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1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有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岩石圈、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水循环与洋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等,这部分内容偏重于理解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地理快速提分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快速提分技巧一、多看高中地理地图
高中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二、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现代的科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内容丰富,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本课同学们知道了为何“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常形容一个人知识渊博,了解了每天的天气预报,电视新闻,出行旅游,高考报志愿都需要地理知识,从传统英国绅士的标志:礼帽加雨伞反映当地的气候,由此推导气候原因主要受西风的影响,可探知英国的高级住宅一般选在城市的西边。再引出湛江买房哪里的风水好等等,同学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大增,饶有兴趣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高中地理会倍感轻松愉快。
三、及时复习高中地理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有三本书,必修1是自然地理,学习难度最大,它和物理、化学、数学联系密切,应用理科的学习方法来学。必修2人文地理和必修3区域地理,学习难度大大降低,但记忆内容多,强调会应用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考试要拿高分不容易。无论学那本书,当天上完地理课,就要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午休或晚休前后),马上复习,可以躺在床上,默想课堂学了几个大的要点,每个大要点包含几个小点,想不起来的可翻开书本看看;也可以几个同学一问一答复习,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又可防止遗忘。如时间充分时,就应先看书,然后做作业或练习。练习应先做,后对答案,找出错误的地方,这样效果会更好。一周后,再作小结。学完一章,将本章书归纳总结,构建它的知识框架。这个复习过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可跟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不要“积少成多”等到考试一起复习,那样是学不好地理的。
高一地理复习建议第一:看地图。要大致了解世界各国的位置。
第二:把地理书看一遍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掌握知识点,该记的要记。
第三:高中的地理重在理解。像气压、大气流动等都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运用。而高分题往往就是这类题。
第四:做题!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要锻炼自己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就同构做题来体现。分析自己的薄弱环节出现在哪里?是知识点没有掌握,还是对重点知识理解不到位。然后再看书加深记忆或请老师讲解你不理解的知识的。各个击破。
有关地理学习方法推荐1、研读考纲。
《考试大纲》是命题依据,解读考试大纲时,除要关注考试范围,新增内容外,更应该关注题型示例及样卷。
2、梳理知识。
把原书念薄,地理知识很多,没有头绪是不可能考好的。但过多,过细全都记住是不可能的。在最后阶段要抓主干知识,纲举目张,才能事半功倍。如自然地理部分要在“懂”字上下功夫,一通百通;人文地理要“精”,用最简单的话记住要点。
3、重视地图,抓住地理的核心。
地图是地理独有的知识载体,地理知识、原理、规律,以及考核形式都集于地图一身,掌握了图就把握了地理脉络。而且,从心理学讲图形又比文字好记,可以说是地理学科最好的学习方法。
复习可从地图入手,把地图分布,地理规律都落实在地图上。如:复习中国地理,可看10方面地图,即: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中国水系图、中国资源图(森林、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商业中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区图等。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此外,适当做一些地理各种考试图形的练习。如:地理景观图、地剖面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熟悉这些图的特点和解法,是考好地理所必备的。
4、辨析概念,做到所问所答。
地理中有很多概念,有些考生不重视,考试时易相混淆而丢分。复习应有意识将一些近似的概念进行比较,真正弄懂其内涵和外延,考试时才不会所答非所问。如地形、地势、地貌、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之间的联系及差异。
5、掌握原理,讲究解题思路。
明确原理,掌握规律,解好地理题就入了门。要认真理解地理重要的原理,规律。答题时不能就事论事,关键是掌握解题思路。如:分析区位因素都要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方面着手;阐述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量多少、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
