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艺术设计 工作室制 考试模式 改革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十分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专业,我院结合专业实际,调整课程结构,大力推进工作室制教学改革。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班级教学模式相比更为灵活、更适应专业特点、更利于将专业技能教学与实践经验积累相结合。学生在大学一年级进入基础教学部学习,升上二年级之后,根据个人特长及兴趣点选择相关工作室学习并由工作室导师带领参与各项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践项目,在工作室学习阶段主要以修习专业拓展类课程为主。

我院专业拓展类的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在课堂中引入了相关导师组的社会服务科研项目。与这样的实践性特点相对应的,其考核考试目的也主要是考察学生相关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能力。若是依据全校统一的考试考核办法,会产生较大的弊端:考试考核流于形式;考题覆盖面不够,很难对学生综合掌握知识与技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由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在试题的整体难度和广度上亦不容易掌握;缺乏统一的教学评价标准。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成绩的评定,应当主要依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创作或设计的作品来进行。我们结合本校本专业多年的实践经验,逐步探索并实施了“设立课程考核评分组,采用多种课程考核方式,建立统一的课程评价标准”的成绩评价模式,初步解决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设立统一的成绩评定标准、建立一套公平、公正、公开的综合评价体系

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各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自行编写教学进度表、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成绩评定也根据各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综合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这就导致各教学班之间的评价标准很难统一,教学质量也难保证。因此,必须首先设立统一的课程成绩评定标准和综合评价体系。我们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建立统一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任课教师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授课,使认真教学的师生获得相应的成绩,提高教学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

成绩评定标准由艺术设计系主任联同下设的各工作室主任集体拟定,主要包括课程成绩的高分段人数比例、成绩绩点区间比例的合理分布等,这样就保证了各个平行教学班之间有一个统一的评分标准,避免了平行教学班之间因为标准不统一所造成的不公正现象出现。

2. 提倡鼓励根据课程内容及特点采用多种不同的考核形式

专业课程的考核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要求各平行班级之间采用同一形式同一标准),例如: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三大构成等基础技能训练课,依然可以采用传统的命题写生或者创作的办法。要求学生就某一命题,在限定时间内现场进行创作或设计;理论课或者设计原理等课程,可以采用课程论文的形式或者是笔试与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而在工作室中进行的专业拓展课程,由于主要以专业技法技能课程为主,我们则建议采用课程成果阶段性展示+期末教学成果集中展示两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代替传统考试方法,具体的施行手段为:要求学生在课程进行阶段拍摄设计阶段的各个过程存档;在学期期末,以工作室为单位,由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将设计过程图片、课程成果(模型、习作、方案等)进行有序展示,召集成绩评定小组,对学生的课程成果进行现场答辩、现场给出成绩。

这种做法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不同性质、类型的课程分别采取不同考核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卷面答题模式,考核形式更好地适应了不同的课程特点,避免了单一的考试模式所得的片面成绩;二是专业拓展类课程的学生学期成果展示可以用于综合评价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收获,检验学习过程,使评分过程更清晰、有条理,更为公平公正公开化、便于监督;三是公开展示及现场答辩带来了学习的压力,水平低的学生为了使自己的作品不至于在公众面前丢丑,会自觉加强训练,努力达到较高的水平,而水平高的学生在展览中展现了自己的成果,也会为今后的学习带来强大的动力。而现场答辩的环节也同时强调了学生今后作为设计人员,对自己设计思维的表述能力锻炼和提升;四是由于在学生成果展示中必须注明指导教师的姓名,无形中会督促各班的任课教师加强教学指导,提高教学质量,保证了教学全过程的高质量运行;五是每学期末的学生学期成果集中展示,不仅增强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学术氛围,更活跃了校园文化,有力地推动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3. 组成成绩考核评定小组,负责全面监控整个成绩评定过程

每学期临近期末,学生的学期成果展示布置完毕之后,由学院聘请部分校外专家、本专业副教授以上的教师、专业工作室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组成学生成绩评定小组,由工作室主任担任组长,负责操作监督整个评分流程。成绩评定小组成员综合学生学期成果的水平、综合现场答辩情况进行集体评分,而学生的课程最终成绩还需综合出勤、学习态度等情况来决定。

