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范文1
一、“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当前,有的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了,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上课,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困难在哪里,带着问题上课,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所以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做好及时复习、单元复习、学期复习等,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听讲”的习惯
上课专心听讲,集中注意力,这是学生听懂一节课的前提。它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首先是认真听教师讲课并注意观察教师的教具演示过程、板书内容、讲课的动作及表情等,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其次是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同学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听,边听边想:同学回答得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学生只有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才能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小学生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实际上是对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小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小学生。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的时间短,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力求教学语言儿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同时要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小学生听讲的情绪。
在练习设计上要有利于小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注意练习设计的思考性和趣味性、练习形成的多样性、科学性、练习安排的渐进性和层次性,以练促讲,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严格要求,密切配合
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只有熟练之后才能形成习惯,所以在讲清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具体要求、标准后,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例如要求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就必须要求他们天天做,并且小组内的同学要互相交流自己预习的情况,天天如此,反复训练,预习习惯就会逐渐形成。同时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耐心指导,树立榜样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在家长、教师的要求下或模仿他人的情况下形成的,不仅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对高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应着重正面引导、因势利导、多方面指导,坚持表扬、鼓励,巧妙批评、监督,注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要他们现身说法,号召大家照着做。要善于发挥学生的群体作用,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同时教师要示范带头,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树立楷模,使学生有榜样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同时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
五、重视家校合作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范文2
关键词:培养;数学习惯
初中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很广泛,它也因人而异,从形式上有看书习惯、读书习惯,作业习惯、思维习惯、听课习惯、发言习惯、笔记习惯等,我们认为初中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至少包括精于预习,勤于课堂,细于检测,善于总结,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等方面。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好比在外出旅游之前看导游图,大概了解一下要游览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这是非常重要的,对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时展的要求。“预习”这一环节的工作抓得好,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在认识到数学预习的重要性之后就要知道如何培养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方面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授予学生良好的预习方法
1.“阅”:数学课本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依据,阅读课本的过程就是一个感知新知识的过程。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在重点字词、语句、疑难问题上用自己可以理解的记号(如:直线、波浪线、三角号等)做出标记,在课上的时候可以有目的地听讲。2.“想”:预习的时候要思考本节课的内容是否跟前面所学的知识有联系,古人有云“温故而知新”,如果与前面所学内容有联系,就可以通过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为新知识学习扫清障碍,还要想一想旧知识与新知识有何联系,从而延伸到新知识的内容,促进学习。并且思考自己碰到的疑难问题,与同学交流,思考同学的理解是否正确。3.“试”:尝试着做一些联系,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尝试着做练习可以使学生明白一个知识点的实际应用,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做试题的时候还要注意的是不仅仅要看看这道题怎么做,还要尝试着看下这道题怎么写,尝试着将解题步骤写下来,在课上学生可以对比解题步骤,使学生解题更规范。
(二)布置预习内容
布置预习内容可以使学生的预习习惯持之以恒,使学生不至于蒙混过关。布置的预习内容不能仅限于看等一些看不见的、检查不到的学习任务,要让学生动起来,布置一些课前预习练习题或者动手操作的题目。1。3课堂检查预习效果将课堂与课前预习联系在一起,可以使学生自主完成预习。但是由于初中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理解能力受限,其在新知识上存在肤浅、浅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因此可以根据提问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习惯
