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文摘抄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文摘抄网

美文摘抄网范文1

【关键词】选择 运用 整理加工

一、精心选择阅读的材料

庄子曾发出如此感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世界上每天出版的图书,一个人即使整天呆在家里读书,直到死,也无法读完。在卷帙浩繁的书海中,我们必须独具慧眼,帮助学生精心选择有价值读物,正确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

首先是经典著作。经典名著是前人留下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文化主食。因为那些可以称得上经典名著的作品,大都经过了历史的筛选,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是人类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具有永恒的生命力。但是,随着社会进入高科技和声讯网络时代之后,传统书斋生活的平静与安稳已被打破,书香馥郁的图书馆和研究中心,也不再是皓首穷经的学者和莘莘学子惟一流连忘返的地方。人们将进入一个彻底的“读图时代”。面对这种挑战,全社会都有责任树起经典这面大旗。因为,对于中学生来说,世界观尚未完全定型,阅读经典名著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也是完善他们的心灵和人格,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的重要途径。新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列出的中学生阅读推荐书目,就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学生名著阅读的不足,具有指导意义。

其次是当代作家的优秀作品。当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更贴近我们的现实,这些书籍对于丰富学生的阅历,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许多当代作品的价值尚未得到权威的认同,或者作品引起了较大的争议,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具备相当的鉴赏水平,力求向学生推荐文质兼美的作品。如近年来,著名学者余秋雨的散文系列,涉及到中外文化的许多方面;又如港台著名作家张晓风、席慕容、林清玄、刘墉、董桥等人的作品,对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都有显著的效果。

再次是“文化快餐”。这里所谓的“文化快餐”,就是那些篇幅短小,言简意赅,阅读时间不长的文章,区别于那种庸俗,格调低下的读物。作为在校求学的学生,持续一整天或几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并不多,更多的则是几分钟、十几分钟的零散时间。因此,作为老师,有必要推荐一些品味较高、可读性较强的刊物,如《读者》、《青年文摘》、《散文选刊》、《随笔》等。其它一些轻松、健康的消遣性读物,也可适当涉猎。

二、恰当运用阅读的方式

从阅读的内容来看,“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咀嚼消化。”(《谈读书》,培根)因此,学生可以根据内容运用恰当的方式:浏览,泛读,精读等等。

从阅读的目的来看,读书有消遣性阅读和求知性阅读。消遣性阅读是一种调节紧张身心,消除工作和学习疲劳,减轻工作压力的精神活动,阅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轻松的读物,在阅读过程中不必考虑读物的审美价值。求知性阅读有比较明确的阅读目的,通过阅读来获得知识,启迪心智,从而达到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对于处于求知时期的中学生来说,这种阅读应该成为主导。

从阅读的形式来看,一是精读,即按照顺序,逐字逐句阅读,对全篇、各段、各句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力求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一是略读,即通观大意,不求甚解,对于无关的内容,可以略去不看;此外,还有跳读,猜读,浏览等等。这些阅读方式经常交替运用,互为补充,恰当运用,将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三、整理加工阅读的内容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古时的读书人,往往都是藏书或抄书人。明代的张溥读书时常常手抄口诵,抄完即烧,反复七次,又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七录斋”,可谓读书人的典范。而今天的学子,已经不必像过去那样将大量精力放在抄书上,可是抄书的传统却不能完全放弃。只不过,抄写的内容和方式应该有所不同。

抄写应以有用为原则。学生平时从阅读中获取的有用的材料,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下来,并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积累的形式要规范。学生通常也有阅读笔记,但大多凌乱不堪,不利于日后的查阅。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积累时,教师应该做示范解说。例如:笔记的开头应编制目录,附上页码;中间部分是材料的内容,材料的内容大致分为这几类:一是美文摘抄(全文或者精华部分,也可剪贴),二是书海拾贝(主要是摘抄文中的哲理性语句),三是心得体会(及时记录读书的感受)。

中学生积累材料的目的,往往是在写作中能够运用这些材料,因此,有必要对平时积累的材料和阅读视野中的一些基本问题、社会热点问题一起,分门别类,加以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作文材料库。

