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税务审计质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税务审计质量范文1
[关键词]SBS防水卷材 材料 渗漏 开裂
[中图分类号]TU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4-0111-01
众所周知,东北地区是全国少数几个季节性温差较大的地区之一,在冬夏两季温差达50摄氏度以上,室内外温差在冬季也达50摄氏度以上。在气候如此寒冷的地区,建筑的节能保温及渗漏水现象就显得尤为突出。特别是民用建筑,由于屋面保温不够造成的冷桥,由于防水材质及施工工艺造成的屋面渗漏水,给住户带来了很多不便及损失,现已成为东北地区建筑质量的主要问题。
柔性卷材是东北地区普遍采用的防水材料,而SBS防水卷材更是柔性防水卷材中的首选。SBS防水卷材也叫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现在北方很多屋面防水都选用这种卷材。SBS防水卷材耐高温,有较高的弹性和耐疲劳性,很适合东北地区。以下将结合几个应用SBS防水卷材的工程来谈谈东北地区的建筑防水问题。
案例1
住宅楼甲为七层住宅,漏雨多年,现场多处卷材已隆起、开裂,于是施工单位在七月下旬紧急重做防水,由于施工季节正赶上雨季,施工单位把隆起处用壁纸刀划掉,屋面重做找平层,重新铺设SBS防水卷材。结果有几家顶楼住户在工程完工后三年内,屋面依然渗水漏水。其实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东北地区屋面防水问题的案例,屋面漏雨多年,由微渗到大漏,最后紧急施工,施工工艺盲目,漏水问题未被彻底根治,造成经济损失及纠纷。
首先,这种漏雨多年的房屋很不利于紧急施工,由于长时间渗水,屋面保温层及楼板含水多,甚至饱和,在未把水分排出而重做防水的情况下,新的SBS防水卷材虽然有较高的弹性,屋面依然会有很多地方被潮气顶起,找平层开裂、粉化,卷材隆起开口,屋面形成新的漏点。其次,时间安排正赶上雨季,东北的雨季多集中在七月到九月,虽然这个时间段温度较高,有利于找平层快速达到强度,施工时间短,但多变的天气往往难以控制,最后得不偿失。最好的季节其实集中在五月及六月,这个时间段天气温暖,基本没有降水,适合长时间晾晒,有利于屋面水分蒸发,有利于保证施工后质量。最后,就是现场没有完全揭掉老化卷材,有的观点认为多一层防水不是更好吗?更能阻挡水的侵蚀,只把鼓起的割掉,重做还很便捷。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特别是在东北地区,春秋昼夜温差大,屋面潮气重,虽然有通气孔,但依然有很多水分在里面,如果是单层卷材,更能发挥卷材的弹性和耐疲劳性,各地方受张力相对均匀,如果很多老化卷材没拆除,这个点上潮气就会窜到别处,形成双倍甚至更高的张力,造成不均匀鼓胀,容易造成屋面不平整及SBS卷材开裂,并且不全揭也不利于找平层找坡,造成各处找平层厚度不均,容易开裂粉化。
案例2
教学楼乙为五层建筑,五楼多处窗上侧墙面渗水,造成大白起皮、粉化。施工时技术人员发现女儿墙特别高,将近1500mm高,于是施工时直接把SBS防水卷材包了上去,冬季过后,发现墙面依然渗水多处,待上屋面复检,发现多处女儿墙塌落。这是一个很特别的案例,很明显这栋教学楼是上人屋面,东北大部分房屋都是不上人屋面,女儿墙连压顶都算上也就500mm到800mm长,而这栋楼达到1500mm高,主要出于安全防护方面的考虑。
由于没有设拦水线,这栋教学楼的SBS防水卷材沿着女儿墙贴到1500mm的高度,那为什么卷材会塌落呢?首先的一个原因就是自重,虽然SBS防水卷材按聚酯毡卷材3mm、4mm、5mm分为三种厚度,但东北地区温差大,所以工程中更多的采用4mm和5mm,那么纵观SBS防水卷材市场,4mm以上厚的SBS卷材都为8kg/m2以上,那么这么大的重量沿着长80米、高1.5米的方向铺设是不行的,其次东北的冬春季风大雪大,更增大了女儿墙卷材的破坏性,随着风雪灌蚀,女儿墙的重量更随之加大,破坏效果显而易见。处理办法是用喷灯烤卷材时女儿墙卷材分为两部分,上下卷材分别为800mm和700mm高,上半部分的SBS防水卷材烤在下半部分的上面,这样既减轻了卷材整体的自重,又增强了防水效果(即使上部开裂,依然能有效隔绝水流入基层)。
通过两个案例并不能完整地概括目前东北地区所遇到的各类防水问题,但归根结底,防水就是彻底阻断水向房屋内的渗漏问题。东北地区由于冬季室内外温差大,保温不够,产生冷桥,现在都被归为防水问题。随着国家在北方地区大量节能保温工程的上马,这一问题就能大量地得到解决。防水,就要掌握好坡度,这样排水才能及时。东北大量的平屋顶问题尤为突出,屋顶经历几年冻融,个别地方就出现高低不平,一到冬季积水冻冰,春天解冻漏水会更严重,并且平屋顶多是通过有组织排水,也就是雨水管将水排出屋面,但是冬季东北气温极低,雨水管里的水会慢慢冻成冰,越积越厚,最后造成整个雨水管堵塞,不仅屋面排水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雨水管反而会损坏很多,外墙也会大量渗水。因此,无组织排水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有效解决东北地区的防水问题。总之,要想避免漏水渗水,保证材料质量和施工质量才是关键,从施工到保修期的维护才能有效遏制漏水渗水现象。
【参考文献】
[1]GB18242—2008《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S].