在成绩评定过程中,考核小组成员先将作品分为五级,每个级别有10分的差距:即A级90分以上(人数严格控制在20%以内);B级89―80分;C级79―70分;D级69―60分;E级59分以下(不及格或0分得成绩需在备注栏中注明原因),A-D级别中又按学分绩点分别设为上下两段,其绩点有0.5分的差距。各评分组成员根据自己的观点、综合学生现场答辩表现在相应级别中给学生打分,当场进行统计整理,平均之后得出的成绩就是该学生的作品成绩。再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考勤、作业完成等情况提供平时成绩。学生的学期总成绩为:作品成绩(70%)+ 平时成绩(30%)。这种做法改变了原来教学、出题、阅卷和评定成绩全部由任课教师包办的局面,增强了工作室、学院系部对教学的监督和管理的作用,实现了教学与成绩评定的分离。

学生成绩考核小组的成员不完全固定,除专业主任及工作室主任之外之外可以根据课程进行适当调整;成员要以本校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为主,校外专家不宜过多;考核小组要吸收各任课教师参与,以保证采用的考核办法的公正性。

4. 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考试档案管理模式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范文2

一、CDIO理念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应用进展

CDIO理念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查尔姆斯技术学院、瑞典林克平大学、瑞典皇家技术学院4所工程技术类大学针对国际工程教育改革所提出的最新研究成果,它以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为载体,以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为活动主线,要求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而贯彻工程教育理念的CDIO培养大纲更是将工程专业学生的能力分解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明确要求采用系统的培养方式,塑造学生四个层面的能力。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教学大纲至今已被国外多所工程类大学应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社会与企业的高度认可。

我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为实现国内工程技术人才与国际接轨,各类工科院校开始引入先进的CDIO理念,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模式。2005年,汕头大学的顾佩华教授率先提出了EIP-CDIO培养模式,掀起了国内研究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热潮。天津大学的郭长虹教授针对当前工程图学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一系列基于CDIO的工程图学教学改革措施。南京工程学院的张杰教授为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率领团队应用CDIO教学模式在机械类课程体系建设、实践课程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黄河科技学院的王照平等人参照CDIO理念,对电子信息类课程进行了改革。随着CDIO理念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基于CDIO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也相继涌现,而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本科毕业设计方面,对提升毕业设计质量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高职毕业设计SECI-CDIO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现代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国家在近期有关科学发展高职教育的若干文件中明确指出,必须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协同创新(School 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Innovation, 缩写为SECI)成为我国当前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推进,校企协同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但贯穿于顶岗实习期间的毕业设计依然是高职教育教学的薄弱环节。2004年教育部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高职毕业设计应紧密贴合所学专业和现役岗位,各类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围绕毕业设计的选题、管理、评阅、答辩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但从笔者走访多所兄弟院校的结果来看,由于当前毕业设计教学尚缺少有效的教学手段与质控机制,导致高职毕业设计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以江苏为例,从省教育厅近五年高职毕业设计抽检结果来看,高职毕业设计的合格率仍远低于基本合格率,近期毕业设计质量甚至呈下滑趋势。

分析当前高职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原因,这与缺乏企业的深度参与、指导、评价密切相关。对于与顶岗实习并行的高职毕业设计而言,顶岗实习平台为贯彻CDIO理念、改革高职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提供了理想实施平台。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高职毕业设计与CDIO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因此,笔者及其所在团队针对当前高职毕设中存在的质量瓶颈,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依托顶岗实习平台,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高职毕业设计SECI-CDIO教学模式。

三、基于SECI-CDIO的高职毕业设计实施思路

(一)构建SCEI-CDIO模式下高职特色毕业设计

高职毕业设计源于本科毕业设计,但两者在学生毕业设计的教学目标、考核要求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向生产一线输送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与应具备科研能力的本科生相比,高职生主要从事工作现场的维护、调试、安装、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工作,他们能够具备撰写技改项目的总结报告、故障检测排查报告、产品安装调试报告等能力即可,无需具备撰写理论性较强的长篇报告的能力。因此,我们建立了一种能彰显职教特色的高职微型毕业设计。它主要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方案决策、解决问题四大模块。四大模块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克服传统毕业设计弊端,而且也有利于实现高职毕业设计紧密贴合实习岗位,推动两者协调发展。

