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范文1

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确定活动内容

1、自主化

为了使综合实践课程有效的推行,学校建立了一套健全的课程实施组织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校长室负责课程实施的全盘领导,教导处负责活动研究、指导培训、鉴定、资料管理等活动,教导处、大队部协助活动,各年级研究组负责确定、协调活动计划,班主任及其他指导教师是具体实施者。在计划制定方面,我们注重全员参与,自主制定。即校领导、教师、学生都参加到学校计划制定的活动中来,它经过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两个轮次。由上而下,即由学校领导、教导处将确定的我校综合实践的课程理念、目标向下传达,组织教师学习领悟,让每一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充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本校的活动特色等;由下而上是指内容的制定全员参与,由学生到指导教师最后再汇总到主管的教导处。

2、多角度

在确定本学年的活动内容时,首先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围绕书上的课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再由指导教师根据汇总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归类,上报科学的、可行的课题,最后由教导处做通盘搭配,根据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计划。

3、系列化

同一个内容,不同的做法,由此体现课题的层次性与新颖性,形成一个序列,这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创新。

二、加强常规管理,促进课题深入实施

1、课时安排、落实制度

我校综合实践活课时安排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月4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4节综合实践活动分成“2+2”的形式,“2”为教师指导课,每月2节,由教师进行活动培训,传授活动内容与方法,围绕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阶段总结,“2”为个人实践活动课,放在每周的周末,由学生个人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活动。可以根据需要将2节综合活动大课与信息技术课打通,也可将其与其它学科如自然、班队、社会、科学等打通,统一安排使用这样的安排灵活性大,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在课时的落实上,学校领导小组不定时地进行检查和听评课活动,保证了新的活动理念的运用,提高了每节活动课的课堂质量。

2、教师选聘、培训制度

理念是教育改革的阳光,有了阳光,才能有教育的春天,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样要求教师有坚实的理论、先进的理念作基础。因此,我们把教师竞聘工作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力求通过竞聘,择优录取优秀教师,在培训方面,本学期我们重点抓了教师指导方面的培训,多次组织教师学习有关专家的最新教育理念,并在学习后要求教师结合学习所得与教学实际,每人写出指导手记,集体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听评课制度:

本学期我们主要重视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力求通过听评课活动,使综合实践的课堂教学改变以往的应付、呆板、满堂哄的现象,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

具体做法是:学期初由学校教导处组织一次全面的听评课活动,对每一堂课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评价与指导,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为保证实践课的质量奠定基础。学期中不定时地对活动课进行抽查,检验活动课的质量是否有明显提高,期末根据学校指定的课题,进行一次优质课评选活动,检测活动课的授课质量,评选出优质课进行推广,促使每个教师的授课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还对三次听评课中不合格的教师限期充实与提高,将听评课活动扎实地落实到了实处。听评课制度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吹进了课堂,使综合实践课的课堂也充满了新课改的气息,不但敦促教师不断地改革创新,而且调动了他们上好活动课的积极性,使每一节活动课都科学扎实,保质保量。

4、阶段性总结制度:

为了不断地在活动中反思提高,我们还建立了阶段性总结制度。具体包括:

阶段性案例:活动进行一个阶段后,教师们根据活动情况及时撰写活动案例,记录活动中的收获、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今后的改进措施等,对这一阶段的活动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阶段性反思: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提高。教师要根据每一阶段的活动情况,对照新的教育理念和活动中的实际情况,经常进行反思,并形成书面报告。对典型问题校课题组要组织统一学习、讨论、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进行总结与推广。

教学实录:我们不但要求每位教师讲好优质课,而且要求他们要整理好课堂实录,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与反思,在整理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提高,也为今后的活动课教学留下第一手教学资料。

指导手记: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师指导工作,抓好教师指导这个薄弱环节,我们要求每位教师要有指导手记,记录个人指导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点滴收获、经验教训等,边活动边总结边提高。

5、评价制度:

本学年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纳入教科研的管理,实行动态化评价和管理,即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过程督导和评价,包括开题、活动实施、结题、课时落实、听评课等各个方面,力求通过科学的评价,全面促进活动质量,把活动的开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三、随着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存在的问题也渐渐凸现:

教师怕上综合实践课,甚至干脆占用,上其他课。原因主要有

(1)教师对该课程从理念上还未真正把握,感觉还是有些虚幻。没有现成的教材体系和指导体系,学习不够。

(2)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该课程实施还未匹配,该课程实施需要全方位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觉得无从着手,业务素质不够;

(3)现有的对教师评价体系仍强调学科教学质量,该课程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窘境,重视不够,付出多回报少;

(4)由于是一门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活动的真正开展需要相配套的物力、财力,而这方面学校有时很难提供,教师个人很少能独立解决,保障不够;

(5)学生与家长由于受社会传统教育和学校教育宣传上的影响,仍觉得考分最重要,活动开展意识不强,应该完成的任务不主动,不及时,质量不高,准备不够。

四、针对以上现状,在新学期中我校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工作:

1、转变观念,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让教师的教育思想进行一次深刻的革命,要让教师站在未来人才的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关键,教师的作用是有效的指导,要大胆地让学生去闯,失败了也是一种体验、一种收获,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态度和科学规范,体现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乐趣。通过设立新课程论坛,举办学习沙龙,开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研讨活动,让教师深入新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发挥教师群体力量,倡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智囊团”。根据农村小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2-3位教师分别指导,让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一起成长。

2、拓展外部环境,营造有利于教学的氛围。

学校将积极主动与周边单位及相关行业进行联系,探求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利氛围。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而应当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全社会人人有责,我们要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下一代,为孩子们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另外,学校将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教学工作检查的重点,以此推动综合实践的改革的不断深入。

3、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办法。

综合实践活动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可以用考试来测定,它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现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而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视学生的过程而不在于结论。它是以形成性、发展性的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具体评价的操作中,我校将采用以下方法:

1、“档案袋评定”: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设计的方案、提出的问题、搜集到的资料、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以资料卡的形式存入档案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范文2

根据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确立的课程目标,为体现校本化的观念,在七至九年有分别确立了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人与社会三个分目标,同时在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从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以下就我校201x年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作一汇报,希各位领导和专家不吝指责。

一、贯彻新课改精神,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改方案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为必修课程,这是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通过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命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了全面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适应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门文化课程紧密结合,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奠定了文化课质量提高的坚实基础。

如在与语文学科的密切配合中,组建由学生为主体的春蕾文学社和小记者班,利用节假日及学校大型活动期间,进行采访及组稿,编辑学生自己的报纸、文集,在校内外发行,展示学生的才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更喜爱文学知识,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为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构建校园文化、熏陶文学人才起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在与理、化、生学科的紧密配合中,通过对理、化、生知识的系统了解,自行设计相关有益的实验观摩活动方案及趣味知识竞猜等活动,帮助学生对知识难点、重点的理解,促进了理、化、生学科的健康发展,并大幅度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开展深层次的讨论和探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及设想,从现实生活需要出发,确立了“主动探究,主动展现,主动构建”的课程目标,奠定了学好理、化、生知识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使胜利门中学的理、化中考成绩一直领先于市内同类学校。