税务审计质量范文2
关键词:所得税审计;会计报表审计;审计质量
一、前言
会计师事务所主要业务包括:设计财务会计制度,建立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会计控制系统;帮助企业建帐和记帐、培训财务会计人员;筹划会计电算化系统,评审和验收会计电算化软件等及验证资本手续、专业审计服务等。
当然,两者都实行“行业准入制”。税务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最大的区别是:会计师事务所不能从事税务鉴证业务,而税务师事务所则不能从事验资和审计业务。
二、实务操作及其存在的问题
然而在实务中,往往出现这样的问题――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所得税审计以及会计报表审计――当一家企业同时需要做税审以及会计报表审计时,不论是税务师事务所还是会计师事务所,都想把两者揽入自己手中,以增加业务收入。上文已经说过,会计师事务所不能从事税务鉴证业务,而税务师事务所则不能从事验资和审计业务,那么在实务中是怎样操作,达到自身目的的呢?很简单,形成“同盟”。简而言之,便是一家税务师事务所与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是多对多的关系)达成某种默契:比如一家税务师事务所,当拥有客户资源时,税务师不仅要完成本职的税务审计工作,同时还需要完成会计报表审计的工作底稿,然后将工作底稿交给“同盟兄弟”――某家会计师事务所。如果审核无误,该会计师事务所会以会计师事务所的名义出具审计报告,并且由该所的注册会计师签章。如果注册会计师觉得有问题,将工作底稿退回,由执行底稿的税务师进行修正,直至注册会计师认为审计风险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没有实质性错误为止。反之,对一家会计师实务所而言亦是如此:由注册会计师执行工作底稿,然后交由对方的税务师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由税务师事务所出具所得税汇算清缴鉴证报告。
那么这样的行为可行吗?得出的审计报告和所得税汇算清缴鉴证报告真实可靠吗?两者的执行质量又如何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想法,以供参考:
1、行为涉嫌违反法律法规,起码是不道德的
前文几次强调税务师事务所与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有严格的限制,前者不能提供会计报表审计,后者不能进行税务鉴证业务。但是在实务操作中,税务师事务所与会计师事务所却如此为之,尽管表面上没有违反相关规定,实质上却已经越界。在一系列的操作过程中,当委托人提出质疑,为何报告不是出自委托的事务所或是税务所时,它们往往会以各种理由说服委托人,这是一种不道德的欺骗行为。另外,一般情况下委托人只求尽快拿到报告,往往不去深究到底是谁出具的报告,也给这种不道德的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2、报告质量令人担忧
众所周知,术业有专攻,样样都精通的全才毕竟少之又少。所得税审计和会计报表审计亦是如此,更何况其本身的业务量就非常之巨大。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俗话说慢工出细活,不知道“赶出来”的报告,质量能否过关呢?本人抱着怀疑的态度。每年的三、四月份是会计报表审计的忙季,同时也是所得税审计的忙季,加班熬夜的事情更是稀松平常,过多的业务让会计师(税务师)忙得焦头烂额,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再增加不熟悉的业务,会计师(税务师)还有时间对不熟悉的业务钻研吗?如果不钻研,那么工作底稿的执行情况可能并不那么可靠,如果对方签章的会计师(税务师)也对底稿不加详察,那么风险就在无形之中提高了。
那么,所得税审计与会计报表审计到底有哪些区别呢?
