学生操作能力与理解能力的目的。与大型实习基地建立长久的稳定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培养实践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行业领域的应用。也应让学生掌握CAD等工程软件,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瞿爱良.地方院校土木工程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2]赵更歧.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学风下滑原因分析及对策[J].

[3]孙伟.地方高校教材建设的发展路径探微[J].

[4]陈国钦,杨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科研训练体系的构建[J].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土木与测绘工程系)

土木工程毕业规划范文5

(一)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美国土木工程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宽泛的社会需求的土木工程人才,也就是“大土木”的范围,主要包括民用建筑、工业厂房、隧道、桥梁、海港、给排水、市政等专业。未来可能从事结构和岩土工程师、市政工程师和运输工程师等工作。我国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土木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土木工程技术人才。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能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土木工程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由于中美两国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差异,两国的教育模式存在着较大区别。美国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工程教育通常采用通识教育的培养模式,而我国土木工程本科教育主要肩负着专业教育的职责。双方最大的区别在于,美国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阶段主要通过通识教育培养健全的个体,而我国主要是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型的人才。

(二)课程体系从培养目标来看,美国土木工程高校十分重视实践在教学中的地位。对比国内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美国的土木工程课程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美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设计综合类课程学时数明显高于国内高校;2.美国高校土木工程选修课的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比例多于国内高校;3.美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占总课时数的比重显著高于国内高校。

(三)课堂教学与评价方法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UTA)为期1年的访学期间,全程旁听了土木工程系的土力学和基础工程两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授课内容与国内高校的土力学和基础工程课程类似,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主干必修课。采用大班授课,每周2次共3小时教师授课,以及每周一次的2小时自习课。自习课安排博士研究生(助教)为本科生答疑,自习课还包括点名和交作业的内容。该课程的成绩分配与国内高校比较类似,其中每学期至少安排两次闭卷小测试,占总成绩的20%;每学期一次分组大作业,占总成绩的15%;自习课占总成绩5%;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60%。与我国的课程相比,美国课堂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每堂课的课程信息量非常多,学生需要课前预习才能跟上教师的节奏;教师教学风格自由,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随时打断教师,并提出自己的意见。2.课程网络建设比较成熟。由于大量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信息量大,为便于学生课后学习和复习,解决学生课堂来不及记笔记的问题,教师会在课后将课程全程录像,将笔记内容、课外阅读材料、上课讨论内容等放在课程网站上,供学生自由阅读。课表也会在网站公布,包括各课时授课内容计划、学期测试时间、大作业时间等,以便学生自习参考。3.分组大作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鼓励学生通过编程或者使用数值软件建模解决各种工程实际问题。4.强制参加自习课。对于基础主干课,自习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一般都会参加很多社会实践,对此,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参加某些课程自习课。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美国高校的作业非常多,而且作业通常为综合或实际工程问题,需要学生结合教师的上课内容,查阅大量资料,通过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检验学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考试环节主要分为平时阶段的小测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三部分。可以避免学生平时不学习,在考试前突击学习的情况,保证了学习过程的连续性,确保学习效果。为综合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效果,对于教学方面而言,美国高校有学生评价教师的评价体系,对教师教学的各环节进行指标量化评价,打出评价等级,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和设计等,是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增强动手能力、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知识的重要手段,美国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非常重视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为例,土木工程专业采用课堂理论学习与工程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生在校期间有3—5次工程实践机会,每次2—4个月。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可直接在相关工程和科研单位进行,真正做到“真题真做”,而且提前实现上岗培训。

二、我国高校土木工程教育的启示

(一)注重基础课程的教育,加大专业课程比例为确保通识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美国土木工程院校规定授课教师必须是教授或者工程界的专家,而且要求最终的教学效果必须达到优良。为提高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认识,增加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兴趣,为今后的工作和继续深造打下扎实基础,我国大多数高校已规定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必须给本科生教授相关专业的基础课,如土木工程概论和结构力学等课程,但由于师资和教学资源的不均衡等原因制约,目前主要还是以年轻教师授课为主。相比国外高校,国内高校可参照美国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多个课程群模块。加大专业基础课程比例,加强专业基础课教育,处理好基础与专业技能,校内与校外,知识、能力与素质之间的关系,优化课程体系结构,保证课程之间的良好衔接,整合课程内容,避免内容重复,提高课程效率。

