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修改病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修改病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修改病句

小学修改病句范文1

小学语文高段教材中直接出现有关修改病句的内容,在教辅书籍中也常有显露。因此,重视病句的检查和修改的教学,让学生初步具有辨识病句、修改病句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必将大有裨益。我们在阅读和写作时,尤其是教师在修改作文时,往往会发现有些病句并不那么单一。它既有语法上的毛病又有逻辑方面的问题,或者两者毛病兼而有之,因此,应对病句全面的分析和检测,然后加以改正。那么,怎么检查和修改病句呢?我认为应该从语法上和逻辑上两方面来进修训练。

一、从语法上

句子的语法错误有两方面:一是词类运用方面的错误,一是句子构造方面的错误。怎么检查这两方面的错误呢?我们可以用类比法和减缩法。

1.类比法。所谓类比法,指的是按照原句的格式仿照若干句子,把它们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如果仿照的句子都能成立,那么原句就是正确的;如果仿照的句子都不能成立,那么原句就是错误的。仿照的句子在形式上应力求更原句相当,否则,就达不到类比的效果。

例如:他很勤勤恳恳的工作。

这个句子结构并不复杂,可是究竟正确与否,如不能判断,我们就仿造几句看看:

他很认认真真的研究。

他很清清楚楚的写字。

这仿造的三句话显然不合语言习惯。可以看出,有些双音形容词可以重叠,表示强调,如:上述句子的“认认真真”,“清清楚楚”,它们本身就有很多的意思,前面不能再用副词很去修饰。因此,原句中的很应该去调,改为“他勤勤恳恳的工作。”

2.减缩法。我们知道汉语句子的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六种,其中主、谓、宾是主干,定、状、补是是附加成分是枝叶。如果句子短,有毛病容易看出来。如果句子长,而且结构复杂,有毛病不易发现。那么,我们可以用减缩法把复杂的句子简化。运用减缩法时,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去检查句子:

(1)检查句子的基本成分(主干)有没有残缺,多余或搭配不当等。

例如:几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导下,使他从一个普通的农民,迅速成长为一个企业家。

通过分析,把附加成分(枝叶)紧缩掉,此句的主干是“使他”成长为“企业家”。那么谁使他呢?没有说,这时缺主语。改法,应把“在”“下”删去。让关怀和教育作为主语,或把“使”删掉,让“他”作主语。

(2)检查句子的基本成分(主干)和附加成分(枝叶)是否搭配得当。

例如:小林有苦战攻关的精神、强大的意志,一定要攀登科学高峰。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小林有精神意志,要攀登高峰,这没有问题。问题是出在主干和枝叶的搭配上,即强大和意志搭配不当,应该把强大改为坚强。

如果句子主干和枝叶是由几项并列的句子组成,就要分项检查。例如:他穿着极薄的棉衣,一双破布鞋和一顶帽子。此句主干是他穿棉衣、布鞋、帽子,显然他穿棉衣、布鞋是相搭配的,而他穿帽子就不能搭配了。应在 “和”后添上一个“戴”字,使其搭配起来。

(3)检查句子的枝叶内部有无错误。例如:党和人民十分大量地信任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此句主干是党和人民信任和培养干部,这没有毛病。但是枝叶内部却产生了错误,十分能修饰信任,不能修饰培养;也不能修饰培养。全句应该改为“党和人民十分信任和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运用减缩法是检查病句很有效的方法。

二、从逻辑上

我们说话、写文章出现语病,有些实际上是违反逻辑的问题。怎么检查和修改句子在逻辑上的毛病呢?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1.从概念上检查

一般说来,概念是用有实际意义的词或词组来表达的,每一个概念都具有其内涵和外延,概念还有种类的区分。所以我们在运用概念时,一定要概念明确,并了解概念之间的种种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检查和修改概念在运用上的错误。例如:我们班有男同学、女同学和三好学生。

句子中的男同学、女同学两个概念与三好学生在使用范围上有交叉的地方,男同学中有三好学生,女同学中也有三好学生。因此,把这三个概念合并在一起

是不妥当的。

2.从判断上检查

判断是由概念构成的。任何判断必须用句子来表达,都要有主语和宾语。我们对某一客观事物作出判断时,要注意是肯定还是否定它的全部或部分,是推测还是必然,是有条件的还是无条件的。我们在判断时,还要注意首尾一致,符合实际,不能相互矛盾,要注意判断恰当,不要主客倒置。我们检查判断正误时,可以从这几点来进行。

例如:王强今天没有来上课,肯定是病了。

王强今天没有来上课,病了是一种可能,也可能是别的原因,因此不能用表示必然性的判断。改肯定为可能就可以了。

3.从推理上检查

推理就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组成的,怎么检查和判断或推理是否符合逻辑、符合事实呢?我们可以从推理的前提是否准确,推理的理由是否充足,推理的步骤是否清楚,推理中是否强加因果关系等方面来进行检查。