美文摘抄网范文2

一、培养写作兴趣,实现以趣引入

小学生一开始就害怕作文,因此必须想办法排除学生心理障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写作就会变成一种乐趣,而自然也不会再惧怕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中,可多向学生讲讲本地大家都熟悉的风土人情,让学生对写作文产生兴趣,让言为心声,产生写作触动;另一方面让学生把与本地有关的美文摘抄在黑板报上,以引起学生的审美愉悦,对照自己的感受,找出自己写不生动的症结所在;三是在学生作文评语上下功夫,尽量对学生作文进行肯定和表扬,只要学生作文中有一点新内容,有一点新思想,有一点新见解,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四是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建立校园及班级网络,开辟“习作发表区”,鼓励学生上网写博客,大胆地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享受成功的乐趣。这些做法使学生认识到写好作文只要下功夫也是可以做到的,消除了学生的心理障碍,写作的冲动与激情也随之产生了。

二、真实感受生活,享受美好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是一本内容丰富的大书。作文教学离开了学生的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须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的信息接受量,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学生心田。生活积累丰富了,不仅有米下锅,还会引起学生倾诉,表达的欲望,就会有一种情溢心间,不吐不快的感觉。一个对生活毫无感觉的人,再丰富多彩的生活,在他看来也会是苍白无力、无甚可写的。作为教师,我们就应将作文教学日常化,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与学生日常交往中每一个培养他们对生活热爱的机会,使他们更好地体会生活中蕴含着大自然的壮硕美、人情风俗的韵味美……

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还要训练他们发现的眼光,挖掘乡土资源中值得学生去发现的东西:如自然美可以激发爱国情感,乡风民俗可以凝聚合力,营造纯厚民风。教师应利用平时与学生在一起的机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留意、思考生活中的点滴,如看到落日,问学生联想到什么;向别人介绍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记录一个让人感动的细节等,培养学生在有意识的观察中去发现生活中值得一写的东西,去思考生活带给人的启迪,有了这样的发现之眼,还怕在写作时笔头生涩,文笔枯竭吗?

三、注重弘扬个性,鼓励创新成长

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和感受,对同一件事,他们的看法不尽相同,感受也不完全一样。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个体体验,这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是对学生创造性的呵护,是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张扬。因此注重在作文中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只要有一点新意,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也要及时肯定与鼓励,使他们增加写作信心,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如近期学生写的一系列与乡土资源有关的实践性文章《游幕阜山有感》等,文中阐述了我们应爱护大自然、装点大自然,而不该破坏它、毁坏它的道理。教师在讲评时,肯定了学生们能从独特的视角,提出了一个值得全社会思考的问题,升华了主题,颇有新意。以此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抓住有特点的,有意义的、新鲜的事物记下来,以异取胜,以新取胜,使自己的作文立于不败之地。

美文摘抄网范文3

1、生命的幸福原来不在于人的环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质,而在于人的心灵如何与生活对应。因此,幸福不是由外在事物决定的,贫困者有贫困者的幸福,富有者有其幸福,位尊权贵者有其幸福,身份卑微者也自有其幸福。在生命里,人人都是有笑有泪;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与忧恼,这是人间世界真实的相貌。

2、小桥,流水,人家,流溢在水墨江南里,看不明虚实,分不清究竟;水性的流淌中,滋润了多少文人豪杰的心胸。品读江南,凌波水韵,翰墨流芳。

3、当爱像明媚的阳光一样照彻寒冷的心房时,我们会发现,爱的本身就是一波震颤的弦音,一种花香的弥散,持久,热烈,而又延己及人.从一双手到另一双手,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这是从施爱者灵魂深处飘散出来的温暖,它苏醒着精神世界中一行疲惫的足迹、一颗受了冷漠的心灵,然后,得了爱的人会在自己的心田擦亮火柴般地用一份温暖.去照耀另一颗心,尽管有时是那么微弱。

4、橙黄的月,橙黄的光,橙黄的光里浮悬着轻轻的霜。清虚的夜空里,我仿佛感觉到了月光的流泻,感觉到了月光的韵律,颖悟到人的情感与月光波动的相依相融;在这柔和美丽的月光下,只要一凝神一动情,仿佛就能听到低徊优美的《梁祝》曲,看到飘逸如梦的《天鹅湖》……难道这些作品的诞生也经历了月光的孕育,作者的灵感也得到过月光的滋润和浇灌?不然,这些美好的东西怎么会还原在这月光之中?