(1)从含义上看
所得税审计是根据税法的有关规定对企业所得税进行汇算清缴的一种税务审计,主要是从税法的角度确认企业的盈利与亏损,由具有税务审计资格的税务师事务所的注册税务师出具的关于企业所得税有关情况的报告。
会计报表审计报告主要是按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审计准则的规定,由具有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关于企业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是否公允反映了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状况以及年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审计报告。同时,审计报告还能反映企业的内控制度是否健全。
(2)从实务上看
在所得税审计实务中,注册税务师更为关注的是企业的收入、成本以及费用等利润表项目,因为这直接影响到利润以及所得税的核算。例如注册税务师会着重检查费用中的业务招待费有没有超出税法的规定;折旧的计算是否一致,会不会存在多计提折旧的情况;营业外收支是否合理,是否真实,原始凭证是否齐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情况等。税务师事务所的所得税汇算清缴鉴证报告主要由企业送往税务局。
相对而言,会计报表审计需要关注的方面就比较多。例如货币资金项目,这是会计审计中一个尤为重要的关注点。对于库存现金的审计,我们可以采用实地盘点的方法,对于银行存款,一般采用函证的方式来证实其真实性;再比如说应收账款,我们可以采用抽样函证的方式来得到审计证据,以确定应收账款是否真实存在,当然这也和收入相关联,以发现管理层是否存在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虚增收入的情况。
(3)从调整账目来看
在进行所得税审计时,往往将发现的错误告知主办会计,进行一般的会计调整,这和会计报表审计并无二致。不同的是,所得税审计更为关注纳税调整项目。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其财务会计的处理方法与国家有关税收法规有抵触的,应当依照税法规定进行调整。实际上,很少有企业的会计人员会做这一步骤,所以,税务师在进行审计时,需要根据税法的规定进行调整。比如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的不同规定而导致的调整、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产生的差异――税法规定,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允许在税前扣除。
会计报表审计的调整,除了一般的错帐更正以外,最难的部分应该是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整,因为这涉及到是否更正以前年度的损益,如果更正,是单独更正报表还是连同账簿一起更正。在实务中,这也是一个常发生争议的部分。
可以看到,所得税审计与会计审计的特性决定了其不适合由单独的注册税务师或是注册会计师完成,否则会影响到所得税鉴证报告或审计报告的质量,由此引发的后果可能十分严重。
3、审计风险增大
我们不能否认,所得税审计也是审计的一种,所以以下提出的审计风险包括了所得税审计风险以及会计报表审计风险。
事务所将原本应该分开的两项业务并在一起,这显然会带来更高的审计风险:我们不妨从业务约定书的角度来看,业务约定书应当是事务所与委托单位签订的有关双方权利义务的合同性文件。前文中提到了本所不能审计的业务需要让“同盟兄弟”出具相关的报告,这里就产生了问题:业务约定书的受托方是谁?一般来说,事务所会拿出“同盟兄弟”的业务约定书和委托人签订,那么一旦发生纠纷,责任由谁承担?毕竟审计的实际执行与出具报告是两个不同性质的事务所分开进行的。这样审计风险在无形之中便提高了。
税务审计质量范文3
关键词:涉外税务 审计 依据 问题 建议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涉外企业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一部分,对此完善与加强涉外企业的审计对我国税务制度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税务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对企业的涉税企业信息进行税务管理。我国开展税务审计的目的就是加强对国家税务机关以及海关相关税收活动所进行的审计、对纳税主体的缴纳税款、以及履行税务活动的审计。
涉外税务审计是国家税务部门对涉外投资企业、外企以及在华从事劳务的外国人员纳税(扣区缴)业务进行分析,检查以确认其是否依法正确计算缴纳税款的专业检查。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纳税申报不实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税务审计尚在起步阶段,近年来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发展变化很快,相关的法律法规发展相对滞后,使得涉外税务审计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对涉外税务审计相关问题的研究,目的在于丰富涉外税务审计的理论,探求解决当前我国涉外税务审计困境的途径。
1 我国涉外税务审计的主要依据
我国涉外税务审计开展主要依据的就是我国法律制度,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促进外商增加对我国的投资,需要我国的涉外税务审计工作要依法办事,而依法办事的基础就是要有健全的相关法律法规。1999年国家税务机关颁布的《涉外税务审计规程》是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其明确了涉外税务审计的目的与内容。其目的是以规范涉外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最终促进审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其内容主要包括涉外税务审计工作流程、审计程序、基本技术和要求等四大部分。2000年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了要大力推进《涉外税务审计规程》;2001提出要严格按照《涉外税务审计规程》进行涉外税务审计工作。