小学修改病句范文2

再看学生对语文的态度,语文排在倒数第二位,仅比政治好一些,无论平时还是 临考,学生总是补英语数学,很少有补语文的。

为此,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迫在眉睫。笔者就以自己教学实际为例,谈谈如何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 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地,对我们的教学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和评价功能。语文课堂教学应有强烈的目标意识,目标不宜太多,目标的确立要契合文体的特点,阅读和写作实际上都是文体思维,文体不同,目标内容也应有所不同。教学中面对诗歌教学,有的目标定位在通过多元主体的对话与探究,运用反复诵读、品味涵咏等诗歌鉴赏方法,深入体会本诗的情感美和艺术美,提升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力和鉴赏力;有的目标定位在通过分析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唤起学生的共鸣,体味荡漾在诗词里的美丽情怀,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目标的确立还要契合教师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具有的某些特长,都是课程的重要资源。平时教学中,或善于言辞,就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和引人入胜的讲演去感染学生,体会诗作的音律美和意境美;或长于分析,就使学生在深入理解诗作的同时提高对诗作语言的感受力;或擅长写作,就领着学生翱翔于模仿诗歌创作的自由天空。

一、创设切实有效的问题情境

新课程教学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述、评价和质疑。当前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为人们所重视,而其问题意识的形成则是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我们语文教师面对的是自以为是的‘已知者’,语文教学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要教学生从文本中读出一些问题。”语文课堂教学要善于创设切实有效的问题情境,让问题来自学生,学生独立阅读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应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着力点。比如在教授《孔乙己》中,“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学生提出这样问题,“我们在学修改病句时,如果说同学们基本都到齐了,是个病句,那这里的大约的确不也矛盾吗?”在针对学生象这样的问题,在进行教学时,不是由教师包办代替,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独立解决。学生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则启发、引导、组织大家一起解决。这是更深层的针对性,即不仅针对学生的问题,也针对学生的能力。教师启发:“这个判断是对谁的?这个人物有什么特别的?从人物身上找答案。”师生围绕这一问题,经过一番探讨之后归结为:“ 鲁迅这样不是病句,这样写正体现了孔乙己双重人格的特点,正是这个导致他最后的悲剧,大约是实际没有确切的死亡消息,的确是孔乙己性格的必然结局。”针对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得到强化、培养,使教师的主导性不断转化为学生的主体性,进而达到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少讲授、学生多涵泳”的理想效果。

二、 开展切实有效的课堂对话

新课程倡导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以课文为对象,以教会学生学习为目标的师本对话、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过程。钱梦龙老师说过:“在对话过程中,我们教师的角色是‘平等中的首席’。”基于此,我们语文教师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要做足功夫。课堂上要涟漪不断,作为教师必须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生成、引领生成和提升生成的基础。 作为语文教师要先有底蕴才能与学生对话。教师还要认真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与诗作进行有效的对话,以预设为基础,在对话中互动,在互动中生成,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统一。在教《荷叶・母亲》一文时,我让每组学生自己提问题,这时第四小组的后进生小杰同学站起来,他说道:“老师,为什么不把荷叶比作父亲呢?”此言刚落,引得全班一阵发笑。这时的我,却镇定地先是给小杰同学一个肯定,说:“小杰同学肯动脑筋,不错,希望下次更勇敢一些。”接着就对全班同学说道:“小杰同学提的这个问题很有意义,值得探讨,现在就请每组组长组织本组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在文本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时班上其他学生脑筋来了个急转弯,他们不再笑小杰的“愚”,而是欣赏起他的“智”了。有同学从文中的“勇敢慈怜”的语句上解释,也有同学从文章的结尾处“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加以分析,我则引导学生从“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 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这些句子上面去找到荷叶与母亲之间的相似点,让学生既明白了比喻的用法,又对冰心的这篇文章有了更深的体会。 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标。

三、 运用切实有效的教学媒体

语文课堂教学不宜过分追求观赏价值,教学媒体的使用切忌重新潮、轻重点。在诗歌的教学中,配乐诵读,画面映衬,让学生在美好的视听氛围中,浸润情感是有效的,但如果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画面妨碍了学生对诗作的独特理解与感受,实际教学效果并不佳。陈日亮老师指出:“为使课堂45分钟更加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有必要再加以精简。”潘新和教授强调:“课件的目的,是展示还是为课堂服务?多媒体课件是双刃剑,它就像一个人为的陷阱,让人跟着它走,而无法关注课堂的随机生成,学生的实际需要。”我们语文老师要有自己的课堂自己做主的意识,不受机器的牵制与束缚,解放自己的手脚,滋养学生的心灵。我认为语文老师自身就是最好的媒体,一手好字,一张铁嘴,真实实在地贴近学生实际,脚踏实地给学生有所得。教师深厚的功力应该渗透在灵魂深处,一举手,一投足,一扬眉,无论语调轻重缓急,抑扬顿挫,都流露出一种魅力,在课堂上形成磁场,让学生如沐春风。此次年会上一位没有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老师,在没有了多媒体的牵绊之后,更好地即兴发挥,随机点拨,往往点石成金,彰显着智慧,释放着激情。我们看到了一个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与学生语文生命近距离交流的教师形象,这样的课堂是舞动着师生灵性的课堂,课堂的旋律随着学生语文生命的律动而流淌。

五、进行切实有效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