6、适当做题,训练解题能力。
但题要典型,有一定代表性,可以找一些近几年的高考真题。但注意千万不要以做题代替对知识的复习,或过多钻研难题。在做题后要思考,该题主要考核哪些知识?考查什么能力?明确出题意图,便可一举反三,提高能力。
7、关注热点,了解热点问题。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中地理; 高台阶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25-001
初中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演示入手建立地理概念和规律,学生只要死记住了知识点,就可以拿高分。而进入高中后,高一一开始学习的就是自然地理知识,如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一上来就是宇宙中的地球,不仅要求学生有基本概念,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立体思维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并要有一定的数学功底。那如何去解决这个“高台阶”使高一新生顺利地跨过高中地理门槛并学好地理呢?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增设小台阶。
台阶1.放慢起始教学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
刚刚我们已经提及了,必修一地理的学习,一开始就是整个地理学习过程中的最难的部分,所以在高一地理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握分寸,以低起点、小步子、多训练、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分解教学过程,分散难点。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的水平上,通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渐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与交际运用相结合;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活课本;在知识难点的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的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的总结及举例说明。如我们在讲《地球运动》这一节时,光新课就讲了六个课时,三周的时间,节奏特别慢,但是我觉得在这一节放慢节奏绝对有必要,因为是刚开始,内容又特别难,到后面必须2、3的学习时可加快节奏,因为必修2、3以人文地理为主。
台阶2.充分发挥地理教师的个人魅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情商
大家都知道,有时候学生愿意花更多时间、精力在某一课程上,并不是因为该课程很重要或很有趣等原因,而是因为他(她)喜欢该任课教师。地理教师由于专业的影响,知识面很广,往往给学生博学的印象。地理教师应努力更上一层楼,让学生觉得你“无所不知”。例如,运用高超、精湛的教学技术,幽默风趣、极富感染力、号召力的口才;“龙飞凤舞”、“赏心悦目”的板书;形象逼真、生动活泼的板图;恰当的肢体语言等方面展现地理教师的个人魅力。在这一点上,我个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高中的班主任就是一个地理老师,他知识渊博、为人风趣,上课通常都不带课本,一只粉笔可以解决任何事情,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一幅精美的世界地图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我们佩服的是五体投地,从而时不时的就拿地图照着画,在他的耳濡目染之下,到高二时我们班每一个人都能画出一幅简单的地图,同时还知道每个国家的位置。在班主任的组织下,还举行过画地图比赛。正因为我们班主任的个人魅力,当时我们班每一个人都乐于去学地理,主动去学地理,最终很多人大学还报了地理这一专业。
台阶3.克服性别障碍
在跨越“台阶”的过程中,有的人越往上攀登越感吃力,不乏落伍者。而落伍者中有不少是女生。理科是女生弱项的舆论和事例常压得女生不敢放胆去学习偏理科的地理,造成心理负担,使学习信心不足。多年的教学经历中也确实发现女生学好地理的信心明显低于男生,学习的劲头也不如男生,对自己不敢高要求,做题时,也不如男生灵活。科学研究表明,男女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都存在差异。但这些差异主要不是表现在水平上,而是特色上的不同。男生在抽象、理解思维方面较强;女生在形象、机械思维方面较强,在高中偏向逻辑推理的学习中,女生喜欢记忆的方法已不适用了,从而在成绩上出现退步现象,但特色的差异并不代表能力水平的高低,只是一开始的适应程度的不同,使有的女生心理上产生障碍,缺乏信心,畏缩不前。因此,我们应多给女生充分的鼓励,树立自信心,消除过重的心理压力,采用各种形式或途径,进行表扬鼓励,实行激励评价,激起他们的成功欲望,使他们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学有目标,赶有方向,逐步提高。
台阶4.培养学生图文分析的能力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为此,老师应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同学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或者认真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1]。如我在讲解必修一第二章第2节里关于亚洲季风的时候,学生容易混淆,我就用图示法加强记忆:“之”字型图式识记。图中“之”字的“横”部表示东亚地区,“撇”部表示南亚地区,箭头表示风向。这样就能既快又好的掌握这一部分知识,学生也不再感到烦难而不可捉摸。[2]
台阶5.降低“教”的“营养感”,增强学生“学”的“饥饿感”