2003年7月10 日,国家税务总局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税收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3]85号)(以下简称“国税发[2003]85号文”),对涉外税务审计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要求涉外企业税务主管部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大实施涉外税务审计规程的力度,同时,明确规定《涉外税务审计规程》是国家税务总局规章,其所列文书与其他税务文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2004年4月6日,为进一步规范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以下简称“涉外企业”)税务审计,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减轻纳税人负担,优化涉外企业税收管理环境,国家税务总局《涉外企业联合税务审计暂行办法》(国税发[2004]38号)(以下简称“国税发[2004]38号文”),把涉外企业联合税务审计划分为跨区域联合税务审计和国地税联合税务审计两种类型,并规定了实施两种联合审计的组织形式和应采取的方式。
2 我国涉外税务审计实施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2.1 依法纳税受到体制的制约 一般情况下我国对于税收指标的确定是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上一年的征税基数确定的,这样的税收指标设置存在具有不科学性,因为我国对上一年的各项指标的汇总主要目的是进行统计分析的,而不能依靠其数据作为来年的计划指标确定依据。地方政府越权减免税收的行为严重制约着涉外税务审计工作的开展。同时我国对于纳税机关等部门的考核指标主要就是收税的多少,因此在利益的面前,我国的税收部门对企业的税收管理主要采取“计划完成纳税”,而不是在现有法律法规的监管下,实现依法纳税,其结果不利于我国吸引外商投资。
2.2 涉外税务审计主体不统一,信息分散,整理分析困难 我国对涉外税务审计的管理存在主体的不统一现象,自从我国实行地税与国税的制度后,更加加剧了涉外税务审计工作的难度,因为一些地方的涉外税务审计由税务部门管理,而有些地方的涉外税务审计则由稽查局负责。同时我国的相关法律也没有明确涉外税务审计工作的范围,造成涉外税务审计工作主体混乱。由于涉外税务审计主体的不统一,势必会造成对被审计机构的信息分散,不能对涉外税务机构的信息进行全面的了解,结果就会无形之中增加审计机构的成本支出,因为信息分散需要大量的审计人员经过长时间的搜集获取,有的甚至还要涉及到涉外企业的关联交易等,总之这些原因会影响涉外税务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涉外税务审计人员业务技术欠缺,审计手段比较单一 我国的税务人员因知识的局限性及受传统税务稽查程序的束缚,在涉外税务审计实施过程中比较倾向于选择传统的查账手段。近年来会计电算化进程较快,对传统的查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另外由于审计人员受到自身知识的限制他们很少运行现代先进的管理方式进行涉外税务审计工作,造成审计人员审计手段技术欠缺的原因有多种,一是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制度不健全,我国审计人员每天要面对大量的工作,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学习新的知识;二是审计人员的思想意识认识不正确,他们对审计工作的处理方式只能认识到肤浅的层面,没有意识到先进审计手段对审计工作的意义。
2.4 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在中国的特殊性待遇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吸引外资,引进资本和技术,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外资企业授予了特殊的优惠政策。外商投资企业优越感较强,往往不按照我国税务机关的要求处理业务,在内部控制这一环节上,出现了与税法相悖离的问题。但是其后续的结果在账面上不易反映出来,容易为税务管理人员所忽视。涉外企业的管理者谙熟我国的税法,利用国家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以偷税为目的进行周密的税收策划。从而达到损国家之大公,肥一己之小私的目的。
3 改善我国涉外税务审计工作的相关建议
3.1 健全我国税收征收管理体制,完善涉外税务审计法制建设 体制建设是必须的,没有健全的体制作为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就失去了保证,尤其是税收管理部门,加强体制建设刻不容缓。税务管理部门应当改变税收指标制定的标准以及考核办法,纠正将上年的税收情况作为下年税收的重要考核指标的指定标准。相关部门要提高涉外税务审计工作的质量并将审计的结果作为考核指标。对政府越权减免税收的问题,除了追究纳税人的责任以外,还应当追究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的责任。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涉外税务审计法律法规。完善的法制建设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由于历史等原因,目前还没有涉外税务审计的相关法律。建议在税法或税收征管法等相关法律中增加涉外税务审计的内容以加强涉外税务审计工作。
