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向雷锋学习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向雷锋学习作文范文1
雷锋叔叔是一名,他一生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比如帮战士站岗、扶老人上车、献爱心、捐款做好事从不留名……在我家乡到处可以看到学习雷锋小组。有的帮人理发,有的帮人裁衣服,还有的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啊!家乡处处都是雷锋。
我该怎么向雷锋叔叔学习呢?我要在学校里帮助同学,要帮助老人过大街。星期天和同学们上街打扫卫生擦栏杆扶手,还有植树造林,这就是向雷锋叔叔学习。
我们家乡男男女女个个都在向雷锋叔叔学习,雷锋精神在家乡开花结果。
向雷锋学习作文范文2
虽然雷锋叔叔已经去世50多年了,但他那种种美好的精神却依然留在人们的心里,慢慢萌生、发芽。他那永远坚守在岗位上的钉子精神,在现在的老师身上也可以看到。老师们就像钉子一样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无私的教导一个个孩子,不向如山般的作业本屈服。夜深了,却还在点点星火的办公室一句一句地批改作业······
其实在生活中,也有许多像雷锋一样助人为乐的人值得我们学习。那是一个炎热的中午,不知怎么的,天忽然变脸,晴朗的天空飘来几朵乌云。霎时间,“沙沙,沙沙······”的雨声响起,一串串晶莹剔透的雨珠从天而降,地上全被打湿了。刚放学的孩子一个个卯足了劲儿往家跑。雨蒙蒙的大街上,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全身被雨打得全湿透了,一个个拿着伞的青年人却若无其事的从旁走过,老人无助极了,默默地走着。“咳咳。”老人咳嗽了几声,这时,一个路过的小女孩看到了这个可怜的老人后,走了两三步,便停了下来,心想:快回家吃饭呀,爸妈都等急了呀!可她却又转念一想:哎,爸爸妈妈不是经常教育我们要做好人,向雷锋那样乐于助人吗?这位老人被雨水打湿了,又冷又饿,多可怜啊!
于是,善良的心驱使着她捏紧拳头,转身跑向老奶奶,把伞撑到老奶奶的头上,
帮老奶奶遮住了冰冷的雨水,这时的小女孩显得异常高大、美丽。
老奶奶似乎发现有人在自己身后,慢慢转了个身。老奶奶顿时怔住了,眼泪仿佛要从眼里跳出来似的。老奶奶激动地说:“这个孩子真好心,将来肯定能为社会做出大贡献,谢谢你帮我这个老婆婆遮雨。”“不用谢,这是我作为一个小学生应该做的。”小女孩有礼貌地说。小女孩话音刚落,便扶着老奶奶走向前方,慢慢,慢慢消失在雨幕中的地平线上······
向雷锋学习作文范文3
1.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克服为文而文的倾向
我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有了感触就及时地记录下来。作文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润色和提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宽习作训练的渠道
绘画。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让学生根据词语借助想象画成图画,然后要求其将这些图画连贯地构成一幅完整的、自己喜爱的图画,最后让学生把这幅图画的内容写下来。这种训练使文字与形象配合,画面与习作互补,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实验。我让学生运用从科学课或课外阅读中学到的某一科学知识自己做一个科学小实验,然后让他们把实验的过程写下来。
操练。小语课文中安排了一些说明文,在学习了这类课文后,不妨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一下。如教学《我们的新朋友――电脑》一课后,我让学生在学校的微机上操练一下,并让他们把操作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
表演。好动、好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小语教材中有些课文有很强的故事性,非常适合学生表演,学生表演的过程是对教材语言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要为学生创造自由表演的机会,在表演中提高创新能力,展示学生的个性,在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表演后的感受和发现写下来。
3.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发展归学生的个性
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新习作的资源,这是回归学生个性的重要阵地。结合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主要形式有:①情节扩展式。如教学《我的战友》一文时,教师可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插图,由的外表推想的内心活动。②文尾续写式。如根据《穷人》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桑娜拉开帐子以后》;根据《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子真的来到了天堂》;根据《凡卡》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凡卡梦见了爷爷》。③多向改写式。根据课文内容,有的可以改变人称;有的可以改变叙述的顺序;还有的可以改变体裁。在学校和班级的板报墙上开辟“自由谈”、“小评论家”、“心里话”、“新发现”等栏目,引导学生针对班级、学校及社会上出现的好人好事或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发表议论,这种写作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对某一问题发表三言两语的看法也可以,其目的是向学生提供一块展示自己独立见解和个性的园地。