在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因此,不要把主次颠倒,教师只是帮助学生认真地组织好材料,引导他们在交际活动中学,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强,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创新,逐渐步入“教”与“学”互促互动,使严肃的课堂荡起活跃友好的氛围。如我在讲地形对聚落的影响时,就给学生一个地形图,要求学生选择地形给自己造一幢房子,并说明你选这作为自己家的原因;讲地形对交通影响的时候,我就给学生一张地形图,地图上标出三条公里代表三种方案,要求学生选择一条自己认为最为合理的线路,并加以分析。这样,使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的情境,变被动为主动,增强了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113
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仍然存在着许多与新课标要求不相符的现象,比如:教师主宰着课堂教学活动,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大部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自我表现的意识,学习兴趣较低;学生的学围绕着教师的教,教师的教代替了学生的学。在这样的课堂上,虽然学生学习了知识,但是他们的主体性没有被挖掘出来,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不敢提问、不善于思考,既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也难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循新课标的要求,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渗透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中。
一、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培养独立学习的习惯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能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基本的认知,如哪些内容比较简单,通过自学便可掌握,哪些内容是学习难点,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等等。高中阶段的课程较多,面对高考的压力,学生必须要提高听课效率,预习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体现,即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根据教师提出的预习要求或预习提纲,自主地学习新的知识,以便在课堂学习中更有目的,更有侧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当挖掘和发挥课前预习的作用,可以通过设计预习提纲来引导学生提前预习新内容,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习惯。比如,在教学高一地理必修一中《大气的水平运动》这一节内容之前,为了让学生的预习更有效,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预习提纲,引导他们提前学习新知识:
1.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2.水平气压梯度力对风速、风向有什么影响?
3.高空的风向是怎样的?受哪些力的影响?
4.近地面的风向是怎样的?与高空的风向有何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5.试着绘制出北半球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风的示意图。
学生在预习提纲的带领下,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看书、读图,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了基本认知,同时提高了预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
二、及时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为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的乐趣不在于结果,而在于享受过程,学生只有参与了探索知识的过程,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才能领略到未知世界的奥秘,才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高中阶段的地理学科知识点很多,而且很多知识比较抽象,学生记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避免学生混淆或者遗漏某些知识点,教师可以根据高中地理知识逻辑性、规律性较强的特点,引导学生及时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将它们整理为相互联系的知识结构,这样学生理解和记忆起来就更加方便,而且学生亲自参与总结规律、梳理知识的过程,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会记忆深刻,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高中地理课本中有很多关于“规律”的知识点,包括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降水变化的规律、季节变化的规律、工农业生产布局的规律,等等。这些规律虽然包含了很多知识点,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引导学生总结这些规律的特点,了解各个现象的成因,梳理好各个知识点间的纵横关系,学生就能够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