(二)建立SECI-CDIO模式下动态选题机制

在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启动阶段,高职生去向较为分散,如校内外顶岗实习、继续学业深造、自谋职业等。为使毕业设计选题同时满足校、企、生的各自要求,我们初步建立了校企协同的动态选题机制。在规定的选题周期内,毕业设计一直处于构思阶段。当进入规定的时间节点后,对于进入顶岗实习的学生,要求必须结合实习岗位进行选题。在校内实习的学生,由校内指导教师进行定题或自由选择,但必须经过校企混编毕业设计工作指导小组的认可,力争实现“假题真做”。此种基于校企协同的动态选题机制,有助于实现选题紧贴岗位,有助于实现一人一题的目的。

(三)建立SECI-CDIO模式下“双师”指导协调机制

高职毕业设计的开设宗旨,就是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工程中实际问题,这对毕业设计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深度提出了一定要求,同时也给校企“双师”指导的工作思路指明了方向。校企“双师”在理论研究、实践操作方面各具优势。在毕业设计选题紧密结合实习岗位的选题机制下,企业导师负责实践指导,把关毕业设计实用价值,而校内导师负责提供毕业设计的理论支持,把关毕业设计的理论水平。针对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的并行进程,我们建立了校企协同的“双师”指导协调机制,以确保毕业设计的指导质量。

(四)建立SECI-CDIO模式下多维监控机制

由于学校、企业、学生对毕业设计的价值取向存在差异,这给当前校企协同管理毕业设计带来了巨大困难。若我们能合理运用校企协同选题机制后,即毕业设计成为校、企、生三方拥有实现各自需求的共同载体时,这便有助于形成校企齐抓共管的局面,促使高职毕业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对此,我们建立了校企协同的多维监控机制。学校、企业、校内外指导教师要准确跟踪学生毕业设计的全过程,根据各关节的具体考核指标,对毕业设计的每个环节严格把关。

(五)建立CDIO模式下高职毕业设计特色的考核机制

目前,高职毕业设计的考核方式主要采取“校方考核为主、企业协评为辅”的考核机制,这显然难以很好地保证高职毕业设计质量。需要建立一种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行业、企业、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根据校企实际需求,重构高职毕业设计的评价指标,建立多方参与的远程协调考核机制,如网络答辩、校企混编的答辩小组、校企混编的毕业设计工作指导小组、“学校考核理论应用+企业考核实用效果”联合考核机制、优秀毕业设计学生由实习单位优先选择或由学校推荐就业等。教育主管部门和行业对校企协同主管的毕业设计从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角度作出建设性评价,引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及其工学结合制度科学发展。

(六)建立CDIO模式下校企协调管理毕业设计平台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范文3

1 要在确定学习目标时要扶一把

略读课文多数是一课时完成,时间有限,上课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要求教师能抓准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和重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如何确定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呢?本人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一要读透“本组教材导读”即“单元导读”;二要读透“课文前的提示语”;三是要研读教参——《教师备课用书》。因为 “单元导读”和每课略读课文的“提示语”就是学习这一课的基本目标。而《教师备课用书》则能就某些泛化开放的提示语,给教师指明教材的编选意图。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在小学中高年级每一单元的开始和每一课略读课文前都有一段承上启下的提示语。例如《大瀑布的葬礼》一课前是这样写的:“读了上面这篇课文,我们明白了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环境的道理。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悲剧,想象大瀑布以前和现在的不同景象,再联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了课文后的感想。”而本组教材的“导读”则提出“注意把握主要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这些提示语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延续了本组课文的主题性,同时还明确提出了阅读要求。显然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就两个:①快速读课文,了解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由壮观到枯竭的过程,联系实际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②透过语言文字领会作者的表达手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积累描写大瀑布的词语和句段。

