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读书笔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格列佛游记读书笔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格列佛游记读书笔记

格列佛游记读书笔记范文1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阅读教学;教学体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6-0021-01

众所周知,想要学好任何一门语言都必须从提高学生的基础阅读能力开始做起。本文立足于英语课堂教学现状,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为例,着重介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教学策略,以期找到促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果不断提升的可靠途径。

一、 重视提高学生的基础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积累必要的语法知识,从而为他们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基础阅读的提高还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提高他们基础阅读效率的目的。所以,教师在实际的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从重视提高学生的基础阅读能力方面出发,不断完善学生自身的英语知识体系。想要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英语短句阅读到英语长句阅读的过渡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Unit 2“Let’s play sports”这一单元相关英语知识的时候,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可以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阅读简单的英语短句:My favorite sport is basketball.(我最喜欢的运动就是打篮球。)当学生初步理解这个英语短句的基础结构之后,教师可以开展之后的英语阅读过渡教学。教师开始让学生阅读复杂的英语长句:Basketball is one of my favorite sports,and it can strong my body.(篮球是我最喜欢的运动之一,它可以强健我的身体。)虽然两个英语句子的表达含义相同,但是后者相比于前者的语法要求更高。所以,学生通过这种有效的英语阅读过渡教学,能达到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基础的目的。

二、提倡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合作阅读

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教师及时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阅读基础,同时还需要通过小组合作阅读讨论的方式达到提优突破的目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的过程中将自己所读到的好书或者悟出的道理与他人分享,可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教师所采用的这种小组合作阅读的教学形式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从而为他们今后更高层次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这种新式的教学方法也有效改善了之前传统教学模式中单一呆板的缺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下册Unit 4“A good read”这一单元的相关英语知识的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教授学生基本的英语词汇read(n.读物)、novel(n.小说)、writer(n.作者、作家)、continue(v.继续)等。当学生拥有了一定的英语词汇基础之后,教师可以开展相应的小组合作阅读,具体阅读材料可选取“the relationship with a good read and a great reading habit”(一本好书与良好阅读习惯之间的关系)这一主题。具体的阅读材料内容如下:Whether can read a good book depends on the reader's good reading habits. Good reading habits are divided into many kinds,such as reading notes,write a journal entry,etc.(是否能够读好一本书取决于读者自身的良好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分为很多种,比如做读书笔记与写读后感等。)

三、拓展学生课余生活中的英语阅读视野

与语文阅读相似,学生要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不仅需要积极配合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新式教学策略,同时还要在课余时间内不断拓展自身的英语阅读视野,从而达到提高他们综合英语水平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经典名著的英文版,虽然他们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英语词汇与语法知识上的阻碍,但是他们通过自己查阅字典或者请教老师等方法就可以克服困难。同时,学生在观看完相关的经典英文名著之后,需要写出自己的感悟,从而达到升华思想的目的。以下是一位学生在观看了英文版《Gulliver's Travels》(格列佛游记)之后写出的感悟:Today I read a book named Gulliver's Travels,and I was attracted by the wonderful plots. Gulliver travels the Small-people country,Huge-people country,flying island and the Huiyan country.The author expressed the irony for the British ruler through the fairy tale of the narrative.(今天我读了《格列佛游记》这本书,并且被其中有趣的情节所吸引。格列佛游览了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S国。作者通过童话的叙述方式,表达了对当时英国统治者的讽刺。)

四、结束语

总之,想要学好任何一门语言,都必须从提高学生的基础阅读能力开始做起。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就必须采用重视英语阅读基础、提倡小组合作阅读以及拓展英文阅读视野等多种具体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英语运用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格列佛游记读书笔记范文2

一、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现实生活是最纷繁复杂的,它以真实、丰富和情感的特点与初中生的成长形影相随,构成了学生真实的成长环境。教师要引导初中生积极参加现实生活,从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开始,从参加人际交流的活动开始,从发现和感受家乡的变化开始,从观察感受周围的人的言谈举止开始……感受劳动的伟大、艰苦和光荣,感受人际交往的丰富多彩,感受家乡的巨变,感受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感受人们举止的稳定和变化的美。