三、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4
一、高、初中使用教材的差异
2000―2008年,浙江省与全国其他一些省区一起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统一使用考试中心的试卷,其他省区初中有两年比较正规的区域地理教学,而浙江省使用综合教材《历史与社会》和《科学》,其中涉及区域地理的教学内容大约是一年左右。
教材的差异牵涉教师的差异和教法的差异。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由历史、政治、地理等专业教师实施教学,因为各专业教育思想的差异性,历史与社会课的教法不一样,非地理专业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缺乏地理“区域性”意识。再加上地球与经纬度等相关“定位”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是由科学课程来完成的,区域地理学习中需要的基本空间概念及方法很难在科学课程中真正落实。
二、考试指挥棒没有用好
毋庸置疑,考试是我们现实社会最重要的评价方式。学生学得好不好,考一考就知道,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在地理部分结业阶段没有比较正规的考试,有许多内容因为不考就不教了(至少杭州市区是这样的)。区域地理教学处于弱势状态,学生没有基本地理概念,没有练好读图、用图的“童子功”。
2009年6月的高考,浙江省开始使用自己命题的文科综合试卷,在浙江省教育厅出台的《考试大纲》中关于考试范围有关区域地理内容的要求是这样阐述的:“……以及浙江省义务教育中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的有关内容。”以此《考试大纲》为准,浙江省文科综合考试中区域地理的要求会下降,会顾及浙江省初中阶段区域地理教学知识、能力薄弱的客观现实。但实际情况是,浙江省自己出的文科综合卷考了较多的区域地理内容,有些内容还属于识记地图层次的考题。
例1:2010年高考第5题(图略)
甲、乙、丙、丁的主要经济作物依次是
A.茶叶、咖啡、棉花、橡胶
B.甘蔗、棉花、柑橘、葡萄
C.棉花、黄麻、香蕉、可可
D.花生、大豆、茶叶、棉花
例2:2013年高考第36题(材料、图略)
(1)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和美国棉花带相比,两者相似的自然条件是 。与美国棉花带相比,制约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发展的主要农业经济因素有 、 。
两个区域具体的棉花生产状况相比较,这不是考农业!在考查区域地理,需要对新疆棉花产区和美国棉花带地区环境有深入的了解。
例3:2014年高考第7题(图略,图中注有106°和106.5°)
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
7.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
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砂砾洪积
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
D.④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
该题表面上看是考核必修Ⅰ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但实际上必须明确记住黄河各地位置,才能做出正确判断,属于考核区域地理中识记地图层次的要求。
例4:2014年高考第37题(材料略)
(3)安顺和昆明位于准静止锋两侧,比较两地冬季气候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准静止锋的概念在2007年湘教版《地理》必修Ⅰ第二章第三节的教材中没有任何叙述,在2000年以前的人教版《中国地理》及高中课本《地理》中有昆明准静止锋内容,这是地形原因形成的准静止锋,具有区域特殊性,是深层次考核区域地理。
综上所列试题,文科综合中的地理高考还是按照20世纪80年代的课本使用惯性运行着,课程改革及课本更换只是在原有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在高考指挥棒下,浙江各地区的统考、联考都加入很多区域地理考试内容,因为高中地理教师们不知道区域地理教学的边界在哪里。
三、规则制订者很任性
最近关于2017年高考改革的《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已经,富有地理学理性特征的必修Ⅰ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从基础要求中删除,发展要求中还保留。在必修Ⅲ的学业水平考试及高考选考内容中加入三节“认识大洲、认识地区和认识国家”的区域地理内容,区域地理比例明显增加,这又是什么信号?浙江省的新高考规则制订者重视区域地理,高中地理教学重视“地”,而轻视“理”!在试行新高考方案的2013―2014年高一地理教学中,三节“认识大洲、认识地区和认识国家”内容没有配套的教材,湘教版的必修教材没有为此作任何改动,浙江省的地理教师们自己编印材料,应对学业水平考试!
四、应对策略
教师之所以有区域地理教学之惑,其实是对新高考和新课改有所期待!希望有明确的区域地理考试纲要及比较正规的区域地理教材等,以便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面对错综复杂的状况,总结前面几年我们应对高考的经验和心态,可以有以下应对策略。
(一)系统学习区域地理
系统学习区域地理很有必要,虽然“八股式”的区域地理教学方式常常受到批判,但这是建立地理学科综合思维的必要方式。一些地理原理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需要展开一定的空间加以演绎,这就需要系统地学习区域地理。区域地理教学还教会学生运用地图扩展知识,这些基础知识是学生地理思维的逻辑起点。
例如:杭州市2014年二模考试37题
(1)七月中下旬,沿318国道驱车进藏途经A、B、C、D四路段时,能看到油菜花盛开的是 、
。
题目的原意是考核在已知A(长江中下游)地区3月油菜花开的情况下推测:由于垂直地带性变化,在7月青藏高原油菜花才开,结果学生的G分点是他们不知道杭州3月份大片大片开着的黄色花是油菜花!
