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乡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乡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乡镇

农业乡镇范文1

总的来看,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较为充足,占到世界总量的6%。但受到我国人口基数过大的制约,人居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处于世界落后位置。在我国的总用水量中,农业灌溉用水占到其中的三分之二,农业发展受到水资源情况的影响极大。

但是,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状况日益严重,这非常不利于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并且,在农业灌溉用水中还不乏较为严重的浪费现象。为了缓解农业灌溉用水的紧张情况,要加大农业灌溉用水的管理,进行合理定价,进行灌溉设备的升级,以促进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2 广西百色市田阳县农业灌溉的具体实践

2.1 广西百色市田阳县的地理概况

广西百色市田阳县地处广西西部,右江河谷中部。其地形较为复杂,包括山区、河谷及平原,其中南部、北部分别为石质和土质的山地,中央地区为右江河谷平原,总面积为2394平方公里。

截至目前,田阳县下辖10个乡镇,人口达到35万。就农业发展情况来看,田阳县的耕地总面积为七十余万亩。由于田阳县地处右江河谷中部,使该地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特别是田阳县的右江河谷地区,素来是广西著名的高温地区之一,全年均温达到了22℃,年降雨量达到1100毫米。就该地区的气候情况来看。热量完全满足了一年三熟的要求,降水量充足,且水利设施完善,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多年以来,田阳县的农业为该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得田阳成为广西地区著名的瓜果蔬菜生产基地。

2.2 河谷平原乡镇的农业灌溉

河谷平原乡镇处于田阳县的中部,由于地形相对平缓,加之河谷地区土壤较为肥沃,使得该区域成为整个田阳县的主要农田集中地区。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右江大型灌区的灌溉面积达到九万余亩,其灌区受益的范围涵盖头塘、田州、百育等三个乡镇,受益的人口达到八万余人。

在党和政府的大力领导和支持下,右江大型灌区的水利设施建设投资不断增加,截至目前,建设的主干水渠已长达五十多公里,经过改造后的水利设施在水资源利用率和灌溉效率上效果显著,为农作物的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证,极大的促及了当地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升。

河谷平原乡镇的主要农作物为蔬菜,多年以来,由于产量充足,该地已经成为“南菜北运”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该地凭借着良好的气候条件,开展多种模式的种植方式,其中最为代表性的为“稻-菜-菜”种植方式,即一年中种植一季稻谷、一季蔬菜和一季蔬菜。这种种植模式确保了该地蔬菜产量的持续平稳。

2.3 山区乡镇的农业灌溉

田阳县的山区乡镇由于地形的限制,其农业灌溉方式与中央河谷平原地区有所差别,大体来看有三种灌溉方法,下面分别概述:(1)水柜灌溉:水柜指的是在那些雨后容易积水的地区经过开挖、修葺、铺垫制成的储水设施。水柜一般会依傍地头建设,其根据具体需要大小不等,容积从10立方米至3000多立方米。雨后,水柜会积蓄大量的雨水,这些蓄水就会用于山地上的作物灌溉。(2)抽山沟水、或山塘水灌溉:该方法一般使用抽水机、机井等设备对山沟、山塘中的水进行抽取,用以灌溉。(3)引山泉水灌溉:由于山地地形土地较为贫瘠,并且如果进行耕地开垦时,也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所以山区农业一般为水果种植。使用山泉灌溉果树不仅省去了灌溉设备的修建,降低了建设成本,并且有利于水果的生长。

3 农业灌溉中的问题

3.1 农业灌溉用水浪费严重

由于我国农业灌溉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导致农业灌溉用水浪费情况较为严重。水资源浪费一方面给农户生产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支出,另一方面也使得我国水资源缺乏的情况进一步加剧。总之,农业灌溉用水浪费对农业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制约,相关部门需要提起重视,提升农业灌溉技术,加强管理。

3.2 农业灌溉设备过于老旧

我国农业灌溉技术水平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农业灌溉设备过于老旧,许多灌溉设备仍然停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这些老旧的设备不仅工作效率低,并且浪费严重,非常不利于农业灌溉。此外,由于乡镇地区缺乏资金,许多灌溉设备缺乏必要的保养和管理,导致一些设备直接损坏瘫痪。

3.3 农业灌溉用水价格不合理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导致农业灌溉用水的价格仍然沿用过于的政府定价。由于灌溉用水的价格相对低廉,甚至有些地区灌溉用水基本免费,导致许多农民根本没有灌溉用水的商品意识,造成过度用水情况的出现。