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活动中,我要求学生请自己的家长指导做家务。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利用寒暑假和家长走亲访友,让家长带孩子走出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到外省市旅游参观或在自己所在的市参观名胜古迹、风景旅游胜地,让孩子充分感受自然景观的美丽醉人、人文景观的博大精深,感受社会的快速发展,感受时代的巨大进步。与此同时,还要求学生借助外出或相关情况,注意观察自然和社会,注意观察风土和人情,注意感受和谐的人情美。并将相关的人和事,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写成日记或游记类的征文,每学期开学一两周开展征文评比,评出获奖作品,表扬奖励优秀学生,这得到了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广泛好评。这样便通过表扬先进激励后进,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累的积极性,使学生从日常生活积累写作材料的活动不断向纵深推进和发展。

二、在课外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北大才子余杰在《欲说还休的“语文”》中说:“我的语言感觉和思维能力,正是在长期的‘随便翻翻’中形成的……”由此看来,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并从中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既是对课外阅读的深化,又是真正丰富初中生的各方面的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江苏省教育厅严格执行“五严”,任何义务教育学校都不再利用双休日给学生补课,使双休真正成为现实。这样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渐渐减下来,老师可以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引导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读以下优秀文学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汤姆索亚・历险记》《鲁滨逊飘流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简爱》、《格列佛游记》、《三国演义》、《伊索寓言集》、《西游记》、《水浒传》、《唐诗三百首》、《朝花夕拾》等,同时把读书和制作读书卡和写作读书笔记结合起来,制作读书卡,写作摘抄性读书笔记。读书卡可以设立作者及其主要作品、主要内容、精美句摘和阅读思考等栏目。其中“主要内容”有初中学生阅读自己概括或借助书记的内容提要或更改填写。“精美句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选择自己喜欢的优美句子填写,阅读思考可酌情填写。初中高年级可以把制作读书卡和写作体会或读书笔记结合起来,一般阅读填写读书卡,自己特别喜欢的或感受较深的阅读写阅读体会。体会式读书笔记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提高要求,要求对全书作个性化阅读评价,对具体内容作建议评价,有自己的思考,有恰当的表达等。上述作为自己课内阅读的补充,学生能拓宽阅读视野,丰富语言积累,加强知识储备,为写作打通一条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为写作注入勃勃生机,创造出一道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借助各种媒体积累写作素材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视听媒体像雨后春笋般地进入人们的生活。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兴趣是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多媒体融文字、图像和视听于一体,具有生动形象的信息,活动有趣的界面,以及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态为动态的表现力等特点,能让学生从多通道、多角度感知事物,获得良好的视听效果,而良好的视听可以获得深刻的记忆,赢得学生的青睐。学生借助有线电视、电脑网络、DVD、MP4等媒体,通过视觉、听觉和良好的互动,可以自主收集习作素材,优化积累过程,减轻阅读积累的负担,强化积累效果。初中生往往非常喜欢这种搜集习作素材的方式,而语文教师则可以开辟途径,创造条件,让小学生学会使用现代信息媒体,为搜集习作素材服务。

格列佛游记读书笔记范文3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方法论

语文教师往往建议学生重视课外阅读活动,达到增加知识储备,丰富文学涵养的目的。然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仅仅是口头的倡导并不能够让学生对课外阅读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寥寥;一些学生敷衍的阅读态度直接影响了阅读效果;也有部分学生面对汗牛充栋的书籍不知如何选择。因此,笔者建议初中语文教师开展适当的课外阅读教学工作,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真正获得课外阅读的乐趣和益处。

一、与教材相联动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都选自中外名家名篇,无论是从艺术风格、思想境界以及语言特色等方面都足以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经典范例。而且,教师在课文的教学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有自己的感悟心得。因此,笔者建议对教师在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籍时,可以以教材为基础,向外发散,给学生指出大致的阅读方向,使得学生能够选择对自己有益的书籍。