初中生的数学思维习惯,是在他们平常的数学学习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思维方式,它反映出个体独特的看待问题的方式、方法,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一旦形成,就会自觉地驱动人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初中生的数学思维习惯体现在数学学习的各个层面和时期,主要是可以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猜想、分析、归纳等方式来使思维得到发展和提高。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注重基础知识
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坚持去思考问题,缺少持久的毅力,这主要是他们对基础知识没掌握好。比如:求二次函数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如果连公式如何代入都搞不清楚,就无法求区间函数的极值。因此,基础知识很重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前提。
(二)学会准确审题
审题不认真,或者漏题等都会直接造成计算过程和结果的错误。因此,教师要提醒学生,无论是在平时的练习或是在考试中,都要养成良好的审题的思维习惯,做到逐字逐句精确到位,而且努力寻找最简单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化繁为简。
(三)培养提问和质疑的思维习惯
在提问问题上,教师不能光自己去提问,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来提问,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深入,主动性才能得到发挥,思维就能发展。即使是教师提出的问题,也要从不同的角度、新的视角去提,让旧的问题富有创造性。质疑要讲究深度和广度,深度是指对质疑的问题答案要寻找最优的结果;广度是指质疑的内容要包含课本、教师的看法和学生的看法。
三、认真完成作业
认真完成作业,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学生的作业不但反映学生知识的水平和教学效果,而且也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独立完成、按时上交等。教师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与马虎了事的坏习惯。
四、整理错题集
每个人都有思维定势,所以第一次没有做对的题目,虽然经过老师的讲解,明白了这道题的解法,但是如果不及时整理这道题的思路及需注意的问题,那么第二次再遇到这样的题型时,很可能还会犯与上次一样的错误。所以,平时要把有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记下,经常看看,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
五、教师要做好榜样
初中生模仿能力特强,因此教师在解题时的良好习惯的榜样作用很重要。比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自己也要经常画图、列示来建立数学模型。另外,教师的作业批改也要规范。
数学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下工夫,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这是对数学教师的基本要求。不过,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也需要他们长期不懈的努力,通过反复不断的练习才能达到,而且好的数学习惯的养成还需要学生具有极大的信心、勇气和决心,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要素。
参考文献:
[1]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上)[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范文3
【关键词】学习英语习惯;学习方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G653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5-0063-01
《学生生存》一书的作者埃得加曾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可见,教师的任务除了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在此两方面培养学生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可行的。
一、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方法对头则事半功倍
教师的任务应是让学生会学、爱学。所以,从一开始就要向他们灌输学习方法,而且要不厌其烦地反复讲。如:教单词。开学初,我先教学生如何记单词,告诉他们如何划分音节、如何根据读音规则记单词。并且,在以后的单词教学中,向他们传授记忆方法,如对比、联想等,让学生在记忆过程中慢慢领会并逐步掌握最后达到灵活运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使学习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四个措施
习惯的养成,既需要内部的意志力,也需要外部的强制力。所以,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四种措施:要求明确,检查及时;愚爱于严,爱严结合;坚持不懈,反复训练;充分利用谈话机制。
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并改掉坏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训练,这样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所以说,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而且在反复的训练中,需要严格要求、不断强化。因此,在训练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并严格检查,因为没有检查,要求就容易落空而流于形式,习惯就很难养成。所以教师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如,讲了一个知识点,第二天上课就要提问,天天如此,学生就会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单词学过后及时默写,不过关就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更正,开始是老师找学生,后来就会转变成学生找老师。这一切既体现教师的严格要求和对学生的关注,又能让学生养成及时纠错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和需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方面,我主要抓了以下三个方面:
1、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有人曾说:得阅读者得天下。这就是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终生受益。所以,在语言的教学过程中,应把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教学的重点。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中,我主要坚持三点:备课上下功夫,关键是备学生:坚持“两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实施“分层”教学。从高一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布置具体的阅读任务,定时批改检查,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培养学生多练的习惯。培养学生多练的习惯源于三个不等于,即“知识不等于能力,讲了不等于懂了,懂了不等于会了”。很多学生反映知识点都知道,也记住了,就是不会做题,原因是能力没上去。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之所以被淘汰,也是由于这三个不等于的缘故。所以说,一堂合格的课不在于教师讲多少,而在于学生听进去多少,掌握多少,能输出多少。