5、江南的女子因了江南的湿润气候,肤如雪凝,伊人如玉。“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蹙。欲问行人去哪边 眉眼盈盈处。”如水的女子,如水的明眸,灵秀而又温婉,似凌波仙子般清丽脱俗。江南女子缓缓走在小镇古老的青石板路上,细雨蒙蒙湿丁香,倘若撑一柄油纸伞,沿着雨巷翩跹而过,“一抹烟林屏样展,轻花岸柳无边”,雨香袅袅入珠帘,清影如梦。

6、大一的时候有一次肚子痛,给妈妈打电话诉苦;大二的时候一个同学不小心碰破了头,我后来问他你妈知道么,他说没告诉,怕她担心。于是,我懂了,我的痛哭会被距离放大,千里之外,妈妈比我更痛苦。

7、倾听心泉,让思想走向深刻纯净;倾听心泉,让生命愈加丰盈生动

8、当爱像明媚的阳光一样照彻寒冷的心房时,我们会发现,爱的本身就是一波震颤的弦音,一种花香的弥散,持久,热烈,而又延己及人.从一双手到另一双手,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这是从施爱者灵魂深处飘散出来的温暖,它苏醒着精神世界中一行疲惫的足迹、一颗受了冷漠的心灵,然后,得了爱的人会在自己的心田擦亮火柴般地用一份温暖.去照耀另一颗心,尽管有时是那么微弱。

9、别在树下徘徊,别在雨中沉思,别在黑暗中落泪。向前看,不要回头,只要你勇于面对抬起头来,就会发现,分数的阴霾不过是短暂的雨季。向前看,还有一片明亮的天,不会使人感到彷徨。

10、高中的时候只能穿校服,走到哪年龄大的就叫我小弟,年龄小的就叫我哥哥。大学没校服,地铁上半老徐娘都管我叫大哥,初中生还喊我叔叔,还得硬着头皮答应。于是,懂了,实质上,我们早就不是孩子了。

11、上大学前生活在亲戚的帮助下,看病可以走关系找好医生,上学可以走后门进好班,去哪里父母和朋友打个照顾就能得到照顾。大学后父母帮不到我,去哪里不仅要排队,还要被强行插队。于是,就懂了,常常自以为是,不重视父母,其实自己什么都不是。

12、初二的时候,张国荣从高楼跳下。冬天,梅艳芳也离去。大二下学期上自习,用手机上网,知道了从小听到大的新闻联播中再也不会有罗京的声音。于是,懂得了,长大了,不知道将有多少人要离我们而去。

13、高中的时候给老师起外号,私下里同学都这么叫。大学了,想给老师起外号,却发现根本不知道老师大号。于是,懂了,有些幼稚的游戏,已经玩不下去了。

14、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5、刚上大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个异类:晚上在走廊上校内,路人甲乙经过,大声说校内真无聊,然后我就赶紧把本合上了;我在自习室吃零食,路人甲乙讨论,零食真垃圾,又没营养还有毒,于是我把剩余的北京特产收到塑料袋里了;这个世界太多路人了,所以我更习惯走胡同,因为人少,但是胡同越走越窄,往往还是死胡同,所以只能靠边走马路,把中间让给浩浩荡荡的路人,但是在路边经常掉进下水道里,或者侥幸逃过井盖却不留神撞在了树上。后来,看看自己,虽然没有什么大鸣大放,但我的大学生活同样让“路人”们羡慕。于是,我懂了,好好走自己的路,一个劲的看别人,弄不好就摔了。还是仔细认真的看着自己的路。

16、江南一袭风水灵地,才子佳人无数。江南四大才子,最有名的是唐伯虎。唐寅的绝世丹青书画,冠压群芳。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唐伯虎点秋香的动人爱情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江南才女,一时数不尽,李清照,秦淮八艳,柳如是,董小婉,鱼玄机,薛涛,苏小妹…….

17、当你身临暖风拂面,鸟语花香,青山绿水,良田万顷的春景时,一定会陶醉其中;当你面对如金似银,硕果累累的金秋季节时,一定会欣喜不已。你可曾想过,那盎然的春色却是历经严寒洗礼后的英姿,那金秋的美景却是接受酷暑熔炼后的结晶。

18、江南水乡就像一幅朦胧的水墨画,朴实恬静。石拱桥倾斜在清澈的水面,或优雅别致或玲珑飘逸,已磨损的雕栏印着岁月的痕迹,与古镇风韵融为一体。坐在乌篷船上,任清凉的河水从指间流淌,清凉入心。盈盈清水,悠悠木船。宅屋临水而建,水水相连。漫步在古镇之上,远离都市的尘嚣与浮躁,任阳光在肌肤上静然流淌,任诗意在心间轻舞飞扬。