然而,我国农业的生产效率仍然较低,产量相对不高,一旦灌溉用水价格骤然增加,很可能对农民的收入造成较大的冲击,不利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升,最终导致我国农业产量的降低。

4 相关建议

4.1 推行农业生产的集约化

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仍然以个体生产、分散式生产为主,这种情况难以适应现代工业集成化、规模化的发展方向。为了使农业发展步入集约化生产的步伐,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进行土地的改革。同时,要大力推进农业灌溉高效化、规范化的发展,使农业灌溉也纳入工业化生产方式之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各级政府的通力合作,更需要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的制定。

4.2 运用多种手段划分水资源的归属权

要实现水资源归属权的合理划分,首先要明确水资源使用的责任人和受益人,从而划分清楚水资源的产权。这不仅需要国家中央水行政部门对水资源的管理配置,更需要引入市场机制,把水资源商品化,在市场中划分水资源的所属关系,允许水资源个人之间的交易,通过市场实现水资源的配置,最终实现农业灌溉用水使用效率的提升。

4.3 允许农民参与农业灌溉用水的管理

农业生产的最重要主体仍然是农户,为了改善我国的农业灌溉用水状况,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放宽政策,允许农民参与到农业灌溉用水管理之中,提升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政府和农户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还可以凭借农民丰富的生产经验,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优化管理。

农业乡镇范文2

注重对成员和当地农民的培育技术推广,经常为合作社成员及当地农户提供食用菌的技术咨询和免费培训,为成员及农户的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合作社编写了《食用菌实用栽培手册》、《双孢菇标准化生产规程》等技术手册,分发给社员,使之有章可循。在关键技术生产环节,组织业务能手召开现场培训会,当场演示,直观学习,示范带动。合作社每年举行不同形式的培训班10余期,印发培训简易材料1.8万余份,每年培训社会和周边乡镇农民1200余人次,接受技术咨询800多人次。通过技术培训,使每个社员至少掌握2个品种以上的食用菌栽培技术。进行营销品牌宣传,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建立联户联销机制,在合作社与农户间建立“龙头”与农户间稳定的产供销合作关系。合作社与农户间的产品形成合力,统一销售,共同进退,通力合作闯市场,为解决食用菌销售问题,合作社先后在集贸市场和周边县市建立的销售网点,并积极利用网络信息产品信息,进行网络营销推广,与各大食用菌销售商和商加强联系,邀请经销商到合作社考察收购,打通了销售渠道。

2积极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相关栽培试验

注重做好食用菌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改良、示范和推广,解决了以前莲华镇食用菌品种单一,菌种退化,生产技术低下,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等存在的问题,并把它作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如:进行菌包冷刺激处理、低海拔平原地区灵芝引进试验、栽培料试验、水葫芦栽培食用菌试验、推广菇棚棚顶喷雾降温技术等,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开展规模生产,创建产业园区引导社员开展规模生产,提高莲华镇食用菌产业的规模和档次,抓住当地政府提出发展现代效益农业的契机,在上级农业部门的重视指导下,着手规划了汕头市莲华食用菌产业园区。园区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在食用菌产销和农业技术服务水平上有大幅度提高。同时,以园区为龙头和载体,联结农户开展产业化经营,带动周边农户发展食用菌生产。

3存在问题及对策

食用菌培育属高投入的设施农业,投入的不足成为制约本地区生产规模发展的瓶颈,较高的门槛也使部分有志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民对此望而却步;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成员之间各自为政,合作模式较为松散。建议合作社通过向成员及生产户提供信用担保,帮助成员及生产户向当地农村信用合作社融资,进一步解决发展过程中资金缺乏问题;同时,加强内部制度建设,规范运作模式,加强成员之间的横向交流,提高合作社的整体竞争力。

4结语

农业乡镇范文3

年,根据省市要求和全县农村暨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为加快推进旱作农业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促进抗旱增收技术有效转化,依据我乡旱作农业区群众的生产能力、种植现状和市场需求趋势,我乡狠抓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县业务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乡依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广泛发动群众,合理规划地块,严格实施部署,在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紧密配合下,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完成任务基本情况