例如:苏教版语文课本中选入了冰心的诗歌,短小清新、自然纯真的风格与初中生那天真直率的少年心性相投和,自然会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推荐冰心的小诗集《繁星春水》,借助这四篇诗歌给学生带来的美好印象,鼓励他们继续进行拓展阅读,从而对冰心的艺术风格以及在诗歌中倾注的脉脉温情有所感悟。

此外,教材的“名著推荐与阅读环节”也向学生介绍了不少经典著作,如《西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格列佛游记》、《水浒传》等等。这些书籍在内容上引人入胜,语言风格上或简洁、或优美,用语规范、描写得当,也非常适合学生阅读。教师可以提醒学生适当地注意这些名著,通过一些章节的试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懂得如何以好书为师,与经典为友。

二、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有了阅读目标,还应注意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有的学生过分追求故事情节,看不懂的地方就囫囵吞枣甚至直接跳过,忽略了课外书的文学性和思想性,阅读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可以传授学生一些阅读方法来纠正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例如:

1.好书三读:课外书籍既有清新自然的现代诗歌;也有雅致古典的传统词曲;当然也少不了不同篇幅的小说。因此,笔者建议教会学生根据书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果是诗词阅读,那么学生可以尽情地朗读出来,根据自己的体悟将感情融入到朗诵中,做到声情并茂。这样一来,既可以全身心地感受到诗歌的情境美;也能够体会到诗歌在音韵上具备的独特魅力。

面对小说,学生则不妨选择先浏览后精读的方式。因为小说的情节性特质,不少学生对故事的进展十分好奇,如《西游记》、《水浒传》等书籍,学生可以先尽情地阅读精彩的故事,遇到不认识的生僻字词或者不理解的字句,只要不影响整体情节,都可以标记下直接跳过。等到全书阅读完毕,再把自己标记过的部分和精彩的章节进行精读。这种二次阅读法既维持了学生对故事的热情,也保障了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

2.笔记法:笔者一直对自己的学生强调:“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笔记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方便学生对知识的重温。因此,教师一定要敦促学生养成多翻书、勤动笔的好习惯。

以《朝花夕拾》为例:作为一本经典回忆散文集,它既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样文笔优美的童年回忆;也有《藤野先生》这种平淡真味的师生情怀;还有《狗?猫?鼠》这样意味深长的锐利词锋。因此,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除了摘抄一些语言优美的句子,更重要的是对文章言语之外的思想内涵进行品读,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或者疑问。

简言之,阅读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爱好、接受能力进行因材施教。只要坚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阅读,就一定能够事半功倍,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价值。

三、举办阅读交流活动

除了教会学生怎样阅读,教师需要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明白:阅读不止是一项需要反复读、不停写的辛苦琐碎的工程,它是一件人生乐事,是一项使人获得身心愉悦的有益活动,让学生真诚地投入到课外阅读之中。而举办一些轻松的阅读活动恰恰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以上认知。

例如,笔者曾经举办过阅读分享会活动,让学生一起分享阅读《西游记》的感受。有的学生展示了自己的阅读笔记,对《西游记》中精彩的打斗场景摘录得特别多,认为作者的动作描写非常传神,不同的妖精动作不同、形态各异,使得形象栩栩如生;有的学生则对孙悟空在花果山的自由自在印象深刻,对天庭的人情冷暖做了剖析总结了孙悟空大闹天空的原因;还有一位学生甚至根据书本的描述自己为取经四人分别画了一副人物肖像。

笔者认为学生不同的做法、观念这都是喜爱阅读、分享阅读的一种表现方式。通过热情的交流还能使学生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与他人的观念交流,分析他人的观察角度,从而加深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同样,交流使得学生发现相互之间对作品阅读的共同爱好,能够产生相互鼓励的催化作用,让学生带着分享和交流的喜悦再一次投入到阅读当中,并且能够借鉴他人的观念加深自己的理解,进一步丰富自己的阅读收获。

总而言之,课外阅读教学承担着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利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职责。相信通过教师的合理指导,一定能够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提升阅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国富.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J].校长阅刊,2007年第12期