3.2 重新明确涉外税务审计的地位和职能作用 涉外税务审计人员对于其工作目的存在一定程度的错误认识,认为我国设立审计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及时发现企业在税务方面的问题,并且根据问题及时督促与制定完善的措施,但是随着我国各项制度的完善,涉外税务审计应该体现现代审计理念,现代审计理念应该包括经济监督、评价以及鉴定。经济监督职能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措施督促被审计企业在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约束与保护下开展经济活动,享有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经济评价职能通过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调查与分析做出科学的评价,进而提出相关的审计建议。经济鉴证职能是指审计单位通过审核检查确定其实际情况后,对被审单位以审计情况作出鉴定,并通过出具审计报告的形式,向报告的使用者证明,被查单位以审计项目信息的真实性与公允性。
3.3 明确涉外税务审计的主体,促进信息化平台的建立 税务管理部门要统一涉外税务审计的主体,设立专职税务审计机构,加强涉外税务审计力度。要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完善我国的涉外税务审计机构,比如在税务机构设置审计处室,将涉外税务审计作为常规化的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加强信息技术在涉外税务审计中的应用,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具体方式可以在对企业的纳税会计信息审计时利用计算机技术,审查企业的会计信息,尤其是对企业盈利方面的信息要重点处理。同时还要建立涉外税务审计工作信息平台制度,在尽可能的情况实现对涉外企业的会计信息平台的互通,避免涉外企业在会计信息方面作假。
3.4 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 涉外税务审计工作的复杂性要求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能力都要有提高,首先审计人员的观念要有创新与发展。传统的审计工作主要是对涉税企业、机关进行账务审计、其主要目的是审计企业的税务情况,其具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而现代经济思想的发展,要求审计人员在观念上树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意识,审计人员站在企业战略高度,通过“经营风险透视-业绩评价-会计报表剩余风险分析-实质性测试的时间范围和性质的确定”的思路,将审计企业与国家机关的会计报表信息失真与企业经营风险实现结合。其次审计人员要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涉外税务面向的是外国企业、外籍劳务人员等,他们享有我国特殊法律制度的优惠待遇,一些应缴税外企或者个人可能会利用法律空子,进行某些手段的掩饰,因此在从事涉外税收审计工作时需要审计人员能够对其进行准确地判断与分析。最后要提高审计人员的技术和职业判断能力。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教育,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各种类型的培训,讲座,专题讨论等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3.5 涉外税务审计的国际化 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经济业务复杂,经济往来关系复杂,涉及海内外,从而加大了涉外税务审计工作的难度。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改进我国的会计、审计工作。近几年来,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得到了普及,从而要求审计工作的信息化。2007年新会计准则的内容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为提高涉外税务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问题的焦点是我们要尽快熟悉涉外企业的内部控制以及后续反映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偷税,漏税现象进行有效监控。
参考文献:
[1]高文辉.涉外税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时代经贸,2008,6(53).
[2]刘元元.国际反避税政策对我国涉外税务管理的影响与借鉴[J].管理现代化,2008(3).
[3]汪祥耀,曹杭丽.后安然时代美国会计监督和会计审计准则发展的新动向――美国会计学会主席Wilson教授在杭谈会计监管与会计诚信教育等问题[J].浙江财税与会计,2003(3).
[4]陆建桥.后安然时代的会计与审计―――评美国《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及其对会计、审计发展的影响[J].会计研究,2002(10).
[5]沙彬.后安然时代美国会计监管模式的探索[J].经济论坛,2003(19).
[6]李桂荣.美国会计准则制定基础的转换及评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19(1).
[7]江金锁.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变迁的理性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20(1).
[8]汪祥耀,刘宁军.当前美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及若干思考[J].会计研究,2003(5).
[9]苏莉,张文贤.FASB对GAAP体系进行简化的战略目标分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3).
[10]汪祥耀.会计准则的发展:透视、比较、与展望[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武艳丽.如何避免我国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超载问题――从FASB“准则减负”得到的启示[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9).