今年我乡马铃薯种植任务5000亩,其中马铃薯全膜垄侧栽培任务为3500亩,专用薯生产任务1500亩,全乡共落实完成马铃薯全膜垄侧栽培面积3528亩,其中直岔片1084亩(直岔462亩、南冲306亩、黑沟316亩),沟片972亩(石沟245亩、茶树沟293亩、沟434亩),煤场片1243亩(窑洞湾513亩、寺掌329亩、煤场401亩),龙沟片229亩。落实完成专用薯生产1500亩。其中窑洞湾村600亩,煤场村200亩,石沟村200亩,龙沟村500亩。完成任务的100%。建成优质牧草生产基地15000亩。其中:龙沟2000亩、南冲1800亩,直岔1500亩,黑沟1600亩、石沟1600亩、沟1000亩、茶树沟1000亩、煤场1700亩、窑洞湾1300亩、寺掌1500亩。主栽品种为燕麦永久444、绿麦等。完成任务的100%。

农用物资使用情况

今年全乡共调运地膜18.7吨,其中:调运县上分配地膜15.7吨,乡政府自己调运3吨。调运马铃薯良种青薯三号500吨,调运机械起垄机2台,畜力起垄机15台,自行定做马铃薯点播器150个。全乡共用各类化肥380吨,农药11吨。

新品种、新技术及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1)小麦“3414”试验及肥效简单对比试验一项次,落实在石沟村;试验数据已报业务部门。

(2)落实旱地小麦新品种示范三项次,三个品种。分别是:西旱一号44亩,平均亩产为175.5公斤;西旱二号21亩,平均亩产183.5公斤;三号9亩,平均亩产为157.5公斤,落实在沟村。

(3)落实小麦新品种青春40示范一项次20亩,平均亩产290公斤,主要落实在沟村。

(4)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示范500亩,落实在窑洞湾村。

(5)脱毒马铃薯综合技术示范200亩;落实在煤场村,示范品种主要为青薯三号、大西洋。其中青薯三号平均亩产976公斤,大西洋平均亩产712公斤。

(6)油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100亩,各村实施。小麦条锈病连片防治示范100亩,石沟村实施。

(7)平衡施肥技术10000亩,在各村实施。

(8)日光温室重点推广的八项实用技术。一是耕层活土还原及土壤改良技术;二是育苗技术;三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四是全膜覆盖及膜下暗灌技术;五是温室内光照、温度、湿度控制技术;六是节水灌溉技术;七是病虫害防治技术;八是安全使用农药技术。在直岔、黑沟、石沟、沟、茶树沟、煤场等村实施。

农业科技示范点建设工作

按照“沿路沿线、集中连片、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原则,建立农业科技示范点3个,分别是:1、直岔—南冲马铃薯全膜垄侧栽培连片示范点一个,面积1084亩,通过测产,在此点上马铃薯平均亩产878公斤,最低亩产为543公斤,最高产为1214公斤,较露地种植平均亩产246公斤;2、窑洞湾—煤场马铃薯全膜垄侧栽培连片示范点一个,面积1243亩,在此点上马铃薯平均亩产987公斤,最低亩产为374公斤,最高产为1367公斤,较露地种植平均亩产229公斤;3、煤场村日光温室食用菌立体架式栽培示范点一处。平均每棚收菇1300公斤,每棚收入3000元。同时对以上示范点示范户建档立卡,跟踪服务,做到全程技术服务指导,并对废旧地膜进行回收,截止11月底回收废旧地膜3吨。

科技培训工作

今年到目前为止共进行专题科技培训36场(次),3467人次,其中:骨干培训8场(次),360人(次),一般培训32场(次),3267人(次),现场技术指导23场(次),976人次,共发放宣传材料5200份。

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年初乡上成立了以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为组长、以主管农业的副乡长为副组长,各村驻村指导员和农科站全体技术干部为成员的实施领导小组,制定了《乡马铃薯全膜垄侧栽培实施方案》,加强项目的督促检查和协调调度,确保马铃薯全膜垄侧栽培技术推广项目顺利实施。

(二)广泛宣传动员。按照“科学、实用、实效”和培训不漏户的原则,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指导、发放技术资料、算帐对比、高产典型介绍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动员和技术培训,使广大群众能充分认识到这项技术的实用性和增产增收性,从思想上接收这项技术,从而达到普及的目的。

(三)加大扶持力度。在免费发放项目专用地膜和起垄机械的同时,乡政府另外筹措资金24万余元,调运马铃薯良种,加上县上补助以每公斤补贴0.8元的价格提供给马铃薯种植户,支持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仅扩大了马铃薯面积,而且极大的调动了群众连片种植的积极性。

(四)实施工作创新。我乡今年为了使该项目的实施具有规模化效应,首先及早按排,在2009年年底就对各村分解任务,并落实规划地块,让群众心中有数。其次是合理规划地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把好的地块统一规划起来连片种植,做到村村有连片,组组有示范,从而加大该项目技术的影响度和普及度,真正从广度和深度上让群众接收并认识到该项技术的增产增收效应。