二、关注社会生活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有益的社会调查活动,使文化课知识得到有益的应用。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存在于他人之中,世界之中。教育就需要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生活感。这种现实感、生活感的获得与体验,是其存在和生活的直接目的。在处理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进程中,逐步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研究生活、研究世界。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这个期望,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挖掘素材,提出有实际社会意义的研究性课题,来探索和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如对八、九年级的学生,开设对家乡水资源综合调查的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家乡水源质量的变化和追踪调查污染源,结合理、化、生、地理等学科的知识和具体要求,提出自己的见解,探究防止水源进一步恶化的方案和措施,设计未来处理的崭新设想,使学生的想象力、探究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还利用上网的机会获取最新的信息,对家乡水源的综合利用作出了科学的、探究性的研究,描绘了未来清洁水源的蓝图,颇有新意。而后又带领学生去市芦村水处理厂参观学习,进一步了解家乡目前水资源的现状和处理后达到的效果,亲眼目睹了处理生活污水的各个过程,增进了理性知识,为探究性课题注入了具有现实性、科学性的活力。通过参观活动,学生还对厂方交与一项任务大感兴趣,又一次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这就是水处理后留下的固体污泥如何进行综合利用?回来以后,学生们设计了不少的方案,进一步加以论证,准备将这些原来只能放到桃花山垃圾填埋场处理的污泥用于种花、用作某些植物生长的基肥等,又一次为学生对新课题的探究开拓了新视野,引发了他们美好的遐想。

如历史学科教师根据自身的特点,组织学生学习东林先贤的爱国精神,亲临东林书院旧址进行实地采访和参观,对进一步理解东林精神增添了不少新的材料和内容。并在现实的基础上,对当时东林先哲们提出的名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得到了深刻理解和深层次的探究,激发了学生认真读书,长大报效祖国的积极性。以史为镜,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体现了新课改的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利用秋游之际,在综合活动基地开设亲近大自然的活动,通过各类趣味性、科学性强的活动,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劳动光荣观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扬和提高,使教育寓于活动之中的理念得以进一步的证实,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三、重视活动课程的引导,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使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精髓在于“实践”二字。学生在校期间,大量时间用于课堂师生的交流活动,而自主动手的机会偏少。随着综合实践活动广泛的开展,拓宽了学生动手的空间,为学生自主动手、独立制作、体现个性化特征的设计提供了时间的保障。本着为全社会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理想的建设人材的目标,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很有必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范文3

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学校综合实践课程活动总结,欢迎阅读!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人们非常关注的热点,作为教育者应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挖掘本地资源,从目标、内容选定,评价措施等方面,切合实际制定本校的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发挥教师、学生、社区等方方面面的作用,大胆实践,不断尝试。善于创新。总结完善使新课程改革取得更深层次的发展。

综合实践课和其他学科相比,没有现存的教材,没有固定的模式,美哦亚传统的经验,没有专业的师资,这种全新课程,作为实施该课程的老师,意味着更多的困难,意味着更多的挑战。但是综合实践活动它基于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适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为了生活经验的获得和社会实践的形成开辟了渠道,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也给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本着,目标明确,整体规划,大胆尝试,完善提高的原则,使每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健康成长。

一、树立教学新理念,培养复合型人才

教育思想观念的树立是关系到综合实践课程成败的关键,因为教育方针是确立教育思想观念的集中体现。它要求教育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今必须用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教育方针。可以使我们对教育方针有新的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宏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科学发展观内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要求,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近几年片面追求升学率,对教育方针,素质教育宣传少了,以至产生了错误观念,注重应试能力,放松了素质教育,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新的课程改革必须注重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我校总结好的生源转移,升学压力加重,生成空间缩小的具体问题,着重加强教育观念的更新,面对新的机遇,明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积极投入教改,加强对综合实践课的领导,制定目标,以改革为契机,行知实验学校为动力,谋求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开创新的育人环境。为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努力。

二、制定合理明确的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课程师一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 ,具有与传统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不同的课程理念,包括课程的理论基础,课程的观念,课程的性质等。为此,我校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如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请专家作讲座,组织全校教师专题讨论,赴江苏洋思中学等地考察学习等。从而正确认识设置综合实践为必修课的重要意义,把握课程内涵,更新观念,明确课程目标,在实施该课程目标中,根据我校特点,明确以下目标:

1、引导学生从社会中,自然中,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去调查研究。例如,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农民种粮积极性,收入问题等在调查探究中,让学生增长见识,获得亲身参与实践调查的积极体验和相关经验,从而增强为改变家乡面貌而认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2、让学生体验自我与社会,与自然,与家庭生活的关系,感悟自我与社会、自然、家庭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3、坚持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加强多方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并指导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创造,发扬团队协作精神,从而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和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萌发创新意识。

