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范文1

本模式是根据自主推断、合作探究的原则,结合文言文学习的特点整合后提出的,以“自主研习”、“自主推断”为主,重在方法的生成,运用已有的文言语感、文言文语言知识和古代文化常识,借助工具书和后人注释,进一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能顺畅地将古代散文翻译成现代白话文,逐步培养学生借助语感和必要的文言常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一、操作说明

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一切探究活动都是以问题为中心的,而问题离不开具体情境。良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对学生的探究活动具有推动、暗示、移情作用,并使学习活动达到最佳状态。发现问题既是探究性学习的起点,又是探究性学习的最终归宿。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点,坚持文言并重,圈出重点实虚词,要求学生推断其词义,掌握其用法,就文本解读科学地提出问题。

2.引导分析,自主推断

按照探究性学习的要求,教师要根据已有的文言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做出合理的推断。探究性学习中的推断是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科学方法提出的,不能凭空想象。

自主推断能力的培养是探究性学习的关键。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推断、自主解决问题,切忌以教师讲解代替学生思考。

3.提供支持,合作探究

在自主推断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验证各自的推断,整合多方资源合作解决个人无法推断的问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除了给予学生时空支持外,还应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研究者和学习者。教师要在班级巡视,了解情况,解答问题,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指导学生正确推断。

4.总结提升,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方法,找到事件的因果关系和相互联系,形成超越已有知识的新理解,进而提出科学的结论。一方面要通过多种形式展示推断成果,另一方面要归纳总结推断方法,总结相关知识点、能力点。

教师在学生成果展示的基础上,再次组织交流,并反思推断的正确性、解释的科学性、结论的可靠性、规律方法的普适性。

二、教学案例

案例1:《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的探究性学习

教学中,教师将课文全文印制,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词句加点或加下划线,要求学生在不借助任何参考资料的前提下,结合上下文语境,运用猜读法梳理文本。

学生在猜读过程中,必定会有一些词句在理解上存在偏差,一些词句无法解读。这时,要求学生参照课本注解,借助工具书,用不同颜色的笔订正词语解释,圈出疑难词句。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可以自己校正绝大部分文言实虚词、句式的理解,部分内容也可以借助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推断。只剩下极少数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圈划出来提交小组探讨。

教师在此环节中加强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正确推断,引导学生总结规律,逐步生成推断词义的一般方法,并应用于实践。例如:通过语境分析推断实词词义的方法。语境分为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外部语境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就准确地阐释了语境推断法的内涵,要想推知实词的正确意思,必须结合语境认真揣摩,仔细分析上下文之间的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

案例2:《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命运的探究性学习

教师提出问题:明代学者王世贞认为蔺相如的成功是一个偶然,是“天意”,你如何看待这一说法?蔺相如的成功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学生自主探究人物命运,探究蔺相如成功的因素。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基本上能分析到蔺相如的成功与他的大勇大智大德和缪贤的慧眼识才及赵王的大胆用人等密切相关。

教师在探究过程中应及时指导学生关注文本细节,探求更多的因素。例如:廉颇的军事保障及勇于改过;秦王的贪婪、怕死、沽名钓誉等;当时的社会形势是秦王“欲与赵为好”,而不想真正与赵翻脸。

三、应用评价

1.“推断探究模式”有其独特的优势

该模式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培养探究能力;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成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高中文言文探究性学习”也有其局限性:如耗费时间较多,课前的自主研习必须到位,否则没有效果;对教师素质要求较高,教师要能准确把握文本中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设置推断题,要能在课堂上及时点拨,做到动态生成;对学校硬件要求较高,要能迅捷、高效地进行课堂展示;有一些目标的达成较难检测,如诵读等。

2.“推断探究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由于探究的内容、过程、方式不同和探究主体的差异,教师在具体操作时,不能机械套用“模式”,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方法和策略。比如必修教材与《〈史记〉选读》、《〈唐宋家散文〉选读》等应区别对待,特别是《〈史记〉选读》,教材中文言文篇幅较长、难度较大,教师应提供更多的文本解读信息,对推断探究内容的设定要慎之又慎。

3.“推断探究模式”重过程,但不能轻结果

没有知识基础的学习和没有获得知识的学习都是毫无意义的,没有生成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文言文学习要以言为主,以文言为副,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监控过程,还要检测成果,包括文言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文言词义推断的能力、文本解读的能力等,都必须有课堂生成,有课堂检测试题,有课后巩固练习。