但有些略读课文的提示语比较泛化,提示语中的阅读要求带有隐蔽性,学生不能一眼就明白学习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扶一把。如《珍珠鸟》这课的连接语提示语:“通过普通的落花生,我们体会到了做人的道理。从人和珍珠鸟的交往中我们又能获得哪些启示?读一读下面的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结合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体会。”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在阅读“文本”和“教参”时就要进行提炼,在上课时给学生以点拨,要不学生就难以把握学习的目标要求。

2 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要也要扶一把

虽然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么严格细致,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马虎了事。因为略读课文不能丢失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必要的精读是不可或缺的。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同样需要引导学生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在内容理解、情感陶冶与语言感悟上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但学生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吗?对于一些学生和一些课文,靠学生自己可能有困难,所以教师也就扶一把。

如《大瀑布的葬礼》这课,描写大瀑布变化前后的句段就是课文的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大瀑布样子的关键词,读句子想画面,让悲剧画面感动学生,引出对人类贪婪行径的质问,反醒自我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所以在学生自学后,教师可以问:课文哪些自然段写大瀑布给人们带来骄傲与欢乐?哪些自然段写失望与悲痛?引导学生在3、4、7自然段,找出描写大瀑布以前和现在的样子的词语和句子。如:“汹涌的河水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落地撞开万朵莲花,溅起的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如今,大瀑布像步履蹒跚的老人。”“逐渐枯竭、形容枯槁、生命垂危、奄奄一息。”通过学生读、思、议理解课文内容。

3 在读与悟的过程中要放开些

“教是为了不教,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目的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所以,教师要放手。如何“放手”?作为教师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保证学生有较充足的阅读、思考、交流议论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在一定的时空中切切实实地得到训练。其次是要引导学生回顾总结以前学过的阅读方法并迁移到当前的学习活动中。如带着提示语中的问题读文,边读课文边想描写的画面,边在文中圈画、批注,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课文注释、工具书、网络查找资料,联系时代背景、联系当时当地的情况理解课文……

一般来说,略读课文的教学中的“放”,可以选择以下方法:(1)自主选择式阅读,即在自读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学生自主选择进一步学习的内容、方法,并根据自己的选择阅读思考,然后交流。(2)质疑解疑式阅读,即在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互相帮助解决。(3)重点式阅读,即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明确文章的重点内容,然后围绕重点内容合作学习,交流收获。(4)自测互评式阅读,即在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教材安排的课后习题或教师设计的习题自读思考、作答。

如教学《索溪峪的野》,由于学生通过本单元前三篇课文的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所以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这节课中尝试运用。一让学生站在欣赏自然美景的角度学文。学生自由读文,梳理文章脉络,围绕主题词“野”去欣赏美景——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更是“野性十足”,我们也变“野”了起来。学生自选其中“一野”品读。二让学生从品词析句中学文赏景: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轻松流畅的笔调,活泼生动的语言,让学生充分领略索溪峪的“野”。三是积累好词佳句法。体会作者在写景过程中准确用词,展开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读自己觉得写得特别好的地方,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景象,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通过学生自主思考、交流、朗读,对已有的学法得到实践、巩固和提高。

4 在阅读拓展时既要扶也要放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范文4

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略读课文时存在问题:有的教师忽视学段目标或单元教学目标,忽视略读课文在单元整体中的地位与联系,中段和高段教学模式一样;有的教师教学目标意识不明确,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粗浅理解就课教课。随意性很强。导致课时任务无法完成;有的教师没找准略读课文教学的起点,低估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频繁提问学生已经知道(或理解)的问题,挤占了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有的变略读为泛读,放任学生自读,最终了无实效;有的“精”“略”不分,对略读课文过度精雕细琢,教师的强势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细碎频繁的问答,制约了学生活泼的个性、生命独特感知、体验和解悟。

那么,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如何设计,采用什么策略呢?