4.冲破定势,训练学生个性
(1)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写《我的妈妈》,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妈妈的性格、脾气、品德、才能、爱好、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选材。(2)同一中心多种选材。对《在学雷锋活动中》这个作文题,一般来说,中心应该歌颂助人为乐的精神。教师在指导学生写这一类习作时,可启发学生思考:①可采用对比的手法,选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来表现中心;②打破只写一个健全人的思维定势,可以写一个身残志坚的活雷锋;③可采用一群人的材料来表现中心;④可通过写一个人的变化来反映这个中心。(3)同一材料多种立意。在指导学生写《登草花山》这篇习作时,我启发学生从这样几个角度立意:①通过记叙登山途中看到的赏心悦目的美丽景色,把中心写为“对大自然的热爱,或对家乡美好的赞美”;②受《挑山工》一课的启发,通过写登山途中的感受,把中心定为“做任何事,要获得成功,必须脚踏实地地努力”;③通过写登山远眺的感受,把中心定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5.充分展示个性,训练思维的独特性
在作文教学中,要回归学生个性,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让学生展现与众不同的个性。
从选材看,“换位”思维就是一个新路子。例如写《我的一家》,大多数学生都可能会写家庭的和睦幸福、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等。如果反向写家庭父母之间,妈妈和奶奶之间、爸爸和爷爷之间的“摩擦”,希望自己的家庭和谐起来,这将会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从立意看,可通过审美立意的途径来回归学生写作的独特性和深刻性。我在指导学生写《生日》这篇习作时,先让学生自选体裁,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写自己过生日时,长辈、同学给自己祝贺生日,感到很快乐,显然这样的立意缺乏“美”。后来经我的指导,学生有的写为爷爷、奶奶等长辈过生日,有的写为同学、老师过生日,还有的写为孤寡老人、残疾朋友、失去亲人的同学过生日。这时我引导学生将这些立意进行“比美”,通过比较,学生发现立意从“我”家庭社会,一个比一个美丽,一个比一个深刻。
6.学生自主评改作文,以突现个体的语言特点
向雷锋学习作文范文4
【关键词】真实 想象 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5-0116-02
《义务教育大纲》的作文要求符合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既能体现小学生作文属于习作、练笔的性质,又能避免由于要求过高使多数学生望而生畏,挫伤广大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利于绝大多数学生达到基本的作文要求。作为教师,更应该以学生为本,确定好习作教学的目标。
一 挖掘内心真实感受
1.注重积累,展示真实自我
老舍曾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因为不知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作文就写不丰富。经常生活,经常积累……这样日积月累,你肚子里的东西就会多起来。”可见,真实的文章来源于生活的积累。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经历不是那么丰富,在写文章时并不能像大人那样信手拈来,这也是造成他们作文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就需要下大力气加强积累,首先要积累一些科学常识,避免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否则张口就是“秋天金色的麦田……”就会被人笑话了。其次,通过日记等记录平日生活的点滴,渐渐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这样一种我手写我心的习惯会一直伴随学生的成长。最后,老师对于学生的想法要尊重,不要直接否定学生的一些看法,使他们有信心和勇气把自己真实的一面展示出来。
2.不要把我们的感受强加给孩子
当我们观看十分精彩的影片时,可能十分钟的感觉只有几秒钟一样,而我们在站台焦急地等公交车时,一分钟是那样漫长。到底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其实,这两种感受都是真实的,只不过所处的情境不同,内心的感觉不一样。习作中,只要学生把这种真实的感受表现出来就是好文章。同样的真实事件,由于每个孩子观察的角度不同,理解的偏差,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差异很大。但是只要不违背学生的意愿,反映了真实的想法,同样是很宝贵的。
二 展开想象,合理构思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二学段“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第三学段“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并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那么,我们该如何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呢?