4.“推断探究模式”不仅是形式,还是一种观念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范文2

高中的语文教学难度要比初中高很多,学生对知识更不容易消化理解,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也会遇到更多的阻力。那么,如果能够提高学生对高中语文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对高中语文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呢?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我们创新教学,突破自我,改变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主题式教学就是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展开探讨,针对一个主题进行交流与探讨的教学过程。因此,主题式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可以很好的应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能力 主题

主题式教学是指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在具有高度动机的环境中,可以接触和这主题相关的各种领域的学习内容,教师的教材有时可以像联络教学的方式,横向编选和该主题相关的教学材料,有时更可直接打破学科之间的限制,在教学中整合不同领域的内容和策略。主题式教学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掌握。

一、主题教学方法

1.确定语文教学主题

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排,有时将可以放在一起讲的知识点分割开来,教师可以大胆地将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编排,以此来改变教学的讲课顺序,但是在重组和编排的过程中不能改变教学的目的,不能偏离教学基本内容,以学生为主,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如诗歌文言文都可以放在一起讲解,能够很好地强化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相当于给学生进行一个强化训练。必修一的《沁园春・长沙》《劝学》《师说》《赤壁赋》和《始得西山宴游记》可以放在一个主题里进行讲解。教师可以先把这些文言文中涉及的难点、特殊句式等都提前讲给学生,然后再由学生自学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法学习这些文言文。如此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也一改以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眼前一亮,有了学习的兴趣。同时这种主题的设定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强化和联系。

2.根据主题设定寻找相应材料

主题的设定相当于给学生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因此也需要更多的资料来充实学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更好的对教材进行理解和掌握。如讲“祖国大好山水”主题时,除了课本上三峡、肖邦故乡的介绍之外,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其他祖国的大好风光,让学生感受祖国壮丽山河的美景。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去搜集材料,扩展知识面,既能增强学生查找资料、信息处理的能力,又能加强学生对这一主题的兴趣,在课堂上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且学生课下找资料也是潜移默化地对课堂进行预习,在第二天的学习上学生不会出现不知所云的情况,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也使用于其他学科。

3.对比学习

确定主题后,每个主题都会有两个以上的文章。这些文章有很多的相似点,但也会有很多的不同点。因此,进行对比学习也能很好地强化学生学习的记忆,增强对语文的兴趣和学习的能力。如在学习“廉颇蔺相如传”和“鸿门宴”这个主题时,两篇都是文言文,都是出自史记,写的都是历史人物等。但是这两篇文章也有很多的区别,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通过对话体现廉颇和蔺相如两个人的人物特性,而鸿门宴则是通过事情来彰显人物的性格特点。这种对比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记住文章的侧重点,不同的地方也就是文章的重点和难点的地方,这样学生能够自己总结出差别,能够很好地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现在高考中经常出现文章对比的阅读练习,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训练练习,考试中也就得心应手,不会手忙脚乱,出现问题。

二、组织学习情境,实施主题式教学

1.导入型学习情境

导入型主要在于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顺势引入主题,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文言文和内容较枯燥的主题可以用这种方式进行引入和情景的创作。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和精神缓慢等现象时,教师就可以适时地引入一些课堂外的知识来活跃课堂气氛,更好地让主题式教学进行下去。

2.探讨型学习情景

课堂不仅仅是教师的,也是学生的。很多课堂知识都需要学生在探讨中才能更好被学生所吸收理解。如词牌主题中,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的词牌的区别就需要学生自己去讨论探讨得出。这样比教师直接给出答案更生动,学生也更容易记忆,在考试中也不会出现错误。在讨论后,教师要及时给出正确答案并点评学生的回答,这样学生才能知道自己与正确答案的差距,才能找到差距,更好地进步。

3.提升型学习情景

有的学生对语文的悟性较高,因此教师可以给他们设计一些具有一定理论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再学习。然后给剩余的同学进行基础的学习。这样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成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提升。同时,教师也可以将这一主题与下一主题或者其他学科进行连接的提升,这样既能体现语文的渗透性,又能体现语文无处不在。

4.小组学习情景

小组学习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步。有疑问时不好意思问老师可以直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解决,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是再学习,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复习,同时有效地节省了课堂的时间,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其他的知识。而且能够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能很好地激励学生的竞争欲望,在竞争欲望的促使下更努力地去学习。