税务审计质量范文4
关键词:涉外税务审计 存在问题 对策分析
一、涉外税务审计的概念
税务审计指的是税收机构依照当前国家审计程序和审计技术,审计国家企业的税款征收业务并进行资料整理的一种税务管理模式。而涉外税务审计指的是税收机构对涉外企业纳税申报信息进行有效性、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核,是一种深层次的税收审核管理模式。涉外税务审计可以视为税务审计中的一个分支,并且相对于其他税务审计,涉外税务审计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长,发展形势相对较好,对涉外税务审计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对整个税务审计的研究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二、涉外税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涉外企业内部存在问题
涉外企业本身的特殊性导致了涉外企业员工存在一种优于其他国内企业的优越感,这往往会导致企业员工安于现状,且他们往往不愿意改变自身不符合税收部门要求的财务程序和制度,导致涉外税务审计出现问题。中国涉外企业往往存在脱离税收制度背景的现象,纵使涉外企业的管理者有一定的纳税意义也无从下手。也有一部分管理者思想觉悟不高,为了增加企业利益和自身利益不择手段,利用中国为吸引外资而提出的优惠政策进行偷税漏税,这无疑扰乱了国家正常税收秩序。部分财务人员的经验不足,对信息的获取能力不足,加之中国财会信息失真现象严重,财务人员很容易发生漏税问题。
(二)涉外税务审计实施主体不明确
目前,我国普遍实行的是“征、管、查”三位一体的税收管理模式,但在税务审计的实施过程中会发现,我国税务审计制度中没有纤细规定涉外审计的主体范围,有的审计是稽查员负责的,有的则是税务管理部门负责,并没有统一明确的做出规定,极容易导致税务管理体制出现纰漏,导致涉外税务审计缺乏效率。
(三)税务审计体制存在问题
我国涉外税务审计规程存在一定的问题,整个税务审计规程看似全面,实则太过笼统,没有仔细推敲细节,例如规程中规定我国税务审计专家的一些意见可以视为审计证据,然而究竟那些专家的意见可以采用并没有明确规定,这就导致许多所谓专家的出现,使得具体执行出现问题。且税务审计规程中的不少工作底稿存在问题,例如某些工作底稿虽然规定了,但实效性不强,针对性也较弱,这在我国小型涉外企业中体现的较为深刻。我国涉外税务审计体制存在工作流程规定不规范,审计人员规范意识不强的情况。税收部门运用审理、选案、检查、执行四者分离的方式进行税务审核,但在具体审核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一个明确而科学的执行规范,审计流程之间制约性不强,缺乏一定的制约性制度与文件。所以工作人员往往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税务审计进行模糊的摸索,对税务审计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定位,甚至将税务审计错误地定位成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往往没有一个积极的态度,需要提供准备的资料都敷衍了事,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也不能积极应对。税收部门对涉外税务审计强制力不足,立法也相对落后,所以税务审计迟迟到不到深入的展开。
(四)税务审计人员的专业基础素质不高
我国财务审计人员缺少专业素养,工作能力匮乏。审计人员在进行税务审计的过程中需要用到许多的专业知识,如需要利用抽样调查、内部控制检测、分析性复核等专业知识。所以审计人员应有一定的专业判断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并需要不断积累经验。不仅一些新人会出现专业欠缺的问题,税收机构的高层人员也往往缺少专业知识的更新与巩固,缺乏专业知识培训和拔高。他们对专业技术的理解往往表层化,认识较为肤浅,没有一个全面的、深层次的理解与判断,这种现象直接影响了审计质量。另外,我国财务审计人员普遍缺少较高的思想觉悟,对待税务审计这项工作的时候往往只是简单的进行账本、报表等文件的查阅,并没有认真进行审计流程,总是采取消极的态度进行工作,得过且过,没有积极的态度和上进心。
三、涉外税务审计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完善涉外税务审计制度
涉外税务审计制度是税务机关与涉外企业进行税务审计的规范与制度,涉外税务审计制度一般包括以下程序:信息收集、案件选择、审计程序、审计分类、和滞纳金管理等。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税务审计制度个规定相对零散,没有系统化地将他们规范起来。想要完善涉外税务审计制度,应当按照税务稽查模式,依照一定的原则实行税务选案、稽查、审理、执行四项权力分离的办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审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即受到制约,又能有所融合。对于税务选案,选案可以采用双结合模式,即实现集中选案与分散选案、随机选案与风险选案的双相结合。对于税务稽查,税务稽查可以采用三结合模式,即实现税务稽查、涉外税务审计、纳税评估三者的相互结合,形成一个合理的、明确的税务审计模式。对于税务审计,税务审计应当实现税务审计科学化与数字化,这样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帮助审计人员进行严谨科学的审计,形成正确的审计结论,减少税务审计中出现的错误。对于税务审计执行,为提高税务审计执行效果,应当充分加强税收部门和涉外企业之间信息流通的速度,加强两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通过对税务审计制度的规范,可以让涉外税务审计人员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凭,真正走上涉外税务审计工作的法制化道路。
税务审计质量范文5
[关键词]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数据采集系统;数据清洗子系统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035
[中图分类号]F2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01
1 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建立的必要性