1.展开想象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想象应选择不定向的、自由自在的方式,也就是浮想联翩,不受限制地思考。一般地说,人们思考问题常常是按一定的常规、一定的角度进行,思维的范围比较窄,而想象不是按部就班地思考,而是不受任何拘束放开来想,思维充分发散。思维发散,头脑中就能形成许多从来没见过的事物形象,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形象。
有的孩子之所以作文难以入门,就是不敢大胆去想象。须知,我们的作文不是数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也不是新闻,必须与客观事实完全一致。恰恰相反,好的文学作品往往有许多虚构的故事和人物,就像《西游记》,虽然明明知道许多情节是假的,但是依然看得津津有味,甚至难以自拔。如果用“求真”的眼光来看的话,你就会发现有无数个问题解答了。好多人都说小孩子最富想象力,人长大了,似乎想象能力弱了,果真如此吗?对此,我们不能说学生的想象力不丰富了,而只能说他的想象更成熟了。
2.想象不是胡思乱想,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容
想象的内容来自现实生活,想象是以生活和知识为基础的。
本人曾经要求学生写《童年趣事》,其中一个学生的事较为有趣,写到小时候姥姥怕她尿床,时常叮嘱她睡觉前不要喝水。有一次睡觉前她和妹妹吃饼干,由于口渴喝了一大杯水,上床前才想起姥姥的话,赶紧去了五趟厕所,上床后心里还不踏实,就想干脆不睡了,后来熬不住还是睡着了。一觉醒来,赶紧摸屁股底下,坏了又湿又臊,她一哭把姥姥引来,姥姥一看却笑了,原来是睡在旁边的妹妹尿的。作文生动有趣,下课时我专门问她这件事是真的吗?她犹豫了一会说:“一半真,一半假。”原来,小时候姥姥确实经常提醒她睡觉前不能喝水,她有一次睡觉前喝了水,也没有尿床,而妹妹小时候的确尿过床,只不过并不是和她在一起睡觉时尿的。她只是觉得把两件事拼凑在一起更加有趣。我当然不会批评她,反而夸奖她很会合理想象。
3.展开想象要善于捉住“激发点”
“激发点”常常是眼前的人、事、景、物。“激发点”选得好,想象的阀门就很容易被打开,脑中会闪现出许多奇妙的事物。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他们看到的、用过的、玩过的、吃过的东西很多。而他们的想象也往往是随着这些物件的刺激而引发的。根据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习作时,可以有意识地出示一些物件,给学生直观刺激,引导他们习作。如出示一张照片、一支钢笔等,让学生给它们以生命,与它们对话。又如秋天到了,我先让学生亲自到操场上拾枯叶,然后让他们写上的叶片最像什么,让他们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回去之后,我再让他们编一个《一片树叶的故事》,以第一人称叙述校园的这片树叶的经历,从春天一直写到秋天,由于校园环境学生很熟悉,加上人和树叶的一些交流,学生在这一年中许多难忘的校园生活的精彩片段被生动地展现出来。
三 与时俱进,丰富活动形式
《义务教育大纲》指出可以从三方面帮助学生获取作文内容:一是接触社会、接触自然;二是课外阅读;三是各种实践活动。特别是小学生,一些实践活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向雷锋学习作文范文5
一、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作文的素材问题。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于现实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
小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生、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在社会上,正逢盛世,气象万千,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都是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助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所感所想随时记录下来。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因此,老师要有目的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去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素材,开启学生的写作源泉。
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我们要根据儿童的特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并创造性表达的欲望。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演讲比赛、故事比赛、诗文朗诵赛等,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组织到敬老院献爱心等,鼓励学生多写日记……,让他们在实践中尝试写作的乐趣。写出生活气息浓厚、描写细致、富有真情实感的习作来。这时老师还需要写下醒目的赞语,当众宣读,表示赞赏,激发学生对留心观察的深层的兴趣,促进乐写不疲的内驱力。在此基础上,老师还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天地,随时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的事物。如正值春天,老师可布置关于春景方面的日记,可根据家乡所搞的活动写一写家乡的变化、校园的变化、生活的变化等等。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机留心观察的习惯,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就会不断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写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