【结 语】

主题式教学方法,打破了以往常规的教学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对教材进行重新编排整理,让学生更好的消化吸收。学生对高中语文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提高了,教学过程主题突出,脉络明显,能够更快地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范文3

关键词:文言文;课堂教学;生动性;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1-0104-01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毋庸赘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规定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但由于文言文的写作时间与我们所处的时代较远,致使文言文语句颇为晦涩难懂,教师在教文言文时通常采用串讲法,字字对译,分析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文言文课堂变得索然无味,文言的美感也荡然无存,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呢?笔者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探究出一些方法。

一、指导诵读,激发学生表达欲

众所周知,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非常重要,可以说是打开文言文大门的一把钥匙。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桐城三祖之一的姚鼐说:“大抵学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诗、古文各要从声音证入,不知声音终为门外汉耳。”可见,诵读在文言文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读文言文,能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体会文章的韵味。同时,教师加强对诵读的指导,多利用一些灵活的方式,如分角色诵读、配乐诵读、男女生分别诵读、诵读比赛等,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定能增强他们对文言文的欣赏和感悟能力。例如,教授《鸿门宴》时,就可以采取分角色诵读的形式,读出项羽的自矜功伐,读出刘邦的委曲求全,读出樊哙的愤怒,使学生感受到不同人物的性格,也必将激发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二、穿插历史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高中教材所选的文言文篇目,大多为先秦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与这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生活密切相关。许多作品不但具有文学性,而且基本忠于历史史实,编排上也基本按照时代顺序,可以说高中选用的文言文合起来就是一部简略的历史。如《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触龙说赵太后》《鸿门宴》《荆轲刺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等,每一段文章其实就是一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就是一段让人铭记于心的历史。在讲解这些文章时,如果注意与历史事件相联系,不但能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文本,而且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或作品产生的深层原因,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如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时,就可以将秦赵的关系,“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典故穿插其中,让学生学的不仅仅是这篇文章,而且通过这篇文章去了解那个时代。

三、以问代讲,强化合作意识

俗话说得好:“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奋。”爱因斯坦说:“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课程就会被当作礼物来接受”。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将自己摆到组织者位置上,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体。分析现在的教材,我们会发现,课文的注解已经覆盖了将近80%的语句,有的甚至几乎每个句子都有注释,如《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秋水》《阿房宫赋》等,注释都非常详尽,如果教师还是一字一词的串讲,课堂必将成为一塘死水。但如果这时能以问代讲,强化师生合作,必将事半功倍。如在教《兰亭集序》时,就可以通过师生的提问进行教学,这次的集会在什么时候?地点在哪里?目的是什么?有谁参加?集会的环境如何?……通过问答,及时点出重点词,这样,学生在问题教学模式中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便很快掌握了教师所教的知识点,同时还能按照这样的思路把课文背下来。

四、借用信息技术展现图景,简化文本解读

众所周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声音、图象、语言、文字等方面具有独到的高超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突破时空的限制,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好奇、兴奋、愉悦的心理状态。如姚鼐的《登泰山记》,记述了登泰山的行程以及路途中的所见所闻,由于学生不可能全都登过泰山,很难对登山的路途选择和泰山的雄伟壮观有更深刻的体会,这时,利用信息技术,将有关泰山的视频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突破空间的局限,跟着姚鼐的描述“真正”地登一回泰山,填补学生经验空白,既增长知识又增长见识。这样的课堂教学会让学生从枯燥的文言字词中脱离出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五、积累素材,强化写作,激发内驱力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范文4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情感 幽默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92-01

语文教学是国家教育的根本,是提高国民素质的一项文化性手段。由于中职学校的特殊性,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理工科、技术类教学,往往会忽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所以,改善语文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学习语文科目的兴趣尤为重要。

一、中职语文教育教学中融入情感的方式

(一)改进教学观念

教学方式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但笔者调查研究发现,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不重视或者不感兴趣的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模式存在问题。我国中职学院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以传统的照本宣科方式为主,教师在课堂上位于主体地位,整体教学氛围过于压抑,使得学生逐渐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在进行知识点讲解时,只是按照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向学生讲述,并不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因此,为提高课堂质量,教师要将情感融入到实际教学中,主要包括教师对课堂投入的激情以及对学生的关怀、重视之情。教师改变其教学观念之后,能够将情感融入到教学中,进而改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互动时,应该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积极评价,加强学生的自信心,进而为改善师生关系打下基础。