4、合理安排时间,保证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不加重负担,对综合课程时间优化,又要位学生提供充足的自由支配时间发展学生兴趣,形成健全个性。

三、挖掘课程资源,丰富活动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具有开放性,科学性,实践性,它强调学科间的整合,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应紧密联系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选择学生感兴趣,有现实意义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课题。

把环境教育,生活教育,安全教育,当代科学技术教育,心理与健康教育,多元化教育内容融为一体,有计划的实施。本学年,进行反,崇尚科学的教育,和本校课程学习“四会”,在班团活动中安排学校教育,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别开展青春期教育讲座,社会的公益活动,全校为加强国防建设知识学习,组织全体师生参观嘉兴军用机场,通过讲解、观看、调查,增强了学生地国防意识。

其次,挖掘学生中资源,引导学生从活动中,实践中自己提出大量感兴趣的课题,探究实践为之课程化。组织学生春游,去苏州乐园活动,各年级分别组织,调查、访问、考察、采访当地人,从调查染整长环保,羊毛衫厂的编织工序操作,农民种粮积极性现状,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等系列活动,收到了比预期好的效果。

提出了好的建设性建议,和技术更新等措施,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我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生成性很强,实践操作性范围广而宽。在实践和开展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应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选择和确定。学校的计划作为一个“框架”,但应留出足够的生成“空间”,有教师和学生或小组个人去发挥主动完成调查专访等,寻求人们关注的热点,真正体现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特色。因为农村是广阔天地,可就地取材,挖掘深层次问题,这是我们学校的先天条件。

其三,挖掘好教师资源。首先应挖掘校园,社区的教师资源,应让有一技之长地教师,师傅,有特长的家长等组成实践课程的智慧队伍。其次是教师的集体智慧。组织各年级的教学骨干,安排好具体的可实施操作方案,结合本校特点订出活动次数,体现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使教师相互配合,切磋提高。这样,既分工又合作,既集思广益,又体现综合的要求,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综合活动中去,加快乐综合活动师资的培养和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条件。

四、体现课程特征,提高课程活力

综合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特征,让综合活动真正充满活力。

(1)教学关系体现人本性

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关系。教师应放下权威的架势,与学生互相沟通,把学到的知识通过活动传授于学生。和学生一起开展探究时间,树立为全体学生服务的观念,杜绝以成人的眼光对待问题的探究,教学实践中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做活动的主人,教师只能以参与者、组织者、帮助者和学习的促进者。这样才能使学生活动有声有色,受到学生的尊严,真正体现学生施展才华的关键。”

(2)活动时间应灵活使用。

综合活动在时间上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往往有时活动持续时间较长,加上农村学校居住环境不一样,可在课表上安排步骤、组织协调好,做到时间上不拘一格,充分利用校园、社区资源,利用休假日等,充分挖掘时间,体现课程活动管理的灵活性、开放性。让学生有自主的活动空间。创设多样化问题情境,开放其思维时间空间,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相互争议、以理服人。培养遇事好问,勇于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养成对问题、新知识,好奇心与求知欲,萌发创新意识、真正在活动中学到一些新知识、新能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上进精神。

(3)活动方式提倡多样性

综合能力是复杂多变的课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的生成和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给学生一定自由度,参与活动的条件,并让他们主动实践和亲身体验。活动中强调有利于调动探究的积极性,运用多种方法、多种心理的投入。

例如实践操作,专题调查研究、亲身体验、专访人物等。注重自主探索发现,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活、社会问题、科学现象作分析研究,自己发现问题加以总结,得出相应的措施及改进意见。所以应多形式灵活机动,培养独立活动能力,也有体现几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在活动中互动交往把创新的机会交给每位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和智慧,解决一些社会的实际问题,写出小论文等,在广阔地天地中寻求人生的价值。