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常常忽视农作物的地理分布,如小麦、棉花、油菜等作物的分布,把这些当作识记层面的知识一带而过。其实我国商品棉基地的南疆、冀中南、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布局条件是不一样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中国及世界主要棉花分布区作比较,才能对棉花布局条件作出正确的判断。地理原理在区域中的表现,通常会因为区域的差异而呈现一定的差异,在不同区域农作物布局的主导因素会有所不同。所以,有些地理知识需要借助于区域进行整合。
这几年在应对高考过程中,浙江各地都在选用某种版本的区域地理教材,早期的如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区域地理教程》,近年我校使用的山东省地图出版社的《区域地理》,不同程度弥补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的欠缺。在新一轮高考中,区域地理可以作为选修课程让有这种爱好和需要的学生选择学习。
(二)用好必修课程中的区域地理素材
解读课程标准及现有的必修教材,都含有丰富的区域地理学习内容,如洋流分布、气候类型、自然环境差异性等。尤其必修Ⅲ的《课标》中常以“以某区域为例”揭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见表1分析)。
在必修教材使用过程中,要随时给学生补充区域地理内容,有些内容的教学不补还不行!如必修Ⅱ第三章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课文活动部分有许多区域农业布局状况(古巴的甘蔗、天山的冬夏牧场等)让学生判断影响因素,这些判断必须给学生提供区域地理背景,学生才能作出判断。
(三)借题发挥 有效利用试题资源
自2009年浙江省高考文科综合卷自己命题以来,第36、37两道主观题占据地理卷面分主要部分(56分)。在文综主观题中蕴含丰富的区域地理教学内容。浙江省以外的全国各省区卷也基本是这样的试卷结构,每年全国高考文综卷有12套之多,这些高考试题经过出题组成员精心打磨,其设问和参考答案都很好,是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区域地理、训练学生综合能力可靠又实在的教学资源。根据需要再借题发挥,延伸拓展某些知识点也是比较方便的。
另外,当年其他地区的统考、联考卷也是非常好的试题资源,借它山之石,适当选择,合理训练。
(四)有序组织好各次高三月考
考试是学习,是一种紧张状态下的学习,因为紧张,所以考过的题目及涉及的知识点学生往往印象深刻。有序组织各次月考,适当补充区域地理内容,将整个复习内容展开一个基本面,使学生吃透各区域的内容。例如关于中国地理的内容,这次考试考东北地区,下一次就考青藏地区。在考前告知学生:“本次月考……请同学重点关注……。”每次月考有不同的重点区域。了解统考、联考已经考过哪些区域,还有哪些区域我们应该要掌握的。
(五)落实整固基础知识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5
关键词: 高考地理 图表系统 分析判读
图形化是地理教材改革的一大特色,在现行各种版本的地理教材中很多地理信息都是通过图表形式表达的。为了更好地在日常教学中指导提高学生读图析表能力,笔者对2009年~2013年安徽高考地理图表进行统计和总结。
一、高考地理图表系统的分类
1. 分类依据
本文根据地理图表结构的相似性和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方法的相似性,按照现行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给出的图表,以其表现形式和性质加以分类,共分5大类:地理分布图、地理示意图、地理统计图、地理景观图、地理数据表格。
2. 图表系统构成分析
2009年~2013年安徽高考文综地理部分共35组题,对应35组图表,平均每年7组题,对应7组图表,每组图表则由至少1幅地理图表组成。统计结果如下:
从安徽高考五年试题图标系统构成来看有以下特点:
(1)图表种类比较齐全,除地理景观图外其他类型图表均有出现。
2009年~2013年安徽五年高考地理试卷图表系统种类构成比较齐全,分布图、示意图、统计图、数据表格均有出现。其中地理分布图在每年考试中均占较大比重,点状、线状、面状分布图均有出现,点状分布图占33%、线状分布图占53%、面状分布图占14%;地理统计图除了2010年外,其他年份均有较高出现频率,而且以坐标统计图为主,占到69%;地理示意图除2013年没有出现外,其他年份均有出现,但2010年出现较多;地理数据表格在2009年和2010年各出现过一次,其他年份没有出现;地理景观图没有在安徽五年高考中出现过。
(2)图表考察各有侧重,地理分布图和地理统计图是考察重点。
根据每年各类地理图表出现频率的高低统计发现,高考每年考察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但是地理分布图和地理统计图出现频率最高。地理分布图在2009年~2013年高考安徽卷中出现频率每年都很高,每年均是考察重点内容,出现频率分别是28%、42%、42%、33%、57%,地理统计图在除2010年以外其他年份的高考安徽卷出现频率很高,也是每年必考查的内容,分别是42%、14%、42%、33%、42%。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地理图表系统在高三地理教学过程中是绝对的重点,而且每种地理图表的读取技巧和方法均需要掌握。根据高考试卷分析可知,高考图表系统复习重点应放在地理分布图和地理统计图上。
二、地理图表的判读方法
1.地理分布图的判读方法
(1)地理分布图的判读程序
①读图名:认真阅读,从中提取已知条件;②读图例:只有先阅读图例,才会提高读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③定位置:确定地理事物的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④总结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联系题设和所学知识要点提取答题所需信息。
(2)地理分布图的判读技巧
① 判读图名图例:图名信息可能以文字信息标注于图的下方,还有可能在图中由具体的图例进行标识。图例是对地理事物的形象简化,是阅读地图的钥匙。这些符号表示的意义常注明在地图的边角上。
②区域定位:进行区域定位时应注意图中给出的经纬网与脑海中的关键经纬网进行对比,注意与周边地区的相对位置,还可以根据典型自然要素特征及特殊地理事物进行定位。
③判读等值线:很多地理要素的分布状况在地图上是以等值线呈现的,等值线图是高考地理分布图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在判读等值线的时候,一般要掌握“五读”,即读数值范围和极值、读疏密程度、读延伸方向、读弯曲方向、读局部小范围的闭合。
2.地理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1)地理坐标图
①地理坐标统计图的判读程序:
读图名读图例读坐标读数据分析数据。
②地理坐标图判读技巧
直角坐标图:在读取直角坐标图中地理要素的地理信息时可以借助直尺、三角板画辅助线,这样可以比较容易准确地读取对应的数值。