(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教师与学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两大主体,因此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教师想要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在实际教学中融入情感,就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不止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还要在课后多和学生共同探讨某一知识点,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教师在讲课时应保持轻松愉悦的基调,努力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为拉近学生间的情感打下一个夯实的基础。详细了解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针对性的施教,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细心和耐心,进而逐渐培养出与学生间的情感。

(三)加强课堂教学的精度

中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因此需要教师对其教学精度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堂上对难点和重点进行耐心、重复的讲解,讲解时尽量使用温和的语气,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教师的情感投入,进而增加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投入情感,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大纲要求的知识点以及拓展知识点以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这种方式不仅能够降低知识点的难度,还能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教师的情感投入。

二、中职语文教育教学中融入幽默的方式

(一)语言幽默

教学工作本就是依靠语言的语用功能进行一项活动,而语言的幽默性则是语用功能的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因此应用语言幽默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笔者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大多喜欢教学风格幽默的教师,因此幽默风格有助于学生对语文学习提升兴趣度。例如,在进行在课堂中有学生讲悄悄话,教师就可以说“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我们的课堂很精彩,你们不要不理不睬。”这种幽默形式能够让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将全都焦点放在教师的身上,还能够让学生在幽默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课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言幽默的形成需要教师把握住教学的时机和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在应用时需要把握住分寸。教师应该尽量将幽默点与教学知识相结合,而不是单纯的逗乐学生,这样才能够达到教育教学目的,避免对课堂以及教学精度造成负面影响。

(二)体态幽默

体态幽默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用肢体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实际教学中可与语言幽默结合起来。例如,在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其中的动词部分利用自己的身体语言展现出来,例如“蔺相如前曰”“、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等,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还能够增加课堂幽默感,让学生对语文课程更加喜爱。

三、结束语

受新型教学思想以及中职学生的学业重点构成影响,语文教学的地位逐渐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因此,改善语文教学模式成为教学研究重点。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和幽默表达方式,能够显著提升教学质量,这种方法值得将其推广。

参考文献:

[1]查山鹰.如何在中职语文教育教学中融入情感和幽默[J].青年文学家,2013,02:123.

[2]李炳林.如何在中职语文教育教学中融入情感和幽默[J].考试周刊,2013,32:29-30.

[3]李萍.浅谈情感和幽默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神州,2013,36:81.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范文5

就语文学习而言,要想做到减轻负担,提高效率,以下几点很重要,应引起教师们的重视:

一、新题与旧题的关系

做旧题,就是一个对见过的题型进行研究、揣摩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当好助手,及时为学生选好典型的旧题,让他们重新去揣摩、体味。做旧题,要找的是一种拨云见日的澄明感觉,是一种水落石出的了然于心。没有这个过程,学生主动研究的能力就不强,因此,要敢于让学生做旧题。做透彻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基本知识点、基本设题技巧的认识,对常见正确思路的巩固和错误思路的矫正。做新题的能力从旧题中来,但是面对各种新题,应保持清醒和冷静,精挑细选。用新题来验证以往的经验,来培养应变的能力。

二、处理好讲、练、考的关系

讲要精简,练要透彻,考要及时。学生能力是靠自己练出来的,而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所以要把时间尽可能多的还给学生。练考结合,以考促练。考前指导学生有效的复习,考后要认真分析情况和评讲试卷,讲题不仅要讲清对与错,还要讲做题方法,更要注重与同类问题的联系,使学生由做题经历变成做题经验,提高应变能力。有的题目还要讲命题方式、规律,使学生能够知己知彼。注重让学生写考点总结,使其在理论上能够高屋建瓴,做起题来游刃有余。

三、积累和突破的关系

语文试卷中的字音、字形、成语、文言文阅读中的实词、虚词等,是没有解题思路和技巧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在前面的复习中都要进行大量的积累,在本段时间内要经常性地拿来识记。要持之以恒地积累,教师所做的就是利用一点课堂时间检测一下,看他们是否在做,效果如何。比如课前听写、讲成语,平时同学之间相互提问、记字比赛等活动,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强化积累,这些基础题的正确率会明显提高。