二、丰富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那么,什么是想象?你刚从动物园出来,狮子、老虎、猴、熊、象等动物的形象留在脑子里,如果把这些形象加工改造,就可以制作出新的形象。 头脑中这种对已有形象进行加工制作成为新的形象的过程,就是想象。想象又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凡是通过语言、文字或图画等具体物象想象成的形象叫再造想象,如看过或听过《西游记》的故事,头脑里就有了猪八戒、孙悟空等形象,这就是再造想象。不是通过别人的描述,而是通过自己的脑筋制造出来的形象,叫创造想象。如猪八戒、孙悟空的形象就是《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创造出来的。一切文学创作、科学发明和技术革新,都离不开创造想象。世界上许多发明家无一不是想象力丰富的人。想象力是构成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习作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充实而生动。
三、延伸课外阅读,扩充学生知识面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活动,要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就必须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练笔与育人结合起来。作文内容向课外延伸,以激发写作兴趣。扩大学生课内、课外的阅读量,才能改变学生经验和思想匮乏,说话写文章言之无物的不足。课内、课外阅读是相辅相成的,恰如鸟儿展开双翼,可以直冲蓝天,而失去一只翅膀只能蹦跳着走几步。因此,为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进而发展智力及学习能力,就必须加强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指导。生活是作文材料的源泉。由于学生的知识面、生活接触面不广,在作文课上,教师一个命题,对全班学生来说,不可能每个人都感兴广泛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小学生语言积累明显不足,写起文章来,就难免"入不敷出"。老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向学生推荐一些童话、寓言、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以及中外名作名篇等。
向雷锋学习作文范文6
在平时的教学中,一提起作文教学,往往教师摇头,学生叹气,视作文教学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对此,近三年来,我遵循新课标的原则,进行了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旨在消除学生习作的畏惧心理,促进学生主动作文,从而体验到作文的乐趣。
一、轻松教口语,快乐学作文
1.提供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说话内容,引导学生去说。如在介绍“我的家”的口语训练课上,我先让同学们把与家庭成员的合照带回校,然后让同桌互说,再让同桌互相说出你所听到的介绍。这样,孩子的听说都得到了训练。另外,在说话练习中,我会与孩子们一起来做一做、说一说,使其所说的内容更接近生活,更完整贴切。
2.利用课外活动,激发学生说话欲望
兴趣是创造的火花。如何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增强说话兴趣呢?在这个重要的环节中,我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如:带二年级的小学生到郊外秋游时,我要求孩子们与小树、小草对话,然后告诉老师,你与小草说了些什么?小草对你说了什么?有的孩子说:“小草说,小朋友,我很口渴呀!”有的说:“小朋友,你别老踩着我,弄得我可疼呢!”这样,发展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在他们边说边笑的脸上,我看到跳动的童真。每逢节假日,我都要求学生把在假日中发生的某一件事记好,待到上学时说给同学们听。由于养成了习惯,孩子们都会特别留意身边发生的事情。
3.引导学生观察,发掘说的内容