五、探求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

要提高综合实践的效果,使之不断提高参与活动的质量,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评价方法。应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过程中各种表现进行全面评价,做到目标多元,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注重挖掘和发展学生自我评价潜能,每次活动自我总结。如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碰到什么问题?有什么决策和建议等。有记录、有体会,收集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料不断积累,相互间讨论交流,形成共识,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质能力。

教师应从学生发展角度,不断修改调整其评价策略,及时正确地给学生肯定和鼓励,获取学生的主观认同,另外应注重内容多样化、形式多样,不局限成果与水平,强调过程中情感、态度、兴趣、欲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方面的进步。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开放性实践活动可请厂长、农艺师、家长、领导参与评价,真正体现多种形式共存的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完善对学生在整个参与过程中的合理、公正、公开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作为校管理人员,也应更新教育观念,不单从分数、升学率等方面评价教师,应注重对教师鼓励性、研讨式的评价。尊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组织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方面,全面公正客观的评价。注重素质评价,不歧视综合实践课老师的辛勤劳动成果。以免影响综合实践课程改革创新和发展。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一个更大的教育创新空间,另一方面,自主性、综合性、体验性、开放性等特点对任课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我们教师和管理人员必须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学的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综合实践落实到直处,才可真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提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范文4

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确定活动内容

1、自主化

为了使综合实践课程有效的推行,学校建立了一套健全的课程实施组织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校长室负责课程实施的全盘领导,教导处负责活动研究、指导培训、鉴定、资料管理等活动,教导处、大队部协助活动,各年级研究组负责确定、协调活动计划,班主任及其他指导教师是具体实施者。在计划制定方面,我们注重全员参与,自主制定。即校领导、教师、学生都参加到学校计划制定的活动中来,它经过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两个轮次。由上而下,即由学校领导、教导处将确定的我校综合实践的课程理念、目标向下传达,组织教师学习领悟,让每一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充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本校的活动特色等;由下而上是指内容的制定全员参与,由学生到指导教师最后再汇总到主管的教导处。

2、多角度

在确定本学年的活动内容时,首先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围绕书上的课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再由指导教师根据汇总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归类,上报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可行的课题,最后由教导处做通盘搭配,根据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计划。

3、系列化

同一个内容,不同的做法,由此体现课题的层次性与新颖性,形成一个序列,这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创新。

二、加强常规管理,促进课题深入实施

1、课时安排、落实制度

我校综合实践活课时安排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月4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4节综合实践活动分成“2+2”的形式,“2”为教师指导课,每月2节,由教师进行活动培训,传授活动内容与方法,围绕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阶段总结,“2”为个人实践活动课,放在每周的周末,由学生个人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活动。可以根据需要将2节综合活动大课与信息技术课打通,也可将其与其它学科如自然、班队、社会、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等打通,统一安排使用这样的安排灵活性大,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在课时的落实上,学校领导小组不定时地进行检查和听评课活动,保证了新的活动理念的运用,提高了每节活动课的课堂质量。

2、教师选聘、培训制度

理念是教育改革的阳光,有了阳光,才能有教育的春天,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样要求教师有坚实的理论、先进的理念作基础。因此,我们把教师竞聘工作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力求通过竞聘,择优录取优秀教师,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教师条件:必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年龄在50周岁以下,有长期的教学经验,积极参加新课改,勇于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并付诸于实践。

选题方面:要求能带领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课题,小中见大,选出贴近学生生活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生感兴趣的、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可操作的课题。

竞聘演说:符合上述两个条件后,由校课题组过关筛选后统一安排竞聘演说。参加演说的教师要把课题的来源、实施过程、实施措施、实施预想困难、实施达到的目标阐述清楚,对自己竞选的课题有一个全面的、综合的诠释、理解与评价。

竞聘答辩:演说完毕后竞聘教师要接受专家及课题组的提问,有针对性地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要求能掌握课题的基本知识,围绕课题全面论证,既富有新课改的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又有自己的观点和创新。