1.1 数据信息利用率与审计系统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地,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对数据信息的采集、分析、整理、以及信息资源共享都有着重要作用,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的建立,使得数据信息资源的来源渠道更宽泛,使得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不断提升,数据分析与处理更加方便、快捷,使得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更广,信息资源的共享过程也比较简单。
1.2 审计人才队伍与审计人员的素质、技能的提升
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对税务审计人员有着更严格的要求,促使税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各个方面的知识、技能与综合素质,对税务审计工作过程中的效率与透明化的提高有决定性作用,对于税务审计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有着重要作用。
2 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的特点
2.1 普遍性较强
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是企业会计制度中比较普遍适用的税收管理行为。要想保证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中搜集的会计凭证、报表等相关的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就必须健全企业的会计制度,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的控制力度。
2.2 综合性较强
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也对审计人员提出了很高要求,税务审计的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与税务知识,全面了解企业的基本信息情况以及实际运作情况,同时,审计人员也要具备相关的评估技能与判断能力,才能在税务审计系统执行的时候进行审计。
2.3 信息共享性
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与企业内部的审计之间有效衔接,拥有巨大的信息库对所搜集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分析与处理,评定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可靠性,将可靠的、准确的信息进行及时反馈,对税务审计的相关部门之间形成信息共享网络,从而实现税务信息资源的全网络共享。
2.4 监管性
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是主管单位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的标准要求,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应用,使税务征管水平不断提高。
3 加强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的措施
随着税务信息化的发展,通过计算机网络设计出有效的审计软件,对审计软件中的每个系统的子系统进行有效规划,形成信息资源全面发展的网络操作平台,税务审计系统四大平台(即系统管理平台、系统安全平台、信息反馈平台以及基础集成应用平台)的建立,要以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的内容为基础,通过每个系统中的子系统将四大平台有效的结合。
3.1 建立数据采集系统子系统
数据中心建立在基础集成应用平台上,需要审计的信息通过数据采集系统的子系统进行收集,再通过数据的清洗系统对审计对象进行归类,归类的过程中要根据审计对象的不同特性进行归类,审计对象的选择方法要在子系统上设立,然后选择、确定已经归类的审计对象。
3.2 建立数据清洗子系统与分析子系统
数据采集子系统的建立,有利于将审计单位的一些基础信息扩大化地进行搜集。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处理需要建立数据清洗子系统,从而引入分析子系统。根据法律规定的程序,数据清洗子系统对审计对象的可行性、会计制度的合法性等进行合理的分析,审计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子系统对审计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科学的测试,通过数据端口的对接在系统上直接进行测试,同时,将测试的信息结构制作成报表,并汇总分析测试的信息结果报表内容。
3.3 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信息反馈系统与审计单位的多个子系统进行连接,其中包括数据中心、信息安全及数据库管理等。审计单位可以通过信息反馈系统来获取数据分析与审计分析的报告,同时,也能将企业的财务信息、基本状况等情况反馈给税务审计系统,实现相关部门的税务信息的全网络共享。
3.4 建立审计工作人员管理子系统
审计工作人员管理子系统包括3方面的内容:一是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二是审计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三是系统审计能力。对审计工作人员的考核通过系统来反映,对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如若审计工作人员在职业操作上出现问题,系统就会自动显示出审计工作人员进行重新审计的提示,如若提示出现3次,系统就会自动提取审计工作人员登录姓名存档,并禁止审计工作人员继续操作,对审计工作人员的考核可以通过各种培训进行考核,还可根据审计系统对审计工作人员档案的评价进行考核。
4 结 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为税务信息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税务审计系统电算化也是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提高税收管理质量与效率,创新管理决策,提高税收管理水平,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主要参考文献
税务审计质量范文6
[关键词]国家税收 征管质量 问题及对策