平面正三角坐标图:平面正三角坐标图在判读时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方向画出三个箭头,然后读出箭头与三个坐标轴上的数值。平面正三角坐标图读取的三个坐标表示地理信息的数值之和为100%。
(2)地理结构图
①地理结构图的判读程序:
细读图通过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认识各个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及其在结构上的差异或联系结合所学知识对地理事物结构特征进行资料综合分析评价,提出相应对策。
②地理结构图判读技巧
圆形结构图:常见圆形结构图有扇形统计图和饼状统计图,在读图时首先看图例或者图中文字说明,了解该图反映哪些地理项目,然后对这些内容进行“再现”,在大脑中呈现相关知识点,根据读图思考每一个图例或主要图例对应的地理项目比例大小的排序关系,从而得出统计图揭示反映的问题,并做出科学的评价。
柱状结构图:柱状图是采用不同高度或长度的柱表示地理数据大小的图形,它能直观表现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差别。分析柱状结构图时要注意了解坐标柱的含义,特别出现左右纵坐标时要仔细观察、辨析、思考各内容之间的联系,通过对柱的高低进行分析,解释纵坐标内容随横坐标内容的变化,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议。
高考不仅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更是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读图析图能力是地理科目考查的重中之重。在日常教学和练习过程中要重视读图能力培养,重视对不同种类图表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图表的判读方法,为进一步结合题干和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玉玲. 高一地理教材图表系统的分析与应用方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6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到地理学科而言,主要表现在自学能力、地理图表的分析、处理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上述能力的培养。以下为大家整理的教师工作情况总结汇报集锦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教师工作情况总结汇报一
时间过得很快,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回首这半个学期,收获颇多。高一年级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我们一方面努力实践新课程改革的思想理念,探索新课程改革的种种问题,同时我们也不乏困惑。
一、前一阶段教学工作的回顾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暑假新课程培训活动,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
2.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虽然所带的五个班的学生普遍比较差,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的局面,设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通过适时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针对那些基本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难度较大,逻辑性较强。如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二章第一节中“大气的运动”等,对于这些内容,在课堂上首先采取以教师讲述为主,让学生理解这些基本原理和规律,然后再让学生结合教材和练xxx行自我领悟,最后再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索,从而使学生达到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基本知识的目的。对于那些教学内容难度不大,学生易于理解的章节,如“地球在宇宙中”、“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等。其基本组织形式是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阅读、讨论等形式自我学习(有时也在课前先布置学生提前预习或搜集相关资料),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学或课前预习提出相关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教材上的,也有可能是教材外但与本节内容相关的),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等对问题进行探究,最后教师进行简单的归纳与小结。这种课型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结合学科特点,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到地理学科而言,主要表现在自学能力、地理图表的分析、处理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上述能力的培养。
二、存在的问题
1、新课程地理教材正文简短,有的只有几句,许多知识点到为止,留给教师发挥的余地过大(变相地加重了教师负担);同时,新课程标准要求不具体,讲多深、讲多少,很难把握。
2、新课程地理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多,一节课很难讲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
3、学生普遍感到地理难学,而且地理知识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许多老师说:地理新课程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更困难。
4、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面小,学生在应试的路上跑惯了,只知道解题解题。面对在观察→发现→猜想→论证的新思路上学习,感到陌生不适应。因此,要在课堂上开展“活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十分困难。
三、今后教学的几点想法