一、领会内涵 把握尺度

人教版教参对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有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略读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要求。一般是“不求甚解”,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读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这说明精读课文给学生以“知”。而略读课文是学生通过阅读实践,由“知”向“行”转化的训练基地。教师教学略读课文时,要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相关的目标和要求、学段特点;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接受水平;编者意图一;文本、单元训练重点、单元导语,略读课文导语等,制定教学目标,强化目标意识。

二、注重预习 历练自学

教师的预习引导应体现梯度:三年级起可设计安排课内预习,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读顺课文,然后参照“阅读提示”自主阅读,初步体会文章内容;四年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文章想画面、质疑问难、领会表达方法,初期教师宜多方启发,注重示范,还可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预习;五六年级让学生课外自主预习,可用“审题、读文、画生词(关键旬)、质疑解难(自能发现和自能索解)、查阅相关知识、摘抄”等方法长期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培养自学能力,缩减课堂读文时间,赢得“精讲品读、适度拓展、积累运用”的良机,形成良性循环。

三、板块推进 因文而异

“略读课更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建议采取几遍读的方法:一读,读对读通,口诵心惟;二读,画画批批,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收获(可以是受到的教育启发、好词佳句、文章写法、读书方法),积累语言。”(崔峦语)此语在阐明略读课文教学基本步骤的同时说明:一是略读课堂教学结构要“简”:二是课文只是作为教学“语料”,要明晰不是课文的精读和略读,而是课型上呈现的方式为精读和略读,不同的课文,其教学目标、方式、形态方面也不一样;三是略的是教师的教,改“圈养”为“放养”。教师在精读课文教学中授之以“法”,学生在略读课文中循法学习;四是要“略”中求“精”,选准着力点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其倾吐、吸收。因此,依据文本的题材、体裁、类型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1、简化结构,板块推进。与流线式教学相比,以板块推进方式进行教学,开放学生学习的空间,更能遵循“以学论教。顺学而导”的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将会更加关注“生成资源”。采用诸如“整体感知一自读自悟一交流点拨一积累拓展”板块设计方式,给学生留足自主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辨析、历练,培养学生潜心会文、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以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形成或调整教学思路,再引导学生质疑解难、交流点拨,落实语文能力训练。

2、因文而异,选择教法。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关注文本的题材、体裁特点,精心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第三学段叙事性文章、诗歌、说明文三种文体教学的共性要求是:(1)推敲重点词句,体会其感彩和表达效果;(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3)以读书为主线,加大思维力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4)注重语言积累和运用。落实到说明文教学的要求是:(1)引导学生在获得科学真知中得到乐趣;(2)揣摩说明文的知识理趣,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新鲜而富有新意;(3)注意课堂教学的生发,要开拓与课文有联系的知识;(4)注意读写迁移,学以致用。其教法也不一而足。

(1)比较读。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比较。如人教版四上第四组中《猫》和《母鸡》同为老舍写的,其写法和情感表达有什么不同?《白鹅》和《自公鹅》同写鹅,各写了鹅的哪些特点,写法有哪些异同?略读课文与略读课文比较。如教学人教版六上《跑进家来的松鼠》时,可以让学生从五上《松鼠》人手,温敬知新,再从内容、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弹性设置深入(多角度)对比阅读环节,完善认知结构。

(2)迁移读。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往往含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教师如果找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共生点,依据阅读提示(含单元导读、课文导学提示语、插图、泡泡提示语等)设计教学目标,选好切入口,给学生指明自主学习课文的途径,将能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

(3)重点突破法。如人教版五上有《慈母情深》、《学会看病》两文,《慈母情深》是让学生学会感恩母亲无私的爱,同时告诉贫困家庭的孩子,读书是改变命运的重要方式。这篇文章文学性较强,如果采用一般记叙文的教学方法,分析时间、人物、地点、事件,会割裂文章的整体气韵。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勾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辛劳、深情和对“我”的支持的;体会短句成段快节奏的写作形式。《学会看病》是另一种母爱的表现方式(母亲鼓励“我”独立),侧重揣摩描写母亲矛盾的心理变化,让学生带着“母亲到底是不是冷漠、狠心”这个问题去感受母亲的矛盾、担心、焦急。而后对比两篇文章:同是写母亲、写母爱,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3、“略”中求“精”,选准训练着力点。教学内容宜少而精,教师应选准训练的者力点(结构、语言、情感、方法),精讲品读。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如王春燕老师执教《猴王出世》时从“形式”入手,引导学生将着力点放在研究语言形式、感悟经典名著的语言魅力上,取得了成功。