格列佛游记读书笔记范文4

关键词:阅读 兴趣 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多种能力,其中阅读能力是很重要的一项能力,就阅读量而言,在《初中语文新课标》中就有规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反应敏捷、逐步成熟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尤为重要。但由于种种原因,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低下,作为语文教师,很有必要正视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培养阅读兴趣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但就笔者所知,目前许多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科学的阅读方法。笔者在教学中为了完成这两项任务,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1.注重阅读的整体性。在教学中不将文章解得支离破碎,化整为零,不用“标准化试题”的模式使文章失去原汁原味。所谓阅读的整体性就是要求学生从阅读的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络主题、表达特点、情感基调,要求从整体上理解文中人物所处的环境、展示的性格、典型的意义,要求从整体上体味文章的语言风格,结构特征等。这样使学生充分感受文章的原味,享受阅读的快乐,从而提高阅读兴趣。

2.注重阅读的目的性。阅读的本质就是以作品为媒介来体验、感悟和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和思想。让学生在阅读中,不自觉地受到作品的感染,使其心灵得到浸润,个性品格、思维品质得到重塑,从而脱化出一个全新的自我。而不能一味地让学生读,失去阅读的“本色”,因而使学生丧失阅读兴趣。

3.注重阅读的规律性。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也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思维和科学的阅读方法,这样就不会让学生感到茫然,丧失阅读的兴趣和意志。

二、培养科学的阅读方法

1.整体感知阅读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按不同文体教给学生不同的整体感知方法。比如①记叙文,让学生从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入手,把握记叙的思路、中心、表达特点、情感基础等。②说明文,首先让学生明白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说明的顺序,再感知说明的方法及语言特点。③议论文,就要整体感知论点、论据、论证方法。④小说,要弄清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从而感知人物性格及主题等。⑤散文,就要明白写的是什么人或物,他们有什么特征,作者展开了怎样的联想或想象,揭示的主题,语言风格等。就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反复训练,让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2.局部思考阅读法,读而不思则罔。阅读的整个过程应始终贯穿思考的环节。学生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再根据课后练习题或教师设计的问题去思考。首先将问题“还原”到文中的某一部分,再思考其答案,从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更深入地感知文章的主题有何典型意义,所表露的情感基调有熏陶作用,所表达的观点给人以怎样的启示,语言有什么艺术特色。

3.质疑创新阅读法。创新是阅读的最高境界。笔者在课堂阅读教学中采取的步骤是:阅读――质疑――争辩――创新。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后,让学生提出疑问,再让学生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力求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他们在析疑中集思广益,相互启发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比如在学过《我的叔叔于勒》之后,以《于勒发财返故乡》为题续写;学过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之后,让学生写一首小诗,抒发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在学过古诗词中工整的对仗之后,让学生对对联,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拓宽阅读范围

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和科学的阅读方法,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扩大阅读范围。主要通过课外阅读的辅导,在语文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简单入手,学以致用。课外阅读也应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首先让学生阅读报刊、杂志,按“浏览、略读、精读”的方法对阅读材料加以挑选。运用课内阅读方法感知文章内容,领略文中的美妙之处,最后做好笔记。

2.开列书目,系统阅读。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给学生开列阅读书目。笔者每学期开学前,都要对本期语文教材的选深入的研究,再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给学生开列出课外阅读书目,事先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利用阅读课和课余时间完成阅读任务。笔者选择推荐的书目是:七年级上学期:《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七年级下学期:《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八年级上学期《朝花夕拾》、《繁星?春水》、《伊索寓言》;八年级下学期《十万个为什么》的一、二卷,《格列佛游记》;九年级上学期《水浒传》;九年级下学期:《红楼梦》。这样,阅读健康有益的书籍,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浓厚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阅读、写作不无裨益。

格列佛游记读书笔记范文5

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问题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包括考试内容的改革(现代文取消课内语段)和《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阅读能力及阅读数量的明确要求,以此观之,在教改方面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依旧存在指导方法与实际练习的脱节、监督与评价机制的匮乏、阅读存在功利性等课外阅读教学中的种种弊端,现分析原因如下:

(一)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中,许多初中教师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大量地读课外书没用,一是浪费时间,见效慢。二是与考试内容不会有太大的关系,对提高成绩帮助不大,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在各级考试中,文学名著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比如盘锦市的中考吧,考纲规定:学生在初中阶段,阅读十部名著,分值是3-5分,但考法相对比较简单。学生无需阅读作品,只要看一看故事梗概或根据作品改编的电影和动画片,记住作家、国籍、主人公和主要情节就可以了。这种考试方式,再加上初四要面对应对中考的铺天盖地的模拟题、分类题,老师还哪有时间让学生读课外书、只求题海挣扎之后中考取得好成绩,让更多的学生走过通往重点高中的独木桥,至于对文学兴趣的培养,只能靠学生自己了。

(二)成功经验探索的缺失

现在我们经常听到“要倡导大语文教育”,所谓的大语文教育,即把语文课堂教学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把学校与家庭,社会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全面、整体的培养和训练,具体说来,就是让学生走上课堂,广泛阅读。对于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寻求探索,一些成功的经验只是局限于个人或学校,并没有在全国以至全省推广。学校几乎每年都要对老师进行各种各样的培训、学科也要举行年会,但大多数是听课和参加一些流于形式的报告,很少有关于指导课外阅读的经验交流会,

(三)教师的自身条件受限

语文教师应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引路人,要担负起这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需要老师有渊博的知识,能够与时俱进,积极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及文化现象,但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因为种种原因却根本达不到上述的阅读要求。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经过几年实践,总结出一套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方法----“一课三阶式”课外阅读方法。

“一课”指每周开设一堂课外阅读课,即从每周8-9节语文课中选取一节课固定下来,作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及阅读课,旨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

“三阶”指课外阅读的三个阶段,即自由阅读阶段,指定阅读阶段,文体阅读阶段,实施时间从初中6年级到8年级,每年完成一个阶段的训练。

二、“一课三阶式”阅读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

(一)阅读动员阶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知识的重要,特别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家长,大多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自身的素质和他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他们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把孩子送到重点高中,考入一所名牌大学。因此在对待学生课外阅读问题上,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会与学校教育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新学期开始就学生课外阅读的问题召开了家长会,要求学生也参加,包括几项内容:

(1)向家长讲明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及学好语文的重要意义。纠正一些家长的错误想法。

(2) 向家长和学生说明我的计划安排,并希望家长配合,给予大力支持,能够做以下三点:1帮助孩子保证阅读时间,每天15-30分钟。2争取每周至少带孩子去一次书店或图书馆,帮助孩子选取自己喜欢的书,最后一点,如果做到跟孩子共同阅读最好,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自由阅读阶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阅读兴趣是指导学生阅读的第一步,这一阶段的目标,宗旨就是以培养学习的阅读兴趣为主,同时指导学生如何去读,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把学生从低级的图式阅读拉回到文本阅读中,所以阅读课上的自由阅读有两个前提首先必须是文本印刷品,漫画、图片均不可以,其次所选读物的内容,必须思想健康,积极向上的,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带书刊到阅读课上来读,对于一些自己都不知对什么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推荐给他们一些寓言,通话、篇幅较短,趣味性强的历史故事等,使他们能逐渐喜欢上阅读。

阅读习惯的培养。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之目的,我认为首在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在阅读课上,每次先用5-15分钟,对学生进行指导,并注意培养以下良好习惯:

(1) 先看序文和目录的习惯

(2)常见的阅读方法

常见的阅读方法有略读、精读、诵读等,略读是课外阅读的基本方法。

(3)查工具书

(4)圈点勾画

(5)做笔记

以上所说是最基本的,还有许多像坐姿等阅读习惯,可随机给予提示和指导,也可以将课内所讲方法进行巩固和实践。

(三)指定阅读阶段

这一阶段的训练在七年级的学生中展开,内容是老师指定阅读书目,让学生开始阅读一些长篇文学名著,并进行长篇名著的阅读方法指导。

推荐书目:在2001年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教育部推荐了10种初中生的必读书目:《西游记》、《水浒传》、《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格列佛游记》、《骆驼祥子》、《鲁宾逊漂流记》、《朝花夕拾》、《繁星・春水》。