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对问题的解释,运用证据和共同探究的策略,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不同组之间进行答辩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寻求合理的答案(非惟一性),教师在其中主要起点拨引导的作用。对于实验等花费时间长这一点,可以尝试在课前就对学生说明该实验的目的、操作过程,提前准备。针对知识缺乏系统性、零散的情况,我们要学会总结,及时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针对难学这一点,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尽量发现学生某方面的优势,并不断强化其学习地理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把课程标准分解,刚开始要求放低一点,让学生尝试到成功,兴趣就会越来越浓;高一的学生年龄较小,多数学生才十五、六岁,所以要注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能成人化,以引起学生共鸣。通过上述做法,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教师教起来容易,学生学起来也就不难了。作为教师,在新课改试验的第一年,我们要不断的摸索,要勇于创新,不断完善自己。
教师工作情况总结汇报二
我国古代的大教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就是兴趣了。那么怎样才能在地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生爱学的目的呢?在这一个学期的高一地理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探索的。
一、认真上好第一节课,这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束火花。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讲每一章节的第一节课时,教师首先要抓住这个教学中的有利条件,讲好第一节课,这是学生对该章地理内容是否有兴趣的第一束火花。教师可有的放矢地提出一些趣味性强易引起学生思考与联想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兴趣。我在讲高一新教材的第一节课时,我是让学生假设他们自己是城镇规划师,让他们规划一个小镇的道路、桥梁、工业区以及居住区等。并让学生来讲解自己为什么这样布局,并让同学讨论并展开辩论。这样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同时这些现象就发生在学生身边,是学生有兴趣并渴望知道的东西,因而能使学生觉得学习地理能增长见识,真切有用。
二、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引言
在每一节课的开始要特别注意新课的引入。可采用歌谣法、地理故事、地理游戏等趣味较强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在讲世界气候的季风气候之前,我引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提出诸葛亮为什么有先见之明,知道火烧连营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呢?”悬念一出,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接着就讨论开来,好奇心一来,学习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后面的东西就好讲多了。
三、灵活运用各种趣味语言。
语言是传授地理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水平的高低。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表达准确,精练通俗的语言固然重要,但如果再适当运用一些趣味语言,那么就可以使地理课堂教学妙趣横生,满堂生辉。
1、谚语的妙用:
谚语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体会的智慧结晶,具有一定的哲理且易生趣,在教学中运用谚语,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识。如我讲大陆性气候时,我引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锋面雨时我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来描写锋面雨,这样比枯燥地讲授教材要好的多。
2、巧借古诗文教学
把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由此创设听课的境界,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我在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我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讲述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的下降,因而山上的气候比山下的气候迟了一个月。这些诗歌犹如“味精”,使学生回味无穷,也使地理课增添了一番风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歌曲的借用
在课堂中适时引入歌曲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引起学生的思考。
除直接播放歌曲外,我间接引用了一些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通俗歌曲,如田震的《黄土高坡》“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接着我就问:“黄土高坡上是否有西北风、东南风?分别盛行于哪个季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因此很自然地把季风引进来讲了。
四、穿插趣味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大多是喜欢听故事的,尤其是初中学生。在地理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相关的趣味小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学生又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例如,在讲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时,我讲了粤菜与湘菜在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的影响下形成清淡与辛辣的特点。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通过小故事也使学生明白了气候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坚定了他们学好气候这一章的信心。