针对病句多考语法的特点,要强化语法训练。抽取主干,看语序、搭配,成分残缺赘余。学生最怕的是较长的句子,而这往往是高考的重点。要对症下药,加强训练。有些长句是定语或状语长,要看语序是否恰当或赘余;有些长句是主、谓、宾由并列短语充当,要划主干视搭配;有些长句是双面照应句,要看前后是否照应。多训练,勤总结,定会有质的飞跃。

四、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高考前,要对课本上的精彩文章再通读一遍。著名语文学者顾德希也说过,“课文是我们全面学习语文应用的范例和凭借”。就像数学中的例题,要想真正地透彻掌握那些定理、公理,就必须反复认真地钻研例题。语文也是这样,字、词、句、标点、修辞、篇章、结构等,都应从这些课文中再次印证、统揽。像《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我有一个梦想》、《与丑腿》、《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等文章要熟读。此外,还要熟读《过秦论》、《六国论》、《师说》、《赤壁之战》、《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屈原列传》等文章。通过对上述文章的熟读乃至背诵,既培养了学生语感,又积累巩固了文言词语。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范文6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文言文是考试内容的一部分,平常需注意积累。下面是小编和大家分享《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提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文学常识: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左传》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它表现在:长于记述战争,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指出下列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共其乏困

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秦伯说

5.失其所与,不知

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吾不能早用子

2.是寡人之过也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4.行李之往来

5.夫晋,何厌之有

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7.亦去之

指出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

1.烛之武退秦师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3.晋军函陵

4.夜缒而出

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6.越国以鄙远

7.邻之厚,君之薄也

8.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9.朝济而夕设版焉

10.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11.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12.阙秦以利晋

13.与郑人盟

14.因人之力而敝之

15. 以乱易整,不武

一词多义

1、实词:

①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

③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左传•昭公十六年》

④越国以鄙远 ——《烛之武退秦师》

⑤言语粗鄙

①许君焦、暇…… ——《烛之武退秦师》

②杂然相许 ——《愚公移山》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

④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 ——《大铁椎传》

⑤相去复几许 ——《孔雀东南飞》

①国势衰微

②微言大义

③人微言轻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⑤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烛之武退秦师》

⑥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口技》

⑦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卖油翁》

①侯生摄敝衣冠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敝人

③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资治通鉴》

④因人之力以敝之 ——《烛之武退秦师》

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桃花源记》

②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③辞不赴命 ——《陈情表》

④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

①过秦论 ——《过秦论》

②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退秦师》

③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

④一日,大母过余 ——《项脊轩志》

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桃花源记》

②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③秦伯说 ——《烛之武退秦师》

④范增说项羽 ——《鸿门宴》

①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

②失其所与,不知 ——《烛之武退秦师》

③官知止而神欲行 ——《庖丁解牛》

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①公从之 ——《烛之武退秦师》

②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

④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狼》

⑤弟走从军阿姨死 ——《琵琶行》

⑥旦日,客从外来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⑦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2、虚词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敢以烦执事

③越国以鄙远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⑥以乱易整

①今急而求子

②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③夜缒而出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⑤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

①子亦有不利焉。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④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

①公从之

②唯君图之

③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④是寡人之过也

⑤夫晋,何厌之有

⑥辍耕之垄上 ——《隆中对》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君知其难也

③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

④吾其还也

⑤必先苦其心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⑥其真无马也,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⑦于乱石间泽其一二者扣之 ——《石钟山记》

⑧其孰能讥之乎 ——《游褒禅山记》

⑨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⑩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记》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②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③吾今且报府 ——《孔雀东南飞》

④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

⑤臣死且不避 ——《鸿门宴》

⑥不出,火且尽 ——《游褒禅山记》

⑦存者且偷生 ——《石壕吏》

⑧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滕王阁序》

⑨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过秦论》

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花源记》

②若舍郑以为东 道主

③更若役,复若赋 ——《捕蛇者说》

④曾不若孀妻弱子 ——《愚公移山》

⑤吾儿,久不见若影 ——《项脊轩志》

(六)指出句式特征

①是寡人之过也

②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因人之力以敝之,不仁

④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⑤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⑥若亡郑有益于君

⑦夫晋,何厌之有

(七)固定结构积累

“所“字结构 形式:所+动词

①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知道的)

②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没有害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