阅读策略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辅之以对略读和精读等读书方法的指导。

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活页式笔记本,将笔记本分成三个板块。

第一个板块:语文常识、包括作家作品、朝代国度、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与作品有关的评论文章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这些信息可以到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搜集。

第二板块:妙语连篇。主要把文学作品中的精妙问语、精彩段落摘抄下来。

第三板块:情节概述。对名著的主要人物,重点情节进行概括简述,主要围绕中考中对名著的考察内容进行。

将读书笔记按照以上三个板块分类;搜集的资料就不会杂乱无章了,以后查找起来自然就很方便。等到如此用完三本笔记,就可按板块重新装订,使分类更明确。

另外,如果有的同学这10部名著早已读过,可快速浏览,熟悉情节做好读书笔记后,余下的时间可阅读其他名著,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不能统一要求,以免挫伤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文体阅读阶段

这一阶段的训练在八年级的学生中展开,主要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不同体裁进行阅读、指导

近几年的中考,辽宁省采取的是各市自主命题,盘锦市在语文学科现代文阅读部分,所考查的是:要求能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阅读。而文章体裁按表达方式可分为三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而教材的修改却意在淡化文体,单元的划分一改从前文体的划分,而是依据文章主题来划分,这样一来,文体知识就需要额外的训练与巩固练习。在八年级就进行系统指导,讲练结合,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将各知识点消化,吸收内化进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就不会出现因“临阵磨枪” 、“临时抱佛脚”,而导致考试后大部分知识遗忘的现象了。

格列佛游记读书笔记范文6

【关键词】初中名著教学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86-02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史。阅读文学名著,气质会变得高贵而不媚俗,性情会变得细腻而不浮躁,内心会变得博爱而不自私,灵魂会变得高尚而不猥琐,思想会变得深刻而不肤浅。鉴于文学名著的巨大教育功能,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每一学期安排一次“名著推荐和阅读”专题 ,旨在推进学生的名著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然而,名著阅读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与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和要达到的目标相去甚远。

一、名著阅读教学没有让学生读起来。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共安排了六次名著阅读,分别是《汤姆索亚历险记》、《西游记》、《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列佛游记》、《朝花夕拾》,这些名著篇幅长,内容丰富,学生就其中的任何一本读一遍,没有三五天时间是不能完成的。这样庞大的阅读,学生没有在教师教学之前作阅读准备,光凭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是难以吸收和消化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这一内容时事先作出安排,让学生用三五天时间将名著读完,然后师生一起走进“名著推荐和阅读”。而事实上,我们教师大多没有安排这一教学环节,一些教师只是口头上轻描淡写地说让学生去读。结果,一些学生没有要读的名著,一些学生有了名著也没有去读。这样,名著阅读前期工作流于形式,名著阅读形同虚设。

二、名著阅读教学内容简化、方法单一。

按照教材编写者的要求,每一次“名著推荐与阅读”活动安排5课时,每课时的具体内容也做了安排,这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良苦用心,但是教师大多不按照编写者要求做,将5课时压缩成3课时、2课时、1课时,更有甚者,让学生自己看看,不安排教学,不把名著阅读教学当成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学过程和方法为教材上题目的逐一讲解,题目讲完,教学过程也宣告结束。结果,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笔记记得稀里哗啦。一些教师会补充有关的写作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大多以灌输的方法让学生接受,至于学生是否能理解接受是另一回事。为了应对名著阅读题的考试,一些教师出了大量试卷,把可能涉及到的题目一道一道地练,一道一道地讲,然后让学生将答案背出来,只要学生在考试的名著阅读题上不失分少失分,教师就觉得达到了教学目的。其实,名著阅读教学,学生读是基础,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应建立在学生读的基础上,一个缺乏学生个体阅读的名著阅读教学,纵然教师讲得再多再好,纵然学生考试考得再好,也不是真正的名著阅读教学,起不到名著阅读教学应有的作用。