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以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观察要求:早晨从进校门到教室,在这短短的一段路上,你见到了什么?本来,学生每天都要走这段路,并没觉得有什么可看的。但在我提出要求后,他们开始注意了,大门的校徽、标语、宣传栏刚劲有力的大字、栩栩如生的图画、好人好事栏里的小雷锋……进了教学楼,梯级里打扫卫生的同学,带着各种神态、动作、表情匆匆走进教室的同学……学生观察后,让他们在“每天一句话”练习时说出来,学生在实践中就体会到:这短短的一段路,就有这么多的事物可以观察,而且都可以选来作说话的内容。周围的事物这么多,可说的内容太多了。学生初步体会到观察和说话的关系以后,对观察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我就注意开阔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把眼界放宽,并有的放矢地指导观察顺序。
二、遵循学习规律,设立分层目标
在执行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承认学生的差异,设立分层目标,既让优等生吃饱,又让后进生吃好。
1.根据“循序渐进”原则,让后进生消除顾虑
由于学生作文能力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实际作文水平要做到心中有数,给他们设置一个个“门槛”,让他们逐渐跨过这些槛。比如,某学生看到作文题目无从下手,那就帮助他把生活中的事记录下来,先做到有“真情实感”,过一段时间再帮助他把句子写通顺,标点符号用正确,最后帮助他把内容写具体。如果他达到了某一个要求,那就给他打“优秀”,而不去考虑其他几个方面怎么样。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慢慢地消除了“我不会写作文”的顾虑,产生“我也能写好作文”的信心,当然这需要一至两年的努力,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
2.采取开放政策,使优等生体验成功
对于作文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我们不能满足于其写好课本中要求的几篇作文,而应把视野投向更广阔的天地。如让他们尝试着编童话剧、写小说、写科技小论文、写调查报告等,不管他们写的这些文章的格式、结构、行文是否完全符合要求,只要他们思考了、动笔了,并迸发出了创新的火花,就应该为他们喝彩,就要为他们创设交流发表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三、注重课外延伸,建立素材宝库
小学生作文内容空洞无物,不具体、不生动,是目前小学生作文的通病。古人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因此,建立作文素材库是有效解决“无米之炊”的好办法。
1.定格“生活小镜头”
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如果把他们记录下来,也许就是以后作文时一个很好的素材,否则也许就是过眼烟云。等到作文时,哪怕你搜遍记忆的每个角落,也想不起任何一点有关的内容。因此,“生活小镜头”让学生把从报纸上、电视中看到的重大的、有意义的新闻记录下来,把生活中发生的值得记录的事情记录下来,“生活小镜头”就成了学生作文内容的源头和活水。
2.开启“词句百宝箱”
积累了生活经验,有了作文的题材,还得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对于孩子来说从他一来到这个世界,他的一举一动无不都是以模仿为基础,正是这种模仿,才成为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作文也是如此,因此我让学生准备了“词句百宝箱”,把平时阅读中看到的一些优美的词句“储存”起来,时常诵读,作文时能活学活用,使作文锦上添花。
四、加强作文指导,倡导自由表达
在作文教学中要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再给以明确、具体而有效的指导与帮助,或者组织、引导学生互相帮助,以达到写好作文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交流情境,激发写作欲望
新颖的作文课导入,会让学生兴趣盎然。如我校有一位老师指导学生写《××,我想对你说》一文,她巧妙地出示了班上的“悄悄话信箱”,让学生从信箱中取出一封题为《班长,我想对你水》的信,读给大家听,创设了一个良好说话交流的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2.提供充分讨论时间,恰当进行点拨指导
学生之间有许多共同语言,当学生明确了作文要求后,让学生展开讨论,既可同桌之间,也可以是四人小组之间,还可以是全班同学。可以互相交流自己准备写什么,也可以交流自己怎么写,对别人说的可以是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是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意见。你的感受、我的认识、他的想法,在相互碰撞、相互补充、相互融合中,产生良好的班级磁场效应,使学生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教师的指导不是“满堂灌”,而是在学生思维“卡壳”处,在学生有问题、有疑惑时,适时地点拨指导,话不在多,而在于“巧妙、精当”。如指导《xx,我想对你说》,学生在欣赏了教师提供的《班长,我想对你说》时,已明确了作文的要求是:有真情实感,结合具体的事例写。教师没必要再在作文的要求上反复强调,只须在写作的对象上再点一下:既可以对某一个说;也可以对某一类人说;既可以对熟悉的人说;也可以对陌生的人说。在学生作文时,教师要巡视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