俗语说:“熟能生巧”。学生要想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必须得有大量的练习,即会输出,能输出,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只会学英语,而不能尽快地去用,那就永远也学不好英语。而且,高考大纲也明确要求高中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多练的习惯呢?我主要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实现的:灌输多练的思想;掀起比一比的学风。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讲多练的好处以及过去一些学生的成功事例,让他们明白,要想学好英语,必须勤奋,要多读、多练,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并告诉他们:也许短期内看不到明显的效果,坚持下来一定有不一样的结果。同时,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让他们在比中学。比如:找几名优秀又听话的学生,讲清道理做通工作并提出明确要求。随后和其他同学说:某某同学每天或者每周做几篇完型和阅读,激起他们的好胜心和不甘落后的心理,甚至有的说:他做两篇,我写三篇,等等。对于英语程度不好的学生我也如法炮制,让1-2位听话的学生每天到办公室默写10个单词,不出一周,就有学生主动提出补英语。虽然我更忙碌了,但是看到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么高,心情是愉快的。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英语教学中始终贯彻“讲学练三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所以,教师要从“学习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互动的导演者、参与者、创造者”,改变过去的“一言堂”,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让游泳者到水中去。”是我的课堂所追求的。
所以,在设计教学学案中,细化学习目标的同时,我极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力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我一律放手,使学生能自学、自答、自测、自做、自评;凡是学生能够参与活动的,学生必须参与,教会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让学生“会学”英语,培养学生和老师互动式学习。做到“教中做”、“做中教”、“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统一的教学思想。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范文4
【关键词】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好习惯的养成,也将使学生终身受益。比如:课前预习新课的习惯,可以在教师教授新课之前大致了解课程内容,有助于把握重点带着问题听课,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作业认真书写的习惯,不仅可以保证作业的美观整洁,提高作业的质量,还能够培养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反之,不良的习惯也会成为学习进步的绊脚石,不少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脑子都不笨,但往往上课心不在焉、作业马马虎虎、做事丢三拉四。这主要是这些学生没有及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想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就必须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一个好的学习效果而养成的好的习惯。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其受益终生。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生的学习习惯进行了总结,中学生必须具备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
1 培养学生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
主动学习是是一种良好的个人品质。主动学习的人一定是个爱学习、爱生活、爱社会的人。主动学习也是我们中学生当下要做的要务,要让学生自动学习,就应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成功;同时,变“教案”为“学案”,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尽量落实“四不”原则:(1)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教;(2)学生自己能探究的,教师不导;(3)学生自己能做出的,教师不启;(4)学生自己能说出的,教师不引。这样,学生才能乐于探究、勤于实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善学”。
2 培养学生主动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一种好的学习形式和习惯,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阅读课文的过程,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课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
3 培养学生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好习惯
学习时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教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学习中要积极养成善于提问的好习惯。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同学、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而起且课堂上专门留一定空间让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找出问题,让他们尽可能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学习中能发现问题,能提出疑问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培养学生的勤思多问的习惯。
4 养成认真听讲评,并订正的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范文5
有人说,学生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说到底,也就是“习惯决定命运”。由此看出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孩子一旦养成了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孩子将会终身受益,如果是坏习惯则反之。当然,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
一、什么是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也就是说到了一定时候,孩子会自动地学习。
二、科学引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1.培养好习惯用加法
比如为了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刚开始可以让他读简单的句子,慢慢地让他读短文,一段时间后再让他读小故事,再后来可以读小说、名著等。当然,在此过程中家长要有十足的耐心,每天都要坚持陪着孩子一起读,特别是刚开始,绝对不能间断,不要因为自己有事就让孩子自己读。要知道,在习惯没有养成之前,家长的督促是最重要的。时间长了,孩子会慢慢养成良好的习惯,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在不知不觉间就会去做该做的事,他也会对自己更有自信了,从而有利于以后的学习。