明年工作打算

农业乡镇范文4

从过来的情况看,农民谋求发展的愿望比较强烈,总体看,上级党委政府的发展思路与农民的发展愿望一致,全镇上下形成了大干产业建设热潮。可随着产业建设和发展的不断深入,一些不利发展的因素给发展前进造成的阻力也不同程度显现出来,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一、体制制约发展。

村级体制改革后,村民自治制度让村民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给予村民自治权利的同时,由于边疆地区经济落后,文化落后,社会落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信息闭塞,瓶颈制约,村民的思想意识相对落后于发达地区,资源开发虽有潜力但成本过大等因素,农村发展靠村民自治制度推进有很大难度。一是村民整体素质和能力与农村发展需求不对称。研究发展,组织发展,自我发展能力不强,村两委待遇过低,无法得到起码生活保障,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加之整体素质偏低,组织领导能力相对较弱;二是村民自治制度造成了上级党委政府在人力配备上的断层。机关优秀干部无法调配到村民委员会任职,导致农村缺乏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政府从指导的角度无形中削弱了组织力度,导致农村领导干部人才困乏。

二、机制制约发展。

从组织结构看,各种组织结构相对健全,尤其是目前全市推行的“一体两会”联动运行机制,从理论角度相互作用结合缜密,联系实际,结构合理。可在一些激励机制上很多时候出现了政策制定出台与政策兑现落实不相符不严肃的问题。给基层在宣传贯彻中造成了无法兑现落实的被动,因诸多政策在兑现过程中与宣传口径不相符造成了政府失信于人民群众,致党委政府在人民群众中威性不断降低,促成工作步步被动。

三、机关干部服务意识不到位制约发展。

机关干部尤其是基层乡镇机关干部,其工作性质决定了工作主要对象是面向农村服务农民,是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递到农村的中心枢纽,是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建设小康,实现小康的主要骨干。基层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就目前情况看,乡镇机关还存在着思想守旧,做事不力,创新不多,素质不高,作风不实,服务意识不强的干部群体。谋求发展的问题不从解决干部的思想入手,不从强化服务意识着手,发展必将成为一句空话。

四、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交通滞后、农业水利化程度低、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成本过高导致产品产出率低,造成发展缓慢;

五、农民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能力较弱。

由于农民收入只能保障自身基本生活,没有生产要素积累,来自任何方面的风险对他们都是致贫的因素,因病致贫、因自然灾害致贫或因市场波动致贫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没有抗御风险能力导致开发创新思想意识保守,对市场分析缺乏远见,遇有市场才“上马”,产品总在疲软后的现象比较突出,市场波动形成了越怕风险越遇风险的不良循环,造成资金短缺与浪费并存,成本短缺与昂贵并存,导致发展缓慢;

六、长期形成的经济构成模式导致对当前发展新兴产业的期望值不高。

定式的收入模式造就了农民的小富则安思想,对当前发展的新兴产业尤其是长期内才能见效的产业缺乏开发意识和管护意识,只注重短、平、快而不注重长远发展,不能形成以短养长的有效机制,促成在长时间内才能见效的产业发展被动,重建轻管现象比较突出。

七、劳动者素质偏低导致接受科学技术能力不强。

很难形成用科学技术引领发展的良好局面,传统发展方式固定了村民的思维,科技对产业发展贡献率不高,造成发展缓慢;

八、大量劳务向内地转移导致劳动力断层。

农业乡镇范文5

关键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对策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既复杂又漫长的过程。在推广过程中,无论是推广管理体系,还是农民接受程度,都会对推广结果有一定影响,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创新推广措施,促使乡镇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1推广资金投入欠缺

推广乡镇农业技术,必须要有资金基础作为后盾,资金欠缺对农业技术推广有直接影响。但是,我国在推广农业技术过程中,经常存在资金欠缺问题,虽然当前,我国推广资金投入有所增加,但是资金仍不充足。从有关数据可以了解到,我国推广农业技术投入的经费虽然增加了,但是多数资金用于人员经费,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欠缺,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进程,使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受到了影响。