三、名著阅读教学没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一部名著十几万、几十万字,让今天的学生去读,是对他们耐心的考验。他们习惯了读图,习惯了快餐文化,习惯了网络小说。而名著的时代与他们生活有距离,名著深邃的思想、厚重的文化内涵他们难以理解,他们不喜欢名著,远离名著,甚至讨厌名著是自然的。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激发起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显得十分重要。而事实上,我们教师并没有注意这一点,没有跟学生谈名著的社会价值人生价值,没有用事实让学生明白名著对人成长的意义,没有解读名著中的精彩片段打动学生的心灵,也没有表现出自己对名著的热爱崇拜之情,更没有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亲近名著,一句话,没有消除学生对名著的陌生感、畏惧感,因而,学生对名著阅读兴趣不浓。

四、名著阅读教学缺乏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教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课文阅读教学、放在解题方法的研究和指导上。事实上,我们的学生要么一字一句地读,费时费力;要么走马观花般读,了解大概。学生的名著阅读完全在一种自发的状态下进行,起不到阅读的良好效果。教师应该承担的阅读方法指导的责任没有承担起来,任由学生自己在自行摸索。

那么,如何使名著阅读教学落到实处,发挥其作用呢?

一、充分认识名著阅读教学的作用。

汉代文艺理论家刘勰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就是告诫后人要通过大量阅读去培养和获得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提高运用语文的能力。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阅读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感觉。”而要训练语感,最好的阅读材料就是名著。文学名著是经过读者反复筛选和严格检验的艺海明珠,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蕴和精湛卓绝的艺术特色,对读者具有深刻的认识作用、巨大的教育作用和高度的审美作用。刘白羽说,每一部名著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莽的宇宙”。广泛认真地阅读名著,一定会获得历史和现实、社会和人生、自然与精神的种种知识,从中涉取人类文化丰富的养料,为今后成材打下坚实的文化根基。如苏联文学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作为一个新时代的英雄,他的身上表现出来的自我献身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忍的意志,已成为千千万万青少年读者永恒的人生精神坐标。我国文学上至先秦两汉,下到现当代文学,各个时期的名著都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它们不仅反映了悠久的华夏历史,博大的民族精神。而且始终洋溢着爱国主义情怀和传统美德,蕴藏着中华民族崇高的理想、坚强的意志和基本的道德规范。阅读名著有助于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鉴于此,教师要克服教学的功利性,站在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培养学生完美人格的高度,抓细抓实名著阅读教学。

二、精心安排名著阅读教学。

教师要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环节认真加以研究,不能随意讲讲,再通过一些练习巩固,只求学生考试考出来就行。教师应在一周前安排学生读原文,教师自己也应将名著通读一遍,并对名著内容、主题、艺术特色了然于心,再进行科学的教学,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感悟,可以让学生谈谈情节、主题和读后启发,不能一味地教师灌输,销蚀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要给予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的指导。

洋洋洒洒一部名著,如何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收获,阅读方法很重要。

1.向学生介绍几种阅读方法。一是阅读的方法有精读法、速读法、赏析法、摘录法、作批注法、对比阅读法等。二是作读书笔记的方法。有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探究艺术手法、撰写阅读心得等。

2.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教科书中的《名著导读》,让学生对原著的写作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有大概了解,帮助学生读懂原文。

3.以节选文章为内容,把握重点。例如学习《智取生辰纲》,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智取”的过程是怎样的?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杨志是怎样一个人?通过重点内容的分析,教给学生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4.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原著。在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之后,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或主要内容、理解作品人物形象、理解作品思想感情、体会作品艺术特色。特别要让学生把握重点内容的揣摩、体会。

四、积极开展名著阅读系列活动。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上一篇奥巴马就职演讲稿

下一篇懂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