4、研读交流,多元解读。阅读的过程就是鉴赏评价的过程,“从阅读中的心智活动来看,吸收和倾吐是相互联系、交互作用的”。教师可设计讨论、争辩、交流等对话形式让学生畅所

欲言,唤起他们阅读的心理体验,同时要善于捕捉真切的个性体验,对学生独特的理解、感受和体验加以鼓励性的评价。

四、适度拓展 积累运用

一是拓展阅读。大量阅读有助于阅读能力、阅读水平的快速提升。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总结时也指出:“应当在读好课文的前提下,让学生尽可能地多接触一点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人教版四上)涉及许多深奥的地理知识,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观察世界地图,了解七大洲、四大洋。查找大陆漂移说的相关资料;在课中,教师可补充魏格纳去实地考察的一些情况、医生的劝阻及他为地质事业献身的资料;课后让学生阅读魏格纳或其他科学家关于科学研究的故事并交流。此外,选读课文也可以按内容分别插入相关专题单元,让学生在学完略读课文后拓展阅读。

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帮助学生构筑厚实的语文基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提升文化品位。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接触名著,领略经典的魅力,享受“名著之旅”:人教版四上《昆虫记》、《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五下《水浒传》、《西游记》;六下《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可采用定时、随机指导两种方式,关注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效率,落实“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课标要求。

二是拓展实践。略读课文教学还应该考虑给学生自我拓展的空间,留下举一反三的天地。如教学《学会看病》,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让学生阅读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让学生到医院去一趟,搞清楚看病的程序,再让学生以儿子的口吻描述到医院后的经过,也学着文章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变化;描写一件发生在医院的事情,注意叙述和心理活动描述,促进读与写的有效迁移。教师还可考虑为学生搭设实践的平台,让其展示才能、张扬个性。如教学《索溪峪的“野”》,可让学生介绍索溪峪,评选“优秀小导游”;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后欣赏(或学唱)带藏族民歌风味的《天路》;教学《小木偶的故事》后,让学生改为剧本,小组合作表演;学完《大瀑布的葬礼》,让学生参照资料将课文改写成演说稿,进行演讲;模仿《蒙娜丽莎之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一幅名画……教师要尽可能使略读课文教学有声有色,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语文能力。

三是积累语言。纵观人教版教材,许多略读课文出自名家之手:《母鸡》(老舍)、《祖父的园子》(萧红)、《我的“长生果”》(叶文玲)、《桂花雨》(绮君)、《松鼠》(布封)、《珍珠鸟》(冯骥才)、《慈母情深》(梁晓声)、《学会看病》(毕淑敏)……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累经典规范的优美语言、精彩句段。做好读书笔记,便于自己习作时“厚积薄发”。如,《珍珠鸟》的开头“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冰心曾经评点:“这个‘真好!’开头起得很带劲,这劲中有着无限的喜悦。”这是绝佳的语言训练点,教师可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后,也尝试在习作中将表达情感的简短词语放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

四是积累方法。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不仅授学生以渔,更应“授学生以渔场”(肖川)。课堂教学设计要有侧重于阅读知识和方法技巧的指导环节,一课一得,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方法又在阅读实践中运用。如《秦兵马俑》可以“保存世界遗产基本资料”为名,引领学生自主搜索有效信息,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渗透整理信息的方法,再通过制作“秦兵马俑基本资料卡”,让学生运用跳读、扫读、选读等略读方法读懂全文(计时训练),让学生明白,对于有效的信息,可以用资料卡的形式及时保存,初步懂得资料卡的内容及制作方法,也培养学生及时积累资料的习惯。

五、及时评价 激励巩固

课标指出“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内容、过程及效果进行口头(或书面)评价,激励、巩固阅读兴趣。香港教师非常重视设计课堂阅读练习和及时评价反馈,他们的相关阅读练习有填空、选择、简答三种类型的题目。填空题,往往要求学生在新的语境中运用文中的词语;选择题,大多选择课文中的一个语段检查学生的理解、概括、分析能力;简答题,要求学生对某一个现象作出判断和阐释。另外,教师也应对教与学目标有效达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反思采取何种补救措施来继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上一篇会展服务

下一篇吴孟超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