(二)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结合实践教学是土木工程本科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之一,目前国内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课程设置存在实践教学环节比重偏少的问题,存在学生实践训练内容较少、实习时间短并流于形式等问题。参考美国高校土木工程的教育经验,有以下几点建议:1.聘请工程单位的专家开设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类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通过大量的工程实例教学模式,提出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2.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去工程单位进行相关课程的现场实习,实习合格后给予一定的学分和资金资助,同时学校在学生奖学金和三好生评定等方面给予相应的考虑。3.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特别是鼓励年轻教师定期到相关工程单位实习,和工程单位联合申报产学研项目,将课程教学与工程项目结合,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和科研能力,在职称评审和岗位考核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4.实行毕业论文或设计的双导师制度,即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合作指导的模式。可以将毕业论文或设计直接安排在工程设计施工单位进行,真正做到毕业课题“真题真做”,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缩短岗前培训的周期。

(三)加强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创业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最要途径之一。美国土木工程院校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做到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加强有特色的本科生研究计划(UROP),UROP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首创,该计划鼓励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就参加教师的研究工作,从而增长他们的学识和能力。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退学创业和Google的总裁布林的成功案例足以说明大学创新创业精神的必要性,这和美国的教育宗旨相吻合,能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三、结语

土木工程毕业规划范文6

1.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探析——以XK大学为例

2.土木工程硕士专业课教学模式改革

3.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探索与实践——以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为例

4.土木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力学基础课程群建设构想

5.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浅析  

6.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7.项目驱动的专业硕士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8.关于土木工程类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若干看法

9.电力高校土木工程专业高质量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10.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1.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研究

12.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13.中国土木工程建设安全现状与风险监控对策 

14.现代土木工程特点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15.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16.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

17.探讨提升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对策

18.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19.土木工程——一个平实而又重要的学科 

20.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21.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探讨

22.浅谈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发展 

23.企业参与下的高校专业评估和人才培养——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24.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及对策探讨 

25.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  

26.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27.土木工程施工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 

28.土木工程大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9.对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 

30.可持续土木工程结构的若干科学问题与实现技术途径 

31.谈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 

32.浅论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33.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发展探讨 

34.土木工程结构风场实测及新技术研究的进展 

35.论土木工程灾害及其防御  

36.浅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两者之间的关系

37.浅谈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 

38.新世纪的土木工程与可持续发展 

39.论土木工程专业教改与国家注册工程师的统一 

40.浅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41.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42.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  

43.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创新研究 

44.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常见的不足及对策  

45.基于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探究性分析 

46.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与实践  

47.土木工程施工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48.浅析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49.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0.浅议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51.基于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研究  

52.高校“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53.浅谈基于创新原则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54.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55.基于数值仿真的土木工程实验教学改进与实践

56.浅谈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措施

57.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

58.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分析

59.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 

60.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61.浅析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6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探究 

63.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创新初探 

64.土木工程管理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措施探究 

65.开放式土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构建与实践 

66.基于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探究性分析 

67.土木工程概论类课程教学探讨 

68.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69.复合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发展与应用 

70.浅析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 

71.土木工程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综述 

72.浅析如何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73.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74.浅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75.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措施

76.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研究

77.《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改革思考 

78.试论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有效措施

79.FRP复合材料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80.浅析土木工程建筑节能措施 

81.基于生产实习的土木工程施工理论教学改革与实践 

8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创新 

83.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关系分析 

84.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一体化改革研究与实践

85.浅析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和创新  

86.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87.关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发展分析

88.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89.关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探讨 

90.纤维增强塑料筋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91.提高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有效措施 

92.浅谈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管理  

93.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状况与进展 

94.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95.我国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研究的一些进展  

96.基于社会需求的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97.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98.电子教材在土木工程施工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99.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发展探讨  

100.结构与地基加固技术在土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101.微动勘探技术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102.土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规划与效果分析 

103.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104.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105.中美土木工程本科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对比分析 

106.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107.国家特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108.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109.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初探 

110.试论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11.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创新 

112.土木工程中的计算机应用  

113.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114.《土木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讨

115.如何保障土木工程设计工作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116.土木工程学科教学中宜注重工程案例教学 

117.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论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中职本)人才培养模式

118.面向土木工程学科的安全工程课程探讨

119.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探讨

120.简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121.光纤传感器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122.注册师制度下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构建

123.关于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思考

上一篇春竹

下一篇世说新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