学校课题组及专家组将根据教师竞聘的情况,为每位教师进行综合打分,优胜劣汰,选出优秀者担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

在培训方面,本学期我们重点抓了教师指导方面的培训,多次组织教师学习有关专家的最新教育理念,并在学习后要求教师结合学习所得与教学实际,每人写出指导手记,集体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听评课制度:

本学期我们主要重视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力求通过听评课活动,使综合实践的课堂教学改变以往的应付、呆板、满堂哄的现象,做到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

具体做法是:学期初由学校教导处组织一次全面的听评课活动,对每一堂课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评价与指导,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为保证实践课的质量奠定基础。学期中不定时地对活动课进行抽查,检验活动课的质量是否有明显提高,期末根据学校指定的课题,进行一次优质课评选活动,检测活动课的授课质量,评选出优质课进行推广,促使每个教师的授课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还对三次听评课中不合格的教师限期充实与提高,将听评课活动扎实地落实到了实处。听评课制度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吹进了课堂,使综合实践课的课堂也充满了新课改的气息,不但敦促教师不断地改革创新,而且调动了他们上好活动课的积极性,使每一节活动课都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扎实,保质保量。

4、阶段性总结制度:

为了不断地在活动中反思提高,我们还建立了阶段性总结制度。具体包括:

阶段性案例:活动进行一个阶段后,教师们根据活动情况及时撰写活动案例,记录活动中的收获、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今后的改进措施等,对这一阶段的活动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阶段性反思: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提高。教师要根据每一阶段的活动情况,对照新的教育理念和活动中的实际情况,经常进行反思,并形成书面报告。对典型问题校课题组要组织统一学习、讨论、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进行总结与推广。

教学实录:我们不但要求每位教师讲好优质课,而且要求他们要整理好课堂实录,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与反思,在整理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提高,也为今后的活动课教学留下第一手教学资料。

指导手记: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师指导工作,抓好教师指导这个薄弱环节,我们要求每位教师要有指导手记,记录个人指导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点滴收获、经验教训等,边活动边总结边提高。

5、评价制度:

本学年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纳入教科研的管理,实行动态化评价和管理,即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过程督导和评价,包括开题、活动实施、结题、课时落实、听评课等各个方面,力求通过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评价,全面促进活动质量,把活动的开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三、随着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存在的问题也渐渐凸现:

教师怕上综合实践课,甚至干脆占用,上其他课。原因主要有

(1)教师对该课程从理念上还未真正把握,感觉还是有些虚幻。没有现成的教材体系和指导体系,学习不够。

(2)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该课程实施还未匹配,该课程实施需要全方位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觉得无从着手,业务素质不够;

(3)现有的对教师评价体系仍强调学科教学质量,该课程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窘境,重视不够,付出多回报少;

(4)由于是一门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活动的真正开展需要相配套的物力、财力,而这方面学校有时很难提供,教师个人很少能独立解决,保障不够;

(5)学生与家长由于受社会传统教育和学校教育宣传上的影响,仍觉得考分最重要,活动开展意识不强,应该完成的任务不主动,不及时,质量不高,准备不够。

四、针对以上现状,在新学期中我校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工作:

1、转变观念,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让教师的教育思想进行一次深刻的革命,要让教师站在未来人才的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关键,教师的作用是有效的指导,要大胆地让学生去闯,失败了也是一种体验、一种收获,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态度和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规范,体现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乐趣。通过设立新课程论坛,举办学习沙龙,开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研讨活动,让教师深入新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发挥教师群体力量,倡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智囊团”。根据农村小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2-3位教师分别指导,让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一起成长。

2、拓展外部环境,营造有利于教学的氛围。学校将积极主动与周边单位及相关行业进行联系,探求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利氛围。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而应当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全社会人人有责,我们要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下一代,为孩子们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另外,学校将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教学工作检查的重点,以此推动综合实践的改革的不断深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范文5

【关键词】信息技术 综合实践课 兴趣 创新意识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23-01