五、不拘一格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现身说法,突破教学难点,例如:我讲到高中课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时,我就例举东西南北四个区域,让去过这些区域的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自然、人文特点说出来,学生讲到北京、海南、新疆时头头是道,几位讲得好的学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兴趣不断加深。课堂上没有来得及讲的学生,课后还绘声绘色的给同学们讲述他们对当地环境的亲身感受。这种方法,犹如“一石击破千层浪”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课堂小游戏,小竞赛,寓乐于教,有助于学生兴趣的发展。这样让学生能眼脑并用,在竞争中学知识,在竞争中掌握知识,趣味无穷。
教师工作情况总结汇报三
时间很快,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所有工作也进入了最后阶段,回首这一学期,总有很多的感慨和想法,也有许多的心得,现在,我就从如下几个方面,做个简要总结,既是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整理,也是对未来的提醒。
一、任务完成情况:本学期我担任了八个班级的地理教学工作,任务不算太重也不轻松,由于本学期节多事多,课时不多,各班进度稍有不同,特别直升班与其它班相差较多,但最后总算按时完成了教学任务----市统考要求的必修一第三章。时间大概在12月底。然后我为学生编写和打印了复习提纲,印发了20__和20__年的市统考题练习并讲解。各项教学活动开展井井有条,复习工作顺利进行,不负学校期望。
二、认真学习新课改理念,提升个人专业素养
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多次专家讲座,让我们学到了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学校切合自身实际提出的“五三高效课堂”模式,我积极的参与并认真听课评课,分析别人教学的优点,为我所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方面已有所突破,活跃了课堂的同时,让学生学会了提问和思考。可以说,地理课堂有了新的蜕变,听课率得到提高,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
由于高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与初中比较,难度加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
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
四、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学生差异非常明显,基础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有差异,为了力争不让一个学生不掉队,我没放弃对任何一个学生的关爱,从不打击成绩差的学生,而是发现其优点,鼓励其前行。成绩差的也要让他尝试到成功。所以,我认为,我是个能得到学生信任的老师,因为我信任我的学生。
五、有待改进的方面
在目前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还是有很多学生仍然希望老师多讲,自己少想,不能积极主动地适应新课堂,这还有待观念的改变。课前预习环节还做的远远不够,不能很好地为课堂学习奠定好基础。对此我将不断努力,积极努力的思考可行的措施,力争在下个学期有更好的成绩。
教师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四
本学期来,我按照教学大纲的精神,认真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中,我努力的做到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多讨论的方式开展课程。在不断的摸索教学中,总的来说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现将本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视学生课外调查活动的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大多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多数课程都是学生身边的事物。在开展课程时,我都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调查,让他们通过访问,上网收集资料等方法来完成课程的学习内容。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但让课程活动活起来,而且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一学期下来,学生订立计划的能力、分析的能力、统计收集的综合能力都比上学期有了明显的进步。
二、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作能力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每一节课中都渗透了许多的动手操作项目,这些项目都是一些非常有趣的小活动,我会与学生一起在互联网上收集相关的制作材料,并让学生在假期期间合作完成自己喜欢的项目。一学期下来,我班同学的手工制作与小发明都有了丰硕的成果。制作的人造卫星、小鸟的家、民居等非常精致。
三、重视把知识学以致用,增强实用性
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大多很有实用性。例如:有的环节就设计了绿化改造工程。在课后,我都让学生回家一一对照绿化规范的要求,认真检查自己家庭的绿化不足,深入思考改进的措施
四、充分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
综合实践活动它不是“可教的”课程,而是“可做的”课程,是实践性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的课程,学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为了要突出学生主体,我在活动中努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从活动主题或课题的提出,到活动方案的制定、再到活动实施,以及活动的总结、交流与评价,都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活动,我则有效地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适当的指导或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