19、江南的美,是朦胧和古朴,是树下悠然落棋,是花间醉然品酒。是庭中淡然品茶。绿水萦绕着白墙,繁花洒落于青瓦,蜿蜒曲回的小河在清晨和夕阳中浅吟低唱。乘一叶扁舟撑一支蒿,穿行在青山绿水中,默然阅读千年江南的历史和亘古柔情的飘零,一泓清水所承载的,是似水流年的痕迹和沧桑。

20、高中时候看只看本地天气预报。大学了看两个天气预报除了所在的城市,总也不忘看看家里的天气。于是,懂得了,走得再远,还是挂念那个不怎么繁华的家乡。

21、放弃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豪气,是更深层面的进取。我们有时之所以举步为艰,是因为背负太重;之所以背负太重,是因为还不会放弃。功名利禄常常微笑着置人于死地。诗人泰戈尔说:当鸟翼系上黄金时,就飞不远了。学会放弃,才能卸下人生的种种包袱,轻装上阵,迎接生活的转机,度过风风雨雨;懂得放弃,才拥有一份成熟,才会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放弃了忧愁,与快乐结伴,放弃了名利,步入超然的境地。

22、水墨江南,百媚种种写不完,千色点点画不尽。也许我的前世就是那个采莲的江南女子,在淡淡的荷香中浅笑,若蝶轻舞江南水墨中……

美文摘抄网范文4

中专生在校学习的时期正处在15岁至19岁的青春期,而这个阶段止是他们身心急剧发展、情感丰富强烈、情绪波动大的时期。这个时期也是最容易出心理问题的时期。有些人由于兴趣、情感、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导致学习成绩欠佳;因中考失意而产生自卑;家长过高的期望,使他们大都有不同程度的失败感和挫折感,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习心理方面:表现为学习适应不良;学习动机不正或学习目的不明;学习策略不当或学习困难;学习成绩太差,厌学情绪严重;转而是焦躁、困惑,情绪压抑严重。

2.人际交往方面:表现为人际适应困难;集体观念较淡薄;缺乏尊重、真诚、团结、互助精神。为摆脱这种令人失望的状态,许多学生与社会无业青年靠近,或者校园内部拉帮结派或者集体性早恋,以不正常方式来肯定自己。

3.性格方面: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性格态度特征表现为坚持性、自觉性较差,自制力不足。有1/4左右的学生或多或少违反校纪校规。

4.自我认知方面:缺乏积极健康的自我观念,表现为较强的自卑感,自立、自信、自尊、自强不足,自我评价机制不完善。转而以破坏课堂、哗众取宠等形式来寻找自我。

那么,如何化解中专生的心理问题,使之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摆在广大中专教师面前非常迫切的问题,也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科性质的前提下,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语文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的同时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良好的品格大有裨益,从而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健康的发展。

二、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中专语文教学中

(一)深入研究语文教材,找准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学生和教材是课堂教学三个永恒不变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要以语文教材为载体,立足教材,构建教学的平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现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心理教育材料,或显性的,或隐性的,渗透着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智能训练和人格要求,教师在备课与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掘这一资源,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例如,在教学鲁迅小说《药》时,结合鲁迅的经历及其对国民性的思考,联系当今种种让人触目惊心的社会现象,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旧中国国民人格上的缺陷,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提供历史的借鉴。再如,在教学《项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玛蒂尔德身上存在的人性的弱点与人格缺陷,我把切入点放在对这一人物的分析﹑评价上,组织学生展开深入的讨论。在讨论﹑交流中,有的学生对人物报以同情,有的则认为这完全是人物的虚荣心所至,有的还把问题深入到社会制度上去。在讨论中,学生认识到了什么才是健全的人格,并能结合自己存在的问题,取长补短,不仅掌握了小说的思想内涵,而且受到了一次深刻的人格教育。

(二)努力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完善学生个体心理

在教学中,如果总是采用同一或相仿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就会受到压抑。即使某一种教学方法比较好,但如果在教学实践中使之程式化,这种教法也就停滞起来,缺乏活泼的生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多种方法,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学习课文的愿望和现有语文能力的情况出发,使每篇课文的阅读有新意,有新鲜感。教师不宜教给学生过多的现成结论,而应该引导学生对课文本身进行感悟,使学生对文章有新的理解和创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如我们很熟悉的文章《荷塘月色》,文章起笔就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多年来,教师总是习以为常地把“不宁静”的原因归之于当时的时局动荡,且反复使学生熟悉这一点。这就使学生失去创新理解原文的机会,从而把学生的创造力扼杀在“熟悉化”的摇篮中。其实,教师完全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关朱自清当时生活状况的资料,让学生自己对文章进行陌生化探索。这样学生就会发现:当时朱自清父子因家庭事务而关系紧张,为了缓和这种紧张的关系,朱自清屡屡写信回家;然而父亲一直没回信,所以朱自清心里颇不宁静。这样学生可以探索出:家事和国事是使朱自清心里不宁静的双重原因;朱自清虽然是散文家和教授,但他也有烦恼的时候,写文章抒发自己的情感也是解决自身忧愁的方法之一。