1.2管理体系不完善

从当前来看,我国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虽然已经普及了,但是这项工作在许多地方只是流于形式,政府部门忽略了内部的管理制度建设,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很难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限碍了农村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推广乡镇农业技术的过程中,针对于管理体系的建设,一些地方政府没有重视起来,没有明确推广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相关政府部门没有建立健全科学化和系统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无法有效管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一些工作人员甚至对于自身的推广责任和义务都不清楚。另外,推广乡镇农业技术的过程中,一些地方与相关科研单位没有建立联系和沟通机制,很难获得最新的农业科研技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1.3推广农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欠缺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许多农村的劳动力都到城市务工,农村留下的基本都是老龄化的农民和幼龄儿童,因此,作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既要掌握专业的农业技术和知识,又要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才能够为农民提供专业技术指导,使农民更好地接受农业科学新技术,从而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果。但是,从当前来看,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很多推广人员不是专业出身,不但不具备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自身综合素质较低,影响了农业推广技术工作。

1.4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单一

由于部分客观因素,乡镇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主要形式就是发传单和张贴公告,很难被人重视,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很难顺利开展。此外,推广农业新科技需要配套的机械设备,而乡镇地区配套设施不完善,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只靠贴公告和发传单等传统的方式宣传推广农业技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1]。

1.5专业技术型人才欠缺

我国农业生产中,大多数的乡镇都是农业技术员将农业技术推广给农民,他们虽然具备农业专业生产知识,但缺乏农业技术推广知识,不能与农民进行有效交流与沟通,很难将农业技术准确地推广出去。另外,我国乡镇农业部门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基础条件也有限,很难吸引专业技术型人才,无法有效留住相关的人才。

2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对策

2.1加大农业技术推广经费

各级部门对于推广农业新技术工作都应该重视起来,加大对该工作的支持力度,分配资源时应该倾斜于乡镇,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各级部门也应该做好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监管工作,保证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专款专用,严格管理和控制经费使用和去向,确保每一笔经费都能够将其应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性。

2.2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体系

若想做好乡镇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工作,就必须要重视管理体系的建设。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该积极配合和指导,建立并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管理体系

2.2.1构建推广服务机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应该构建推广服务机构,让乡镇农业技术人员从其他事务中抽出身来,做本好专业的事,促使他们有时间、有精力去为无法理解新型农业技术的农民进行答疑解惑。

2.2.2构建监督体系若想更好地完成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只靠机构本身是无法实现的,还需要自身内部和外部力量,共同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进行监督,有效推广新型的农业技术[2]。

2.2.3建立健全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管理体系建立并完善员工管理体系,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活跃度,为顺利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供助力。

2.3提高推广人员技术和业务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技术的专业性也不断增强,为了将农业试验田与科研实验室的距离拉近,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对推广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若想使农民快速地接受农业生产新技术,必须加强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培养。通过对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养和培训,可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与农民交涌沟通的能力,进而有效推广农业技术。

2.4创新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到来,拓宽了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渠道。有效运用互联网的全面性和开放性等相关优势,迅速扩散农业新技术的影响力,有机整合更多资源,借助各种渠道和平台,可大力推广业技术。采用这种推广方式,很大程度降低了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人力、物力和材料投入,并且在很短时间内实现了乡镇农业新技术的全面覆盖,有效地完成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任务[3]。

2.5引进专业农业技术人才

若想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必须要引进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可以运用有效的方法对农民进行指导,从而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速度。从当前来看,部分地区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欠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该积极引入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从而保障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质量。另外,当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也要加强基础办公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办公环境,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保证乡镇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的工作质量。

农业乡镇范文6

“十一五”时期我国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顺应农民就业增收的期待,加快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素质提升,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乡镇企业以“转型提升”为核心,通过调整优化结构、推进区域合作、培育产业集群、构建服务体系、强化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创业等工作,推进了速度、质量、效益三者的稳步增长。2010年乡镇企业增加值预计达到10.6万亿元,年均增长12.1%。实现利润总额2.6万亿元,年均增长11.9%。“十一五”期间,乡镇企业新增农民就业1556万人,年均增加311万人,累计达到1.58亿人,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达到35%以上;乡镇企业5年累计支农建农及补助社会性支出资金达1400多亿元。

农产品加工业以“优化布局、创新发展”为核心,继续做大做强。2010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预计突破10万亿元,比“十五”末增长约1.5倍。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例从“十五”末的1.1:1提高到1.6:1。企业从业者达2500多万人,吸纳农村劳动力1500万人以上,数万家领军企业按照公司加农户、龙头带基地等多种形式,建设一大批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辐射带动1亿多农户。

休闲农业以“引导、规范、服务”为核心,打造新亮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1.8万家,农家乐达到1502家,年接待游客超过4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1200亿元,带动1500万农民受益。展望“十二五”时期,会议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分工将进一步细化,科技创新孕育更多的突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对新的挑战。