2.克服坏习惯用减法
如写作业的孩子,一会儿喝水,一会撒尿,一会儿吃东西……不到一小时出来四五次。所以要在孩子写作业前给孩子提建议:坐下前把该办的事办好,努力减少出去的次数。父母的要求依次递减,直到孩子可以集中精力把作业写完,既帮孩子克服了不良习惯,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
三、从哪些方面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1.增强学习
学习若能给孩子带来快乐,那么孩子一定会喜欢学习。年龄越小的孩子,学习兴趣越是以直接兴趣为主。其次,要使孩子一开始就有成功的体验。成人要尽可能帮助孩子掌握好知识,一开始就让孩子学懂,这样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2.明确学习目的
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该联系孩子的实际,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家长们既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直接兴趣,激发其勤奋学习,更要通过学习目的教育来提高孩子的间接兴趣。
3.利用孩子的好奇心
成人应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的孩子爱不停地问为什么,家长若对孩子采取冷淡、不理睬的态度,就会损害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长,挫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另外对孩子的提问要积极回答,如果不会则可告诉他弄明白后再告诉他,但是说到要做到,切不可敷衍了事,否则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4.营造有利于学习兴趣培养的外部环境
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好庄稼,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才可能培养出智力优秀、聪明活泼的孩子。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热爱学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教。若父母督促孩子要努力学习,而自己却常常通宵达旦地打麻将,那么孩子感兴趣的恐怕不是如何搞好学习,而是如何玩好牌;若父母饭后捧一本书,伴一杯清茶,端坐书桌前,伏案写作,孩子耳濡目染,也会经常看书、学习。
5.关注注意力训练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范文6
一、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同时还有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游戏、交往等内容。家长指导孩子订计划,应该包括德、智、体各方面的安排,学习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孩子的计划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
每天的计划安排,星期一至五除了上课之外,要把早自习和放学回家以后的时间安排好。早自习可以安排背诵、记忆基础知识、预习等内容,放学回家主要是复习、做作业和预习,应该有玩的时间和劳动的时间。
周六和周日应安排小结性复习、做作业、劳动、文体活动以及参加课外兴趣活动。内容不可排得太满,否则影响效果。
寒暑假时间较长,除了完成假期作业之外,要安排较多的课外阅读和较多的文体活动。有的孩子学习吃力,应利用假期补习一两门功课。
订计划要发挥孩子积极性,家长不能代替,应该提出指导性意见。督促孩子严格执行计划,不能订完计划放在一边。计划可以调整,不可放弃。
二、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不少孩子,学习“磨”得很,看书、做作业,心不在焉,时间耗得很多,效益不好。其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孩子学习,应该速度、质量并重,在一事实上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这既要讲清道理,更需要认真训练。
由于孩子年龄不同、个性不一,每次能够集中脑力的时间长短不一样。要从实际出发提出要求。比如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每次学习时间以20分钟左右为宜,以后逐渐延长。开始,孩子往往不会掌握时间,家长要指导他,该学时学,该玩儿时玩儿。可以教孩子上好闹钟,按定好的时间作息。最重要的是教孩子给自己提出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一旦坐到书桌前,就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每次学习之后,要评价自己做得如何,家长及时给以鼓励。坚持下去,就能形成专时专用的习惯。
有些家长,只要求学习,恨不得能让孩子老坐在书桌前看书、做作业,没有休息与放松的时间。这样,反而容易形成磨磨蹭蹭、不讲效率的毛病。
三、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
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要想学习好,必须养成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怎样培养这方面的习惯呢?
方法之一:鼓励孩子刨根问底的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许多事总爱刨根问底,这是好奇、求知的表现,说明孩子爱动脑子。家长切切不可嫌孩子嘴贫,冷漠对待。最好跟孩子一块儿刨根问底,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教他人或者阅资料。
方法之二:指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由于学习任务多,孩子往往满足于知识是什么就过去了,很少多问几个“为什么”。家长不妨教给孩子每天学习之后,给自己提一个、两个“为什么”的问题,动脑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
方法之三:孩子考家长,家长考孩子。安排一个时间,全家人坐下来,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孩子和家长互相考一考。内容应事先定好,大家有所准备,谁提出问题,自己必须有准确答案。
方法之四:鼓励孩子一题多解。老师留的作业,常常不止一种答案,一种解法。孩子在完成作业时,只写一种。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答案,别的方法。时间允许,可以写在另外的纸上或本上。
四、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
工具书和资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在学习中,会使用工具书和资料好处很多。除了一般的字典、词典之外,各门学科都有专门的工具书。家长要指导孩子多利用工具书。家长自己应给孩子做榜样,遇到生字、生词,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还可以跟孩子进行查字典、词典比赛。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带孩子一起去选购几本工具书(包括资料性的)放在书架上,经常查阅。买学科工具书,应听听任课教师的意见。这方面习惯养成了,终生受益。
五、善于请教的习惯
善于请教是一种好习惯。善于请教的前提是善于思想、善于提出问题。家长要指导孩子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请教。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没有解决的。提总是要讲质量,翻开书本就能解决的,最好自己解决。有些疑难问题,如果自己有尝试性答案,带着答案去请教,会收获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