(三)紧紧围绕教学环节,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优化学习的心理环境

营造友善的教学氛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微笑带入课堂,把快乐带给学生,树立“以情感人,以情服人,以情育人”的教学观念,用情趣去感染学生,用挚爱唤醒学生人格深处的迷惘。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才能使学生真正的进入角色,大胆的发言﹑自由的讨论,想己之所想,说己之想说,从而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引起共鸣,达到提高人格水平的目的,为最终协调学生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发展构建了健康的心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眼睛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一直都在关注他(她)。在师生关系上,建立平等交流,共同研讨的民主氛围,让心灵体贴心灵,“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保护学生心理健康,在教学中从细微处着眼,关心学生的健康发展,及时正确地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2.在课堂内的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立足课堂,心理健康的渗透教育才能落到实处。教材中安排了不少的语文社会实践活动和口语交际,由学生实际参与实践,在设计、制作、组织、表演、辩论等活动中,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有着丰富的体验,或品尝成功、分享喜悦;或经历挫折、体验失败,学生的心理状态是随着活动的过程和参与程度而呈发展变化的状态,在教学中,以“活动”为“教材”,敏锐地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用行动去感染学生、影响和暗示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愉快地感悟、体验。

3.以作文教学为切入点,疏导学生积郁的情感

社会变化的困惑,人际关系中的焦虑,个体成长的烦恼,或喜或忧,学生有倾诉的需要,如果因势利导,把学生常思常想,常讨论的热门话题,常关注的焦点纳入作文教学之轨,那就满足了他们倾诉的需要,解开他们的心结又帮助了他们作文。抓住学生平时关注的一些热门话题可以拟题作文。如谈谈对网络的看法,讨论一下姚明和火箭队赛事,前段时间陈冠西等港台明星出现的令人不齿的“艳照门”,可以拟题让他们评论一下这些事,这样可以让他们知道怎样去认识一个人,怎样坚持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如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抗震救灾中涌现了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如果让学生去思考、去感受这些人和事,他们自己也领会到了拼搏、抗争、关爱、感恩等众多元素对他们自身人格的启迪,有些学生在作文中直舒胸意,对自己、他人和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成熟的认识,积郁的情感不仅得到了倾泻,世界观也得到了改造。其实对于中专生而言,即使全篇文章文句不是很通顺,但在某一处写出了作者的思想火花,都应大肆表扬。这样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成就感,这种感受非常符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需要。

4.把日记作为学生的心灵小船,对学生适时进行心理辅导

心理不适很多时候是由于内心郁结造成的。写日记是宣泄感情的好办法之一。日记可让学生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最真切的感受写下来,让感情得到宣泄。除了作文外,日记或周记沟通了学生和教师的心灵,让他们拥有一个和兄弟姐妹、朋友同伴、长辈智者于一体的倾诉对象,从而减却不少孤单和无帮助感;同时教师获得了学生信任,了解了信息,防范于未然。日记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可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掘其进步潜能,解决心理不适和心理困扰,引导他们通过日记来合理渲泄自己的情绪。在日记中,教师可通过笔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能锻炼学生的能力

组织学生适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了解社会,并学习运用语文能力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手段。如像开展社会规范用字调查、人们日常频繁用语调查等活动,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都有一定的帮助。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还组织学生出黑板报,自编手抄报,书报美文摘抄,书法比赛,演讲比赛等语文活动,促使学生关注当今改革、开放、竞争的社会现实,让学生感受时代气息,了解当今社会最新的科技信息,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利于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培养,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达到一定的高度。

总之,在中专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有“角色”意识,要把整体育人视为语文教学的目的,把教学过程视为育人过程和心理辅导过程,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做到“熊和鱼掌”“亦可兼得”,中专语文教学的作用和效果也会得到改观,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得到大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申继亮.中学语文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2]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