综合实践课是一种经验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是对学生生活的延伸。它强调以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综合实践课的宗旨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我们应该深刻了解一下,在信息技术应用广泛的今天,其在综合实践课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作用

1.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以及综合性的特点。小学生正处于对万事万物充分好奇的阶段,因此需要老师设置的主题要切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老师将信息技术有效的运用到综合实践课中,利用丰富多彩的音频、图像等,将自然、社会与学生的个人经验完美结合,可以使得课程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同时使学生对家庭、学校和社会有了整体上的认识,促进学生观念的转变或深化,扩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充分的利用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将社会与学校、个人与集体联系在一起。教师可以在确定主题之后,充分的利用网络,及时的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片、文字、录像等与活动主题有关的素材,或者是使用其他名校的优质资源,充分扩大学生综合实践课的活动领域,丰富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深刻的领悟活动的主题,最大限度的充实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可以弥补课本中知识的不足,使学生明白“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要努力在实际经验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观察、探究、实践等能力。

3.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自身个性化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必须以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前提。教师要根据学校的现有条件,选择适合小学生发展阶段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媒体,如电脑、数码相机等,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可以尽情的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便促进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展,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目标。

4.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自身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提升

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是对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还是对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质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还能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使得学生与时展的脉搏更接近,进而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5.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小学老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能力

信息技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应用不仅要求教师在对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上有深入的研究,使得综合课程活动课的主题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还要求教师在自身文化素养、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课堂掌控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因此,信息技术可以促使教师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技能,使得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发展和进步。

6.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学校自身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色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需要适应学校和地区的差异。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使得该课程的落实更具阶段性和综合性,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还可以使学校更好的依据自身的办学传统和资源优势,使实践活动课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形成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学校与社区的协调发展。

二、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作用

想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作用,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整合。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整合,就是要求教师在各学科、各方面的知识之间进行有效的联系和综合运用。老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共同完成活动实践课的教学任务。

1.确立“问题―探究”的模式

在信息技术应用下,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该以“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进行,以学生解决问题为中心。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活动的主题,通过信息技术主动的获取、搜集资料,并对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最终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并做出有效的反馈,进一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2.注意教学策略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才可以保障信息技术在综合实践课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取得最好的效果。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创造良好的学习问题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导向,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再者,教师要把握好时机,促进学生技能的发展。最后,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评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便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辅导。

三、结语

信息技术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运用,从近期来看,可以促进教师工作完满的进行。从长远来看,不仅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促进学校和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对此,教师和学校要深刻了解信息技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并不断促进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合,使得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于晓康.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课整合与应用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2,(30),125.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范文6

几年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兴起,其产生不仅继承了我国教育的优秀传统――学以致用,更体现了当下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既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发展和展现空间,又迎合了当今时代的特征。而规范化、科学化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共同需要。表格的使用使得本就灵活的实践活动有了程序化和制度化的特征。表格的使用,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活动开展前期的需求调查、分析和统计;活动中期人员的流动、出勤;以及活动后期的意见收集和反馈都需要各种各样的表格的介入。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常用的表格有:①问卷调查表;②活动计划表;③活动记录表;④观察记录表;⑤反馈意见表;⑥数据统计分析表,如下表。

二、表格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影响

1.有利于老师制定有效的活动计划

为避免活动计划的混乱而使用表格的形式将活动计划表现出来是行之有效的,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之前可以直接地检查活动计划中的漏洞与不足。

2.有利于老师有效地收集活动资料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表格随时记录某个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特殊表现、活动进行中所体现的问题,以备后用。

3.有利于老师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发展向度

将小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通过表格形式的记录,留以日后对不同学生分项教育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各学段表格的阶梯性

小学教育阶段横跨6年,涵盖了学生从儿童到青少年的过渡阶段,有着年龄的增长和身心发展的特征。在小学教育过程中,低学段学生与高学段学生的需求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其用于信息搜集的表格设计应符合每个学段学生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