2004年至2009年,我国财政整体运行状况得到大力改观,全国财政收入超速增长,此与我国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密不可分。但近年我国税收收入质量明显下滑,其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从2004年91.55%下降至2009年的86.91%,这与我国征管质量存在的问题有关。在此,笔者对现行税收征管质量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措施。
一、我国税收征管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是税收进度存在随意性,人为调节严重
我国各级税务机关年度税收计划按“基数+增长”的模式确定,税收任务完成的好坏,直接与税务机关考核及奖励挂钩,但在实际征收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出入,导致人为调节税收进度的现象时有发生。如2008年度,我国其中16个省中的62个县级国税部门,就违规向169户企业提前征税或多征税款23.4亿元,以及向71户企业延期征收税款130.92亿元。
二是税收收入不实,虚增现象存在
我国一些地方政府为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税收考核目标,将考核任务从上而下层层加码,到县乡时也不堪重负。县乡政府官员面对严重脱离实际的税收增长率,将个人政治前途放在首位,不惜代价进行指标造假,确保税收收入基数,导致虚增税收现象的发生。如山东省荷泽市某县2006年下达各乡镇“三税”(增殖税、所得税和营业税)增长考核指标高达47%,而乡镇只能采取“空转”进行虚增税收收入,据估算虚增税收占该县财政总收入30%-40%。
三是税收征管不力,税收流失严重
近年我国税收征管不力,税收政策乱用、减免无度等现象时有发生,使国家税收流失严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外资企业可以享受基本税15%及所得税“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但一些地方政府却实施至“十免十减”甚至倒补政策[2];2009年,审计署对我国16个省的国税部门在2008年度税收征管时,在抽查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的116户企业,有85户违规享受36.31亿元,对44户消费税应税企业测算,2007和2008年少缴消费税116.15亿元[1]。
四是税收征管成本过高
1994年国家税务和地方税务两套征收管理机构设立后,近十五年来,我国税收征管成本大幅提高,使税收质量明显下降。据数据显示,我国税收征收成本率,从1993年的3.12%增长到1996年的4.73%,以及迅速攀升至近年的8%,增长近1.56倍。而西方发达国家仅在1%~2%范围,其中美国长期低于1%。
二、完善我国税收征管的对策
一是加强税源监管,严防税收流失,确保税收征管质量
加强税源监管是从源头防止税收流失,增强征管质量和效益的有效措施。加强税务登记,完善户籍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对纳税人进行实地登记,做到户数清楚、情况明白,加强核实纳税人依法办理情况,及时与税务登记人员联系,防止漏征漏管户的出现。强化税源管理检查制度。加大对税源户的检查力度,坚持管税与管票相结合,通过对纳税人发票使用情况监管,正真实现以票控税。建立税源管理协税机制。以现代信息化为依托,扩大金税工程覆盖范围,实施税源户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国税、地税、工商、海关等部门政策信息传递制度,完善协税和护税网络体系,堵塞涉税违法犯罪漏洞,提高监管效能、降低征管成本,确保税收征管质量。
二是优化税收政策,加强权力约束,强化税务官员责任
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了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对缩小区域差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防范和制止一些地方政府政策乱用,确保税收应收尽收,提升征管质量,应建立以配合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的税收政策,实现税收政策和产业政策的积极配合,推动不发达、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在省及其以下分别成立独立于国、地两家的税务稽查机构,分别在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级地方税务局的垂直管理领导下,各自负责对国税、地税部门在征管中政策运用情况进行督查,对违背政策的各级税务部门,追究其税务官员的责任,强化税务官员权力约束,确保税收职能的充分发挥。
三是创新征管执法体系,严打涉税犯罪活动,加大税收执法力度
我国税收征管存在的漏洞,是导致偷税、抗税、骗税以及利用发票犯罪等涉税行为的原因。为有效打击和惩治涉税犯罪行为,全面推行税务警察体制改革,借鉴国外经验,在我国税务机关内部建立统一的税务警察机构,强化税收司法保障体系,增强税务部门执法刚性。严厉打击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尤其是对虚开和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各类可抵扣凭证的违法案件,以及骗取出口退税等违法犯罪活动。从法制层面堵塞涉税违法犯罪漏洞,严厉打击涉税违法行为,保障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益。
四是完善征管考核机制,提升税收征管质量
完善的税收征管考核机制,是提升税收征管质量的重要保证。为杜绝一些税务机关根据税收计划情况调节进度,而严重影响其及时性和完整性,必须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考核机制。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明确其岗位职责,工作目标、考核方法和责任追究,并优化管理绩效监督与考核,增强税源管理的质效。创新征管质量考核机制。各级税务部门在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按合理、科学、实用的原则,制定完善的税收征管质量考核办法,提升征管质量。创新税务官员责任追究机制。严格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对税收征管质量达不到标准和存在过错行为的,严格追究税务官员责任,消除税收特权思想,不断提升征管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